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创伤的治疗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心理学 > 心理创伤的治疗指南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501965755
作者:John Briere,Catherine Scott
页数:252页

章节摘录

《心理创伤的治疗指南》的第一部分概述了创伤事件的主要类型、它们潜在的效应、评估创伤及其后果的方法。对于有效的创伤治疗来说.上述每一个领域都很重要。了解创伤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已知的心理效应能帮助治疗师理解来访者的经历、目前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验。此外,相关的诊断性访谈和心理测验的知识,将使得治疗师能以一种客观的方式精确地确定临床干预的特定目标。心理创伤这个概念被如此之多的人运用到如此之多的领域中,以至于它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含义。心理创伤常常既被用来指导致心理疾患的负性心理事件,也用来指心理疾患本身。从学术上来讲,“创伤”仅仅指事件本身,而非事件导致的反应,即专指对一个人来说是一个使其感到心理崩溃的重大事件。

前言

关于人类对创伤反应的系统研究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现代创伤后应激这一研究领域开始于越战之后,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概念才被引入诊断标准。从那时起我们才认识到创伤是如此普遍,而人对创伤的反应也是非常复杂的。随着我们知识的增长,研究者和创伤治疗师已经发展出一系列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其他创伤相关问题的治疗方法。这些信息可以从学术论文、书籍以及治疗手册中找到。但不幸的是,这些资源非常分散,对于从事临床实践的治疗师来说,并非总能够很容易地获得这些信息。

内容概要

John Briere,哲学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Keck医学院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系的副教授,LAc+USC医学中心心理创伤项目主任,MCAVIC-USC儿童与青少年创伤项目,美国国家儿童创伤应激网络的联合主任。他是国际创伤性应激研究学会(ISTSS)的前主席,也是在创伤和人际暴力领域中很多书籍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创伤,创伤效应和评估
第一章何谓刨伤
创伤的主要类型
多重创伤和累积创伤的问题
第二章刨伤的效应
是什么使创伤反应更易出现、更强烈或者更复杂
创伤后反应的类型
复杂性创伤后表现
创伤的医学后遗症
在非两方文化中的创伤症状
第三章评估创伤和创伤后结果
临床访谈中的评估
结构化访谈
心理测验
评估生理健康
第二部分临床千预
第四章创伤治疗的核心主题
创伤、康复和成长的基本哲学
核心治疗原则
第五章心理教育
宣传手册
书籍
治疗过程当中的言语信息
要点概述
局限
第六章减压与情感调控训练
第七章认知干预
第八章情绪加
第九章强化身份认同和人际功能
第十章处理急性创伤带来的影响
第十一章创伤生物学和药理学
第十二章结论
附录l初次创伤访谈一3(1TR-3)
附录2简明倒伤后障碍访谈(BIPD)
附录3呼吸训练方案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心理创伤的治疗指南》为经历了暴力、灾难、严重交通事故和其他令人感到崩溃事件的人进行治疗提出了治疗要点。

作者简介

人生中不可避免要遭遇到创伤事件。人类的历史不仅是文明和艺术,还充斥着战争、暴力、自然灾害。创伤过后,损伤最严重的、最难以抚平的是心理的伤痕。很多人在创伤过后都会经历持续的心理机能紊乱,轻者有轻度焦虑,重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一般称上述症状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对这种障碍的系统研究相对来讲还是比较新的领域,临床上对此也越来越重视。
本书是写给创伤治疗临床工作者的实践指导手册,传授了如何在心理上治愈受到暴力、灾害、事故、和其他毁灭性事件伤害的人的核心方法。自2006年在美国出版以来,一直位于同类书销售排行前列,深受心理治疗师的欢迎。全书分为两个部分,作者先简要地介绍了创伤以创伤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随后用大量篇幅详述了临床干预的方法。该方法结合了理性情绪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从多个角度攻克患者的心理障碍,将创伤治疗引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总之,这是一本对临床心理咨询和治疗师非常有启发性和实用性的书。

图书封面


 心理创伤的治疗指南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心理创伤的治疗指南》 读后感----关于广义创伤定义作者:【美】John Briere & Catherine Scott 翻译:徐凯文 聂晶 王雨吟 张怡玲审校:徐凯文 聂晶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901第1版创伤的再定义—广义的创伤第一部分的议题,主要是关于创伤的定义与评估,这是一个以DSM-Ⅳ为主要核心支撑的对于创伤的定义与描述的,这难免就是一个以医学病理学为架构的创伤观。广义的创伤的定义是为我所主要接受的:这种广义的定义,主要是指即便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经历,但是只要来访者认为,主观认为受到伤害的话,我们依然认为这是属于创伤。这种广义的创伤观,有别于一般人所认为的只有巨大的,客观的车祸,自然灾害,性侵犯等等的具体创伤。从这种广义的创伤定义来说,比较有意义的是,我们可以将处理狭义的创伤的方法,经过适当地调整,从而对更广阔的,更普通的人群进行有需要的干预,从而促进更多人的健康与幸福感受。这个想法,或者说广义的创伤的定义,是和夏皮罗在她的著作《让往事随风而逝》《EMDR的基本原理、范本、程序》里面,都提到了这种广义的创伤定义,并且以此为基本的支撑点、假设。进行了必要的延伸,也就是说有一些看似无害的记忆、经历,会因为某些来访者的主观行为模式,外界的偶然因素等,被锁定在无意识之中,从而在来访者的后续生命经历中,不断地自动化地影响来访者,甚至达到了需要进行处理的程度。于是我们等以如此的一个假设,应用相应的工具,对这些广义的创伤进行解锁处理。所以我认定广义的创伤更加重要,使获得改善的人群大大增加。尤其以EMDR为代表的整合式处理方式。这里有一个问题,根据本书的第一部分的第二章提到,主要是根据DSM-Ⅳ的标准,创伤的核心症状,应该是三核心:再体验、回避、高警觉性。符合这些症状的表现,还有其他什么次级一点的症状,例如闪回,思维插入,焦虑,抑郁,麻木,分离解离障碍,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的松散的整体描述,就是直指创伤。而我们相对于更广义的创伤定义的人群,相对应的而言,就应该不会那么多,那么典型地符合创伤的核心三症状:再体验、回避、高警觉性。假设我们以高警觉性为主要的表现,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进行处理呢?对于这些慢性的,相对而言比较轻的创伤来访者,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我想表达的是,我自己就是一个如此的不典型的创伤受害者,我同样可以使用对于的高效的,特异的心理解决方法,来解决我自己的问题。还有的是,只要你认为,认同了广义的创伤的定义,那就以为任何人都会经受创伤,这和夏皮罗的提法一致,那么我们去解决,面对任何一个来访者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假定来访者们肯定有受到创伤的经历,这绝对是肯定的。那么意味着我们使用应对于创伤的心理处理方式,是有符合事实的逻辑存在的。到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大统一的,刻板化的处理方式。什么来访者的表面问题,都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都可以使用创伤的模型,来进行解析,概念化任何一个来访者。那么我们就有了一个无敌的概念以及与之相切合的心理处理工具方法了。这就是最为让人兴奋无比的方法。来访者来到咨询室,不用多想,咨询师称,你有创伤,让我们来好好地处理你的创伤就好了。这真的会是如此简单,刻板化???有点不敢相信,但是按照逻辑似乎就是如此的。事实上,自己也从中获得处理以及体验。相信与否,不是如此,应该不能如此,我辩解道:越广泛的定义,对于越具体的来访者而言,效度肯定越差,任何一个来访者应该对于一个量身定做的,经过调试的独一无二的心理方法才是。这才符合我的自然主义的取向。“有一句谚语:对于一个有锤子的人来讲,任何事情都是钉子。对于一个仅仅懂得家庭治疗的临床医生来讲,许多问题都将会表现出亲属关系的或者家庭的问题。”【1】我的自然取向,让我更加相信的是,我自己太过于沉迷于创伤,EMDR的学习中。这肯定是没有错的,我不应该否定,借此贬低自己。问题的关键在于,我的想法需要一点点的微调来更加切合我所面对的事实。我猜我已经很接近事实的真相了,只要再努力一点。我已经拥有一个锤子了,那么我要么就只是一心好好地做好锤子应该做的事情,要么就继续按照获得锤子的方法去获得更多类似锤子一般有用的工具就好了。是不是就是如此呢???具体来说,以这种广义的创伤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其实没有什么不好。这之于以动力学的无意识,行为主义的自动化条件化,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而言,都是一样的。只是,现在,暂时我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而已。我理应为自己感到自豪,为自己的独立存在,而感到无比的价值感。我经历广义的创伤,现在,我依然残存留存,这样没有不好,我化解过了无数的内心反绉的自虐想法,无价值感受等等.此刻此地我独立于无比的内心的聚焦贯注之的放大之中,至少此刻我就是我自己啊。本书的第二部分,终于不那么难以理解识记了,可能第一部,实在偏向于生物学,然后呢,关于创伤的生物学理解、研究,却又那么的匮乏,这是对于那么躯体性疾病:心脏病等等而言。创伤的生物学原因实在是乱七八糟,让人难以理解。所以呢?这是一场艰难的跋涉,我理解,我明白吗?那些所谓的关于dsm-Ⅳ的各式症状罗列,就是狗屎一般,让人无可奈何。三核心:再体验、回避、高警觉。我记得就只有这些。后半部分要好一些,可能是比较接近哲学层面的,心理思辨层面的,尤其那些关于创伤的积极的哲学视角,总会让人看到热血沸腾。人类啊,自己啊,总是不断地经历创伤,总是在顽强地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不被打倒,而且还是越挫越勇。这是我的生命的灿烂吗?生命的花火吗?“幸存者的生活尽管可能已经不可挽回地被改变了,但不是完全改变,将来获得更加美好的事物是可能的。”【2】只要有希望的存在,就可以照亮我等前行道路,只要还有这种预期存在,一切的付出与努力又将变得非常有意义了。为了希翼而存活的人。慢性创伤“像严重童年期虐待或折磨这样慢性创伤的幸存者可能会感到他们彻底永远地被伤害了。”【2】我最感兴趣的是这里提到的慢性创伤,但是呢?竟然在第一部分的章节里面,没有提到这个慢性创伤的细节、定义等等。这是咋回事?我的理解是慢性创伤,隐含地特指童年期的、青春期等等数年,数十年之前的记忆。而这个包含的是我所重视的广义的创伤的定义,就是主要指这种慢性创伤。相对于那些显然而见地找到创伤事件的急性应激障碍,PTSD,这些慢性的创伤似乎有些不一样,只是一点点的不一样,但是存在的群体显然更加广泛?这种慢性的创伤,更加和经典精神分析中提到的童年期创伤相一致。把广义的创伤,慢性创伤,整合进动力学中,这种,更加让我觉得舒畅。这里包含了一种因果方法论,从哲学层面来指导我们,此时此地的症状、问题,虽然在此时此地看似无解,无办法解决。但是我们“勇敢的选择是,在条件许可时,直面创伤的记忆和相伴的心理痛苦,尝试将他们整合进入生命中。”【3】这里提到的条件允许时,我理解是首先是努力地坚持地等待到条件允许时,事实上,常常的见到的是,这种条件总会出现的,反复出现的。然后利用这种因果的方法论,回到想象中,意象中的过去童年期,少年期,青春期去再一次直面他们、重构他们。(其实就是脱敏?)慢性创伤,广义创伤,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我们找到方法,我们一直存在着希翼,这是我们人类活着下去的理由和结果。本书核心—情绪加工这本书的情绪加工,应该是重点,我想我来到了有一个关键的学习理解的地方了,除了上一章节的认知干预之外,情绪加工。这个很奇怪,有些和夏皮罗女士的《EMDR的基本原理、范本、程序》中提及的不一样。夏皮罗主要的处理的是具体的既往的创伤记忆,失功能的记忆?往往是像影像、认知、情绪、声音、引爆点等线索。我看主要是处理加工影像这一类东西为主。而本书的重点是放在了情绪加工。情绪和影像,究竟是那个更为重要呢?我猜的是本书的提法更为简洁、核心一点,一个词情绪,就涵盖了夏皮罗女士的影像等等东西,毕竟不包含了激烈,强烈情绪的影像,是没有处理价值的影响。把这些浓缩,涵盖为情绪加工就好。可能夏皮罗女士的提法是比较好操作一些,比较有一些具体的处理标的项。“心理治疗师在治疗中的任务,就是暴露内在创伤,并用对于创伤性记忆细致的治疗性探索来取代侵袭性的再体验。”【4】至少对于创伤,我们除了暴露脱敏疗法,也就是说始终都是要触及那些创伤?意识层面,或者无意识层面???细致性的治疗探索--不同于--侵袭性再体验????取代=重构?替代?这里面的提法,我猜大概符合了一种哲学的观念,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经历风雨怎看到彩虹,不进入黑暗怎得光明。事物总是在一种自虐的循环轮回当中,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不好评说。要想进一步到达更高的境界,似乎在心理精神灵欲的层面,我们只可以走螺旋式的上升途径,在某种程度,在某些人的眼里可能就是不断地兜圈圈。为什么创伤,心理上的,需要使用这种哲学观点,也就是说为什么心理创伤需要使用因果论,需要我们重新从既往的历史,经历当中抽取出来,进行处理呢?撇开创伤经历,不去管创伤经历,可以吗?可以达到痊愈吗?是不是除了那时那地得到恰当的处理痊愈,就是此时此地的精神灵魂回到那时那地再一次处理未完成呢?这是一种穷思竭虑吗?如果我们不会到过去,又应该如何在此时此地,未来的三叉范本【5】中的两叉来工作呢?那样只能像普通人应对一些普通的应激一样?那些应激很快就得到了治愈,不会残留为ptsd。很难逃脱因果论,很难不去寻觅所谓的病根。很难不使用,很难逃避所谓的正常的逻辑思维定势,只要是成年人,正常的,就会不自觉地运用条件化的,刻板的,无意识的,黑箱子的逻辑思维。我总是寻找逻辑因果,我就越是无法解离当前的困境。此刻,我希望我自己可以很好地解离一下,用一个更加远离,距离的视角来看待此刻的所谓的状况。为什么要因果逻辑,过去病因,经历记忆啊?“这些回避性反应虽然阻碍了人们暴露于创伤性记忆之中,却也让这些创伤记忆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深层加工和处理。”【4】将这些东西束之高阁的回避性行为,似乎无效,因为有一个东西叫无意识,条件化,自动化。除非我们完全理性,完全摈除所谓的自动化,无意识,可以做到吗? 情绪加工,认知干预,我猜测我开始进入到了这本书的核心地带,情绪干预,暴露=刺激,激活=唤起认知—情绪综合体。这里面,的认知-情绪综合体,在实践当中,往往非常容易让人难以抓摸,分不清。在一个创伤记忆画面之后,往往是包含负性的,爆发的,淹没的,崩溃的情绪,同时存在消极的认知,自我否定的认知。书中的提供的方法是分别将认知干预和情绪加工,成为两个章节。这让人会误以为,认知和情绪的处理是分开来的。事实上,显然并非如此,常常面对的情景就是一个现象学,本书p132提供了一个案例对话情景,治疗师在努力提高、增加激活情绪素材,让来访者觉察到自己的情绪状态。显然“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也同样需要认知干预,用来探讨因为无法帮助那名妇女所带给来访者的内疚或羞耻感。”【6】我想表达的是,对于学习者而言,具体的案例变化要比教科书上的为了简化陈述的方式,要复杂得多。多多去练习,可能是一个解决这些的好方法吧。我现在就是缺乏的经验,实战,体验啊。原来我想到这些,是包含了自己的无意识的,自动化的,条件化的投射啊。翻译是**?认知干预的干预和情绪加工的加工,有什么区别呢?干预—加工,都没有太多的量化的区别,都可以使用一个词:处理。又可以称之为认知处理,情绪处理。认知处理的核心在于语言化,逻辑化,客观化,理性化,合理化;而情绪处理的核心,在乎暴露宣泄,激活平复。也就是说在这本书中创伤的处理核心在于认知和情绪的处理。分开这两个方面处理,显然是更好操作一点。而混合在一起处理,有时候是不得而为之,也是实践的常态?也就是给予来访者正性的认知,同时宣泄来访者的负性情绪。例如EMDR中的脱敏暴露深植。里面的同时两个层面的刺激,过去层面的情绪宣泄,现在层面的安全认知。同时进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多维度,多层面的EMDR刺激而言,这类似于临床催眠的导入,诱发催眠现象的方式。一般创伤处理方式上面是特异性的创伤处理方面。非特异性的方面,包括教育和训练。教育类似老师的功能,需要一定的权威,协助,稍稍的类似学校的强制性?而训练也是需要一定的强制性,自律性。这些适合一些程度很轻的,动力很高的来访者进行自助处理。如果是一些程度很高,极度消极回避的来访者,可以调整到住院训练,或者在咨询室内训练。或者是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就是说程度重的时候,先在咨询室内训练学习,当整个咨询有效,缓解来访者的状态到某个程度的时候,开始让来访者自己学会在咨询室之外练习,加快,提供另外的方式促进症状的缓解。题外话这本书的翻译,真的是狗*了,是对于其他专业的书翻译而言,怎么会如此翻译得如此啰嗦,甚至啰嗦到,影响读者理解的程度,这种做法不好。我作为读者要感激你付出的努力来引进这书,但是即便如此,仍然回避不了如此的问题,不够专业的行为是让难以接受的。这是两码事,你的努力,理应得到嘉奖,而另外的,你的不专业,也必须得到暴露,澄清。这才可以让后来者们以一个更高的姿态,去创造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更加有价值的东西。看到第八章,本书的核心章节,p135“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几乎不可能完全避免过度反应和激活。”这句话里面的几乎=完全,留一个就好了,这样的失误,在这里面太常见了,常见到影响阅读的进度了。总结情绪,创伤的核心处理过程:1暴露 2激活 3差异化 4去条件化 5消退。我是如此的希望的,我想我自己可以意欲去完成这些东西,掌握这些单纯的东西而已。我不想被其他东西所左右。我此刻是想唤起必要的治疗窗••••••。反移情我还以为自己完成了最为重要的章节—情绪加工,但似乎对于自己而言,最有意义的还在后面,是关于慢性创伤的,广义的创伤问题的东西。总之,第九章,关于身份的认同问题,似乎非常适合自己的身上体会理解。“相对于创伤后应激,认知歪曲以及情感调控方面的障碍,创伤所造成影响最大的方面,就是诱发长期的身份认同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由于通常会与长期而又严重的童年期虐待和忽视的个人史相联系••••••”【7】写到这里,我会在担心•••••••。唤起水平,似乎有些超越了治疗窗的上限了。“身处危险之中的儿童需要维持高度警觉状态来保证自己的生存,这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的注意都被转移到了外部世界,从而减少了对内心的觉察。”【8】这是一个似乎非常好的解释,至少是一种进化性的,暂时性的策略。我在无意识不得不自动化地过分在意其他人的看法。我的那个时候的想法是如此单纯,能力如此的渺小无力,我以为世界会一直永永远远地只能依赖那些垃圾人,所以我一直不敢忤逆,反抗他们。所以我一直都无法反抗那些权威人物,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合理的某些想法。我绝对化地否定了全部的自己。我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讨好其他人,我没有多余的精力可以好好的照顾、安慰自己。我终于迷失在这个世界之中,长大之后,我再也失去了那个寻回真正的自己的机会了。“不幸的是,对于那些缺失积极照料的儿童来说,这种增强一致性自我认同的过程可能永远无法实现。”【9】我的内心非常不舒服,我会一直无法再一次成长了吗?注定无力,悲惨,悲痛下去吗? 此时此地,我想我自己可以得出来的正性的认知是,你看,这些科学结论都出来了,我不是唯一一个遭受如此痛苦的人,我也是仅仅是不幸中的一员。有方法去解决,我不应去责怪那个自己,那个曾经幼小的无力的小孩。你明明知道小孩子没有那个能力,我们又怎能奢求太多呢?活下来不是已经很好了吗?我等不是一如夏皮罗女士一般,如此在成为一个作家之前,心灵的痛苦是如此强大的,如此地阻碍;那么我等就先成为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心理学家。这样行吗?困难,但并非不可能,不是吗?李孟潮先生说到写作时他的一种自愈,自疗的方式【9】,在这本书的认知干预的章节之中,提到了一种流畅地说出来,写下来的暴露方式来疗愈创伤。从这种观点来说,李孟潮先生的提法是非常有道理的,所以为什么我会一直追寻此等人的脚步,不断地不停地书写自己的内心黑暗,自己内心的悲哀。这只不过是一种无意识的,条件化的,自动化的行为而已,我等不需要那么地强求。实践操作人际创伤,本书p158,有提出过这个词语,不知道为什么之前我为什么不留意,不在意。我一直不是很理解人际关系学派的含义所在,到底我们为什么会将所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归结于人际,这在从前,以前我是难以理解的。我以为自己是一直是,可以一直是孤独一个人。事实上,现在此刻我已经深刻地明白到,这不可能。这里的人际是广义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各种各样的广义的,泛化的联系,而人天生就是有这种人际的需求,这是进化的结果。只有更多的人际关系,好的人际关系,合作关系的人类族群才更有可能存活下去,在这个残酷的自然现实当中。人际创伤,其实就是我在之前所理解的小创伤,慢性创伤,广义的创伤,这是有别于急性的事故灾难等的创伤。因为这种人际创伤的广泛性,于是这才有了更大的,我们可以讨论探讨的空间。只有这样,我才可以套用创伤于我自己身上,我一如千千万万的普通人,遭受某种程度的童年虐待、忽视,只是我们经受的都是阴性的虐待而已,就是忽视。同样的创伤痕迹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我自己的自我认同感受,安全感受,人际关系,依恋关系,工作模型,人际关系图式中。“由于绝大部分令人困扰的人际关系问题都源自于生命早期阶段的虐待,并且通常会由以后的人际关系刺激物所激活,所以我们也就不难发现,对人际关系问题最为有效的干预方法,实际上仍然是人际关系本身。”【11】不是现在的,就是所谓的生命早期阶段。这就是这句话提醒我们的,我们必定是存在这种虐待的,至少有某种阴性虐待,你需要承认,我需要直面,仅此而已。明白了这个问题之后,更为重要的是解决方法。现在拥有了一个简洁的理解绝大部分心理问题图式模型,那么问题也就是我们也可以拥有一个间接的心理解决的模型,按照本书的提示而言,总体上就是1教育2训练3认知干预4情感加工。其中的情感加工为最主要,又可以分为1暴露2激活3差异化4去条件化5消退结束。解决问题并非如此困难,如此简单,大概我是不是找个某个圣杯呢?我相信着,必定是如此的。“如果差异性不能够得到可靠地展示,暴露过程本身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12】所以暴露必须以配套差异性,才可以的。那么就是如果自己激活暴露了某些创伤的东西,一定不要压抑,而应该赶紧想办法,配以差异性。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打断那些恶性循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才可以做到那种觉察的状态,我们就是在无意识中,前语言,自动化,条件反射的水平做出我们的回避,压抑的行为症状啊。我等又如何从自己的方面去发现,改变它呢?这不是为难自己吗?为什么偏要一个人独自面对这些创伤呢?太难了,如果让自己单独面对它们,只有等待某个不知道什么时候,或许是千年等一回的机遇,才有可能在无意识状态之后,突然醒悟,领悟这些东西,然后去条件化,弱化,消退这些垃圾东西吧。为什么不可以找到一个帮手呢?这不是好像在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找到亲密关系一般吗?有意义吗?这本身就是问题所在。长期的,慢性的,童年期的人际创伤体验、输入,早已在大脑记忆神经系统锁定了某些模型,条件化的模型,我们就是会预期亲密关系总会带来痛苦,伤心,伤害一般。我想那些家伙奢求,祈求,结果呢?总是托非所人,自己一定会被拒绝,伤害的。我们这些受到伤害的人,总是习惯性地认为外界的问题太难,外界的情境太危险,而相对地认定自己的能力太差,自己总是搞砸无法完成那些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就是如此,我擦。重复的恶性循环,这就是我们。希望可以救赎吧,亲密关系,对于我们这些受创的,慢性,小,人际,长期迁延到成年期的人啊,才是最最有价值的东西,远远超过所谓的房子,车子,金钱,权利,地位。那仅仅是我们为求得到亲密关系所做出的,曲折的代价而已,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那些房子等等的东西。懂吗,我不知道。“最终,觉得是否暴露或去参加与心理治疗,主要仍取决于受害者本人。”【13】心理治疗没有想象中的必须,即便它是非常重要,有意义,有用,但并非是必须的。也就是说主观中的,心灵中的美好,安全,平静,放松,并非是所有生活的形式,甚至可能大概不是,并非现实生活的主流形式。我们真的可以如此说,这个世界上,这个社会上绝大部分的人都过着一个幸福的生活吗?房奴一词又是为何而存在呢?至多,仅仅是至多,我们可以稍稍地说这个社会绝大部分的人可以过上温饱?衣食无忧的生活?我们可以做的只能是如此有限,客观上的可控,而主观上的天生的特性就是不断地变化,甚至连主观所代表的含义都是如此的。关于药物使用我以为我只是简单地看一看这本书,事实上,我错了。说出自己错,其实很简单,但是为什么我会错呢?这里面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意外,问题是我竟然意外,发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怪不知道我花费了如此多时间在这本书上了,这是一本值得自己花费更多时间的书,真的不错,循证的作风,实用的指导,即便连药物的使用指导,也是如此恰如其分,十分有意义。我似乎从前并不知道三通道的抗抑郁药这种东西,现在知道了米氮平可以做到,ssri,ne-r阻滞,a-r阻滞。我也终于知道,算是终于清晰地知道BZP药物的作用位点在于GABA,同时也可以影响记忆的处理,进而阻碍了记忆的形成,创伤的处理。另外比较少见的是心境稳定剂可以减少攻击、激越行为,这个比较没有想到,虽然说情绪变化少了,可以少一些奇怪行为,但为什么我之前没有想到心境稳定剂可以减少,消除攻击激越行为呢?大概一般而言,我们首先考虑使用的是针剂氟哌啶醇、氯丙嗪来消除激越躁动的症状吧。原来辅助治疗激越攻击行为,心境稳定剂是一个选项,这个真没有想到啊。锂盐、丙戊酸盐,卡马西平,拉莫三嗪,托吡酯,加巴喷丁。大概这些意外组成一些我需要重新考虑认识清楚这个药物使用的系统。在我的知识体系之外,还有更多的东西存在。甚至包括拟肾上腺素能的阻断药物,也是可以减少兴奋激越攻击症状,这个太重要了【14】。工作中太需要这些首先要紧急处理的药物使用。大概心得安(普奈诺尔),可乐定,哌唑嗪似乎不太可能有那么大的作用吧,有些怀疑是否可以改善。至于这些作用于大脑中枢系统和边缘系统的药物,可以改善睡眠和减少噩梦,又是一个边缘交叉的可以值得思考的方向。这些心境稳定剂,拟肾上腺素阻断药物,机理似乎还是没有被人类所完全理解掌握。大概可以值得一试,和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定势,从而获得一种更高程度的灵活性罢了。关于这本《心理创伤的治疗指南》的总结:基本上最后的总结是PTSD的三核心:再体验,回避,高警觉。其中高警觉的生物学基础,与HPA轴相关,与肾上腺素能神经,即交感神经的兴奋相关,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一直而言,我不太理解交感与副交感这看似一堆正负相关的自主神经的关系,更重要,更为实践一点的,我总是易于出汗,紧张的体质,可否用以这个原因解释呢?似乎有些困难,即便可以用交感神经过度活跃,但未能有效使用相关药物来控制。难道可以试用一下拟肾上腺素能药物中的 β-R 阻滞药物—心得安(p213)毕竟刚好有半瓶普萘洛尔在家中,这是值得思考与亲身体验的。另有创伤处理的几个通用过程,包括有教育,训练,认知干预,情绪加工。这4个里面常用过程内容,其中最为重要,有认知干预,主要为形成流畅文字,用以改善认知。最为核心重要的是情绪加工的5个步骤,1激活,2暴露,3差异化,4去条件化,5消退。这就是一个脱敏的过程。第十一章创伤生物学和药理学,说的就SSRI+BZD,用以在急诊应对PTSD,ASD的一线组方,我当中较为关心的是心境稳定剂,即抗癫痫药物的使用,可以减少攻击,激越。但似乎丙戊酸,锂盐,卡马西平,拉莫三嗪,托吡酯等不太能有那么明显的作用,相对于抗精神病药物而言。我希望我自己可以明白到“即应激不是病理性的,而是成长指向的,最终从创伤中康复是充满希望的。”【15】应激也不应该是羞耻,耻辱的,创伤也不是不可原谅的犯错、罪恶的。我希望我可以反复的诵读,直至将这一信息可以传递到灵魂的深处,无意识的水平,前语言的状态当中。我的憎恨,我的愤恨,我的厌恶,我的耻辱••••••这些狗屎一样的东西,可以统统地风扬在尘空之中。此刻就似乎已经被唤起激活,暴露,我默默地,潜潜地认为书写记录下来之后,这些东西就可以消除殆尽吧,大概就是如此的私心吧,大概吧。生活不容易,但是我从来都未曾放弃。篇外话“我们希望本书已经使得诸位读者了解,个体化的治疗就意味着创伤治疗必须是灵活的,包容进各种理论观点,是与来访者的特殊问题相联系的,是对他们特定的人际关系问题做出的反应。在一些个案中,它也包括要仔细选择和调整精神科治疗。”【16】 灵活性--正是我孜孜以求,人生的哲学,人生的现象学,一直反复地显示、展示如此一种过程:人不断地反复形成某些仪式化的行为,然后又不断地,反复地寻求改变自己曾经亲手造就的思维定势。灵活性,意味着某种程度的改变,灵活性又意味着使用更多的方式,更多的精力去面对我们所能够遇到的一切【17】。而我们的内在本质,总是希望渴望渴求用一个最小的心理能力去刻板化地面对所有。我们也不是一直孜孜以求可以一劳永日。例如时下的现象,不断地买房,借用安慰自己内在的空虚,不安全感受。例如自己不断地满足自己的全能自恋需求,不断地考试取证。这真的有意义吗?但我又可以真的否定自己吗?从最最深处的内心无意识之中。我战胜不了自己,一如堂吉诃德一般,事实上,在这个寓言里面,堂吉诃德意欲战胜的就是自己,战胜以为否定。这是一个悖论吧,如果可以存在那么必定不是科学,而是艺术文学而已。自己竟然可以将一本书读到这种程度,我也是醉了,事实上我有些沾沾自喜,大概我是认为转化,思考才是最为有意义的。从本书中,产生新的东西,这于这个世界而言才是更为积极,更为有意义的。一如此刻此地我才真正理解到人生的意义中,人际的关系,重要他人的亲密,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来得更为重要。它让我自己理解到,明白到,如何去取舍,如何去寻觅。梦想就在那么,我首先应该要找到那个属于我自己短暂人生的梦想。事实上,谁知道呢?参考:【1】 《障碍、防御与阻抗》barriers,defences and resistance 原著 John Davy ,Malcolm Cross 翻译 赵静 审校 贾晓明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09:p15【2】 本书p66【3】 本书p67【4】 本书p120【5】 Francine Shapiro著 翟宗悌等译 《EMDR:基本原理、范本及程序》 學富文化 2011/08/01【6】 本书p133【7】 本书p149【8】 本书p150【9】 本书p151【10】 李孟潮 《一生一次的初恋》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8 第2版【11】 本书p154【12】 本书p162 【13】 本书p180【14】 本书p213【15】 本书p229【16】 本书p230 【17】 美 Michael D.Yapko著 / 高隽 译/方新 审校 临床催眠实用教程(第四版) Trancework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actice of clinical hypnosis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511:409Dick_Zhao20161001佛山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是自己需要的书,正在看,不错,专业助人者必须的书
  •     Principles of Trauma Therapy: A Guide to Symptoms,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by John N. Briere and Catherine Scott.: Sage Publications.
  •     书质,待态,速度那都是刚刚的。
  •     可以治疗创伤哈。
  •     初涉心理学,适合用来学习的书。
  •     心理创伤的治疗指南很实用!
  •     不值得,但对创伤还是有些很表潜的了解
  •     对治疗的开展有一定的帮助
  •     自己是学习心理学的,看完后觉得写得很好,关于创伤的知识很详细,实用性强,若是有学习过催眠,看这本书就会更好理解,更容易操作!
  •     这本书远没有想的那么好,有点乱,内容不详实,章节分的也不明晰,看起来让人有点烦,总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不过,还是有一些观点是比较实用的,所以不能恶评它。
  •     建议有志学创伤心理学的人都看看。
  •     昨天刚下订单,还没有收到书。前天刚见过译者徐凯文,一位很有想法的年轻博士,我是慕名购书。拿到书一定和大家交流。
  •     很全面地介绍了心理创伤治疗的过程及实际操作方法,但似乎不是入门读物哦,需要有一些心理学常识做基础^_^
  •     还没有看完 感觉不错
  •     看样子还可以,但愿对我能有大帮助。
  •     有点深了,不过是不错的书
  •     因为是万千心理出的,所以毫不犹豫买了,内容很好,适合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我很喜欢!
  •     之前在图书馆看过,和《解读自杀心理》一起,是很棒的危机干预书籍。
  •     类似教科书般教条话,内容深度不够。
  •     凯文老师的推荐,从书中感受到了老师近年来的思考,心理学给不了人的意义,宗教和哲学或许能够做到。然而,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     专业性太强了,对我而言不太实用。
  •     翻翻一些不了解的知识
  •     这本书很专业。
  •     给治疗师看的,专业性比较强。
  •     此书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不建议入门者读。但翻译还行,不显得晦涩。
  •     论文参考资料
  •     徐老师推荐的书,一定要读,必须要读。
  •     很好的文,印刷也不错
  •     这本书比较专业,适合心理学专业的人学习。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