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讲述历史中的20个大问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学理论 > 大师讲述历史中的20个大问题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
出版日期:2006-1
ISBN:9787801127105
作者:(英)哈里特·斯万 主编,郑良勇,阎洁,孙丰田 译
页数:247页

章节摘录

书摘“什么是历史”这一问题的答案似乎非常明显:历史就是对过去的研究。然而,事实是答案并非如此简单。有些对过去的研究方式并不能被归入历史的范畴。历史首先应该是从过去事件中发现真理的研究。与小说家或电影制片商不同,历史学家不会去制造从未发生的事件,也不会去杜撰什么从不存在的人物。剧作家和影视编剧可以对他们掌握的原始材料进行大胆的处理,使来源于过去的某一个主题更加生动有趣。他们可以虚构对话,在历史资料中插入原作中没有的东西,以一种不受史实约束的方式,充分运用他们的想象力。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历史学家们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他们要面对事实。而非虚构小说。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第一部严肃的历史文献巨著,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从那时开始,历史和小说之间的区别就已经被所有的历史学家所确立。作者修昔底德不接受诗人们传播下来的有着浪漫色彩的神话,就像他告诉读者的那样,要“尽可能彻底地”检验所有的证据。但正如历史学家们一直以来经常会做的那样,他接着又开始抱怨,发掘事实是多么难,他说:“不同的当事人对相同的事件给出的叙述是不同的,部分站在这个立场,部分站在那个立场,而有时则只是一些破碎的回忆。”    在修昔底德的伟大著作诞生以后的大约2500年间,历史学家们精心制订了许多完整的方法,用以检验证据和对付它们的偏颇与差异。但他们从未能对整个事件取得近乎真实的或完整的了解。他们所能做到的只是通过对那些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留传给后人的遗迹遗物的接触中,提出可能性叙述,尽管有些令人信服,有些不能令人信服,有些则几乎完全不能令人信服。    历史仅仅涉及关于过去中可知的一部分,因为除了对事实的探索之外,它还有一个基本的任务:它的目的不单单在于重建和重现过去,而且还在于理解和诠释过去。这是历史与编年史的区别之处,后者只是阐述年份、标出事件,而并不去将它们联系起来,或试着解释它们发生的原因。    解释和诠释在历史中所处的地位,也使得它对过去的处理与宗教、道德伦理和法律有所不同。宗教通过先知和圣徒们从远古传下来的神圣篇章寻求正统。然而,从史学角度来处理这些篇章,则意味着要把其中的神圣性撇在一边,并对它们提出质疑,就像人们会对其他史学材料提出质疑一样,这是启蒙运动时期最伟大的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其《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所运用的最有力的一个程序。P2-3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站在大师的肩上,我们会看得更远。  什么是历史?影响历史的是什么?历史会终结吗?  自有人类始,这些总是就在困扰着我们。人类思想大师历经几个世纪,跨越几大洲,苦苦探询与追索。他们几近科学巅峰,却不能得出定论。大气磅礴的历史事件背后,隐藏着的究竟是怎样的规律?循着大师的足迹,能否可以探询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答案?

内容概要

作者:(英)哈里特·斯万 理查德·埃文斯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什么是历史    理查德·J·埃文斯/哈里特·斯万第二章 什么造就了伟大的领导者    布兰登·赛姆斯/菲尔·贝蒂第三章 个性如何影响政治    伊恩·克肖/胡·理查德第四章 什么造就了成功的政府    韦农·波格丹诺/胡·理查德第五章 帝国是怎样崛起的    理查德·德雷顿/安娜·法扎科利第六章 革命为什么会爆发    弗瑞德·里德/查里斯·邦廷第七章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    哈罗德·詹姆斯/西蒙·塔吉特第八章 怎样使法律行之有效    艾伦·麦克法兰/胡·理查德第九章 是什么导致了民族主义    大卫·A·贝尔/克伦·戈德第十章 为什么会发生战争    托马斯·帕莱马/彼得·弗塔多第十一章 赢得战争的是什么    杰里米·布莱克/史蒂夫·法勒第十二章 文明是如何发展的    克林·伦弗鲁/史蒂芬·菲利普第十三章 宗教和精神运动发展壮大的原因何在    琳达·伍顿赫德/史蒂芬·菲利普第十四章 知性活动是如何开始的    安东尼·派格登/凯伦·戈尔德第十五章 技术如何影响社会变革    丽莎·贾汀/史蒂夫·法勒第十六章 文化繁荣是怎样发生的    卢德米勒·卓达洛瓦/克里斯·邦汀第十七章 私人生活如何影响公共生活    希拉·罗博萨姆/曼德·加纳第十八章 身体如何影响文化变革    乔安娜·伯克/克莱尔·桑德斯第十九章 地理环境对重大事件有什么影响    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曼迪·加纳第二十章 历史会终结吗    本杰明·巴伯/哈里特·斯万

编辑推荐

  什么是历史?影响历史的是什么?历史会终结吗?自有人类始,这些问题就在困扰着我们。人类思想大师历经几个世纪,跨越几大洲,苦苦探询与追索。他们几近科学巅峰,却不能得出定论。大气磅礴的历史事件背后,隐藏着的究竟是怎样的规律?循着大师的足迹,能否可以探询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答案?

作者简介

什么是历史?影响历史的是什么?历史会终结吗?自有人类始,这些问题就在困扰着我们。人类思想大师历经几个世纪,跨越几大洲,苦苦探询与追索。他们几近科学巅峰,却不能得出定论。大气磅礴的历史事件背后,隐藏着的究竟是怎样的规律?循着大师的足迹,能否可以探询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答案?

  历史真是捉弄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文明程度越高,问题和困惑就越多。沐浴文明之光的我们,在足食丰衣之后,必然会把目光聚焦在精神生活的追求之上。千百年来先哲们孜孜以求的是事物的本源,今天的我们探寻的是问题的究竟。毫无疑问,真理不能穷尽,更没有终点。在夸父追曰式的长跑中,我们只能做个持之以恒的接力者。有幸的是,面对诸多的困惑与追求,领跑者中有专家、学者,更有那些名子闪着光芒的大师们——埃文斯、波格丹诺、里德、克肖、詹姆斯、麦克法兰、伦弗鲁、派格登……

图书封面


 大师讲述历史中的20个大问题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大师讲述历史中的20个大问题》,基本上是英国人攒起来的一本科普读物,抛却其中门户之见、党徒之争,细心理清那英国人著作所特有的令人绝望的混乱逻辑,可以发现历史的5个不同剖面,切下去,的确有很多有意思的新知;切到头,还是那个该死的让人头大的终极哲学问题:尽头在哪里?在地理环境这个剖面,海洋和大陆是一个很有趣的分野,英国相对于欧陆国家尤其是一个很有趣的特例。仅就海洋特征对于司法体系的影响来看,英国很偶然地处在一个岛屿上,外部压力较小,从而导致其法律体系在世界法律谱系中靠近自律这一端。举两个例子:一是关于人权观念。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大多数地方,对个体人权的假定——认为“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是天生和不可遏制的人权——的想法都被当作是一种蛮横要求,而这却是英国法律一个非常古老的特点。结果,英国的法律体系相比大陆国家显得更为稳定、适度公平和可以信赖,进而其宗教体系与经济体系也更加自由、灵活。第二个例子是陪审团制度。陪审团制度实施的出发点是作为国家权力的一个过滤器,用以解决国家权力和个人力量的不对等,保护公民个人。陪审团制度在1000年以前就存在于大多数西欧国家了,但在18世纪又被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所有政体放弃。因为:一来,这种制度行之有效的基础是一大批可以担任陪审员的中等富裕、受过教育的乡绅阶层的存在,这在英国有,法国没有;二来,罗马法盛行于14-17世纪的欧洲,这种法律基于严格审问而没有陪审团。唯有英国躲开了罗马法,保持了其古老的陪审团制度。在经济产业这个剖面,游牧业、农业、工商业是截然不同的分野。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对于历史观的不同倾向,我们下面还会提到;对于农业文明和工商业文明的差异,或许最经典的对比来自黄仁宇。一个比较现代的例子是关于民族国家的概念,有观点认为民族主义的思想观念和民族国家的现实诉求肇始于工业革命的压力,因为工业化和城市化需要有文化的、持久的劳动力大军。在组织水平这个剖面,城邦结构和帝国结构是很有趣的分野。如果我的记忆没有错,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对于这类体制的区别进行了肤浅但可资借鉴的辨析。帝国的扩张是文明史上一个激动人心、影响深远的进程。它对意识形态有重要的影响:希腊化的得胜有赖于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早期基督教得胜的主要因素在于它从4世纪以来与罗马帝国的联盟——与之相对的摩尼教则没有得到政府的保护,因此也就无法巩固早期的胜利。帝国的扩张并不总是深思熟虑、精心谋划的过程;当扩张超过一定限度时,整个帝国结构就可能会崩塌,事实上在《罗马帝国衰亡史》的作者爱德华•吉本的眼中,罗马帝国的衰亡就是“其过度庞大所导致的自然的、不可避免的结果”。(顺便一说,我对这个结论持保留态度,中华帝国并没有因为她的庞大而崩溃,事实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中国人的眼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西欧的悲剧在于合久必分之后,分久必合的种种尝试因为各种原因而不幸归于失败了。在技术特征这个剖面,或许玻璃是个有意思的分野。玻璃的大规模应用几乎是西方文明独有的现象,它催生了一系列新工具——显微镜、望远镜、气压计、温度计、真空烧瓶……它把西方文明从听觉模式转变为视觉模式。相比之下,玻璃制造业在伊斯兰文明中的瓦解,在印度、日本和中国的衰败,使这些国家不可能拥有西欧的那种知识革命。除去玻璃之外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观点——培根把印刷机、火药和指南针确定为使人们完成了从中世纪向现代过渡的技术革新;爱森斯坦认为是印刷革命唤起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因为印刷的进步使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圣经》并自己去学习,独立思考,自己决定,从而形成了西方的思想传统。还有,如同航海技术对于欧洲人的意义一样,马镫对蒙古人的帝国有着非凡的意义。在意识形态这个剖面,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集体主义是一个有意思的分野。本书作者因为是英国人,所以认为特定的意识形态(这往往是集体主义的代名词)催生的是一个封闭的思想体系,不利于文明的进步和政治的成功。发生在西欧的科学革命的重要背景就是推崇个人自由的宗教改革。相反的,在“集体主义”这边,列宁、斯大林及其他人事实上非常坚信他们所提出的理论,而他们并没有缔造一个领导世界的文明。马克思•韦伯认为,儒教和印度教都与资本主义不相容,这对于东方世界或许不是一个好消息。事实上有史以来剧烈的暴力革命主要就发生在受到更发达国家军事和经济威胁的、相对落后的国家中,革命的目的与其说是作为现代化的手段,不如说是作为抵御外国侵略的工具。当然,在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革命这样的例子中,后者也包括了前者的政策。最后一个问题:历史究竟有没有尽头?自古以来对于这个问题就有历史循环论(这个是我起的名字)和历史终结论两种答案。在古代的农业文明中,人们拥抱的是无休止循环的历史观(参见《宗教思想史》,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度教的轮回思想;古代中国也是这种思想的拥趸)。历史终结论的倡导者,最早或许源于游牧民族。进入文明时代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倡导者则无疑是事实上同源的那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它们都有关于历史终结、世界末日的神圣历史观。启蒙运动之后的现代学术体系里,最著名的历史终结论倡导者,应属黑格尔(历史终结于日耳曼)、马克思(历史终结于共产主义社会)和福山(历史终结于自由主义)。从目前的情况看,似乎历史终结论占据了主导已没有疑问,问题的关键在于:历史将终结于何处?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各执一词
  •     这些问题很多是上个世纪提出来的,可是大师的观点仍然闪烁着思维的光芒
  •     对问题的分析总体上是比较到位的,体现了作者的水平。
  •     混乱。
  •     总体就是简单讲述下通过其他重要的课题来看待历史
  •     看内容,应该不算是一本太晦涩的书,因为篇幅小题目大,能做的文章有限,但是因为那个读起来颇为痛苦的译笔,让这本书的阅读难度增加而阅读快感下降……忽略译笔,值得一读
  •     涉及革命为什么爆发、经济为什么崩溃、什么导致民族主义、技术如何影响社会等一系列触发人们求知欲的大问题!
  •     就是提不起兴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