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传通说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学理论 > 史传通说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3-12-01
ISBN:9787101036022
作者:汪荣祖
页数:319页

书籍目录

凡例钱序杜序载籍第一记事记言第二彰善瘅恶第三春秋第四左传第五战国策第六 附说 史传与传奇之辨太史公第七传记第八 附说 传记之信与雅班固第九 附说 班马异同说后汉诸史第十陈寿第十一晋代之书第十二百氏千载第十三盛衰第十四石室金匮第十五铨评第十六 附说 论褒贬不能自见总会第十七铨配第十八信史第十九 附说 疑古辨记编同时第二十素心第二十一 附说 史笔与诗心直笔第二十二贯通第二十三史任第二十四征引书目译名对照表索引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系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的资深教授,史学专家,学贯中西。本书以《文心雕龙·史传篇》为基础,分立二十四个专题,包括:载籍、记事记言、彰善瘅恶、春秋、左传、战国策、太史公、传记、班固、后汉诸史、陈寿、恶代之书、百氏千载、盛衰、石室金匮、铨评、总会、铨配、信史、记编同时、素心、直笔、贯通、史任等。举凡中西史学的重大问题,均作了剖析,全书旁征博引,见解独特,足见作者数十年治史之功力,至今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书后编有征引书名、译名对照表、人名索引等。

图书封面


 史传通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中西史学比较既需深厚学养,又要广博视野,这方面能致力于会通的人极少,汪先生无疑是一个。个人觉得汪先生并非“天才式”人物,亦非名震遐迩的泰斗一类,但他做学问很沉实、很渊博、很有勇气,这在华裔史学家当中是可爱可敬的另类。不少海外人士因为大陆学界一些前贤经历过各种运动就随意贬低其成就,汪先生却十分崇敬陈寅恪和钱锺书二老,中华学术灵魂在他身上得到了一种世界性的传承。文言书写在现代可谓稀有,汪先生其他作品里亦可领略其文言功底。话说回来,窃以为当前两岸三地的中文写作不是文言白话的矛盾或繁体简体的争论,而是硬译体中文的毒害:病句连篇不知所云的论文算是“大作”,清新晓畅论证精详的作品反被视为“不好”;小学语文不及格的编辑会把你的文章改到难以卒读,用个稍微有深度的词汇对方马上质疑……这本书很难说臻于妙境,但却是汪先生积累几十载的成果,细细品来,当可领会作者的勤奋、大气和精进。
  •     读这本书,相当于把高中三年学过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世界史和古代史的所有历史知识回顾一遍,又受了一次折磨,再次证明了自己真的不是学习历史的材料。然而看到了副标题上的“比较”二字,不禁想到了中西千年比较这个题目。我曾经问过身边许多的人什么是中西千年比较,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历史。的确,提到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觉得中西千年比较讲述的就是中国和西方在近千年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与我们以往学习的历史差不多。其实不然,中西千年比较不是历史,历史是后人对过去的一定时期内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中西千年比较则更侧重于“比较”二字,它包括历史而又不同于历史。下面,我就结合以前粗略学习过的知识,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中国和西方近千年来的发展做一些简单的比较。一、经济方面的比较中世纪的一千年,在经济生活方面,特别是老百姓的生活方面,西方与中国的差距比较大。根据一些专家的资料、研究、比较,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不仅仅是在繁荣昌盛的隋唐时期比欧洲高,而且据说是到了明清时代,到了清代中期,甚至是到了十八世纪后期,整体的经济生活水平还是要高出欧洲许多。中世纪——特别是西周时期的整个欧洲,经济方面大大落后于中国。然而,一踏入十九世纪,我们的经济就被西方比了下去,输得面目无光。这种对比变化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西方在漫长的中世纪的长期积累的爆发;另一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中国经济发展自清代末期开始的衰落也有很大的关系。二、伦理、道德方面的比较在中国社会,“伦理”是一个现实的概念,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是一个最能体现中国人道德思想和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的概念。中国的道德是伦理,是伦理道德。“道德”一词在我国古代的解释是:“道”,即道路,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道理的意思。在老子看来,“道”是宇宙的本体。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德”,就是实行某种原则,心中有所得。“德者,得也。”按庄子的理解,“物得以生为之德”,强调天地万物的自然本性。在古代中国,这种建立在内心规则、信念基础之上的道德理解,体现了对道德的形而上思考。但是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道家的思考失去了主导社会的机会。在儒家,虽然其道德思考具有某种程度的形上性,但其道德从根本上来说是从家庭人伦出发的,再加上其道德实践中注重人伦之“礼”,因此,儒家的道德从本质上说是注重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与此不同,在西方,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为标志的西方文化,或者对人进行类的抽象,以理性作为建立道德大厦的基础;或者对个体做“超越的突破”,将上帝作为个体永世追求的道德目标。因此与古代中国以儒家道德为主体的伦理性道德不同,西方的道德是建构在对人性的抽象和超越的基础之上的,它是抽象的,是形而上的。这种缺乏以家庭为背景的人伦之理的道德,形成了与中国伦理性道德的明显分别,也构成了西方道德的实质和核心,是西方社会发展至今的原始动力,也是解释现今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主流和种种社会矛盾的最本源性的、最权威的典章。三、文化方面的比较从500年到1500年这一千年是中国文化发展历程的辉煌时期,特别是从隋唐到宋元时期。隋唐时代是古代中华文化比较繁盛的时期,被称为鼎盛时期,这个时期文化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一种很高的高度。宋元时期的宋朝,虽然因为政治上有很大的变化,军事上走向衰落,但文化上还是继续发展的。元朝又是特殊的时期,是蒙古征服中原的时期。虽然其军事上征服了中原,但是其文化被汉文化同化了。与中国相比,欧洲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的社会在文化方面应该说是绝对处于劣势的。西方文化出现生机是从近代——中国文化即将由盛转衰的时期——开始的。西方文化在中世纪的一千年积累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文化的积累在近代爆发了,它的价值充分地体现了出来。回顾中华文化发展的几千年,从隋唐时期,我们中国文化的发展就进入了缓慢的历程。而且,这种文化在很多的时候都是连贯的,从夏商周三代到清末始终都是连接在一起的。但是回顾西方文化的发展趋势,从古希腊开始,西方的文明完全就是另外一种情况。在这个时期,西方文化的发展是突然加速的,相对于中国文化的缓慢历程和明清时期的巨大衰落。四、科学技术方面的比较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使其不能望其项背。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然而,现代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其落后的起始时间为明清时期——大约从中国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至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为止——中间有二百年左右的过渡期。在此之前,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在宋元时期,科学技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中数学和三大发明也是当时世界科学技术的最高峰。而这个时间段对应西方、欧洲的却是黑暗的中世纪,由于欧洲在中世纪特殊的社会环境下,科学知识难有生根发芽的土壤,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阻力重重,停滞不前,科学技术当然不可能在这时期有大的发展,出现倒退也是不足为奇的。在中世纪的后期,古希腊文明的失而复得,世俗大学的建立以及近代科学实验思想的出现,为欧洲科技腾飞和科学革命兴起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而与此同时,我们的祖先却盲目乐观,以“泱泱大国,舍我其谁”的傲慢态度自居。这种夜郎自大、目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使中国从宋朝以后就开始忽视科技的研究和发展,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这才是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所在。五、哲学方面的比较中西哲学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西本体论的不同、中西哲学根本范畴的不同、天人关系与主客关系的不同、中西人生理想的不同等五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哲学表现一种思维方式,西方哲学表现另一种思维方式,彼此有很大区别。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分析,分析思维在西方比较流行、比较占优势。从古希腊一直到近代——尤其是近代西方哲学——分析方法都十分流行。事实上,中国也有分析思维,在中国有儒家、道家、墨家,其中墨家是比较注重分析思维的,可墨家到汉朝以后就断绝了,从此分析思维就不太占优势了。中国的辩证思维起源是比较早的,从老子、孔子,到宋朝的张载,再到明清之际的王夫之,中国的许多思想家的辩证思维都很丰富;在西方也有深刻的辩证思维,不过,二者有不同之处。中国哲学讲的辩证思维强调对立的统一,特别注重统一,认为和谐、对立的融合是最为重要的。从以上做的几个简单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近千年来,无论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学技术还是哲学思想等各个方面,中国和西方世界都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同、差异,而且,其中有一些特殊的差异可以说是相互对立的。而也许正是由于这些对立的差异,才形成了当今世界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和意识形态。总结中国和西方近千年的发展,并对其做出比较,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发现两种社会各自存在的优势和弊端,以便我们在自身发展的时候得以借鉴其长处,将其不足当作前车之鉴,及时吸取教训。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泛读,需重读。有关中国史学史的好书实在不多,这本应该可以算是最好之一了吧,和钱穆《中国史学名著》有很多细节观点相似之处。但是视野开阔,熟稔西方各种史学和思想流派,长于中西比较,互相阐发,引人深思。以及居然是自己翻译过来的。。翻译过来的。。。居然还这么典雅……
  •     TW的汪荣祖、陶晋生、许倬云、王汎森 等等的书,都不错,很有看头。
  •     读过好几遍
  •     我买的是十几年前的影印本,墨色模糊
  •     有好的议论,然而全书结构上对钱鍾书著作手法的模仿让人有点无语。无关痛痒的句子还要引用法文“原文”,此风不可长。
  •     奇差,即使作为拟古游戏之作也差得难以想象
  •     不懂史学一般只看故事的同学,只会挑比较好懂的章节略读。春秋、盛衰、史传写得非常出色,旁征博引,非常增长见识
  •     书页有些偏薄哦~~~
  •     一个论文集子,没有想象中那么专业,有点普及,所谓的历史随笔或者历史科普罢了
  •     汪荣祖乃史学大家,学贯中西,值得一读。
  •     提高了我对历史的认识,尤其是在历史记述的体裁问题、处理史料的技术问题上,受益匪浅
  •     三星半。既然已经是经典了,就不用过多评价了。谢@67062449 赠复印本【好穷酸的样子】总的说来,相比内藤和金毓黻,相比西方史学史作品都缺点什么。纵然很多友邻都十分喜欢,也确实能在比较视野里提供一些“灵光一闪”,加上文字不错,但仍然并不改变我对本书中性的看法。补中国史学史还是读内藤或者金毓黻先生的作品吧;补外国,太多了……
  •     典型的洋泾浜,古今中外,一锅烩,虽然有钱钟书的序言,依然无法遮盖这是一本失败的书。几乎毫无用处,反而没有专门研究西方史学或者运用西方史学研究中国史的著作更为有用。当然,装逼犯可以模仿学习,用来提高逼格。
  •     精读,难得的杂而不腻,嚼而有味之书。
  •     装帧精美,内容翔实,值得一阅。
  •     语言精当,博取众说,中西均很成功
  •     真的很赞……特别是关于历史之为历史,历史的界限,历史的宏愿等等……较钱穆的《中国史学名著》,本书在史学发展、史学未来方面,更有洞见。
  •     不错,有启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