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变态狂

出版日期:2015-12
ISBN:9787802569508
作者:[美]詹姆斯·法隆
页数:256页

内容概要

詹姆斯•法隆: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的教授及学科带头人,获奖神经科学家,教授精神病学和人类行为学已经35年。他所研究的课题非常广泛,包括:成人干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回路、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解剖、基底神经节、多巴胺、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症和老年痴呆症、人类大脑成像等。
他的神经复原公司获得了年度最佳生物新技术的评选,推动了干细胞研究的重大突破。《纽约时报》说他对产后新神经元发育的探索是十年来大脑研究最重要、最惊人的成就。他经常为各类媒体提供犯罪和恐怖心理的专业分析,在犯罪心理电台上露面,在BBC“Are You Good or Evil”节目中占据了突出的位置。
在《犯罪心理》系列剧中那个携带变态心理基因的心理学教授是其本色出演。

书籍目录

01.一张脑部扫描图引起的混乱
一个心理变态可以伪装出很关心他人或是充满悔意的样子,但他的大脑却会说实话。这就是我在2005年那个10月一直在做的事,直到我发现了自己怪异的脑部扫描图,暗示我的大脑在负责同理心和道德观的部分活动减弱。
02.成长之路:那些不起眼的“罪恶”/015
我的无端恐惧症大都是在二十几岁和刚过三十岁的那几年发作的,直到我学会了当预感到恐惧症要发作时,如何对它加以控制之后,它才离我而去。但在头五百次恐惧症发作时,我都坚信自己在一两分钟内就要死了。
03.我是谁:科学家VS心理变态
我先是大吃一惊:“这一定是在开玩笑!”接着又笑了。我心想:“这真是个笑话。”如果你多年来一直受邀研究凶手的大脑,还从中总结出一套凶杀犯大脑的通用模式,最后竟然发现自己也拥有这样的大脑,那可真是个天大的笑话。
04.充满血腥的家族史
康奈尔家族这种自相残杀的癖好,还真是独具一种别致的公德心。最后,事情出现了让人愉快的结果,也像是历史的必然,这条凶手链在十九世纪末终于趋于平淡、消声匿迹,使我和我的父亲得以远离了这条家族血脉。
05.变态大脑的现实成功之谜
我有心理变态者的大脑。我背着这么个家族故事,还可能遗传了心理变态的基因。然而我同那些我一直以来所研究的连环杀人犯有着天壤之别。所以这其中一定另有奥妙,而这也是激励科学家们追求真相的契机所在。
06.从TED到《犯罪心理》
八月下旬的几天里,我收到了两封邮件,接了两通电话。电话和邮件来自于《华尔街日报》科技通讯社的社长高塔姆.奈克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犯罪系列片《犯罪心理》的执行制作人兼作者西蒙.米伦。他们都想要知道TED视频里故事的后续……
07.爱情、友情和那些不堪回首的韵事
立刻要求回报不是一种操纵。小伙子们会对姑娘们大献殷情,然后立刻要求与她们上床。操纵者从不使用这种蹩脚的手段。他们会像个混蛋一样用优雅的方式完成一切。

作者简介

詹姆斯•法隆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十年来成就最大的神经科学家,他有着美满的事业和家庭,研究大脑组织35年。多年来,他深深着迷于心理变态者的脑部结构研究,并发现心理变态者的大脑边缘皮质都存在相同的变异。2005年,在对正常人和异常人脑部扫描图的研究中,他竟然滑稽地发现,自己   的脑部结构跟心理变态罪犯的一模一样。詹姆斯曾坚信自己已经找到了破解心理变态的钥匙,但这难道要证明自己也是一个变态狂吗?
2005年12月,在家庭聚会上,母亲悄悄塞给他一本书说“这本书,或许可以让你好过一些。是关于你父亲家族的。”书开头就讲述了詹姆斯父系血统康奈尔家族的第一桩弑母案,随后的200年里,其父系陆续曝出过杀妻弑母等数个杀亲案件。2011年后,另两支父系血脉,一支被曝出全是凶杀犯,一支全是抛弃妻子的流氓恶棍。
2008年,詹姆斯受邀参加TED,鼓起勇气自白了自己的狗血家族史。演讲被放到YOUTOBE上后引起关注热潮。显然,对大众而言,“天生杀人犯”比“神经科学家”更可以唤起注意。
《犯罪心理》的导演西蒙找到作者,邀其在电视剧中本色出演。而《华尔街日报》也凑热闹,将其狗血经历付诸笔端……


 天生变态狂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9条)

  •     书中主要讲解的暴力分子的脑扫描结构的相似性,人类发展过程中对这类人也是做出贡献的,这部分就正常看着理解就行了。对我印象最深的是说道脑部结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感受外在感触的,一部分感受内在心理的,生理上这两部分是相互抵制的。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突然就想到了二元对立,这样看来,正因为脑结构的原因导致我们认识实物的时候会分主客观,所以看到的东西也不好判断事实,客观的感受遭到了主观排斥,而主观感受又收到了客观制约,如果能去除生理结构,我们能由内及外统一的认识实物感觉,是不是就没有了主客观之分,那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将会造成巨大的改变,甚至对人类的性格也会造成大的颠覆吧,简单想想没了主客观之分,你是我我也是你,至少自私的心理就不会有了吧。有点类似三体三维人了吧,没看过三体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听说三维人就是你能知道我的想法,我也能知道你的,那这就是类似没严格的主客之分了。感觉从这个点出发,对于哲学的人认识会更深刻,相信这在我的成长中必是重要的一笔,也期待其他人能看到这一点,能走到更远。
  •     昨天去北京大学听了津巴多的讲座。津巴多先给大家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在贫民窟长大,身边的孩子接触毒品,做坏事,而自己却走了更为正确的道路。他告诉了我们情境环境、对一个人的重要影响。当然,路西法效应和斯坦福监狱实验,这个让他享誉全球的实验自然是重点费口舌的部门。但这并不是演讲的重心。老爷子,后半部门主要讲述自己现在投入精力做的研究:英雄及英雄主义。仿佛要做一个遍布好多好多国家的大教育工程。他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做斯坦福实验,证明了人的无限潜力,所以,人可以。。。。他没有说出,可以想象,就是:人有无限潜力,因此可以做我们想象不到的坏事,变得很坏很坏。而他把余年用于英雄主义上,也是因为坚信:人有无限潜力以及环境的重要性。所以只要提供好的环境和引导,一个人也可以变得很好很好。这让我想到了这本书《天生变态狂》,作者的成长路径和他提倡的核心观点与津巴多不谋而合。詹姆斯·法隆也是个厉害角色,研究大脑组织,发现导致一个人成为心理变态的三个因素,两个先天和一个后天的。先天的是大脑和基因,后天的是环境。而人与人后续的发展,环境起到了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詹姆斯自己的大脑结构跟变态者一样,虽然自己的祖祖辈辈出现了数个大名鼎鼎的杀人犯,而自己有幸摊上了爱自己的母亲,给自己好的童年和成长环境,让自己成为一个著名的科学家。虽然看似狗血,实则发人深思。很不错的启发案例。这儿有很好的报道。http://www.xinli001.com/info/100015058
  •     当我以极其残忍的方式弄死寝室里可恶的老鼠的时候,我就在想,我是不是有些心理变态;当我在实习时看刑事案件中的尸检报告毫无恶心的感觉的时候,我也在想,我是不是有些不正常;当我脑袋里会蹦出莫名其妙的想法的时候,我还在想,我是不是应该去看看心理医生。哈哈哈,可怕的阴暗面连我自己都感觉到丝丝寒意。詹姆斯·法隆的《天生变态狂》讲述的是他自己的经历,从一张自己的脑补扫描图开始到本色出演《犯罪心理》中携带犯罪基因的心理学教授。从心理、生理等各个方面去剖析自己如何产生犯罪的想法,为何没有走上的犯罪的道路。虽然里面关于学术性的话语,让没有学过医学的人有些云里雾里。一、我从来都相信心理变态的人是天生的。作为一个重口味的人,在阅读这本书之前也看了一些关于犯罪题材的书及电视剧。让我觉得心理变态的人从来都是天生的,或多或少地携带着犯罪基因。然而我并不主张“人性恶”,因为“人性”二字应建立在所有人的基础上,而非少数人。人性本就应是善恶并存。“一些心理变态者应有大脑模式。他们的额眶部皮质(也就是位于眼眶或者眼窝上方位置恶前额皮质)以及前额皮质的脑功能较弱。这些部位与行为抑制、社交行为、伦理和道德有关。”携带犯罪基因的心理变态所在的家族也会具有犯罪史。这使得我们不得不相信:有犯罪史的家族后代犯罪率高于没有犯罪史的家族后代。且这一观点在《家族犯罪史与受教育程度影响犯罪严重程度及重新犯罪的实证研究》中也得到证实。在小孩子中,如果童年时期有尿床、玩火和虐待小动物的行为出现,那这小孩子日后犯罪的可能性远高于普通小孩。又不得不提《犯罪心理》里面,当小组的人没有思绪的时候,就从小时候有虐待动物的行为人出发去一一排除。二、犯罪终究是在基因和外部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如果仅凭一个人拥有犯罪基因就判定这个人会犯罪,显然这是没有道理的。犯罪终究还是得在基因和外部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才会产生。先天性的病态并不足以认定。按照法隆的设想,三条支撑腿是:1)额眶部皮质以及包括杏仁核在内的前额叶皮质功能低下;2)基因出现多处高危突变;3)童年早期经受过精神、身体或性虐待。根据FBI的研究,在童年时代,42%的连环杀手遭受过身体虐待,74%的受过精神虐待,35%的目睹过性暴力,43%经历过猥亵。大部分的杀手都出生于一个不幸的家庭。比如亨利·李·卢卡斯——从十五岁起到1982年被捕期间杀了100人左右(官方说法,其自称杀了360人)——生于美国最贫困的地方,母亲维奥拉是妓女,父亲安德森是酒鬼。卢卡斯小时候经常被卖淫的母亲殴打。当然,除了国外的例子,国内也有。但就我了解的来看,国内主要是以激情杀人为主。而激情杀人犯也多是周围环境作用产生的。除了我们常见的殴打等虐待行为,还有一种不容忽视的——冷暴力。家庭的冷漠,朋友的忽视,极其容易引发犯罪。就比如前段时间报道的一个人杀了他前女友,而杀人之前经常更新说说签名竟无一人察觉。三、世界也需要心理变态,我们离不开他们你是否骂过你的上司“卧槽,变态!”;你是否骂过你的老师“这老师真变态”;你是否说过其他一些人变态呢?是的,除了会走上犯罪道路的心理变态,还有一种心理变态在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心理变态者也可以成为强有力的领导者。只有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可以花言巧语蛊惑别人并且有些胡说八道能力的人,才会想要总统和总裁,并且能够做得更好。心理变态者冷漠,缺少人情味。正是因为如此,才能更好地从客观角度去分析事情,而不是带着主观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成功。我们每个人都是胆小的,正因为我们的胆小,才更需要胆子更大的心理变态者带着我们去冒险,去做很多我们本身一个人不敢做的事情。心理变态者从另一方面来说能做到面面俱到,即使我们在冒险的过程了出了错误,心理变态者也可以为我们承担这一错误所带来的后果。就如法隆所说,至少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不管我们怀着“性善论”,还是“性恶论”,我们始终都要坚信:真正优良的教养可以战胜先天不足的基因。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看到书名以为是研究人心理过程的,看了后原来作者是通过自传的方式给我们做了个脑科学的科普,基因影响着大脑功能,由大脑指导着人的行为,但后天环境的影响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在友好环境中成长可以让一个有着好斗基因的人变得和谐。此书算是写的比较有意思的科普书。
  •     居然有同感。自传,中间讲到他研究杀人犯大脑,发现自己的大脑和杀人犯类似。最好一章很直接,怎么说呢,估计在国内就跪了,工作要丢了吧。 1hr - 2/20/2017
  •     遗传学&科普读物
  •     看吧,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在你出生之前就设定好了。我觉得我心理变态怎么破。
  •     文科生看不懂生物学知识
  •     作者自传+干货普及,可以一看
  •     基因组是你出生时继承的一本书,而表观遗传作用则是你读它的方式,百分之二的比例确认不低,但又是不可或缺的,没有这百分之二,又怎么让那些卫道士们有用武之地?
  •     每个人心理或多或少都有变态的基因,自我反思和调整是必不可少的,亲社会的轻度心理变态似乎是最理想的状态。
  •     大篇幅讲述了影响性格等的天生原因,再加上对自己的分析,感觉并没有太多实用价值,论述和分析为主罢了。半天时间读完让你明白自己可能是个天生的变态
  •     作者开始是基因决定向的,后来因为自己脑子扫出的结果偏了点环境。还是挺有趣的书,脑子是个好东西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过年看完。
  •     2017-01-25 / 已送人
  •     没什么内容 题目都是哗众取宠
  •     说了半天都没说到正题上,注了好多“科普水”。
  •     很多专业型的名词很难懂,看的太懵
  •     在学《生理心理学》课程看这本书可谓恰逢其时,以追踪变态杀手脑结构生理变化著称的法隆一次偶然的机会竟然发现自己的脑结构与变态凶杀犯别无二致,顿然生理决定论的构想轰然坍塌。脑功能分区和功能回路一定程度上确实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感情以及行为方式,不过变态杀手需要三个条件,大脑额框部皮质,杏仁核在内前页皮质功能低下,基因多处高危突变以及童年早期生理心理性虐待。整本书是法隆自我剖析的自传,也是学术生涯的科普解读,推荐。
  •     更多是为了标榜才赶着在一周内读完,生理基础薄弱导致读完后不记得什么干货…
  •     关于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科普,但是感性的东西有点多了
  •     满满的术语,可是依旧很好看
  •     基因决定你人生的模型,但社会交易向模型内填充物质,并最终决定成为了怎样的人。所以我虽然冷血,但是我依旧是个好人。
  •     我觉得我跟作者有点像啊…… 想当年初中,我想大学就读个心理学。看完更想去考研,考个心理学的。
  •     2017第一本书,作者从坚定不移认为,人脑扫描图决定一个人是否是天生变态。到发现自己的脑部图像正是变态者常有图像,进而以自己为例,推出三凳腿理论。书中有些地方有些重复,大致来说还算可以。
  •     看完以后真的觉得作者确实有点心理变态
  •     很棒的科普读物,作者剖析了自己的变态心理和躁郁症问题。虽然感觉字里行间还透露着一些些自恋和其他问题,但是这种精神和细节依然很棒,好好回忆了一下生物学的知识。
  •     觉得内容跟心理学联系不是特别紧密,主要是对作者自身即携带战士基因,脑扫描图又显示具备变态人格,但实际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变态者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天环境也可改变人的品质。不过这本书让我学习了很多生物学类似于人的行动的思想是如何产生到完成、脑结构等知识。也是值得一看的
  •     最大的收获是发现自己也是个变态狂
  •     “我知道他内心有一头怪兽,但我和他的关系非比寻常,我知道他是个好孩子。”或许正是这种想法,让我做出了选择。包容某种危险伤害,或许只是想完成一件自己希望做到的事情。这是一本很好的科普读物,可惜没有很顺畅地读完,断断续续就有些不舒服。【201707】
  •     心理变态是一种天生的不同,正常人可以把其想象成与大众不同的生物,因生物多样性存在着,并将一直存在下去。心理变态者并没有罪恶,他们生来如此,没有同理心,自我主义,追寻刺激,不被社会秩序所束缚。
  •     看什么都能想到缪俊超。够聪明+够变态。
  •     不如书名有趣
  •     基因好强大
  •     看完以后感觉很多我自己的影子,我也该去做个脑部扫描图了。传记的成分更多,科普的部分感觉一般人看不太懂。
  •     自身家族历史穿插脑科学专业知识铺垫很到位,专业知识上有图形讲解内容深入浅出很好理解。基因组和转录组复杂组合一定会产出一些拥有极端基因和行为能力的人,只要人类存在,他们就不会消失。
  •     2017
  •     深刻真诚的自我剖析
  •     哲学思考贯穿所有科学。有时候人真的很难直面自己的缺陷,并在同时问出为什么。自我剖析爱好者的指南。从亲子教育与人际交往的普遍性来看,所有人都应该阅读这本书。
  •     有点看不懂,并不是没兴趣
  •     不好看,完全就是作者的自传,但其实作者的故事并没什么特别的看点。
  •     讲真心话,跟我心里想的是有点落差的。
  •     科普的地方写的不错。但归根结底就是一个自恋者的自传罢了
  •     翻译的名字和文笔都不太好,还有一些错误和不精心的地方,合起来应该扣掉一颗星。但是对于外行来说,内容是翔实的,考虑到这一点,这是一本写起来并不容易的书。如果看到更好的版本或者更好的同类作品,我可能会回过头来把这一颗星扣掉。但在那之前,我仍然希望更多的人读到这本书。
  •     原来是科普书~
  •     2017-2 很实在很干货的一本心理书 前面看大脑构造如果没有基础会有点晕 越到后面越好看 很深刻的自我剖析 除了天生基因外 还有家庭对人格塑造的影响 很多事例可以反观自己 更清楚认识自己 喜欢
  •     有意思
  •     没读完
  •     感觉能了解好多人
  •     非常专业,看完甚至会对自己的人格产生怀疑。以后在对别人说出“真想打开你脑袋看看里面装的啥”的时候,建议还是先剖开自己的瞅瞅吧,指不定谁比谁更不正常呢。
  •     如作者所说,“变态狂”这几个字足以引起每个人的注意力,我就是被标题所吸引拿起这本书,读完序言觉得作者文笔还挺有意思。但是读到中间,出现太多过于专业化的脑部词汇,包括我这种有心理学基础的人啃起来都觉吃力,于是略过了稍微专业部分的章节。读到后面越来越不喜欢作者,因为这就是一本自恋的的自传。作者把自己有暴力基因的有名祖先拿出来炫耀一下,顺便给自己现在身边所有的亲朋点一次名,介绍一下他们有多优秀,再聊一聊自己在学术上多么牛逼,去好多过国家参加过好多次演讲,这本书就再也没有什么意思了。作者的脑部扫描和变态杀人狂的脑补扫描很相似没有让我吃惊,让我吃惊的是作者竟然不觉这本书写得如此不讨喜。嗯,他就是这种缺乏同理心的脑部受损者。---我拒绝读一个没有伟人名气的人的自传,还把自己写得如此与众不同。其实我觉得自
  •     从自己的脑部扫描开始讲到人格变态,很新的一个研究点。专业内容蛮多但说的都略简单,用自己的经历来分析变态人格,可能因为自传的关系显得故事略微繁琐,而且总是感觉不太系统。作者里面提到了一个观点希望为婴儿做基因测试,这点我现在自己都没有绝对的看法。总体蛮好的书,科普还能带给人思考
  •     作者超中二der
  •     题材新颖吧…… 啰啰嗦嗦的 有点磨叨 作者还有自我崇拜倾向…… 正如他在书的结尾写到 这本书更像是他的自传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