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空谷幽兰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9-3
ISBN:9787544236973
作者:[美] 比尔·波特 著,[美] 史蒂芬·R·约翰逊 摄
页数:292页

章节摘录

插图:我总是被孤独吸引。当我还是个小男孩时,我就很喜欢独处。那并不是因为我不喜欢跟其他人在一起,而是因为我发现独处有如此多的快乐。有时候,我愿意躺在树下凝视着树枝,树枝之上的云彩,以及云彩之上的天空;注视着在天空、云彩和树枝问穿越飞翔的小鸟;看着树叶从树上飘落,落到我身边的草地上。我知道我们都是这个斑斓舞蹈的一部分。而有趣的是,只有当我们独处时,我们才会更清楚地意识到,我们与万物同在。我们都需要有时问独处,有些人需要更多独处的时间。有人却能从独处中变得更有智慧、更为仁慈,这是我遇到中国隐士后让我吃惊的事。他们是我见过的最幸福、最和善的人。在美国,隐士只是那些喜欢自个儿待着的人,往往都有点神经质。但是,在中国,我发现隐士往往是社会的精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美国人要我类比中国的隐士传统与美国社会的一些现象时,我告诉他们隐士很像研究生,他们在攻读他们精神觉醒的博士。在中国,很多人在佛教寺庵、道观、儒家书院、大学乃至家里获得他们精神觉醒的“学士”,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欲望、有能力、有精力攻读“博士”。“文化大革命”前,仰天池周边地区曾经有一座道观,里面居住着数量庞大的出家人。这座荒凉的小祠堂,就是那座道观所遗留下来的一切。农夫锁上门以后,邀请我们到他家喝碗热糖水。我们解完渴,他的妻子开始准备新鲜面条,农夫则开始削土豆。于是我回到外面,点燃了一支抽剩的香烟。农舍两侧长着高高的树,树枝上有几个喜鹊窝,喜鹊们在窝里吱吱喳喳地叫着。那个池塘占去了这个村子的大部分地盘,里面长满了干枯的灯芯草,正在风中瑟瑟作响。当我沿着池塘绕到对岸去的时候,惊起了两只青蛙,跳进水里去了。村里的孩子们告诉我,他们正在池塘里捉五色鱼。我想,不知道这五色鱼是不是一种鲑鱼,可是我所看到的,只有灯芯草。从池塘上方向南望去,那个鞍形的山脊陡然直落而下,露出了楼观台后大约三十公里范围内的大大小小的山峰。在西南大约二十公里处,我望见了二干六百米高的四方台峰。我用望远镜浏览了那一带,不过它太远了,看不到任何炊烟和茅屋的痕迹。紧挨四方台西面的是东老君岭。东老君岭再向西三十公里,山岚中的一个地方,是太白山上的那块巨大的白石头。太白山高三千八百米,是终南山的最高峰。香烟不长,我们的向导也已急着要回家了。我们用面条和土豆填饱了肚子,谢过了农夫和他妻子的盛情款待,动身回楼观台。下山的半路上,我们惊起了两只鹌鹑;沿途我们不时地停下来,去捡一些从地里长出来的白色的小星星。到处都是桃树,桃花盛开。

前言

我总是被孤独吸引。当我还是个小男孩时,我就很喜欢独处。那并不是因为我不喜欢跟其他人在一起,而是因为我发现独处有如此多的快乐。有时候,我愿意躺在树下凝视着树枝,树枝之上的云彩,以及云彩之上的天空;注视着在天空、云彩和树枝间穿越飞翔的小鸟;看着树叶从树上飘落,落到我身边的草地上。我知道我们都是这个斑斓舞蹈的一部分。而有趣的是,只有当我们独处时,我们才会更清楚地意识到,我们与万物同在。我们都需要有时间独处,有些人需要更多独处的时间。有人却能从独处中变得更有智慧、更为仁慈,这是我遇到中国隐士后让我吃惊的事。他们是我见过的最幸福、最和善的人。在美国,隐士只是那些喜欢自个儿待着的人,往往都有点神经质。但是,在中国,我发现隐士往往是社会的精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美国人要我类比中国的隐士传统与美国社会的一些现象时,我告诉他们隐士很像研究生,他们在攻读他们精神觉醒的博士。在中国,很多人在佛教寺庵、道观、儒家书院、大学乃至家里获得他们精神觉醒的“学士”,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欲望、有能力、有精力攻读“博士”。然而,中国社会从那些获得觉醒的“博士”的人受益甚巨。过去如此,现在亦然。我并未打算为此著书,我仅仅是一名译者。但我居住在台湾时翻译的作品恰恰是中国最伟大的隐士们的诗——《寒山诗》、《石屋山居诗》。我仅仅想知道这种生活方式在中国是否还存在。当台湾有人告诉我中国大陆不但没有人修行,隐士传统也不复存在时,我决定亲自去弄个明白。不久之后,我发现隐士传统不仅存在得很好,而且是中国社会很有活力的部分,我觉得必须把这个情况介绍给西方人。这就是我写作本书的缘由。我想让西方各种宗教的修行者知道,尽管中国大陆曾经历战争、革命,但修行人仍然坚持修持,我希望由此给西方的修行人以鼓励。他们怎会无动于衷?本书出版后,我很惊奇地发现,在美国很多大学都能看到。无论我在哪里演讲,听众既有学院的学者,也有来自社区的普通居民。我在美国从没遇到对此不感兴趣的人。我想这是因为我们羡慕这些隐士,他们所做的是我们梦想、希望,是我们某一天也会去做的事情。我感到荣幸的是,尽管还有不足和缺点,《空谷幽兰》被译成了中文,而且这次以这么漂亮的版本出版。我希望它能像鼓励西方读者那样,鼓励中国读者追寻并找到生活中“独处”的乐趣——不是离群索居,而是因为更深的觉悟和与仁慈,与大家更为和谐地共处。比尔·波特(赤松居士)2006年8月10日于华盛顿唐森港

媒体关注与评论

道的意旨旨在探询。寻道宛如走入深幽岩洞,身遭有时风光明艳,有时暗淡令人惊悚,而必须人如赤子,心似幽兰,才有可能渡过这艰险,看到彼岸宁静风光。我们所寻求的道,也许远在天际,也许近在身边。形式倒是不必拘泥的。  ——安意如读此书时仿佛有松针的味道,回归自然的美跃然纸上,让每个封闭劳顿的心灵豁然开朗,书中自有一番宁静世界。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  ——陈坤

内容概要

比尔·波特,美国当代作家、翻译家和著名汉学家。他把中国古代大量的佛教典籍翻译成英文,在欧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他曾经以“赤松”的笔名翻译出版了《寒山诗集》《石屋山居诗集》《菩提达摩禅法》等英文著作。从1972年起,他一直生活在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经常在中国大陆旅行,并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风土人文的作品,《空谷幽兰》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本,它在欧美各国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

书籍目录

空谷幽兰代序

第一章 隐士的天堂
第二章 月亮山
第三章 举世皆浊
第四章 访道
第五章 鹤之声
第六章 登天之道
第七章 云中君
第八章 朱雀山
第九章 走过销魂桥
第十章 暮星之家
第十一章 访王维不遇
第十二章 大道入廛

编辑推荐

《空谷幽兰》由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对于成都市中的人来说,置身滚滚红尘浪滔天,每天面对无数欲望颠沛,若能保持自持候选的坚韧,遵循品德和良知,洁净恩慈,并以此化成心里一朵清午简单的兰花,即使不置身于幽深僻静的山谷,也能自贸出一片清净天地。让第个封闭劳顿的心灵豁然开朗。

作者简介

空谷幽兰,常用来比喻品行高雅的人,在中国历史上,隐士这个独特的群体中就汇聚了许多这样的高洁之士,而今这些人是否还存在于中国广袤的国土之上?这是一直在困扰着比尔·波特的问题。因此,他于20世纪80年代末,亲自来到中国寻找隐士文化的传统与历史踪迹,探访了散居于各地的隐修者,借此表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赞叹和无限向往,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文化复兴之旅”。
书中穿插了数十幅风景优美的摄影作品,这都是作者的好友、美国著名摄影家史蒂芬·R.约翰逊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

图书封面


 空谷幽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75条)

  •     很久没有更新了,半年的浮躁心情,写不出来东西。只是经常上来看看,却没有办法表达。雨天、新书、咖啡,终于让心情安定,阅读是在家人的修行,赠品是思绪。我曾经写过,如果有隐者的职业资格证,我一定要报考。原本以为隐者在这个物质时代消失不见,没想到,老美把他们一一找到,在秦岭,在终南山。比尔.波特在《空谷幽兰》里描述他在台湾寺院的生活:天亮前就起来诵经,夜晚听钟声,一日三餐素食,一个房间,一张床,一顶蚊帐,没有钞票。如果我的腿太痛了,或者对禅垫感到“深恶痛绝”的时候,我就读书。读完让我顿感倾心,甚合我意。只是我仍是凡夫俗子,脱不开世俗的牵绊,或许修道、隐居,于我只是长远的梦幻。在庐山过得那一夜,仅仅是人生的偶然,而不能是生活的全部。那一夜,山里特别安静,小雨,早晨6点在后窗溪水潺潺和鸟儿的和鸣中醒来。通体舒畅。所以,以阿Q精神告诉自己,修行可以在家。或许读读书,或许听听音乐,有时候抱得猫儿,然后淡淡地想、淡淡地说,就可以超脱。下雨天总是特别让人安定,独处也不显得孤寂,因为有水流的潺潺。
  •     早就读过它的简装本,是朋友的书,这次买了一本来留作自己收藏。喜欢这本书的封面,它的特种纸质感和简洁的封面都是我喜欢的风格。空了再读一次,两次……
  •     住在西安 离那些人住的地方不远甚至有次穿越 还在有位隐士的院子里面做过饭他们有时看来 与普通的农民别无二致只是十分洁净那些山脉 那些树 还有那些泉那个有灵性的地方其实是在冬天踏着雪向上望去看着那些山也总是怀着敬畏之意那些人 是奉山的人吧怀着干净的心住在山里面 选择那些艰难的路 选择那些修行很喜欢这个书名 空谷幽兰一个外国人写来 别有趣味 一翻再翻也许会有更多的敬意

精彩短评 (总计69条)

  •     喧闹城市中能读读这本书,就像是开辟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清静空间。
  •     过去的隐士是什么样?现在的人呢?
  •     看了这本书,才相信深山之中至今仍有高士隐居。
  •     关于隐士生活…
  •     更像临时参观的游记,对隐士的精神世界避而不提,浅尝辄止。弃
  •     前两年也看过关于现代隐士的新闻报道,如今读此书,感受又不一样。作者对中国历史掌故了解透彻,行文逻辑思维严谨,完全是一本严谨的关于中国隐士的调研报告,只是限于时代和外国人身份的缘故,似乎没办法完全深入。
  •     探访宗教隐士的游记。
  •     2011年读毕,从此对终南山有了深深的向往。13年与大蒋从重庆火车北上西安,经终南山脉,激动不已。
  •     一个外国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此喜爱熟悉,随性的文字,如茶一般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     挺有意思的书,居然是从一本外国人写的书中了解中国的隐士文化,为何而隐,诸葛亮的戒子篇就是答案
  •     刚开始是因为好奇去看的,不得不说有感动我的地方,一个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如此热爱,确是不易,但另一方面它毕竟是外国人写给外国人看的,相对来说比较浅薄,也少有谈到我期待的知识分子隐士。
  •     无意在书店里翻起,就再也放不下。不过是当代出版社的版本,后来看到这一版,很失望,居然没有了译者的序,取而代之的是安妮宝贝的代序。并非对安妮宝贝有何成见,只是这本书能够如此的吸引我,译者的文字是非常重要的原因,译者的代序内容也是对这本书最好诠释。而且这本书的装祯远不如当代的版本更切合书的意境,特别是其中对于照片的处理--当代的版本呈现的是一幅幅有着山水画韵味的图画,而这一版只是给人们一张张老照片而已。
  •     好想去寻访隐士~
  •     禅意味着无分别。
  •     最后一章关于佛教和道教的对比,有点意思。作者简直是个中国通,还解释佛经,厉害。
  •     这本书意境优美,我是从朋友处借来读的,从中间随便翻起,居然很好看,文笔非常优美,其间的内容更是不用说,后来看了前面才知是一个外国人写的,很难想象,他对道文化的探索让我们这些国人汗颜。译者也是一个高人。我想热爱生命的朋友们,都可以看看,尤其我们这些蛰居都市中的人们,可以让我们的心境更好一些。
  •     不错
  •     神神叨叨的,这是隐士么,这是修仙者吧,作者被毒害得不浅啊。
  •     最近跟朋友聊天偶然想起来。还是很多年前看的这一系列。老外笔下的佛,道,隐士。写的平铺直叙,却读的行云流水。不是每个写字的人都有这个本事。
  •     2010-52
  •     隐士
  •     难得快有两个月没有出差,很是看了几本闲书。无意间在一期新的 华夏地理 上看到一篇 黄梅天下禅 ,勾起对寻幽访古的兴趣,顺带在amazon上把作者20年前的一本 空谷幽兰 也搜罗回来。不过却是小有失望,毕竟老美的视角不太一样,很多他看来新奇独特的东西其实并不是那么别致(也许是我不再有颗好奇的心?),最主要还是流水账式记述太多,看不出终南山中隐士的内心世界及背后的精神底蕴,只是浮光掠影的流于表面。其实最为吸引人的还是作者的生活状态。一个哥伦比亚社会学的博士,因为兴趣,先后在台湾和大陆生活多年,寻访完全没有商业价值的文化踪迹,纯粹只为自己的兴趣,哪怕是自己生活拮据还要靠政府的食品券补贴(当年我们也领过的哈),哪怕来回的盘缠还要赞助,始终乐在其中,年近七旬依然在深山老林中健步如飞。如此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需蝇营狗苟,怎能不让人向往?人生苦短,我们真正又有多少人能有勇气完全追随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倒未必说一定要求诸山野,深居闹市其实也可以追寻内心的平静,只要有身体的时间和心灵的空间,何处不能安身?比尔波特说自己没有必要出家,因为内心对于禅心的理解甚至超越了佛门中人,因此不必受形式的羁绊,我倒是相信,相信他是真实的快乐着。
  •     还没看 书很好!!!
  •     好想去终南山
  •     引用了很多生僻的诗,讲了一些宗教相关的历史。游记本身干巴巴的,没什么色彩。但看完感到中国文化的深厚,俯拾皆是韵味深长的故事。另,感觉他有点迷信。
  •     跟着外国作者探询中国隐士
  •     读了大半,讲了钟南山上各种隐居的人的生活,以及过去几十年文革对他们和他们信仰宗教的巨大破坏
  •     书好,外包装也一点都没有破损,太棒了~
  •     非常具有文化的一本书
  •     书是三天之后收到货的。包装完好。封面很雅致。凹凸的纹路。正中上方毛笔书写的【空谷幽兰】。在书的目录之前有一幅 终南山全图。是对书中描绘的地点的大略总概绘制。书中还配有实拍的照片。虽是黑白。但和文字配合得当。很多时候看了有想亲身经历的冲动。字体的大小也蛮合适。不至于太小。看着吃力。只是书略有点贵。不过对于我来说。值得。-------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嘿嘿。
  •     2014-书友会,书友分享阅读的
  •     if now
  •     好看
  •     到山里去。到人迹罕至处去。喜欢外国人看中国系列。很引人入胜的游记。以及很深邃的主题。喜欢。
  •     说是在寻隐士,实则是在印证自身喜好的宗教元素。对东方世界充满典型神秘幻想的西方人。访谈外的很多篇幅读着就像中学生写的应试作文。从访谈中侧面看到历史对个人的人生轨迹的影响。
  •     值得购买,不买就后悔!支持亚马逊!
  •     一直没有机会通读,遗憾,找机会读完
  •     心安为静 静为止 止为观。心安即当下。
  •     大隐隐于市
  •     隐士 睡前读物
  •     青峰之巅,山外之山。他们还在吗?
  •     大道無形,隱無處不在。子曰:「賢者避世,其次避地,其次避色,其次避言。」有人在外部給自己找一塊空地,種花,種菜,清風滿襟,明月滿身;有人在內心給自己留下一塊空地,種花,種菜,留給五更的雞鳴和三秋的蟲唱。子曰:「求仁得仁,何必怨乎?」忙中偷閒,鬧中取靜,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     看了更想出逃。。可是现在这世道
  •     断断续续读了蛮久,中间有一段时间觉得作者啰啰嗦嗦上山下山,没什么逻辑和主线。但到后面就心里一直想着,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直读下去。了解了不少古人的轶事,大概也可以改名叫西安游记。
  •     内容很好,作者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来解读中国的隐士文化,虽然只是表面的东西,但也是我们多数人忽略的一种文化。明洁的翻译不好,有英文语法生搬硬套的痕迹。但总的来说还是不错。
  •     在现代这样一个充斥浮躁的社会,读到此书,绝对犹如呼吸一道清新之风
  •     外国人写的书,翻译得很完美,刚看了几章,就被吸引住了。
  •     一个国外的学者能如此了解和喜爱中国的隐士文化让人很吃惊。寻访了很多年,采访了许多修行者,原来修行者并不是无欲无求的,他们有着远大的志向和坚忍的性格,为了自己信念,忍受着艰苦的环境。很羡慕他们,但也仅仅是羡慕而已。我完全不能想象自己过那样的生活,我一定会崩溃的,所以我并不是一个坚强的人吧。
  •     前几天收到了这本书,很有韵味。不忍拆开塑料封袋,就将其安放于书架。今日心情颇烦,就将其打开以求静心。的确,很简单装帧,很舒服的字图。看了几章,顿时安抚心中波澜。隐士之道,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简单的,只要能在这“举世皆浊”的社会,自己可以静下浮躁之心,即可以触摸到隐士的精神。或许自己小小年纪推崇隐士精神有点“不思进取”。但,无奈于这个社会没有安静悠闲的容许之地。只能从一个美国人笔下,找到五千年来一直存在在我们身边的隐士之道!附上一个小时候很喜欢的《寒山问拾得》,“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     以采访的形式记录一群隐士的生活,比禅的行囊好看。
  •     很不错的书,作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比大多数中国人都深。 游记、知识性叙述、人物访谈等相结合。 安妮宝贝写的序,只能说不能因人废言吧。
  •     蛮妙的一本书 听一个外国人讲中国的故事 跟随他的脚步拜访陕西的隐士 寻找似有若无的佛道
  •     一个外国人可以有如此深厚的中国文化积累。让人感叹
  •     当时就是因为读了这一系列的书,我跑到山上和寺里去了。不怕笑的说,我当时真的认真想过以后是要上山还是出家呢?今天又重新翻出来读,想起在道观里的时候师傅对我说的话,一旦持戒,就不能放下。审视一下自己,使我几乎想哭,大道多岐,我离道已经太远了。
  •     一直放在床头柜的一本挚爱。
  •     很不错的书,书寄过来也很好。
  •     看完书后正好自己去了庐山,确有大小天池,日出之美需置身体会。弃平原之尘埃,取高山之烟霞。
  •     独处--不是离群索居,而是因为更深的觉悟和仁慈!只要不动妄念,出不出家又有什么区别呢?真是写得太好了!
  •     陕西旅游指南
  •     05年的一个美国纪录片《共坐白云中》就是受了这本书的启发。尽管本书读起来就是一个西方人在遥远东方的奥德赛,但以”隐士“为题十分不易,当代中国已经没人好好写隐士了
  •     这本书是高中买的,却到大二还没读完,可能是之前太过年青浮躁不懂其中含义。我一直十分佩服作者与摄影师这种甘于吃苦寻找自己心之所向的精神。 所谓隐士便是内心有信仰,无所谓外界物质。无论佛教道教亦或是其他宗教,当信仰统治身体,仅用一点点食物维持生命,那也是幸福的。
  •     隐居、道、佛、禅,都是追求。
  •     想起了寻路中国 两者间有相似的精神内核呢
  •     很幽静的一本书,幽是说有微小的幽默笔触,这来自于作者;;静是指隐士们的生活回归本然。隐居的人士,有道士、僧人、尼师、道姑、修行悟道者等等。不乏是喧嚣一天之后,在清静的休息日或晚间阅读的一本清悠之书。个人感受
  •     探寻中国隐士,了解现代隐士现况,图片和文字都很好!
  •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一席素衣,两盏淡茶,轻摇碧波,休憩于山野,想来也是过着“侣鱼虾而友麋鹿”的惬意生活。他们以日影断时,以山音为和。 在这繁杂的乱世,将自己返还于自然。 适合在不同年龄再读,会有不同感受
  •     时至今日,不知还有多少隐士
  •     也许外国人的角度,会更有证信力!
  •     看完之后有一种想循着作者的路去寻一回自己的“道”的冲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