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国际经济 > 新丝绸之路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8
ISBN:9787506042741
作者:[澳]贝哲民
页数:144页

章节摘录

  中国的崛起占据了媒体的头条,尤其是它的两位数的增长率和对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阿拉伯世界的崛起就不那么为人所知了。然而,阿拉伯经济正以近几十年来最快的速度发展,尤其是阿拉伯产油国,取得了与“亚洲四小虎”类似的经济增长率。石油仍然是其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该地区政府正在用油价暴涨得来的财富建设巨大的基础设施项目。然而,石油不再是经济增长的唯一引擎。阿拉伯政府已经削减贸易壁垒,发展金融市场,鼓励非石油经济部门的发展。迪拜、阿曼、卡塔尔正朝金融和旅游中心转变。甚至,沙特阿拉伯正在渐渐地向外国投资者敞开大门。  然而。这种变化很难被观察到。它是个人的,不是政府或企业的行为,而这正是新丝绸之路的活力源泉。他们的行为如同独立的线条。在中国的义乌,单个阿拉伯商人的故事很容易被忽略。但是,当这种单线与成千上万条其他的线交织在一起时,就会成为巨大的贸易走廊的一部分。新丝绸之路的线索不仅仅在开罗、大马士革、利雅得这些阿拉伯城市,而且也在整个中国市场以及首都北京中。本书的每一章都为丝绸之路经济体的崛起提供了不同的角度。这些事件通常看起来似乎没有关联,但事实上他们是全球重新平衡的一部分,象征着在西方统治几世纪后东方的崛起。  这趟旅程的起点在2001年,是发生“9·11”事件的那一年,也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那一年。2001及其之后几年发生的事件推动了阿拉伯世界的崛起,我所处的有利位置让我见证了这一切。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我先后在阿曼、贝鲁特和大马士革居住过。之后,我以两个大型投行的中国经济学家身份在香港工作了近十年。因此我得以观察到那些貌似孤立的事件是如何经过一起碰撞,令阿拉伯世界和中国更加亲近的,我注意到经济危机如何削弱人们对美国和欧洲经济模式的推崇。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东如何扩展与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关系,却常常被忽略。贝哲民在这本书中对此做了很好的洞见。作为一位优秀的经济学家、创业者、马可·波罗式的年轻人,他就双边关系的成长带给读者与众不同的视野。我强烈推荐本书。  ——保罗·斯佩尔茨大使,全球战略伙伴公司主席兼CE0贝哲民不仅是优秀的经济学家,而且善讲故事,寓教于乐。他叙述了一个有伟大战略象征的事件一通过正在发生的伊斯兰世界和中国的关系来看全球财富和权力的重新平衡。本书是对未来的展望,可读性很强而且让人不读完不愿意放手。    ——傅立民(Chas w.Freeman),前美国驻北京高级外交官和驻沙特阿拉伯大使  尽管全球发生经济危机,但阿拉伯与中国的经济轨迹仍然与迪拜和上海高高的天际线吻合。正如贝哲民阐述的那样,没有事件是孤立的,这是丝绸之路共生体的复苏。本书将波斯湾放回到了地理位置中去一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并被增长的中国所吸引。  ——帕拉格·卡纳,《第二世界》作者、新美国基金会高级研究    中国宏观经济的崛起和中国商业在阿拉伯世界的成功完全就像两个世界,几乎不可能放在一起叙述。但本书提供了一个罗赛塔石碑把它们联系在了一起。贝哲民用经济学家描绘经济增长的工具、日记者抓住每一事件的天资,和在两个古老国度的人际关系,清晰易懂地描述了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合作的逻辑、限度和标志。  ——荣大聂(Daniel Rosen),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内容概要

贝哲民,目前任职于国际咨询商“全球战略伙伴有限公司”,致力于协助重要客户找到在中国和中东之间的商业与投资机会。他曾是苏格兰皇家银行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和摩根大通的高级中国经济学家。他曾在北京、贝鲁特和大马士革居住过,目前住在香港。他是彭博社和CNBC的常客,他的观点常被《金融时报》和《纽约时报》引用。贝哲民会说阿拉伯语和汉语。他用了15年的时间来阅读当地报纸,在贝鲁特和北京与人们交谈、共事,以及评估这两个地区的经济数据。他将自己浸于这两种文化之中,观察那些鲜为人知但如今正被揭示的诸多事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新丝绸之路:阿拉伯世界重新发现中国
以中国之大,义乌只能算是个小城市,但它却是世界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的展览厅是消费主义和全球化这一对孪生上帝的教堂,俘获了各地商人的想象。“9·11”后,阿拉伯商人第一次发现了义乌,并沿着他们祖先的足迹来到此地。义乌的当政者敏锐地抓住这一商机,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他们的到来。
第二章 中国的石油美元与石油争夺
中国对于石油有不可抑制的渴望。截至2007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阿拉伯世界占有世界石油总储量的28%,大多用于出口。全球经济增长活力充沛,强烈刺激了对石油的需求,油价一路飙升。石油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着阿拉伯国家的经济,为了向饥渴的消费者提供玩具、礼品和日用品等,携带石油美元的阿拉伯商人如洪水般涌入义乌的街道。
第三章 阿拉伯财富资金与伊斯兰走廊的崛起
阿拉伯世界因为狂飙的油价聚集了令人咋舌的大笔财富,2008年,他们的国外资产达到1.4万亿美元,同年的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620亿美元的资产只相当于这个数字的一小部分。中国在相当大程度上造就了它们的财富。阿拉伯财富基金在美国投资成百上千亿美元,但自“9·11”后开始改变,走上了多样化道路,买入欧元和英镑,并沿着“伊斯兰走廊”,进入亚洲,来到中国。
第四章 当中国“走出去”的时候,叙利亚向中国学习
2006年6月,为了卖掉更多的汽车,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开着车,而不是骑着骆驼,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了叙利亚城市大马士革。大马士革有中国商人,义乌有阿拉伯商人,丝绸之路的贸易回来了。中国经常邀请叙利亚的学者和官员来北京学习,中国模式刺激了叙利亚的经济改革,叙利亚政府试图复制中国共产党的成功。
第五章 青年妇女与阿拉伯世界的未来
深圳这个曾经沉睡的小渔村一跃成为拥有800万人口的大都市,这一变化让叙利亚的领导层瞠目结舌,他们想复制这一奇迹。但必须强调的是,中国青年妇女是中国发展模式不可或缺的神奇成分。对于严重歧视在外工作的青年妇女的阿拉伯世界来说,它们是否准备好接受阿拉伯青年妇女将成为劳动力的这一改变?
第六章 新公共关系战:半岛电视台在中国
阿拉伯世界最受欢迎的卫视之一——半岛电视台打破了西方媒体的垄断,它不仅从阿拉伯世界的角度报道阿富汗战争,而且开通了阿拉伯国家与北京之间的沟通热线。它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如今普通的阿拉伯人能够及时看到来自北京的新闻,就如同看到来自布鲁塞尔和华盛顿的新闻一样。而中国也在通过半岛电视台来提升其在阿拉伯世界的形象。中国政府已经在正确的道路上,美国也正在奋力赢得这场公共关系之战。
第七章 阿拉伯语与全球化语言
阿拉伯语被称为“超级难”的语言之一。中国政府长期以来都十分重视语言在公关行动中的重要性。中国对阿拉伯世界石油的渴求,及阿拉伯世界对中国消费品的渴求促使中国政府培养了很多精通阿拉伯语的人才,这些人架起了通往阿拉伯世界的桥梁。而西方尤其是英语国家由于缺乏这种人才,致使在其与阿拉伯世界沟通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障碍。
第八章 给西方的启示:一个新的世界中心
2008年,凯雷集团——一家管理资产达800多亿美元的世界上最大的私募基金——的创始人大卫·鲁本斯坦说,“我们认为世界经济是围绕着我们转的,由我们的标准和意愿主宰。但世界经济的中心正在从以欧美为中心向以中东和亚洲为中心转移”。当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物同时开始谈论历史性的全球平衡时,西方是时候开始倾听了。

编辑推荐

   英文原版《新丝绸之路:阿拉伯世界如何重新发现中国》请见:The New Silk Road(平装) ;The New Silk Road(精装)

作者简介

《新丝绸之路:阿拉伯世界如何重新发现中国》讲述了:如此行动的结果在义乌非常明显——在义乌的街道上,阿拉伯商人随处可见。在拜访义乌时,我打车前往“红客旅馆”,它是阿拉伯社区的一个组织,是多数新来者首先驻足的地方。“红客旅馆”是一群随意而又复杂的建筑的联合,中心的一个院子有萧瑟的树丛。它集旅馆、办公室、饭店、清真寺功能于一身,为在义乌的阿拉伯人服务。在其中散步时,我遇见一个巴勒斯坦人,他坐在院子里边喝茶边看杂志。我们聊了一会儿,直到我试探性地问更多有关阿拉伯社区的话题,“你不要问我,”拉希德说道,“问我的堂兄。”他拽住我的胳膊,带我穿过回廊的入口。我们沿着北绸周街道走了十分钟。一路边走边聊。

图书封面


 新丝绸之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了中东地区最大的进口来源地。这不禁让人联想起了那条曾一度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当年,伴随着驼铃声声,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来到了西方,而阿拉伯的香料也辗转到达了中国。在之后的岁月中,随着世界中心的西移以及东西方两个帝国的衰落,丝绸之路在17世纪也就走到了尽头。而今天,这条重新出现的无形的丝绸之路上运送的是各种“中国制造”和石油。 古道还在,只是再也看不到骑着骆驼的东西方商队在沙漠中的某处泉眼偶然相遇,交换着商品信息。今天的生意人只拎着包就跳上一架波音飞机,而他们采购的商品则用船随后运至迪拜港。1258年,疲惫不堪的蒙古西征军一怒之下摧毁了巴格达;他们要是像今天的商人一样坐着维珍航空的公务舱轻轻松松地来到这里的话,恐怕也就不会勃然大怒而造成了当时的惨剧。中东和中国之间贸易往来的日渐密切,就像是对世界指针的一次调校,它印证了研究中国问题的资深经济学家贝哲民在其新作《新丝绸之路——一个日渐兴起的阿拉伯世界是如何疏离西方而重新发现中国》中的观点。巧合的是,这本认为曾经处于世界贸易中心位置的丝绸之路将重现繁荣盛况的书出版后不久,相关的贸易数字就发生了变化。显然,贝哲民对中东和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这两个地区生活多年,会说流利的阿拉伯语和普通话,这一优势使得这本治学严谨的研究型著作中既有丰富多彩的亲身经历、文史资料以及统计数字,又包含了不擅语言的研究者所无法获取的各种资料来源。通过对这两个地区从古至今在经济和文化层面上的双边关系所进行的扫描式研究,以及对于近些年来促使双方贸易联系日渐紧密的因素所进行的分析,贝哲民提出了这样一个看法:“阿拉伯世界的兴起与中国的兴起是同时发生的。这绝非巧合。”而且这两个地区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观点,始终贯穿全书。中国多业商之民,在这个国家经济空前繁荣的背后,四处活跃着他们的身影。开始的时候,是一个中国商人生产出电子版的《可兰经》,这个产品引起了一个阿拉伯生意人的极大兴趣……随着中国政府对各种贸易模式的政策扶持,一个又一个的阿拉伯商人在中国取得了成功,于是就有了今日义乌的繁荣。对于生意人来说,义乌是再理想不过的地方:在这个巨大的批发帝国里,你几乎能找到任何能说得出名字的日用消费品。这座城市每年吸引了20多万阿拉伯商人来寻找贸易机会——比到整个美国的阿拉伯人还要多。当地政府考虑得非常周到,甚至修建了清真寺以及伊斯兰学校,以吸引更多的阿拉伯人来做生意。贝哲民认为这在后“9•11”时代的西方,是无法想象的事情。“9•11”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就像是蝴蝶效应一般。贝哲民强调,在2001年9月11日这一天之后,正是因为美国对阿拉伯人实行更为严格的签证政策,才使得中国从中得到了意外的好处——那些阿拉伯商人被迫到中国寻找生意机会。双方立即为双边的外交关系施肥浇水,与此同时,世界贸易组织也为中国庞大的出口机器提供了肥沃的贸易土壤。其实,早在新千年到来之前的数十年里,中国就一直在精心培养与中东的关系:不仅邀请来自阿拉伯世界的代表团来访,也派出外交人员去学习阿拉伯语。本书的作者注意到,能说阿拉伯语的中国外交官,尤其是那些能用阿拉伯语接受媒体访问的中国外交官,比来自美国的外交官员更有优势。同时中国官员“少说多做”和不干涉他国内部事务的做法,深得那些希望学习某种“中国模式”——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稳定以及政治连续性——的阿拉伯国家元首们的支持。他们很钦佩中国在接受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援助同时,仍能坚持“走自己的道路”;目前叙利亚等国也已经开始仿效中国的做法。不过作者也注意到,这种借鉴是双向的:半岛电视台的成功,提供了一个摆脱西方视角了解阿拉伯世界的机会,这值得中国在打造国家公关战略方面加以借鉴。尽管看好中国的发展模式,但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也意识到由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使得借鉴之路阻碍重重。其中,最突出的是年轻人和女性所扮演的角色。据统计,在阿拉伯世界,64%的人口年龄低于29岁。随着人口的增长,年轻人的就业问题日趋严重。而作为“中国模式中的神奇构成”的年轻女性,她们为中国制造业的繁荣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而阿拉伯世界的女性因其居住地的不同而面临着完全不同的命运,但不管是住在哪里,她们尚无法充分享有工作的“自由”。对女性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的限制,使得阿拉伯国家无法复制“女英雄们”对中国经济腾飞所做出的贡献——尽管中东国家女性的地位正在提高。虽然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对原油的需求抬高了油价,但这种局面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为了减少经济对原油出口的依赖,中东各国政府把原油收入投入到促进经济多样化发展的计划中,其中房地产、交通和金融部门是最大的受益者。此外,海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还创立了大量的主权财富基金,这使得它们跟中国和日本一样,成为了美元资产的主要持有者。到海外寻找投资机会的阿拉伯人,在吉布提、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进行大量投资从而构建起一条“伊斯兰走廊”;巧合的是,这些地方恰恰是当年古老的陆地或者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补给站。尽管这只是一个充满历史意味的巧合,但此举无疑会为阿拉伯的石油和中国的出口贸易带来新的市场。《新丝绸之路》是一本并不需要读者有太多专业背景知识的非常易读的书。从在义乌开餐馆的巴勒斯坦人,到情人节的时候在大马士革的巷子里卖中国制造的“LoveMe”枕头的叙利亚商人,书页间散落着各种生动有趣的故事。此书揭示出的一个最让人意外的事实是:西方世界完全没有意识到丝绸之路的重新兴起将会带来什么影响。贝哲民指出,中国和中东这两个老朋友的再续前缘,将给西方尤其是对美国来讲,带来潜在的挑战。但他也承认,虽然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种关系仍将面临重重的考验。不过,在这两个有着历史渊源的地方,目前所有的迹象都指向一条新的丝绸之路。OliverPearce/文
  •     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是,真薄!从直觉上来说,价格想当的情况下,当然是越厚越划算啦,哈哈。先说这本书吧。作者从一个很小的角度入手,通过观察浙江义乌的阿拉伯商人的爆炸性增长,讲述中国与阿拉伯世界逐渐繁荣的贸易往来。旧的丝绸之路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而新的丝绸之路变成了海路和航空路线。阿拉伯世界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归根于他们的土地下埋藏的石油—黑色的黄金。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崛起,与十几年前相比,石油价格基本是平稳的维持在高位而且这一趋势会因为中国的需求而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给阿拉伯世界那些以石油出口为主的国家带来了巨额的财富积累,也促使了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国家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中国和美国在对待阿拉伯世界的态度的区别使得中国的外交策略显得更长袖善舞。特别是911以后,美国人对于阿拉伯世界的偏见越发严重,签证的时间越发漫长,拒签率也越来越高,商人会被像对待恐怖分子一样的进行盘问后才能入关,而到中国,可能非常简单,只需要3天时间就能拿到签证,过海关更是非常轻松。中国培养了更多擅长使用阿拉伯语的外交官,这些外交官能用流利的阿拉伯语接受半岛电视台的访问,并以此宣扬中国的形象。还有无孔不入的中国商人,在叙利亚,利比亚,迪拜,你都会发现中国商人在销售者廉价的‘劣质品’,而大使馆也积极鼓励中国商人在中亚经商并提供所需信息方面。中国的经济起飞令阿拉伯世界的很多国家羡慕,他们渴望复制中国模式,每年都会有很多的官员到中国来考察学习。但是作者提到,在阿拉伯世界有2个因素阻碍了他们的经济起飞:青年人和妇女的就业率。青年人的失业率非常高,而且经常是需要靠家族的关系才能谋到一个低级的职位,而妇女则是因为穆斯林的传统,在结婚之前不能在公共场合工作,这极大的遏制了阿拉伯世界的劳动力。总的来说,世界的中心在转移,纵然美国和欧洲的霸主地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随着阿拉伯世界和中国的崛起,他们累计的财富使得世界的中心开始发生倾斜。迪拜的机场越修越大,即将成为世界第一的空港,从迪拜飞往北京的航班也越来越多,还记得北京首都机场的第一班空客A380么,从哪飞过来的?迪拜。接下来我想说说我对阿拉伯世界的一些看法。阿拉伯人,首先我想阿拉伯的定义是什么很重要。来一段摘抄:阿拉伯国家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地区,包括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黎巴嫩、沙特、伊拉克、也门、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阿曼等12个西亚国家;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苏丹、埃及等6个北非国家;非洲西部的毛里塔尼亚、非洲东部的吉布提和索马里以及印度洋西部岛国科摩罗。需要注意的是,阿拉伯国家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但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并非都是阿拉伯世界,比如咱们的好兄弟巴基斯坦,还有伊朗(伊朗可以理解成波斯,我曾经问一个伊朗人是不是阿拉伯,结果被鄙视了,他很激动的跟我解释半天,大概他经常被这个困扰!)首先,阿拉伯世界是世界文明的起源。所谓的四大文明中,阿拉伯世界的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历史长度都完爆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阿拉伯世界是人类的文明之光,欧洲人还生活在树上。可以说欧洲人在以前是饱受阿拉伯/穆斯林的侵扰。斯巴达的300猛男死在谁手上?波斯人。纵然亚历山大大帝完爆了波斯人,但是他的帝国就如他的生命一样如流星划过。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又扼住了欧洲人的咽喉。纵圣城耶稣撒冷也被基督徒们短暂的占领过,但又被萨拉丁给撵走了,再后来的狮心王十字军东征还是失败了。直到大航海和热兵器时代的来临,欧洲人才坐上了世界的领航员,阿拉伯世界沦为殖民地。阿拉伯世界也是主要的穆斯林世界。现代的穆斯林似乎在主流媒体看来充满了狂热与暴力成分,特别是911事件以及基地组织层出不穷的炸弹袭击。据说美国人最想攻克的堡垒,就是穆斯林世界。穆斯林世界和基督世界的宗教冲突延绵了近千年,相信看过《Kingdom of Heaven》的同学感触都会很深。当男主角问萨拉丁耶路撒冷对他意味着什么时,萨拉丁说:Nothing, Everything(毫无价值,无价之宝)。这句台词很传神。城市本身就是一座城而已,但是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圣城就是无价之宝。总之,宗教信仰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特别是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我来说。最近两年,阿拉伯世界可以说是世界的焦点,一场茉莉花运动席卷阿拉伯,穆巴拉克被审判,卡扎菲翘辫子了,叙利亚和也门的统治者岌岌可危。吭爹的独裁者们在颤抖,也许有人会高喊:这是欧美的阴谋,为了石油。不管怎样,阿拉伯世界变天了,也许第一次,他们有决定自己国家前途的机会,即使在迈向民主的路中充满了血泪。至少,改变已经来临。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对于阿拉伯世界的介绍还是有价值的,但不可盲从,对于阿拉伯世界的崛起我个人持保留意见.
  •     准备阅读。。。
  •     作者视野宽阔,值得拜读。原书装帧出现问题,只能换货了。请当当网注意品控,最近邮购多次出现质量问题。
  •     好书,占豪推荐的,没错!
  •     书不错,就是平邮送货需要自己去邮局取 比较麻烦~希望可以用商业快递送到家~
  •     也许是翻译的问题,作者的投行范儿让人十分不爽啊,但、却又、同时、另一方面等句子太多……
  •     好书 有营养
  •     15年11月
  •     以今鉴古
  •     时过境迁,现在的中东已经大变脸了。| 翻译不认真,很多中文名字都没有核实。
  •     阿拉伯因为海运的冲击,渐渐没落。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摆脱海路的依赖,阿拉伯将会重回欧亚枢纽的地位。但作者的有些结论过于夸张,为了更好的了解阿拉伯,我准备明年去中东个人游,有一起去的朋友吗?大家搜索石齐平的视频也可以看到石先生关于这一观点的论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