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的儿童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世界史 > 古罗马的儿童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8
ISBN:9787563354191
作者:[法]让—皮埃尔·内罗杜 著
页数:394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爱一个孩子有什么意义?或者说爱所有的孩子有什么意义?在对儿童的爱中,有几分是色情?有几分是激情?有几分是意愿?又有同分是自私自利或自我牺牲?

内容概要

让—皮埃尔·内罗杜,埃克斯大学教授,曾在美文出版社发表论文《罗马的青年》。他还关注艺术史,由他负责的《罗马艺术》于1978年出版。他与L.杜莱合著有《古罗马的城市规划和变迁》。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部分 先做儿童后成人  第一章 人生的阶段  第二章 儿童的称谓  结论第二部分 有关儿童的论文  第一章 儿童的身体  第二章 智慧和精神  第三章 灵魂  结论第三部分  儿童、家庭和国家  第一章 城市中的儿童  第二章 儿童和家庭  第三章 国家、家庭和出生率  第四章 儿童和法律  第五章 儿童与宗教  第六章 童年时代的结束  结论第四部分 私生活场景  第一章 孩子的降生  第二章 游戏的时间和适合游戏的时间  第三章 学校的时光  第四章 对儿童的爱  第五章 儿童之死  结论附录  记事年表  参考书目  古代作家及无名氏作品简词语  译名对照表

作者简介

本书旨在分析影响古罗马儿童特点的各种因素,包括儿童在历史中的现实地位和象征性作用,儿童与家庭的关系,与成人世界的关系,以及与城市和社会结构的关系。除此以外,本书还研究了儿童的生活,从出生到死亡,以及儿童的教育和游戏。

通过日常生活,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论述性文章和现实社会之间的差别;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勾勒出古罗马儿童的发展史。在罗马共和国末期和罗马帝国末期之间,人们逐渐发现儿童的特点和儿童在越来越重视他们的人心中激起的感情。这进一步促使人们对儿童进行更全面地思考,认识他们在整个西方文明中的地位。

图书封面


 古罗马的儿童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跟三岁的小朋友散步,看到路上有死去的鸽子。她也不惊骇,只是蹲下来细细看,然后问,小鸟为什么死了?我支吾半天,回答,小鸟喝了不干净的水,水里有细菌,所以它死了。她再问,小鸟为什么要喝不干净的水?答,它渴了,找不到干净的水。她略略思考,再问,它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带它去看医生?爸爸妈妈太忙了?医院太远了?鸟类医学水平太差?……我不得不承认,想象力所能及之处总是捉襟见肘,于是只得胡乱应付了。夜里临睡前,孩子认真对我说:“小鸟渴了,喝了不干净的水,水里有细菌,所以它死了。小鸟真可怜,我们明天能再去看看它吗?”也许人人都有过这般温润的童心吧,尽管后来我们会忘记自己如何长大。历史似乎从来无涉儿童,除了少数榜样人物或天赋异秉之才间歇出现在课本里,如称象的曹冲,让梨的孔融还有画蛋的达•芬奇。我们知道夏商周时代的百姓吃什么粮食用什么工具,却不知道那时的孩子们做的是什么游戏听的是什么故事。古罗马的儿童呢?这个骁勇善战的国度如何让孩子们来继承欲望?内罗杜的《古罗马的儿童》读来似乎略过素描,把孩子作为国家角色之一纳入政治框架,重在构筑其与民族、战争和历史的关系。只是不可否认,在侵略精神高扬的古罗马,孩子注定活得悲壮。人们把刚出生婴孩放在父亲的脚背上,任其生杀予夺。有幸存活下来的孩子穿着和成年人一模一样的toga慢慢长大,历经由母亲到父亲再到学校的各种教育。由于学校收费不菲且看重门第,被拒之门外的家庭只得雇用文化素养较好的奴隶在家中进行教育。军事上孔武有力的民族文化上往往粗疏浅薄,所幸罗马有不耻下问的精神,从来都敞开胸怀接受希腊的光芒,以致公元前200年以后,只有受到纯粹希腊教育同时并习拉丁文的人才能被视为精英。富裕家庭的孩子总有一位希腊仆人或者奴隶常伴左右,以创造良好的双语环境。照此推想,普罗提诺应该家境不错,贺拉斯若果真有其人,大凡出生亦是富贵人家。与四体不勤荒淫无度的成年人不同,古罗马的孩子们天不亮就点着蜡烛去上学,他们的课桌上也铺了一层蜡,以便用金属棒在上面写字,直到天黑才获准回家。没有人知道读书到底要读多久,除了统一在五月二十四号开学,各个学校的科目和学制都不一样。尽管开明的罗马君主在耶稣还没诞生以前就给予了妇女自主离婚的权利,总体而言,罗马女性仍然相当艰苦。女儿十四岁的时候会被父亲嫁掉,丈夫虽然年长一些(古罗马男孩十五岁以前不允许结婚),却可能还在高等学府进行雄辩术训练。罗马儿童把希腊的同龄人用来仰望星空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他们的优秀文化成果之上了。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人再关心他们是不是也会常念死候,也会想知道小鸟为什么不动了,想知道地上为什么会冒温泉。内罗杜毕竟只是学者而非儿童文学创作者,他看到tic-tac-toe(一种井字格游戏)是孩子们锻炼思辨的方法,而不是它如何带给孩子欢愉,或者这种欢愉是否反过来制约了孩童的想象。有人把罗马教育的式微归结为确立基督教为国教后宗教性的过分宣扬。而从内罗杜的描述来看,是罗马帝国对孩童的态度决定了他们仅仅被作为成年人,或者说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阶段来培养。古罗马的儿童没有看过安徒生,不知道希尔弗斯坦的《爱心树》、格雷厄姆的《柳树风声》、萨奇尔的《洞》、三田村信行的《门背后的秘密》,也没有被雅诺什《阁楼上的光》所泽被,在一个连荷马都被冠以渎神之恶名的年代,他们能做的只有背诵西塞罗和昆良体,或者把拉丁字母顺次刻写在粗粝的蜡纸上。也许正如弗洛伊德所断言,Childhood Amenia是永远无法超越的疾病。我们赶上了富有美好文字的年代,但仍然忘记了人类童年的惨痛经验,和罗马的儿童一样,急着长大,急着占有,急着决斗。小的时候,我总喜欢看《鲁西西全传》,然后把309暗室的秘密和罐头小人的故事复述给要好的小朋友。只是现在,站在书店的架子前,我一本一本读完了希尔弗斯坦全集,读到愁肠百结而不愿意再和谁分享。二十四岁的顾城写了一首诗给安徒生,他说,我相信/那一切都是种子/只有经过埋葬才能发芽。三十七岁的时候,顾城将生命中最后一首抒情诗留给了儿子,Sam。他放弃了构筑一生的城堡,用最朴素的话语写下了对孩子的喜爱:这句话是只说给你听的/再没有人听到/爱你,Sam然后,顾城埋葬了自己,却再也没有发芽。或者宁愿相信,每一个人都是种子,在踮起脚尖看见童年的时刻,发芽。 [法]内罗杜著:《古罗马的儿童》,张鸿、向征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28元。
  •     这是这一系列中最好的一本了。既不艰涩也不玄乎,从各个方面旁征博引地呈现出古罗马对于儿童、生命和教育等等方面框架来。深入浅出,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希望还有“古罗马的长者”等等的书出来。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可读
  •     很好,可没兴趣没耐心,只是浏览
  •     【Etre enfant à Rome -Jean -Pierre Néraudau】
  •     写出了古罗马的儿童风情,整个书阅读起来很轻松。
  •     跟死亡有关的几个章节值得一读
  •     还不错,就是里面的人名太长,不太好记。如果要追溯儿童概念的由来应该是要看的书之一。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