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计花间住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无计花间住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
ISBN:9787208102545
作者:扬之水
页数:23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兰陵王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这是清真词也是宋词中的名篇,它的好处似已被前人道尽。所谓“京华”,即京师,此指汴都。“柳阴”句,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都外城方圆四十余里,城壕曰护龙河,阔十余丈,壕之内外,皆植杨柳。”“隋堤”,隋炀帝开凿汴水,名通济渠,沿渠筑堤,称隋堤,道皆种柳。白居易《新乐府·隋堤柳》:“西至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宋之汴京隋堤,在开封城外三里。“应折”句,《三辅黄图》:“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不过折柳赠别,至唐代以后方多见于诗文。“梨花”云云,是梨花开于清明寒食时节,蔡襄《寒食梨花小饮》“二月中央寒食朝,墙隈忽见梨花飘”也。榆火,《周礼·夏官·司爟》有“四时变国火”之说,郑众云:“春取榆柳之火。”不过改火是以木为燧、钻以取火时代特有的习俗,唐宋时期取火已用火石,榆木钻火便成节日游戏,吴自牧《梦粱录》:“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每岁禁中命小内侍于阁门用榆木钻火,先进者赐金碗、绢三匹。”寒食,《梦粱录》:“清明交三月,节前两日谓之寒食,京师人从冬至后数起,至一百五日便是此日,家家以柳条插于门上,名曰明眼。”以介子推此日被焚而禁火,其俗始于东汉,见《后汉书·周举传》,唐宋则演为节日。“别浦”,乃江河支流的入水口,唐宋诗词中常见,有时只是借用字面意,借指送别之地,此篇即是。“津堠”,津,渡口;堠,里堠,于驿道旁筑土为堡,置木牌或石于其上,书律令、年月日及当地地名,其间隔多为五里、十里,五里称单堠,十里称双堠。清人周济说这一首《兰陵王》是“客中送客”,虽然后人对此有不少异议,但在这首词里,作者究竟是行者还是送行者,似乎并不重要。它把相别两方的依依之情都写得真切。作者的身分一面正如那“拂水飘绵送行色”的隋堤柳,年去岁来,看遍人间离别,一面他又分明是“京华倦客”,羁留既久,几番长亭送别,原已深藏了人生的感慨。那么此篇是借了一个送别的题目,抒写身世之感。所谓“客中送客”,如果不把它认作身分的确证,而只看作情绪的说明,便正是一个合乎词意的解释。刻画物态,清真最擅胜场。开篇一个“直”字,写出柳阴也写出隋堤。一个“弄”字,见出柳之有情也见出柳之无情。多情者,正在柳边哀弦中的离人,且惟因多情而令人如此不堪。“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原是想象中的虚写,但却全用真情把它撑住。清真词《解连环》“料舟移岸曲,人在天角”,《花犯》“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与“望人在天北”都是同一机杼,作者总能把孤清之境中的那一个“人”写得愈见孤清。末段仍是别情之回荡。“斜阳冉冉春无极”,缠绵而凄婉。“春无极”三字似又照应到柳,——柳是春天的信物也是离人的眷怀。“月榭”、“露桥”,像是装饰出来的句子,但放在“似梦里”之前,便觉得梦境中情景正该是这样的朦胧且又凄恻。宋人笔记中说,南宋初年,“都下盛行周清真咏柳《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以周词凡三换头,至末段,声尤激越,惟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所谓“至末段声尤激越”,即因在句式上,末段用了一个二言、三个三言的短句,又以一个去声的“渐”字和一个去声的“念”字,各领起一对四言偶句;而一句之中的平仄安排,更特别用了违反调声常例的所谓“拗句”,如“津堠岑寂”之“平去平入”,如“月榭携手”之“入去平上”;且每一句的落脚字,除“渐别浦萦回”独用平声,其余都是以仄字收结,如此种种,而构成了词的拗怒音节,而有了苍凉激越的调与情。王国维说清真词“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宜,清浊抑扬,辘轳交往,两宋之间,一人而已“,正是一个十分切当的评价。

前言

  后记  我的专心读书,起始很晚,——拉一位古名贤作比,便是同苏老泉差似。读书的阶段可以明显分作三个时期,八十年代,只是一个“杂”字。九十年代开始稍稍集中于词集和目录版本,这是因为有一位挚友林夕兄领路的缘故。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周四的下午相约于琉璃厂古旧书部,看他从架上信手捻出一册,听他随口讲出许多相关的故实。有疑,则每每小叩而大鸣,我因此东鳞西爪略略识得些皮毛。或自以为读书有得,便草成几行文字。本书中的第一组,即是这一类(此前曾收入《脂麻通鉴》,辽宁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五年)。那时候常去查找资料的地方是北图设在文津街的分馆。高敞的殿堂里,稀稀落落三五人,填好索书单,书取来总是很快的。捻亮桌上的台灯,展卷而读,舒适而安静。至于读哪些书,多半是按照林夕兄的指点,因此没有漫无头绪之虞,而往往开卷有益。九五年以后兴趣转移,问学于林夕兄时的所得逐渐淡忘,所存不过一点读书的记忆而已,打个比方说,当年曾经一脚跨入殿堂门里,但另一只脚却至今尚在门外,因此对于这一部分文字,修改、增补皆无可能。姑且以“花间”用为词的代指,则《淮海词》之“无计花间住”,正可以算作实况。  十六年来专意于名物考证,这一类文字,已大部分成集。收入本书的《掬水月在手》,原是《奢华之色》卷一中的一篇附论,此番订正讹误,调整结构,增补文献与图像方面的引证,改动不小。《有美一人》是今年年初《装饰》杂志“时尚”专辑的命题作文,完篇之后发现已是离题万里,不得已在副题下加了“时尚”二字,现在自然是删掉了。  题作“采蓝集”的读词短札一束,草写于上世纪末,初始是为文学所集体编纂的《唐宋名篇》而撰,篇目的选择原也出自该书主编。后有南通友人把它制成一个戋戋小册,名之曰《采蓝集》,林夕兄赐序,宛陵赠词,内部印行百余本,分赠友朋博粲而已。后承《文史知识》雅爱,自庚寅三月始连载数期。数日前又蒙楠雨同道通篇校阅一过,增补注文,斟酌用语,匡谬正误。愧无卓识,而因缘不浅。今收入此编,非是“敝帚自珍”,实为留取嘤嘤友声也。

后记

后记我的专心读书,起始很晚,——拉一位古名贤作比,便是同苏老泉差似。读书的阶段可以明显分作三个时期,八十年代,只是一个“杂”字。九十年代开始稍稍集中于词集和目录版本,这是因为有一位挚友林夕兄领路的缘故。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周四的下午相约于琉璃厂古旧书部,看他从架上信手捻出一册,听他随口讲出许多相关的故实。有疑,则每每小叩而大鸣,我因此东鳞西爪略略识得些皮毛。或自以为读书有得,便草成几行文字。本书中的第一组,即是这一类(此前曾收入《脂麻通鉴》,辽宁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五年)。那时候常去查找资料的地方是北图设在文津街的分馆。高敞的殿堂里,稀稀落落三五人,填好索书单,书取来总是很快的。捻亮桌上的台灯,展卷而读,舒适而安静。至于读哪些书,多半是按照林夕兄的指点,因此没有漫无头绪之虞,而往往开卷有益。九五年以后兴趣转移,问学于林夕兄时的所得逐渐淡忘,所存不过一点读书的记忆而已,打个比方说,当年曾经一脚跨入殿堂门里,但另一只脚却至今尚在门外,因此对于这一部分文字,修改、增补皆无可能。姑且以“花间”用为词的代指,则《淮海词》之“无计花间住”,正可以算作实况。十六年来专意于名物考证,这一类文字,已大部分成集。收入本书的《掬水月在手》,原是《奢华之色》卷一中的一篇附论,此番订正讹误,调整结构,增补文献与图像方面的引证,改动不小。《有美一人》是今年年初《装饰》杂志“时尚”专辑的命题作文,完篇之后发现已是离题万里,不得已在副题下加了“时尚”二字,现在自然是删掉了。题作“采蓝集”的读词短札一束,草写于上世纪末,初始是为文学所集体编纂的《唐宋名篇》而撰,篇目的选择原也出自该书主编。后有南通友人把它制成一个戋戋小册,名之曰《采蓝集》,林夕兄赐序,宛陵赠词,内部印行百余本,分赠友朋博粲而已。后承《文史知识》雅爱,自庚寅三月始连载数期。数日前又蒙楠雨同道通篇校阅一过,增补注文,斟酌用语,匡谬正误。愧无卓识,而因缘不浅。今收入此编,非是“敝帚自珍”,实为留取嘤嘤友声也。辛卯上元节

内容概要

扬之水,被称为京城三大才女之一。1986年至1996年担任《读书》编辑,被称为“《读书》四大金钗”之一。1996年起进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开始深入研究文物考古,用考古学的成果来研究文学作品。著作有《诗经名物新证》、《诗经别裁》、《脂麻通鉴》、《先秦诗文史》等,均是爱书人苦心搜罗的读物。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无计花间住

“小道”世界
墙外见花寻路转
以我之舌言情
彩笺难续笙歌梦
添几点,豆花雨
读“百话”之一
知多少,芳心苦恨
文字偏留不尽缘
情难勒处尚闻香
杨柳风前别有情
“选析”一家言
“花间”无复旧时春

第二部分有美一人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有美一人

第三部分采蓝集(此前曾自印)

目录略赏析清真词17首,温庭筠词4首

后记

编辑推荐

《无计花间住》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扬之水先生对文物研究一往情深,十六年来专意于名物考证,用考古学的成果来研究文学作品,从诗词中,找到原始的面貌,恢复古人生活中的细节,恢复真实的历史。

图书封面


 无计花间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本以为这么薄薄的一本书很快就能读完,结果事实证明我大错特错。里面有对词的考究与鉴赏,有对瓷器与古画的研究。后来查了一下作者,才知道原来是致力于考古及文学研究的才女……总觉得这样一本书写的很是自我,并非是给想浅浅的了解一下便罢了的人读的。我看书总是喜欢看前言,这样就能够基本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可这本书翻开了竟发现没有前言,于是只好硬着头皮往下翻。觉得里面更多的内容更似乎是作者看到某首词或是读过某本书后记下的一些感想,以及一些疑惑与分析,这些书也是我们通常读不到的。而集结成册似乎并非想带个人某些启发,仿佛是你看过之后倘若觉得与我所想契合便是知己,倘若不同,也作罢,因为词毕竟是一件自我的事情,无论是写还是读。为了读这薄薄的小册子,将中国文学史,宋词清词集都翻了出来,重新了解了一下词的兴衰过程,更是对其中提到的一些词家多番了解。由于作者在提到人的时候总是会略去大名,直接称其号,更是给无知的我又增添了一份苦恼……我只能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是其本身的价值,而是为了读它我需要做的准备,这一本书涉猎范围太广,解析又并不精细,只是随手抛出一个东西便了结了,只好自己去找资料完善,因而其衍生价值便高了些,所获的东西都在这查找的过程中了,当真正能将这本书贯通后,想必已经为自己加码了不少……
  •        《无计花间住》薄薄一册,文字不多,分量颇重,精装红裹,端的质实。金招牌,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购来两年半,才经览阅,纸张隐隐泛黄了。下了好大决心,仍月余阅毕。翻动册页之艰,过程之纠结,终难耐读赏之际舌尖那一丝馨香吧!看完似无所得,无所记,全乎忘却,徜徉花间词畔名物之间,余香阵阵,是一次愉快的读书经历了。   小书一部,选本三分:第一部分“无计花间住”,大抵在谈《花间集》之后的小道传统,吴文英、周邦彦、朱彝尊多有述及,至俱咏絮之才的《秋水轩诗词》的作者庄莲珮、虹屏及近代女词人吕碧城的篇章趣味全出。第二部分“有美一人”,两篇诗文名物互证的文字。《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诗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为瓷器、造金饰,由诗到装饰纹样的一段历程,不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风韵翩然化作了形象。《有美一人》:讲述历代美人图的演变历史。第三部分《采蓝集》,是一束读词短札,作者自谦留取嘤嘤友声,其中灼见也甚光焰。  扬之水说来是有点传奇色彩的学人,她的书这几年洛阳纸贵,但能看完者又有几人,真不大好说,当然这只是我无识无见的一点揣度吧?  不看者有三:  其一字不识,我读完的副产物所查字词条足有一百单八条,尚有不少掩映其间的用典搞不清楚,无从查起,总有颗不惮厌烦的心,向朋友问询:  “绿衣女是指?”  “出乎《聊斋》?绿珠?”  “日句 四点水是什么字?”  “煦音序,阳光和煦!”  “汗!哈哈,这字小时候总用,突然出现,忘了旧时模样。”   终于,朋友爆发:“呃!我觉得这人挺没劲的,写这些无聊的密码有意思么?”  一盆冷水兜头而来,“茴字几种写法”的讥笑,恍如昨日。不禁也就吐槽:“雅过头了,是一种灾难吧? 真不易读啊!用典太多,心中默念胡适‘八不主义’八百遍。”   其二不好读,赵先生的书,或言诗词,或赏名物,名物对照文字考证释演背后意义,非见多识广,不能晓畅明白。小子不才,只有馋涎长流的份儿。以往读书时,那种思绪里同作者拗上一拗的劲头再也没有了,观书和古人对唔,读书和时辈交战,也是个乐儿。现下,您兜售什么就是什么,您怎么说我就怎么听,一派唯唯诺诺。其三读不出,扬之水的书,颇承比兴之态,抒志言情,小心翼翼,不懂内容,不明细微,不晓趣味,玩味意图,大抵隔靴搔痒。此三不读者,且容我抄录一番吧!或可察点些许情趣。“应浓应淡,宜短宜长,女性对她贴恋着的人生,信手摹画,更有一种灵性的天然。因为不必作八股,也不必官场周旋,所以也就少些虚伪,少些束缚和造作。不公平的世界,留给女子的这一点不公平,却是女子的可怜的幸运。”  “且看结尾:莲珮的生卒年,大家好像都没说到。光绪初年的盛宣怀刻本序言说她卒于嘉庆间。《秋水轩词》中有《浣溪沙·甲寅元旦》,这里的甲寅,当是乾隆五十九年。这“美人磷火”的荧光,就在两个年号的的一首一尾闪了一闪。”此处叹幸运:一为心志,了无旁骛;一为留存,磷火荧光,古人著述,存世不易,少了互捧臭脚的文人,女诗人就更加艰难了。  陆子章《陋园三咏》,诗文似未臻于上乘,但萧萧穆穆,也还清丽。这陋园,大约去城八九里,村径迂回,一水隔绝,长松修竹,碧梧翠柳,颇有亭台泉石之胜。可爱更有老梅数十本掩映溪谷。雪后作花,梅谷便幅巾芒鞋,偃卧其下。屋外平田十余亩,室无长物,耒耜图书相间而已。(《知多少 芳心苦恨》)    诗可兴观群怨,作者起兴也就遍迹可循,耒耜图书相间,在室中突出位置,俨然书非妆点,耒耜农具断无做摆设之理,耕读传统是显明的。解词人之志,亦抒己志,也可说扬之水“处处志之”了。  据此可知香修不仅有诗才,并且也娴于版本校雠之学,当亦沈虹屏之亚。但伊却无片楮留存于天壤间。“清月依微香露轻”,“秋月”小印,究竟是藏书家的风雅。惟颦笑依约,仿佛此中,是为好事文人助成一段围炉闲话;钤有此印的书,因此倍恨,一生心事,却只有付诸冥冥了。(《知多少苦心芳恨》)    半生从事实业却又雅好藏书的陶兰泉,可称有识,有嗜,有闲,有钱。“四美俱”,成藏家不难。但晚景不裕,失一美,不免斥书解窘,亦可惜。  “也知过眼云烟,奈文字偏留不尽缘”——此为伯宛失书后的慨叹。及至吴氏自己,不也以文字,令后人与之长结不尽之缘?涉园主人常欲尽鬻所有,从事科书,流布他日,借以不朽,宜幸其无憾矣。(《文字偏留不尽缘》)    自家风景,别人谈资,人生志业之悲,苦心芳恨道不尽,后人替前人悲,复为逝者怨,只剩慨叹。文字的缘分,说来可悲,“四美俱”才成,流布他日,借以不朽,无憾,自己却不晓得了。  我们毕竟都无从告诉梵高,“再自信些,你那么天才,你的画那么值钱,你妈妈知道吗?”没人知道,唯有同样疯去的西奥。    虽曰“自是惊鸿无定在”(碧城诗句),毕竟其诗其词,这留在尘世的雪泥鸿爪是天地间的一点光焰,不会泯灭的。(《情难勒处尚闻香》)    情难勒处尚闻香,这一点坚定很是难得,雪泥鸿爪便不泯灭,好的诗人学者,没有一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非功利念头断无可行。作者评介吕碧城事,并不限于诗词章句,对其婚恋态度的玩味也有趣:     此见严复誉之为“透澈”,似有赞同之意。不过这一番见解的确很有意思。婚姻之美满与否,似乎并不全在于婚前选择的自由与不自由,没有选择的自由,固往往酿成悲剧,但选择的困惑,亦未尝不是悲剧之因。因为一时的浪漫之恋爱,乃是不复浪漫的婚姻之基础,故为了自由选择的这一刻,必要付出一生自由的代价。以碧城之灵心慧质冰雪聪明,早见得“透澈”,便不忍轻掷这一生的自由罢。   引一句“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套吕碧城事,孑然独立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把女性作为感情或感性、感觉的暗喻与寄托,以词的兴起而使它发挥到极致。女子的饰,女子的衣,围绕着女子的一切悱恻缠绵,成为晚唐五代词的言情之发端。词作者用有关女性的一切来代表对世俗生活的沉湎和想象,也一次寄顿自己“道”与“志”之外的情感。词中女子的身分其实并不确定,甚至很难说清是哪一种社会角色,伊人在这里只是一直叙述语言和叙述方式。(《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国诗的情绪是很讲哀而不伤的,到了词往往就一肚子愁肠郁结难抒,辗转反侧,凄凄诉诉。扬之水在这一系列文章中摘取着愁肠,颇多自道,自观。“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书话、札记也如此,“风景”和“人”在读书过程中更觉等量齐观了。   写作,一己之抒,隐语闪烁,无论伏笔、曲笔、隐笔,无人勘破,终是遗憾的。书名虽为“无计”,其中的自相嘲解,一心的欢愉,跃然纸间。女孩的心思君莫猜,女诗人的心思更是莫测,读书人也沾得几分,多少躲闪,无识好事者或觉优胜,翘舌强解,其实不然。   王国维说:“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我倒是宁愿觉得扬之水的书,爱信俱存,难得踏实,有一分道理,说一分话。前人问一声“同予者何人”?百年后,妙人解语,天人相交,得幸如此,也可说“无怨花间住”吧。
  •     这本书很美,悦目且美好的触感,小小一本,捧在手里,心情都不由得好了起来。然而读这本书得过程,确然是不轻松的。先生语言精练,这本也是不给普通读者的通俗读物,似我这样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人,读着读着,就觉得该去翻翻字典了,查查这个字那个字到底怎么读,什么意思。若是10年前,这书也就束之高阁了,那时总是懒的。而现在做完这些,回味回味先生是怎么说的怎么评的,竟像是回到了中学时光,想把自己填填满的充实感伴随了我的整个阅读过程。因着这样的阅读过程,升起对扬之水先生沉心于学术的深深敬敬佩, 亦羡慕着先生埋首于群书于其中有所得——我以为那是常人通常不能抵达之地——之时刻的喜乐!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以下评论摘自豆瓣:****://book.douban****/review/5264909/
    看完扬之水的《无计花间住》,对此君彻底拜服。窃以为当初读书趣文丛的《脂麻通鉴》还未如此服倒。杨先生不仅文字格调高洁,而且考据的根基扎实,更赞的是其人的通灵润泽。如今的大陆学人比肩者能有几何?意下,准备读杨先生的《梵澄先生》,再读《奢华之色》等等。
       风靡一时的董桥,怕也不能与之媲美。扬之文多读全无腻烦之感,亦无端着装着之嫌。
  •     很喜欢扬之水的书,这一本装潢精美,更加爱不释手。
  •     考证派与细节派
  •     首篇很喜欢,对宋词见解深刻,落笔又灵动轻盈。后面的词集评介无感。装帧并不好:纸硬、开本过小又硬封,不易摊开,很不称手。
  •     逞心而吟,逞性而歌
  •     这书看不快啊 装x用
  •     扬之水的书内容都是很好很好的,虽然书比想象中的要小,但是我挺喜欢的,很精致。不开心的是这本书没有外包装,收到的时候边上都是灰尘 ̄皿 ̄"
  •     不落窠臼,然虎头蛇尾,有凑篇之嫌
  •     读书和谈恋爱一样,都需要正当时,这本书有点我的正当时,感觉不错,大家多评论其文字俊拔,我倒觉得最好之处在于文字背后的眼光与理解,颇有妙语,通于人情。
  •     《有美一人》《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受益很大。可惜我不喜欢周邦彦,要是《采蓝集》讲二晏词或佳轩长短句就好了。
  •     她的书还是最喜欢终朝采蓝和古诗文名物新证,不过这本拿在手里很轻巧的小词话也很适合打发时间,另这类书真的需要装帧美好一点,唯一没读下去的诗经名物新证就是受不了繁体字横排版
  •     偶得,第二本她的书,可惜我欣赏不了里面的佳作。文物关联部分最值得一读。
  •     也知过眼烟云,奈文字偏留不尽缘。
  •     此书收录作者多年古诗词研究的结集《采蓝集》以及器物研究长文“有美一人”、“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     名物考证的部分比其他好太多……
  •     小而美的一本书,读起来并不轻松。考据部分着实读来烦闷,但也确实很涨姿势。
  •     扬之水的书,喜欢。
  •     果然花间词还是太柔软了吗
  •     《无计花间住》内容简介:扬之水先生对文物研究一往情深,十六年来专意于名物考证,用考古学的成果来研究文学作品,从诗词中,找到原始的面貌,恢复古人生活中的细节,恢复真实的历史。
  •     扬之水先生学术功底真是深厚
  •     这书和胡洪侠先生的书,是一套。我没买胡先生的书。读这本书,其实也比较吃力。但感觉很美。而且,我是随心来读,并不刻意去记下扬之水先生的文辞,只是和自己的感觉比对,体念她的入手处,也很不错。
  •     谢友邻@加斯列莫夫 借阅。
  •     我的红宝书
  •     花间太婉约,偶尔一章,不过才女的书真贵...
  •     刚收到,还没细看。扬之水老师的书,都很精美,当然定价也有点贵。
  •     那时候读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发觉有这么一个有才的女子,她叫扬之水,特意寻来。小巧可掬的装帧,宜人捧卷细抚,在这样的春天,感觉很好。
  •     买了一本送给学妹做生日礼物,到手的时候简直太美自己又买了一本。 词原应是如此这般的呀。☺️
  •     装帧不错,就是封面是塑胶的,如果换成红色布面或漆面就更好了

    开本也不错,小开本很方便。

    书心排版也挺好,疏朗大方不花哨

    扬之水先生的书是每本必买,不多说了
  •     不愧为京城三大才女之一之作,《无计花间住》可人的小开本,装帧也很喜人,硬面小精装,印刷也精良,文字一如继往的好。书到底能带给人什么,扬之水如是说:“窃以为读书本身就是生活,则乐在其中矣。至若读书为了什么什么而生活,则生活乃成苦事也。”才女所言极是
  •     书印那么小,是秀外慧中,想到杜拉斯的小说版本;女人论诗是好的,格局不大也没关系,天生一付精灵模样,包括萨冈;而扬之水,又显得过于道派,与牡丹亭何干?
  •     扬之水的《无计花间住》真的不错,但书价贵了一点,因为喜欢,也是一种 “无计花间住“了。
  •     装帧美
  •     写词的
  •     扬之水先生《无计花间住》论诗部分我不善长,然以考古学工艺美术史释诗实在耳目一新,言简意赅信息量超大。反之以诗证史,如“掬水月在手弄香花满衣”从诗入画,论证这一图式的发展,妙不可言。器物与文化交融★★★★☆
  •     扬之水的书很好,就是各种版式不同一,大大小小,插架难看
  •     女神的书,读了一遍又一遍^_^
  •     扬之水的一本小精装
  •     无计花间住,这本书非常好看,非常满意
  •     喜欢扬之水的作品
  •     一本私人性质很浓的书。有关名物考证,有关作者的诗词阅读心得。尤其喜欢‘小道世界’‘以我之舌言情’两篇,通过这两篇随笔了解了词与诗不同的意境;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与关系;还有对词中“印象派”吴文英的论述也很详尽。
  •     可爱的小书,扬之水的文字的确很美丽,之前看过介绍,说是不逊于董桥,是买一本来看,还真是值得灯下品茶细读。
  •     扬之水的书装帧都是这么的牛叉。这就导致了她的书都是这么贵。。。。书是好书,适合耐心阅读
  •     扬之水的学识当今真没几个及得上的。
    以前买她的《终朝采蓝》,看完了喜欢,曾推荐给好几个朋友。
    这本《无计花间住》昨天刚到手,才读了前面几篇,如果套用古人的话“窥一斑而知全豹”来说的话,我相信喜欢扬之水文章的人,读这本书,一定不会失望的!
  •     超喜欢的封面,扬之水的书我都买
  •     内容细腻且美,有自己的见地和体会,如,文人终于有了一片纯情的天地…写情之深处,便只剩一个悲。等等。但觉得文字有炫技之感。另外,书的装帧好,大爱实体书!
  •     扬之水的书都是免检
  •     《采蓝集》可能发行量小,未读过,很高兴买到此书
  •     大名顶顶的扬之水的一本小书,很精致的一本书,从封面到内容都很喜欢,小开本拿在手里看很舒服!
  •     文章写得漂亮,不露经营痕迹,见解过人。
  •     挺好的,以前也读过扬之水先生名物研究之外的书,比如《终朝采绿》。文笔一向是很好的,我觉得如果我的文学修养再高一点的话,看起来就更得心应手了。这本书有两篇有关图像的文,《掬水月在手》和《有美一人》,都是有关古代美人图的文章。
  •     扬之水来说花间词,也真是了……雅到难读,各种掉书袋。
  •     这种考据体写得趣味性又不强的书 快要看不下去了!果真没法在学术的路上走了
  •     小开本,印制精美,花间代表词,扬之水早期文章。
  •     谁说玩物必丧志?扬之水玩了16年古器物非但未丧志,还玩出很大的名堂了!

    去到哪儿都喜欢看博物馆,那些珍宝藏品总是让人赏心悦目,它们背后的故事更是让人浮想联翩,因此喜欢上扬之水的书就自然而然了。
  •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     无计花间住,掬水清自流
  •     以前一直以为自己对花间词颇有心得,始终最喜欢的词人都大体算是花间派爱做软语。然而看扬之水这本书却也觉得自己原来以前所知连皮毛都算不上。看毕可算是增长了不少知识。不过单从这本书的可读性和娱乐性而言,不算很高明.扬之水的笔墨的确可爱让人着迷,但是全书内容太散太乱.尽管都围绕花间,读的过程却总有种“晕花”。看了后记知道这是创作过程的经历所导致,可以理解,但是的确是此书的遗憾。最后表示,清真词我看的实在是少,有些赞誉虽不能完全认同,但却也算通过扬之水的眼睛看到了一片新的天地。挺好。
  •     人,文,才是人文。
  •     时空轮回,沉入旧年。
  •     扬之水的文字唯美,见解也深刻,旁征博引,是个认真做学问的人。

    不过我更希望这书是简装本。
  •     冬日的午后,安静的细雪,沉浸在扬之水掬水月在手的淡淡温情中,忘记了是非,忘记了疲惫...
  •     读得懵懂 之后还要再看
  •     扬之水的文字,读起来舒服的很,既有女儿之柔美,又有须眉之阳刚。更重要的的是这本小书的装帧设计是超乎寻常的精美,仿皮装,还有一枚藏书票。
  •     花间集的读书心得,印刷装潢纸质一流,小小一本拿在手上感觉非常好!有书斋的气息!
  •     扬之水的书时可以读一读的!不错!
  •     一直知道扬先生的书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但一致无缘识其真迹,这次挑选了这本书是因为“无计花间住”这个雅致的名字。看到这本书第一眼挺意外的,虽然早知道它的封面比较简单,但没想到这书真小,一直看32K的书成习惯了,一时间觉得很不习惯,母亲看了更戏称像某某语录。不过,翻开此书,文字间荡漾的清新典雅立即扑面而来,一下子打散我先前的不快,一时间便按捺不住立马赏阅起来。当然,如果字体还能大些就好,毕竟经常看书的人会觉得很疲乏啊!
  •     扬之水的书很不错。
  •     无计花间住,值得一读,只是开本有点小。
  •     讲个大实话 蛮失望的 考据癖一枚 雅兴全失 读到后面索然无味 读的词也比较偏
  •     书很精美,扬之水的文一向都很好,只是开本比较小,但是便于携带~
  •     “无计花间住 (精装、扬之水 著)”
    好啊!
  •     意境悠长
  •     掉书袋好讨厌,标签也不想给了。
  •     书是皮质的,但是字很小,价格有点偏贵,不过还是买了,扬之水的文章值得一读
  •     一直都喜欢扬之水的书,每一本都受益匪浅,这一本也是。拿着的手感也非常好。
  •     小小一本,特有精致。
  •     很值得收藏的一本书,扬之水的书大都很贵,可惜囊中羞涩仅购得一本。红皮封面烫金书名装帧很好。书不大便于携带。
  •     扬之水确实是才女,引用的太多太杂,让人看着根本透不过气的感觉,第一部分是给词集的序,第二部分是谈论画,只有第三部分好好的谈了一下词,但是好像也感觉是篇幅短小的隔靴搔痒,谈论词最好的目前觉得还是只有叶先生~
  •     非常文艺,很有见解,适合静下心来读。自己读的时候心不静,辜负了一本好书。
  •     扬之水做学问真的很用心的,从她的文字间能感受出来,非常认真又考究。
    封面很古典,我喜欢。
  •     扬之水的书都很好
  •     扬之水的书质量有保障。不错。
  •     我先前看过扬之水的《诗经别裁》,这本书看了一些,感觉还是一样的清新,秀气,很适合喝茶时慢慢品味
  •     很喜欢这种调的文字
  •     精致、携带方便。一直以为是《无计花间往》,后来被朋友提醒,是无计花间住,稍觉遗憾,但书的内容还是可读的。
  •     非常好。扬之水老师治学态度严谨。
  •     小小的一本。分外妩媚。
  •     无需多言
  •     扬之水女史的书一直喜欢,此册亦如此.
  •     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     扬之水,开卡车的女人,写的书好
  •     非常适合旅途口袋书...一路上的省电利器....其中《掬水》《美人》二篇名物考论文最是出类拔萃。
  •     读完《无计花间住》的读者,相信大多都会作者那花团锦簇的文字、平淡如水的心境所感染。
    是的,从古至今,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确切的说更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如果说古人尚存有“学而优则仕”的企望,把读书视作进身之阶,而在今世,读书则基本上是一种乐趣了。好的书籍会给人的生活情趣带来更多的精彩。
    这是作者读书(或者说是读词)的一本笔记,单就《无计花间住》这一书名就十分的吸引人了。以“花间”代表词,用秦淮海词义,说明读书时辍时续之难,真可谓才女巧思。
    这个版本的设计也是颇具匠心。32开本,精装烫金红布封面,拿在手里就有一种经典的感觉。
  •     扬之水先生的书,在特定人群中是很受欢迎的,但是不要指望看哈利波特的人都来看扬之水先生的书。《读书十年》是好书,本书也是好书,当然,那是《读书》的十年,这本书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大雅之书,词,在当时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就好比今天的流行歌曲。但是所谓经典,就是昨天的流行,今天依然有人喜欢,仅此而已。所以,流行与经典,本来就不是泾渭分明,又何苦板着脸,自居经典教训人呢?
  •     风花雪月之词,寓黍离麦秀之思
  •     小开本的书,最适合旅行时带在身边。扬之水先生的书,内容质量是有保证的。
  •     很精美的一本小书,拿在手里感觉非常好。里面的文字,也变得优雅起来。扬之水的书、文字,别有韵致
  •     小书很精致
  •     难度系数五星
  •     书的开本装帧很喜欢,但是书里的内容不够精致专门——不是说作者写的不好,而是编辑。第一部分和早年采绿集重复挺多,有美一人这部分里两篇的设立不伦不类,而且内容上面也有相似,至于最后采蓝集,读了有种憋屈。这算不上一本好书,应当每一部分的内容分别成书,将作者所有有关的研究论述都包含进来,而不是这样的拼凑。 【引起兴趣的是后记里写到,题为采蓝集的读词短札来历,“后有南通友人把它制成一个戋戋小册”,有空可以去找找友人何者~】
  •     扬之水的书真是有保证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