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未来》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我们的未来章节试读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4
ISBN:9787030305756
作者:孙亚兰 ,唐运锋
页数:227页

《我们的未来》的笔记-第2页

没有谁是容易的,但谁的青春都了不起
《我们的未来——蚁族再调查》是一本有关青春的奋斗报告,更是一部奋斗史。所以当我一开始读到它时,就遭遇了周作人曾经遇到的难题。周作人说,在写文章的时候,常感到两种困难,其一是说什么,其二是怎么说。这放到一个读者身上,必然要遭遇的就是怎么读和要读什么的难题。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了本书的阅读。或许是为了想要尽快解答难题,我一改往日第一遍读某书时的囫囵吞枣式的阅读,而是逐字逐句地想要从中抠出想要的答案。但当我读到同为同龄人的李娟发出的天问:“ 我的路在哪里?”时,我想我找到了解题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有关理想蜗居、事业蜗居和爱情蜗居,并从锁眼里窥视了一两丝明亮的灯光,它将照亮我以及书中众多主人翁的道路。
怀揣这把钥匙,我快速地读完了第一遍。记住了一些人和他们的信念。比如,一直坚信生活的最大追求在进步的图书编辑欧阳,把幸福当做一种信念的公关公司策划专员李勇,经过打拼终于体会到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位置的国企宣传策划人员程方……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阅读体验里,我跟着他们的脚步,奔波大城市的大街小巷,体会着他们的酸甜苦辣,感受着他们失败的挫折和苦恼,和他们一起分享着青春的笑容、甜蜜和喜悦,甚至是理想的实现,事业的辉煌,爱情的丰收。从他们身上也从我自己身上,我看到了没有谁的青春是容易的,但你有梦想就终会了不起。
于是,我知道,我不能简单地把《我们的未来——蚁族再调查》当做一本普普通通的社会调查、采访实录来读。我更愿意认为这是一本属于所有80后人的青春励志书。但它又和市面上那种大话、套话、喊口号类的励志书大不一样,它以生动的事例、朴素的语言不能声色却又饱含感情地记录着一个又一个打拼在生活中的同龄人。它不说理不说教,任凭你去感悟,读到最后你会明白,每个人都会有属于他自己的位置,那些属于梦想的、事业的、爱情的位置,都在等着你。它还会在不经意的地方让你自己琢磨到——你能行,是的,你能行!和书中众多被采访、调查的对象一样,可能暂时的苦闷、蜗居,让你倍感挫折、沮丧,但勤奋、努力的你终会“不蜗居自己的蜗居”,属于你的梦想、事业、爱情,将会接踵而至,那时候“爱情就会属于你,梦想就会属于你,事业也会属于你,掌声也会追随你”……你会相信,那一天真的不再遥远。
林语堂说,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本书的主人翁说:希望,就是坚持的理由;先把现在的日子过踏实了,明天的日子自然就会踏实;人其实有许多事情可以做,幸福不仅是从索取中得到的,更是从付出中得到的,简单、真诚就可以幸福……
所以,青春路上,沮丧、失望、对生活失去希望的你,看看这本书,和李娟、李勇、欧阳等一起再走一遭青春路,或许你会明白,原来周围的一切也是那么美好。
一本好书,必须是朴素的,有如浣纱溪上的西子,布裙荆钗,毫无脂粉气。我觉得本书就是这样一本朴素的书,读第一遍你会陷进去,跟着他们……,第二遍读到的是感动,为梦想,为事业,为爱情,那些奔波中的人流中,我们都曾经在内或正在内,或许读到第三遍,才明白作者的良苦用心。
(作者:毕亮)

《我们的未来》的笔记-第1页 - 后记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伤痛和美丽,但在每个时代,追求和奋斗,以及对自己人生意义的探寻,都是青春永恒不变的主题。伤痛,只是青春的一部分,伤痛下面,孕育的是那不屈的,让人泪流满面的力量。

《我们的未来》的笔记-第1页 - 章节

章节:
1、我们的工作。
2、我们的爱情。
3、我们的蜗居。
4、我们的教育。
5、我们的理财。
6、归属及其他。
不是学生,但还留在北京,那么工作是第一位的,追梦应当从工作开始,经济基础嘛。既然是人,那么就会有社会关系,有情感的需要,需要别人的安慰,特别是这一群为了理想而留在北京的人们,他们更需要爱情。在一起了,那么就需要一张床,可以做自己爱做的事情,摆床的地方当然只能是房子,那么一百方也是房子,七八方也同样是房子,无非是一个舒服,一个局促,但都不影响做自己爱做的事,只是蜗居的人们要为了大的房子努力奋斗。教育和理财,都是为了今后的生活品质。教育,提高自己的技能,为了事业的成功。理财嘛,老话说的好,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缺钱的人们更需要钱,更需要理财,只是这种理财让人看起来寒酸了些。最后,能不能留在北京,对于未来还是未知数。有归属感么?我想北京太大了,年轻人为什么一定要在北京呢?其他的地方一样有机会,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北京的归属感嘛,我想算了吧。

《我们的未来》的笔记-第1页

找个地方安放理想
——读《我们的未来——蚁族再调查》
撰文/老杨
他们都很年轻,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怀揣理想;
他们遇到了一个竞争残酷的年代,他们经常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他们主要聚居于城乡结合地带。
希望太少,他们不得不听从命运的安排;梦想太多,他们停不下来……
鲁迅先生说,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们的未来——蚁族再调查》像是一幅幅黑白素描,再现了这个在国内城市有过百万之众的蚂蚁般的群落,他们也曾经是天之骄子,如今却只能成为城市的边缘人。狭小的空间、漂浮的灰尘、陌生的脸庞、昏暗的光线、嘈杂的声音,在他们的眼前耳边逡巡徘徊,他们选择来到一线城市,然而来到只是一个开始,扑面而来的是那些漫长的等待与不可预测的结果。
每一天的清晨,有若干个戴朵或者李娟走出偏僻的居住地,找工作或者去上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工作不好找,薪水不大高,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四年大学时光换来一纸文凭与窘迫收入,换不来大城市里的立锥之地。而所谓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更像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侈品,只能摆在橱窗里,在他们匆匆路过的时候以艳羡的眼光瞥上一眼,从而相信世界上真的有这种东西,而已。
他们的生活,旁观者如我,无法去评判;他们的心情,旁观者如我,只能去猜测。
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命运有很多名字:机遇、运气、天意……命运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纵向流动也变得流畅了很多,每个人都在思考前路在何方,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然而选择的结果,却很少能够控制自如。
“什么地方是我们的天堂,什么地方是我们的梦想,什么地方是我们的希望,什么地方让我们飞翔……”这首曾经唱哭全国政协委员的《蚁族之歌》如今依然难掩悲凉。可以说,时下的社会生存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激烈,尤其是当家庭、出身等个人背景被无形纳入竞争的考核体系之时,不同人群的分化与集聚愈加明朗。“蚁族”就是这样一个尴尬的群体,在“拼爹游戏”风靡的时代语境下,他们在应对来自就业、房价等方面的高压时,显得如此无力与无奈。
这种无力感之所以产生,当然有自身的因素,起点过低天分不足努力不够,诸如此类。但更多来自坚硬的现实。虽为微小力薄的蚁族,他们并非不愿意奋斗,他们也有若干对于前途的展望,只不过更多时候他们缺少机会。经济学家布坎南曾说过,真正的机会公平就不能让人们带着出身进行市场比赛,因为“当这样的参赛者以平等条件与相对较少有利条件而又必须参加这场比赛的人比赛时,我们寻常的“公正”的概念就被破坏了。对于蚁族而言,他们寻求和渴望的正是社会为所有人(无论出身贫富)提供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机会。
社会汪洋中,每一滴水的声音总会湮没在波涛汹涌之中。可是如果滴水与波涛同路共行,蕴藏的巨大能量无疑可以发挥到极致。“蚁族”现象将会在未来可见的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他们的产生和发展伴随着中国转型期社会的各种复杂因素,既是“矛盾凸显期”中社会矛盾的首当其冲者,也完全可能在“黄金发展期”中“蚂蚁上树”从而成为一代“弄潮儿”。对于他们的现状需要一份理性的心态来看待,综合所有层面尽可能还原一个全景化的蚁族形象,对于这个群落被主流社会从认知到接纳乃至进一步的帮助提携都将大有裨益。《我们的未来——蚁族再调查》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善良的出发点,本书以“未来”这样一个富于憧憬的意象作为标题,人物采访的角度也较之以往类似作品更添加了一米阳光,关注于灵魂着眼于希望,而不仅仅是以充满嗟叹同情和惋惜的俯视般笔调、抱着揭秘心态刻意描画蚁族群落的表面现状,编者拳拳之心由是可见。
是的,我们一如既往地关注着蚁族,但这份关注并不是仅仅因为他们弱小,也不是因为他们令人同情,而是我们尊重每个人为梦想而奋斗的执着。身为弱小的强者,蚁族当得起这份尊重。事实上“蚁族”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含有轻蔑意思的贬义词,芸芸众生中的每一个不都是如同蚂蚁一般,忙忙碌碌,一点一滴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着么。更何况在某种程度上,现实骨感点也未必不是好事,倘能够坚持坚忍坚守之余不在骨感的现实中迷失,理想的小鸟在经历阴雨之后一定能够愈加羽翼丰满任意翱翔。
那句话是怎么说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信也。
在城市里,车来车往,川流不息。蚂蚁一族们为工作,奔波不停。青春很短暂,他们必须争分夺秒。在又一次受挫之后,在又一次软弱之后,再来看看他们的今天:程方实现了自己的写作理想,魏晨曦换到了一家稍大的公司工作,萧欣和男友甚至开始一起供房……书中这些可爱的年轻人除了拥有时间、精力和热情这些天然成本,更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他们没有忘记更没有放弃曾经的理想。
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描画,或明晰或朦胧,但无论如何它是存在的,它一直潜伏在每一个年轻人心底。


 我们的未来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