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王学述——一系精神哲学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4
ISBN:9787806130032
作者:徐梵澄

内容概要

徐梵澄(1909—2000)原名琥,谱名诗荃,字季海,湖南长沙人。徐梵澄不仅通晓国学各脉,且能用英、法、德、梵、日、拉丁、古希腊、印地等语言进行研究,在中西哲学、宗教、文艺、诗歌每一领域都涉猎颇深,是位集中、印、西学于一身的哲人、学术大师、翻译家。徐梵澄早年追随鲁迅,是鲁迅最宠爱的弟子。抗战胜利后,受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委派,赴印度参与中印文化交流,任泰戈尔国际大学教授。1951年,入南印度室利阿罗频多学院,任华文部主任。徐梵澄系统译出了印度民族大法,即古今韦檀多学一系的经典,有“当代玄奘”之称。

作者简介

写此书的本意,用徐先生“小引”中的话来说,就是:
“现在所处理的这宗古学(指常说的宋明理学),内容不是不高深,优美,在古代不是不普遍,从宋代流传至今,未尝断绝,只是如今有断绝的趋势了。姑断自马一浮止,可推为迄今最后一宋学大师。马氏之后,尚未闻有专于宋明理学之大师出现。然则正在这“绝续之交”点,重温此一理学,不是没有意义的事。必然是要有于此学身体力行的人物,走出了其书院或学院,说出平民大众皆可了解的话,然后对社会有影响。”
目录
一 小引
二 定名
三 精神哲学的建立
四 为何与如何
五 朱、陆并尊
六 陆学非禅
七 论学之诗
八 所立卓尔
九 非禅之悟
十 姚江之成学
十一 居夷处困
十二 儒将事功
十三 先知与彻悟
十四 知行合一
十五 教言摘录
十六 王、湛新学
十七 王、罗论学
十八 陆、王被攻击
十九 戴东原攻击程、朱,牵连陆、王


 陆王学述——一系精神哲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梵澄先生一生以译述印欧典籍为业,故有现代唐僧之称。间有著述,我所知道是两本,《老子臆解》和这本《陆王学述》,在《老子臆解》中,当船山指摘老子时,为老子辩护,在《陆王学述》中当全天下都同意东原对理学的批判时,又为阳明辩护。特别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犹为难能可贵。由此可见梵澄先生精神的向往了。
  •     1.余英時寫過一篇反智論,本書跟反智論的風格、過程有相似點。比如,斷斷續續引用原典,來推理、作證、評價。2.章玫叔揚子(荀子、老子、莊子)貶儒,并受釋影響,有些失去個人,而入釋家的虛無。就這一點,徐梵澄評價”失其儒林根本“,這個評價非常嚴厲。而徐梵澄的專攻領域包括印度,那麼,在對待釋、儒方面,强於章玫叔。3.陽明同時代的一個人反駁他,第一次寫信給陽明,第二次寫信時陽明已死,無從作答。陽明對第一封信做了回覆。對於第一輪交鋒,從往來書信中可見。徐梵澄評價陽明的對手連孔孟的一些文字的意思都讀不懂,所以抨擊楊明的時候表現得不倫不類。因為陽明的對手自己沒真正瞭解孔孟。4.格物致知,絕不光是讀經書,必不可少的是身體力行,在”行“中得”知“。而這”行“,徐梵澄再三警告,不只是像釋的靜坐。5.對於楊明的地位,徐梵澄做出的評價是”千年“之圣,足以見陽明地位之高。6.之所以對於陸王產生種種誤解,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文字的混淆。在宋朝時就對於先秦的很多字的意思產生了誤解,何況陸王後面的時代呢!那麼,可以說陸王後面的時代不僅對先秦孔孟產生部份誤讀,對於陸王的誤解自然是紛至遝來。7.用當代自然科學解讀、佐證陸王學,用西方哲學來對比陸王學,在這兩點上,徐梵澄只是開了個頭,並沒有很深入的分析。或許以後的學者應該補上這個不足。
  •     梁漱溟先生为新儒家早期人物,其特点为气象大。梁先生尝论世界有中、印、西三大文化,郑重的中国文化、厌离的印度文化和逐求的西洋文化。三种文化对应三种人生态度。比较寻常的人生态度路径是逐求--厌离--郑重。梁先生早年革命,而后想出家,最终成为儒家的中坚,恰似此一人生路径。傅伟勋由治西洋哲学改治佛禅,牟宗三以治康德的根底研究儒学,徐梵澄则看透西、印,最终以华夏儒学为皈依。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还有一些。西洋科学发达至如今,对东方所谓神秘主义亦已有初步之认识。海德格尔、荣格等思想大家对《老子》、《易经》亦颇留意。以上现象均值得捉摸。但真正沉潜的国学精粹似乎还比较寂寞。徐梵澄先生去世后,中国真正的少了一位大师,但几乎没有人这么称呼过他,大概如某学者所说,徐先生没有学生罢。然而,世事可能如曾国藩所言:风欲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精英知识分子不需要太多,否则就社会政治化了,但必须有。现在就有这么一些国学研究者。最后,我愿以陈寅恪先生的话作结尾,也作为对中国文化的期待:窃疑中国自今日以后,即使能忠实输入北美或东欧之思想,其结局当亦等于玄奘唯识之学,在吾国思想史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终归于歇绝者。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诏「昭」示者也。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徐梵澄 精神哲学
  •     讲陆,失之艰涩;讲王,失之浅薄
  •     对预知的心静自明解释,我所诧异也。
  •     识见极广而不炫博耀奇,辨析极精而不枝蔓流离,宗循虔诚而不妄信盲从,非时下学人可及。
  •     气场很正
  •     徐梵澄则看透西、印,最终以华夏儒学为皈依
      ···················
      值得商榷
    ————
    有什么要商榷的吗?
  •     好。不配评论。
  •     儒学之修为,不以彻悟为极。其宗旨在于转化气质,乐其所学,彻悟也只是其精神追求之路上一里程碑。
  •     徐先生晚年说:中国文化真好,儒家真好!
  •     以前的時代,瞭解道統的人也不多啊!瞭解道統的人也受到誤解啊!但是,其爭也文!
  •       梁漱溟先生为新儒家早期人物,其特点为气象大。
      
      梁先生尝论世界有中、印、西三大文化,郑重的中国文化、厌离的印度文化和逐求的西洋文化。三种文化对应三种人生态度。
      
      比较寻常的人生态度路径是逐求--厌离--郑重。
      
      梁先生早年革命,而后想出家,最终成为儒家的中坚,恰似此一人生路径。
      
      傅伟勋由治西洋哲学改治佛禅,牟宗三以治康德的根底研究儒学,徐梵澄则看透西、印,最终以华夏儒学为皈依。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还有一些。
      
      西洋科学发达至如今,对东方所谓神秘主义亦已有初步之认识。海德格尔、荣格等思想大家对《老子》、《易经》亦颇留意。
      
      以上现象均值得捉摸。
      
      但真正沉潜的国学精粹似乎还比较寂寞。徐梵澄先生去世后,中国真正的少了一位大师,但几乎没有人这么称呼过他,大概如某学者所说,徐先生没有学生罢。
      
      
      然而,世事可能如曾国藩所言:风欲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精英知识分子不需要太多,否则就社会政治化了,但必须有。现在就有这么一些国学研究者。
      
      
      
      最后,我愿以陈寅恪先生的话作结尾,也作为对中国文化的期待:窃疑中国自今日以后,即使能忠实输入北美或东欧之思想,其结局当亦等于玄奘唯识之学,在吾国思想史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终归于歇绝者。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诏「昭」示者也。
  •     书是好书,作者是好作者,可我还是不是最喜欢王阳明。
  •        梵澄先生一生以译述印欧典籍为业,故有现代唐僧之称。间有著述,我所知道是两本,《老子臆解》和这本《陆王学述》,在《老子臆解》中,当船山指摘老子时,为老子辩护,在《陆王学述》中当全天下都同意东原对理学的批判时,又为阳明辩护。特别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犹为难能可贵。由此可见梵澄先生精神的向往了。
  •     邃密深沉,迥异于时下惯常的中哲史的写法,注重精神体验。以陆王合论,而重点在王阳明,堪称对儒门修证之法的揭橥。
  •     略感遗憾。
  •     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此朱子所以为真诗人。
  •      
      最后,我愿以陈寅恪先生的话作结尾,也作为对中国文化的期待:窃疑中国自今日以后,即使能忠实输入北美或东欧之思想,其结局当亦等于玄奘唯识之学,在吾国思想史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终归于歇绝者。
    且亦终归于歇绝者。
    歇绝者
  •     “无善无恶心之体”
  •     5元在旧书店买的,太值了,徐的学识修养敬佩无比。。。
  •     保和太和之作
  •     今后的大师会越来越少了的,浮躁功利的社会,出现不了大师。
  •     大师论学,寥寥数句就勾画出经典的精神本质
  •     梵澄先生,于印度学问,小子不敢赞一辞。但于理学,世人未免推尊太过。
  •     喜欢徐
  •     徐老先生良苦用心
  •       1.余英時寫過一篇反智論,本書跟反智論的風格、過程有相似點。比如,斷斷續續引用原典,來推理、作證、評價。
      2.章玫叔揚子(荀子、老子、莊子)貶儒,并受釋影響,有些失去個人,而入釋家的虛無。就這一點,徐梵澄評價”失其儒林根本“,這個評價非常嚴厲。而徐梵澄的專攻領域包括印度,那麼,在對待釋、儒方面,强於章玫叔。
      3.陽明同時代的一個人反駁他,第一次寫信給陽明,第二次寫信時陽明已死,無從作答。陽明對第一封信做了回覆。對於第一輪交鋒,從往來書信中可見。徐梵澄評價陽明的對手連孔孟的一些文字的意思都讀不懂,所以抨擊楊明的時候表現得不倫不類。因為陽明的對手自己沒真正瞭解孔孟。
      4.格物致知,絕不光是讀經書,必不可少的是身體力行,在”行“中得”知“。而這”行“,徐梵澄再三警告,不只是像釋的靜坐。
      5.對於楊明的地位,徐梵澄做出的評價是”千年“之圣,足以見陽明地位之高。
      6.之所以對於陸王產生種種誤解,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文字的混淆。在宋朝時就對於先秦的很多字的意思產生了誤解,何況陸王後面的時代呢!那麼,可以說陸王後面的時代不僅對先秦孔孟產生部份誤讀,對於陸王的誤解自然是紛至遝來。
      7.用當代自然科學解讀、佐證陸王學,用西方哲學來對比陸王學,在這兩點上,徐梵澄只是開了個頭,並沒有很深入的分析。或許以後的學者應該補上這個不足。
  •     還需朱子學、王學基礎,俟重讀
  •     虽有不如意之处,但仍属现代佳作。
  •     钩沉提炼,而以一“知觉性”,“精神哲学”统摄之
  •     http://www.confucius2000.com/confucian/luwangxs/index.htm
  •     徐梵澄则看透西、印,最终以华夏儒学为皈依
    ···················
    值得商榷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