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世界史 > 德国章节试读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08-5
ISBN:9787807621133
作者:《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编委会 编
页数:191页

《德国》的笔记-国家之父 - 国家之父

世界的最高统治者 ,成为了 “罗马人的皇帝 ” ,这也是后来 “神圣罗马帝国 ”的开端 。在此后的 8 4 0多年里 ,德意志王国也被称为了 “神圣罗马帝国 ” 。这个帝国极盛时期的疆域包括近代的德意志 、奥地利 、意大利北部和中部 、捷克斯洛伐克 、法国东部 、荷兰和瑞士 。奥托大帝加冕后的第 1 1天 ,他与教皇签订了著名的 《奥托特权协定 》 ,规定了皇帝对教皇的保护 ,教皇要绝对效忠于皇帝的义务 ,教皇的人选由皇帝来决定 。 9 6 3年 ,奥托大帝废黜了教皇约翰十二世 ,确立利奥八世为新教皇 。这一举动等于否定了中世纪教皇凌驾于皇帝之上的惯例 ,开启了皇帝任免教皇的先例 ,这也拉开了历史上皇帝与教皇长期斗争的序幕 。

《德国》的笔记-第53页

1762年1月,俄国沙皇伊丽莎白去世,接任皇位的彼得三世是腓特烈的狂热崇拜者,这位一国之主平生最大的志向就是在腓特烈手下当个军官,现在腓特烈有难,他怎能袖手旁观?随着彼得三世一声令下,俄军不但立刻在东线停战,还协助腓特烈一起保卫普鲁士。这突然出现的变故让法国人和奥地利人目瞪口呆,他们一边痛骂着彼得三世“卖友追星”,一边捏着鼻子签订了《胡贝图斯堡合约》,普鲁士最终保住了西里西亚。
伊万有这么个上司也挺无奈的哈。。。

《德国》的笔记-第87页

1898年3月6日,清政府和德国签订了《中德胶澳租借条约》:中国把胶州湾周围50千米处范围内的领土(包括青岛港)租让给德国,租期为99年;德国有权在山东修筑和经营铁路;德国公民拥有在铁路两旁开矿的权利。1899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将胶澳租界地内的新市区命名为“青岛”。

《德国》的笔记-第1页 - 《图说天下·德国》笔记


【一 条顿森林之战】P6
{原始的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虽然还在蛮荒世界中彷徨,但是他们却非常尊重妇女,妇女可以参与社会重大事件的讨论并拥有发言权。最难能可贵的是,日耳曼人遵循着一夫一妻制的传统美德,非常注重夫妻之间的忠贞不渝,这和罗马人放荡不羁的男女关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日耳曼妇经常随男人们一起参加战斗,在战场,上她们勇敢作战,绝不退缩,一旦战败他们二话不说,横刀自刎,留给敌人的只有一具尸首。
{屈辱的生活}
罗马帝国刚刚建立不久,皇帝奥古斯都就盯上了处于蒙昧中的日耳曼人。公元5年,罗马帝国出兵攻打日耳曼人,勇悍的日耳曼人屡战屡败,被迫向罗马人投降,罗马彻底征服了从莱茵河到易北河的广大地区,将这些地区命名为日耳曼尼亚省,日耳曼人生活的地区被并入了罗马的版图之内。
为了彻底征服桀骜不驯的日耳曼人,罗马帝国派出了大将提贝留率领3个精锐的军团驻扎在日耳曼尼亚。此外,罗马人还对日耳曼各个部落的首领发射糖衣炮弹,企图使他们成为罗马统治日耳曼人的傀儡。
不过不是所有的日耳曼部落首领都被罗马人收买了,切鲁西部落的首领海尔曼就是一位坚强的战士。年仅27岁的海尔曼精通拉丁文,武艺高强,在他心中没有什么事情比自由和独立更重要。
公元9年罗马将军提贝留突然被调离了日耳曼尼亚。提贝留精明能干对日耳曼人监控得滴水不漏,使得海尔曼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他的离去无疑是日耳曼人的福音。
{森林伏击}
接替提贝留职务的是罗马有名的浪荡公子瓦鲁斯,这位花花大少来到日耳曼尼亚后,整日在军队中大摆宴席,被莺歌燕舞迷得不亦乐乎,根本顾不上整顿军队,处理政务。
海尔曼在取得了瓦卢斯的信任后,就联络日耳曼尼亚北部的一个部落公开造反,然后亲自将这个消息汇报给了瓦鲁斯。瓦卢斯准备发动全军前去镇压。“忠心耿耿”的海尔曼向瓦卢斯推荐了一条稳妥的行军路线,而横亘在这条行军路线上的条顿森林就是海尔曼为罗马大军准备的“埋骨之地”。
条顿森林位于德国西北部的利伯郡,这是一块泥泞的高地,其间河谷纵横,河谷中生长着高大茂密的橡树林,是一个打伏击的好地方。
瓦鲁斯军团覆灭的消息传到罗马,奥古斯都暴跳如雷,痛不欲生,在宫廷里捶胸顿足,反复喊道:“瓦卢斯,把我的军团还给我!”
条顿森林之战消灭了罗马最精锐的3个军团,使得罗马帝国的元气大伤,再也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扩张了。奥古斯都最终决定以莱茵河为界和日耳曼人划河而治。日耳曼人凭借条顿森林大战的胜利彻底摆脱了罗马人的奴役。
【二 法兰克王国的崛起】P10
{强势崛起}
395年1月17日,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逝世,他在临终前将罗马帝国分成了东罗马和西罗马两个部分,让两个儿子各自继承。
西罗马帝国存活了不到100年的时间,就在476年被日耳曼人灭国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日耳曼人建立的“蛮族”国家,也正是这些国家奠定了整个西欧的基础。(这些国家主要有:法兰克王国,占有现在的法国和德国的大部分地区;西哥特王国,占有现在的西班牙和法国西部;东哥特王国,占有今天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
“法兰克”一词在拉丁语中是“自由”的意思,法兰克人也很好的继承了日耳曼人能征善战的血统,法兰克人最擅长使用的武器就是战斧。
{王朝建立}
公元3世纪,腐朽的罗马帝国如同垂暮的老人,面对朝气蓬勃的法兰克人,它已经没有招架之力了。雄心勃勃的法兰克人渡过了莱茵河,开始抢夺罗马人的地盘。
481年,海滨法兰克人的部落首领——克洛维,将腐朽的罗马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又一举攻下了巴黎和卢瓦尔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奠定了法兰克王国的疆土。他正式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并以自己祖父的名字将王国命名为墨洛温王朝,克洛维成为了法兰克王国的第一任国王。
{皈依基督教}
克洛维建立了墨洛温王朝后,西哥特王国的公主克罗提尔因为宫廷内部矛盾,被迫逃到了法兰克王国的领地,这位公主凭借着自己倾城倾国的美貌取得了克洛维的欢心,被收入了后宫。
克洛提尔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多次劝说丈夫皈依基督教。克罗维在征讨莱茵河中部地区的阿勒曼尼人的战斗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于是他开始相信未知的力量。克洛维皈依基督教后,他既得到了教会的支持,又提高了他在公众心中的地位,位置更加巩固。
{东征西讨}
就在克洛维的势力日益增长对邻国磨刀霍霍的时候,一个天赐的良机摆到了他的面前。克洛维的岳父西哥特国王戈迪吉赛尔在王权争夺中失败,老国王请求自己实力强大的女婿出兵助阵。为了能打动贪婪的女婿,戈迪吉赛尔作出承诺,只要能帮他恢复王位,就以西哥特王国肥沃的土地酬谢克洛维。500年,克洛维带着他的大军毫不费力地击败了西哥特王国,夺取了包括今天西班牙在内的大片土地。507年,墨洛温王朝建都巴黎,开始了对欧洲大陆的统治。
【一代霸主查理大帝】P14
{查理登基}
511年法兰克的一代枭雄克洛维去世了,王国的疆土被分成了4份,由他的4个儿子均分。此后的100多年里,王国始终在混乱和战争中艰难前行,到6世纪的时候,墨洛温王朝连续出现了几位昏君,这几位君主迷恋酒色,百姓形象地称他们为“懒王”,国王贪图享乐,国家,大权逐渐落到了宫相手中。大约在720年,丕平家族的查理·马特成为了王国的宫相,这位有“铁锤”之称的宫相,对内实行封建采邑制度,对外抵抗阿拉伯人的进攻,成了王国的顶梁柱。
{赫赫战功}
查理继位后不久,击败了意大利的伦巴第王国。
772年,查理率领大军东渡莱茵河,发动了对萨克森人的战争,战败的萨克森人放弃了本族的宗教信仰,改信基督教。
787年查理进军西班牙;同年,查理的军队兼并了巴伐利亚公国;
796年查理的军队迫使多瑙河中部地区的阿瓦尔人臣服......就在查理所向披靡的时候,教皇利奥三世逃到了他的军营.利奥三世在罗马遭到了暴徒的袭击,查理率军将利奥三世护送回罗马,帮助他巩固了位置。
800年的圣诞节,查理来到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出席祈祷仪式,利奥三世把一顶准备好的皇冠戴在了查理的头上,宣布他为罗马皇帝,此后法兰克王国变成了查理帝国,查理国王变成了查理大帝。
{文治成就}
称帝之后,查理大帝开始精心经营他的庞大的帝国。查理大帝在宫廷中兴办了大量的学校,他礼聘四方学者来王宫讲学。各地的修道院也开始兴办学校,大量的平民子弟得以接受系统的教育,这也为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查理大帝还下令保护古希腊与古罗马时代的文化遗产,他让人专门抄写了许多拉丁文和希腊文手稿,为后代保留了大量的古典著作。国家的文化教育比过去几百年有了显著的提高,后世的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加洛林文艺复兴”。
814年1月,查理大帝在王宫中去世。
843年,查理大帝的3个孙子签订了著名的《凡尔登和约》,强大的帝国一分为三,东法兰克王国成为了后来的德国,西法兰克成为了后来的法国,东西部之间的地区成了后来的意大利。
【祖国之父】P16
{国内一统}
十世纪初期,东法兰克王国的土地上形成了许多公国,包括萨克森、士瓦本、洛林、法兰克尼亚、巴伐利亚等,其中萨克森公国是所有公国中最大的一个。
919年,有“捕鸟者”之称的亨利一世(据说亨利一世在当选萨克森公爵时,正在野外打鸟,所以有了捕鸟者的称号)当选为德意志王国,他以毕生的精力维护各公国之间的团结,以整个德意志的力量抵御匈牙利人的入侵。
936年,亨利一世去世,他的儿子奥托继承父业成为了萨克森公爵,尽管父亲在王位上苦心经营了近20年,但奥托面对的局面却异常险恶,内部的贵族叛乱和外敌入侵接踵而来。
{出兵意大利}
954年,匈牙利人入侵东法兰克。
955年,奥托御驾亲征,集中全国的兵力与匈牙利决一死战,几乎全歼了来犯的匈牙利骑兵,从此解决了德意志的心腹大患,因此后人称之为“祖国之父”、“奥托大帝”。
统一了德意志,战胜入侵之敌,这对于任何一位帝王都是值得庆贺的大事,而对于雄心勃勃的奥托大帝,这只是一个开始。他的目标是要像查理大帝那样进军意大利,让教皇把象征尊严、荣誉和权力的王冠戴在自己的头上,这个远大的目标就像黑暗中的一座灯塔,指引着奥拓将矛头对准了教皇的大本营——意大利。
正在奥托大帝为出兵意大利的借口煞费苦心的时候,上天赐给他一个机会。961年,罗马教皇约翰十二世和意大利城市贵族争夺权力失败,只好向手握重兵的奥托大帝求救。奥托大帝收到教皇的求救信后喜出望外,连忙率领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脉,杀入了意大利。
962年2月2日,约翰十二世为感激奥托大帝的慷慨相助,在罗马为奥托加冕,称他为“奥古斯都”。奥托大帝终于如愿以偿,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成为了“罗马人”的皇帝,这也是后来“神圣罗马帝国”的开端。在此后的840多年里,德意志王国也被称为了“神圣罗马帝国”,这个帝国极盛时期的疆域包括近代的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捷克斯洛伐克,法国东部,荷兰和瑞士。奥托大帝加冕后的第11天,他与教皇签订了著名的《奥托特权协定》,规定了皇帝对教皇的保护,教皇要绝对效忠于皇帝的义务,教皇的人选由皇帝来决定。
963年,奥托大帝废除了教皇约翰十二世,确立利奥八世为新教皇,开启了皇帝任免教皇的先例,这也拉开了历史上皇帝、教皇长期斗争的序幕。
【卡诺莎之行】P19
{幼主登基}
1056年,年仅5岁的亨利四世加冕为德意志国王。1062年,科隆大主教安诺挟持了亨利四世,任命自己为王国的新摄政,他不但剥夺了小国王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连小国王的婚姻都大包大揽,自行做主为小国王定了婚事。
1070年,20岁的亨利四世在多年的韬光养晦之后,显示了自己的政治智慧,他联合忠于自己的贵族,一举击败了安诺主教,终于摆脱了傀儡的命运,成为了王国的主人。
当时在位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人,正准备将任命和撤换主教的权力从国王手中夺回。对于教皇的命令,亨利四世嗤之以鼻,他不断地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到各地主教的位置上,打算逼迫教皇接手既成的事实。1076年1月亨利四世在沃尔姆斯召开了会议,宣布废除教皇格里高利七世。
然而这一纸宣告并没有吓倒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召开宗教会议,宣布对亨利四世施以“绝罚”,即开除亨利四世的教籍,废除其王位。“绝罚”是天主教会一项极其严重的惩罚,凡是受到这种惩罚的人,任何人不得与他接触,只有他向教皇虔诚的忏悔并获得教皇的赦免后,方能撤销惩罚。面对罗马教廷和诸侯的强大压力,亨利四世只好屈服了。
{屈辱的经历}
1077年1月25日,亨利四世来到格里高利七世居住的卡诺莎城堡,向他认错,在获得了格里高利七世的赦免后,带着他的人马离开了这个令他受尽屈辱的地方。之后,卡诺莎之行在西方世界成了忍辱投降的代名词。
{斗争终结}
卡诺莎的耻辱并没有带来和平,反而加重了教皇和皇帝之间的恩怨。亨利四世的妥协为他自己赢得了喘息的时间,他回国后立刻着手镇压贵族们的叛乱,格里高利七世看到了亨利四世如此桀骜不驯,就在1080年再次对亨利四世处以“绝罚”,亨利四世也再度宣布废除教皇,他自己还任命了一名新教皇。
1084年,亨利四世率领大军进攻罗马,格里高利七世弃城而逃,一年之后,他在流亡中死去。1106年,亨利四世在列日去世。
亨利四世的去世并不代表着政治斗争的结束,卡诺莎之行所埋下的仇恨种子,一直影响着以后几代皇帝和教皇。直到1122年,百年的权力之争让皇帝和教皇都筋疲力尽,双方在德国西部的沃尔姆斯签订了“沃尔姆斯宗教协定”。协定规定:德意志境内的主教由教士自由选举产生,而不受到皇帝的直接干涉,但是这种选举必须在皇帝的监督下才能有效,主教在领地上的权力,由皇帝来授予,以权标作为其象征,宗教权力由教皇授予,以指环作为其象征。一段延续了百年的皇权和教权之争,这才暂时告一段落。
【红胡子入侵意大利】P22
{进军意大利}
作为德意志最有权势的霍亨斯陶芬家族的继承人,29岁的腓特烈一世被选为了德意志国王。这位新国王人高马大,智力过人,因为他留着满脸的红色胡子,因此众人给了他一个“红胡子”的外号,这个外号在后来的几百年里成为了腓特烈的代名词。雄心勃勃的腓特烈一世刚一上任就制定了国家的基本国策,那就是占领意大利富饶的北部和中部,以占领的资源来供给自己的帝国,不过此时的德意志王国名义上以国王为尊,但国内的大诸侯都是重兵在握。攘外必先安内,腓特烈一世挥舞着土地和爵位的空头支票,一个个地安抚了手下的诸侯,彻底解决了自己的后顾之忧。
1154年,教皇尤金三世帮了腓特烈一世一个大忙,他给正寻找出兵理由的腓特烈一世发来了一封求救信。原来此时的罗马爆发了一场起义,起义者宣称要废除教皇的领地,让教皇业和普通人一样过简朴的生活,废除教会对人们的严厉管制。眼看着权位不保,尤金三世只好向手握重兵的腓特烈一世求助,尤金三世还承诺事成之后要帮腓特烈一世加冕称帝。
{血腥加冕}
腓特烈一世攻入了罗马城,拯救了忧心忡忡的教皇,要求教皇加冕自己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可天公不作美,教皇尤金三世刚刚在忧愤中去世,走马上任的教皇哈德良四世不但没有对腓特烈一世感恩戴德,反而在加冕仪式上不停地挑剔着新皇帝的行为举止,心高气傲的腓特烈一世早就被者繁琐的礼仪弄得肝火上升。随着腓特烈一世的爆发,喜气洋洋的加冕庆典瞬间变成了血腥的屠宰场,在场的近千名教士倒在了军队的屠刀下。腓特烈一世在血腥的加冕仪式后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血染意大利}
腓特烈一世称帝后,开始全力控制意大利的各个城邦。当时的意大利是欧洲的商贸集散地,是整个欧洲比较富裕的地区。1154年,腓特烈一世召集意大利各城邦的代表,隆重地召开了隆卡利亚会议,申明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对意大利绝对,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对意大利的财富垂涎三尺的腓特烈一世已经等不及用税收等手段来掠夺财富,他直接命令士兵在罗马城中大肆抢劫,将抢来的金币和珠宝一马车接一马车运回了德意志。这种这样的行为彻底激怒了意大利北部的城邦,他们组成了以米兰为首的城邦集团,准备与红胡子决一死战。
腓特烈一世分别于1158年、1160年两次进军意大利。前一次战争,红胡子的军事暴力压倒了起义者,城邦同盟被迫投降。后一次战争打得旷日持久,新任的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三世早就看不惯对教廷指手划脚的红胡子,他宣布将腓特烈一世革除教籍,并表示支持城邦同盟的斗争,经过两年的战斗,城邦同盟的大本营米兰还是被攻陷了。
{兵败意大利}
腓特烈一世的屠城暴行并没有吓倒意大利的城邦,反而激起了意大利人反抗残暴统治的勇气。1167年,威尼斯、维罗纳等意大利城邦组成了新的“伦巴第同盟”,腓特烈一世只好又发动了第四次侵略战争,他的军队遭到了意大利人民的顽强抵抗,军队里瘟疫流行。腓特烈一世只好丢下部队,化装成农夫逃回了德意志,这是腓特烈一世在意大利遭受的第一次惨败。
1174年,腓特烈一世重整旗鼓,率领着数万大军第五次进攻意大利,此时加入“伦巴第同盟”的意大利城市也增加到22个。腓特烈大军在众志成城的意大利人面前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腓特烈一世也身受重伤,只得向“伦巴第同盟”投降。
1177年,腓特烈一世被迫与教皇亚历山大三世签订了了《威尼斯和约》,腓特烈一世同意归还教产,同时不再插手教皇国的内部事务。
1183年,腓特烈一世与“伦巴第同盟”签订了《康斯坦茨和约》,废除了隆卡利亚会议的一切决议。
1186年,腓特烈一世对意大利发动了第六次进攻,也是他最后一次进攻意大利。但是这次进攻仍然以失败告终。
1189年,67岁高龄的腓特烈一世在征战途中掉进了河里,沉重的盔甲让它变成了水中的秤砣,这位雄心勃勃、戎马一生的皇帝,最终以这样一种方式告别了人世。
【腓特烈二世的传奇人生】P26
{童年生活}
腓特烈一世为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亨利六世迎娶了西西里王国的女继承人——34岁的康斯坦丝。1196年12月,刚刚满两周岁的腓特烈被选举为德意志国王,史称“腓特烈二世”。不久,亨利六世感染了疟疾,撒手人寰。一年以后,年仅44岁的康斯坦丝王太后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腓特烈二世是在教皇的监护下长大成人,所以人们称他为“神父哺育的国王”。
{命运的转折}
在腓特烈二世15岁的时候,一向对他不闻不问的英诺森三世亲自为腓特烈二世选定了一位新娘,这位新娘是一个比腓特烈二世大10岁的寡妇,但她是阿拉贡的公主,新娘带了绝对丰厚的嫁妆,甚至还包括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正是在这支武装力量的支持下,腓特烈二世开始削弱贵族领主和召会的势力,建造城堡,建立强大的海军,西西里王国的国力也蒸蒸日上。
亨利六世去世后,德意志另一个豪门望族——韦尔夫家族趁势而起,他们推举的奥托四世打败了亨利六世的弟弟、腓特烈二世的叔叔。从霍亨斯陶芬家族手中夺走了王位。可奥托四世上台不久就开始和教皇英诺森三世争夺权力。英诺森三世转而支持腓特烈二世。雄心万丈的腓特烈二世不顾妻子的反对,毅然带领着一支部队回到了德意志。当时德意志人民仍在怀念勇武的红胡子,他们把这份忠诚全部献给了腓特烈二世,希望他能再现昔日的荣光。
1211年,腓特烈二世在法兰克福被选举为德意志国王。
1214年,腓特烈二世和他的盟友法国在布汶战役中彻底击溃了奥托四世的军队。6年后腓特烈二世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残酷的斗争}
腓特烈二世登基称帝后不久就和教皇发生了矛盾。这时在位的教皇格里高利九世觉得腓特烈二世在教廷的支持下捞足好处,是该为教廷出力的时候了,他命令腓特烈二世率军参加十字军东征,腓特烈二世非常顺从地率军出征。
腓特烈二世一路上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战斗,而是反复的谈判、沟通、收买,甚至还使用了政治婚姻这种家传法宝。他和耶路撒冷王国的女继承人伊莎贝拉结婚,还从埃及苏丹手中获得了耶路撒冷及其附近地区。1225年,腓特烈二世加冕成为耶路撒冷国王。他的行为在教皇眼中却是大逆不道,格力高里九世以此为借口,派军队进攻西西里王国。
得到消息后,腓特烈二世迅速回到西西里,一举击溃了教皇的军队,双方停战议和。
为了血洗战败的耻辱,教皇和曾经挫败过红胡子的“伦巴的同盟”结成联盟,共同对付腓特烈二世。1237年,腓特烈二世率军攻入意大利,把“伦巴第同盟”打得落花流水,教皇格里高里九世在愤懑中离开了人世。
{烟消云散}
在中世纪的欧洲,腓特烈二世算得上一位影响深远的人物,他的大力打击让教皇的权威一降再降,他的全力扶持让德意志诸侯的势力愈加膨胀,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让意大利的文化气氛愈加浓厚,他的传奇人生至今仍在游吟诗人的诗句中迸发出光辉。
【混乱的空位时代】
{种下恶果}
腓特烈二世热衷于称自己为西西里国王,而很少称自己为德意志国王。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意大利南部,头上虽然顶着德意志的王冠,却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治理西西里王国上,对德意志的政治、经济缺乏一个君主应有的关心,他甚至都不能用德语流利地对话。腓特烈二世把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事物通通交给了德意志王国的诸侯来管理,这些诸侯逐渐发展成为了独立的邦国。随着腓特烈二世的去世,他的继承者,再也没有能力压制住野心勃勃的诸侯,大混乱的时代就此开始了。
{皇位空缺}
腓特烈二世去世后,他的儿子康拉德四世继位。可这位新国王仅仅戴了4年的王冠就去世了,德意志也都进入了没有皇帝的空位时代。
1257年1月,德意志的各大诸侯在科隆召开了帝位选举大会,实力强大的莱茵伯爵等选帝侯将英王亨利三世的弟弟,康沃尔伯爵理查德推选为皇帝。这样英格兰是高兴了,可法国人却不愿意了。同年4月,在法国国王的支持下,特里尔大主教联合其他的选帝侯另选了腓特烈一世的曾孙阿方索十四世为皇帝,这样便出现了由英法两国各支持一个德意志国王的滑稽局面。
就这样,从1254年到1272年,德意志要么没有皇帝,要么就一下子出现了两位名义上的皇帝,此时的皇帝大都坐在宝座上做做表面文章,而非名副其实的统治者,空位时代这个名词也就诞生了。
{深远影响}
经过罗马教皇的努力,1273年,哈布斯堡伯爵鲁道夫一世当选为德意志皇帝,从而结束了德意志历史上没有皇帝的空位时代。鲁道夫一世得到诸侯们的拥戴,实在是因为他的实力太弱、地盘太少,诸侯们才放心的让他登上了皇帝的位置。不过,空位时代的影响并没有就此结束。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帝国四分五裂,德意志诸侯每次推选皇帝时,总是希望选出一个没有太大实力,能够为诸侯服务的傀儡皇帝,而不是一位权力欲望强大的实权皇帝。
随着政治势力的优胜劣汰,德意志诸侯中逐渐形成了3个有能力问鼎皇位的大家族,他们分别是巴伐利亚的魏特尔斯巴赫家族,波西米亚的卢森堡家族,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这些家族围绕着皇帝宝座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此后的100多年里,德意志的诸侯的互不相让,德意志始终没能成为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国家。
【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P32
{路德的准备}
罗马教廷派出的教士们在德意志为非作歹,国家被他们弄得乌烟瘴气。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金钱比皇帝搜刮得要多二十几倍,德意志成为了教皇的“奶牛”。更让人气愤的是,教士们利用各种伪造的圣物来诈骗农民的血汗钱。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马丁·路德,目睹了教士腐败糜烂的生活,他决心发动一场宗教改革,革除教会的陋习,整顿教会的风气。
经过仔细的思考,马丁路德创立了自己的宗教学说——因信称义说。他认为,一个人只要靠个人虔诚的信仰都可以拯救灵魂,而与繁琐的教会仪式无关。他的这一学说对于教皇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从根本上就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反叛教会}
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想重修彼得大教堂,可钱从哪里来呢?教皇大人看上了靠贿赂当选美因茨大主教的亚尔伯特教士。亚尔伯特为了帮助教皇大人完成夙愿,也为了还清自己当选欠下的高利贷,他开始在德意志大肆兜售赎罪券。赎罪券是教廷从老百姓手中榨取财富的一种东西,教士们声称不论犯下了什么罪,哪怕是杀人、抢劫这样的罪行,只要购买了赎罪券,上帝就可以格外开恩赦免本人或其亲属的罪过。
1917年万圣节前夕,马丁·路德在维登堡的卡斯尔教堂大门上张贴了一张署名的《九十五条论纲》。这篇文章痛斥赎罪券制度的种种罪恶,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口号,反对用金钱来赎罪的荒谬行为。文章迅速传遍了德意志的每个角落,在老百姓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自己关于宗教改革的三大论著,《基督徒的自由》、《论教会的巴比伦之囚》和《关于教会特权制的改革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信》。这3本著作刚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几天之内再版印刷。在这3本著作中,马丁·路德攻击的矛头不光指向了整个教会的奢侈腐败,更对整个封建神权制度进行了根本的批判。他的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中世纪的教会组织,提出了建立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资产阶级廉洁教会。马丁·路德的学说在德意志下层民众间广为传播,深受教会剥削之苦的老百姓把马丁·路德看成了大英雄,可在教会眼中,马丁·路德却是十恶不赦的大魔头。
{誓死抗争}
面对着整个统治阶级的巨大压力,马丁路德只好隐姓埋名居住在瓦特堡,从事圣经的翻译工作。1543年,马丁路德终于翻译出版了德文版的圣经。之前因为没有德文版的圣经,很多老百姓经常受到教士们的欺骗。现在本土语言版本的圣经出现了,这就为人民提供了反抗天主教会的思想武器,也使德语成为了联系德意志各邦国的文化纽带。
{立场软化}
尽管马丁路德为德意志人民指明了斗争的方向,但当德国农民将宗教改革进一步向前推进、改革发展成为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的时候,马丁路德却退缩了。他不但失去了昔日的斗志,居然反过来劝说农民放下武器。以前马丁路德联合广大的民众来对抗教皇,致力于宗教改革,现在他却脱离了人民,蜕变成了皇帝的统治工具,这不能不说是他的悲哀。
【德意志农民战争】P36
{苦难生活}
到了15世纪末,多灾多难的德意志又出现了新的社会问题:人口和土地的矛盾。当时德意志的人口足有1500万,人口越来越多,可土地有限,粮食越来越不够吃。
如果只是生活艰难,农民还能咬牙忍住,可教廷和封建领主这两座大山压得实在让人喘不过气来。此外,贵族在自己领地内的权力无限增大,他们对农民最微小的过失都会施以最严酷的刑罚。活下去已经成了奢望,仇恨之火再也无法抑制,一场风暴即将到来。
{决裂与起义}
让这场风暴不期而至的是一位叫闵采尔的学者,这位来比锡大学的神学博士出生于一个手工业者家庭。他很小的时候,父亲便被当地的领主处死了,这让他对贵族领主有着深刻的仇恨。1517年,马丁路德掀起了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闵采尔很快就成为了路得忠实的信徒,他跟随在路的左右。可随着改革运动的高涨,路德的态度有了一个180度的转弯,他开始宣扬以温和的手段进行改革。闵采尔最终离开了路德,他来到布拉格,发表了著名的《布拉格宣言》,表示自己将与教会和封建领主势不两立。他的思想深入人心,一个个农民协会秘密里成立,起义已经刻不容缓。
1524年6月,黑森南部的农民首先竖起了起义的大旗。很快。起义的烈火蔓延到了巴登、弗兰肯、符腾堡、图林根和萨克森,起义队伍发展到了数万人。闵采尔亲自领导的图林根起义更是达到了这次农民战争的顶峰。
{最后的失败}
当时德意志领主的军队大多在意大利和法国人作战,根本没有办法立刻镇压农民军。为了赢得时间调集军队,狡猾的封建领主们玩了一边和谈一边打仗的把戏。不久领主们的大军从意大利开回了德意志,花大价钱从瑞士过来的雇佣兵团也蜂拥而至。
1525年5月15日,闵采尔率领的农民军主力在弗兰肯豪森遭遇了士瓦本贵族联军的主力。经过3个多小时的血战,5000多名农民军战死,闵采尔负伤被俘,最终惨死在贵族的屠刀之下。
德意志农民战争最终失败了,但它强有力地冲击了天主教会在德国的统治,促进了整个欧洲的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恩格斯把德国农民战争称为“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大决战”。
【三十年战争】P39
{对垒双方}
16世纪末17世纪初,整个欧洲形成了两个泾渭分明的两个对立集团,奥地利、西班牙和德意志天主教联盟组成了哈布斯堡王朝集团,他们得到了罗马教皇和波兰的支持;法国、丹麦、瑞典、荷兰和德意志新教联盟组成了反哈布斯堡王朝集团,他们获得了英国、俄国等国家的支持。哈布斯堡集团大多信奉天主教,而反哈布斯堡集团大多信奉新教,所以双方也都扯起了宗教的大旗,而捷克爆发的人民起义则点燃了这场欧洲大战的导火线。
{拉开帷幕}
早在1526年,神圣罗马帝国就将捷克王国纳入自己的版图,由帝国皇帝兼任捷克国王,而捷克人也享有宗教自决、政治自治等权力。可到了皇帝马蒂亚斯当政的时候,他任命出身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为捷克国王。斐迪南是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他走马上任后便将捷克的新教教堂通通焚毁,这种高压措施立刻激起了捷克人民强烈的反抗。
1618年5月23日,一群情绪激动的武装群众手拿大刀长矛,毫无顾忌地冲进了布拉格的拉德卡尼王宫。群众们没有搜到斐迪南,但抓到了两个他最熟宠信的大臣。怒火中烧的群众把两个狗腿子从20米高的窗子扔了下去,两人正好摔到了垃圾堆上,保住了性命。这场震动欧洲的“掷窗外事件”不但让捷克人民出了一口恶气,也让哈布斯堡家族颜面大损。
斐迪南狼狈地逃回德意志后,还没来得及带丁去找回面子,就得到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皇帝马蒂亚斯去世了。在3个天主教选帝侯的支持下,王冠落到了斐迪南头上。斐迪南用选帝侯头衔为诱饵,说服了天主教联盟中最有实力的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连和萨克森选侯约翰·乔治出兵相助。
1620年10月8日,天主教同盟的两万大军和捷克起义军在布拉格附近展开激战。起义军很快被天主教同盟的军队击溃。几天后大军开进了布拉格,捷克人民遭到了血腥的镇压。
皇帝开始把势力向德意志西部和北部扩展,而这些地区原本都是新教诸侯的地盘。看到斐迪南野心居然如此之大,英国、法国、荷兰有些坐不住了,他们全力支持盟友丹麦出兵,准备用一场代理人战争来阻止斐迪南统一德意志。至此,这场因为德意志人民起义而引发的战争正式转变为一场国际战争。
{枭雄出手}
1625年2月,丹麦以援助德意志新教联盟为旗号正式出兵德意志。在1625年的春天,正是华伦斯坦挽救了斐迪南陛下。他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他自组一支5万人的大军为皇帝作战,而所有军官的任免权也交给他本人。病急乱投医的皇帝很快就答应了他的建议,还给了他佛里德兰公爵的头衔。凭借着自己在雇佣兵圈子里的声望,华伦斯坦很快就召集了一支4万人的军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扫平了德意志所有的新教诸侯。1630年8月,华伦斯坦向斐迪南提交了辞呈。
{双雄会}
丹麦对华伦斯坦打败,瑞典人终于决定出战了,哈布斯堡王朝等到了一个恐怖的对手,30年战争中的另一位绝世天才——古斯塔夫。
这位精通八国语言,热爱体育运动的年轻国王赶上了瑞典国力的上升期,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完美的展现,他严明军纪,禁止士兵们酗酒和赌博,还组建了历史上第一个炮兵团。用拿破仑的话来说:他完全可以和亚历山大、汉尼拔、凯撒这样的人物相提并论。
在此后的3个月里,瑞典人横扫了莱茵河地区,为了挡住古斯塔夫前进的步伐皇帝只好作出最无奈的选择,请华伦斯坦出山。
华伦斯坦先攻击哪些和古斯塔夫结盟的德意志新教诸侯,然后用积极地防御作战一点点消耗瑞典军队的实力,就这样,战争的天平又在华伦斯坦的运作下回归平衡。
1632年11月16日,两位战争天才在莱比锡附近的一个名叫吕岑的平原展开了最后的决战。古斯塔夫和他的卫士当场战死,一年半之后华伦斯坦也被皇帝和诸侯派出的刺客暗杀。两位欧洲历史上少有的军事天才,一个有着宏伟的政治梦想,最终死于政治谋杀;一个以战争为自己的事业,最后在胜利的前夕死于战场之上。
{最后的结局}
丹麦、瑞典的接连失败,使一直搞幕后工作的法国不得不亲自登台。
1635年5月,在荷兰、匈牙利等国的支持下,法国对西班牙宣战,整个欧洲彻底变成了一个大战场。
1643年5月,法国取得了对西班牙人的决定性胜利。
1645年,法国和瑞典军队又取得了另外几次作战的胜利,皇帝和天主教诸侯已经精疲力尽,只得向对手求和。
1648年10月,参战各方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战争终于结束。
根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欧洲的版图被重新划分,战胜者的利益也得到最大化。法国得到了阿尔萨斯、洛林、凡尔登、梅斯等地区,成为欧洲新的霸主;瑞典得到了波美拉尼亚、不来梅等地,巩固了自己在波罗的海强势的地位;葡萄牙也脱离了西班牙,成功独立;荷兰和瑞士的独立得到整个欧洲的承认。和战胜者相比,西班牙和德意志算得上倒霉透顶,西班牙彻底滑入了衰落的深渊,而德意志得到的只是遍地尸骸、满目疮痍。按照民间统计,这场战争中有800万多余人死于非命,一些地区超过80%的房屋在战火中付之一炬,德意志的经济近乎崩溃,政治分裂的局面也越发严重。
这场战争还让欧洲的军事理论和军事制度有了飞速的发展。军需制度确立了,征兵制度取代了雇佣兵制度,火枪兵逐渐取代了长矛手,炮兵开始成为一个独立而重要的力量出现在野战中......这场战争也开启了近代战争的新纪元。
【普鲁士的建立与崛起】P44
{家族发迹}
要讲述普鲁士王国的历史,就得从10世纪德意志四分五裂的时候说起。当时在今天的瑞士有一个叫霍亨索伦的贵族家庭,这个家族势力不大,没有大片的世袭领地,也没有很高的爵位,别说和大名鼎鼎的哈布斯堡家族相比,就是和普通的选帝侯相比也是大大不如。
到了15世纪的时候,家族中出了一位名叫腓特烈的将军,此人能征善战,在战场上做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皇帝把整个勃兰登堡赏赐给霍亨索伦家族。勃兰登堡可不是一座城堡,它是一大块领地,境内湖泊众多、土地肥沃,是一块财富之地。更重要的是按照查理四世《金玺诏书》的约定,勃兰登堡男爵是帝国的七大选帝侯之一,霍亨索伦家族的政治地位一下子就提高了,由小地方的小贵族一跃成为了德意志的新贵。
普鲁士这块地方在中世纪的时候是欧洲三大骑士团之一的条顿骑士团的地盘。15世纪的时候,条顿骑士团被波兰和立陶宛的联军击败,普鲁士被一分为两半,西普鲁士人占领了波兰,东普鲁士还由骑士团管理。1525年,骑士团的团长阿尔伯特解散了骑士团,成立了普鲁士公国,团长大人也就成了世袭的普鲁士公爵。1618年,普鲁士公爵去世,由于没有直系的继承人,贵族们就推举公爵的大女婿担任新的公爵,公爵的大女婿是谁呢?就是霍亨索伦家族的当家人,现任的勃兰登堡的选帝侯。就这样,勃兰登堡和东普鲁士才成了一个主人统治下的两块土地。
{称王与崛起}
1701年围绕着西班牙王位的继承问题,神圣罗马帝国、英国、荷兰结成了反法同盟和法国爆发了一场战争。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手里没有强大的军队,只好向勃兰登堡选帝侯借兵。
急等兵马出征的皇帝答应了选帝侯的要求,给了他“普鲁士国王”的头衔,一个强大的普鲁士王国也正式建立。
1713年,普鲁士的第二任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继位,史称“威廉一世”。威廉一世把80%的财政收入都花在了他的军队上,买大炮、买步枪,普鲁士的陆军几乎在瞬间就膨胀成了8.5万人的庞大力量。这位离开军营就睡不着的国王,每天都要到波茨坦的兵营里训练他的士兵。这位国王一手打造出了普鲁士精神,服从命令、勤俭精明、刻板严谨的普鲁士性格也在日后成为了德国人的性格。
1740年威廉一世去世,他的身后留下一个强大的国家,军队强悍,国库充盈,此时的普鲁士已经是欧洲大陆上不可轻视的强国了。
【世界文豪歌德】P54
{求学时代}
歌德的父亲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皇家顾问,曾经获得过法学博士学位,他的母亲是法兰克福市长的千金。
和所有望子成龙的父亲一样,歌德的老父亲也在为儿子规划未来,他不愿意让儿子当个码字赚钱的墨客,而是希望儿子像自己一样,学习法律他入政坛。1765年8月,无奈的歌德屈服于父亲的压力,来到莱比锡学习法律。5年之后学业有成的他前往斯特拉斯堡继续学习,凭借着聪明和勤奋,歌德很快就获得了法学博士的学位。
{创作时代}
1774年,歌德发表了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位名叫维特的青年,爱上了少女夏绿蒂,却因为门第等原因,眼睁睁的看着心爱之人嫁给了一个庸碌的小贵族。爱情破碎,前途无望,维特最终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此向整个社会抗争。这部小说发表不久就引起了轰动,它虽然是一部爱情小说,但是文字清新感人,用德国诗人海涅的话说“小说中充满了象海水一样透明的语言。”歌德与主人公的遭遇表达了市民阶级和知识分子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这股“维特热”迅速席卷了整个欧洲,据说连戎马一生的拿破仑都被这本书所打动,先后读了7遍,“维特”的魅力可见一斑。
1775年,歌德应邀来到了魏玛公国,就此开始了他近十年的官场生涯,他先后担任过国会参议员、军事长官等职务。
1788年6月,歌德从意大利回到魏玛,同年7月她和一位比他小16岁的女工同居,并在8年后与之结婚(歌德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爱情,在他74岁的时候还曾向一位19岁的姑娘求婚)。
《浮士德》取材于德国16世纪的民间传说,讲述了主人公和魔鬼订立誓约后,又在魔鬼的诱导下经历了爱情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主人公又悟出了人生的真谛。这部结合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作品和《荷马史诗》、《神曲》、《哈姆雷特》并称欧洲的四大古典名著,连马克思和恩格斯都非常喜爱这部作品。
【狂飙突进运动】P56
狂飙突进运动是18世纪70年代德国形成的资产阶级文学运动,因德国作家克林格的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这场运动反对封建割据、批判死气沉沉的封建文学艺术和虚伪道德,提倡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歌颂自然,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克林格、歌德和席勒是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
【伟大的友谊】P68
在曼彻斯特的所见所闻,尤其是英国工人每天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仍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景象深深触动了恩格斯,他逐渐明白了经济才是决定政治状况的根基,他开始刻苦研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著作。就这样,恩格斯从经济入手,逐渐走上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道路。不久,恩格斯写下了著名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几经周折,恩格斯的文章投给了马克思主持的《德法年鉴》,这次他没有遇到上一回的冷遇,马克思看完这篇文章后如获至宝,当即决定将文章放到《德法年鉴》的第一期出版。
【铁血宰相】P73
客观地说,在德国统一的过程中,装备精良的普鲁士军队和普军高效的指挥系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毕竟政治是以实力为保证的。但俾斯麦在战略层面精准的把握、作战时机的选取和高明的外交手腕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他本人也因为这一系列不可思议的胜利达到了政治生涯的巅峰。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俾斯麦辅助威廉一世,对内大力发展军事重工业为主的国民经济,在德国建立起了世界第一个社会福利系统,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和医疗保险制度,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对外他一改上任以来的战争狂人形象,在欧洲开展了均势外交,极力控制德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全力消除来自伦敦和圣彼得堡的猜忌,以此维护欧洲的相对和平,保护德国经济的发展,德国也逐渐成为欧洲强国。
【老毛奇和总参谋部】P80
众所周知,带领普鲁士人完成统一梦想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铁三角:知人善任的威廉一世、倔强坚韧的首相俾斯麦和老谋深算的总参谋长毛奇。
【末代皇帝威廉二世】P83
这位皇族一生下来就患有一种麻痹症,他的左臂有些萎缩,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威廉二世的照片中,这位皇帝总喜欢用右手遮挡住左手,或者用左手拿着东西,都是在掩饰左手的问题。
尽管身体有残疾,成年后的威廉二世还是顺利地进入了柏林大学,接受传统的贵族教育。毕业之后他向霍亨索伦家族的其他成员一样加入了军队,一度还担任了禁卫军团的指挥官。此时的威廉二世已经表现出和常人大相径庭的思维方式和行事风格,慷慨与吝啬、温柔与残忍、勇敢和懦弱等许多矛盾的东西在他身上交替出现,以至于很多人怀疑王储的思维是不是不太正常。
时间很快走到了20世纪初,登上皇位已经十多年了威廉二世满意地注视着他的国家乘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春风风驰电掣地发展。在这段时间内,德国彻底完成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钢铁年产量过千万吨,居世界第二位,商船吨位超过30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德国经济整体实力超过英法,仅次于美国。蓬勃发展的经济让皇帝有些醺醺然,当他在看到德国那屈指可数的海湾殖民地时,皇帝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莫大的伤害。
面对德国的步步紧逼,一个由英、法、俄,欧洲三大强国组成的协约国集团形成了。当威廉二世向身边张望时,他发现自己的阵营里除了老迈的奥匈帝国,就只剩下态度暧昧的土耳其和意大利了,这一切都要归咎于他四面树敌的外交政策。1914年6月28日,威廉二世的盟友奥匈帝国的王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这个突发事件彻底点燃了巴尔干乃至整个欧洲的火药桶。奥皇在得到威廉二世出兵相助的保证后,于7月28日对塞尔维亚宣战。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8月3日,德国对法国征战。8月4日,英国与德国侵犯中立国比利时为借口对德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了。
到了1916年和1917年,德国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兵营。总参谋长兴登堡和军需总监鲁登道夫成了德国真正的主宰,威廉二世被彻底架空了。1918年,德军的最后的攻势彻底失败了,老百姓的生活也困窘到了极限,战争已经打不下去了。11月3日,德国基尔港水兵发动了起义,不久起义的烈火燃遍了全国。11月11日德国谈判代表团和协约国总司令进行停战谈判,就走投无路的威廉二世带着孩子逃到了中立国荷兰,霍亨索伦王朝寿终正寝,强横一时的德意志第二帝国也随之灭亡。


 德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