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生存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博弈生存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6
ISBN:9787801094674
作者:潘天群
页数:228页

内容概要

潘天群,1965年7月生,江苏盐城人,哲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逻辑学、哲学、博弈论。自1988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40篇,出版著作:《行动科学方法论导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社会决策的逻辑结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书籍目录

导言   一、失火了,你往哪个门跑?——这就是博弈论   二、博弈论能解释所有社会现象吗?第一章 博弈论基础知识   一、基本术语   二、博弈的类型   二、博弈案例     ①囚徒博弈与我国应试教育的困境     ②斗鸡博弈与古巴导弹危机     ③骑虎难下博弈与美苏武器竞赛     ④警察与小偷的故事——混合策略问题     ⑤《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与信息不对称的博弈第二章 公共知识与行动均衡的打破   一、公共知识与博弈   二、一个寓言:村庄里的大屠杀   三、帽子:红色的还是白色的?   四、皇帝新装的新解读   五、“教一学”均衡的公共知识条件       ——教育的知识结构分析   六、什么叫默契?第三章 你的权力有多大?   一、独裁的妻子   二、一个国家的权力分配故事   三、什么是夏普里值?   四、聪明的股东:权力指数的应用   五、逻辑结构与投票影响度   六、民主社会中为什么很多人不投票?   七、一群体有多少种可能的权力结构?第四章 信息、言语与行动   一、知识与博弈   二、信息与战争博弈   三、声称的策略与实际的策略:言语博弈问题   四、言语博弈中的“威胁”与“承诺”   五、空口声明博弈第五章 博弈中的学习机制问题   一、明大太阳必然能升起吗?       ——归纳推理的正确性问题   二、归纳的暴力:偷东西的人应该叫小偷吗?   三、行动中的两种推理:归纳与演绎   四、酒吧问题与“百花奖”的评选   五、少数者博弈及其应用:股票买卖与交通拥挤问题   六、对称的人群为什么会出现破缺性的行动?       ——盲目的学习第六章 理性的界限   一、蜈蚣博弈的悖论   二、最后通碟博弈中理性的困境   三、陈水扁上台与民主选举的不可根除的缺陷   四、通过民主的方式能使少数人支持的候选人赢吗?   五、投票悖论与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六、革命:另外一种投票方式第七章 集体行动的悲剧   一、哈定悲剧   二、中国北方草原荒漠化的问题   三、发展经济与对自然的破坏   四、待宰猴群的结局与光大化日之下的违法行为为什么总能成功?第八章 集体行动悲剧的克服与文明   一、囚徒困境的消解与文明   二、一个关于猴子的故事   三、人类原初的状态就是囚徒困境   四、国家和道德是两种克服囚徒困境的机制   五、更为基本的道德调节   六、哪种策略更能赢?   七、道德作为“文化基因”的遗传与变异   八、国家的作用及其局限   九、文明新解   十、当前的悲剧与解决途径:世界政府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分析第九章 集体行动的未来能否预测?   一、杀父娶母的传说   二、我们不知道未来我们会知道什么   三、社会在什么意义上是可预测的?   四、社会科学研究的作用后记

编辑推荐

  揭开奥秘深入浅出,博弈生存趣味无穷。什么是博弈论?博弈论当然不是关于下围棋的,它是关于社会的,它是当今最时髦的一种生存理论。“中国人研究其他学问难说,但研究博弈论是有优势的。”这句话是褒是贬?博弈论在西方是科学,在中国则更像一门艺术,说白了,就是更艺术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想在当今社会如鱼得水地生活,多读读这本前人智慧精髓与今人科学经验相融汇而成的《博弈生存》吧!

作者简介

本书是解释社会现象的,本书的方法、理论与事例许多是经济学中的,然而本书不完全是经济学的。如果是经济学的,必须是用完善的经济学理论来阐述和分析确定的研究对象,必须讲“供给”、“需求”、“价格”、“效用”、“边际”等等概念及原理,否则是对读者不负责的。本书力图用科学的方法对各种社会现象作出解释。当然经济学也是科学的,但是经济学已经形成固定的研究程式。我们这里只是告诉读者许多现象背后的东西。本书有些地方是“哲学的”,有的地方是“逻辑的”。我想说的是,我们所看到的社会现象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科学”道理――本人认为这些现象的背后是理性和逻辑。如果本书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本人就满意了。只要读者认为所获得的超过买这本书的钱,我的良心就得到安慰,因为我希望我写这本书与读者购买本书本身是一“合作性的博弈”,而不是“非合作的博弈”。

图书封面


 博弈生存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我们没有生活中“真空”中,时时处处都会受到他人与社会的影响。这种影响,不管是显,还是潜,力量都无比巨大,远超自己的想象。博弈论,就是对传统经济学“代表性个体”、“独立选择”的挑战。博弈论里的主体,是理性的,但是,博弈论里的主体,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这种影响,大到国际关系,小到鸡毛蒜皮,可以说无处不在。这本小书的涉及面很广,语言通俗流畅,可读性很强。对于信息与公共知识(皇帝的新装)、教育(教与学关系)、权利选举(诺奖贡献,夏普利值)、公平(海盗分宝石)、集体行动的逻辑与预测等方面都有精彩的阐述。如果你是博弈论的“外行”,你会受益匪浅,如果你是博弈论专业人士,也可以开拓研究视野。不错的科普性读物。
  •     南京大学哲学系(之前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工作)的博导潘天群教授,写了这本名叫《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的小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我们看他的求学经历:本科在北方交通大学土木系,1986年考到了大连理工大学攻读力学的硕士;之后1989年对他来说是一个转折,他在这一年突然考取了武汉大学西方哲学的博士生,三年后顺利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据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网页)这个网页上没有留下潘教授的电子邮件地址,我也不好立即去问他为什么会在1989年突然转而读哲学。不过,他的本科、硕士生涯是在1982年至1989年,与当时人文学科的重思思潮有联系:他可能就是在这个阶段的业余时间阅读了那些过去未曾见到的“振聋发聩”的人文知识。到八十年代末期,国家开始干涉这股思潮;到1989年上半年,个人主义的初萌与国家权力,再加上西方世界不怀好意的插手(这个原因可以探讨),大部分中国人就有了一个铭记一生的经历。看潘教授在这一年可以考上博士生,也许可以说明他并不是锋芒毕露的那种人。我虽然有一个想法,想写一封信寄到南大哲学系亲自问问潘教授,但是,从他的这个突然的学术转变,再联系当时的语境,我们很难不排除这样的想法:即八十年代末的风波让他毅然抛弃了工程科学。潘教授并不是一位经济学家,而博弈论来源于经济学,传统也归入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当然数学和博弈论也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尽管我认为,博弈论的理论根基在于数学,但潘教授在《博弈生存》一书中强调的仍然是博弈论的应用,即除经济学之外的政治学应用。而且,虽然书名很堂皇地用了“社会现象解读”的措辞,但读过该书的读者不难看出,潘教授想要表达的首要主题是集体行动的悲剧,主要涉及政治学(包括国际关系学)。让我们看看潘教授自己是怎么说的:“本书下面将尝试着用博弈论解读人类的社会行动或集体行动——本人这里指的是社会行动或集体行动意指互动的人群集合体。……本书是解释社会现象的,本书的方法、理论与事例许多是经济学中的,然而本书不完全是经济学的。……我们所看到的社会现象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科学’道理——本人认为这些现象的背后是理性和逻辑。”(第8-9页)可见,作者并不想用一个确定的框架来限死自己的论述活力;而且,对于普通读者而言,“社会”确实也是一个可以涵盖一切的词语,而不是在我们的圈子里,一定要把“社会”与“政治”和“经济”分开,我们甚至苛刻到把“文化”也单独拿出来当时髦词来谈。我们的圈子自诩当今对“文化”的研究是史上的最高峰,自诩我们所研究的“文化”是涵盖面最广的场域。可是实际上,早就有人开始批评因过度注重所谓的“文化”,而忽略了以往的热门“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对于已经过去的二十世纪,我们对它的最主要的“政治”又了解了多少呢?当留给我们的第一手材料越来越多的时候,历史学家心目中的“客观真实”的标准其实应该不断地被重新定义。潘教授说道,我们今天会成这个样子,是很无奈的,这个世界并没有变成我们每个人想要的样子。他在第三章“你的权力有多大”和第六章“理性的界限”中重点论述了民主制度中的集体行动。从他举的例子可以看出,这里,正是经济学家在思考政治。经济学家可能比大部分其他科学家都更喜欢去预测最近的将来,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但他们同时又要思考,这种获利的结果怎样才能长远下去,而不是赌赢了就携款逃出赌场了。博弈论对国际政治、国家政治和环境政治的思考,对政府机构的决策很有帮助。潘教授在导言中说,博弈论其实也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行动的科学,换言之,这门科学可以指导人际关系和人类行动。但是,正如作者在书中到处不厌其烦地提及的,这些研究有一个永恒的前提,即假设参与者均为理性的人。显然,人类是多面的,正如美国在21世纪初至今所面临的“不对称战争”一样,有时候,非理性的因素甚至占据主导地位。而当我们回头看待过去的时候,单纯的博弈分析也绝对无法替代以第一手材料为本的历史学研究,这跟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等无法替代历史学的道理是一样的。但历史学家必须承认,他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同行们所作的工作很多也是以人类为研究对象的,而历史学何尝不是以人类研究对象呢?所以,其他学科的成果当然可以用于分析已经逝去的“因果”,不过,历史学家最重要的工作,仍然是把过去的某一维度发掘出来,至于看懂这一维度到底是怎么回事,则只是第二个步骤而已。知道为什么历史学是基础学科了吗?哲学家准备纸,语言学家准备笔,历史学家准备墨水,其他的人文社会科学家的任务则是把字写下来。读者要获得知识,上述各物缺一不可。
  •     什麽是公共知識 就是一件事情我知道,你知道, 我還知道你知道,,你也知道我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如此循環下去如果有人在電視上媒體上老是講錯誤的事,那是不是公共知道,我想應該是.只是 "這件事是錯誤的"沒成為公共知識而已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感觉还是不解渴
  •     博弈,其实是个很好玩的话题,令人欲罢不能呀~
  •     结合了许多社会中的现象,解释了社会心理上的部分问题,能获得许多知识!
  •     入门级别的有意思的生活化的博弈论
  •     从中理解了道德的本质。
  •     还可以,要认真看,有些要动脑筋想才能明白!
  •     一般吧,看着就当脑力思维锻炼了
  •     浅
  •     这本书写的比较浅显,适合入门的人看。其中的一些例子比较耐人寻味
  •     比较生动,浅浅的介绍了一些博弈知识,适合想了解博弈理论,可以让人有兴趣读更深的博弈著作
  •     与《博弈游戏》有部分内容重复,但也有不少独特的内容
  •     不错,讲的挺好懂的
  •     比较通俗
  •     易懂
  •     本书信息量超过均值。
  •     内容很浅
  •     有点儿意思~
  •     感觉还好,例子挺经典的的结合其他书看效果更好
  •     挺有意思的书,挺好的。
  •     通俗易懂,联系实际,让人不觉得枯燥。
  •     人为什么应该理性?
  •     启蒙
  •     博弈生存这本书很好。其实仔细想想我们生活当中谁没有过各式各样的博弈呢?只是我们还不懂得其中更深层的游戏规则。
  •     好象最近当当网提高了送货速度, 这几次的订购送货都超级快, 两天前下的订单货已收到了
  •     入门级的读物,还行啦
  •     我爱经济学
  •     通过简单的例子来讲述博弈
  •     整体很好受益匪浅,不过有些例子有点抽象要有基础才能明白啊希望能更通俗点就好啊
  •     科普性文章,适合小学生看。可读性一般。
  •     单纯的人理性不起来。
  •     继续增进对博弈论的理解..这本书写了更多在社会学上的应用..
  •     囚徒困境~
  •     入门导读
  •     好书,通俗易懂地讲解了很重要的博弈理论。
  •     书中有印刷错误,有的例子讲的不是很透彻,仍有改善空间.
  •     关于红蓝眼问题,有人提到这个作者举的例子。很遗憾,错得不浅,故给一星。
  •     本书将博弈论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现象,作了具体的案例分析,既有故事的生动感又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理论。但是理论的阐述不够深入,并且有些理论难懂枯燥,让我的理解浮于表面。
  •     里面讲解的一些智力题,很有趣。
  •     复制和黏贴。。。。
  •     如果说文明、文化、道德是宏观的社会现象,那么还存在着微观的社会现象,如群体的合作与不合作,人群间或集团间的威胁与承诺等,都是博弈研究的对象。博弈论对人的基本假定是:人是理性的。所谓理性的人是指行动者具有推理能力,在具体策略选择时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博弈论研究的是理性的人之间如何进行策略选择的。
    博弈均衡是一稳定的博弈结果。纳什均衡是一种最常见的均衡。它是指:在对方策略确定的情况下,每个参与者的策略是最好的,此时没有人愿意先改或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博弈有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空口声明博弈等。每一种博弈中的理性人都要仔细算计他所获得的支付,并根据这种支付选择自己的下一步的行动。
  •     例子有代表性,是入门者的不错选择。
  •     虽是文科学生,对博弈论一直很感兴趣。后来才发现,再精密的数学也很难解释人心
  •     书质量不错,老师推荐的书,刚拿到还没看
  •     里面的帽子游戏印象深刻
  •     7~很通俗,适合小菜初步了解概念~
  •     蛮有趣
  •     我很着急啊,我的书怎么还没到啊?你们是通过邮局邮寄的吗?能否告诉我包裹单号?我好去查查。这么多天现写也写出来了!!!!着急啊!不会弄丢吧?
  •     没有事情的时候看看,对博弈的通俗的了解
  •     博弈基础读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