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知识读物 > 中国男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3
ISBN:9787510803208
作者:余世存
页数:371页

章节摘录

    对文明衰败的感受是近六七百以来中国天才们共同的感受,除了明清华夏变夷之际带来的挑战而出现了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这些个人的匆促应对外,中国一流男人最好的人生状态就是生活在梦中,汤显祖临川四梦,曹雪芹红楼大梦,容若公子的浮生一梦,等等。这些天才们在文明的铁屋子里无可展示才华,苦闷无已,只好在梦中成全自己。不能做梦的人只有痛苦、变态、偏执。朝政、士林、世风、文明方式的衰败导致了一流的天才们转移、升华、自杀。西方“黄金时代”后期的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最为人惊异的就是可以移用东土来解释我们文明中的男人。历史的诡异还有,最早叩开国门的不是道德文章,而是礼仪信仰,是食货贸易,是文明模式的对话可能性以及背后的硬实力——炮舰。文明的对话,在相当的意义上,相当于网络时代的流行语——“见光死”,那些把存天理灭人欲追求到极致的文明只能在黑暗中生存,一旦见到文明的人性之光即会死去。    幸运的是,在这种文明衰败并且要见光死之际,汤显祖的梦已经做完了,李贽自杀了,徐文长疯了,顾、王、黄们的眼泪也也干了,容若公子夭折了,曹雪芹的红楼不了也了了。他们都没来得及更痛切地感受做一个华夏文明人的耻辱和败落。第一个感受这种耻辱和败落的天才男子是龚自珍。

内容概要

余世存,男,1969年2月生于湖北随州,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做过中学教师、报社编辑、国家官员、志愿者。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科学时报》助理总编辑。现为自由撰稿人,居北京。
出版有《黄昏的缤纷》、《重建生活》、《我看见了野菊花》、《非常道》、《常言道》、《类人孩》等多种著作。

书籍目录

序:“中国男”的群像衰人第一  龚自珍(1792-1841)衰世中的男人过人第二  徐继畲(1795-1873)把名字刻在华盛顿纪念碑上士人第三  曾国藩(1811-1872)圣王们的游戏士人第四  武训(1838-1896)我们特立独行的乞丐强人第五  张謇(1853-1926)跟实力站在一起的书生译人第六  严复(1854-1921)男儿怀抱谁人知才人第七  宋恕(1862-1910)罪己与问人牛人第八  吴稚晖(1865-1953)闯进大观园的刘姥姥悲人第九  光绪(1871-1908)苦命的英雄皇帝寡人第十  吴虞(1872-1949)人格分裂不可理喻军人第十一  吴佩孚(1874-1939)秀才武夫,学者军阀畸人第十二  杨度(1875-1931)世间仍有杨皙子奇人第十三  张静江(1876-1950)人杰开辟新世纪怪人第十四  李宗吾(1879-1943)厚黑教主的野狐禅觉人第十五  弘一法师(1880-1942)性命呈万有神人第十六  蒋百里(1882-1938)形势与人志人第十七  宋教仁(1882-1913)三十仍狂谁家子贤人第十八  范旭东(1883-1945)企业家的现代含义德人第十九  熊十力(1884-1968)十力功德痴人第二十  林觉民(1887-1911)革命者的侠骨柔情侠人第二十一  王亚樵(1887-1936)革命者的突围智人第二十二  丁文江(1887-1936)科学化最深的中国人达人第二十三  杜月笙(1888-1951)帮派优则仕书人第二十四  王云五(1888-1979)商人一失足成战犯狂人第二十五  刘文典(1892-1958)狂与真完人第二十六  卢作孚(1893-1952)在富无私史人第二十七  蒋廷黻(1895-1965)权宜的人生事业毒人第二十八  戴笠(1896-1946)男儿事业有戴笠学人第二十九  傅斯年(1896-1950)阳气不足的上层知识表英真人第三十  瞿秋白(1899-1935)历史的误会诗人第三十一  闻一多(1899-1946)诗人的多面相顽人第三十二  张学良(1901-2001)浊世公子成人难义人第三十三  何凤山(1901-1977)男人一生能做多少事赤人第三十四  蒋光慈(1901-1931)当文学遇到了革命述人第三十五  张荫麟(1905-1942)历史学家的识见高人第三十六  林同济(1906-1980)“蓝色”宁馨儿天人第三十七  吴清源(1914-)天才少年乱世际遇逆人第三十八  殷海光(1919-1969)从“反动学生”到“反动教授”仁人第三十九  张思之(1927-)一生从未胜诉的大律师隐人第四十  高尔泰(1935-)自由之美哲人第四十一  王康(1949-)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

编辑推荐

    无论是非常道,还是常言道,这些中国话语的主人,都是这些特立独行的中国男。    《非常道》作者余世存最新力作,近现代四十一位“非常人”列传。    余世存如是说:    曾国藩的面孔永远是模糊的,连他的朋友、亲人都难以猜透。这正是儒家文化到了极致处的表现,所谓高深莫测之神圣,他们永远不以最真实最本来的一面示人,永远需要人来猜测他们的情感、意志和认知。    戴笠那样非人性的生活以他自己就中断了,他在中国人的家族传承中不起作用,他不属于中国家世中的一环。只是以戴笠之心眼生活的中国人还有很多,他们跟我们一道,决定了我们社会的文明进程和文明高低。    李宗吾对国人的开智启蒙之功远大于胡适、鲁迅这样的文化圣人,也大于张恨水、金庸这样的小说家。        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中国男

作者简介

《中国男》中,作者依然在讲述处于变化中的近现代中国。本书区别于作者以往书籍最明显之处,在于作者将着眼点由“话语”转向了“人”本身。近现代中国遭遇前所未有之大变,然所有变化之主体、参与者、推动者、承受者都是处于历史激流中的“人”。从文界的龚自珍、刘文典,到政界的曾国藩、宋教仁;从军界的蒋百里、吴佩孚,到实业界的张謇、范旭东;从内省的弘一法师、闻一多,到外观的徐继畲、严复……作者用四十一种人,串起零散的中国近现代史。
无论是非常道,还是常言道,这些中国话语的主人都是这些特立独行的中国男
“中国男”们说:
为什么自己的命运,要由一些既不爱我、也不比我聪明或者善良的人们来摆布?
曾国藩的面孔永远是模糊的,连他的朋友、亲人都难以猜透。这正是儒家文化到了极致处的表现,所谓高深莫测谓之神圣,他们永远不以最真实最本来的一面示人,永远需要人来猜测他们的情感、意志和认知。
戴笠那样非人性的生活到他自己就中断了,他在中国人的家族传承中不起作用,他不属于中国家世中的一环。只是以戴笠之心眼生活的中国人还有很多,他们跟我们一道,决定了我们社会的文明进程和文明高低。
再强盛的帝国,有时就坍塌在一位作家的纸页上,这看来类似于一个神迹。这种制度不好,这个社会不好,神说,您把它们写出来,一切就结束了。

图书封面


 中国男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5条)

  •     文/高冬梅余世存是幽默的。看了他的《中国男》,得到这个结论,让我想说的一切都显得轻快起来,这样就比较轻松了,不会一味的板着脸.和轻快比起来,一定有一个反义词,那就是沉重。事实上,对余世存的阅读体验,并非全是如此。几年以前很喜欢看他的《非常道》《常言道》,大部分的时候是随时拿着他的这本书,风吹那页读那页,更好的是看着看着笑着就睡去。笑的是历史上的人物们那些牛人牛语。我一直在想,余世存不知道读了多少书,有着怎样的慧心,才可以发现这些奇人妙语。但是,余世存说,他看的书并不多,这就奇怪了,既然看的书不多,怎么他就可以像在大街上捡珍珠一样的给我们看呢。如果看书不多,他的脑子里都装了些什么?这是我一直好奇的。问之,沉默不语。你有权保持沉默。看《中国男》之前,掂着这本厚厚的书,一下有点犯晕,突然不知怎么入手,冷静一想,一定要找到入口,要不然是读不进去的。读不进去的原因是看多了网络文字,纸质版的书有点隔离,这样的态度对我这样本身是卖书的人来讲,是个噩耗。人人都去看网络文字,纸质版的书难道真的就没有人看了吗?心虚的说,非也,非也,80后,90后更习惯网络文字,之前的后们还是喜欢纸质图书的,且这才像一个读书样。准确点讲,是因为现代人被浮华的世界搞得很浮躁,读书成了一个奢侈品,再说,垃圾也很多,读到一本好书不易。好在我在余世存《中国男》的开篇第一句话:对文明衰败的感受是近六七百年以来中国天才们共同的感受····就找到了进入这本书的关键词:文明,衰败,六七百年,天才。以我迫不及待的猴急心理,我很想马上就问,谁是天才?这样的态度很粗糙。因为我一直坚定的认为,没有自由包容的生存境地,很难产生天才,在平庸衰败的时代只能产生庸才,甚至是坏才。好不当道坏盛行。有时候时代就是如此的令人愤愤不平。像阿Q一样。当然,只是愤愤不平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由是,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也很好。在一个什么都可以看到的时代,也算是不枉此生。细读下来,渐入佳境,落英缤纷。余世存甄选的四十一个历史人物里,有我比较熟悉的,而这个熟悉仅限于我读过他们的书或别人写他们的书。《旷代逸才---杨度》是唐浩明继写《曾国藩》之后的又一人物传记。《曾国藩》的人生故事,大抵的来源就是唐浩明这本书,曾国藩的严谨自律以及教育子女的方法,对我等凡人来说,就像一座丰碑,远观不能进之,至今想起都觉得寒骨灵灵,实在太高远。这样的感受,准确如余世存所说:他是认真的,又是虚无的;他是严格的,又是赏玩的。这真是落日满山,是温情,更是阴冷;是圣之老者,是素王,更是雷霆雨露的翻覆游戏。他成全了他自己。曾国藩活着的时候,想过后人评价他的若干种可能吗?他想到过余世存的这一种吗?《旷代逸才---杨度》在我年轻的时候看来,简直就像看一个才华横溢但命运并不如人意的人的一生。这是当然的人生常态了。在唐浩明的传记里看他人生活,倒是可以懵懂的感受人世的波诡云谲。也算一种人生体验。人生如若初见。印象深刻的其实还是他的老师王凯运的帝王学术,一个处心积累的人就想毕自己的一生成全别人的帝王将相。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当然王凯运不是白求恩,他是有信心有勇气成就大事业的野心的人,我更惊奇的是王凯运对读书的仔细严谨,很多书他都一个字一个字的抄过,用抄书的方式来完成他的思想.做学问,这是一种坚实的学风.说到闻一多,看到余世存对闻一多的叙述,突然发现,我们对这样的人是多么的陌生,我们以前对他的了解来源究竟是在那里被屏蔽了?我们被屏蔽的还有更多吗?余世存说:闻的热血,耿直似乎遮蔽了他的丰富,但实际上,透过他生活上的一些细节, 我们可以了解到,他并不是一个传统文化中所谓的狷狂之士。我喜欢唐德刚,是因为他像个恣势汪洋的老头写《晚清七十年》,看到他写孙中山问他哥哥要钱,以革命的名义,把人笑死。所以,张学良死后,由唐德刚给张学良作的《张学良传》也因为喜欢唐德刚而喜欢上张学良。对他的一生就接受了唐德刚对他的描述。我自认为我没有能力对历史人物作任何的评价,能读懂也算不错。余世存说张学良:一个孩子的心志在人性进化的某个阶梯上停步不前,人们看到孩子手中的利器,却只能看到这个孩子指东打西,自以为是。这是余世存说的我们的少帅;余世存摘录少帅爹张作霖的话:好小子,好好干,老子除了老婆,什么都能给你;刘邦约法三章,我就一章,不听话就枪毙。多么彪悍的东北人啊。不知道穿裙子的小沈阳受过这样的熏陶没有,虽然这样的熏陶也是让人啼笑皆非,不过,实际上对人确是很有诱惑。了解人性的需求,就可以成全一个枭雄。喜欢,这是一个怎样轻佻的词?那些老头们看到后人这样写,要被气死了。大概我是在类似很多这样的细节描述里看到余世存的幽默。那些温暖呢?余世存用的那张李叔同的照片我也有,我觉得法相庄严,慈悲,李叔同临终之前的写的四个字:悲欣交集,没有看到原题,这次在书里看到了,依然慈悲。想起李慎之问谁,难道你看到李叔同写的:一,字,你没有想哭冲动?我老是在想那个看到让人想哭的:一,字。这些人间极品,高山流水。我们怎样才可以理解这样的的情怀?写到此,我个人觉得杨度和李叔同比起来,李叔同更加温柔,杨度有心要成为伟人,而李叔同没有这样的心理,却像一个赤子,广阔无边。林觉民能给我们学生时代留下印象,就是因为他那篇著名的《与妻书》,学生时代的理解,除了觉得如余世存所说:他的人生断后文字是如此深情,坚定,以至于他在人间只活了二十四年,却成了深情,坚定的人格形成,成了一个情种的象征。余世存这话都说得更完整了,以前学生的我们就只是觉得怎么会有这样的情种?并没有想到他的人格完成了一个文明的底线。我们也就更不能想到林觉民们是如何:一群玩命的人到广州寻死的革命情节了。不过林觉民倒是让我可以明确的体会到人的生命和历史之间的关联。就像每次参观革命纪念馆,看到那些被图像化或雕塑化的革命者们,都会一阵惶惑,抽象,你不能觉得那是一个生命,你只觉得他是一个形态,但是,当你看到这个人死于24岁,死于36岁,年轻的容颜加上这些数字的时候,你才可以明白无误的感受到,哦,这曾经是个年轻的生命,如林觉民们,甚至亦如我们一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过。革命在这个时候也才显出他的真实和残酷,可以触摸。除却革命的除却暴力的,还有像吴清源这样的人。在这四十一个人物里,我觉得吴清源是天才。问题是天才也是需要爱护的,幸好吴清源去日本了,要是他留在中国,他的棋艺不一定有长进,不一定完整的体现他的:中的精神,说不定会在历史的场合里,死了几回。林林种种的甄选。我始终觉得余世存像在历史的灰烬里给我们找钻石。一一在他的文字里找闪亮的东西并不难,这些经他甄选的人每一个都自有耀眼之处,这是毫无疑问的。四十一个人物里还有活着的张思之,高尔泰,王康等先生,我想,余世存选他们,在他的视野里,这些人就是要进入他的人物体系的。余世存的余氏分类法,(让人忍俊不禁,)衰人,才人,士人,牛人,悲人,奇人,贤人等。胡适说,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花枝招展,,被人打扮的历史因为人的诉求不同,提取的元素也不同,展现在世人面前也不同,排除这些政权,利益需要,还是会有一些不那么显像,但确是人类文明里的基本价值,再简单一点,是完全独立的个人价值。有独立的人才有独立的历史。突然想起有人说,余世存是中国文化的毁坏者,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余世存明明是中国文化的建设者。毛泽东曾经气势滂沱的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看了过去,再看今天,我想说的是,今朝,有多少风流人物,会因为秉承了自己独立的价值观而出现在未来的余世存们的视角里。2010.5.9
  •     几十年前,茨威格写了一本《人类群星闪耀时》,十几个人物(事件),几乎每一人物或者事件都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茨威格的传记像他的小说一样,总是充满了激情,因而被人们称为最好的传记作家。余世存或许有其豪志,截取了中国近现代史特立独行的四十一位男人侧影,为他们树碑立传,尽管是走马观花式的。但让人抑郁的是,这四十一位中国豪男,无论如何的杰出,无论如何的特立独行,仿佛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几乎微乎其微。中国,这艘古代的大船仿佛永远是在原地打转,差不多一百年前,中国几乎与真正的共和擦肩而过,基于中国近百年来走过的坎坷,基于中国与近一百年前相比几乎并未改变的政治进程,余世存的《中国男》,又可以理解为他的忧愤之作,借“近”讽今,其心可知,所以他的“如履薄冰”之感,可以想象。不然比《中国男》里有些大众几乎无从知晓的人物更有资格入选“中国男”的老舍、傅雷、郭沫若为什么会赫然缺席?尽管如此,在中国特殊的语境里,在当今大多数所谓的知识分子“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草谋”之际,余世存能在近代史的故纸堆里,透析“中国男”们与众不同的灵魂,于黑屋之中,偶尔拨亮星星点点的火星,其勇气可嘉,但又念及他的努力会像他的前辈那样几乎白废,其志又可叹也。《中国男》里的人物,有些在我们的历史或者语文教科书里出现过,有些或许教科书的编篡者认为他们根本不值一提而有意忽略,无论教科书的编篡者好恶的人物,余世存都提供了与众不同的文本或者视角。在余世存眼里,龚自珍不再只是一个会写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样诗句的豪情万丈的诗人,他“有经学的渊博,小学的严谨,杂学的恣意,释道的瑰丽神奇”;徐继畲,作为清末众多“睁眼看世界”中的一员,所编撰的《瀛环志略》中不仅介绍了西方的风土人情、科学技术,还介绍了西方的民主制度。“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候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曾国藩也不再只是一个镇压太平天国的杀人魔头,他达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但他又深藏不露,“他是认真的,又不虚无的,他是严格的,又是赏玩的,这真是落日满山,是温情,更是阴冷,是圣之老者,是素王,更是雷霆雨露的翻覆游戏”;吴佩孚,这个我们从教科书上知道镇压工人运动的屠夫,还是一员儒将,书画水平都非同寻常,同时还是一个有骨气的爱国军人,其他的还有杜月笙,他除了是黑社会老大,还抗过日,也支持过共产党的部队,戴笠既杀共产党,也杀汉奸等等。当然,余世存的《中国男》绝非板着面孔的正史,也非戏说式的野史,倒象是“声声是泪,句句是血”的《史记》,尽管余世存在忧国忧民,我们还是有很大机会看到这些出色的“中国男”们老顽童的真性情来,比如闻一多,高兴时可以称他的学生为弟,他的学生信以为真称他为兄时,他勃然大怒;熊十力因为学问与梁漱溟发生争论,不惜拳脚相加;国学大师刘文典与他的学生突遇空袭警报,他如是笑话沈从文:“陈寅恪跑警报是为了保存国粹,我刘某人跑是为了庄子,你们跑是为了未来,沈从文是替谁跑啊?”在余世存的这四十一位中国男里,除了杀人魔头戴笠、公子哥张学良,几乎人人都称得上中国的脊梁,他们就是鲁迅所说的“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让这些被历史的尘埃和谎言暗淡的身影恢复应有的光亮,也许是余世存撰写《中国男》的本意之一吧。但也许是余世存忧愤积郁太久,也许是不能在忧国忧民之际控制自己的激情,《中国男》不同的篇幅里,不是透出相互矛盾与冲突之处,我希望这是他内心的困惑和冲突,而不是他内心本身的价值观的混乱。同样是暗杀,革命的暗杀者王亚樵,余世存就誉美有加,而反革命的暗杀者戴笠余世存就斥为“无人性”。余世存在赞美王亚樵的暗杀行为时如事说:“正义、公道,在即时实现中不得不采取某种极端的形式。在那样的乱世里,王亚樵的道路不失为一种选择,他的选择对今天的人类仍然有启示意义……”,“在今天的社会而言,这种始终站在平民大众立场上的革命人生已经显得难以理解,今天的人们更习惯了‘改革、改良、渐近,轶序、稳定……”余世存不会不知道法国大革命及其后果,不会不知道以革命的名义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头落地。让人奇怪的是,到了戴笠那里,他又无比清醒起来,他对戴笠的暗杀行为如是评论:“但时隔六十年,文明社会已经对戴笠及其同类做出了相当公允的评价。人们坚定地指认戴笠为‘杀人魔头’,是法西斯性质的工具,甚至对戴笠的死也认为是冥冥之中的报应,都说明人们对安身立命或为人处世有大于权宜的标准,那是建立在尊重个人生命之上的标准。”如果说,这样的价值观的混乱是因为善与恶的道德而误导的结果,那么对于民国时的知识之子两种不同版本的评价,却真的是让人不知如何寻得解释。在傅斯年一节的最后,他这样评论“旧知识分子”:“他们是狂妄的,以为我之不出如天下苍生何,他们少有希圣希贤的愿心,更少一个成佛千佛来相扶持的随喜功德心,更谈不了自处共处的交通沟通理性。因此,当代人可以从现代知识分子的吉光片羽中怀旧,但切不可把他们说得太高,尤其不可津津有味地谈论前代人的优点时露出遗少气,尽管阳气不足的人归属于遗老遗少,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更应该总结前一代民族精英治国报世的经验教训,否则,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让人奇怪的是,余世存在张荫麟一节里又清醒了过来:“不无夸张地说,在曾(国藩)左(宗堂)李(鸿章)之后,在1949年之前,我国各地的才俊人士,都因时而发,取得了后来的人少有企及的成就。年青的费孝通平实地写出薄薄的一本《乡村中国》,他后来发现,这本小册子可以管五十年,五十年无人出其右,至于那些饱学之人,中西贯通之士,更是殚精竭虑,立功立言,以回报我们的民族,文明和人民,他们都在现代史那段混乱、动荡的岁月里,成就了自己……”如果说,这两段话都是余世丰内心的真实想法,那就只能得出我们的那些“旧知识分子”都是有才无德之人,余世存有什么样的证据敢于得出这样武断的结论?我这里当然是在鸡蛋里挑骨头,没有任何一本书是完美的,就像任何一人不可能是完人。余世存生于1969年,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定是个热血青年。如今,一定也像大多数曾经的热血青年一样,上有老,下有小,在大多数人已经只为稻草谋之际,他仍饱含着一腔的热血,还在苦苦地寻觅救国之道,我虽然不能为他摇旗呐喊,但鼓几声掌还是可以的。《中国男》已经传其志、发其声、表其意,偶尔能有一两个同道,心头为之一热,也许已经足够了。恰如殷海光所说:“五四以来的自由知识分子,自胡适以降,像风卷残云似的,消失在天边。我从来没有看见中国的知识分子像这样苍白失血,目无神光。他们的亡失,他们的衰颓,和当年比较起来,前后判若两种人,在这样的氛围里,怀抱自己的想法的人之陷于孤独,毋宁是时代的写照,生存在这样的社群里,如果一个人尚有大脑,便是他不幸之源啊。”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台湾的当下,也是二十一世纪如今中国大陆的当下。
  •     偷爱警/文标题立意很大。谈及中国之事,关联男儿之身。亦可为,立国威,必先强自国人。男儿之躯,历来有顶天立地的根植形象。志在四方,勇往直前的气魄与胸襟,凸显着东方男人特有的标志性色彩,棕黄色的皮肤是勤劳与质朴的沉淀。标题在彰显着特定国度人物的同时,序目从另一方面,点评着当代革命的演变与人物承载的历史积淀。古往今来,不乏知识渊博的才子佳人,不缺少懒惰做作的小人谗言。凡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心里所想的,以及最终完成的结果,都会有行事出入存在。行事过程,不一定是故弄玄虚的炫耀,也不是弄巧成拙的顽劣,完全是一种未知的预判、预知的疏漏,这份责任需要制定者承担,对个人来讲,以后的处事原则,处事手段会发生转变。中国男的公众印象在浓缩中变化,在时间的浸泡中变得松软入味。现在的男人称为man,很man亦为很男人。话虽如此,但真正的中国男,却很难man的起来,更多的是不断的蛮下去,慢蛮的行走着,慢慢的修行着品德底线。格律与信仰,在红尘烟云的腐蚀下消散,打磨下蜕化躯壳,安逸自我,追求精神层次的奢华,焦点关注的不是期待已久的胜利,是求同存异的共生共荣。哀声抱怨世道的不公允,其不知,社会大学自修班里面,已经将其除名,荒废学业的机会,游戏享乐的浮华。男人也有承受的底线。但不是毫无缚鸡之力的匹夫之勇,流芳传世的人物,绝非浪得虚名。时势造英雄,时政树领袖,时机提贤能,时稳定江山。时论,皆可造人、助人,人无完人的相互对比,折戟沉沙的淘汰一批批状元、进士,并非错过生不逢时的年限,只能说淘汰下来的人物,不再符合时代变迁的轮转。再追赶,也是在做无用功,再激进,也只能做历史的看客。时间,不会因某个人的成就封存回忆,停留守候。不是用以德报怨的汗颜,告慰先者的英灵。男儿当自强,立天地之间,大义凛然的胆识谋略,英雄才子,刻画本色刚毅的威严,特有的骨血打通任督二脉,贯通于身体的各个经络。傲然骨气凌然于苍茫大地,豪言壮语立足乾坤,诚然骨脉是祖辈传承的延续。国有傲骨,人才有傲气的资本可言。无人不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条,当《中国男》以人物为序目,描写国家兴衰史的同时,作者的言外之意,也在叹息着多难兴邦的历史责任,期待中国不断的进步进取,崛起的中国,行天下事,必先行自知修德。古人亦有潮男,有固步自封的保守派,有无往不前的激进派,有无所畏惧的莽撞派。兴国之路与其它列强国家相比,中国体系,更僵硬和保守。血染的长城,足以说明历史的根基是垒垒白骨堆砌而成的。无论你是风流才子,还是功名显贵的达官贵人,都会被历史的尘埃淹没。民生、民意、民愿的庶民心声浪潮,可以为历史践行,可以为阶级佐证。求舍求存的武训,推行民主的徐继畲,政客专家的曾国藩,丰富的人物脸谱,典型的政治改善,形成民族优化递进式的工具,掌握了新课题的钥匙,推开了新政治的窗口,人物的纷繁复杂也构成了多元素、多核心的尝试与借鉴。推行先人的优秀型格,帮助和提点当今之人。不过此书中,浓烈的个人主义色彩,限定了读者的思维想象,锁定了引导的范畴,思路的局促性暴露无疑。言德、言行、言品,志仁、志善、志真。人言可畏是害人不浅的。当我们站在经济繁荣,历史进程加速推进的当代,人口加速膨胀的条件下,言德、志修从何而谈?空谈!仁人志士难觅踪影,革命凯歌的号角,成为博物馆里的陈列品。心静了、心死了、心停了、心凉了。先烈的沿革塑造出时代的棱角,充裕的富足停滞在拥华的尘世之上。纸醉金迷的浮华人生,成为众人追捧的理想。可以说,此书中罗列的人物,喝过洋墨汁的,占了绝大多数。而那些在本土的,土生土长的中国男,对时事的看法,也存在着风格迥异的鲜明立场,洋墨汁人物的入市,带动中国经济产业、社会产业、资本产业的做大做强,讥讽为皮鞭下的民族,是有一定依据所在的,生存土壤空间的破坏,鞭策着国人的傲骨坚挺起来,更多先人走出国门,随遇而安的远见获得改变,归国之后,建功卓著的贡献,促进了民族的强大繁荣。审时度势,傲骨遗存的继承,稳健的步伐夯实革命,成为行之有效的关键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写非常道的余世存啊,这本书也挺有意思,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名人(男)作了一翻评头论足,是一家之言吧,当然也有些我看不太懂的内容。
  •     对大历史,大转折背景下,对各种男描写,
    可读性强,时代感强,但是作者笔下有一种宿命感。
  •     依然是余世存研究民国历史写下的文字 那些个男人 铮铮铁骨 非常人
  •     看过这本书
  •     喜欢余世存的《非常道》,有《世说新语》的流风余韵,寥寥几笔就把人物的风神跃然纸上。他的新作《中国男》一样地有趣有味,副题为“百年转型中国人的命运与抗争”,在那个时代活得如此奔放张扬的强男、猛男、牛男、趣男何其多也,由于更多不堪回首的过往,由于可以想见的原因,中国男人而今矮化、弱化得更加不堪,委琐、鸡贼、滑头、浅薄、轻狂的霉菌大面积扩散,尤其所谓“成功人士”更是凭借大量持有这种品行而搏上位,世道想不恶俗也难!政客不必说,乌泱泱的企业也一路下流而去,就连一向高雅清白的学界和文化圈也频频爆出丑闻,为蝇头小利而恶语相向……
  •     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这些男人写成的
  •     读《中国男》,了解近世中国部分知名男人的思想、经历,知人识世,对我们了解那段苦难国史,大有裨益。
  •     讲述近代史上的41个男人,有些大名鼎鼎,有些未有耳闻,但他们为什么能载入史册,原因就是他们的精神力量、人格力量,像曾国藩、武训、卢作孚、张謇等等
  •     这名字起的
  •     我命由我不由天
  •     只能说余老师看过书。
  •     一群改变历史或被历史改变的man
  •     作者的功力还是不够
  •     《中国男:百年转型(中国人的命运与抗争)》中,作者依然在讲述处于变化中的近现代中国。《中国男:百年转型(中国人的命运与抗争)》区别于作者以往书籍最明显之处,在于作者将着眼点由“话语”转向了“人”本身。近现代中国遭遇前所未有之大变,然所有变化之主体、参与者、推动者、承受者都是处于历史激流中的“人”。从文界的龚自珍、刘文典,到政界的曾国藩、宋教仁,从军界的蒋百里、吴佩孚,到实业界的张謇、范旭不,从内省的弘一法师、闻一多,到外观的徐继畲、严复……作者用四十一种人,串起零散的中国近现代史。
  •     近代史来中国真的有各种人!应该说是每个时代都存在这么一些人
  •     以前读的。不错的书
  •     余世存作品
  •     对历史侧面多一点了解,喜欢的时代,民国
  •     无论是非常道,还是常言道,这些中国话语的主人,都是这些特立独行的中国男。
    《非常道》作者余世存最新力作,近现代四十一位“非常人”列传。
  •     近代奇男子列传
  •     余世存的书值得多看多读多思考,每一本都还可以!
  •     历史的另一种解读
  •     翻了翻,没有那种预想的惊艳
  •     让那些可能被低估的历史人物归位
  •     品评人物是热衷于权力男人的偏好,这本书放弃了利益集团的观点,较为中正。

    对张学良评价的最为客观,是顽人,不是真人和智人。

    对何凤山的评价中,余秋雨的墓志铭让人感动。

    对杨度评价准确,无特操。

    当代中国人的普遍特征,没有操守,只有功利,层面退化到物质。
  •     近世以来,中国形势如瓜分豆剖,受尽异族欺凌,然恰如放翁所言“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龚自珍、武训、王亚樵、蒋百里等41人虽史存争议,但亦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相挽,以己之力,耀己荣光。
  •     很不错的一本书,但是结尾部分感觉有些潦草。总体不如《非常道》,作者想要超越那本书看来是不可能了。
  •     延续了非常道的写作特点,给人一个别样的历史
  •     经时间的历练,由智慧打磨,余世存新作《中国男:百年转型中国人的命运与抗争》终于在2010年3月横空出世。  衰男、过男、牛男、悲男、寡男、畸男、怪男、觉男、神男、志男、痴男、侠男、达男、狂男、完男、史男、毒男、真男、顽男、义男、赤男、述男、逆男、隐男、哲男……自晚清以来,百余年间急剧变化的中国社会,诞生了哪些特立独行的中国男?他们的际遇和命运,体现了中国近现代史的何种发展脉络?他们的性格,浓缩了怎样的国民性特征?  在新书中,余世存依然在讲述处于变化中的近现代中国。但此书区别于《非常道》的最明显之处,在于作者将着眼点由“话语”转向了“人”(特别是男人)本身。作为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余世存从未放弃过“恢复历史正义”的尝试,他以自己的独立判断为镜,勾勒出晚清、民国乃至当今人物的复杂面容,进而对他们进行价值重估。这种民间的、个体的、夹叙夹议、散漫而自由的评述,加上孤独和激愤的气质,令本书的所有人物,都张贴着色调鲜明的余氏水印。
  •     爱上中国男
  •     这本书中介绍了41位曾经的名人,从生于1792年的龚自珍,到生于1949年的王康,很多我都不曾听说过的曾经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人。
    作者用这些人曾经做过的事情和他们的文章、话,表明了一些东西,可以领会,不可说。
    关于曾国藩的评价特别得我心。
    关于龚自珍的“衰世”说:“举世都是平庸窝囊之辈,浑浑噩噩,只知道吃喝玩乐,不过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存在。表明上看起来典章制度俨然,等级秩序森严,礼仪规范分明,一切都像模像样,十字街头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官方的统计数字处处叫人感到繁荣昌盛,似乎前程一片大好。看上去一切都像是“盛世”然而人的廉耻心、上进心、作为心都被束缚、被剥夺殆尽,整个社会在骨子里失去了生机好活力,只剩下按本能行事,一片“万马齐喑”的局面。不要说朝廷没有像样的宰相,军队没有像样的将军,学校没有像样的读书人,田野没有像样的种田人,工厂没有像样的工匠,街市没有像样的商人,就连像样的小偷、强盗也都没有。不要说找不到真君子,连真小人也变得稀罕。”这要想一想,龚自珍生活的年代是这样,我们所在的年代有进步吗…………
  •     细读历史,道德国本,对错,真假 ,都难辨。
  •     零零散散,略为枯燥。
  •     受虐男
  •     社会变化的承载者是人,从个案看整体是个有效的方法*硬分出41种人是否妥帖?
  •     里面的几篇还不错,其他的只用寥寥数张介绍。本来还期待有些八卦什么的在里面,结果发现什么都没有。就连杨度这样经历身份如此复杂的人物,在书里面也没有看见他所谓争议性的一面.....
  •     从人物的性格分析,余世存这点做得很好
  •     真的好看 余世存看人总有自己的视角 有创建 受益良多
  •     读余世存的书,不会失望。读读这些男子,传奇男子,想想我们,内心深处有一股热流在涌动。
  •     跟《非常道》比,差多了
  •     书中所选的近代民国人物多达41位,所选的人物并非以主流媒体的标准,而是按作者的喜爱程度和其个人的特点而入选,这一点我非常喜欢,因为有些人物往往因各种原因,被当今的主流媒体所忽视。看看市面上那些千篇一律的审视标准和评价,更彰显出这本书的特点,对于人物的评价介绍,也是非常的严肃认真,没有人云亦云的俗套的评价,而是简明扼要,尤其是对于一些人物的生平有比较全面和广泛的介绍,并没有受到那些主流历史资料的限制,有自己对于人物独到的观点和看法,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当然历史是厚重丰富的,历史人物也是复杂的,要想用一本书来详述这么多的历史人物也是不现实的,作为一般的了解,应当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     真正的中国男
  •     余世存-中国男这才是中国男~~
  •     其实书里写的都是我们常规历史中,有意淡化和模糊的人物。作者通过对他们的描写,意图重新勾勒出中国近代史的一幅脉络。有许多人物我都不知道,不了解,作者的评论角度是从历史和人性,不是政治立场。所以,我相信应该更客观一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瞿秋白,死刑的当天,清酌小憩,在士兵的押送下,走到公园里,指着湖边一地,说了一句“此地甚好”,然后盘膝坐下,从容赴死。我靠,用今天的话来说---酷毙了。洒脱二字,就是给此人准备的。读至此时,我感到历史真是丰满鲜活的。
  •     余世存文字功底非常一般
  •     这本书,作者写的很好,昨天看了武训,这个大人物,看完,感觉人是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信仰才能成功的,人啊,坚持信念最重要。
  •     最想要的《非常道1》,没有货啊。。。
  •     余世存写的不错,支持
  •     读了一半 多处史实欠考证. 一本白话演绎 仅此而已
  •     撇开对人物描述的方法不谈,首先就对作者华丽的语言所吸引,真是气势磅礴
  •     虽解读颇具书生气息,但是很值得一读。
  •     我注历史
  •     读中国男的感悟:历史是人的历史而非某个党的历史。什么时候我国的精英都能像普通人一样生活,我们的文明也就前进了一大步。
  •     余世存写的非常道,创造了出版界的一阵跟风,这本书虽然不是同一类型,也值得一阅
  •     略无趣的拼盘。书名起得也忒大忒盖了点,哪儿罩得住啊~~
  •     民国牛人谱
  •     男儿能为多少事?
  •     这人真是个傻逼啊!!!!!!
  •     空泛断言多,严谨论述少,很多章节凌乱残缺。多数描写既不足以建立人物的基本形象,又不足以引入深刻的分析
  •     余世存,文笔好,而且笔尖带着情感,很容易被他的文字感染。
  •     余世存——非常道的作者,写出了名气,可以看看。
  •     跟《非常道》异体同工,但写作颇不用心,如果是完全不了解这段儿的人或许看看会觉得有意思。
  •     好一个中国男
  •     从读“非常道”开始认识余世存,真正的学者。
  •     支持余世存
  •     这本书里介绍许多清及清以后的男人们,比如龚志珍,徐继嵛,武训,吴佩孚,宋教仁等等名人事迹深深感动了我,他们为国救亡,兴国安邦,奈何当时政治腐败,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他们的理想只能止步不前,成为后来者借鉴的文案,真是可惜啊!读后会让你一心也想成为中国的一流男人的。
  •     这本书弥补了课本的不足,起码对吴佩孚,它不是一句“军阀”就一扫而过。
  •     别人推荐给我的这本书,让我读起来欲罢不能。余世存的书真的很不错,写出了历史的味道
  •     目中有人
  •     作者有思想。自己挖掘一些牛人的环境、性格、思想等等。同时能让我们了解一些作用大而闻名度不够高的重要人物。
  •     龚自珍的才气,曾国藩的睿智,严复的辛辣,光绪的踟蹰,李宗吾的厚黑,李叔同的思绪,宋教仁的为民,张学良的爱国……与以上人物并驾齐驱的还有那么多我不曾熟悉的面孔,那么多性格迥异却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中国男人们,阅读他们的人生,重温过去不曾沉淀的历史,我们将获得一笔不可预知精神财富!
  •     当中描述了一些并不为大众所知的人物,作者对历史人物都有自己的见解,能够放到近代史这一段历史中去看待人物的位置。从书中了解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人物,如张静江,王亚樵等,对另一些人物有了些不同的看法,如:光绪,张学良等。
  •     我觉得带给我了很多新视角
  •     对于近现代的一些大人物,读过之后重新有了认识,有些人的一生真正体现了生命的意义。
  •     对于近代的中国的著名男人的介绍 角度新颖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这些历史人物 的确让我收获了不少 值得拥有~~
  •     不该忘却的
  •     余老师的作品非常吸引人,中国男非常不错,独到的方式来诠释了古往今来的名男人。
  •     11小时飞机+4小时转机,没有中国男的旅途不知会有多寂寞啊
  •     清季民国诸正邪两赋人传,重新发现
  •     书拿到后感觉质量有点糟,内容只看了一点,感觉没想象的那么好,这个五星是冲着非常道给余世存先生的。
  •     全书为近代以来四十一位曾经书写了“极致”人生的男性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部分现代人物的章节有被删节过的痕迹)的生平和经历过的历史大事件——列传体的记录,并且对那些急于将全书精神作简单、同一归纳的读者发起了理解力上的挑战。
  •     余世存的作品不能不读!
  •     余世存的非常道,很好看,希望这本书也不让人失望
  •     语言不精彩,很平铺直叙,而且读起来很不流畅,尤其是大段大段的引用原话,即古文和近代汉语实在让我读的很头疼。。。但作者对某些历史人物的独到见解还是有一定启发性的。。。
  •     久仰余世存买的。。。。看过非常道,觉得这本应该也不错。。。。
  •     额,写得挺好玩,知道很多男人,不过当想了解的时候,就木有了……
  •     没法评价,实在是没有兴趣。。
  •     嗯,好书,网上有
  •     喜欢余老师,喜欢中国男
  •     翻过,认识了一些人
  •     对中国文化另一种思考
  •     怎么不把副标题转正 中国两字仅用于表示的近代 噱头
  •     余世存-中国男,看看什么才是中国男人!!
  •     看过余世存以前写的《非常道》,对其辑录历史材料的手法很感兴趣,值得购买
  •     此系列中最好的。
  •     书中的所谓“中国男”多少有点鲁迅先生“中国的脊梁”的意思。
  •     介绍一些中国男人的事迹,有精神需求的人可以一读。
  •     真是盛名之下其实那什么
  •     写傅斯年、张学良等篇分析很有笔力,但有些有未完成的感觉
  •     写的及其一般
  •     中国就需要多些有思想的作者,也需要有思想的读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