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遗珠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世界史 > 沧海遗珠

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6-1
ISBN:9787311025090
作者:牧惠
页数:332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牧惠的杂文,不仅有思想锋芒,更有大量的信息,读了很有收获。  ——王元化  他的文章,我觉得写得越来越好。可是这样一个大好人,却只活了76  岁。上帝好像瞎了眼睛。  ——于光远  牧惠兄是劳累太过而倒下的,我们真想看看他走前留在书案上的文稿  ,听听文稿上留下的声音。他走了,对我们这些远方的朋友,连个背影也  不给看一眼。我们追思他的音容笑貌,文品和人品。我料他不会放下笔而  宣布休战,地下有魔鬼,魔鬼们有他们的魔王。  ——李汝伦

内容概要

牧惠同志,原籍广东新会,1928年出生于广西贺县,在那里读完小学、中学。1946年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1947年参加地下学联,随后奉命撤至香港和转入广东新会鹤山 一带打游击,当过武工队队员、队长.进城后长期在宣教部门工作,以杂文知名于世。 出版有各类作品三十余种,大部分是杂文随笔。

书籍目录

上篇:反思“一边倒”
恢复直相
面对历史的勇气
斯大林现象
也谈“粗暴”
历史的偶然与必我在
谈谈“政变经”
布哈林谈“豁免权”
“布败斯胜”必然论
不该忘掉的血小姐
和尚动得,阿Q动不得
拉狄克的教训
并不纯洁的“纯洁思想家”
关于维辛斯基
季玛舒克现象
“干部决定一切”的背景
谈农民
关于土地国有化
假话症
排人送红包去毒气室
谈谈替身
读《摆脱克格勃》
历史就是历史
放电影也得“讲政治”
还有一本《从苏联归来》
《从苏联归来》之后的文章
我读蓝英年
利季娅的意义
前程远大新艺术
未必都是洪承畴
尴尬的高尔基
苏联也是“张志新”
迷失的历史
寂寞的《庄园》
谁“谎谬之至”
西蒙诺夫的自我解剖
幽默与身份
大树底下
加龙汤故事
“身后是非谁管得”
……
下篇:纪念牧惠文章一组
编后絮语
附录:牧惠先生已出版书目

编辑推荐

  《沧海遗珠(牧惠遗作及悼念文章)》有着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沧海遗珠(牧惠遗作及悼念文章)》的杂文通过一种对历史的对照来关注现实,并蕴涵着古典文学的特殊韵味,这种形式的文体在整个中国杂文界都是非常特殊的。所以,牧惠的杂文读起来不仅能让我们对现实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且还会给人一种特殊的历史纵深感,《沧海遗珠(牧惠遗作及悼念文章)》是牧惠反思苏联的文章,读来让人感动。

作者简介

全书分两部分。上篇:反思“一边倒”,是已故杂文大家牧惠先生生前的惊世绝笔,首次在大陆公开集结出版。文中以详实的资料,独特的角度和成熟老辣的文笔,深刻反思了我国自孙中山提出“以俄为师”这个口号以来种种的教训,以及苏联革命的成败得失,读来令人震憾;下篇:悼念牧惠文章一组,收录了于光远、邵燕祥、蓝英年、章明、王春瑜、王学泰、鄢烈山、朱铁志等几十位名家悼念牧惠先生的文字,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位呕心沥血、忧国忧民的真正知识分子,在生命最后一刻的激情与精神,读来让人感动。

图书封面


 沧海遗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有条件的”暴力——兼悼牧惠先生□/徐强6月5日,收到牧惠老先生今年1月出版的新著《没理由陶醉》。扉页用毛笔上题“徐强兄存正,牧惠,甲申初夏”数字,字迹清晰,笔锋尚健。本想忙完手头的工作再抽空细读,不料即于11日惊悉老先生已在8日辞世的噩耗,如闻晴天霹雳。老先生虽然已过古稀,将近杖朝之年,但身体向来硬朗。他是在北京朝阳区郁金香温泉花园赶文稿时因心脏病突发而作别人世的,这使大家觉得非常突然,唏嘘不已。现在,我在灯下翻阅老先生的赠书,墨香犹存,而斯人已逝,不由黯然神伤,悲从中来。《没理由陶醉》一书,共收入老先生杂文作品一百余篇,其中《读史札记》、《游民文化与太平军》、《迅速腐化的太平军》、《这就是妇女解放?》、《乌托邦中的辛德勒》和《太平军的世界知识》等6篇,是专门探讨太平军问题的。老先生在后记中说:“我本想把几年来关于太平军的文字另编一本小册子,但看来可能性不大。”可见太平军和农民起义,已经成为他着重思考的问题之一。他在上述6篇文章的正文中,坚持使用“太平军”的称谓,只在引文和注明出处时才提“太平天国”,估计是接受了潘旭澜先生的观点:太平军没有推翻清政府,更没有统一全国,没有建立完整的国家政权,因此不应称为“太平天国”。一直以来,我对农民起义略有想法,因为考虑尚未成熟,不敢随便置喙。现在翻阅老先生的书,又想起了这个问题,禁不住要多说几句。如有谬误,当然在我,与老先生无关。起义必然使用暴力,那么暴力是否必然?我承认,至少到目前为止,在评价农民起义这一问题上,我还不是“非暴力主义者”。我读甘地论非暴力的文字,虽然也时常感到一种触及内心深处的震撼力,但是我觉得,对于千百年来处在皇权主义统治下的中国老百姓来说,非暴力只是一相情愿的美梦。只有在民主政体下,非暴力才是最佳选择,公民可以动用宪法赋予的权力,在法治框架内,通过各种参政手段,监督、弹劾甚至改组政府,重新选择执政者,也就是波普所说的“不流血地推翻政府”。而在专制政体下,不流血几乎是不可能的。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暴力势在必然。人家砍了你的左手,没理由把右手也心甘情愿送出去。用非暴力来对抗专制,恰好正中专制者下怀:他们要的,就是被人骑在头上拉屎拉尿作威作福还当作“恩典”而叩谢的“良民”或说“顺民”。我相信牧惠老先生在面对暴政的时候,也不是“非暴力主义者”。他在学生时代投笔从戎,“被迫逃离中大去打游击”,组织武装力量反抗国民党政权,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对付暴政,必须还以暴力。但暴力是“有条件的”。暴力不等于“泛暴力”。暴力的目的,是消除暴力。暴力不能超出正当防卫的底线。什么是正当防卫?就是用最小的流血成本谋求最大的政治收益。暴力不能滥杀无辜,更不能用来对付战友。暴力在推翻专制暴政之后,必须建立民主政体,走“非暴力”的道路,各种政治力量在法治环境下通过讨论、协商解决争端,实现政治平衡,保持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尽最大努力避免暴力对抗。中国历代依靠暴力起家的封建统治者都没有在根本上解决好这个问题,而是以暴政取代暴政,导致了数千年间“治”、“乱”交替的政治局面,就像甘地所说的那样;“由剑得到的亦将因剑而失去。”在这方面,王学泰先生对于游民社会的研究以及潘旭澜先生对于太平军真相的研究,有着非常深刻、精辟而独到的见解,无须在此赘言。牧惠老先生也常常用他们的研究成果来比照、反思自己所走过的革命道路,这是尤其需要勇气而且极为难能可贵的。我想说的是,王学泰先生认为“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句话宣扬的是暴民意识,这一点恕我不能苟同。我觉得“该出手时就出手”,正是“有条件的”暴力,因为暴政已经迫使人无法生存,所以“应该”出手。只有“想出手时就出手”,才是无视社会秩序、随心所欲滥用暴力的典型的暴民意识。这些卑之无甚高论的想法,本当递呈先生以求斧正,想不到竟成了我的“独白”。先生在书中大声宣告:同权力等于资本的官僚资本主义告别!同权力等于真理的专制主义告别!同反对讲真话、反对道真情的花言巧语虚伪矫饰告别!同一切反人民、反民主自由、反科学精神的丑恶现象告别!现在,他真的和人世间一切龌龊卑劣的假丑恶彻底告别了。但是,活着的人们,也可以告别了吗?愿先生在另一个“太平天国”安息。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有反思,无洞见,掘而未到根深处。毕竟体制内人,也算难得。
  •     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成功预言,杂文家牧惠的《沧海遗珠》,阐述事实,娓娓道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