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历史学发展路径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学理论 > 新中国历史学发展路径研究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7
ISBN:9787010108186
作者:张剑平
页数:620页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新思潮影响之下的中国近代新史学
 一、西方近代史学观念的传入及其影响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三、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初步开展
 四、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诞生和初步发展
 五、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的传入及其影响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历史学研究的成就
 一、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成就
 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起步
 三、世界历史著述的译介和中国的世界史著作
第三节 新中国历史学发展路径概论
 一、新中国历史学发展的道路和成就概说
 二、新中国历史学研究的历史回顾
 三、“新中国历史学发展路径研究”课题的意义及基本研究思路
 四、本书的基本架构和主要学术观点
第一章 史学家跟随新时代步伐不断进步
第一节 思想改造运动的开展
 一、生动活泼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全面开展
 三、实证派史学家的思想改造
第二节 对胡适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批判
 一、胡适历史观和史学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二、对胡适学术思想的批判
第三节 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评价
 一、思想改造和思想批判的局限性
 二、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评价
第二章 新中国史学发展的指导原则和组织机构
第三章 新中国十七年的历史学研究及学科建没
第四章 社会政治运动影响下的史学批判
第五章 新中国”十七年“历史学研究评价问题
第六章 新中国历史学遭受的挫折与获得的新生
第七章 重大历史问题的探讨与新认识的提出
第八章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及其科学建设
第九章 考古学与人类学对历史学发展的推动
第十章 新时期的经济史和社会史研究
第十一章 新时期西方史学与中国历史学的发展
第十二章 新时期中国历史学发展路径的探讨
附录:“新中国史学发展路径研究”学术研讨会纪要
后记

作者简介

《新中国历史学发展路径研究》以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历史学的发展路径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一方面,重点阐述了新中国历史学发展的道路,包括:新中国成立之初“十七年”历史学发展的曲折道路、“文革”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遭受的严重挫折,以及新时期开拓进取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展示了“十七年”和新时期中国历史学家和史学思想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在古史分期、现代化史观等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和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社会经济史、社会史等重要学科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特别是对中国历史学家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事历史学研究,苏联史学和西方史学对中国历史学的影响,以及考古学、民族学和人类学对历史研究的推动等方面,作了深入地论述。另外,针对学术界一些分歧意见较大的问题,如“十七年”历史学的评价问题,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历史命运、中国马克思史学的评价等问题,予以深入地分析和论述,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图书封面


 新中国历史学发展路径研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1.1949年前的成就1904 夏曾佑《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中国第一部章节体历史著作(1933年改称《中国古代史》)1913 汪荣宝、许国英 《清史讲义》1914 北洋政府设清史馆 编修《清史》(1927年清史稿编成)1915 张亮采 《中国风俗史》1916 李泰棻 《西洋大历史》1917 陈垣 《元也里可温考》1919 胡适 《中国哲学史大纲》郭绍虞 《中国体育史》1920 连横 《台湾通史》(1921年出齐)1920-1940 顾颉刚 《古史辩》1921 蒋方震 《欧洲文艺复兴史》1922 李泰棻 《新著世界史》《新著西洋近百年史》1923 吕思勉 《白话本国史》李泰棻 《中国史纲》(1933年出齐)王国维 《观堂集林》萧一山 《清代通史》李法章 《太平天国志》1924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李泰棻 《新著中国近百年史》何炳松 《中古欧洲史》陈衡哲 《西洋史》1925 陈顾远《中国古代婚姻史》梦世杰《中国最近世史》周博儒 《新撰初级中学教科书:世界史》(上)1926 陈垣 《二十史朔闰表》柳诒征《中国文化史》卢光宇 《中国近世史》阎人俊 《中国近代历史讲义》印水心 《评注近代史读本》左舜生 《中国近百年史资料》陈哲衡 《文艺复兴小史》1927 蔡元培 《中国伦理学史》高博彦 《中国近百年史纲要》1928 陈垣 《史讳举例》清史馆 《清史列传》夏德仪 《中国近百年史》沈味之 《近百年本国史》阎长峣 《中国最近百年史》冯自由 《 ROC开国前革命史》(1946年出齐)傅彦长 《西洋史ABC》梁思成、向达译英国韦尔斯《世界史纲》1929 熊得山《中国社会史研究》陶希圣《中国封建社会史》《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郑觐文 《中国音乐史》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邹鲁 《KMT史稿》王钟麟 《太平天国革命》王纯一 《西洋史要》徐天一译泷本诚一《中世欧洲经济史》1930 谢国桢《清开国史料》张星烺 《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向达 《中西交通史》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印度哲学史》李剑农 《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魏野畴 《中国近世史》刘炳荣 《西洋文化史》杭苏 《欧洲文化变迁小史》1930-1936张元济主持商务印书馆百衲本二十四史1931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1935年出齐)杨东莼《本国文化史大纲》陶希圣《西汉经济史》华刚 《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史》张忠绂 《英日同盟》1932 陈垣《<元典章>校补》(1934出齐)蒋维乔《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陶希圣《中国政治思想史》陈登元《中国土地史》谢无量《中国古田制考》傅斯年 《东北史纲》张霄鸣 《太平天国革命史》李季谷 《高中外国史》王芸生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周鲠生《近代欧洲外交史》1933 谢国桢《晚明史籍考》万国鼎《中国田制史》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向达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李鼎声(李平心)《中国近代史》余协中 《西洋通史》钱端升译英国屈了味林《英国史》熊得山翻译《唯物史观经济史》1934 邓之诚 《中华两千年史》顾颉刚 《汉代学术史略》陈顾远 《中国法制史》吕思勉 《中国民族史》吕振羽 《中国社会研究》陈恭禄 《中国近代史》左舜生 《辛亥革命史》李季谷 《李氏初中外国史》张忠绂 《欧洲外交史》柳克进 《近百年世界外交史》袁通丰 《战后各国外交政策》姚莘农译美国卡尔登•海士、汤姆•达蒙《近代世界史》庆泽彭译比利时胡尔福《中古哲学与文明》许仑音翻译《世界史教程——封建社会史》方白天翻译《唯物史观世界史》1934-1935张元济主持《影印四库全书珍本初集》1935 陈垣 《元西域人华化考》钱穆 《先秦诸子纪年》张元济主持《丛书集成初编》萧一山 《近代秘密社会史料》谢兴尧 《太平天国的社会政治思想》《太平天国史事论丛》简又文 《太平天国杂记》1936 陶希圣《唐代经济史》吕振羽 《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耿淡如、王宗武 《高级中学外国史》王绳祖 《欧洲近代史》商务印书馆开始编印“中国文化史丛书”1936-1937 “二十五史刊行委员会出版”《二十五史补编》1937 钱穆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卫聚贤《吴越文化论丛》陶希圣、武仙清《南北朝经济史》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马乘风《中国经济史》李琴家 《中国道教史》吕振羽 《中国政治思想史》罗尔纲 《太平天国史纲》张闻天 《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何鲁之《欧洲中古史》1938 范寿康 《中国哲学史通论》蒙思明《元代阶级社会》王庸 《中国地理学史》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蒋廷黻 《中国近代史》束世徵 《中法外交史》1939 吕思勉 《中国通史》周谷城 《中国通史》蒋廷黻 《中国近代史大纲》1940年代初 张荫麟 《中国史纲》1940 钱穆 《国史大纲》陈垣 《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明季滇黔佛教考》周谷城《中国政治史》王治心 《基督教史纲》郭廷以 《近代中国史》李平心 《中国现代史初编》傅运森 《教育部审定共和国教科书:西洋史》华刚 《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陈守颐、梁茂修译J.Thompson《西洋中古史》1941 吕思勉 《先秦史》容肇祖《明代思想史》金毓黻 《东北通史》张国仁 《世界文化史大纲》沈炼之 《法国大革命史话》1943 陈寅恪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曾资生《中国政治制度史》方豪 《中外文化交通史》侯外庐 《中国古典社会史论》尹达 《中国原始社会》翦伯赞 《中国史纲》郑鹤声 《ROC建国史》 罗尔纲 《太平天国史丛考》1944 陈寅恪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罗香林《唐代文化史研究》陶希圣《中国社会史》佘贻泽《中国土司制度》方豪 《中外文化交通史论丛》侯外庐 《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嵇文甫 《晚明思想史论》郑鹤声 《中国近世史》简又文 《太平军广西首义史》郭廷以 《太平天国史事日志》1945 陈垣 《通鉴胡注表微》萧一山 《清史大纲》郭沫若 《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王绳祖 《近代欧洲外交史》1946 童书业《春秋史》蓝文征《隋唐五代史》(上)金毓黻《宋辽金史》萧公权 《中国政治思想史》曾资生《中国宗法制度》李剑农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947 吕思勉 《秦汉史》李源登 《秦汉史》孟森《清史讲义》郑天挺《清史探微》侯外庐 《中国近代思想学说史》侯外庐、杜守素、纪玄冰《中国古代思想通史》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上)王易今翻译《中世世界史》陈复光 《有清一代中俄关系史》1948 吕思勉 《两晋南北朝史》严耕望 《两汉太守刺史表》陈述《契丹史论稿》蒋星煜《中国饮食与中国文化》华刚 《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史》《五四运动》刘启戈译美国海斯《世界通史》1949 吴泽 《中国奴隶制社会史》周谷城 《世界通史》刘大年 《美帝国主义侵华简史》年份待查冯承钧《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中国南洋交通史》何干之 《中国经济读本》《中国的过去与现在》《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三民主义研究》胡绳 《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 刘大年 《美国侵华史》黎澍 《辛亥革命与袁世凯》2文革之前史学家之构成A一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吴玉章、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吕振羽、嵇文甫、邓拓、何干之、邓初民、杜国庠、李平心、陈翰笙、李亚农、华岗、周谷城、尹达、尚钺等B二代目刘大年、胡绳、黎澍、吴泽、胡华、严中平、傅筑夫、傅衣凌、赵俪生等C同时代之史学家、考古学家等陈垣、陈寅恪、吴晗、顾颉刚、吕思勉、徐中舒、白寿彝、郑天挺、谢国桢、贺昌群、夏鼐、梁思成、裴文中、贾兰坡 、向达、姜亮夫、胡厚宣、周予同、罗尔纲、童书业、杨宽、陈述、蒙思明、翁独健、王玉哲、杨志玖、唐长孺、王仲荤、韩儒林、邓广铭、梁方仲、岑仲勉、金毓黻、刘节、金景芳、杨翼骧、杨向奎、谭其骧、 史念海、斯维至、何兹全、吴枫、韩国磬、齐思和、吴于廑、雷海宗、林举岱、吴廷璆、周一良、朱本源等。D青年史家戴逸、彭明、蔡美彪、林甘泉、宁可、田昌五、漆侠、胡如雷、陈旭麓、日知、朱寰、李学勤、张岂之、王思治、张传玺、金冲及、李文海、龚书铎、刘家和、马克垚、罗荣渠、齐世荣、彭树智、陈启能等3.49年后年表1949.7.1 中国新史学研究会成立1949.9 《共同纲领》制定发展学科政策1950 《近代史资料丛刊》出版 1959年出齐《文史哲》《新史学通讯》(《史学月刊》)《历史教学》创刊1951.7.28 中国史学会成立1953 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成立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再版 1965年出齐1954 《历史研究》创刊侯外庐《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主张皇族土地所有制1955 尚钺提出“魏晋封建说”(王仲荤、何兹全、王思治、日知支持)1957起 翦伯赞、刘大年、齐思和主持反右 批雷海宗、荣孟源、陈梦家、向达1958 陈伯达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厚今薄古”方针史学大跃进 史学革命“打破王朝体系”“打倒帝王将相” 批陈寅恪、李济、张岱年、罗维、汤见1959 何干之遭康生点名,定性右倾机会主义分子郭沫若、翦伯赞、吴晗等人重新评价曹操1960 何干之被定性修正主义分子,免职1961.4.12 文科教材会议5.31 范文澜纠左,提出坚持历史主义1962 批罗尔纲、刘节、周谷城1963 吕振羽被捕,1975年释放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出版,1979年出齐1962-1965 历史主义观点(翦伯赞、范文澜、宁可、吴晗等)同阶级斗争观点(林甘泉、关锋戚本禹)对立1965.11.10 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开始围绕海瑞问题讨论。1966年上半年 批吴晗、翦伯赞4.23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批判翦伯赞5.16 五一六通知文革爆发5.18 邓拓反对文革,自杀批李平心6.3 陈伯达发表《夺取资产阶级霸占的史学阵地》,开始大规模批判史学家8.1 批侯外庐1968.12.28 翦伯赞自杀九一三后 梁效、罗思鼎成立,影射史学风行,评法批儒1973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出版1976 文革结束,批映射史学1978 二十四史标点本完成1980 中国史学会重建 批“回到乾嘉去”,金观涛、刘青峰发表《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结构:一个超稳定系统》1983 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1988 批河殇1989 批金观涛1992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出版1995年出齐1995 批“背离马克思主义方向” 批李泽厚、刘再复1996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出版 龚书铎主编《中国社会通史》出版1999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出版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不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