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室内陈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 明清室内陈设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2
ISBN:9787800474644
作者:朱家溍 编著
页数:197页

内容概要

朱家溍(1914~2003),字季黄,浙江萧山人。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

朱家溍是中国老一辈文物专家和清史专家。他早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1943年到故宫博物院从事鉴定研究和陈列展览工作,前后六十余年。他担任过故宫博物院书画鉴定委员会委员,文物征集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为故宫文物的整理、征集、研究和鉴定划级付出了辛勤劳动。他编著出版的《两朝御览图书》、《明清帝后宝玺》、《历代著录法书目》和《故宫藏珍本丛刊》等.在社会上和学术界获得好评。他的文集《故宫退食录》,被评为1 999年十大畅销书之一。他还主编了《中国美术全集》中的《竹木牙角器》和《漆器》以及《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的《明清漆器》。

书籍目录

凡例
前言
明代室内陈设
明代宫殿陈设
(一)午门献俘
(二)奉天殿御朝
(三)奉天殿大朝时陈设
(四)皇极门御门决事陈设
(五)皇极殿大朝时陈设
(六)中极殿赐宴时陈设
(七)文华殿经筵时陈设
(八)端本宫太子寝室陈设
(九)谨身殿赐宴时陈设
(十)太庙正殿及寝殿陈设
(十一)乾清宫寝室陈设
(十二)坤宁宫帝后合卺及太子朝母后时陈设
(十三)文渊阁大堂陈设
(十四)西苑乐成殿及明德殿陈设
(十五)皇子的书堂陈设
明代衙署大堂的陈设
(一)应天府大厅藩王来朝时设宴的陈设
(二)县学大堂乡饮酒礼的陈设
明代第宅的陈设
(一)第宅大厅的陈设
(二)品官婚礼的陈设及庶人婚礼的陈设
(三)品官家庙及祠堂的陈设
(四)时祭仪节的陈设及家宴的陈设
(五)房屋器用的等第
(六)内室、书斋、轩、馆、亭、榭、卧室的陈设
清代室内陈设
清代宫殿陈设
(一)乾清宫和东暖阁的陈设
(二)昭仁殿
(三)养心殿
(四)储秀宫
清代苑囿的室内陈设
(一)西苑、中南海
(二)藻韵楼
(三)瀛台
(四)宝月楼
(五)西苑北海
(六)清漪园
(七)静明园
(八)静宜园
(九)演武厅
(十)避暑山庄
清代怫教和道教庙宇
(一)大报恩延寿寺
(二)承德殊像寺
(三)天穹宝殿的陈设
清代第宅的陈设
(一)大厅和穿堂
(二)正房中的固定陈设
(三)正房中的非固定陈设
附录:介祉堂的室内陈设
(一)碧梧翠竹
(二)岩岩亭
(三)槐梦轩
(四)漱芳润
后记

作者简介

《明清室内陈设》内容简介:一、本书分明清两卷,卷下按照宫殿、衙署、第宅分类。正文的主体是古书和档案中所见有关室内陈设的材料,使用宋体,作者的分析、品评使用楷体,以示区别。 二、为了方便阅读,对于引文中的部分字词由编者补充了随文解释,使用灰色小一级字体。 三、为了更具象地说明室内陈设的历史,在作者原稿提供的50幅插图之外,编辑中又补充了更多的陈设原状和相关文物的插图,引用了《紫禁城宫 殿建筑》中的部分室内透视图和四合院示意图。清代苑囿部分,则主要使用宫廷绘画中的纪实场面作为文字档案的参照。四、新增补的室内陈设插图,在图题以外多另有说明文字,目的在于为读者理解室内陈设的历史和意义提供更多的背景。这些文字基本来源于作者本人的其他著述,少量出自编者。编写中,参考了我院部分原状陈列的文物清单。

图书封面


 明清室内陈设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明崇祯年间刻本的《广百将传》,有一副刘伯温向明太祖进献天书的宴会场景。这是明代等级最高的宴会,在正殿当中举行。太祖和刘基一人一席一屏,二人面南,太祖位于东,刘伯温位于西。刘基头戴诸葛巾,身穿氅衣,左手向太监递去天书,太监身后是头戴翼善冠,身穿过肩云龙纹圆领袍的太祖。地平下是一个束腰香几,其上摆放狮子出烟,尚有宋元风韵。正殿是作为重大场合的主要场所用的,怎么成饭厅了呢?原来明清时期的建筑里没有饭厅这一设计,所有的饭局都是临时摆设的,而正式宴会的地点一般会选在某一建筑群的正厅。皇宫的某些正殿会作为宴会的地点,而很多衙署的正厅也会作为宴会的举办场所。衙署指的是明代两京内外的各级官衙。衙署大堂是整个官衙建筑群的地理核心和活动中心,其陈设也遵循明代各类建筑正厅的一般陈设规则,即地面上有地平,地平上面摆设一套含有屏风、公案、座椅的公座。其余的东西一概没有,平时视衙署大堂的使用场合随时摆放。公座所用的椅子,一般是圈椅或者交椅,椅上披有椅披。这些椅子一般不会用诸如花梨、紫檀一类的木料,都是普通木料。南方一般用榉木,北方则用榆木或者柞木。至于公案则是一张长方形的桌案,挂上大红云纹锦缎桌围。各种案的称谓是根据不同的应用来命名的,一张桌案,挂上桌围,用来办公就是公案,用来饮酒就是酒案,用来读书则是书案。不过也有为特殊的需要而专门制造的桌案,如案面比较修长的画案,就是专门用来方便展开卷轴进行绘画的。公案上的陈设很简单,最常见的便是一座笔山,上面搁置一支墨笔,一支红笔。右侧还有一方砚台。州县的衙署大厅的公案上还设有断案用的签筒,公案旁有放着王命、印匣的几形高架。如果是督、抚、提、镇等衙门,公案上还有个架子插着令箭,这种架子和兵器架很像,无非是体积缩小。晚明文震亨写有一本叫做《长物志》的书,是一本明代小资生活指南,这位先生是文震亨的孙子,也算是吴中的丹青世家了,生活品位自是不一般的高。他在书中就写道,把砚台放在左手边是古代的放法,能防止砚台反射光线刺激眼睛。古法二字一出,顿时高大上,只不过不知道这么做,实用性又有几何呢?《长物志》还吐槽了明代的一种建筑,就是平常厅堂前檐接出来的卷棚顶的廊子。《长物志》卷一提出:“忌有卷棚,此官府设以听两造者,于人家不知何用。” “两造”指的就是对簿公堂的原告和被告。衙署大堂前一般会接有这样一个卷棚顶的廊子,在很多明代的版画里都有反映。不少明代的宅邸也都有这种木作,明代的版画里这种卷棚顶前廊也有不少,直到清代弘历雪景行乐图里还见到这种卷棚。至于文震亨对住宅里的这种卷棚的雅俗评价,自不失为一家之言。下面看两则明代史料中记载的大堂的在宴会时的特殊应用。这两则史料都来自于《大明集礼》。第一个是外地藩王来京朝见时在应天府大厅赴宴时的陈设。设宴的人是应天府尹,在明代是正三品的大员。在宴会举办的前一天,馆人设藩王的坐席于厅之西北,面东;设应天府尹夫人坐席于厅之东南,面西。中间设有酒案、食案。跟随藩王的王府从官和应天府其他从官在大厅旁边的耳房中进食,按照宾西主东的座次相对而坐,中设酒案和食案。宾西主东的陈设关系同样也见于上文所说的大厅中藩王和应天府尹的位置情况。只是两者坐席虽然东西相向,但是被有意错开,不知道其中蕴含了什么讲究,这里先留个心,以后慢慢研究。以上藩王来应天府朝觐的情况属于明初的规定。永乐十八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此后北京的地位历经坎坎坷坷,最终在明英宗时正式确立了首都地位,北京作为明朝时间国都的时间长达二百二十四年之久。明成祖以藩王身份上位,虽然起自于对建文帝削藩的反击,但是即位之后在削藩的政策实行上有过之而无不及。明代藩王的权利在永乐之后不断受到打击,明初尚能定期到南京朝觐的各地藩王,逐渐被限制人身自由。藩王来京被视为大逆不道,脑有反骨。即便是在崇祯末年北京四面楚歌的情况下,带兵准备前往北京勤王的唐王,也被视为趁乱造反,囚禁在凤阳高墙之中。(凤阳、南京一直是囚禁明朝宗亲的地方)永乐之前的各地藩王,在地方上享有很高的权利,之后逐渐式微。甚至在接待朝廷大员的时候伏低做小,谦恭有加。这在王世贞的《觚不觚录》中有生动的反映。第二个例子是县学大堂举办乡饮酒礼的陈设乡饮酒礼是县令宴请县里年高有德的人,以助教化,在县学里举行。宾席位于堂北两楹之间稍偏西,面南。僎席在宾席东边,同样面南。(世俗所谓主位即此)主席位于东阶上,面西;介席在西阶上,东面。二者都是稍稍偏北的上位。六十岁以上的宾客,在西序设席位,面东,北上位,如果人数太多则可以在西阶上增加席位,面北,东上位。僚佐席位(僚佐指的是县令以下的县丞、主簿、典史等吏)在东序,面西,北上位。这是有坐席的几个身份的陈设,一席即一桌、一椅(多为带椅披的灯挂椅),其余堂下、廊下的还有站立的位置,称为“位”。县学大堂举办的乡饮酒礼虽是特殊的宴会,但是其坐席的陈列布置也遵循明代的宴会陈列习惯,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在很多明代流传下来的版画中,有大量的宴会场面,这些都为研究明代宴会陈列提供了很好的资料。文章开头所提到的《广百将传》即是其一。明代的室内陈设的方位原则,一般来说是坐北朝南(视建筑的朝向而定)为最尊,东高于西,北上南下,宾西主东。明代当然已经有合餐制了,正式的宴会为了尊重传统,遵从古制,尚保留了一定的分餐制度,一直到清代亦是如此。而且很多皇宫内的宴会,群臣都是跪坐进食,表示仍遵古制。前文已经提到过谨身殿赐宴时,四品至九品的官员要在庑下进食,其实还不止于此,殿内的高官都是一人一桌,而庑下的官员都是两人一桌。这种食案和炕桌很相近,矮足长方形,清代称之为“宴桌”。
  •     晚明文人好小资,对衣、食、住、行、用、玩、香都有相当高的品位和追求,他们好求“隐逸“,标榜”古雅“。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精致讲究,流露出文人们清新洒脱、高雅绝俗的美学追求。明代的一些室内陈设的资料零零散散分布在各种文人的笔记小说当中。文震亨的《长物志》和高濂的《遵生八笺》对此有所着墨。对于书斋、卧室、佛堂、亭榭这些地方的室内陈设,文人们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兼顾实用性,提出了“高堂广榭,曲房奥室,各有所宜“(《长物志》)的陈设标准。先来看高濂《遵生八笺》中几条对于书斋陈设的建议。书斋当中最重要的当然是书桌。对于书桌上的陈列,高濂提出的最佳搭配是:古砚一枚,古铜水注一个,旧窑瓷笔格、笔洗、糊斗、水丞各一只,斑竹制的笔筒一只,铜石类的镇纸一枚。对于旧窑的界定,笔者认为应是宋元以及明初的各大名窑所产瓷器,大抵为青瓷、白瓷之属,这些瓷器没有青花瓷的热烈奔放,温润淡雅的气质恰合晚明文人的心意。而文震亨又补充了书桌的摆放位置,以位于室内左偏东向为佳,不能太过于接近窗槛以致不蔽风日。用天然树根因形制成的坐几,以示超然脱俗之古雅。而《鲁班经》里的书桌插图中,桌子上的笔筒里还插着一只孔雀翎毛,颇有情趣。书桌的左前方,放置一方坐榻,即北方匠师所称的“罗汉床“,有有围子和无围子两种类型。榻下放置一个滚脚凳,又称”搭脚仔凳“,是一种有足底按摩作用的特殊脚踏。床榻一头设一小几,应即炕桌。上面可以放置古铜尊、哥窑定窑花瓶用以插花。不在花时时则可以放置一方观赏石。还可以放置一只鼎炉用来燃烧篆香。墙壁上可以悬挂古琴和古画。文震亨认为古画只可悬挂一张,不可对称悬挂两张。高濂则提出书画唯山水、花木二品,其余如鸟兽人物等实不足取的主张。窃以为禽鸟尚可,走兽、人物不可。书斋里可以放置乌斯藏鎏金佛,或用日本制的漆龛盛放,或用花梨木制的小龛盛放。可以为居室增加灵气。士人参佛,并不是一昧的盲目崇拜,而是结合佛家义理和自身的阅历、知识,对人生、事物有更多角度、更深一层的认识和理解。援为己用,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当然不能否认,园林中的佛堂和斋室中的佛像,对主人也有一定的心理安慰的作用。略涉宗教,这是不能避免的。更何况佛教在中国有那么强大的文化基础。佛家的出尘脱俗思想和中国本土的隐逸情调相似,因此在文人当中也非常受欢迎。文人相聚,很多时候也谈禅论佛,甚至有很多论著流传于今。于是有关佛家的一些器物,也出现在文人的居室之中。比如用来结跏趺坐的禅椅,再如拂尘、如意都是文人手中常见的把玩之物。在很多传世的明清人物画像中,都能看到。束腰香几一般放在主人身边。或随床榻,或随椅凳。或者放在居室一角美化环境。一般都陈放炉瓶三事,还可以放置花瓶。明清两代,花瓶除了广泛使用的瓷器之外,诗书之家还喜欢用商周青铜器作为花瓶使用,比如青铜觚、尊等。书架是书斋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书画盈架固然不错,但是亦不可太杂如书肆之中(《长物志》),毕竟最好的书斋,当为人而不为书,重要的是氛围和境界。以上是《遵生八笺》中的书斋陈设,风格非常简练清新。室内雅致宜人,以期达到“斋中永日据席,长夜篝灯,无事扰心“之境。《长物志》的作者文震亨,是明代苏州画家文徵明的曾孙。诗画俱佳、善叠山造水,家境殷实而藏书厚巨。崇祯年间任中书舍人,武英殿给事。明亡后曾投水自尽,被家人救起后绝食六日而亡。文震亨的艺术修养很高,所著的《长物志》、《香草诗选》、《仪老园记》、《金门录》、《文生小草》等,都是研究明代物质文化的绝佳资料。室内挂画越高越好,仅挂一轴即可。不可左右两壁都悬挂,更不能左右对称悬挂,俗不可耐。画下一般都设有小案,案上可以放时花盆属、炉瓶三事、奇石等,我曾在山东博物馆的一次展览中见到天津沉香博物馆所藏的一只明代沉香雕的太湖石,精致可人,惟妙惟肖,作为摆件当为最雅。室内忌朱漆家具。这种家具曾在明初流行过一段时间,中后期之后实木家具变得更加受欢迎。大堂挂画,适合大幅的横披,而书斋作为私人场所,之中适宜挂小景、花鸟,极富情趣。单条扇面、斗方、挂屏俱不雅观,画里内容如果与室内整体风格不搭配也会很媚俗。明代人的衣服上的纹样都要与时节对应,比如秋天的赐服上会绣折枝菊花的暗纹,翻开裙褶还会发现一只彩绣的折枝菊花。如此精致的古人,在室内设计的边边角角也下足了功夫。斋中用香炉,只能用一个,不能用多。摆放炉瓶三事的时候,甁盒不能对称摆放,要有错落有致之感。夏天香具用瓷,冬天则用铜,信也。但是花瓶的材质选取却与此恰恰相反。青铜瓷器要比金银好,金银土豪气太重,虽然华丽但不够内涵。这一点明代的有识之士早已发现。供花要用柯枝奇古、瘦巧有致的,不可以太过繁丽。插花要高低相合,人尽皆知,不多赘言。文震亨还提了一个醒,供花的时候要开窗户,否则花朵接触到水沉熏燃的香烟气会枯萎。从侧面也能看出古人嗜香之甚,无论任何情况,所有的物件都得让着燃香。香在古人的生活中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在古代即便是普通百姓家平时也要燃上一两支线香,开门七件事,如果再加一件,那香肯定是首选。再看今天对香的无限崇拜和神秘化,甚至以香道相称,正暴露了今人丢失传统文化之甚,古时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却被奉为高贵神秘的养生之道,实在可笑。譬如此,还有佛教、国学,在空前的文化摧毁后,再出现的时候,终究不再是那个味儿了。究其原因,大概很多,包括历史、政治、经济等等,此不赘述。正堂的地平、天花板是建筑的必备构件。地平虽然有的时候是专门为了烘托身份所用,但也确实有防潮绝虫的作用。堂室正中放置一张榻,屏风后面要留出大约半室的空间,可以放置镜奁匣盒、熏炉衣架、书灯盆巾等杂物。屏风一张,可以遮挡杂乱之感。榻前仅仅设置一只小稥几,其他东西一律不放。室内再放两张小杌子,一个壁橱,切忌靠着墙排一排椅子。这种陈列方式在《徐显卿宦迹图》中有见,没想到竟是文震亨所不屑的陈设方式。室外的院子也不需要种很多树,只许种一棵稀少珍贵的花树即可,当然如果能搭配上灵璧石英石等一类的景观石,是再好不过的了。对于夏日居室,文震亨建议去掉后壁,前后洞开以求清凉。屏风和围子床此时不再适宜。没有围子的榻最为舒适。湘竹做的榻应该靠着北窗,盆景一类的观赏植物,可以放在室内外。洞开的部分垂下湘帘,影影绰绰却有阵阵清风穿过,信可乐也。夏天不能挂画,容易干裂。室外的园林布景也要沁人心脾最好,假山古树,或借选地之奇峰地形,清泉石注,而石头用灵璧太湖,身处其中真能忘炎夏之酷暑。佛像并不只能在佛室里陈设,其它居室也可视情况布置。关于佛像的选置,文震亨认为古山之中,长松之下的石洞里发现的石刻造像最为上等,如北朝造像、隋唐造像。宋元时期的脱胎泥塑大士像也可以使用。不过明代最常用的还是各种鎏金铜造像,即乌斯藏金佛。佛室里的佛像下面肯定会有供案,供案上放置旧窑的净瓶和碗,用来插花盛水,还要有熏燃篆香的石鼎。用石头做的鼎,我现在还没见到过。明代人喜欢布置一些上古文玩。编钟编磬一类的文物,取其一件挂在架子上,以示好古高雅。文震亨提出钟磬不可并列,杜绝因盲目摆设而出现的滑稽场面。由于很多家具都是随用随摆,室内空间一般比较开阔,加上明式家具简洁明快的风格,造就了明代的室内陈设清爽宜人,一派疏朗的总体风格。而室内陈设也受到了时代审美的影响,如果把明代晚期的服饰风格和明代晚期的家具、室内陈设风格相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很多共同点。在很多明代的版画中都能看到比较直观的明代室内陈设情况。结合相关的文字资料,就能对明代陈设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而这种一派疏朗的审美风格,也一直延续到了清代早期。
  •     【明代宫殿陈设小识】明代的宫殿、苑囿,这些不同类型和功能的建筑内的家具,除了床、柜、橱等体量较大的家具常设之外,其余的各类家具大多随取随用,没有一分多余的布置。譬如午门献俘之仪,内官要提前一天在门楼正楹前摆设皇帝御座;奉天殿正旦冬至大朝仪时,尚宝司要在奉天殿陈设御座。与之同时摆设的还有御座之东的宝案,丹陛之南的香案,殿南的表案。可见洪武时,即便是奉天殿里的宝座也是临时陈放的。这种情况在嘉靖朝发生了改变。嘉靖皇帝改奉天殿名曰皇极殿,曾任崇祯年间刑科都给事中的孙承泽在《春华梦余录》中记载了当时皇极殿里的陈设:中间是一座木雕金漆的地平上的宝座,两旁对称列香几、甪端、香筒等各类器物,地平下还设有四个香几,上面各放一个香炉,木雕金漆的地平和宝座,铜胎珐琅、铜镀金的各类装饰华丽的香炉、甪端,想必君临皇极时,定是金碧辉煌,香雾氤氲,龙威十足。皇极殿的东西两壁陈设有“中贮三代鼎彝”的大龙橱八个,这是常设家具。唯有宝案香案表案之属,仍要在先一日由内官临时陈设;还有皇极门御门听政,皇帝的宝座(金台)也是临时陈设的。御门听政时的宝座(金台)其实就是一张加有椅披的交椅。这个场景在故宫博物馆所藏的明代《徐显卿宦迹图》的《金台捧勅图》中有很直观的反映。中极殿是一个基址为正方形的四角攒尖顶建筑,在皇极殿之后。皇帝常在此赐宴。崇祯辛巳(公元1641年)四月的一次宴会,中极殿东西开辟四扇大门。原因何在?按照明代制度,皇帝赐宴(多在中极殿、谨身殿),太子亲王,四品以上官员才可以在殿内就餐,而四品至九品官员只能在在殿外的庑下就餐,殿之南楹陈设大乐、西乐、舞队,殿内外东西酒陈设官员的食案。这些陈设由内珰(中极殿)或宣徽院(谨身殿)完成。不过食案的陈设是在宴会过程中进行的(或者是之前,即我们通俗所说的“上菜”),而不是像其他礼仪活动一样在前一天完成。明末朝鲜官员的燕行录中就曾记载了光禄寺官员抢夺食案的囧事。那是明末的事情了,一派亡国气象。《水南翰记》记载了一个很有趣的鹤型香炉,在文华殿中,一对分列御座两侧。东西相向立,下有趺座(龟座),施以金朱,以口衔香。明光宗曾因金鹤勾到侍立官员的衣服而下令将金鹤向两侧稍稍移动。书中还记载文华殿有一种用三山小屏风遮障的炭炉,不知原因何在。汉代人喜欢在室内墙壁上绘制上古帝王、烈女忠臣的壁画,这种风俗曾经一度影响了汉代墓室艺术的发展。而其实此风在明代仍还可见,《桂州集》就记载了文华殿后西室(作用是斋宿所)的东西两壁上,悬挂有汉文帝止辇受谏图和唐太宗纳魏征十谏图。看来,在明代一些特殊的建筑里,这种说教性的绘画艺术品依然存在,如上文的斋宿所文华殿后室。后面还会讲到太子的端本宫,也有古忠臣烈女的堆纱画。明清时期的屏风,按形制来划分,分为座屏(插屏)、曲屏、挂屏(清代出现,纯装饰用),以及放置在桌子上的桌屏、炕屏。屏风最早的时候在室内起着挡风、分隔空间、遮挡视线的作用。后来逐渐发展为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家具,甚至出现了桌子上的摆件屏风。西安北周康业墓的墓床上线刻有以山水画作为背景的屏风,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具有装饰性的屏风图像之一。明代紫禁城端本宫的太子寝室里有一对长方形的大镜屏,其实就是两张大镜子而已。(这时代是木框座镶铜镜)。值得注意的是,端本宫内的隔扇门上,也都装饰有堆纱(绢)的忠孝廉节故事图。私以为若论屏风画之上品,画山水花鸟之曲屏,最为雅观。明代太庙正殿设宝座祭祀,宝座上不用神主而用衣冠。不知这个制度参考于何种文献,或宋时规仪?又,所祀衣冠为何种衣冠?常服衣冠?冕服衣冠?弁服衣冠?这种种问题,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初读乾清宫的室内装潢的时候,不甚明了。《宙载》中提及乾清宫后的暖阁,而上下以天桥为界,初读时甚不明了。朱家溍先生在书中以清代乐寿堂做拟,待看了乐寿堂内部照片之后醍醐灌顶:原来乾清宫后暖阁是靠后檐安装的,以碧纱橱组成的上为仙楼下为暖阁的布局,仙楼上也照常布置。所以能够“置床二十七张”,诚不我欺也。坤宁宫是明代皇后的寝宫,有三楹明间。帝后大婚在此合卺。皇帝皮弁服坐东朝西,皇后坐西朝东。都座交椅。两人中间放置一张酒案,上面有四个金爵,两个金卺。执事之人将馔案举到皇帝和皇后面前,女官司尊者再取酒案上的金爵酌酒以进,可见这里饮酒用的是爵。清代帝后的合卺宴,要比明代的亲热的多。合卺之宴时,帝后二人在东暖阁的前檐炕上一起吃饭,而且是在炕桌上合餐。明代的文渊阁在文华殿之南,十间,上覆黄瓦。文华殿的牌匾在西五间的正楹之上。正楹设东西两向的两排凳子,后面各设书架用来隔断空间。那东西两侧被隔开的空间是干什么用呢?官员在工作之暇,可以退到两侧之内休息。至于里面是什么布置,是不是每一楹都用书架隔开?目前还没有见到相关的资料。后来嘉靖皇帝派人来送了一龛孔子铜胎镀金四陪像。后来又送来一轴圣贤画像,文渊阁的官员们把它悬挂在龛后壁上。嘉靖这个皇帝改礼,一边废除全国各地祀孔的塑像改用神主,一边却又颁赐孔子的铜像给帝国文化的中心——文渊阁,真是自相矛盾。正统到成化年间的文渊阁大学士彭时写有一本笔记,名字叫做《彭文宪公笔记》。里面记载了和他同为大学士的李贤在文渊阁里的一场闹剧。李贤在进文渊阁后,有碍于正中间藏三朝实录的红柜以及东西两侧的长凳傍坐不安,决定把红柜移到壁后(壁后是指哪里,笔者也同样不知,且暂留一问。初步推测壁后应还有隔断的暖阁),在正中设上公座。彭时此时就出来劝他不要这么做。李贤不以为然,说:“紫禁城东边会食处和各个房间怎么有有正座的房间呢?”彭时说:“文渊阁有牌匾在此。那些房子之所以能那么做是因为没有牌匾。”李贤又说:“东阁既有牌匾,也有正座,何必拘泥于此?”彭时回答说:“东阁面西而不面南。”李贤语气稍稍不平,说道:“做文渊阁大学士怎么可以不正座呢?哪有居官在任而不正其位的道理?”彭时反驳道:“在宫外的衙门可以这样,在宫内是断然不可的。如此一来,那么华盖殿大学士、谨身殿大学士想要正位该如何?这些殿、阁都是皇上平时所常到的地方,原本设官于此的目的是作为皇上的顾问侍奉两侧,而绝没有官员在此正座的道理。”李贤一时语塞,欲言又止(估计是在心里:呵呵。。)。后来彭时在笔记中评论李贤,说道:“盖李为人,好自尊大,往往不顾是非,直行己志如此。”那么文渊阁藏三朝实录的红柜两侧的两行方凳前有没有桌子呢?《彭文宪公笔记》中并没有提及桌子。又考虑到两行方凳的设置其本意是侍奉皇上到此时的坐具,前面应该也不会有桌案。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于1966年出土于苏州虎丘明王锡爵墓中。这幅写实性的佳作真实反映了明代早期宫廷内的生活、礼俗、器用、服饰、建筑等。其中有一帧画面,是宪宗皇帝坐在殿门外的帷帐中,旁边宫女太监侍立,丹陛下是表演的优伶。《悫书》记载了明德殿宴会时的陈设,和这帧画的情形非常相像:皇上召集群臣赴宴,坐在宫殿门外,内外张有帷幄(称为御幄),左右(即东西;两侧)张有黄幕(上面有布盖而两侧没有的帷帐)。关于帷幄、帷幕、帷帐的区别,扬之水先生的《古诗文名物新证》中有特别详细的考证,兹不赘述。以上是读《明清室内陈设》对明代宫殿陈设的一点认识。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内容不错,还有配图,喜欢
  •     太贵了,薄薄都要50多
  •     提高了人们对明清家具审美内涵的拓展
  •     值得买!!
  •     比较专注的研究,很讲究的词汇格式,书籍精美,图片清晰。值得一读
  •     对于想要研究中式传统的室内陈设品的人士来讲,乃是一本较为全面的书籍,书中的图片很是精美,理论介绍多以说明性为主,介绍的主要内容是陈设本身,加以陈设的方式作为辅助~
  •     图文并茂,这正是我想要的!
  •     朱爷爷的书真是扫盲宝典~
  •     好书 养眼
  •     作者本人是太和殿龙椅的再发现者和修复者。
    此书可以说是明清家具陈设的经典说明书,图文并美。
  •     特别贵的好书...
  •     内容很丰富,资料很详实,图片很清晰,非常值得购入
  •     对于明清时期的室内陈设有了细致的了解。
  •     很精美的一本书,用的纸是滑溜溜的铜板纸,就是内容介绍比较简单,图还行。
  •     编写简单,女儿编辑
  •     平心而论其实很一般,不过我偏心眼儿...
  •     印刷精美,非常喜欢!
  •     Uh... Much less than expected. Could have just read Zhangwu zhi and the sort...
  •     买来做工具书的,里面的图还拿来设计包装了。
  •     作为工具书还是可以的
  •     朱老师书都是经典
  •     除了对朱家溍先生老宅的文玩陈设和家居重器表示当时就震惊了之外,此书就是资料罗列辑录堆砌,实在是无趣
  •     资料性质
  •     紫禁城书系还是很有质量的。文字在朱先生的其他集子里也有,可是图配得不错,印得也精。
  •     可能其中长篇累牍记帐式的档案,读起来让人头大,但很多类似书籍好象就是这样,把史料呈现在你的面前,只有少少的一些精炼的见解附带其中,给你画龙点睛之笔,就象吃京都的清水豆腐。我只能说,这正是我想看到的,史料,最原始,最接近历史本源的资料。
  •     装帧印刷都很好内容也还行至少很多都是我需要的
  •     一本很好的工具书,写得非常详细〜个人觉得如果再加点图片就更有画面感了〜因为缺乏想象力,无画面感(关于器物方面,还有摆设方面,我方向感一向就很差-_-#),所以只是粗粗的看了下〜以后有机会带上它,再去故宫玩儿^_^
  •     整体而言还是不错,如果能在介绍布局时,增加一些示意图,这样理解起来会更加方便。
  •     书是好书,就是编辑不认真,有个别错别字。
  •     作为一位故宫学的研究者,能够看到朱老的书很高兴,朱老的学问很高,处处有史可依。这本好书是紫禁书系的第一本,非常的棒
  •     了解古人的家具摆设,学习很多
  •     书是经典,可惜当当发的是故宫出的再版,原版是紫禁城出版的16开的。当当资料又是紫禁城的,简直是欺诈。本次买书八本,已经有两本是这样了,版本误导结果花了冤枉钱。
  •     很漂亮的一本书,就是价格更漂亮了一些。
  •     朱家溍先生的才学自不必说,这本书是讲述陈设,较一般的器物考据多了一层,可以看到明清时人的家居状况,不过本书援引古书极多,大半都是文言文,白话部分少,给阅读还是增添些许困难。配图很精致,但是有些配图并未和文章对应,尚有遗憾。
  •     虽然有点小贵,但值得一阅
  •     有趣之余资料详尽,列为参考书备查
  •     图文并茂,介绍详实。
  •     买来送朋友的,其实很舍不得啊~那么喜欢啊~
  •     收到此书爱不释手,值得收藏。
  •     完全不属于消遣读物或是科普读物…最后只能弃文看图了。应该算是工具书了…读的好辛苦。但是不得不说,那个时期的家具用度真的都好漂亮!
  •     过于学术化的名词有时有些看不懂,再详细解释下就更好了~
  •     因对宫廷室内陈设感兴趣而买了这本书。编著者著述态度严谨,用不同字体(包括大小)来区分正文、分析和解释,故此书可当工具书使用,应该是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就去查阅,从头读到尾则可能会感觉枯燥,但并非此书编写得不好。此书的受众面可说是那些有一定知识基础和感兴趣的一类读者。
  •     朋友强烈推荐,正在阅读。
  •     总体不错,值得一读。
  •     本书装帧好,图好,文字好,朱家溍先生编写得很认真细致。看起来很美,很养眼。但作为传统室内家具陈设研究的门外汉,初步观感止于此境,要深入了解还有待研究。
  •     挺严谨的书,值得一看,纸质也很不错
  •     学到很多知识,增长眼界
  •     一直想买的书,坐在新房的阳台上看,不仅增长知识,在阳光下还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     装帧好,图好,文字好,朱家溍先生编得很细致
  •     最有帮助的一部分反而是最后一档作者自家传下来的老宅陈设。
  •     可当做是一本研究原状陈设的工具书籍。
  •     我也想有个大院子……
  •     内容很好,很丰富。
  •     不错,挺好的,外包装纸,中间发泡塑料袋,里面密封膜
  •     作为故宫的爱好者,市面上的书大多注重外表而忽视内部简介并且插图质量都很低,此书不仅插图颜色正派,没有偏色,问哦是学美术的对颜色非常敏感,此书还原了颜色是在此类书中十分难得的,封面的郎世宁的画我十分喜欢,里面还有圆明园等行乐图颜色也还原了本质,非常好,作者朱老也是德高望重的故宫学者。
  •     好书,图片配的很好,也很直观,就是文字都是文言的,不容易懂
  •     精致,好看。就看看图。
  •     讨论区有个握手帖。。。看得我噗哈哈哈了就
  •     肯定有很多人把这本当做写文参考……
  •     彩色圖版,朱家溍老師的很不錯
  •     经典的书值得永久收藏
  •     配图好少TAT紫禁城出版社就是抢钱啊
  •     非常精美,图片很细致,很喜欢。
  •     阅后有虚往实归之感矣!
  •     能看到许多好东西 和学习摆设
  •     还没来得急看细看,应该还可以吧,
  •     看到朱家溍这三个字 就知道是好书 搞文博的应该买一本
  •     朱家溍的,好书
  •     晚明文人好小资,对衣、食、住、行、用、玩、香都有相当高的品位和追求,他们好求“隐逸“,标榜”古雅“。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精致讲究,流露出文人们清新洒脱、高雅绝俗的美学追求。
  •     对于古书和档案摘录原文,注明出处,资料详实。
  •     很实用的一本书,如果做中式装修的话有很大参考价值。
  •     好书,让我对明清室内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     明还是品味好。长物志。
  •     因为喜欢家具,买来学习一下。还行
  •     家里要装修,喜好中式传统风格,这本书被人详实,图片很多,对喜好中式家居的人有很大作用!
  •     如果排列材料就能解决问题,就没必要写成论文那个逼样儿
  •     很专业的书,对古人的审美有了更深的了解
  •     一直偏爱古典家具,但古典家具的陈设摆放都有讲究,从此书中能窥一斑!
  •     对一般读者来说不具有很大的可读性。想写穿越小说的直接照此书抄就可以了。
  •     装帧太好了,所以内容显得特别单薄。但是应该有这么一本偶尔翻番,就很明白自己买这种书就是冤大头了
  •     帮朋友买的 质量很不错
  •     超喜欢!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第25代世孙,书好看。
  •     图片清晰,内容详尽
  •     何谓家学渊源,就是在著作里能堂而皇之的引用自己家的境况为研究佐证。
  •     喜欢,,慢慢看
  •     要重看
  •     遗稿。
  •     有图有文,文字对我这业余爱好者有点无趣和艰深,不过书绝对值价,开卷有益,可以收藏
  •     此书图文并茂,讲解详细,对于了解明清时间的室内陈设提供了很好的资料和注解。
  •     很值得看的书……
  •     纸张的质量还不错,不过内容比预想中的要少,比较薄,所以显得有点贵了~
  •     是朱老编的书,内容没的说,图片印刷很清晰,是一本很好的资料书。
  •     一直忘记评论了 书不错 是正版 支持当当
  •     一本很有价值的书,推荐
  •     作为资料参考书吧。
  •     了解传统文化,图文并茂!
  •     看了一点,感觉还不错。如果图片能再和文字结合的紧密一点,详细一点就更好了。还是要赞一个
  •     朱家溍先生的书值得收藏,全本铜版纸,图片精美,很不错的,文字有见地。
  •     值得珍藏
  •     朱老自拟的书名《明清室内陈设史料选辑》的确是更合适的题目,的确也主要是“述而不作”地摘录一些文献,少有分析、归纳、实例或者陈设还原。如果不看前言后记关于此书的说明,会觉得用《明清室内陈设》这个题目会有点太大了
  •     看书了,真的觉得很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