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风化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各国文化 > 欧洲风化史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10
ISBN:9787538258769
作者:(德)爱德华・傅克斯
页数:485页

章节摘录

书摘    大多数专制君主不仅热衷于跟上凡尔赛宫的样板,而且还常常有一种超越这样板(当然是在鸡毛蒜皮的事情上)的虚荣心。许多人确实实现了他们的虚荣的理想。在这方面,最出名的是萨克森的卡尔·奥古斯特和符腾堡的卡尔·欧根。话说回来,这倒也是情有可原,因为他们的智能同他们发情的能力成反比。符腾堡的“微型君主”别看国家小,出手却大方,每逢节日都邀芭蕾明星维思特里斯登台演出,每年付酬一千二百盾。节庆的压轴戏是焰火,花费更大,是当时著名焰火大师威洛内兹斯应公爵之邀专程来符腾堡操办的。这位大师即使遇到时辰不利,无法尽情施展他的才能,也不得不出场表演他的绝活。    一本介绍符腾堡的书,标题叫《符腾堡王室真相或大事记》出版于1765年,其中说:    “宫中笑声不多,吃得不少,喝酒也不少。饭后吃甜点时放焰火,美不胜收,不亚于至诚笃信基督之国王的宫廷。不过,这焰火还是不能同户外的盛大焰火比美。不管天气如何,户外焰火照放不误。1763年,一场小雨浇湿了礼花。然而公爵绝对不愿推迟(礼花价值五万二千盾),虽然焰火专家断言,只有五十分之一的礼花会燃着。公爵把这种排场看成是真正的气派和大手笔。”    数目真够气派的——五万二千盾!这笔款子当时够全国百姓吃一天。    因为袒露胸部(不管愿望多么热切)总得有一定的限度,所以尽量利用胸褡把乳房往上托。当时许多做母亲的都持有这样的观点:姑娘们应当尽量把上天赐予她们的东西显示出来。波克尔的《试论女性》一书中说:    “不少母亲不仅允许女儿穿不得体的衣服,甚至还鼓励。不久前,一位母亲在既有女士也有男子在场的社交场合对她女儿说:“傻丫头,你把你的胸部几乎全都封起来了。我可受不了这愚蠢的腼腆劲儿。姑娘长得不难看,而她的gorge(胸部)是附近一带最美的。”’    在有经验的妇人看来,这样的腼腆是愚蠢的,因为她们知道,对于男子,没有比胸部更具诱惑力的鱼饵了。    成熟的妇女已经失去了妙龄少女的娇嫩的酥胸,她们甚至会装出风情万种的胸脯;在这方面天生有缺陷的女子采用人工的方法即衬垫。因为全部袒露胸部时不可能装伪作假,所以不兴全部裸胸,或者只有个别人这样做,而且主要是在庆典上。例如查德雷小姐即后来的金斯顿公爵夫人,1719年在威尼斯大使举办的舞会上打扮成伊菲涅亚。蒙塔古夫人描述了她的服装:    “查德雷小姐身上的衣服,或者不如说是无衣服(undress),值得一提。她打扮成被人当作祭品的伊菲涅亚,几乎一丝不挂,首席祭司要研究她的内脏是很容易做到的。”     许多例子证明,美丽的女子并不满足于在家里或者在庆典的厅堂里大胆地展示她们的胸。她们就这样上街。苏格兰德波特先生美艳的妻子在巴黎常常挽着她丈夫的胳膊散步,胸前一无遮掩。虽说这一类景象并不罕见,但据当时的记载,有时周围人头攒动。当然绝不是敌意的示威,而是相反,“人人都想在近处欣赏那美妙的胸,它叫观众色心大动”。关于上面提到的查德雷小姐也有记载,说她喜欢在伦敦街头“向男人们贪婪的、色迷迷的目光展示她那无与伦比的胸脯的美”。当时另一个人讲过三个英国女郎的故事。这三个女郎每天一起在车站附近的林阴道上溜达。她们的胸叫人们议论纷纷,因为三人的胸各有千秋。“人们天天争论桂冠应该判给哪位女郎,但怎么也得不出结果”。    不过,这样大胆的袒胸大概属于例外;这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局部袒胸比全部袒胸更容易装出乳房经常亢奋勃起的样子。全部袒胸只是英国的时髦风气,例如在查理二世的宫廷里。    关于袒胸的程度,当时的道学家牧师们的记述最为翔实。其他作家大多能理解袒胸装,所以只是顺便提及。而道学家们则把袒胸装视为“万恶之源”。他们把开得很低的领口视为地狱之门,里面是火焰地狱,能吞噬众人,威胁众人,不管是小伙子,成年人还是老头儿,能毁灭一切美好的意图,等等。17世纪关于领口的大小有这样的说法:“女人希望领口至少能让男人的两只手很容易伸进去,当然她们一点也不反对领口稍微再大一些。”据讽刺作家说,这“稍微”的意思的能让女人把什么都暴露无遗,让男人把什么都一览无余,因为如果认真地把女人的心探索一番,很快便会发现她们自个儿都喜欢一丝不挂地出现在人前。    爱情不过是品尝这时代最为重视的乐趣。这一点,人们根本不想掩饰,反倒是公开承认的。布丰在18世纪上半叶声称:“爱情只有它的生理方面是美好的。”尚弗在半个世纪后插科打诨:“爱情无非是两张皮的接触。”说白了,这些话无非是宣扬瞬间的情欲、没有后果的情欲。然而在这种瞬间的情欲中,生理方面大大不如以前。喷发的火山变成了暖融融的炉火。再也没有了同别人融为一体的愿望。人们变得温和了,或者用这个时代的说法,变得“合乎理性”了,而且在各种情况下都是如此。亚伯拉罕·阿·圣克拉拉把本时代和以往时代的区别表述得有些粗鲁,但一针见血。他在他的一部作品说:“过去,婚床在洞房花烛夜之后像是两只熊恶战过的地方,如今却连杀只鸡的痕迹都见不到。”    在真正的激情高扬的时代,恋爱是把自己给予别人,把自己整个儿地、永远地贡献出去。现如今,恋爱却像是把自己暂借出去。恋爱关系在这个时代成了不要求长期承担责任的契约,随时可以解除,事后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双方在以后的生活中都有自己的自由。女人答应向她求欢的男子时,并不是整个儿地献身给他,而只是给他若干瞬间的乐趣,或者竟是同他做笔交易,以换取社交场上的地位。    旧政权时代的巴黎警方记录,是18世纪风化史最重要的史料之一;其中有许许多多这一类的记载,例如:“马佐瓦尔伯爵夫人今天早晨对一位抱怨她变心的国会顾问说:‘难道我答应过你什么吗?’”     “他同她总共才睡过一次。”才睡过一次,就以为永远有什么权利、能提什么要求,实在太蠢了!这位国会顾问不懂享乐的基本法则——那就是这样一句话“du nouveau tourjours du nouveau(要新的,要不断翻新)。但凡一心追求新,一切都会变得无足轻重,一切都会化为虚无。整个生活态度都是这样子。     一位偶然来到巴黎的意大利女子,写信给她的女友说:“这里一切都是虚无,一切都围着虚无转,干的是虚无,为虚无激动,为虚无结婚,半瓶子醋的聪明人把灵魂和宗教视为虚无,我自从入乡随俗以后,光拿虚无来叫人开心。”这段话只有一点不对:似乎这纯粹是法国的现象。其实柏林、伦敦和维也纳也都是这样。只是在君主专制文化中心的巴黎,这个现象特别明显罢了。       这种到处风行的浅薄的爱情观越演越烈,自然必定导致有意识地取消爱情的最高逻辑——生儿育女。男人不愿生殖,女人不愿当母亲,人人都只想享乐。儿女是对性生活的最高制裁,因此被说成是灾祸。在17世纪,人们把无儿无女视为上天的惩罚,如今却倒了过来,许多人把这看做是上苍的福佑。18世纪把多子多女起码看做是丢人的事。这种风气不仅弥漫在社会上层,还影响到很大一部分中产市民,各国都是这样。在这方面,另一个因素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这个经济萧条时代,对于大多数家庭,养许多子女是个不堪忍受的重担。        人们如此藐视爱情的生理规律,必定会同任何一种偏离自然规律一样遭到报应。普遍的体质下降成为时代的特色,旧政权时期是中世纪以来欧洲文化史上最突出的颓废时代。       任何颓废时代在性领域都有这样一个特点:明显偏好享乐的精致。这种倾向表现于两个典型的现象。一是肆无忌惮的淫乱,常常违反自然,在肉体享受上不断追求技术的花样翻新;其二是表现于消沉颓唐的感伤情绪。或此或彼,都是兴奋剂,强者需要前者,而弱者需要后者,才能找到他们在正常情况下得不到的感觉。    文学中,这方面最著名的典型是罪恶的淫棍瓦尔蒙和失望 的弱者少年维特。在颓废时代,瓦尔蒙和维特之流不再是个别现象而日见其多。他们的生活哲学成为时代的信条。一是统治阶级的信条,另一是被压迫者的信条。       这两种颓废表现形式乍看来截然相反,其实彼此密不可分。这是互相敌对的两兄弟,固然是冤家,却总是同胞手足,不管是表现于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都是如此。两者都同精神上的放纵有关系。这主要指的是理性而不是心灵。两者都表达了力求在意念上增加乐趣的愿望。两者都用哲学和反省代替了行动,把哲学和反省放在首位。强者和统治阶级把爱情搞成淫乱,而性行为却并不唱主角,让位于精美的hors d’oeuvres(冷盘)。至于弱者和被压迫阶级,他们的感伤爱情中,性爱至多在多愁善感的书信中达到高潮;在这样的书信中,性行为仅仅是一种兴奋剂。如果说前一个现象代表了极度的积极性,那么,后一个现象则表示出极度的消极性。    当旧政权时代普遍的颓废登峰造极的时候,感伤成了整个时代的基调,发展成为普遍的世界观,不仅两性关系,连全部精神现象都具有这样的性质。    这是势所必然。当没落的君主专制主义在肆无忌惮的大淫乱中吞噬了一切美德的时候,必定产生绝望和听天由命的哲学,而这正是感伤主义的本质。所以,感伤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不仅是弱者和被压迫阶级的思想,那些感到自己注定要灭亡而不想认真抗争的人也是满腔这样的情绪。这世界观表现于只是眼泪汪汪的怨天尤人,在有气无力、多愁善感的思索中化解。    感伤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条件说明了它为什么在18世纪成为普遍的思维和感受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还告诉我们,为什么它作为生活哲学在德国表现得特别明显而持久。德国的市民阶段在精神和政治上受奴役最深,所以,无奈的感觉也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为强烈,历时更久。    当时在德国有大量的弱者,一味听天由命而尚无行动的愿望,更谈不上采取行动。软弱和听天由命,是当时德国资产者作为一个阶级惟一鲜明的特点。因此,感伤主义在德国表现得最为明显,遍及各个精神领域尤其是爱情,有时竟成了流行病。惟有德国才会产生少年维特热及其种种怪诞的表现,叫各方十分惊奇(虽然当时全世界都有这样的风气)。这种状况在德国保持最久。当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早就开始革命活动,把公民自由的政治理想付诸实现的时候,德国却一无作为,我行我素。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失去了天堂呵!    塔列朗这老头有一次说:谁要是没有在1789年以前生活过,那就压根儿不算生活过。和他同时代的成千上万人都持有这种看法。    谁要是活过了那一年,有生之年都会怀念沉没了的极乐岛。他们在青年时代都品尝过极乐岛的醉人的欢乐。1789年之后,局势越来越糟。明摆着,那奇妙的幸福一去不复返了。美和欢娱从此好梦难续。    旧政权时代最鲜明的证据——反映那时代精神的艺术和文学,说明人们的悲哀和怀念确有道理。那时代的文学艺术,呈现了一派无可挑剔的、辉煌的美。其中无一不美:女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迷人,男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文雅,连真理都不是赤裸裸地出现在世人面前,而是披着滔滔不绝的俏皮话的外衣。玫瑰不再有刺,罪孽不再丑陋,而德行也不再面目可憎。什么都是芬芳馥郁,优雅动人,光华四照。人们不再为内心的悲苦、肉体的疼痛和罪恶的阴谋阴沉着脸。欢乐和幸福使他们脸上的每一道线条都显得生气勃勃。眼泪被微笑稀释,而痛苦只是升腾到更高一级欢愉的一个台阶。    人们不承认他们会年老体衰。他们永远年轻,永远在开玩笑,甚至死到临头还在那里调情。一切都浸透了淫佚,一切都表现出肉欲。生活成了无休无止的行乐。销魂之后,不是叫人难受的觉醒,而是新的欢娱。事情和行为都没有后果。只有“今天”,“明天”是没有的。规矩正派并不责难肉欲,曲解肉欲。肉欲像是一座施过魔法、驱出了罪孽的大森林,林中没有一棵树长着禁果。凡是甜蜜的、诱人的果子都可以品尝,每一步都有成千的、形形色色的愿望等着实现。享乐是人们至死不渝的伴侣,它慷慨地赐予每一个人。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子,目光中便已燃烧着享乐的预感;而红颜老去的妇女,许诺施舍的眼神仍是那样的燎人。大自然废除了它的铁定的法则,连反自然的行为也不令人嫌恶。连反自然的行为都淹没在辉煌的美的海洋之中。放眼四望,美无处不在,到处是耀眼的光芒。人在美中生活,在美中死去。美,在新生儿的摇篮旁;美,在垂死者的病榻边。美是永不落山的太阳。    这就是那些在旧政权底下生活过的人到最后一息仍苦苦追忆的伊甸园。洛可可时代热情的诗句、精巧的版画、华美的画幅,把一个安乐欢愉的世界再现在我们向前。它们开没有说谎:这个伊甸园确实一度存在过,后来却永远从地面上消失了。昔日的见证人并没有说谎——这是没有疑问的。不过,他们隐瞒了一部分真相,而且是对于历史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真相。他们闭口不谈这样一个事实:在旧政权时代,生活在伊甸园中的只是少数人。君主专制政体只是给极少数人创造了机会,让他们得以过放荡的寄生生活。这种生活,甚至在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时期,欧洲人都是没有见识过的。    上述的证据还闭口不谈当时其余的人类几乎是生活在水深火热、名副其实的地狱中。他们也只能生活在地狱里,才能叫世界成为极少数人的天堂。    正因为这样,旧政权时代不是全人类的失去了的天堂    ……

内容概要

爱德华・傅克斯,德国人。一位文化史研究者,在当时特别被视为漫画史专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君主专制时代
君主专制时代/顺民心理
公众谎言/风流

第二章 新亚当和新夏娃
君主专制时代的美的理想
女性隐秘美崇拜
男性和女性的体态容貌

第三章 伤风败俗的服饰
威严:拖地长后襟、方当诗、假发
鞋后跟的作用/袒胸装
钟式裙/内衣/旧政权时代的色度
时装的奢华

第四章 爱情
技巧的崇拜/精致和感伤
性教育/作为艺术品的爱
婚姻预支/女性的爱情需求
法律形式/旧政权的英雄
狂欢/穿僧袍的维纳斯和普里阿波斯
鞭子下/妓女登场

第五章 娼妓
爱情的街头交易/妓院
娼妓的代理人和经纪人
警察和妓女/玫瑰的刺

第六章 旅店和沙龙
客栈生活的演变
家庭节庆/民众习俗
民众节日和娱乐场所
舞蹈和游戏/歌剧和芭蕾/沙龙

作者简介

每个时代的风化行为、风化观念、规范并制约性生活的种种规定,最典型最鲜明地表现了各该时代的精神。每个历史时期,每个民族和每个阶级的本质都在其中得到最真切的反映。性生活以其成千上万的辐射,揭示了生活的重要规律、基本规律。
书中所言,尽是裸体、化妆、通奸、情欲、男女共浴、节日狂欢、婚前性交、宫廷淫乱、教会僧侣之破戒、娼妓揽客之方法等等。
这是本严肃的学术著作。

图书封面


 欧洲风化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生活哲学,无论是贵族与资产阶级的放荡堕落,还是中产阶级的谨慎计算,或者无产阶级的无知愚昧,都能找到各自的合理性,问题在于,当各自的合理性发生冲突的时候,戏剧就发生了。中产阶级对美德的鼓吹和倡导,无产阶级的愤怒和反抗,至于贵族和资产阶级,他们从来都是“目中无人”状态,因而命运衰微也就合情合理了——读《欧洲风化史 风流世纪》ps:人们的生活眼光大多局限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圈子,超越界限去理解另外一种生活,不仅是困难而且是费解。也许,只有经历了其中各种变故的人才能深刻的体会到,世界运行和个人命运之间的微妙关系。pps:红楼梦和追忆似水年华的文本提供了非常好的参照。
  •     很难说手头上的这本《欧洲风化史——风流世纪》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对比网上查询得来的消息,《风流世纪》在第一版的时候一共是485页,而第二版的时候居然删减到了250页;也就是说有将近一半的内容被删除了。在ISBN号都不变的情况下,辽宁教育出版社的这种作法很让人愤慨。删减成这样根本就不可以称之为书。虽然那这本书让辽宁教育出版社删减的如此不堪,但是从书中还是可以学到不少知识的。书中写道“每个时代的风化行为、风化观念、规范并制约性生活的种种规定,最典型最鲜明地表现了各该时代的精神”;《风流世纪》也就是这样做的,通过描述这一时代的风化来展现了这个时代的风流。《风流世纪》虽然说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可是看起来一点都不枯燥。看完了之后,感觉还有点毁三观。曾经那么有骑士风度的年代,那样美好的太阳王的时代在爱德华·福克斯的笔下竟是那样的不堪,感觉那就是所多玛。本书在开篇第一章就谈到“时代的总的文化,总是最鲜明地反映在人们对两性关系的看法以及调节两性关系的法律上。”因而作者在书中也主要是围绕着对两性关系的看上来展示风流世纪的风化。只是在着墨的问题上,作者有点倾向于女性,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讲述女性的事情;对男性描写相对的较少。在书中有一点让我很意外,原来在过去的一个时代,不仅中国人喜欢小脚的女人,欧洲人也不例外。好在欧洲人在这方面没有走向极端,没有去裹脚;虽然她们去裹胸。“西班牙女人在这方面胜过其他民族——它们的脚小而瘦,非常秀气。”“人人都认为英国女人的脚太大。”看完后,我再想如果当时欧洲人知道中国人裹脚的方法的话,没准她们也是回去裹脚的。虽然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写女性以展现当时的风化,可是作者并没有歧视女性的意思。这一点在书中多有表现,尤其是在论述鞋跟问题的时候。“每当女性作为个人或阶级自觉地成为人的时候,她们总是会减少鞋跟的高度。因为只有这样,她们才会成为整体的人,而不再是胸、小腹和胯股的机械结合体,即不断作用于男子性情绪的性生物。”作者通过以写实的手法,对风流世纪的社会丑态——“女性的智慧,她的想象力,她的心灵,除非增加了她的魅力以及她所给予性的乐趣,才受到人们的崇敬。”进行挞伐。虽也挞伐,但也有些许无奈,“这种形式的女性崇拜和肉欲崇拜,同君主专制主义本的产生一样不可避免。一样是必然的历史后果。”其实这个问题就像过去所说“妇女解放”一样,是妇女自身要求的解放?还是男子为了目的而去解放。“情妇崇拜是女性崇拜的最高峰。”“女性统治的时代从来不是女性地位真正提高,反而是她受辱最深的时代。”“一个人数有限的阶级能够靠其余全部居民的供养而生活并且能够为所欲为,这个阶级必然成为寄生虫。”傅克斯的这几句话,还是很有意思的。
  •     “那时代的文学艺术,呈现了一派无可挑剔的、辉煌的美。其中无一不美:女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迷人,男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文雅,连真理都不是赤裸裸地出现在世人面前,而是披着滔滔不绝的俏皮话的外衣。玫瑰不再有刺,罪孽不再丑陋,而德行也不再面目可憎。什么都是芬芳馥郁,优雅动人,光华照人。人们不再为内心的悲苦、肉体的疼痛和罪恶的阴谋阴沉着脸。欢乐和幸福使他们脸上的每一道线条都显得生机勃勃。眼泪被微笑稀释,而痛苦只是升腾到更高一级欢愉的一个台阶。”  这样的话是从爱德华•傅克斯的《欧洲风化史•风流世纪》中抄录下来的。这书是一部用满怀感情的优雅的文字写成的历史,也可以做散文来读。伴随着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胜利,欧洲文化一路狂飃突进。关于欧洲政治、经济,我们已经谈得够多,不如看看一些细致的东西:他们的风化,他们怎样安排他们的私生活,他们穿什么内衣,他们怎样完成爱情的街头交易,他们如何安排性道德。怀旧主义者和享乐主义者说18世纪是“风流世纪”,道德主义者肯定会说是“淫乱的世纪”。  到了今天这些都已经远去,只剩下洛可可时代的文艺,我们没有必要继续争论“风流”还是“淫乱”。多了解一些18世纪欧洲的暧昧细节,我们对“进步”这种观念会有更深入的了解。“黑暗的中世纪”已经被越描越黑,但是“文艺复兴”和“风流世纪”绝对不是天堂。“地上的王国”排挤了“天上的王国”,众多的君王和贵族分化了统一的“基督教欧洲”,似乎是一种进步,但是把持着政权和财富的仍然是少数人。他们彻底弃绝地上的“上帝之城”,也就放弃了道德,而人民要到19世纪才能慢慢站起来。他们还是树立了新的“宗教”—民族主义和国家,但是他们只肯把“信徒”踩在脚下,也只把国家当成一种财富积聚与分配的方式,这样可以让他们自己过上毫不顾廉耻的放荡生活。享乐、败坏、拜金永远是链接在一起的,整个欧洲社会在君主专制时代经历着巨大的动荡,这就是伴随着“进步”的一股暗潮。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还不错,八卦书
  •     书中所言,尽是裸体、化妆、通奸、情欲、男女共浴、节日狂欢、婚前性交、宫廷淫乱、教会僧侣之破戒、娼妓揽客之方法等等。这是本严肃的学术著作。这段顿生喜感。。
  •     补记
  •     最近一直看的系列T.T
  •     帮了我大忙
  •     提供了很多关于近代欧洲社会风尚的纪实,概括为一点即为“淫欲&狂欢”,无论是服饰、社会价值、民众心理、妓女、面首=====
  •     rubbish
  •     某些风化真心奇葩
  •     封面错啦
  •     hanhan你还记得嘛那个时候!呵呵呵!
  •     各种和谐或者擦边的都有介绍。
  •     工作地点的空调坏了,缓慢进展中。
  •     p2 1789年前的享乐年代。 p130 当时极高的高跟鞋。 上流社会的淫乱达到了极致。
  •     对比18世纪的欧中,女性被保护,在今天的时代以这样内敛的方式,是怎样的一种幸运
  •     感觉作者就是一边抨击一边研究的纠结心态...长篇大论地看过去,到后面就觉得十分兴趣缺缺,无非就是这样那样的装扮与调情,真是无趣。
  •     专制君主通过穷奢极侈的盛大庆典企图与神平起平坐,但无论变成哪个神,最后都跪在了人造维纳斯脚下。这书有图注就好了噻,在不能上网的环境里看略有障碍。
  •     总体来讲是套不错的休闲猎奇向读本
  •     好喜欢啊 get
  •     淫荡!
  •     “因为时代要求的是姿态”
  •     TIGER推荐,这书很适合某日辩论队的奇葩们读啊
  •     专制特权者为所欲为,奢华,堕落,追逐感官享受。这个是最美好的时代,一切以美为最高价值,这个是最坏的时代,一切丑恶都掩盖在表面的美好之下,甚至直接以丑恶为美德,无所不为其极。在末日将要来临之前更加丧心病狂地去追逐色欲享受,因为明天来临之时,他们注定要被抛弃。。
  •     好看
  •     prof.G, 当然记得了,哈哈哈。你那个时候还偷偷看自己独享lol
  •     闲书。
  •     那个年代大可如我们想象般淫秽 然而我视之为一种"辉煌"的美
  •     第二版删的东西太多,没法评价
  •     没有想到18世纪的欧洲肿麽淫乱
  •     歐洲不是普通的混沌啊= =
  •     其实现代社会要比那个年代更香艳。
  •     不列颠的资本家,德意志的公侯,俄罗斯的农奴主 全世界的杂碎都汇集到了巴黎
  •     挺有趣的……
  •     好书要精装。
  •     “女性的智慧、她的想象力、她的心灵,除非增加了她的性的魅力,以及她所给予的性的乐趣,才受到人们的崇敬”。。。ps.作者貌似还搭了趟马克思主义的时髦。。。
  •     套书名为风化史,实际上是从文艺复兴一直讲到现代,以唯物史观和阶级史观讲述了欧洲国家与性和与之相关的艺术发展史。细节俱全、深入浅出、尺度极大的同时,始终贯穿了以阶级分析为主要史观的清晰脉络,作者所站的思想高度让人惊叹
  •     要有多蛋疼才看这种书啊…………
  •     有挺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比如法国人为什么对围巾情有独钟
  •     涨知识了。。。
  •     颠覆我的婚姻观。。。
  •     译笔较好
  •     千万别买的定价26的彩图珍藏版!
  •     当代社会禁不住这种著史方式。
  •     青春期读物
  •     非精装
  •     解答了许多问题。作者是有多讨厌这个时代啊。不同的阶级当中确实存在不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实践。与当下有惊人的相似性。
  •     重塑三观的书
  •     三卷本《欧洲风化史》(风流世纪、文艺复兴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已成学术界闻名已久的文化史名著。沈昌文关于一系列风化史的引进出版过程,曾有非常耐人寻味的回忆。
  •     说起在性方面的玩法,欧洲这群家伙在中国人面前只能算是长年发情的野兽
  •     不是这个版本,但看目录是一样的
  •     跟现在的中国一模一样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