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之魅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意大利之魅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8-10
ISBN:9787108030177
作者:[美]莉萨·圣·奥宾·迪·特兰
页数:260页

章节摘录

  水  意大利时光  威尼斯人没什么自己的东西——除了有特权可以生活在最最美丽的城市里之外,很少再有别的了。他们的住所破破烂烂,他们的税很多,他们口袋里的钱很少,他们没什么机会。然而人们得到的印象,是生活以这一连串微薄的好处无法解释的魅力呈现在他们面前,是他们与生活相处得比许多得了更大便宜的人更为和谐。他们躺在阳光下,他们在海中嬉水,他们穿鲜艳的破衣服,他们的心态和谐,他们参与了一场永恒的交流。很难说没有人希望他们不像现在这样,假如他们吃得好一点,情况肯定大为不同。威尼斯人之中显然从来没有吃饱过的人的数量令人痛苦地大;但倘若我们不是同样明白,只要一小口食物即可使可笑的威尼斯脾气暴增,就会更加痛苦。大自然对威尼斯是友善的,阳光、闲暇、聊天以及美丽的风景构成了它的大部分。做一个成功的美国人需要很多东西,而做一个快乐的威尼斯人却只需要一点儿敏锐的感受力就可以了。意大利人民具有清心寡欲的好运气和坏运气,所以如果像似乎是当今普遍的看法那样,社会的文明是以它的需求的数量来衡量的,恐怕这些浅水湖的孩子们体现在一组比较表格中的数字会很可怜。令情感脆弱的游客大感兴趣的,无疑不是他们的贫困,而是他们躲避贫困的方法。这些游客见到一个美丽的种族靠想象力的帮助而生活,很是满意。享受威尼斯的方法就是照着这些人的样子做,从简单的快乐中汲取最大的乐趣。这地方所有的快乐都是简单的;这话即使被责难为聪明的怪话,还是不妨讲出来。最简单的快乐,莫过于看提香的精品了,除非那是看丁托列托的精品或顺脚走进圣马可教堂——糟糕的是这会弄成习惯——和将厌倦了光亮的目光停留在没有窗户的昏暗上;莫过于乘在贡多拉上漂荡了,莫过于站在阳台上往下看了,莫过于在弗洛瑞安喝咖啡了。威尼斯的一天就是由如此之类浮浅的消遣组成的,事情的快乐之处在于它们对于意愿的维护。幸而这些意愿是一流的——否则威尼斯就会难以忍受地单调乏味了。读罗斯金不错;读旧资料也许更不错;但所有的事情之中最好的,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待下去。给予威尼斯它应该得到的关心,唯一的方法是让它有机会经常触摸你——是流连、盘桓、重返。  危险在于你不会流连够的——对这种危险本文作者也知道一点。不喜欢威尼斯并以聪明而负责任的方式持这种态度,不是可能。有的旅行者觉得这地方令人厌恶,而不这么想的人常常感觉到自己希望另外的那些人越多越好。情感脆弱的游客对他的威尼斯唯一的不满,是这里有他太多的竞争者。他喜欢独自一个人,喜欢别出心裁,喜欢有(至少对他自己而言)一种发现了什么的样子。今天的威尼斯是座庞大的博物馆,接纳你的小门永远转动着,咿呀着,你和一群目不转睛的游伴在里面大步走着。未被发现或描述过的东西已经没有了,别出心裁的想法是完全不可能的。这通常十分令人恼火:你只能不去搭理那你不着边际的游伴,骂他不懂含蓄。然而这不是威尼斯的错,错在其余的世界。威尼斯的错误在于,尽管欣赏它是容易的,与它一起生活却并不像你所以为的在其它地方的生活那么容易。你待了一星期之后,如果能适应这一特殊环境的话,新鲜感的扫帚就已经将你的惊讶扫得荡然无存了。你的旧习惯变得不切实际,你发觉你不得不形成自己不想要的和没有好处的习惯。你厌倦了你的贡多拉(或者说以为自己厌倦了),你看过了所有主要的绘画,听到豪宅华屋的名字被贡多拉船夫报了十几遍,他们展示这些时那架势之令人印象深刻,几乎不亚于那些往客厅里高声通报名衔的英国管家。你在公共广场周围兜了几百遍,买了几蒲式尔照片。你拜访过几个文物商,他们的招牌很难看,玷污了大运河上几处最宏伟的风景,你试过歌剧,发觉它十分糟糕;你在利多游过泳,觉得水很浅。你开始有种在船上的感觉——将公共广场视为庞大的交际厅,将斯基亚沃尼海岸大道视为散步甲板。你被堵住了,囚禁了;你对空间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你怀念平常那些锻炼。你试着散一次步,但未如愿。同时,就像我说的,你把你的贡多拉看成了一只放大的摇篮。你并不想被轻摇着人眠,尽管你往这浅水湖上看时,被无时无刻不在的贡多拉船夫的姿态激怒了,根本睡不着。他足尖向外,下巴突出,划船的动作是荒唐和不科学的。水道里臭气熏天,而永不消失的公共广场,这你对每个橱窗的每件商品看了又看,发现全都是垃圾的地方;这卖珠子手链和“回转画”的年轻威尼斯人永远把他们的货物硬塞给你的地方;这同一些扣子扣得紧紧的军官始终在同一些咖啡店前的同一些空桌上抽着同一些黑烟草的地方——这公共广场,就像我所说的,将自己变做了一部巨大的踏车。那些待上一周而觉得威尼斯很不错的浅薄的探究者,就是这么个思想状态;假如你竟在这么个思想状态中离开了,那就是鲁莽至极。而且,损失是你自己的;不管你如何具有个人魅力,你留下来的伙伴们也不会承担任何损失,因为虽然威尼斯有些令人不快的东西,最最令人不快的还是游客。环境很特殊,然而你对它们的无法忍受还没到有时间变成偏见就烟消云散了。你索要账单准备离去时,不妨付了账单而留下来,明天你会发现,你深深地爱上了威尼斯。通过在那里一天天住下去,你才会感受到她的全部魔力;你才会让她的美妙影响渗透到你的精神之中。这东西如同一名神经质的女子,处在变化当中,只有了解了她的美的各个方面,你才能了解她。她按照天气或时间的不同,或兴高采烈或垂头丧气,或苍白或红润,或灰色或粉红,或寒冷或暖和,或容光焕发或面容憔悴。她一直引人注目,也几乎一直郁郁寡欢;但她有无数种偶尔一露的曼妙,也总是很容易给人意外的惊喜。你变得异乎寻常地喜欢这些东西,你对它们产生了依赖,它们成了你生活的一部分。你变得很是多情;在这些逐渐确立起来的个人认识的深处,有种难以说清楚的东西。这地方似乎人格化了,有了人性,有了感觉,觉察到了你的爱意。你渴望拥抱它,亲吻它,占有它,最后一种轻微的占有感油然而生,你的到来变成了一种永远的恋情。  你没多久就认识到,你在海岸大道的某个地方看着的,不仅是波光潋滟的浅水湖;你见到了具体而微的全部威尼斯。我的窗前一直过去,耸立着圣乔治·马焦雷这粉红的巨大的一堆,它作为一座丑陋的帕拉第奥式教堂取得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成功。这是位置的成功,颜色的成功,巨大的、高个子金天使饰顶的独立钟楼的成功。我不知道这是否因为,有着大量破旧而斑驳的砖结构的圣乔治是如此庄严地引人注目;然而在许多人看来,整个地方到处弥漫着玫瑰色。被问及威尼斯音乐会的主要颜色会是什么时,我们会习惯地说“粉红”,可是毕竟并未想起过这种雅致的色调是出现得非常频繁的。这是一种淡淡的、发光的、轻盈的、湿润的粉红;明亮的海光仿佛与它一起奔涌,浅水湖和河的淡粉绿将它吸收了进去。明显的砖结构的确非常多,颜色一点不鲜艳或者刺目,而是总好像精疲力竭的样子,总是柔和得恰到好处。  经简单的、书面的或口头的提醒,收集记忆者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某些他曾爱恋过的地方的小小的图画。我写在这些页面上端的富有魔力的名字,当我听到时,当我看到时,我想的不是有着奇怪的廊柱大厅和有着高耸的拱廊的大广场,不是有着庄严的台阶和安康堂稳稳的穹顶的宽阔的大运河口;我想的不是浅浅的浅水湖,不是可爱的小广场,不是圣马可教堂昏暗的厅堂。我眼前出现的只不过是这城市中央一条狭窄的河——一滩绿水,一面粉红的墙。贡多拉慢慢地移动着;它转了个平稳的大弯,从一座桥的下面过去,船夫的喊声穿越平静的水面,在寂静之中造成了一点小小的动荡。一个姑娘在这座骆驼背似的拱形小桥上走着,头上围着旧方巾,看上去独特而迷人;你从下面漂过去时,只见她被天空反衬着。那旧墙的粉红色似乎充斥了这整个地方,它甚至渗入了不透明的水中。墙后是个花园,一株白色的六月玫瑰——威尼斯的玫瑰是绝对的好——从花园里伸出长枝,作为自发的点缀。这条小水道的另一边是一张由哥特式窗户和阳台——晾着脏衣服的阳台,它的下面,几级泥泞的水边台阶之上,是一道豁然洞开的门——组成的破破烂烂的大面孔。天气十分炎热,四周安安静静,河里有种怪怪的气味;整个地方都很迷人。  不过,谈论威尼斯各种东西的颜色是件可悲的工作。痴情的看客,只要他不是带着当时已与它融为一体的感觉——这种感觉任何乘在贡多拉里的先生都尽可享有——泛舟水上,永远都在自己的窗前看着它。威尼斯的窗户和阳台是种可怕的诱惑,当你将自己的肘部靠在衬了垫子的窗台上时,宝贵的时间就飞快地过去了。然而实实在在地说,晴天的威尼斯不是个用以聚精会神的地方。坐到写字桌前需要做出极大的努力,再鲜明的手稿跟你周围光辉灿烂的环境比起来也显得黯然失色。大自然的一切召唤着你,对你貌似有理地低语道,如此良辰应该用来搜集印象。这之后,在丑陋的地方,平常时间里,你可以把你的印象转换成散文。幸而本散文作者遇到的天气并非总是晴朗的;最初一个月不是下雨就是刮风,从打开的窗子里看要比响应能说会道的贡多拉船夫的兜揽更有益于判断。后来,一切都变得暖和了。浅水湖上出现一条条奇怪的水流,像大而平稳的指印似的行进在湖面上。贡多拉多了起来,都布满了;在远处,每艘贡多拉,每个船夫,看上去完全是一模一样的。  贡多拉这种神秘的缺乏个性有其奇怪和迷人之处。你乘在它上面时,它是有自己的身份的,但由于它们的大小、形状、颜色,它们的举止和步态,全一个样,你看见它们在你面前过去时,身份就没有或是少得不能再少了。从我海岸大道的窗户里看出去,永远是同一个侧影——细长黑色的小船,头抬起,微微向后仰着,进而仿佛又未进,船尾上一个怪异而优雅的人形。人形也许倾向于优雅,也许倾向于怪异——站的是舞蹈教师的“第二位置”,然而腰部以上随意乱动,是职业人士所不以为然的。可以笼统地说,即使最为优雅的贡多拉船夫的动作里也有些许笨拙,即使最为笨拙的贡多拉船夫的动作里也不乏优雅。威尼斯的五月好于4月,但6月是最好的。这时天气热了,不过并非太热,晚上较白天更美。这时早晨的威尼斯玫瑰色比任何时候都鲜艳,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就金色比任何时候都灿然了。她似乎在膨胀和蒸发,以便增益她所有的倒影和彩虹色。于是她的人民的生活和她的构造的奇怪变成了一场永远的喜剧,或者至少一场永远的戏剧。于是贡多拉成为你唯一的居所,你在海天之间度过你的时光。  威尼斯生活就其大的旧义而言,很久以前就已结束了,最忧郁的城市这一现今的基本特质,仅由于它是最美丽的坟墓而存在。还没有别的地方如此温柔,如此伤心无奈,如此满怀记忆地将往昔埋葬过。  亨利·詹姆斯  第一次来到威尼斯——或者久别之后重返那里——并且踏入威尼斯的贡多拉的人,有谁会不暗暗地压抑住内心的激动呢?这奇特的交通工具,从民谣时代起一成不变地流传下来,其颜色之黑除棺材之外没别的东西比得上了——它唤起怎样的水花四溅之夜悄悄地进行非法勾当的图景啊;甚至唤起怎样的死亡本身的图景啊,棺材、庄重的仪式、最后一次无声的行程!有谁注意到过这种船中的座位,漆成棺材黑和垫着暗色调的垫子的扶手椅,是世界上最柔和、最奢侈、坐着最放松的座位吗?阿申巴赫坐到船夫的脚边,正对着他整整齐齐地放在船头的行李时,意识到了这一点。船夫们仍然在穷凶极恶地打手势,他听得见他们刺耳而不着边际的声调。然而水城奇异的静谧仿佛将他们的声音轻轻地收了去,化作虚幻,洒到了海上。港口里面暖暖的。温暖的西罗科风轻轻地吹拂着他,他身子向后一仰,靠在垫子上,将自己交给了柔顺的环境,以不习惯却很舒服的懒散,闭起眼睛享受无穷的乐趣。“旅程不会长。”他想,真希望它永远持续下去。  摘自《魂断威尼斯》,托马斯·曼  新意大利人  所有人对于意大利都知道一点。我们共同的文化行李上挂着来自罗马和佛罗伦萨的标签。意大利是罗马法和文艺复兴以来的透视法则,是世界性的教会和西方文明的本源。意大利是幢租约为一个夏季的托斯卡纳别墅。它是雨燕——南方来的客人——在特拉斯提弗列地区房屋的赤陶砖屋顶上方盘旋尖叫。它是阳光和蓝天,是轻榨优质橄榄油和黄蜂牌上橄榄色皮肤的美人。它是全世界衣着最为光鲜的人,是上等咖啡极品中的卡布奇诺咖啡。意大利人也有可能品味很差。作为他们新财富的标志,他们是欧洲最大的波斯地毯进口商,但他们偏爱过分艳丽的花卉图案,而不是较为素雅的民族图案。曾经有段时期,富有的北欧人觉得他们的钱在意大利很经花。然而十五年猛烈的通货膨胀已使得今日的意大利变成欧洲最昂贵的国家之一了。  意大利作为一个人口与英国和法国相仿的国家,被人了解得少多了。路易吉·巴尔齐尼1964年问世的《意大利人》现在仍然是对他同胞们的优缺点的永恒描写,他告诫了人们破解意大利之谜的困难。他写道:“意大利被普遍认为是个特别难以预测和具有欺骗性的国家。有人甚至相信这是有关意大利的唯一绝对肯定的东西。 ……

前言

  不仅有不计其数的作家写过意大利,而且不计其数的作家以以前写过的人之多作为自己不再就意大利多说什么了的理由。亨利·詹姆斯曾就威尼斯写道:“……不知我斗胆在它上面加点什么是否有些冒失……”然后就像许许多多别的人一样变得感情澎湃起来,我也一样,按照古老的方式,一方面向大家介绍已经出版了的数百册有关这一题目的书籍,一方面再着手加添一册;我这么做时是躲在詹姆斯那强有力的翅膀之下,因为他说过:“……我认为任何作家如果爱着自己的题材,他的正确性就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我与意大利的恋情始于我作为一个八岁的孩子第一次阅读拜伦书札时。还在上学的时候,我就因为一个陌生人老是说“我们去意大利吧”而嫁了他。我追随拜伦的足迹,在这里生活和恋爱了大半辈子。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既忘记不了又表达不出我最初接近和进入这座“永恒之城”时激动着我的那种强烈的感情……我跨着骄矜的步于,走在古罗马广场的废墟上;罗穆卢斯站立之处,塔利演讲之处,恺撒倒下之处,每个难忘的地方部立即在我眼前浮现出来……就是在1764年10月15日的罗马,当我坐在朱庇特神殿的废墟中冥想而神殿的赤足托钵修士在唱晚祷时,我脑子里才开始有写这座城市的衰亡的想法。  ——爱建华·吉本  威尼斯人没什么自己的东西——除了有特权可以生活在最最美丽的城市里之外,很少再有别的了。他们的住所破破烂烂,他们的税很多,他们口袋里的钱很少,他们没什么机会。然而人们得到的印象,是生活以这一连串微薄的好处无法解释的魅力呈现在他们面前……很难说没有人希望他们不像现在这样……做一个成功的美国人需要很多东西,而做一个快乐的威尼斯人却只需要一点儿敏锐的感受力就可以了。  ——亨利·詹姆斯  那不勒斯伤透了我的心。然而像这座城市一贯的那样,她戏谑嘲笑,她引导你去梦想比她所能给的更多的东西,使你想起为什么你会不顾性命来到这里,并且,如果你爱她的话,使你仍会在刹那问觉得她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城市。在那不勒斯,你记得很快乐,却从来不记得为什么快乐。  ——彼得·罗勃  意大利是个机会无限的国家。她为各种各样的冒险、合法非法的恋爱、艺术的研究、悲情的体验、阴谋的编织提供舞台背景。她可以喜,可以悲,可以疯,可以田园,可以复古,可以现代,也可以仅仅甜美而已。  ——路易吉·巴尔齐尼   我将努力展示爱者与被爱者.以观察一些铭刻于意大利人心上的东西:美丽而专横的风景,贫困、权力和政治,九百万人的大迁移,对家庭的挚爱,对土地的自豪,对食物的赞美……  ——莉萨·圣·奥宾·迪·特兰

内容概要

莉萨·圣·奥宾·迪·特兰,英国畅销书作家,1953年生于伦敦,现居意大利翁布里亚。她的第一部小说《管家》获萨默塞特·毛姆奖,第二部小说《去米兰的慢车》获约翰·卢威连·莱斯奖。此外她还创作诗歌、短篇小说等,其中包括《意大利之谷》和《大庄园》。

书籍目录

前言土  米兰  热那亚  佛罗伦萨  锡耶纳  罗马  那不勒斯  艾米利亚-罗曼涅  博洛尼亚  拉文纳  威尼斯  西西里  一次感伤的旅行  意大利食品  塞加拉番琪亚  收获葡萄  基督驻足埃博利  月亮与篝火  J.M.W.透纳  意大利之旅水  水位线  华屋  历史  家庭  谈威尼斯妇女  街上全是水  马拉沃里亚一家  意大利当代史  亚平宁山间的恋爱与战争  如果不是现在,那是什么时候?  恿大利之旅  意大利时光  新意大利人  拜伦勋爵尺牍  罗马徜徉录  向欧洲,1948年  伊斯基亚,1949年火  《莱奥纳多·达·芬奇笔记》节录  《没有女人的男人》节录  圣米凯莱的故事  加里波第的罗马共和国保卫战  黑手党  西西里的一场悲剧  卡尔维诺所作的挽歌  家庭问题  层层地狱  入侵西西里  那不勒斯  谈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  残酷与哀矜;被爱是否比被怕好,还是相反空气  风·云·星空·音乐  嘉布遣教堂……奥古斯塔斯  夏季时疫  《莱奥纳多·达·芬奇笔记》节录  天使中的济慈  圆拱门——密涅瓦广场  罗马

编辑推荐

  《意大利之魅》作者莉萨·圣·奥宾·迪·特兰说:我将努力展示爱者与被爱者.以观察一些铭刻于意大利人心上的东西:美丽而专横的风景,贫困、权力和政治,九百万人的大迁移,对家庭的挚爱,对土地的自豪,对食物的赞美。

作者简介

几百年来,意大利以其魔力迷倒众生。拜伦为了追求爱情,从威尼斯赶往拉文那;济慈在生命最后日子来到罗马,死在西班牙阶梯旁;司汤达总结说,“意大利的魅力与恋爱中的魅力”……本书收录了但丁、达•芬奇、狄更斯、歌德、雪莱、济慈、王尔德等著名作家的精彩作品,分别以土、火、气、水四种元素为四部分的标题,将意大利的精髓巧妙地传达给读者。

图书封面


 意大利之魅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罗马从前,这座城市是神的家;现在万神殿里就只有拉斐尔了,神化了的人,阿波罗的宠儿,不过后来来跟他做伴的尸体都是很差劲的;一个品德可疑的红衣主教,几位君主和他们脑子迟钝的将军、雄心勃勃的公务人员、得以进入参考书的学者、有学术之荣的画家。罗马到处是猫,它们是这座城市最古老的居民。那不勒斯在那不勒斯,你记得很快乐,却从来不记得为什么快乐。
  •     这本书基本上是对于各路作家诗人学者对于意大利的文章和语录摘要,这样一个性质也就使得本书涉及的内容很广泛,但也使这本书很杂,显得很没有头绪。这书的英文名是elements of Italy,从内容上看,作者试图成就的大概也就是这样一个elements的堆积呈现。这书的作者是英国一个名字颇似中世纪修士的畅销书作家,但是她在书中的作用基本只是汇集而非创作。全书给我较消极的一个感觉是这书散发出的类似“文化精英主义”气息。这书里面的很多内容叙述的都是类似中国古代“名士风雅”的东西,关于意大利风土人情的通常性记述并不太多。当然,本书尽管有一部分让人一头雾水之处,但也有不少精致的段子。全书分为土,水,火,空气四部分,若是简短的总结起来,叙述的分别是城市与食物,威尼斯与时间流逝,黑手党与那不勒斯西西里,以及信仰。个人比较喜欢对于意大利食物的描写,对于二战期间意大利民众积极作用的认知,以及对于西西里命运的同情审视。
  •     书还没有翻完,只看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只是在午后闲下来的时候,在印象里面放着佛教歌曲,舒缓,心情放松下来,背诵一段经文之后的事情,因为我自己觉得这样的书,是在休息的时候才能够用来享受的,虽然翻译的不是怎么样,但是书中美国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巧妙的构思安排,把各个名家描写意大利的片段这样有机的组合起来,对于我自己来说还是有点稀奇的,而且之中也确实看出来了,大师的水准不一样,其中一段狄更斯的描写,让我很着迷,还是希望大家有机会看看

精彩短评 (总计69条)

  •     书中摘录了拜伦等名家曾写过关于Italy的文章,零零碎碎的记叙Italy的风情及历史。如题,书中的文章只是名家所写的片段,读起来不是很连贯,但是都是重点写生于Italy各城市。
  •     还未看完,虽然没得到我想要的,但还是不错的一本书。
  •     细小处有拼写错误,还有年份错误。 喜欢写吃的那一篇
  •     书中的几处描写与Luca的描述吻合
  •     淡而无味的罗列
  •     去意大利前读过,过去的暑假中又上手翻阅一遍。怀念意大利
  •     如果我说有点像我以前写的世界之光会不会被人BS……都是陈述别人观点而难以自持。
  •     爱上意大利是一件很容易的是,它的美,它的喧闹与宁静,它的水,它的浪漫与甜美。
  •     does not hit on me.
  •     我的枕边书。。。一群杰出的旅友正热烈的,孩子气的,多收善感的谈论着这片土地。。。仿佛自己加入了一个最伟大的旅行团,,任何来路不明的幻想都得到了最大的肯定,所有的迷恋也都被证明是极端理智的
  •     《意大利之魅》汇集了近三百年来不断从意大利获得了灵感的作家、诗人、学者所写的关于意大利的文字——小说、游记、书信、回忆录等,在土、水、火、空气四种元素的标题下编排成章,既道出编者这位在意大利“生活和爱了大半辈子”的人对意大利的独特理解,又深刻且别有新意地揭示了这个浪漫迷人国度的神韵和精髓。莉萨·圣·奥宾·迪·特兰,英国畅销书作家,1953年生于伦敦,现居意大利翁布里亚。她的第-部小说《管家》获萨默塞特·毛姆奖,第二部小说《去米兰的慢车》获约翰·卢威连·莱斯奖。此外她还创作诗歌、短篇小说等,其中包括《意大利之谷》和《大庄园》。
  •     是本值得阅读的书噢~
  •     打开我的心,你会看到,铭刻在里面的,是“意大利” —勃朗特
  •     意大利之魅的编者独具匠心,分为土水火气四辑。既有古希腊各种万物始源说的影子,又与中国的五行说暗合,神趣十足。
  •     “勃朗宁几乎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打开我的心,你会看到,铭刻在里面的,是‘意大利’。”
  •     此书有点像读者文摘,只是所有的文摘都与意大利有关。整体感觉有点乱,跳跃性大。
  •     翻来覆去我知道了济慈雪莱拜伦狠狠的有一腿
  •     是朋友送得一本书,严格说不算读过,只是随意翻了翻,很无聊的。对于旅行,还是实地走走比较好,光抄录些前人的语录、游记颇为无趣。
  •     在意大利混了大半年的收获还没看完这本书大。。。。
  •     感觉就是一本杂抄本
  •     原来的意大利,男尊女卑也如此严重,这个和我以前的印象出入很大
  •     前人名家看意大利,观点感受太远了。但文釆很好。
  •       这本书基本上是对于各路作家诗人学者对于意大利的文章和语录摘要,这样一个性质也就使得本书涉及的内容很广泛,但也使这本书很杂,显得很没有头绪。这书的英文名是elements of Italy,从内容上看,作者试图成就的大概也就是这样一个elements的堆积呈现。
      
      这书的作者是英国一个名字颇似中世纪修士的畅销书作家,但是她在书中的作用基本只是汇集而非创作。全书给我较消极的一个感觉是这书散发出的类似“文化精英主义”气息。这书里面的很多内容叙述的都是类似中国古代“名士风雅”的东西,关于意大利风土人情的通常性记述并不太多。
      
      当然,本书尽管有一部分让人一头雾水之处,但也有不少精致的段子。全书分为土,水,火,空气四部分,若是简短的总结起来,叙述的分别是城市与食物,威尼斯与时间流逝,黑手党与那不勒斯西西里,以及信仰。个人比较喜欢对于意大利食物的描写,对于二战期间意大利民众积极作用的认知,以及对于西西里命运的同情审视。
  •     编者即是意大利的狂热分子,所以会摘出一句“没去过意大利的人应该自卑”。看看数百年来诗人、文学家、艺术家等等对意大利的赞誉,的确是件有意思的事。再去意大利时,一定会想起某某对意大利各个城市具体到声、色、形、味的描述和评价。
  •     适合随便翻 细看不舒服
  •     几百年来,意大利以其魔力迷倒众生。拜伦为了追求爱情,从威尼斯赶往拉文那;济慈在生命最后日子来到罗马,死在西班牙阶梯旁;司汤达总结说,“意大利的魅力与恋爱中的魅力”……本书收录了但丁、达•芬奇、狄更斯、歌德、雪莱、济慈、王尔德等著名作家的精彩作品,分别以土、火、气、水四种元素为四部分的标题,将意大利的精髓巧妙地传达给读者。
  •     得,这也叫书?
  •     因扎吉
    哈哈
  •     翻译真砸三联的招牌,难道他翻完以后自己不念一遍吗?信达雅那是高标准,够不着也就算了,起码应该读着顺口啊,别扭,就是别扭。
  •     书的侧面有条裂缝..有点遗憾~~!!
  •     意大利的魅力与恋爱的魅力相似(司汤达)
  •     这个周末要回北京了,同时也是“再别罗马”,为本书写几句评论正合时宜。这本书我买了二本,一本留在家里,一本带来送侨居罗马的友人。书名Elements of Italy,直译当然是《意大利元素》,显得平淡了,而《意大利之魅》却是故做惊人之语,我更加不欣赏。
    作者特兰,其实是编者,她将有关这个国家的妙论,辑为一册。书分四部分:土、水、火、空气,这是古希腊人认为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不同时期、不同国别、不同风格、不同文体的各式文字,被萃取精华,分门别类地放置这些主题下。
    这样的书,不适合不了解意大利的人来读,因为意大利太复杂,同时这本书也太复杂,复杂得让陌生人不知所措。就像意大利本身一样,历史悠久、炫丽多姿、混乱肮脏、变化无常、一言难尽,说它是什么都可以。而对于熟知意大利的人,这本书能够带你从很多新的视角来看这个国家,让你觉得长了新见识,而且读得过瘾。
    编者特兰在《前言》中说:不仅有不计其数的作家写过意大利,而且不计其数的作家以以前写过的人之多作为自己不再就意大利多说什么了的理由。而她本人是又在这已有的数百册书籍上再添了一册。对中文读者,这一本却是顶上了很多本书,因为中文中写意大利的书没有太多,就显得这本书的难得。
  •     看完之后居然对意大利完全失去兴趣了。
  •     翻译很差。没有让我更爱意大利,没有读出感情。
  •     乱七八糟攒起来的一本书
  •       罗马
      从前,这座城市是神的家;现在万神殿里就只有拉斐尔了,神化了的人,阿波罗的宠儿,不过后来来跟他做伴的尸体都是很差劲的;一个品德可疑的红衣主教,几位君主和他们脑子迟钝的将军、雄心勃勃的公务人员、得以进入参考书的学者、有学术之荣的画家。
      
      罗马到处是猫,它们是这座城市最古老的居民。
      
      
      那不勒斯
      在那不勒斯,你记得很快乐,却从来不记得为什么快乐。
      
      
  •     又能读您新的文字了
    欣慰
    谢谢
  •     内容很感兴趣,但是还没开始读
  •     文字比较朴实。
  •     把北意写坏了……
  •     水跟火的部分。喜欢.。
  •     行文太散了,终于还是没有读完就放弃了。
  •       记住了目录的地名,可算是意大利的精华地点,米兰,热那亚、佛罗伦萨、锡耶纳、罗马、那不勒斯、艾米利亚-罗曼涅、博洛尼亚、拉文纳、威尼斯、西西里。
      
      本书最出彩的地方应该是序言,作者彻头彻尾对意大利的满腔热情读者也能完全感受到。书的内容一般,但把几百年来名人的游记拼接在一起,让人印象深刻。由此也了解读意大利的游记,可以参考歌德、济慈、狄更斯、司汤达、爱德华吉本、拜伦等等的书。
      
      还有一部已意大利为背景,从小说改编的电影<战火纷飞亚平宁> 别名:欧洲激动战线
  •     如果连我都要说翻译的差的话,这个翻译真的就……不过书本身是不错的
  •     倘若,我们去了意大利,你还会经常说“祇是”吗?
  •       最吸引我的国度,对它充满期待。编者也怀着这种心情,不过,将各位名家写的感受拼凑起来,分城市介绍,有点腻味儿。
  •     意大利~~~ 一只喜欢的爱死 不喜欢的人讨厌死 的迷人靴子~~~~
    mia italia~~~~~
  •     擦擦擦 很高深 的感觉
  •     有的翻译让人看了很吃力,这个不算太过分,有的翻译直接让人看不懂,这个就比较囧了。。。
  •     各种笔下的意大利才是完整的意大利。适合静下心来看书的人。
  •     编纂和视角新颖,但没将精髓巧妙的味道传达出来。
  •     太零散,就是个摘抄,没有作者自己的表达。但是也没毛病,我也不喜欢
  •     读这本书当然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意大利,但我却觉得,并不一定要了解意大利的人来读它。对于那些喜欢写作,尤其是喜欢变换写法的创新者,却最好读一读这本书。书中所收入的片段长短不一,这反而更有意思,能让人像看镜头不停地变化的电影一样。片段中,能找到好几篇幽默之作,这就够了,因为好多缺少幽默感的书,看一本不如看这本里的一篇。主要是各种写法,写同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却有不同的观点和视角和写法,更有助于让人琢磨笔法。
  •     有点过于散乱了,但无损意大利的美
  •       周末的上海街頭,呼吸清爽得很,去書店的路上,久違的陽光,终于来露脸了,雖則,不能说那股難得的明媚是来客套應景的,祇是,寒風下的那一派冷艳,终究,還是留不得人在户外驻足缠绵多時的,於是,携了一册莉蕯•聖•奥賔•迪•特蘭编撰的《意大利之魅》,就急急归去,慵懒到窗底下閱讀去了。
      第一部小说《管家》获得蕯默塞特•毛姆奖,第二部小说《去米蘭的慢车》获得約翰•盧威連•莱斯奖的莉蕯•聖•奥賔•迪•特蘭,在这一册《意大利之魅》里,祇是冩了一篇序言而已,作为一個美国人、落户定居意大利翁布里亚、却是出生在伦敦城的她,见多识廣,十分乖巧。几百年来,多少杰出的文人墨客热恋过的意大利,与其由她自己来冩,倒還不如请出但丁、狄更斯、歌德、雪莱、济慈、王尔德、拜倫、司湯達、海明威、丘吉爾等等一众神圣,来现身说法的好些。
      作爲暢销书作家的莉蕯•聖•奥賔•迪•特蘭,对於她十分迷戀陶醉的意大利,尚且谦虚如此,更何况筆者我呢,但是,关於意大利,关於这一册書,我讀过了,還是想要冩些什麽的的,祇是,绝對不敢去搬弄那一册書里的片言只语的。
      意大利,光是羅馬、米蘭、熱那亜、佛羅倫蕯、锡耶纳、那不勒斯、威尼斯、托斯卡納、西西里那些個地名文字,就够您不甘寂寞、徒作梦寐了吧,也许,您會比意大利人還要劳神费心的,那一個Firenze,到底是叫佛羅倫蕯好呢、還是叫翡冷翠好呢?对吧?
      去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場的废墟,肯定是要去徘徊踱一時的;威尼斯水道的貢多拉,肯定是要去惬意坐一囬的;西西里纯净的橄榄油,肯定是也要很意大利風格地,揪一块鬆軟的面包蘸着品嚐品嚐的,當然,也许您更中意選擇那鲜美羊奶製作的乾酪,去佐那一口托斯卡納醇釀的葡萄酒,无論是红的,或者是白的,都是很醉人的。
      去意大利,美第奇家族的故事与黑手黨的傳奇,不妨也要聽一聽、讀一讀的,大凡浪漫之旅,総是少不了要一點刺激来作點綴的。倘若您在羅馬、米蘭已經逛够了古馳(Gucci)、範思哲(Versace)、阿瑪尼(Armani)、菲拉格慕(Ferragome)……我勸您到了熱那亜、佛罗倫蕯、锡耶纳、那不勒斯、威尼斯、托斯卡納、西西里……最好是找一家那种由一對老夫婦开设的小客桟,B&B,那會特别温馨的,當然,也免不了會让您想家的。慵懒将息一宿,第二天亦不必起身太早的,意大利人的小店舗卸下門板的時候,通常都要等到午後的,您完全可以坐到那街頭巷尾的露天咖啡座上去,惬意地去品飮着那一盃Espresso的香濃苦涩,玩味着那一抹金黄色的陽光,是怎様地描畵那有几百年历史的灰砖墙、绿漆百頁窗和拱形红屋瓦的,您肯定聽说过的,古巴的哈瓦那,那最頂級的雪茄煙,是由女人用手将烟葉覆在大腿上辗捲而就的,那末,您知道不?意大利小郷镇里,那些个有年頭的小屋頂上,那爿爿青红瓦片,也是由女人将柔軟湿潤的泥坯兒片,覆在自己的大腿上壓弯成型而就的呢?難怪,栖息在坡頂拱瓦上的那几羽青灰色、雪白色的鸽子,會傍着青苔斑斓的煙囱管,留戀不去,嘀嘀咕咕不絶地,絮叨着昔日的那些個艶情軼事呢……
      去意大利,沿着坡道拾級而上,去那些窄街小巷最好玩了,准定會让您留戀忘返的,那些個小畵舗里的水彩、素描、油畵,镶嵌在很别致的小畵框里;那些個小古玩店里的斑斓骨董、彩色琺琅、車料玻璃的首饰摆件,没准儿就是几世纪前,哪一個大公夫人、伯爵小姐的貼身之爱呢。倘若,您带走了,也许,也就带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至于價格嘛,可以商量的,倘若您是个美丽的姑娘,祇要您的明眸里充满了喜歡,而且,會經常地莞尔一笑。千萬不要让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误导了您,喜歡那一個物件就不必羞涩,大胆開口,壓壓老板的價格吧,意大利人確實是很浪漫的,不信?您就試一試。
      去意大利,在风情萬种、百般旖旎的街頭上,要是在您眼前幌動着一個充满诱惑的女人身影,我勸您可千萬不要追上去,就慢悠悠地踱在她後頭,尾随着暗自享受,心里頭就當作她是索菲娅•羅蘭好了……
      倘若,您還没有去过意大利,莉蕯•聖•奥賔•迪•特蘭编撰的这一册《意大利之魅》,大可以安慰您尚未了却的念想。
      倘若,您已經去过了意大利,莉蕯•聖•奥賔•迪•特蘭编撰的这一册《意大利之魅》,大可以弥補您不慎疏漏的遗憾。
      这就是意大利,在莉蕯•聖•奥賔•迪•特蘭编撰的这一册《意大利之魅》里,的確,有一個说不儘道不完的意大利。
      祇是,遗憾的是,作爲这本書的中譯本,那么多名家筆底下的各自風格,有一點失落了,可是,谁都知道,这是一桩難事,真是談何容易。
      
      
  •       历史对于意大利一座座风华绝代的古城来说,是传奇,亦是永恒,更像是一块块穿越千年时空散发着生活气息的化石。在一个人性与神性高度统一的国度,边边角角的阅读、零零散散的延伸,触摸到的只是一团不断变化的气体。
      
      这本收录名家之笔的小书,更像是作者一厢情愿的感性拼贴画,将意大利似是而非的文字印象虚飘在想象力中。“她可以悲、可以喜、可以疯、可以田园、可以复古、可以现代、也可以仅仅是甜美而已。”她就在那里,不亲不近、不冷不热,我们可以迷恋她,亦可不卷动心思,不泛滥恣意爱恋地注视她,却要和封存于童话里的影子做持久搏斗。其间的矛盾、无奈,像是进入一座充满魔力的坟墓,这是一段埋葬与发掘同在的历程。
  •     喜欢那不勒斯,所以向往意大利
  •     我如果去意大利,那完全是为了因扎吉,囧
  •     翻着玩儿 对于有关吃的内容印象深刻 并十分向往
  •     想去罗马~
  •     意大利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然而意大利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是说不清楚的,可谓一百个人有一百个意大利。本书既是有关意大利的文摘,既有几个字的评论,又有整篇的文章,既有游记,又有小说等不同体裁,很有趣的一本书。
  •     书中收录的都是各个领域的大师比如达芬奇、济慈、歌德、王尔德之类对意大利的感情故事和游记散文等等,编排的也不错,看了个开头,喜欢。
  •     一本意大利文化点滴摘抄集。除了我这样搜寻名人口水的人,其他人应该毫无读它的兴趣和必要- -。对意大利有兴趣的人,你们直接去不就好了?!!!
  •     我可能错了,错在我迷信三联出版书的质量;或许三联的质量仅仅是书印制本身的质量,对于内容要求对三联有些苛刻。我可能错了,错在没有从简介中看出本书的特点,它不过是拼凑的杂拌。众多名人的出场并不能让此书生辉,它不过是零散的记忆和梦中的呓语。
  •       书还没有翻完,只看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只是在午后闲下来的时候,在印象里面放着佛教歌曲,舒缓,心情放松下来,背诵一段经文之后的事情,因为我自己觉得这样的书,是在休息的时候才能够用来享受的,虽然翻译的不是怎么样,但是书中美国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巧妙的构思安排,把各个名家描写意大利的片段这样有机的组合起来,对于我自己来说还是有点稀奇的,而且之中也确实看出来了,大师的水准不一样,其中一段狄更斯的描写,让我很着迷,还是希望大家有机会看看
  •     我觉得我还是比较喜欢不这么零散的书。
  •     对于想认识意大利个地方文化的读者来说,我觉得这书还不错
  •     要用很大专注才能读完。虽然是大人物们的片段,但太过片段,接近语录。真要回想起来,黑手党、雪莱的葬礼、还有威尼斯的妓女们,大概是唯一片段。
  •     最爱的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