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的父母》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亲子关系 > 中毒的父母章节试读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7
ISBN:9787538293302
作者:(美)苏珊•福沃德,克雷格•巴克
页数:258页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20页 - 2 “你是无意的,不意味着你没有伤害我”——不称职的父母

孩子有自己基本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要吃饭、穿衣、住房、受保护。但是除了这些物质上的权利以外,他们还要权得到情感上的抚育,有权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尊重,有权受到有利于培养自尊心的对待。
孩子也有权要求父母以适当限制自身行为的方式为自己进行引导,有权犯错误,有权在不受肉体和感情虐待的前提下受到约束。
最后,孩子也有权成为孩子。他们有权在贪玩调皮、随心所欲、不负责任中度过自己的童年。自然,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爱孩子的家长会让他们承担一些责任和家庭义务,以促进他们的成熟,但这绝不应该以牺牲童年为代价。
(中毒父母)自己限制(或者曾经)在情感的稳定和精神健康方面受到了很大伤害,不仅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在很多情况下反倒指望和要求孩子来关心父母的需求。
当父母将家长的责任强加到孩子身上时,家庭各成员的角色关心就变得模糊、扭曲、倒置了。一个被迫成为自身父母的,或者甚至成为父母的父母的孩子就失去了赶超、学习和仰望的对象。在情感发展的这一关键阶段,失去了父母的角色形成的榜样,孩子的个性身份便会在令人迷惘而充满敌意的海洋上随波逐流。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1页 - 我应当为我现在的样子负责吗?

此刻,你也许会想:“等等,苏珊,别的书和专家几乎都说,不该为自己的事抱怨任何人。”
无稽之谈,你的父母该为他们所做的事情负责。当然你得为自己成年以后的生活负责。但成年以后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己难以控制的一次次的阅历形成的。
你不应当为自己还是一个毫无防卫能力的孩子时所遭受的事情负责。
你应当负责的是,现在就采取积极的措施,以求对此有所作为。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181页 - 到底该谁负责?

在这里,我安葬我家可以变得和睦美好的幻想,安葬对于父母的希望和期待,安葬我原本可以改变他们的儿时幻想。我知道我永远不会拥有自己想要的那种父母。我为这一损失感到悲痛,但我接受这个现实。愿这些幻想安息吧!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20页

1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
2保护孩子,使其免受身体上的伤害
3满足孩子对爱、关心和温情的需求
4保护孩子,使其免受情感上的伤害
5为孩子提供道德和伦理方面的指导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159页 - 8 为什么父母要这么做

健康的与中毒的家庭体系之间惟一的显著区别就是家庭成员在表达自己个性方面存在着多大的自由度。健康的家庭鼓励个性、个人的责任心和独立性,父母鼓励孩子培养能力与自尊。
不健康的家庭压抑个性的表达,个个都必须与中毒父母的思想与行动保持一致。这样的家庭促使家中人融为一体,抹杀个人之间的界限,硬将家庭各成员纠合起来,从而无意间使家庭成员区分不清彼此。它们为了将大家撮合在一起,常常窒息各自的个性。
在弗雷德这样的家庭里,孩子的身份以及他对于安全的幻想,是依靠与他人纠合在一起的那种感觉支撑着的。他滋生出一种需求:自身要成为别人的一部分,别人也要成为自身的一部分。他不能想象自己被排除在外。这种一定要与他们纠合在一起的需求一直延续到了成年的人际关系之中。
与他们纠合在一起产生的结果是几乎事事都要依赖外人的赞同和肯定。恋人、上司、朋友,甚至陌生人成了没有父母可以依赖时的替代品。对金这种在个性为他人所不容的家庭中长大的人来讲,事事要让别人开心便成了难以克服的疾病。他们总是在等着此种心理不断地得到满足。
中毒的父母是如何应对的
在一个运作较为正常的家庭里,父母乐于采用的应对生活中压力的办法是,开诚布公地进行交流,探讨各种解决办法,不畏惧向外界寻求必要的帮助,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中毒的父母则与之相反,对自身平衡的威胁作出的反应是,发泄自己的恐惧和失落,不顾及其后果对孩子的影响。他们的应对手法有:否认;推诿;破坏;三角关系;保密。

理解是改变的开始,它展现了新的选择余地和解决办法。但仅仅以不同的观点认识问题还是不够的,真正的自由只能来自不同的行动。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201页 - 12 到底谁该负责

我希望你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我无法改变过去。我能做的只是帮助你,在谁应该对你童年的痛苦负责这一问题上,观念能有一个大的转变。这一转变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除非你实事求是地对自己的责任作出评估,否则你几乎肯定要终生背负着自责的包袱。只要你背负着自责的包袱,就得忍受耻辱和自怨自艾,就会想办法惩罚自己。
无论对峙期间和对之之后发生什么事情,你最终都是胜利者,因为你有勇气去做。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38页 - 3 “为什么他们不让我过自己的生活呢?”——控制子女的父母

“使过度控制子女的父母具有阴险性的一点就是他们对孩子的统治时以伪装关心的形式出现的。像“这是为了你好”啦,”我这样做是为你“啦,”只是因为我太爱你“啦,这一类的话其实都出于一种用意,就是:”我这样做是因为太怕失去你了,所以情愿让你过不好。“
没有独立的身份
有自信心的父母是不需要对已成年的子女进行控制的。但在本章中我们遇到的这几位中毒父母的所作所为,则是出于对自身生活的强烈失意以及对遭到遗弃的深深恐惧。孩子的独立,对他们来讲就像自己失去了一条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父母越来越感到必须在背后拉紧绳套,保持孩子对自己的依赖性。只要中毒的父母能让儿子或女儿依然觉得自己是个孩子,他们就能维持这种控制。
结果,控制型父母的成年子女,对于自己的身份常常有一种模糊不清的认识。他们很难把自己视为脱离父母的独立的人。他们不能区分什么是父母的需求,什么是自己的需求。他们感到自己是无助的。所有的父母对子女的控制在子女能够把握自己的生活时便应该结束了。在正常的家庭里,这种过渡在青少年时代便开始了。但在中毒的家庭里,这种健康的关系剥离却要被搁置当年——或者永远被搁置下去。只有当你作出能让自己把握自身生活的改变时,这种剥离才可能实现。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6页 - 你永远都是我的小失败者

神圣的父母拟定规矩,作出判决,造成痛苦。你神化自己的父母,不管他们已经过时与否,都等于答应依照他们的现实版本生活,将痛苦的情感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或许甚至将这种痛苦的情感合理化为对自己是有好处的。到了该停止这样做的时候了。
只有当你把中毒的父母放在地上,只有当你找到勇气实事求是地看待他们时,你才能在与他们的关系中达到力量平衡。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182页

尽管处理自己的悲伤情绪对产生你所期望的变化来说十分重要,但是在从事此项工作期间你是不可能中止自己的生活的。你对自己和他人照旧负有责任,还需要照常发挥作用。
成年人不可能像孩子一样,必须承担应有的责任,继续自己的生活,学会理性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177页 - 10 “我是个大人了,可为什么我觉得不像?”

极少有人变得足以完全“掌握”个人的生活,彻底摆脱了取悦于父母的愿望。我们中多数人只是人离开了家门,可极少有人从情感上也离开了家门。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91页 - 伤痛都在心里——言语的虐待者

维基的母亲好像一心一意地想使自己年轻的女儿感到无能,她通过一连串自相矛盾的双面信息来这么做。一方面,她督促女儿拔尖儿,而另一方面又告诉她是多么的差。她觉得干得不错时,母亲就给她泼冷水;她觉得干得差时,母亲又说她也就这种水平;有的时候,维基刚有点儿自信心,母亲又把它给打掉了。这一切都打着为了让维基进步的旗号。
但是,这种虐待性的父母到底在做什么呢?维基的母亲是在同自己的无能做斗争。她自己的舞蹈生涯受挫也许是因为结婚,也许是因为自己缺乏为事业奋斗的信心。维基的母亲,以造成自己比女儿优越的方式去抹杀自身的无能感觉。任何机会都会成为她捕捉的对象,甚至还包括当着女儿同伴的面侮辱女儿。让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女这样下不了台是十分可怕的,但中毒父母总是把自己的需求放在首位。
与同子女竞争的父母宣称的要为孩子着想相反,他们隐秘的目的是保证孩子不超过自己。那无意识中表露的信息是强有力的:”你不能比我更成功“,或者”你不能比我更有魅力“,或者”你不能比我更成功“,或者”你不能比我更有魅力”,或者“你不能比我更幸福“。换句话说,”我们都有自己的极限,我就是你的极限“。
这些信息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于竞争性父母的子女即使真的在某方面表现卓越,他们也得经历巨大的负罪感。越是成功,他们越会觉得悲惨,这常常导致他们破坏已取得的成功。对这类中毒父母的成人子女来说,他们取得的成绩要低于自己的能力,这是换取内心平静的代价。他们为了避免负罪感过重,常常无意间限制了自身的发展,以达到不超越父母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实现了父母负面的语言。
希望父亲或她选择的代替父亲的那些男人给她良好的自我感觉,无异于把自己的自尊心交由他们掌握。……她应当挑战父亲在她儿时培植在她心间的那种促使她失败的信念,夺回对自己自尊心的掌控权。在此后的几个月里她渐渐认识到,她的自尊心其实没有丧失——只不过她在错误的地方寻找它罢了。
追求完美的家长们似乎生活在这样的幻想之中,即如果能让孩子十全十美,他们的家庭也就十全十美了。他们把追求安定生活的重担放到孩子身上,这样便可以回避作为父母无法提供这种生活的事实。孩子失败了,就成了家庭问题的替罪羊。这时,孩子又得承受他们的责难。
完美的3P: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拖延procrastination、瘫痪paralysis.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3页 - 姑息神的代价

当孩子的自尊心遭到打击,他的依赖性增加了,也愈加相信自己需要父母的保护和供养。情感攻击和身体虐待对孩子造成的唯一影响就是他或她是否要为中毒父母的行为承担责任。
问题是,无论父母多么刻毒,你还得神话他们。即使你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知道父亲打你是错的,但可能还觉得他是有理的。理性上理解了,却不足以使你在感情上相信自己是没有责任的。
在对神圣父母的这种信仰中有两种中心学说:
1.我坏,父母好。
2.我弱,父母强。
3.这些固执的信念甚至在你摆脱了对父母物质上的依赖以后还可以在心中存留好长时间。这些信念支撑着你对父母的信仰,使你回避这样一个痛苦的事实,即你神圣的父母实际上在你最易受伤害的时候背叛了你。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49页

关于这个过节必须回家的事,我TM真是各种充满怨念啊!!!!
我们家每年过年必要进行一番关于”过年是否回我奶奶家“的争吵,我小时候我爸我妈吵得最厉害的一次,甚至都到了闹离婚的地步,也就是因为这个问题。
闹到最后基本上还是都回了老家的,然后麻烦事还没算完,我妈跟我爸在老家或者去老家的路上或者从老家回来的路上必然还会再吵一架,orz
啧啧啧,人家过年可都要团圆的,你说说你,过年不回家,像话吗!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5页 - 合理化

合理化。当我们将事情合理化的时候,就会使用“充足”的理由,恰当地解释那些令人痛苦不安的事情。所有的这些合理化的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将不可接受的事情变为可以接收到事情。表面上,这似乎是有作用的,但是你内心的另一部分对真相却总是清楚的。
“他们当时只不过想帮助我。”
父亲冲我喊是因为母亲在他面前唠叨。
母亲酗酒是因为孤独,我当年要是子啊家里多陪陪她就好了。
父亲打过我,但他不是想伤害我,只是想给我一个教训。
母亲对我不闻不问是因为她自己本身就不幸福。
我不能因为父亲骚扰我而责备他。我母亲不肯同他睡觉,男人需要性生活。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4页 - 神圣的父母

中毒的父母就不是这么通情达理了。从孩子学会大小便起直到青少年时代,他们往往会把孩子的反叛甚至个性差异视为对自己的人身攻击。他们通过强化孩子的依赖性和无助感来维护自己。他们非但不去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反而不自觉地在破坏它,还常常认为自己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孩子好。他们会说些“这是在培养他的性格”或“她得懂得是非”之类的话,但是,他们那负面的攻击手段的确上海了孩子的自尊心,破坏了他们萌动的独立感。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63页 - 4. ”这个家庭里没有酒鬼“——酗酒者

”正常家庭“的拙劣伪装对孩子特别有害,因为这是在逼迫孩子否认自己情感和感知能力的可靠性。如果一个孩子不得不经常在自己所想和所感觉的事上撒谎,那么对他来讲,培养强烈的自信心就是不可能的了。他的负罪感总是让他怀疑人们是不是会相信他。长大以后,觉得大家都在怀疑自己的这种感觉会持续下去,使自己羞于流露自身的任何思想感情,羞于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
信任是我们情感的一窝幼崽中最弱的一个,在艰苦的环境下,它通常是头一个死去的。
史蒂夫在孩提时代是以接受自己力所不能及的负担,并以超出自己年龄的成熟去应对这种负担而赢得人们的赞誉的。他没有得到一个天生有价值的人应有的对待,从而建立自尊的核心,反而只能依靠外在的成就证明自己的价值。他的自尊靠的是赞誉、奖励和分数,而不是内在的信心。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4页 - 他们永远不允许我忘记我是如何让他们丢脸的

桑迪花了半生的时间在内心深处精心筑起了一堵防卫墙。这种防卫墙在有着中毒父母的成年人种太常见了。墙的心理构建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但是桑迪的这堵墙中最普遍的、最主要的材料是一种特别坚硬的砖,叫做“否认”。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二部分 重新开始你的生活 - 第二部分 重新开始你的生活

同意作者不必原谅一节的观点。
一段时间觉得宽容与忍耐是对待家庭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毕竟血浓于水。
但扪心自问,我们是否真的放下了,原谅了?我们因何要为他人的过错来埋单,并让其束缚自己的心?
面对而不原谅,才是真正的放下。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165页

“非辩护方式”就是要求在遇到刺激自己的攻击时先理性思考,不被自己的情绪完全控制,把反应改为回应。
多数人认为,如果在冲突中不为自己辩护,将会被对手视为软弱可欺。其实事情恰恰相反。只要你镇静自若、针脚不乱,就能保持住实力。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189页 - 11 自我界定的开始

情感上的独立并不意味着你要同父母一刀两断。它意味着你可以是家庭的一部分,但与此同时又是独立的个人,意味着你是你自己,让你的父母成为他们自己。
当你抛开了父母的(或别人的)观念、感情和行为,可以不受约束地拥有自己的观念、感情和行为的时候,你就进行了“自我界定”。
我们大家都应当在照顾自己和关心他人的情感之间找到平衡。
与反应相反的做法是回应,当你作出回应时,不仅有所感觉,还要动脑思考。你意识到了自己的感觉,但没有听任其促使自己做出鲁莽的举动。

行为的改变对所有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是一场奋斗。
只要你一开口争辩、道歉、解释或试图让他们改变主意时,你就等于把很大一部分主动权交了出去。如果你请求别人原谅或理解自己,你就等于给了他们以不满足你的请求相要挟的权利。但是使用非辩护式应对的方法,你必须对他们是无所求的。无所求自然就免除了吃闭门羹之虞。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50页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2页 - 神圣的父母——完美父母的神话

进入青春期,试图摆脱父母的过程便达到了高峰,此时我们已经敢于以积极的姿态审视父母的价值观、趣味和权威。在一个理性稳定的家庭里,父母是经得起这些变化所造成的相对一部分焦躁情绪的。他们多半尽量宽容孩子身上展露的独立性,如果严格说来不是在鼓励这种独立性的话,“这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成为通情达理的家长表达自信的标准用语,这些家长没有忘记自己的青少年时代,他们意识到孩子的反叛只不过是情感发展的一个正常阶段。
中毒的父母就不是这么通情达理了。从孩子学会大小便起直到青少年时代,他们往往会把孩子的反叛甚至个性差异视为对自己的人身攻击。他们通过强化孩子的依赖性和无助感来维护自己。他们非但不去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反而不自觉地在破坏它,还常常认为自己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孩子好。他们会说出些“这是在培养他的性格”或“她得懂得是非”之类的话,但是,他们那负面的攻击手段的确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破坏了他们萌动的独立感。不管这些父母如何相信自己是正确的,这类攻击总是使孩子摸不着头脑,在其所具有的凶狠性、激烈性和突然性面前表现得狼狈不堪。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178页 - 到底谁该负责

愤怒是一种信号,向你传递着非常重要的信息。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二部分 - 第二部分

1、不必原谅
无条件的赦免其实是另一种否认现实的形式。
情感冲突解决之前不必刻意原谅,冲突解决之后无需原谅。
原谅的陷阱:
心理负担只能倾泻到两个地方:向外,倾泻到伤害你的人身上;向内,倾泻到自己身上。总得有人承担这种负担。你可以原谅父母,反过来更加憎恨自己。
2、自我界定
情感上的独立并不意味着你要同父母一刀两断。它意味着你可以是家庭的一部分,但与此同时又是独立的个人。意味着你是你,让你的父母成为他们自己。
当你抛开了父母(或别人的)观念、情感和行为,可以不受约束地拥有自己的观念、情感和行为的时候,你就进行了“自我界定”。
进行自我界定,用非辩护式回应成为回应型,而不是反应型。
(类演员经过情感加工回应—被别人的戏带着走)
3、责任归属
正确归属责任,发泄愤怒和悲伤,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
过去的伤害不是自己造成的,责任在父母;但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改变自己的生活,责任在自己。
4、对峙
与父母对峙的目的不是报复、惩罚他们,而是克服恐惧直面他们,为今后关系做正确定位。
对峙方式:面对面、书信;避免电话
对峙内容:(1)这就是你当年对我做的
(2)这是我当时的感觉
(3)它就是这样影响了我的生活
(4)这是我目前对你的要求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44页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11页

“可怜天下父母心。”有人说了,你看,中国的父母是非常负责任的,所以在中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很好,没有什么问题,父母会把全部身家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让他们择校、交赞助费,尽可能受到最好的教育,让他们一结婚就有父母赞助的住处,甚至工作也是父母帮忙找,他们能有什么罪过?换一个角度来看,这大概就是中国父母最大的道德困境和家庭责任困境:只要是为了孩子,利用特权也是可以接受的了;只要是为了孩子,搞潜规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这样下来,社会一团糟,孩子的生存环境一团糟,然后又得出结论:你看,要不是我做父母的为你跑前跑后,你能在社会上混吗?——中国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期待和关心太高,他们是那么乐于替子女“生活”和“牺牲”,以至于扰乱了子女一代正常的生存环境和竞争环境。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108页 - 6 有时创伤也在外面——身体的虐待者

许多从身体上虐待子女的父母是带着巨大的情感缺陷和未被满足的渴求进入成年时代的。从情感上讲他们依然是孩子。他们常常把自己的孩子看成代理父母,应当满足他们真正的父母从未满足过自己的情感需求。当孩子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时,他们便大打出手。这是,孩子比以往更像代理父母了,因为虐待者真正愤怒以对的是他们的父母。
一旦信任感和安全感受到父母的践踏,若想重新恢复是极其困难的。我们大家在别人会怎样对待自己这一问题上预期的形成是以同父母的关系为基础的。如果这种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给我们以情感的滋润,尊重我们的权利和感情,我们长大以后就能预期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这种正面的预期会使我们在成年的人际关系中较易受到伤害,但更为坦荡。但是如果……童年是在严苛的焦虑、紧张和痛苦中度过的,那么我们就会养成负面的预期和执拗的提防心理。
毒打非但未能使乔坚强勇敢一些,反而让他满心恐惧、疑虑重重,远远不能适应为人处世的要求。认为严酷的体罚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是荒谬的。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前言 为什么要向后看呢? - 前言 为什么要向后看呢?

治疗只有双管齐下才会有效:既要改变他们目前的左肩自己的行为,又要同过去的精神创伤一刀两断。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1页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5页 - 不称职的父母

孩子有自己基本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要吃饭、穿衣、住房、受保护。但是除了这些物质上的权利以外,他们还有权得到情感上的抚育,有权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尊重,有权受到有利于培养自尊心的对待。
孩子也有权要求父母以适当限制自身行为的方式对自己进行引导,有权犯错误,有权在不受肉体和感情虐待的前提下受到约束。
最后,孩子也有权成为孩子。他们有权在贪玩调皮、随心所欲、不负责任中度过自己的童年。自然,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爱孩子的家长会让他们承担一些责任和家庭义务,以促进他们的成熟,但这决不应该以牺牲童年为代价。
孩子想海绵一样吸收任何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信息——不加分辨地吸收。他们倾听父母的言谈,观察父母的举止,模仿父母的行为。因为在家庭以外几乎找不到参照模式,所以在家庭内所了解的有关自身和他人的事情便成了深深铭刻在心的普遍真理。在孩子形成自身个性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形成性别感的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形成的榜样起着中心作用。尽管在过去的20年间,父母的角色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但以前你的父母所应当承担的义务依然适用于今天的父母:
1.他们必须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
2.他们必须保护孩子,使其 免受身体上的伤害。
3.他们必须满足孩子对于爱、关心和温情的需求。
4.他们必须保护孩子,使其免受情感上的伤害。
5.他们必须为孩子提供道德和伦理方面的指导。
显然,在这张单子上还可以加上好多项,但是这五条要求构成了称职地履行父母义务的基础。我们将会读到,中毒父母所做的很少会超出第一条。在多数情况下,他们自己现在(活着曾经)在情感的稳定和精神健康方面受到了很大伤害,不仅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在很多情况下反倒指望和要求孩子来关心父母的需求。
当父母将家长的责任强加到孩子身上时,家庭各成员的角色关系就变得模糊、扭曲、倒置了。一个被迫成为自身父母的,或者甚至成为自己父母的父母的孩子就失去了赶超、学习和仰望的对象。在情感发展的这一关键阶段,失去了父母的角色形成的榜样,孩子的个性身份便会在令人迷茫而充满敌意的海洋上随波逐流。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4页 - 否认的力量

“否认”既是最简单,也是最有力的心理防卫形式。它运用虚拟将现实尽可能缩小,甚至否定某些痛苦的生活经历带来的影响。它甚至能使我们终的某些人忘记父母对我们的所作所为,使我们继续对其顶礼膜拜。
“否认”最多只能带来暂时的宽慰,而代价却是高昂的。“否认”是我们情感高压锅上的锅盖,锅盖在高压锅上放得越久,积聚的压力便越大。迟早,那压力会将锅盖砰然顶起,我们便会经历情感危机。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就不得不面对自己一直在拼命回避的事实,只不过此时我们得在巨大的压力下面对这些事实。如果我们能再事先着手处理这种否认心理,便能像打开压力阀,让压力顺利溢出一样,避免这种危机。
遗憾的是,你内心的否认还不是你需要与之抗争的唯一的一种。你的父母也有自己的否认系统。当你竭力重新构筑起自己过去的事实真相时,尤其当事实真相使他们大为丢脸的时候,父母可能会说“情况没这样糟”,“事情不是这样发生的”,甚至说“根本没有这回事儿”。诸如此类的话可能会挫败你想重新构筑个人历史的尝试,使你怀疑其自己的印象和记忆力。它们会减低你对自己感知现实的能力的信心,使重建自尊心对你变得更为困难。
我尊重你热爱父母并认为他们是好人这一事实。我相信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为你做过一些非常好的事情。但你应该知道或至少觉悟到疼爱子女的父母是不会如此无情地伤害孩子的尊严和自尊的。我不想让你脱离父母或自己的宗教信仰,你也没有必要同父母断绝关系或背弃教会。但是消除你的沮丧情绪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你能否放弃“父母是完美的”这一幻想。他们曾经残忍地对待过你,他们伤害了你。不管你当时做了什么错事,事情已经发生了。不管他们进行多少训斥,也不能改变这一点。你难道感觉不到他们是怎样深深地伤害了你内心深处那个敏感的少女吗?这样做不是全然没有必要吗?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69页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1页

这本书所要传达的所有思想的根基,首先是“我“很重要。但是在个人主义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之下的自我的概念,”我“的大小,真是差得太多了。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258页

成为一个真正的成人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这需要你上上下下、进进退退、里里外外,在各方面准备好踉跄而行,准备好犯错误,焦虑、恐惧、内疚和迷惘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无论何人,概莫能外。
任何心理问题的治疗,最后是不是都落到对自我的界定上来?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1页

马上看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1页

书里开头的3篇序言,深刻而客观。
每个人、每对父母都不同程度地受伤了。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256页 - 尾声 放弃斗争

但是桑迪用不着他们承认,因为她已经可以驾驭自己的生活。
当你真的放弃斗争之后,就会发现实在没有必要再糟蹋自己的生活。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10页 - 我应当为我心在的样子负责吗?

你不应当为自己还是一个毫无防卫能力的孩子时所遭受的事情负责。
你应当负责的是,现在就采取积极的措施,以求对此有所作为。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150页

做了这个测试,我发现自己与父母深度纠缠中。
杯具,但必须承认我很多决定都是考虑到父母的想法做的,很多时候也都还在心理和生活上依赖着他们。
多么可怕的现实,求快快长大!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174页 - 不必原谅

人们可以原谅中毒的父母,但这应当在情感的大扫除结束的时候——而不是开始的时候。人是有权为自己的遭遇生气的。他们有权为从来也没有得到过自己渴望的父母的爱这一事实而悲伤,他们有权不再对自己受到的伤害轻描淡写或打折扣。在太多情况下,“原谅和忘记”意味着“装出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原谅只有在父母以行动来赢得它的时候才是应对的。
情感和精神的宁静是挣脱中毒父母控制的结果,而不一定要原谅他们。只有在经历了伴随着强烈的愤怒和悲痛的治疗过程后,只有在你把责任理所当然地卸在他们身上之后,这种挣脱才能到来。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49页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一部分(1-165) - 第一部分(1-165)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7页 - 什么时候是终了

赖斯看不到他的父母在他成年以后还在继续对他行使刻毒的权利这一事实,但是几星期后,他成年时的苦苦挣扎与他童年时代之间的联系显现出来了。
嗨,有人说过“世事愈变愈雷同”,这话说得真有道理。到目前为止,我在洛杉矶已呆了六年了。可从家里人的角度看,我根本不该有自己的生活。他们每星期要给我来两三次电话,闹得我接电话就害怕。先是我父亲说:“你母亲情绪很低落------能不能放下一会儿工作回来看看?你知道这对他有多重要!”然后母亲又接过来对我说,我是她的全部生命,自己不知道还能活多久。对此你能说什么呢?差不多有一半的时候,我跳上飞机就走了------这可以减缓一下对未去时候的负罪感。但还是不行,怎么都不行。我要能省去机票钱该多好,也许我根本不该从家里搬出来。
我对赖斯讲,当年被迫同父母交换情感角色的孩子的特点,就是会把巨大的负罪感和过强的责任感带进自己的成年时代。成年后他们常陷在一种恶性循环中,这种恶性循环就是:什么事都揽,必然会力不从心,然后又因无能而觉得内疚,接着又加倍拼命努力。这是一种呕心沥血、心力交瘁,会引起越来越重的失败感的循环过程。
小时候在父母期望的驱使下,赖斯很早便知道他的品行是由他为家里人做多少事来衡量的。成年后,父母的外部要求转化为他内心的魔鬼,这魔鬼继续在他觉得自己还有点儿价值的领域内驱赶着他——这个领域就是工作。
赖斯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合适的角色做榜样去学习怎么爱别人,怎么接受别人的爱。他是在缺乏情感营养的环境中长大的,所以他干脆关闭了情感的阀门。不幸的是,他发现自己已无法再将阀门打开,即使他想这么做。
我安慰赖斯说,我理解他因无力向任何人开启自己的情感之门而产生的失望和迷茫,但我劝他内心要坦然。因为小的时候没有人教给他这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又是很难做到无师自通的。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2页

(序)中毒与解毒
我是个六零后,上大学时迷罗大佑的歌,后来终于有机会见到其人,我问他:“多年以来持续创作,关注的核心是什么?”他说:“西门汀汹涌的人潮,每张脸背后的故事。”
  这个回答深得我心。
  我主持人物访谈节目十几年,也可算阅人无数,每每有人问我,做这样的节目到底想知道什么?我总回答,想知道这个时代中的每一个人,他从哪里来。会到哪里去。
  没有一个生命是孤立的,没有一个选择是无来由的,纵使生命中有无数偶然,那偶然可能是机会,可能是伤害,可能是诱惑,可能是误会……可它无非是你必然之路上的几道风景,你已经成了今天的你,这一定与你的昨天有关,你的环境铸造了你,你也以同样的方式铸造你的环境,要挣扎出来真是很不容易,那你,又能到哪里去?
  我们是多么优秀的一代人,披荆斩棘,奋斗不息,眼看着昔日玩儿泥巴的同伴儿一个个玉盘珍馐、西装革履,眼看着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小时候只在电影中见过的辉煌都市,已经成了我们夜夜笙歌的家园,但是这些年我见过了太多正常甚至光鲜体面的外表下破损的生命,也许,这中间就包括我自己。
  你为什么总是很焦虑?
  你为什么总是很害怕?
  你为什么总是很自卑?
  你为什么永远左摇右摆拿不定主意?
  你害怕失去什么?
  你到底想要什么?
  你演给谁看?
  你又在躲避什么?
  你为什么总是讨厌别人?
  别人为什么总是不待见你?
  就在今天晚上,我跟一个朋友一起吃饭,我们吃的是一份无比精致的寿司,刚咬一口,我俩同时惊呼:“简直太好吃了!”而这个朋友就开始由衷赞叹:“生活真美好!”我不吭声,她就问:“你不觉得很美好吗?”
  “我只是觉得这寿司做得很好吃。”
  “可是当你享用一些特别美的东西时,你不觉得很满足,很美好,很感激吗?”她继续问。
  我说:“我没这么想。”
  “那你会想什么?”
  “我会想,做得好,客人就越来越多,店家会涨价会降低质量,以后就没那么好吃了。或许他们会搬走,会停业,谁知道什么原因?反正我没见过铁打的营盘,这些年看的全是流水的兵,再说,谁知道我们自己会怎么样?这个世界会怎么样?明天又会怎么样?任何事情都会发生,我一看见好东西,就看见了满目疮痍。”
  原本满心欢喜的朋友顿时目瞪口呆,想了半天,忽然便笑着以“你真奇怪!”结束了这个话题。
  其实我很清楚为什么。为什么同样的年纪,同样的环境面对同样事情我们的反应会如此不同。
  她有一个非常满足的童年,得到过很多爱,她有一个非常安稳的成长过程,她长成了一个温和、善良、文雅的女人。而我的童年不一样,我经历过一些争执,一些压抑,一些恐惧,一些自卑,所以我长成了一个悲观的、缺乏安全感的人。尽管看起来,我一切都好!
  我见过太多比我还要糟糕的家伙,他们大概还不知道他们的病开始于什么时候。
  那就来读读《中毒的父母》吧。父母从他们的父母那儿中了毒,又把毒传给了孩子,就这样一代代传下去,用作者的话说,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撞车事故。
  回想我们的童年,我们的确可能被父母漠视,因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他们既控制不了自己的命运,也控制不了自己的心情。我们也可能被他们吓坏,因为他们满怀怨恨、攻击性十足。我们也可能被他们过度控制或过度依赖,因为他们的心无所寄托,没有安全感,就死死抓住了我们。他们往往也没有学会处理好自己的婚姻、自己的情绪,于是就毒化了我们的性格、我们的婚姻和我们的心情。
  当然,在指责他们的同时,检点一下我们自己。我们,我们的时代,一切又都好到哪里去呢?没有。公路上的连环车祸从未停止,到处是破口,到处是残躯。
  所幸《中毒的父母》不仅罗列了我们的病症,找到了疾病的源头,还试图教给我们疗伤的方法。所以我读这本书的下半部时,充满了希望。
  有一次碰到一位儿科医生,他告诉我他的专业就是“阻断”,让那些有传染病的母亲也能养儿育女,同时,在母腹里就将母亲身上的疾病与胎儿阻断。
  这本书是关于治疗的书,也是关于阻断的书,疗救我们自己,阻断我们孩子染病的可能。只不过不是肝炎,不是艾滋病……而是我们扭曲的性格和越来越坏的心情及其带来的不幸的命运。
  我不知道我是否能讲得明白,恐怕你读了这本书才能知道你是书中的谁。
  不管你是谁,当你明白自己身上发生过什么,你才能解决它,就算解决不了,你已经开始防范,局面就不会失控。
  我多么希望汹涌的人潮中,每张脸都变得好看,每张脸背后的故事都少一点遗憾。
  
  (作者为张越: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6页 - 劫走孩子童年的人

赖斯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常常被理应属于父母的那些责任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不得不过快过早地长大,童年便被人劫走了。当朋友们在外面打球时,赖斯却在家里履行着本应又父母承担的责任。
为了维系家庭,赖斯不得不担任小大人的角色。调皮贪玩、无忧无虑的日子与他无缘。既然他本身的需要已经被忽略了,他便学会了以否认自己有需要的方式去应付孤独感和缺乏的情感。他活着就是为了照料别人,他自己则无所谓。
更加悲惨的是,除了担任弟弟们的主要看护着意外,赖斯还成了母亲的父母。
父母在城里的时候,总是七点就去上班,经常快到半夜才回家。出门前,总要叮嘱我:“别忘了把作业都做完;务必照顾好你妈妈,一定别让她饿着;让弟弟们别吵------尽量做点儿什么事儿让她高兴高兴。”我花了很多工夫想到底怎么才能让母亲高兴,总是相信会有办法的,一切会好起来的------她会好起来的。可是,不管我怎么做,一切还是照旧,直到现在还是老样子。对此,我感到窝囊透了。
除了管理家务和看护弟弟这两项足以把任何孩子压垮的责任意外,赖斯还得担任母亲的精神看护。事实证明,这是一项失败的安排。陷入这种混乱的角色倒置局面的孩子总是感到力不从心。他们不可能发挥大人的作用,因为他们不是大人。但是孩子是弄不明白失败的原因的,他们只会因为自己的失败而感到无能和内疚。
就赖斯的情况来讲,他对不必要的超时工作的渴求具有双重作用:这可以使他不必正视自己的孤独和既失去了童年又失去了成年的处境,并且增强了他长期持有的信念,即无论怎么工作都不过分。赖斯的幻想是,只要投入足够的时间,便可以证明自己的确是个能干合格的人才,证明自己可以把事情做好。从本质上将,他还是在试图让自己的母亲高兴。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3p - 3p

完美
拖延
瘫痪
1S: 害怕成功(成功的反面)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26页

指责型人格的常见行为:当事情发生时或发生后,不去思考补救措施或者发生原因,而一味推卸责任,指责他人。
而生活在指责型为主的家庭中的孩子,长大后很大部分会有两种倾向:
(1)永远在逃避,不敢承担责任。神经紧张。
联想到药家鑫,从小父亲太过严厉,出现一点小问题就严厉指责,并缺乏了感情上的关爱。最后在撞倒张妙后,因为张妙看了一眼他的车牌,觉得有了威胁。因此拿出车上的刀捅张妙至死。本来很平常的车祸,在他看来却仿佛是天塌下来。为了逃避父亲的指责,逃避责任,才酿成了大错。不得不说,这起悲剧与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息息相关。
(2)过多承担原本不应属于自己的责任。
就是术语所说的“共存者”。近年来共存者的定义已经扩大,包括所有为了挽救任何具有强迫、成瘾、滥用或过度依赖行为者,或者为这些人承担责任,而牺牲自己的人们。他们会在潜意识中反复寻找“需要拯救”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或者另一半,并把拯救他们的行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PS:
菲菲姐曾经介绍过的萨提亚家庭疗法。
沟通姿态分为四种类型:讨好型、指责型、打岔型、超理智型。介绍完之后让我们做这四种类型的形体动作:
讨好型是单膝跪地,一手捂着心,一手做出向人乞求的样子,头也抬着看着对方——他是忽略了自己,只在乎他人和情境。
指责型是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对方,身体还要前倾,一般还要让他站在凳子上,更能居高临下地指责别人——他只关注自己,忽略了他人和情境。
打岔型的人具体姿势忘记了,永远抓不着重点,习惯于插嘴和干扰,不直接回答问题或根本文不对题。他们内心焦虑、哀伤,精神状态混乱,没有归属感,不被人关照,还常被人误解。
超理智是两手前平举,前臂弯过来相互重叠,抬头,眼睛看着上方——手既是挡住别人,又是抱住自己,眼睛看着天,看着道理、事情、哲学……就是不看对方,内心却无比孤独——孤傲的姿态,其实是害怕受到伤害。
表里一致型是萨提亚所倡导的目标。这种模式建立在高自我价值的基础之上,达到自我、他人和情境三者的和谐互动。这种模式的人言语表现出一种内在的觉察,表情流露和言语一致,内心和谐平衡,自我价值感比较高。

《中毒的父母》的笔记-第63页


 中毒的父母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