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的乐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藏书的乐趣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8-5
ISBN:9787108029089
作者:[德]乌尔夫·D·冯·卢修斯
页数:235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我们为什么藏书  “不问从哪儿来,不问到哪儿去,我只惊讶我怎么这么快乐。”天使般快乐的漫游者所吟唱的这些轻松(也许只是看似轻松)的诗句必定博得许多收藏家的共鸣,他们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对收藏的动机以及何去何从的问题做出解释。确实,最重要的是让收藏成为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不要过于瞻前顾后,更不要劳心费力地试图去为一件别人反正不熟悉、不理解的事情进行辩护。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收藏家和非收藏家没完没了地苦苦追究收藏的意义和动机。各种文献中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解释和分析,有人慷慨激昂地高唱赞歌,也有人以怀疑的眼光对收藏活动提出了道德批判。本书既不可能一一罗列所有这些意见和看法,更不可能对它们进行比较和评估,然后得出某种结论来。  但是如果一个收藏家对正反两面的意见都稍加研究,然后细细斟酌他自己的收藏动机和立场,我觉得还是很有意义的。几乎每个收藏家的动机都不止一个,而是由各种不同的动机组成了一个混合体。单个动机在混合体中的分量对比就构成了这个收藏家的独家特色。而且,这个动机混合体在收藏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变化和挪移,比如一个收藏家收藏了三十年后,可能突然改变初衷,从别的动机出发,采取别的标准继续他的收藏活动,甚至在一开始对他特别重要的起主导作用的动机,到后来变成了他自己批判和排斥的对象,这种情况也不罕见。  美国记者尼古拉斯.A.巴斯班斯(Nicholas A.Basbanes)几年前曾写过一本讲藏书家的书(重点是美国的藏书家),写得非常引人人胜,书名也很可爱:《文质彬彬的疯狂》。如果允许我现在就预先透露结论,那么我要说,对于几乎每一个收藏家都适用的真正的关键词也许就是:傻得可爱(那些身陷其中的人还傻得不亦乐乎)。  为了在一开始就对收藏活动中情感因素的魅力有所认识,让我们来看看瓦尔特·本雅明(Waiter Benjamin)是如何评说收藏动机的,他在一篇小随笔《我清理我的藏书室》中说道:  ……反正我下面的这些话,意在说明某些浅显明白的道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让您了解藏书家与他的藏书的关系,了解收藏本身,而不仅仅是了解藏品……每一种激情都近于骚动,而藏书的激情则近于回忆的骚动,但我想说的还不止这些。在我眼前,过去的岁月被染上了偶然和命运的色彩,而在那些我已司空见惯的乱书堆中,也正有这种色彩在熠熠生辉。藏书家所拥有的无非是混乱,他们对这种混乱如此习以为常,以至于视之为秩序。您肯定听说过有人因为失书而抑郁成疾,有人为了得书而成为罪犯,在这些情形中,每一种秩序都不过是悬浮于深渊之上的暂时状态。“唯一确切知道的,”阿纳托尔·弗朗斯曾说,“就是书籍的出版年月和开本大小。”说真的,如果说还有什么东西能与藏书室的杂乱无章相抗衡,那就只有井井有条的藏书室目录了。  于是,藏书家的生命线就紧绷在混乱与秩序这一对辩证关系的极点之间。  当然还有许多别的因素,比如藏书家与他的占有物之间不可思议的关系——这个后面还会提到——在这种关系中,物对于人的价值首先不在于它的功能,也就是它的实用性,而在于人可以将它看成它自己命运的活动舞台,从而研究它,爱护它。最让藏书家陶醉的事情就是把一件件藏品关进禁区,让它们在最后的惊悸——被俘的惊悸——烟消云散之后,呆呆地站在里面发愣,他的一切回忆、思想和意识就是他的财产的基石、底座、框架和锁闩。对于真正的藏书家来说,他的每一件财物的产生年代、产地、工艺和前任主人都能汇集成一部引人入胜的百科全书,所有这些因素构成的整体就是藏品的命运……重建旧世界——这是藏书家寻求新藏品的最深层的动力。  瓦尔特·本雅明这些玄妙的思想可以让我们做好情绪上的准备,下面我们就以比较客观冷静的方式展开关于收藏动机的讨论。  每一个上过历史课的人都知道猎人和采集者的概念,那是人类最早的存在形式。很多人都在思考,在现代社会文明的收藏方式中是不是还有这种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的早期人类的原始本能在微微发光。反对这种说法的理由首先在于:绝大多数现代人对于决定生活方式的收藏活动并不理解或不太理解,再说,性情中带上原始人烙印的也并不一定非得是藏书家。但是,对于不少藏书家来说,猎取和猎取中的乐趣是最重要的——就像猫捉老鼠——这也是不可忽略的事实。在苦苦寻觅了很久之后,意外收获的时刻往往是极为难忘的,以至于——瓦尔特·本雅明也提到这一点——这份感情牢牢地固结在猎物上,决定了猎物的价值。关于收藏中的原始冲动的因素,让我们就这样点到为止,下面我们来对别的收藏动机进行归纳整理。  很多收藏家的首要动机是喜爱美好的事物。阿路易斯·哈恩(AloisHahn)在一篇名为《收藏家社会学》(1984)的文章中说道,收藏家往往对艺术有强烈的亲和性,藏书家肯定也不例外。对于他们来说,书不仅仅是文本或知识载体,而且还是艺术品,这一点我们将在第三章中详细讨论。很多人认为,把书籍当成艺术品看待,一如洛可可的银器或青春艺术风格的玻璃杯,对书籍的外表和内容一视同仁,甚至把外表看得更重,这有失书籍的身份。1965年曾有过一次令人难忘的展览,展出的是大藏书家汉斯.菲尔斯滕贝格(Hans Fiirstenberg)收藏的法语书籍,展览的主题就是“书籍作为艺术品”,在第三章中将对这个命题做出论证。  收藏的第二个重要动机是抢救与保存。收藏行动表达的是怀念和崇敬之情,其对象是我们文化中的有形遗产,是那些曾经辉煌的东西,如果没有收藏家,它们最终将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本雅明谓之“重建旧世界”。但是,要想在收藏实物的过程中通过“抢救工作”把过去“如实”地保存下来,那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就像史家撰史一样,也不过是一种构想,不论收藏家怎么努力,不让自己的好恶左右他的收藏行动,他自己一手缔造的那个属于他一个人的世界还是难免要带上主观色彩,这既表现在他选择最具代表性和说服力的藏品的过程中,也表现在他阐释他的选择的意义的时候,本雅明指的也许就是这样的主观再造。  即便不可能通过收藏如实地再现过去,深藏其中的那种动力还是有其重大的文化意义乃至社会意义:无数的文化物质遗产,如果不是古往今来的收藏家在它们濒临灭绝的紧急关头收藏和保存它们,它们早就失传了。  有些收藏家也许一开始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他们的保存工作的重大意义,他们的出发点只是一个“慰情聊胜无”的念头,就像维吉尔的诗句所说的:forsan et haec olim meminisse juvabit——“说不定哪天这能帮助回忆”。而在字面意义的回忆之外,一件件实物还能让我们在主观想象中再造过去——每一件藏品中都有一个世界,那是核桃壳中的世界,或水滴中的世界。很多收藏家都是为情所动,陈年旧物会勾起他们浓浓的怀旧之情。烫金已失去光泽,纸张已泛黄,昔日存书的屋子已不复存在,但屋里的幽香沁人书中,让我们重温了当年读者们发自内心的欢笑、悲泣或惊叹,而这些读者逝去已久,如今已无人记得他们了。  藏书的第三个动机是个人对于某个特定主题或人物的强烈兴趣,比如拿破仑的忠实崇拜者就可能收集一切与拿破仑有关的书籍。如果一个人非常热爱他的家乡或别的什么地方,他就可能收藏地貌学书籍,以此熟悉当地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简直想要把它们都吞到肚里去。收藏家借助藏品不断地深入这个领域,每增加一件藏品,他的收藏主题就更加丰富、更加深化、更加清晰。    在个别情况下,收藏家可以“发明”一个领域,或至少是“发明”一个视角,也就是在赋予意义的再创作中创造新的价值。这听上去很玄妙,但并不一定非得是多么复杂的收藏。比如有人决定收藏所有18世纪在莱姆戈(Lemgo)印刷的书籍,而有人想收藏包括文字在内完全用铜版印刷的书籍。乍一看,这都算不上是什么野心勃勃的计划,但实际操作起来绝对是要求很高,困难很大的。事实将证明,像这样收集起来的书籍,会开辟一个此前无人认识到的全新的关联环境。整体价值大于个体价值之和,按照这条规律,这样的藏书可以获得新的内容价值,甚至经济价值也会得到提高。当然,一般说来,后者绝不会是这种有创见的固执的收藏家的动机,他们更注重的是创造一个自己的“世界”,通过将彼此和谐的藏品收集在一起,使这个“世界”成为一件独特的艺术品。  当国王问特利沃尔齐奥元帅发动战争最需要什么时,元帅答道,最需要三件东西:钱、钱、钱。但是收藏不然,首要的并不是钱,我也想并不十分正式地归纳出三样收藏所需的不同的“Ge”来:耐心、记忆力、金钱,其中前两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补足后者的不足。  在耐心和记忆力之外还有一些别的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纽约的艺术品大收藏家冈茨(Ganz)所具有的那些品质。1998年,冈茨的遗产拍卖收入超过两亿美元,创下了私人艺术品收藏的拍卖收入纪录。冈茨夫妇虽然比较有钱,但并不是富得流油,他们收藏成功有别的奥秘,克里斯蒂拍卖行在拍卖通告里以感人的笔触,对此做出了非常中肯的评价:  激情,无穷无尽的精力,也许再加上点儿好胜心,这就是大收藏家的品质。在任何自己所钟情的领域里都想拥有最好的物品,最稀有的式样,这就是所有的收藏背后的推动力。但是,使得整个集合体出类拔萃的却是它的基础结构,积累不等于收藏,毫无意义的堆积是没有价值的。大收藏家总是从认知意义的角度安排他的藏品,试图通过出入意外的组合加强整体效果,在看似零散的物品间建立某种关联,往往以标新立异的构成挑战精神的眼睛。  这几句话也许对任何一个收藏家都有用。在这儿也许该暂时中断关于收藏动机的讨论,而先来看看该如何定义藏品,在值得收藏的物品和其他普通物品之间是不是可以通过某种定义划出一条实用的界线来。只要对收藏活动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划清界线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因为其价值得不到广泛认可就不可以系统收藏的。一个巴洛克绘画的收藏家也许会瞧不起纸印章的收藏家,或者一个收藏古钱币的人会瞧不起收藏橙子包装纸的人,即便在藏书家内部意见也并不一致,许多藏书领域让某些人乐此不疲,却让另一些人摇头不已,表示不理解。  所以说,一样东西能否成为藏品,没有客观标准,不能指望谁都理解自己的决定。藏品几乎只能通过循环论证法来加以定义:一样东西只要有人收藏,它就是藏品。所以我们可以考虑收藏一本别人作为宣传品赠送的儿歌小册子,要是能攒起上百本这样的小册子,那无疑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收藏。如果我们接受了这个难以驳倒的结论,那也就无所谓什么是真正的(重要的、有意义的)收藏,什么是非真正的(没有文化品位的、无价值的)收藏了。成功的收藏更多地取决于行动的决绝和藏品的丰富精炼,而不是取决于主题和藏品的“重要性”。所以,很多以歌德为主题的收藏并不见得有多大价值,而一些出色的收藏却以“不重要”的作家为主题,或者有着别的冷门的主题。决定收藏质量的不是有些人观念中的主题的崇高或平庸(只有盲目崇拜文化教育的庸俗之辈才会这么想),而是做事的方式。  按照时下流行的观点,定义一件物品是否具有艺术性,要看它在艺术爱好者(艺术学家、批评家,还有收藏家)眼中能否算得上是艺术品,别的藏品也是这样,书也不例外。很多被人收藏的书并不比决斗用的手枪或中国瓷器更有用,它们就是藏品,别的什么也不是。它们的意义随着收藏理念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博物馆化,也就是通过被人收藏,物品的意义发生了变化,正因为如此,收藏活动才如此引人人胜。文化哲学家鲍里斯.格罗伊斯(Boris Groys)在不久前阐明了这一点,他的论述是非常令人信服的:把一件农具放进陈列柜,它的功能和意义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就像被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放进展览馆的布里洛盒子3一样,如果这件农具又回到商店或粮仓里,那么它就又失去了艺术性。物品被人收藏后就脱离了原来的用途,而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书也一样,虽然书的“真正”功能——可读性——始终保持不变,但是它的收藏价值越高,这个功能就越靠后,而跃居首位的是它作为实物、作为历史与美学的见证的功能。同样一本书,被A收藏也被B收藏,其意义可能是根本不同的,甚至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只有那些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收藏目的而制作的书籍,尤其是豪华版书籍和艺术家书籍,才能在被人收藏后保持原来的功能,其他所有的书一开始或多或少都带些日用性质,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地物以稀为贵了,才在收藏中变成了另一件东西。  这一点被藏书家们奉为圣物的初版书表现得尤为明显:当初普普通通的一本书(作者在当时往往还名不见经传),如今虽然本身还是其貌不扬,但被人当宝贝似的藏在金饰辉煌的摩洛哥羊皮书套里,最初的买主花几个小钱就能买回家的一本平装初版书,如今它的功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阿路易斯.哈恩在前面已提及的那篇文章中说道:“这里所说的藏书家事实上并不使用他的书,他只是喜欢它们的存在……这样的使用已经带有亵渎的性质……偶尔使用一次,简直像在举行庆典仪式。”  这就像一个焦点,其中融合了人们对,于收藏的正反两面的评价。正面评价:收藏使得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并得到毕恭毕敬的呵护;反面评价:收藏的原动力是一种贪欲,收藏家意欲建立一座宝库,这座宝库任何人不得靠近,有时甚至包括他自己。   ……

内容概要

乌尔夫·D·冯·卢修斯,Wulf D. von Lucius是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主席,图书出版界的行家里手,藏书家。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我们为什么藏书
第二章 从书架到收藏
第三章 书,不仅仅是文字
第四章 藏书撷要
第五章 寻踪觅迹
第六章 旧书的价格
第七章 收藏的生活与工作
第八章 不承担的义务
第九章 同道切磋
第十章 书迷万里行
第十一章 从前活在世上的人都去哪儿了

作者简介

书,不仅仅是文字,它还具有美学意义、历史意义、社会史意义。本书百科全书式地全面叙述及回答了收藏图书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兴味盎然地介绍了作者多年的藏书经验,引领书虫寻访世界各地的旧书店、藏书室,教爱书人如何与同道切磋,如何与书商打交道。
本书堪称一部藏书文化史。作者兴趣盎然地介绍了他多年的藏书经验,引领你寻访世界各地的旧书店、史上最著名的藏书室及图书馆建筑;教你如何与同道切磋,如何与书商交往;本书百科全书式地全面叙述及回答了收藏图书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

图书封面


 藏书的乐趣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读书时间】约四十分钟【概要】关于藏书那些事儿【感受深刻的部分】前后的彩图/P81&P135的图表【印象深刻的章节】第十章 书迷万里行 历史上著名的图书馆和藏书室(P213起)【感想或评价】我不是老丁,不喜藏书,共鸣有限。对我而言,去不同的图书馆借书比较有乐趣。10.01.17中写于外公家
  •     译自德国人的风雅谈,缺乏新意也反映出一种真实,即人世间值得留恋之物的有限,就好似近日休闲时候在阅的“咖啡地图”,一些看上去很美的肤浅表象,这些表象营造了一种幸福生活的场景;这类书也就好象街头的风景,更多只是虚荣,而生活自有内涵。
  •     对于有收藏爱好的读书人来说,这可能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籍。对于这些人,我是满推荐这本书的,这是一本关于书的书。从形式主义的观点来看,一切的形式都具备意义。对于一本书来说,它的插图,装帧等都同文字内容一样,能体现时代的美学特色甚至社会特性,富有收藏价值。可惜就我而言,收藏并没有太大吸引力。拥有,固然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人的本性,然而拥有一本书并不代表拥有了知识,更弗谈智慧。随着时间的流逝,没有人可以永久地拥有一件东西,我们只是暂时替后人保管罢了。尽管短暂拥有的快乐最终会变成永久不拥有的虚无,我还是要承认,短暂拥有的乐趣是有意义的。

精彩短评 (总计87条)

  •     一直想买的书,从中领悟藏书的乐趣
  •     这是一本介绍如何藏书以及如何从藏书中获取乐趣的书。但遗憾的是,本书恐怕不那么适合中国的读者,因为在我看来,其所涉及的几乎是一种专业化的藏书,需要相当宽泛的图书知识。而且,书中所介绍的如拍卖、旧书店等藏书方法,在中国是不可行的。收藏的对象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而是那些具有独特价值的书。如果按照本书的方法藏书,需要相当的经济实力。
  •     德国藏书家写的,相当严禁理性的藏书理论+注意事项的书籍,读起来稍显枯燥,不过有很多务实的分析和建议,值得立志做藏书家的人好好钻研。
  •     我無法理解的樂趣
  •     书房总要有些无用的书,有一些大概用不到的知识,但是可以备查。比如这本。里面讲的恐怕很难实践,但不可不知。爱书人虽然未必以此为高峰,但有机会欣赏乃至把玩,却的确是让人欣喜的。藏书方方面面的细节,何时读来都令人愉快,又没有所谓藏书家的沾沾自喜。不过所谓“新书话”,大概着眼于书的另一种方面,这里则未免中规中矩了。
  •     旧书店,拍卖目录,网上旧书交易。
  •     一个书痴的自白
  •     让我认识了一群人:收集旧书的人。弗洛伊德也许会说这种行为出自于对童年某种缺失的补偿(其实我挺赞同的),但是作者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文质彬彬的疯狂。不管如何,我不爱旧书,也不想当藏书家,我只要能经常看看自己喜欢的书就好了。
  •     这套书里,这一本不算好,勉强可以一读
  •     大开眼界!且不愧是德国人写的书,非常严谨、周密。
  •     德译本和英译本 有着明显的不同 其实不说藏书 对普通人而言机缘巧合去获得一些旧书已经是件乐事 不管前手是谁
  •     以装帧论英雄是我的购书指南
  •     这才叫藏书,你那点书算个屁呀!
  •     一部藏书文化史,全面叙述及回答了收藏图书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
  •     翻译差
  •     针对我这样的书籍业余爱好者,这本书确实过于专业,然而其中的一些知识对于我们买书藏书护书还是有所助益的。
  •     看看外国人是如何搞藏书和如何看待藏书的,也算是长见识了。这是一本如何从藏书中获取乐趣的参考书。
  •     内容并不“好看”,里面的藏书也跟我们相距甚远,但可以体会的是同样的乐趣。
  •     藏书的乐趣
  •     做老人 挺好。装帧和彩页 值了
  •     中西貫通,藏書者和樂閱者的沐浴之讀
  •     2014056 有点意思~
  •     比一般的关于书的书都要更专业一些,适合高级藏书读者。
  •     对于有收藏爱好的读书人来说,这可能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籍。从形式主义的观点来看,一切的形式都具备意义,对于一本书来说,他的插图,装帧等都能体现时代的美学特色,富有收藏价值。可惜就我而言,收藏并没有太大吸引力。
  •     收藏,还没看
  •     翻翻翻翻翻 翻完了
  •     正版书,值得收藏,还没看,藏书的发展史和国外典故
  •     一看书名就喜欢上了~~买了很久了~都是闲暇时光~拿出来翻翻~~本身就是不错的一本藏书~
  •     做严肃的事情可以得到真正的快乐
  •     实用性专业藏书爱好指导书 对于书的时间层面说法很有意思。
  •     重点看的有关书的购买那几节 不知为什么最近只要看当代的译著 总会有语言翻译上的蹩脚感
  •     太专业
  •     值得爱书的人看
  •     是本有意思的书,写书的书,有意思
  •     这种精致的装帧只有清雅
  •     "我们应该牢记一句话:‘山外有山。’ 在书的世界中畅游,免不了接触别的文化传统和语言区域......才能更深刻地认识本族文化的优劣长短。”
  •     提供了藏书知识,到处藏书者心声
  •     布纹的衬页、彩图夹页图片,总之,这是一本国外书籍藏书乐趣的书,如同那本《藏书之爱》一样。其实,《藏书之爱》的爱德华•纽顿更对我的胃口,这个哥子有一点跟我一样,是个典型的只看表不怎么重里的人。怎么讲,就是他津津乐道于怎么搞到一本书,一本书的价格、装饰、版本、升值等等,就是关于书里的内容说得不多,“读后感”也比较少,更没有“通过了……表现了……说明了……揭示了……”之类的话,我喜欢,我就是只看出版社、看装饰、看图片……没得太多的读后感啊。说实话,《藏书的乐趣》我除了跟着享受一番外,版本啊善本啊之类的也不懂,看别个怎么安逸也好吧。藏书的乐趣说了藏书种种的道法,规矩,于我这种莽撞门外汉而言,可以假装晓得一些套路,按图索骥整吧,设若整起来累,还不是想翻就翻,莫把各人整得成了书的奴隶。
  •     藏书不是目的,阅读才是……
  •     一般休闲的读物。还行。
  •     挺好的一本书,对藏书也很感兴趣。
  •     貌似很无趣的话题竟然可以写得这么好
  •     书本过于专业,感觉并不适合藏书文化并不浓厚的现代中国。
  •     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内容的问题,读后没啥印象,都想不起来有些啥了
  •     书做的漂亮
  •     收藏入门
  •     这本书是我先看过别人的,觉得非常好,然后再下手在当单上买的。至于这书好不好,你应该知道了吧。
  •     受益匪浅啊~好漂亮的一本书!
  •     看书的人不一定藏书,藏书的人也不一定看书。本书正是抛开读者的视角,从一个藏书家的角度重新考量书的价值。换个角度,你也许会对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书籍有惊喜的发现:原来,书不只是一个精神的载体,它的外在也可以美得如此真实。
  •     在四川大学旧书店买的书,这个可以记下。
  •     藏书的乐趣:)
  •     有钱人的乐趣
  •     爱书人的心声,值得购买。
  •     我喜欢,因为我也藏书。
  •     this book reminds me that im not a collector, or at least, not so far.
  •     书中的许多论点非常独到、新颖,让人耳目一新,如“文质彬彬的疯狂”,真的很值得爱书人士读一读,开篇就让我爱不释手了。
  •     能够把枯燥的收藏知识写得如此妙趣,很不错!
  •     这套新书话,说的都是外国关于图书的话题,非常的好!
  •     喜欢买书,但不知道如何保养,希望有用。
  •     太喜欢
  •     因为书名而买的。因为我也喜欢藏书。
  •     印象不深了
  •     开心
  •     书名和纽顿的那本聚书的乐趣只差了一个字,但却根本不是一个类型的书,纽顿的是书话,是爱书人的藏书之乐,无论古今中外,这个乐趣都是相同的。卢修斯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指南,介绍的是藏书的方方面面,对于在中国来说,感觉看起来离得太远了,只能看着那些初版书、藏书票、旧书店、藏书室过过干瘾,却连一本珍本都难以见到,不像写中国古籍的,至少还可以从影印本、翻刻本里面体会一下善本书的精妙。另外,这本书太贵了,虽然里面插图不少,也很吸引人,但和这套书前三本比较,贵得太多了。
  •     藏书的指南。
  •     藏而后读,随意乱翻书,顺着一本书的思路一路读下去,一本接一本的衔接着,会串出你的读书趣味、思维脉络与情趣。
  •     讲了些规则性的东西,介绍了些历史和常识,其他就还好,入门级别吧,写的不是很有趣味,半翻半看的看完了
  •     买了一本
  •     还没有看 但已拿到书了,挺不错了,质量检查过没问题
  •     喜欢书的人可以购买阅读
  •     还没开始看,谈点肤浅的观点,很艳羡作者去过世界许多的图书馆。
  •     本身图书就是三联出版社的,很有收藏价值。书中的内容很吸引人。喜欢
  •     或许是考据癖情节作祟……真的好想去书中列出的图书馆啊哪怕就只能去其中一家也好,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次~
  •     爱书人都会喜欢看的!
  •     关于藏书的一切,从书到人再到整个文化(欧洲为主,涉及一些美国,除了纸张之外没有涉及亚洲),详详细细娓娓道来。耐着性子看完,只能说我真是爱书的人,渴望坐拥书城的生活。
  •     仅书名就足以让我痴迷和疯狂。。
  •     书随便一堆就好啦要藏出这样来简直强迫症嘛,不过是挺有意思的
  •     藏书不读也不算什么大不了,只是豆瓣爱买书的多数只是有屯书癖而不是藏书癖,只检些便宜的大路货下手,买回又不看到底起个什么作用,还是满足下文化人的自恋癖
  •     作者花了相當篇幅來講為什麼要買書,藏書,書的價值和價格,後來不斷在講人對待收藏的做法,甚至講了買賣雙方需要注意的地方。這些是超越「藏書」話題而存在的,寫到後來居然有哲學意味了。
  •     没想到藏书也是一门学问,但过于倾向于欧洲人的生活和藏书方式。可以看看。
  •     普通的读书人可能享受不到这种乐趣。
  •     大概是上半年读的,今天看到友邻广播才想起来。最近阅读速度又下降了,除了各种due之外,大概是因为我一会儿觉得电子书的格式不对啦,有错别字啦,排版很糟糕啦,一会儿又觉得看十几页还没有吸引力只能放弃。这本书也是看了几十页实在兴味索然的。。
  •     写的都是大实话啊,作为一个书痴,一个收藏癖患者,看的时候常常会心一笑“哎呀,这事儿我也干过……”
    开本、纸张、印刷、装帧都很好,在三联书店第一次看见就想买了,当当最近活动比较给力,终于收来好好看了看,很喜欢!XDD
  •     说实话一般哎,不如《卡萨诺瓦是个书痴》有趣
  •     很有趣
  •     学术性、可读性兼而有之。是对藏书活动的系统梳理,想要了解、开始藏书的人可以读一读。
  •     内容不错,但可惜是二印,且护封与第一印有区别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