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之美》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 建筑之美章节试读

出版社:团结
出版日期:2006-7
ISBN:9787802140899
作者:林徽因
页数:296页

《建筑之美》的笔记-第75页

民居之美——胡同文化
北京城就像一块大豆腐,被城墙上万条横平竖直的胡同分割成无数的小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胡同名字的由来比较丰富,有计数的,如东单三条,东四十条。有的是皇家储存物件的地方,有的是这条胡同里住过一个有名的人,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而且胡同大小规模各不相同,现在我们提起胡同,多是指小胡同。
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临近闹市,平时置办生活用品比较方便,同时胡同里又很是安静,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
互通和四合院本是一体,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的北京市明文化,就是北京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市民们大多数都安土重迁,不愿搬家,即使是一个,住了好几代人,地基不牢,屋漏严重的房子,他们都十分珍惜。
四合院是中独门独院的院子,也是北京人封闭思想的写照,除了婚嫁丧事,或是好友上访,北京市民一般不与外人接触。
胡同文化的精意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建筑之美》的笔记-第187页

巴黎圣母院(雨果)
文学大师雨果在这片短文中通过巴黎圣母院为线索,讲述了欧洲建筑的发展规律以及时间,社会,文化对于其的影响。
我们现在所见的巴黎圣母院尽管依然壮丽华美,但是它的许许多多的光环已经被时间,历史变动,以及那些自以为是的艺术家,当权者所抹去。
时间,只能在建筑的表皮上增添伤痕与龟裂,但同时又给予它历史的沉淀,人们能从巴黎圣母院的身上看到各个时期建筑的缩影,所以说,与其是时间毁坏了巴黎圣母院,倒不如说是时间成就了巴黎圣母院。
政治和宗教的改革,他们以特有的疯狂和愤怒冲向它,将它扭断,重组,用十分庸俗无味的东西取代了建筑原有的风韵,这彻头彻尾的伤害了建筑。
无知者的重建,自以为是的艺术家们,靠着手中的权利,凭着自己所谓的“审美”以及低俗的兴趣爱好,对巴黎圣母院进行肆无忌惮的“重建”,这令这座本来就饱受蹂躏的建筑更是痛上加痛,沦落成一个不伦不类的产物。
尽管雨果的语言有些过于激进,但是这清晰的反应出那些本来就很杰出的建筑在世人愚昧无知的行为下遭受到的破坏,尽管表面上看那些建筑依然挺立着,但是其中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却在快速流失。

《建筑之美》的笔记-第171页

雅典卫城
雅典的阿克罗波利斯山实现了自然景观与完美建筑以及社会实用三个方面的理想结合。这是一个高度合适的山丘,即能给人们瞻仰,又不至于高到与环境不和谐。
雅典卫城在战时可以作为城堡,和平时期是人民朝拜的圣地。而这种用意,被智慧的雅典人民以最少的石料来实现。
帕台农神庙是雅典卫城的中心,这是用来供奉雅典的守护神——雅典娜的神庙。除此之外,同时期,还修建了奈基斯神庙以及伊瑞克先神庙,奈基斯神庙是为了供奉胜利女神,而
伊瑞克先则是为波利亚斯——雅典的守卫之神修建的。最为壮观的还是帕台农神庙。帕台农神庙是在外族不断入侵的情况下,历时10年之久才建造完成,它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长达700年之久。
我们现在看到的雅典娜女神的雕像,是一个复制品,据说原作出自一个名叫诸菲迪亚斯的艺人之手,由青铜,黄金和象牙打造,想必令人叹为观止!
雅典卫城的建设者们多是能工巧匠,他们没有水泥,也很少使用砂浆。围城里的大理石块,施主,没有任何粘着材料就放在一起。石柱是由圆形是片组成的,其中有一个孔,孔中有石轴或是木轴使其保持稳定。
如果雅典卫城的神庙不是受到战火的直接破坏,他们仍然会像初建时那样巍然屹立。

《建筑之美》的笔记-第50页

他必须成为一个创造者和诗人

《建筑之美》的笔记-第6页 - 第一章 中国人眼中的建筑之美

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一个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对环境的和谐。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就漫游的时间历程。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排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

《建筑之美》的笔记-第9页

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林徽因)
中国建筑在东方最具代表性,在经历了历史,朝代,宗教等方面的变革后,中国建筑也随之蜕变,不停的发展进化,自成一个庞大的体系。如果一般人认为中国建筑根本丑陋甚至毫无发展,较别系建筑低劣幼稚那就错了,因为中国建筑的美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艺术上极其复杂精美的程度,而外表上却仍呈现出一种单纯简朴的气象。好的建筑要满足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坚固,实用,美观(这里我认为建筑的坚固应该放在它的实用前面)。同世界上其它伟大的建筑一样,中国建筑也理所当然的具备以上特征。建筑艺术是个在极其苛刻的物理限制之下,老实的创作,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工程科学的进境,而是美术思想的活动和增富,但是在事实上,美术思想常常引诱工程的牺牲来将就外表取巧的地方,导致整个建筑受连累,这种遗憾也出现在中国许多建筑精品中。

《建筑之美》的笔记-第3页 - 第一章 中国人眼中的建筑之美

高斯式天主教显示崇高的精神,而中国式的庙宇宫殿显示宁静清朗的精神。

《建筑之美》的笔记-第86页

重庆的房子
最近在作重庆的一个旧厂房改造的作业,一直想把重庆传统建筑的元素引入其中,这本书上刚好介绍了部分重庆建筑的特点,不多,但分享分享还是不错的。
先说说重庆的地理特点,由于扬子江上溯入峡,两面全都是坚固的石头山。江边的城市当然无力弄平所有的山头,所以建筑就随着山势高低上上下下排列,街道亦是如此。街道两旁的人家分为两种,一种是背对着山坡的,另一种就是背对着悬崖的。背对山峰的,他的楼房,靠着山向上起,碰巧遇到山上的第二条路,他的后门,就由最高的楼栏外,通道山上,无法想象的同学可以想想道格拉斯别墅那种样子。背靠悬崖的房子就更加巧妙,由于悬崖不全是笔陡的,也有陡坡,人们把这陡坡,依据西北的梯田的样子,一层层铲平若干尺,成了倾倒向上堆叠的大坡子,在这大坡子之间的平地上,根据大小,起房间,一楼的楼板和二楼地平线相接,二楼的楼板和三层平地相接,以此类推,知道最后一层和马路一般齐,这才算是建筑的地面层,所以,重庆的传统建筑,有着五六层高那时常事。
重庆房子似乎不太坚固,最坚固的建筑也仅仅是柱子由砖堆砌,墙体是木条子夹着黄泥再抹石灰,看上去挺厚,其实一拳一个窟窿。二等房干脆是木柱,墙体就是竹片夹着篱笆,两面糊泥。三等房更是闻所未闻,全屋不用一根铁钉,甚至不用一根木柱,除了几片薄瓦,其它全是竹子和木板,结构靠,篱片捆扎固定,人们称之为捆绑房子。


 建筑之美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