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殖民地历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世界史 > 美国人:殖民地历程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8
ISBN:9787532748051
作者:[美]丹尼尔·J·布尔斯廷
页数:400页

章节摘录

第一卷 梦想和现实第一编 山巅之城:马萨诸塞海湾的清教徒我写基督教的奇迹,它从欧洲的腐败堕落飞往美利坚海滨;……神圣的上帝用它照亮了印第安人的荒野。——科顿·马瑟1630年春天,一艘载重三百五十吨、拥有二十八门炮和五十二名船员的船只“阿贝拉”号,载着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未来的领袖们向西横渡大西洋。这艘船于3月29日从怀特岛的考斯出发,直至6月下旬才到达美洲。在消时度日、巩固社团和取悦上帝的若干方式中,最受欢迎的或许莫过于布道了。这个新社团的领袖约翰·温思罗普在向旅伴们宣讲教义时定下了美国历史的基调。他预言:“我们将如山巅之城,为万众瞻仰。因此,我们如果在已经着手的事业中欺蒙我主,使主收回目前赐予我们的庇佑,我们就将成为世人笑柄,天下丑闻。”事后三百年,没有人能够比他更好地表达美国的命运感。在叙述清教徒的经验时,我们将看到这种命运感怎样产生,并了解是什么防止它成为盲目的信念或乌托邦。为迷途的人类指引方向的清教信标不是一部书,也不是一套理论,而是这个群体本身。美国有某种东西可以教给全人类,但这不是靠说教,而是靠作出榜样,不是假以言辞,而是示以生活方式。因此,那个有点粗鲁的问题——“那又怎么样?”——从最初起就和对于美国命运的信念紧密相连。1 正统观念如何使清教徒注重实际没有哪一种人比清教徒更为确信自己走的是正道。在草莱初辟的日子里,弗朗西斯·希金森在《新英格兰种植园》中写道:“我们最大的安慰和至上的防护手段是:我们有上帝在我们中间所授的真正宗教和神规圣诫……因而我们毫不怀疑上帝将与我们同在。上帝若与我们同在,谁能反对我们?”然而,他们的正统观念有其特性。与十八或十九世纪的美国人相比,清教徒无疑笃信神学。有关人类堕落、罪孽、灵魂拯救、宿命、主的选拔、皈依等教义是他们的精神食粮。但当时真正使他们出类拔萃的是,他们并不怎么注重神学本身,而更关心把神学运用于日常生活,特别是运用于社会。从十七世纪的观点来看,他们对神学的兴趣是实用性的。他们不大留意如何完善对教义的阐述,而关注于使他们在美洲的社会体现他们已知的真理。清教新英格兰是应用神学的一项宏伟实验。身居荒野的清教徒,远离旧世界的学问中心和大学图书馆,每天都要遭受一个蛮荒的美洲的许许多多艰难和危险的威胁,因而没有条件详尽阐述神学理论,争辩其微言大义。这种事对于在瑞士的让·加尔文或在荷兰的威廉·艾姆斯则要合适得多。然而,对于验证神学、看天国在人类抛弃了自耶稣降生以来若干世纪的虚假基础后能否重新建立起来,新英格兰却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因此,尽管新大陆的清教徒把加尔文派神学当作起点,但仅此而已。由此出发,他们一下子就迈进了实际生活。直到十八世纪中叶,新英格兰几乎没有产生过一部重要的思辨神学著作。并非在新英格兰不可能著书立说,而是新的美利坚人对神学思辨不感兴趣。从新英格兰的各种报纸上和把作品送往英国的新英格兰作者笔下,涌现出大量布道词、经书评注、“天意”荟萃、规章条例和卓越的史书。可能除了置身于新英格兰正统观念之外的罗杰·威廉斯,马萨诸塞海湾在十八世纪中叶乔纳森·爱德华兹时期以前没有产生过一个重要的神学家。而到那时,清教已奄奄一息了。在新英格兰清教的全盛时期,从未有过一场主要是神学性质的重大争论。在许多问题上的确出现过危机:谁应当统治新英格兰?总督应当是约翰·温思罗普,还是托马斯·达德利或哈里·文?是否应当改变这个社会中各不同阶级的权力或代表名额的分配?是否应当接受“蔡尔德请愿”?对罪行的惩治是否应当用刑律固定下来?总督助理们是否应当有否决权?边远城镇是否应当在议会中有更多代表?甚至同安妮·哈钦森和罗杰·威廉斯的争端也主要是关于统治者的资格、权力和威望的。如果说——也确实如此一一清教徒笃信神学,他们争辩的却是制度问题。在寻找政治思考的证据、对社会性质与政府职能做哲学研究时,也使人得到同样的印象。清教本身中并没有什么容不得这种思考的东西。当时,英国的清教徒们正在讨论他们理论的精彩之处:自由权的真正性质是什么?一个真正的清教徒应当在什么时候抵抗腐败的世俗政府?在什么时候容忍多样化?我们不必只注意约翰·弥尔顿这样的巨星。1647到1649年在克伦威尔新模范军的军官们中间进行的辩论表明,他们的才智状况与新英格兰的是何等不同。他们并非职业知识分子,只是军人和实行家,即使是他们也已转而争辩革命理论和君权哲学了。当然,“清教”这个概念在英国要比在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复杂得多。它包括了多种教义的代表,从长老派、独立派和分离派,到平等派和千年盛世派。究竟其中哪一派处于英国请教的中心地位,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因此,在英国请教各派中论争激烈。克伦威尔一伙必须面对的不仅仅是清教徒对手的批评。他们很明白,他们在英国建立的任何社会都不得不为在英国生根的几十种宗派——从贵格会①教徒到罗马天主教徒——寻找位置。十七世纪的英国清教文献闪耀着论战的光彩。十七世纪的美洲却完全没有英国清教那种蓬勃的思考力,因为马萨诸塞海湾有着一种正统观念。至少在第一代人的古典时代,它是个自选的遵奉正宗者的社团。1637 年,议 会通过一条律令,禁止任何人未经行政官核准其正统性便在殖民地内定居。或许在实行麦卡伦法以前,我们的移民再也没有被要求如此纯净。约翰·温思罗普直截了当地为这条津令辩护:这里是个根据其成员的自由意愿组成的社会;难道他们不该把危险人物、或具有危险思想的人物排除在外?某颠覆分子惠尔赖特的支持者有什么权利要求进入殖民地?“如果我们根据令人悲哀的经验,设想并发现他的观点不能见容于和平,恰如他的自白表明的那样,我们为何不可拒其党羽于门外,免其势力增强,兔其危险思想蛊惑他人,以此维持我们的和平?”在清教徒看来,这是新英格兰独特的机会。为何不趁此机会看一看真正的正统可以成就什么?为何不在世界上一个未玷污的角落宣布中止疑虑和神学争论?在这里,人们可以尽其全力来应用基督教——不是去澄清教义,而是去建立天堂。纳撒尼尔·沃德在《朴实的阿加瓦姆鞋匠》(1647年)中宣布:“我敢自命为新英格兰的传令官,以我们殖民地的名义向世界宣告,所有家庭论者、矛盾论者、再洗礼论者和其他狂热之徒,都有离开我们的自由,而那些将要到来的请赶快滚开,越快越好。”他确实是在代表情教的新英格兰讲话。若干年里,新英格兰的清教徒在保持他们社团的正统性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功。惟其如此,也难以产生思辨的思想。他们的主要神学论著是威廉·艾姆斯(他从未到过新英格兰)的著作和约翰·诺顿的《正统福音传教士》——一本英国神学家著作的粗浅的概要。在英国,请教内部的长老派信徒、独立派信徒和平等派信徒正在互相挑战,以延伸和漳清各自的教义,但我们在美洲简直看不到这种情景。在英国,一场会导致清教内部产生一个新教派的争论,在新英格兰却只会产生另一块殖民地。周围广袤无垠的空地和荒野使新英格兰的牧师们无需在自己的神学中形成容纳变种的宽容性,而这却开始成为英国清教的特征。安妮·赫钦森及其追随者持有异端观念,还擅自在晚上集会,引起了麻风于是她遭到审判,被“革出教门”。结果如温思罗普所述,1638 年3月“她……经陆路赴普罗维登斯,又去她的丈夫和徒众购自印第安人的纳拉甘塞湾小岛,并尽快着手迁移”。罗杰·威廉斯发表的不同教见是十七世纪马萨诸塞海湾内部唯一有希望切实丰富神学理论的运动,但这使他在1635 年10 月遭到放逐。只是到返回英国井同约翰·弥尔顿结交以后,威廉斯才写出了他那些有关神学争论的著作。在新英格兰,批评者、怀疑者和不同教见者被逐出这个社会;而在英国,请教徒们却不得不设法同他们共处。因此,关于信仰自由的现代理论是在英国开始发展起来的。弥尔顿和他那些名望较小、思想也不那么深刻的同代人想辩论“地方行政当局在宗教问题上是否拥有。或应否拥有任何强制和限制权”,似乎这是个尚未解决的问题。这就是罗杰·威廉斯同声相应的欧洲自由思潮。然而,他被逐出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被人当作异端和叛逆谈论。他作为被这个殖民地排斥的人死于贫困。如果说他的小小的普罗维登斯到底昌盛起来,那它始终不过是强大的正统母殖民地的一个卫星而已。

内容概要

著名的美国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曾长期担任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和史密森学会所属国家历史与技术博物馆馆长,被聘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研究员。他著有20余部著作,被译成至少30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售出数百万册。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其美国历史三部曲——《美国人》,以及世界历史三部曲——《发现者》、《创造者》和《探索者》。

书籍目录

一个陌生的海岸
第一卷 梦想和现实
第一编 山巅之城:马萨诸塞海湾的清教徒
1 正统观念如何使清教徒注重实际
2 布道:一种美洲制度3 探索新英格兰方式
4 清教保守主义
5 清教徒如何抵制乌托邦的诱惑
第二编 内心的种植园:宾夕法尼亚的贵格会教徒
6 追求殉道
7 执政的考验:宣誓
8 执政的考验:和平主义
9 贵格会教徒如何错误估计印第安人
10 引退
11 至善论的祸害
第三编 善行恶报:佐治亚的移民
12 非英雄史诗时代的利他主义
13 伦敦绘制的佐治亚乌托邦蓝图
14 慈善殖民地
15 福利计划的破产
16 利他主义的危险
第四编 移植者:弗吉尼亚人
17 英国绅士,美洲风度
18 从乡绅到种植园资本家
19 绅治政府
20 邻里式共和政体
21 “信神而求实”:没有主教的主教派教会
22 “信神而求实”:没有理论的宗教信仰自由
23 弗吉尼亚公民
第二卷 观点和制度
第五编 美利坚人的精神气质
24 需求:一种关于意外境况的哲学
25 诉诸自明之理
26 知识自然来
27 博物学峥嵘突出
第六编 社会教育
28 社会兴办大学
29 高等教育代替高等学识
30 无差别人的观念
第七编 有学问者丧失其垄断
31 职业的流动性
32 非专业化的律师
33 法律与政治的融合
第八编 新大陆的医学
34 自然康复和简朴的治疗方法
35 以社会为中心
36 通科医生
37 从经验中学习
第九编 美洲科学的局限
38 大众的科学:通俗天文学
39 天真质朴的见识和别出心裁的装置:电学
40 荒野中的农业
第三卷 语言和文字出版物
第十编 新的一致
41 一种美洲的口音
42 寻求标准
43 以书作标准的文化:拼写的偶像崇拜
第十一编 没有首府的文化
44 “从一个焦点四下散射的光线”
45 波士顿引进“宗教的和有用的书籍”
46 种植园生活的手册
47 市场方式:费城
48 没有诗人的诗篇
第十二编 保守的新闻出版业
49 书籍出版事业衰微不振
50 报纸的兴起
51 为何殖民地的印刷品是保守的
52 “公文承印人”
第四卷 战争和外交
第十三编 民兵之国
53 防御战和幼稚的外交
54 殖民地民兵和战备的神话
55 地方自治和殖民地的“孤立主义”
56 非职业军人

作者简介

“美国人三部曲”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前国会图书馆馆长布尔斯廷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三卷分获班克罗夫特奖、帕克曼奖和普利策奖。本卷是写殖民地初辟时代的美国。现代美国各州的格局和特色的形成,美国人大胆探索、不拘一格的性格的来源,清教、贵格会等教派的缘起,《独立宣言》的内幕,凡此种种均在本书中有详尽生动的描述。本书获得了班克罗夫特奖

图书封面


 美国人:殖民地历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与生俱来的权力和责任——杰斐逊和美国早期政治中的“弗吉尼亚王朝”杰斐逊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出生于弗吉尼亚州的沙德维尔,毕业于威廉和玛丽学院(以“光荣革命”后英国双王命名)。1769年起,在弗吉尼亚的民众代表议院(下议院)担任了六年议员。1770年起,他开始建造他称为蒙蒂赛洛(Monticello)的个人住宅,如今这里是他的纪念馆。杰斐逊是第二届费城大陆会议的代表。1776年6月11日,他被委托领导一个五人委员会起草《独立宣言》,杰斐逊是主要作者,两位助手分别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和约翰•亚当斯(亚当斯是华盛顿之后第二任总统)。《独立宣言》使杰斐逊获得了国际声誉。1779年,杰斐逊担任了弗吉尼亚州长,任期两年。1782年再次进入国会。他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放弃英镑,使用美元(dollar)作为基本货币单位,这个建议经多年讨论之后被采纳。1784年—1789年,杰斐逊继富兰克林之后担任了驻法国大使。当时法国正处在大革命前夜,无意同美国进行贸易。返回美国之后,华盛顿邀请他出任自己的第一任期的国务卿,他一直作到1793年12月31,他返回蒙蒂赛洛,建了几栋房屋和一个钉子工厂,并种植了一千棵桃树。许多人到这里来拜访他。1796年,杰斐逊竞选总统,但落败于约翰•亚当斯,但根据当时的竞选规则,他自动成为副总统。1800年,他当选为总统,并获得连任直到1808年。作为总统,他于1803年与西班牙谈判购买了路易斯安那,使美国国土增加了一倍。1804年,他派遣刘易斯和克拉克向北美洲西部探险,他们在太平洋岸边建立了一个要塞,后来这里被称为俄勒冈地区,1859年其中一部分成为俄勒冈州。卸任总统之后,他发起建立了弗吉尼亚大学,他亲自设计了校园、监督建设,并设计了课程、雇佣教员。杰斐逊希望人们能记住他做的三件事:使美国自由,使人们良心自由(信仰自由),使教育自由(不受宗教干涉)。(Freedom for Britian,freedom of conscience,and freedom maintained through education。)大种植园经济华盛顿、杰斐逊、麦迪逊、门罗四位美国总统都是弗吉尼亚人,构成了所谓“弗吉尼亚王朝”。在美国早期,弗吉尼亚人对美国革命、联邦宪法的制定和联邦政府的运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殖民地时期的弗吉尼亚统治模式被布尔斯廷称为“绅治政府”(或“邻里式共和政体”),即占据了大量土地的绅士家族(像华盛顿家族、杰斐逊家族这样的大种植园主)控制民众代表议院和政府,这是一个人民默认富豪名门执政,而富豪名门又不压倒人民的政治模式。在美洲广袤的土地上,弗吉尼亚种植园主是18世纪的“公司城”,而不是富于田园诗意的乡村。种植园主必须既有经商的精明头脑,又有丰富的知识才能经营其农工商俱全的小天地,他必须对百余种不同作业的工本精打细算。大种植园绝非自然农业经济,那里有数百名奴隶、白人工匠、监工、管家和商人。他们生产作为经济作物的烟草,还种植粮食、制造工具和农具,织布缝衣供自己所需,也在当地与境外市场出售货物,有时还得用自己的船运送。所以在18世纪的弗吉尼亚较为成功的大种植园主里,像威廉•伯德和托马斯•杰斐逊那样以见多识广、多才多艺著称的人物并不罕见。他们对自然发展史感兴趣,对医药和机械学有相当精神的知识,对气象学也很在行,他们还认为不能不懂法学。这些与其说是以遥远欧洲启蒙的抽象教导为榜样,不如说是弗吉尼亚的种植园主在日常生活中必然遇到的问题使然。弗吉尼亚政治模式大种植园经济反映到政治上,对议会选举进行了财产限制,只有“拥有不动产或动产,乃致其利益促其致力于公益者”方为选民,后来则只有直接拥有地产者方能参加选举。对“弗吉尼亚王朝”的研究表明,弗吉尼亚存在一个相互通婚密切的上流社会“四百家族”,从1680年到美国革命为止,被任命为总督参事会成员的91人名单上,一百年来只有57个不同家族的姓氏,其中9个姓氏占了1/3,另外14个也占了1/3。从来没有哪一个统治阶级如此认真对待它的政治责任——随同权力而来的治理责任。弗吉尼亚人实行有限制的选举权,同时也制定了强制投票的法律。他们坚定不移地认为,治理社会是一种责任,如果说普通选民被要求去投票,那么拥有巨额财产的人被期望肩负更大的责任。民众代表议院就是贵族统治集团的一个政治实习班。这个议会在殖民地时期不断加强,甚至控制了总督及其参事会。民众代表议院的花名册就是一份主要种植园主的名单。有关烟草价格、质量和税收、教育、宗教、与印第安人的关系等重大决策均由议会作出。人们正是在议会中得到了训练和审查,而后才被擢升到更高的职位。民众代表议院从自己的议员中(几乎完全如此)选举弗吉尼亚州的各级官员,从总督、州长到参事、法官,公众权力属于少数特权者,而这种权力也带来了相应的,有时不胜其烦的责任。议院从一开始就规定,议员必须参加每届会议的开幕式,无故缺席或其理由不被认可则处以罚款甚至拘捕。1782年,杰斐逊受到指责辞去总督职位之后,又被本县选为议员。他倦于从政,且痛感公众忘恩负义,希望辞职。但议长给他的答复是“议员们认为本州宪法不允许接受你的辞呈”,并告诫说“贤能之士最好是治人而不是治于人,因为如果贤能之士从社会引退,则贪官污吏、无知之徒就有可能、确实很有可能得逞”,最后敦促杰斐逊“出席会议,以免招致被捕的责罚”。最后的绅士政治伟大的弗吉尼亚人同这个充满利益冲突的世界息息相关,他们具有强烈的经济和政治现实感,但没有特殊天赋去搞空谈哲学的抽象思辨,这却是他们最大的优点之一。弗吉尼亚的统治者们钦佩英国绅士的理想,其中最重的绅士准则是中庸。和某些绅士不同,他们不轻视贸易和劳动,也不赞许懒惰的贵族作风,同时他们也没有后来平均派民主主义者把满手老茧的劳动这理想化的倾向。弗吉尼亚人从布拉思韦所著《英国绅士》一书中得知,中庸必须在精神、肉体和财产上同样身体力行。弗吉尼亚王朝是18世纪中期弗吉尼亚贵族统治的最后一枝花朵,而并非国民精神的第一支花朵。独立战争的动乱,英军的破坏,英国国教正统地位的废除,商业的凋敝以及烟草业的衰落,全都宣告的贵族统治及其体制的没落。

精彩短评 (总计45条)

  •     这种文风在英美史学界亦全面导向“专业化"的时代已很难得,而如果与同派路易斯·哈茨登峰造极的掉书袋做法比较,阅读布氏的作品过程中“享受”一点就更加突出了。
  •     从清教徒在马萨诸塞登陆时起,美洲历史的发展就与欧洲(主要是英国)密切相关却又独具特色:对异端的宽容、全无学究气的对普罗大众进行通识教育的高等院校、由于“较少地受到堆积如山的昔日财富的遮挡”而得以自由驰聘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没有所谓“牛津腔”、“伦敦腔”的不分阶级的美洲英语。美利坚人关注实用而不拘泥于宗教争论、关注有用的知识而不是所谓优雅的上层文学、在应对印第安人或其他外来威胁时的地方主义、州与州之间的互不买账和法律知识的普及使得人人都对自己的天赋权利与自由有充分的认识这些在美国历史进程中逐渐发展形成的民族特质在当今美国人的气质中有深刻的反映。
  •     布尔斯廷是我除司马迁之外最喜欢的历史学家。
  •     翻译风格完全西化,不过对于布尔斯廷的多识非常佩服。美国人没有章法的成长,真让英国人始料未及啊。 关于美国的民兵制的散漫和对国家军队的担忧让我联想到Yes Prime Minister第一集里面的笑料。
  •     翻译的确有些云里雾里,还是看原文好
  •     经典的美国史书……这个是第三个中文版本了吧
  •     时先生当年的译笔很不欧化的呀
  •     第10-13编未阅。
  •     据说是一本好书,但个人觉得中文版翻译真心不好
  •     内容有趣,翻译靠谱,值得推荐。
  •     基本上是在每天的北京地铁上读完的。大赞!
  •     : K712.07/4224-1
  •     有点散乱。。。
  •     力荐
  •     翻译得比较绕口
  •     翻译的不行啊,读起来费劲 内容可以给个4.5星,翻译只能是3星。 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殖民地时期的发展,有助于理解后来美国人的特点。但是故事性不强,翻译一般,读起来容易犯困。。。
  •     要了解美国那许许多多新奇特点还是得去看历史。
  •     细节有趣~
  •     翻译上好像有点问题。以上。
  •     美国作为殖民地的历史。作者是著名的美国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其美国历史三部曲——《美国人》,以及世界历史三部曲——《发现者》、《创造者》和《探索者》。
  •     虽然不免冗长细碎,但还是给你展现了更真实的美国。比方说我们一直认为美国的发端是清教,实际上只是局限于马萨诸塞,而宾夕法尼亚是贵格会的地盘,在美国开国史上有磐石作用的弗吉尼亚是圣公会的地盘。
  •     美国的多元仿佛生来如此
  •     国内很多人其实不了解美国,跟在别人后面批评或赞美很容易。国人现在需要的是真正静下心来研究美国,美国何以强盛,何以稳定,何以称雄...... 虽然很多人不舒服但事实不可改变,美国的宪政、民主、自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不可不察。美国建国初期,杰斐逊的一席话足以解释一切,在制宪过程中讨论总统任期应该有限还是无限连任时他说:我们知道华盛顿是个好人,可是谁敢保证下一任总统是个什么东西?(可能原话有差别,但大意不差),最终,美国总统只能连任两届到期自动下台。而开国总统华盛顿功成身退的行为又为我们解释了另外的一切,他没有居功自傲,认为打天下理所当然要做天下,甚至劝说手下军官们解甲归田,他自己恬然归隐庄园,甘做一个普通乡绅。反观我们号称5000年文明史的中华天朝,自夏商周以至民国、共和国,何曾见过此等人物。没人敢以杰斐逊之类的话对开国元勋叫板自然是不肖说的,连邓小平在安抚老干部离休时,还得批示要让他们照样有权阅文件、列席会议呢。特别值得注意和玩味的中国特色的词汇——“离..修”中美历史文化的截然不同、意识形态的南辕北辙造就了今天两国之间、国民之间互不了解,各说自话的现状。
  •     还不错,了解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东西。
  •     一个州一个宗教派别的分析。
  •     翻译得真够呛。。。
  •     追寻梦想的人们来到梦中的乐土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谦逊平和,坚韧不屈。
  •     2010.10.06,时隔五年多重读,大部分内容都忘了,等于新读。2016.01.10—2016.01.22
  •     典型的老美写给老美看的口气,我等老外读起来偏生硬,从小断面烘托大历史的手法确实十分细致,读起来也特别难看,抓不住重点摸不到头脑的感觉。
  •     其实很容易看出,新大陆的实用主义,将与之和社会联系的一切都变得客观具体,缺少庸腐的体制也解放和平等了绝大部分人。特别感兴趣的是后面语言和文字出版物,字里行间处处都体现着实用,也算是对杜威的理论有个充分的背景了解了。
  •     上帝指引他的子民在新大陆的方向;各个殖民地的自治造就了美国精神,由史至今,方方面面。翻译很nice,认真读下去很有韵味,但是也有不少语句晦涩难懂,虽然需要有些许的历史基础,但是无碍。
  •     关于殖民地时期美国宗教流派信仰、思想、语言文化等诸方面特质的源流考察的经典著作。第一卷宗教源流探析通透,余卷次之。殖民地环境使得美国在法律等方面承袭着英国制度与惯例传统;美洲大陆的新辟环境,也使得美国人在宗教信仰、思想哲学上注重实用和经验,轻视知识和理论,自然也避免了英国的不少垄断、教条等陈弊。
  •     和另一套书名字颠倒了顺利,真坑爹
  •     美国没有欧洲的历史包袱,崇尚实用及商业进取精神渗透进社会、政治、文化、军事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是如何从殖民地阶段发展至今的,这本书阐述得全面而深入。最可贵的是作者本着同欧洲进行比较和反思的客观态度,让作品显得开放,内省又深刻。
  •     虽然是灯塔国,作者的反正我们国家就是叼的自豪感看的人想吐
  •     这本书是帮朋友买的,听说挺不错,研究历史的人,特别是喜欢美国历史的人可以买来一看。
  •     美国人今天的民主由何而来,最常听到的说法是美国是移民国家,人种民族众多,各有意见观点。除此之外的其它更深层原因甚少有人了解,然而与其最原始殖民地的环境,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都脱不了关系。本书可以带你去追朔下这种民主的形成源头与过程。甚至于还可看到华盛顿,富兰克林等建国英雄他们的动机,是否也与固有印象有所出入呢?PS:中文翻译比较烂,阅读起来比较费力。
  •     翻譯扣分
  •     有趣的地方
  •     这书翻译的真差,看的累。。。
  •     书是好书,只是译者水平有限,读起来很吃力。
  •     政治方面太少,属于社会文化史
  •     值得收藏,极富情趣,认识这个美国。
  •     散文一样的历史书,我爱。
  •     不必拘泥于传统的窠臼,一片全新的土地成了人们打造自己心中“天堂”的最好原材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