上海的红颜遗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上海的红颜遗事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3-1
ISBN:9787506320344
作者:陈丹燕
页数:289页

内容概要

  陈丹燕,1958年生于北京,八岁起移居上海。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90年以前的创作以儿童文学和少女题材小说为主,有《女中学生三部曲》等作品,后开始成人文学写作,著有长篇小说《心动如水》、《纽约假日》等。1997年出版《独生子女宣言》、1998年出版《上海的风花雪月》,1999年出版《上海的金枝玉叶》,2000年出版《上海的红颜遗事》。

书籍目录

1、影记
2、文本
3、绘本
后记

编辑推荐

  我想要写一个普通人,一个不像有的人那样坚强,也不像有的人那样冷静,不像有的人那样聪明,也不像有的人那样理性,对,一个感性的人,一个努力在沙上建房子似的,想要建立自己积极向上生活的徒劳的人,也许还是一个捂着伤口不让别人看,自己也不看的乐观的人,一个实在不懂得怎样去应付,弄得满身满心全都是伤的痛楚的人,一个怕被别人落下,被别人孤立,被别人抛弃的认真的人……

作者简介

《上海的红颜遗事》的作者想要写一个普通人,一个不像有的人那样坚强,也不像有的人那样冷静,不像有的人那样聪明,也不像有的人那样理性,对,一个感性的人,一个努力在沙上建房子似的,想要建立自己积极向上生活的徒劳的人,也许还是一个捂着伤口不让别人看,自己也不看的乐观的人,一个实在不懂得怎样去应付,弄得满身满心全都是伤的痛楚的人,一个怕被别人落下,被别人孤立,被别人抛弃的认真的人……

图书封面


 上海的红颜遗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2009年情人节的第二天,一个阴阴的星期天的午后,我终于怅然若失地读完了这本书,读完了姚姚短暂而充满悲剧的一生。读完之后,我立即把书放进了书柜的最上层,并想好,以后若不是魂灵生精,决不再轻易打开它。这段尘封的历史和关于这段历史的背负者---姚姚,只要知道了并且在心里记住了就好了,(我想这也是灯灯的愿望和陈丹燕写书的目的之一吧)这段读书的心情不适宜和任何认识的人讨论或分享,因为它还是这样敏感的话题,虽然那个时代已经过去几十年了。我还是很想知道,上官云珠在和姚姚最后一次见面时交待的遗言到底是什么?也许看完这本书多少也会猜到一点了。但大家都没有说破。陈丹燕没有,灯灯也没有。也许不说破,知道得少一点会对大家都好一点吧?所以你看,这个故事也就只能在每个人心里,自己默默冥想、放下、沉淀、酝酿、发酵。。。也许在某一天,某一个瞬间,你就会领悟、就会明白陈丹燕到底要告诉你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了!所以故事的结尾,陈说故事还没有结束,姚姚还没有安息,(甚至我在想,上官云珠也是一样的吧??)就是因为现在它还不能说,不能说,一说就是错所以故事还没有结束。所以说了这么多绕口的话,我还是以为自己多多少少看懂了这一本书里浅浅的,薄薄的一层意思吧?合起书,我就想去五原路上走一走了。那是我中学补课的英文老师住的地方,那个小菜场、那个被火烧了的小教堂,我是那样的熟悉,没想到在平静的街景里,曾经会有这么多惨烈的往事。。。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沧桑往事吧?上海这种街道是不是多了去了?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再去那里走一走了,重新看下这熟悉又陌生五原路,认识下生活的真面目。
  •     姚姚,听起来就像个大小姐的名字,她也的确是。至少曾经是。她的妈妈是当时红极一时的上海电影明星上官云珠。她的爸爸是《清宫秘史》的作者姚客。她这样的家庭背景是多少有点让人羡艳的。她有个严厉的妈妈,教她弹钢琴,带她一起拍电影。她有当时上海最流行的洋娃娃;她从不穿布鞋,她妈妈带她去上海最好的铺面做皮鞋;她有12件毛衣。她有个无忧的童年,似乎又不完全是这样的。是因为家庭特殊的关系,生父很早就离开。继父待她却不错,她跟他撒娇,他叫她宝贝。是因为妈妈格外严格的关系吗,她似乎跟继父更亲切。上官云珠是个独立在上海闯荡的苏州女子。她的经历需要她坚强需要她隐忍。不然,她如何能在上海这样的城市出人头地。她就是这样的女人,她就是这样的母亲。她对着姚姚什么也不说,姚姚惹她生气时她会一巴掌打下去。可她是爱她的。姚姚害怕妈妈,至少表面上是如此。她不说话,垂着眼。她从小就是这样,不爱跟人说体己的话。她表现出来的都是无关紧要的,而带着情绪的她从来不说,她不跟母亲说不跟朋友说,不知道她有没有跟她最爱的燕凯说过。我们该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那样的年代。六七时年代的中国在那时经历的动荡不亚于战争时期。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永远无法了解那段黑色的岁月。我们现在通过某些途径看到那段已被时间湮没的历史依然觉得恐怖觉得可笑觉得不可思议。而我们这样的感官也不如经历过她的人民的百万分之一。而那些人,经历过后仍活下来的人。强迫自己遗忘过去来换取现世的心理安稳。可姚姚,就是掀起他们心底那漾湖水的石子。他们不愿再提起她,提起那段不堪的日子。我们应该理解,也因此更感谢那些忍受着痛苦回忆姚姚的人,因为他们对那段历史的复述才让我们有机会去了解那个已湮没在历史中的一个平凡的人。了解她的悲她的喜,她普通却又独一无二的一生。姚姚读大学时,社会局势已不稳定,所谓的运动愈演愈烈。姚姚因为她特殊的家庭背景自然是逃不过的。但那时的人与我们不同。如今,我们知道那只是个荒诞的错误,可他们包括姚姚,却视它为信仰为事业。他们热爱组织热爱革命也要求进步。上官云珠要求进步姚姚要求进步,可人们还是不肯放过他们。上官成为被批斗的对象,她的家不再是一尘不染的了,每天都有不认识的人进来,贴满了大字报,东西全被搬走,她被人追着打,吓得涩涩发抖。她再也不是昔日坚强目光坚毅的女子了。而姚姚,坚持革命要求进步的姚姚,搬出了家,跟妈妈划清界限,甚至去电影厂贴妈妈的大字报。现在老人说在那时这是常有的事,为了自保,很多人都这样。可我还是不喜欢,太冷血了,毕竟是家人。连家里的佣人也说小姐是没良心的人。她们从不是感情亲近的母女,可至少母亲是爱她的,她不说姚姚也该知道。后来,她遭遇了这辈子最动心的爱情。燕凯会当着很多人的面抱着姚姚打转,姚姚就笑个不停。他们突然就爱上了,爱得那么热烈。燕凯为姚姚拍照然后在暗房里放大。他们同居了,住在燕凯的琴房里,很简陋却很幸福。人们在外面的走廊上常可以听到他们放肆的笑声。他们爱得那么张扬跟所处的时代背景格格不入。哪个上海甚至整个中国的都是灰色的,天空是灰色的,人的表情也是灰色的,人心也是。可他们的爱情是彩色的,凸出于身后大片的灰而存在。他们甚至携手去杭州旅行,照片里的姚姚笑得那么真切。他们居然就这样走了,抛下了濑临崩溃的妈妈,抛下了周围的斗争,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眼里只有爱情。这样看来,她似乎又有点没心没肺,她怎么能这样呢?一定会有人抱怨,可她真的就这样了,她本来就是这样不顾一切的人。了解姚姚的人都说“还好她有过这样一段幸福的日子”。是啊,看过她的一生后会感慨还好她曾经这样爱过,曾经这样没遮拦的笑过,不然她的一生还留下了些什么了。在那样的动荡里,不懂政治的人也被政治强扯着改变了一生的命运。每个人的忍耐能力有限。音乐学院里每天都有教授自杀,每天都有学生自杀,外面自然也一样。当他们不知道要如何去信仰时,生命就已失去了坚持的动力。上官云珠自杀了,从自家凉台上跳下,她的血沾满了楼下小贩的白菜。燕凯自杀了,他割断自己手脚动脉,他的血浸透了裹在身上的棉被。他们都选择了这样激烈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姚姚一下子就失去了她最爱的人,最爱她的人。如果她也选择他们的后路,没有人会觉得奇怪,可她却选择活下去。像昔日的上官云珠一样活下去。她越来越像上官云珠,眉目神情,股子里的不服输。她说即使再更恶劣的地方,我也能站起来。她能活下去。没有人知道那几年她有多悲伤,她从不说,还是跟以前一样。在得知燕凯自杀的那个晚上额心生出的那屡白发她也不给人看,她把辫子编在上面。连她最好的朋友也没见过她哭,她总是把眼眶里的眼泪又给生生逼进去。后来她又认识了一个男孩,像燕凯那样的男孩,仿佛就真是冥冥中安排的。他叫凯凯,连名字也相似。那时她已经二十八岁,跟那个男孩差了十岁。他们慢慢变得亲密,共用一个杯子喝水,那个男孩也帮她拍照。姚姚又恋爱了,她是真的爱上了那个小她十岁的男孩,还是只是在找燕凯的影子。没有以前的张扬,凯凯不会抱着姚姚打转,但他会轻轻搂着她的肩。他是个细心又早熟的男孩。姚姚要分配了,原本她分在上海某个歌舞团,但在体检时却查出她怀孕了。即使是在现在未婚先孕也会被人指指点点,何况是那时。她试图跟凯凯偷渡去美国找亲生父亲。但凯凯再早熟也还是个孩子。他们无路可走,凯凯被抓了起来,她被带回上海隔离审查。她一直沉默着,叫她宝贝的继父也怒得宣称要跟她脱离关系,学校里没有人跟她说话。她也不说话垂着眼,默默地忍受着一切,十分平静。孩子生下来后,她不要。她又再次表现出让人难以理解的冷静。当护士把孩子抱给她时她甚至不看他一眼,她果断地在保证书上签字放弃孩子,根本就不象个母亲。离开医院的时候,她跟隔壁的病友轻轻说了声再见。轻轻地也是难过的吧,她不说但她心里一定难过。因为这样的事,原来分配的单位没了,她没有户口,档案没有地方接收。学校为了惩戒像她这样的人要把分到黄山,她不肯,态度强硬。工作的事也就这样被耽搁了。没有户口没有钱也没有住的地方。好在她认识了个好心的阿姨。阿姨喜欢她,把她当女儿样收留在家里。而她则还在为工作的事奔波。生活越来越窘迫了。可别人说她是让人开心的人。她在哪哪就会有笑声。她和她妈妈一样。周围的人都喜欢她,他们叫姚姚唱歌,她就唱,嘻嘻哈哈的。这时的她已经三十了,周围的人想帮她介绍对象,找个人结婚至少能换个落脚的地方。她曾经是电影明星的女儿她曾经穿皮鞋有十三件毛衣。可现在她却只能找个好人,听起来有点为姚姚怜惜。可经过这么多事,她还能找到身份好点的人吗,身份好点的人能要她这种背景的人吗。有个好人真的就喜欢姚姚想跟她结婚。可她不愿意,她说她不爱他,不能接受他。即使到了这样的情况,爱对于她来说已经是最奢华的东西了,她要不起也不应该要,她曾被爱那么深深地伤过,她早就过了少女做梦的年纪,可她还是不肯放弃生活的标准。这样的姚姚,真可爱,也真不现实。后来再后来,她终于找到一个愿意接收她的单位。她就要走了,离开上海,开始新的生活。在离开的前一天她去跟学校跟人道别,她笑嘻嘻地说再见。然后在刚刚解除交通封锁的马路上,她被一部卡车勾住雨衣,车轮从她身上扎过,上半身全碎了,只留下雪白的脚。她是个普通的人,可她的生活写下了那么厚的一本书,讲述了一个特殊年代里的沉重故事。她还是离不开上海。她的妈妈死在了这里,她的燕凯也死在了这里,这次轮到她了。书的前面是姚姚的照片,经过这么多年保存下来的已经不多,可每一张,姚姚都是笑着的。我最喜欢姚姚三十岁时在苏州湖畔仰头笑着的那张。也是她自己最喜欢的。我在想,在经历了那么多后,她是如何还能这样真切地从心底笑出来。姚姚生下的那个男孩现在也已到了中年了吧。他或许不需要一定知道姚姚是她的妈妈,但他必须知道姚姚的故事,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个人曾存在过,知道她经历了那么多,知道她曾那么浓烈的爱过,知道她曾蒙住被子因为想念他而哭过。每次看完一个故事,如果被感动就想要写点什么.无奈的是,总是语言匮乏.所以,大多时候我只是在复述.可我需要这样的复述让自己印象深刻.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目前读过的唯一一本陈丹燕的书。
      
       讲的是电影明星上官云珠的女儿姚姚美丽无助寂寞哀愁的一生。
      
       看完后觉得完全可以改变成一部小的文艺电影,却没见有人提及。想想怕也是和拍张爱玲的电影一样,很难拍出书中字句间的那种落寂动容,反而落个骂名。
  •     愿一切竟然会不可阻挡地重新到来时,能让人有承受和摆脱的幸运。R.I.P. 姚姚
  •     就如作者说的,这就是个普通人的故事.可我分明从里面看到了一个人的不平凡.
  •     陈丹燕的上海三部曲之一。大学时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的。最近才去卓越给买回来的。纪实的性质,和王安忆的《长恨歌》同是描述旧上海但感觉非常不一样。对文革时期的种种描述亦非常写实。
  •     一种值得欣赏的生活态度
  •     以细腻不动声色的笔触描写那个骇人年代的人事
  •     看完什么都说不出。。
  •     写美人悲春秋,相比王安忆,这才是大气象。
  •       看陈丹燕的这本书,散文笔法,但是内里和王安忆笔下的上海是一种气息:对生活的固执与坚持的女子,在历史的惊悚虚实里固守着内心的那点精致和附着的美好。陈丹燕是被说成小资的,王安忆更大众和世俗些 。其实是一种精神。她们总和笔下的那些女子有种距离感和隔膜。所以写来写去,终归是欣赏,无法还原全部面目。
      
      然后我会想起张爱玲笔下的曼桢, 张就是有这样的天赋,她写的每个女子,都让你感觉到这个女子的全部,纵然她不着力.
  •     写一个死去但是活着的人。
  •     经过五原路、兰馨大剧院,会想起姚姚
  •     陈年往事,娓娓道来, 算是对于那个颠覆人性的时代的反思
  •     秉着对红极一时的上海滩影星上官云珠的生活的猎奇心理看的这本书,却发现这本书讲得重点是她的女儿。不过对人物心理的剖析还是不错的。个人更偏爱 金枝玉叶 一点。
  •     在报纸连载读的,还特意剪裁下来订成一小本。真是书非借(非自己的)不能读。对于里面文革时期青年自杀的场景印象深刻,人原来是刹那间老去崩坏的。
  •     用大半个晚上读完,难受,但哭不出来。现在满心都是很复杂的滋味,带着一种人生如烟的淡漠,但总有那么几个强烈的重音把我钉在六十年代的大路上,任人欢笑激昂地踩踏过去。对于这种题材我一直都压抑自己的想象力,从不去猜测若我生活在那个年代会有怎样的命运。因为结论总是,我不知道。
  •        姚姚太普通了,虽然她的上辈都是些显赫的人名:姚克,上官云珠,张乐平,黄宗江.....但这些耀眼的光环没有带给她任何的提携,而是恰恰相反,让她过早地体会了世态炎凉,特别是在那人性扭曲的时代。
      
       所以能理解她与母亲间的隔阂,因为她受到太多的委屈,太多的压抑。
      
       她的一生就是镜子,是警钟。
  •     没想到学校的图书馆会有这个^^.看过感触很深,是上海三部曲里最好的一本
  •     sigh
  •     很好很好的描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