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味只应天上有》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烹饪美食 > 饮食文化 > 此味只应天上有章节试读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9月
ISBN:9787214064325
作者:钟洁玲
页数:239页

《此味只应天上有》的笔记-第1页


一个美食谵妄者的味觉历险
章晓明
钟洁玲身边的死党都是吃喝玩乐的主儿,其中以无盐、乱八、肥仔“二女一男”组成的FB团(吃自己的腐败分子)最为著名,史称“花城三英”。“花城三英”有可能成为这个时代最具南方江湖特色的饮食文化范儿。他们肇始于花城出版界的某次聚会,出没于珠江流域,行迹却遍布大江南北,成为一支闻香而动的美食快速反应部队,以舌尖探险,觅食四方,从城市小镇吃到穷乡僻壤,乐此不疲,使得这群对美食具有谵妄倾向的吃客,在满足发达味蕾的同时,体味到更为光怪陆离的人生。
钟洁玲是这支吃食部队的魁首,这位当年花城出版社的当家“花旦”因编辑王小波《时代三部曲》、张承志《心灵史》以及李碧华的系列作品而为人熟知。她还在1998年策划出版了包括《后现代主义》、《凯恩斯》、《女性主义》、《史蒂芬•霍金》在内的系列“读图作品”,并最早提出了“读图时代”的概念。这些年来,她在编稿和觅食之余,在多家报刊上开设专栏,以时尚男女、美食和市井文化作为话题,谈古论今,调皮耍滑,这让我们看到一个长期在文学中浸淫的出版界才女用充满烟火气的文字,从另一个向度呈现出她对生活和人生的体悟。
《此味只应天上有》可以称得上是作者生命史上划时代的美食寻欢记。我们从中既可以看到她作为一个生活家对诸如“牛杂萝卜”“猪脚姜醋”“花样肠粉”“九江煎堆”“冰镇鳝片”等坊间特色小吃的津津乐道,也能看到“花城三英”这实打实的吃货一族走南闯北的美食奇遇,其雷人历程精彩叠出,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而书中充斥的对美食的冥想、迷恋以至谵妄,尽管充满了一种荒诞色彩,却反映出作者这些年日渐明朗的“趣味主义”生活态度。
钟洁玲“趣味主义”的个人理想来自于她的作者王小波。十年前就有很多人问钟洁玲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王小波这样红?钟洁玲的回答是:“因为王小波有趣!”“他纯粹,理想主义,却是一贯的低姿态,一贯的边缘身份,以非主流超越了主流,为沉默的大多数争了一口气。”正是这样的影响,钟洁玲确立了自己活在世上的理想状态:没有趣的人,不交;没有趣的事,不谈;没有趣的书,不出。
“趣味主义”似乎成全了钟洁玲的快乐美食之旅。2005年钟洁玲的寻吃之旅和美食之旅同时开启,让她从更大的范围内发现了她未知的新鲜世界,结识了江湖各路吃客,从而食趣大增。通过探寻美食,她找到了看世界的方式:“人生也像寿司,人人都要面对好中差三种菜,相当于三种不同的际遇。” 比如,老年人总是先吃掉差的,然后吃中等的,最后才吃好的,因为他们认为笑到最后才是最好的。有些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怎么痛快怎么来,先吃好的,再吃中等的,最后吃差的,这是孩子的天性,体现的人类追求快乐的本性;而成年人则通常先吃好的,再吃差的,最后是中等的,因为成年人心智成熟,韧性最强,能够咀嚼生活的艰难,他们趁着精力旺盛,味蕾发达的时候吃最好的,使幸福来得浓烈一些,否则等年纪大了,食不知味时才吃最好的,等于糟蹋美味,又糟蹋自己的前半生。
这是钟洁玲吃出来的生活观,也是她体味到的人生之“趣”。事实上我们从她的味觉历险中更多地窥探到这位生活家的精神印痕。在广州长大的钟洁玲从小看到街坊邻里“富有富的吃法,穷有穷的吃法”,每家都能把平凡的一日三餐搞得花样叠出,让日子变得有滋有味。而长大后,她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满街生猛的食相。当年周作人向往“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而钟洁玲崇尚的是“长幼绕桌分享美食其乐融融”的“万民安享”的场景,体悟到一日三餐就是快乐的源头活水,细细碎碎,却从不断流,“它可以在早晨的一杯热豆浆里,可以在每天的下午茶里,可以在傍晚朋友聚合的餐桌上”。所以在她看来,无论命运跌宕,富贫更迭,对美食的执着都一如既往,探寻美食,自能去烦恼,一生滋润。
一世显贵之人才懂得如何居住,三世显贵之人才懂得如何饮食。钟洁玲并不显贵,也非主流吃食家,她只是一个趣味的人,一个智者,一个有着美食谵妄征的吃喝文化范儿。她在这本书中的所有叙说都能勾起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眷念之情,爱生活,懂生活。这是这本书与其他美食书的不同之处。
周作人自称心头住着两个“鬼”,一个是“绅士鬼”,一个是“流氓鬼”;钟洁玲心里则装着来自江湖的各路生猛食神,他们绅士般乐观,天使般可爱。正是他们对美食的虔诚和热爱,才使得慵懒的岁月生动起来。这也是钟洁玲快乐美食之旅的全部诉求。


 此味只应天上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