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学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学理论 > 中国古代史学史

出版社:傅玉璋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8-05出版)
ISBN:9787811104080
作者:傅玉璋

章节摘录

一、南朝时期的史学(一)刘宋的史学范晔《后汉书》  自汉中兴以后,司马彪、华峤写史以来,作者相继,出现十几部后汉书。晋东迁之后,史籍遭到严重的破坏,三存其一。到宋宣城太守范晔,招收人才,收集旧书,删烦补略,作《后汉书》,以记载东汉光武帝刘秀到献帝刘协,二百年的历史。范晔(398-445年),字蔚宗,祖籍顺阳郡顺阳县(今河南内乡县)人,后迁山阴(今浙江绍兴),他的祖父范宁,为晋豫章太守,长于经学,父范泰,为宋侍中、左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对经学也有研究,写《古今善言》二十四篇。范晔出继从伯范弘之家,范弘之也以儒术知名,做过太学博士。这样一个家庭,给范哗的史学思想带来很大影响。范哗少年时代,刻苦学习,博览经史。《宋书》本传说他“为人多才艺,博涉经史,喜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①。曾在刘裕之子义康部下为冠军参军。到刘裕代晋称帝,刘义康封彭城王,范晔为兵部员外郎。《后汉书》凡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合为百篇,十志未成而卒。到了梁朝,李贤、刘昭为《后汉书》作注,把晋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补充到范哗书中,宋真宗以后,才合刊流行。

后记

我于195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期间开始学习、研究中国史学史,两年后因调到安徽省高校专门从事中国古代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而中止了对中国史学史的研究。1979年安徽大学重建历史系后,决定设置史学史课程。我遂重操旧业,对中国史学史作进一步探索,并前往中国人民大学,拜访我的老师——尚钺先生、曾宪楷先生,他们对我的研究进行了多次指导,又蒙家父傅振伦先生赐予1948年在东北大学讲课旧稿——《中国史学史大纲》及有关资料,经过两年多的钻研、思考,终于完成20多万字的《中国史学史讲稿》。从1980年秋,我开始在安徽大学历史系讲授中国史学史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课程。在讲课过程中得到同行友好的支持和具体帮助。他们先后从四面八方寄来了十几部史学史专著,介绍研究史学史的信息、编写讲稿和出版史学史专著的经验,他们的隆情厚谊我永志不忘。他们是:中山大学教授曾庆鉴学长,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陶懋炳先生,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董克昌学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邹贤俊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导蒋大椿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瞿林东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吴怀祺先生,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魏连科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华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汝丰学长,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潘德深学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晓明先生。寄来的珍贵资料对我研究史学史有很大帮助,在成书过程中,吸收了各位专家研究的成果,丰富了《中国古代史学史》的内容。

内容概要

傅玉璋,1926年12月生,河北新河县人。中共党员,汉族。1953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史研究生毕业。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大学任教。现为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明史学会朱元璋研究会顾问、安徽省历史学会顾问。曾兼任安徽省文物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古籍整理编审委员会委员、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历史系兼职教授。1988年当选为合肥市第十届人大代表。曾讲授中国通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学史及明史专题等课程。著有《明史散论》、《明清史学史》,合著《简明中国古代史》,主编《明实录安徽史料》、《明实录安徽经济资料类编》。发表《王劭的隋书与齐志》、《刘知几的史学思想》、《郑樵在史学上的贡献》、《袁枢与通鉴纪事本末》等论文7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编  史学的萌芽和建立时期——周秦两汉的史学第一章  史学的起源和史官建置一、远古的传说二、记事方法三、史官建置第二章  周秦时期的史学一、《尚书》、《周书》、《春秋》二、《左传》、《国语》三、《战国策》、《世本》四、《穆天子传》、《山海经》五、《吕氏春秋》六、周秦史学的成就第三章  两汉的史学一、纪传体通史的创立——《史记》(一)《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二)《史记》的特点(三)司马迁在史学上的地位二、纪传体断代史的创作——《汉书》(一)《汉书》的作者班固(二)《汉书》的特点(三)对《汉书》的评价三、《汉纪》(一)《汉纪》的作者苟悦(二)《汉纪》的内容和特点(三)后人对《汉纪》的评论四、《东观汉纪》五、刘向、刘歆父子的《七略》和《别录》六、两汉史学的成就第二编  史学的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的史学第四章  魏晋的史学一、三国时期的史学(一)三国史的记注(二)古史的研究(三)汉史的研究二、两晋时期的史学(一)晋史的编写(二)三国历史的编写:陈寿《三国志》(三)汉史的编纂(四)《竹书纪年》的发现(五)地区历史的编写:常璩《华阳国志》第五章  南北朝的史学一、南朝时期的史学(一)刘宋的史学(二)齐代的史学(三)梁代的史学(四)陈代的史学二、十六国的史学三、北朝时期的史学(一)北魏的史学(二)北齐的史学(三)北周的史学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的成就第三编  史学的昌盛时期——隋唐两宋的史学第六章  隋唐五代的史学一、隋代的史学(一)魏澹《魏书》(二)李德林《齐史》(三)王劭《齐志》与《隋书》(四)地志书(五)类书二、唐代的史学(一)前代史的编订(二)史学评论专著的出现——刘知几《史通》(三)典志体史书的创立——杜佑《通典》(四)地志书(五)类书(六)其他:史汉三史的注三、五代的史学(一)五代十国编纂实录(二)刘昀等《旧唐书》第七章  宋代的史学一、前代史书的编修——薛居正等《旧五代史》二、旧史的重订(一)欧阳修等《新唐书》(二)欧阳修《新五代史》三、编年史的发展——司马光《资治通鉴》(一)编写的目的和方法(二)《资治通鉴》的特点(三)《资治通鉴》的缺点四、在《资治通鉴》影响下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一)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二)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第四篇  史学缓慢发展时期——元明的史学第八章  元代的史学第九章  明代的史学第十章  明代的野史及其他第五篇  史学的兴起和繁荣时期——清代的史学第十一章  清代前期的史学第十二章  编年、纪事本末、学术史、丛书、类书的编纂第十三章  方志、典型体史书和目录学第十四章  史评专著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史学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中国古代史学史》记载社会制度和社会习俗的传说。根据古籍的记录,远古人类“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织不衣”,居住在南方“祝发而裸”,在北方“鞨巾而裘”。又载:“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饥即求食,饱即弃余。”《吕氏春秋》记载较为具体:“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无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屦带宫室畜积之便,无器械舟车城廓险阻之备”。
史学界对远古的传说进行了评论。《中国史学发展史》说:“远古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透露了一些原始社会的历史意识,是历史记述赖以发生的前提。”《中国古代史学史纲》称:“远古传说丰富而生动的内容,从史学的角度来说,无疑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透过远古历史传说,我们可以模糊地看到一些原始社会的史影。

图书封面


 中国古代史学史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本校的老前辈,傅玉璋老先生的父亲是傅振伦,两个女儿傅正和傅样也都在安徽大学教书(傅样老师还给我上过应用文写作课),真是让人羡慕的学问世家。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