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西潮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7-30
ISBN:9787513522656
作者:蒋梦麟
页数:53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历史的发展真是离奇莫测。我们从研究炮弹而研究到机械发明;机械发明而导致政治改革;由于政治改革的需要,我们开始研究政治理论;政治理论又使我们再度接触西方的哲学。在另一方面,我们从机械发明而发现科学,由科学进而了解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一步一步地我们离炮弹越来越远了,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也可以说离炮弹越来越近了。 故事说来很长,但是都是在短短一百年之内发生的,而且紧张热烈的部分还不过五十年的样子。我说一百年,因为香港本来可以在一九四二年“庆祝”香港成为“英国领土”的一百周年纪念,但是这也是历史上偶然的一件事,英国的旧盟邦日本却在前一年以闪击方式把香港抢走了。我提到香港,决不是有意挖旧疮疤,而是因为香港在中国欧化的早期历史上,恰恰是现成的纪念碑。大家都知道,香港这群小岛是中国在所谓“鸦片战争”中失败以后在一八四二年割让给英国的。这次战争的起因是中国继禁止鸦片进口之后,又在广州焚毁大批鸦片。鸦片是英国由印度输出的主要货物,于是英国就以炮弹回敬中国,中国被击败了。 一八四二年的中英条约同时规定中国的五个沿海城市开放为商埠。这就是所谓“五口通商”。大批西方商品随着潮涌而至。这五个商埠以差不多相似的距离散布在比较繁盛的中国南半部,为中国造成了与外来势力接触的新边疆。过去中国只有北方和西北那样的内陆边疆,现在中国的地图起了变化,这转变正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这五个商埠——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由南向北互相衔接,成为西方货品的集散地,舶来品由这五个口岸转销中国最富的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各地。

前言

这是一本充满了智慧的书。这里面所包含的晶莹智慧,不只是从学问的研究得来,更是从生活的体验得来。    读这本书好像是泛舟在时间的洪流之中,一重一重世间的层峦叠嶂、激湍奔涛,都在我们民族和个人的生命中经过。而且这段时间乃是历史上一个极不平凡时代的新序幕,举凡人类中各个集团的冲突,乃至东西文化的磨荡,都集中在这风云际会。    时代的转变愈快,被人们忽略的史实愈多。若当时的人不予以记载,则后起的人更无从知道,无从了解。这种忽略和遗忘都是人类很大的损失,因为在不断的历史的过程中间,以往的经验,正是后来的教训。    了解这种意义,才能认识蒋梦麟先生这本书所蕴藏的价值。他生长在这极不平凡时代已经过了七十年了。他从中国学究的私塾到西洋自由的学府,从古老的农村社会到近代的都市文明,从身经满清专制的皇朝到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礼,他多年生活在广大的外国人群里面,更不断生活在广大中国人群尤其是知识青年群众里面。他置身于中西文化思想交流的漩涡,同时也看遍了覆雨翻云、沧海桑田的世局。经过了七十华年,正是他智慧结晶的时候,到此时而写他富有哲学内涵和人生风趣的回忆,其所反映的决不是他的一生,而是他一生所经历的时代。    《西潮》这本书里面每一片段都含有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透视。古人所谓“小中见大”正可于此中求之。其将东西文化相提并论之处,尤其可以发人深省。著者好举平凡的故事,间杂以微妙而不伤人的讽刺,真使我们感到一股敦厚淳朴的风味。这种风味在当今是不容易尝到的了。至于其中的妙语妙喻,不断的流露,正像珍珠泉的泉水,有如粒粒的明珠,连串的喷了上来。    这本书最难达到的境界,就是著者讲这个极不平凡时代的事实,而以极平易近人的口吻写出来,这正像孟邻先生做人处世的态度。若不是具备高度文化的修养,真是望尘莫及的。我何敢序孟邻先生的大著,只能引王荆公两句诗以形容他的写作和生平。诗云:    “看似平常最奇绝,成如容易却艰难。”    罗家伦    1959年12月6日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他(蒋梦麟)是一个理想的校长,有魄力、有担当,他对我们三个院长说:辞去旧人,我去做;选聘新人,你们去做。    ——胡适    梦麟先生学问比不上孑民先生,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    ——傅斯年    整个抗战期间,大后方的高等教育没有间断,而能继续为政府培植人才,孟邻先生个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叶公超

后记

蒋梦麟的著作《西潮》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初以英文写就,1947年以Tides from the West:A Chinese Autobiography为名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西潮》丹麦文译本于1949年出版。作者于上个世纪50年代将此书译为中文,同时在原英文版基础上对内容有所增订。中文版于1958年完成,同年开始在台湾《中华日报》刊载,第二年由台湾中华日报社出版。    《西潮》英文版写于抗日战争期间(中文版增订于十余年之后),因此作品无可避免地带有其所处时代的背景与印记。举例来说,当时对一些地名、译名、朝代称谓、民族关系、世界政治等的表述与当前的通行用法不尽一致,亦有部分词语已不再使用,因而不为读者所熟悉。中文版和英文版的写作时间间隔较长,因此文中两种语言并非严格对照,也存在一些数据上的出入。此外,因当时条件所限,书中也存在个别事实性错误。对于上述几类情况,本版尽可能保留作品原貌,适当作注说明于书后,供读者参阅。除保留原作英文注释外,其余中文注释为编者所加。特此说明。    2012年6月

内容概要

蒋梦麟(1886—1964),教育家。原名梦熊,字兆贤,别号孟邻,浙江余姚人。留学美国,从杜威学习教育,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1919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教育学教授。1928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1930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任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常委、行政院秘书长等职务。著有《西潮》、《新潮》、《孟邻文存》等。

书籍目录

序言罗家伦

前言:边城昆明
第一部 满清末年
壹西风东渐
贰乡村生活
叁童年教育
肆家庭影响
伍山雨欲来风满楼
陆继续就学
柒参加郡试
捌西化运动
第二部 留美时期
玖负笈西行
拾美国华埠
拾壹纽约生活
第三部 民国初年
拾贰 急剧变化
拾叁 军阀割据
拾肆 知识分子的觉醒
拾伍 北京大学和学生运动
拾陆 扰攘不安的岁月
第四部 国家统一
拾柒 宪政的试验
抬捌 中山先生之逝世
拾玖 反军阀运动
贰拾 国民党之出掌政权
第五部 中国生活面面观
贰壹 陋规制度
贰贰 社会组织和社会进步
贰叁 迷人的北京
贰肆 杭州、南京、上海、北京
第六部 抗战时期
贰伍 东北与朝鲜
贰陆 战云密布
贰柒 抗战初期
贰捌 战时的长沙
贰玖 日军入侵前夕之越南与缅甸
叁拾 大学逃难
叁壹 战时之昆明
第七部 现代世界中的中国
叁贰 中国与日本——谈敌我之短长
叁叁 敌机轰炸中谈中国文化
叁肆 二次大战期间看现代文化
注释
编后记

编辑推荐

《博雅双语名家名作:西潮(英汉对照)》是外研社“博雅双语名家名作”系列的一本。作者蒋梦麟生活的时代,处处交织着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贯。他的这本自传描述的正是中国这百年的极不平凡的时期。西潮西潮,如潮水般激荡着一切。

作者简介

《西潮》里所谈的是中国从一八四二年《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到一九四一年珍珠港事件这一百年间所发生的故事。这段时间乃是历史上一个极不平凡时代的新序幕,举凡人类中各个集团的冲突,乃至东西文化的磨荡,都集中在这风云际会。
蒋梦麟从中国学究的私塾到西洋自由的 学府,从古老的农村社会到近代的都市文明,从身经专制统治的皇朝到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礼,他多年生活在广大的外国人群里面,更不断生活在广大中国人群、尤其是知识青年群众里面,他置身于中西文化思想交流的漩涡,同时也看遍了覆雨翻云沧海桑田的世局。《西潮》中所反映的决不是他的一生,而是他一生所经历的时代。

图书封面


 西潮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不是自己预期的那种,或者说不是自己适合读的书。
  •     看到有人问“你们怎么打中国人,怎么不打日本人”上着课呢觉得眼泪就要下来了。还有蔡元培撸起袖子保护教员,还有被开除的成为飞行员的学生和他打招呼,还有孙中山最后说,和平,奋斗,救中国。有意思的是中英其实不完全对照,喜欢他对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翻译。里面很多用英语写的关节看英文的比较有趣。背面有人评论蒋学问虽不如蔡,但做事胜于蔡。这很有意思。
  •     充满人文情怀。英汉对照,看起来速度很慢。
  •     很好,还没有仔细看过,但是对于民国期间留学英美,能够以英文写作的学者,我还是心怀敬佩的。他们不光是英文好,还有一种民族、国家、文化的关怀。
  •     最近在读英文版的,和读《江村经济》的感觉有点像,从自己的家乡入手以小见大。
  •     历史总是呈螺旋上升形式进行
  •     喜欢天津教育出版社的封面
  •     温柔中有着不可小觑的力量。本书作者用全英文书写,十年后改成中文,双语读起来皆是柔顺流畅的。较翻译后的书籍更喜欢这一类自己用英文书写的。前清的余姚绍兴杭州、求学修身、民国前的伯克利加州纽约、管理大学治世斡旋、当时躁动的社会不安的学生群体、战争中被迫迁移但在夹缝中继续的办学,感动!在书架上我把它和《巨流河》摆在一块儿了。
  •     看完南渡北归后,再读这本书,算是对蒋梦麟有了些更多的认识,一个时代涌现出一大批大师,可谓时势造英雄,遭逢那个巨变的时代,是他们的幸,也是他们的不幸
  •     真正让我看见光的文字
  •     书的印刷与内容都很好,值得一读.
  •     看的是这版 蒋梦麟很强阿 当年的时代 能看出前瞻性的真的很强
  •     简单的翻了下,蒋梦麟这位民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用极为平实的故事为我们叙述了他的所见所闻所想。蒋先生颇负那个时代民国知识分子的气质和风格。不似现在的知识分子,天天讲些别人不懂的所谓学术话语,殊不知将思想讲通想透再用平实的语言表露出来才是真正的大学问。知识分子之学问在于启民智,天天讲些民众听不懂的闹那般。
  •     感谢赠书~
  •     北大老校长的自传、回忆录,本以为主要讲北大、西南联大的故事,没想到是一部横跨半个世纪的近代史作品,读到了不少教科书里看不见的历史,最后两篇值得反复细读。
  •     我想这本书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它给我提供了看历史的一种独特视角,第一次从一个个人的角度去“经历”从1842到1941那一百年的峥嵘岁月。它让我思考历史书上那些数据,那些一笔带过的陈述,背后可能经历的波澜壮阔。 读了一遍并没有记住多东西……回头看前面的甚至会感觉哎我真的看过这部分嘛……前面的部分还好,看到后面就没多大意思了,还是看完了。蒋先生的语言很好,读起来很有文化气息,可是这种上下衔接不大的句子也很容易让读者有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也可能是我对这种题材本身不是特别感兴趣。
  •     看了一半。放在家里了
  •     我本是个不爱看书的人,但是翻开第一页就爱上了这本书,诙谐有趣的语言让我爱不释手,天真无邪的童年生活让我回想起那些年的趣事。晚清、民国这一段民间生活描写的淋漓尽致,一副生活画映在脑海中。不错的一本书,相信也会有1000种西潮。
  •     被忽悠对这本书感兴趣,发现竟然有双语版,果断买下。 作者30多岁就代理北大校长,时代啊。
  •     个人见闻和观点,娓娓道来,读着有点意思,提及到很多事件和名人,多些见识。跟《逝年如水》一起看的,逝中自己的生活多些,对比下来还是校长够意思。做学问的人,都很平和
  •     还行,看太快了,有时间在看一遍
  •     双语的布局不错,很喜欢蒋梦麟的文笔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