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谎心理学》章节试读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
ISBN:9787501946648
作者:郑红丽,Aldert Vrij
页数:307页

《说谎心理学》的笔记-第119页 - 第三章:说谎时非语言行为的识别

如何看待说谎者的行为,两个范式:第一要求人们如何看待说谎者的行为,深入与欺骗有关的信念, 识别欺骗的时候人们不是真的使用这些线索,第二是找出人们在使用什么线索识别谎言。 在所有的范式中,视线转移或许是人们最依赖的一种,其次是自我控制和腿脚运动, 因为人们相信说谎时神经紧张和努力思考,实现转移是一个指示器,但是这个模式是不稳定的,不同的模式会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这样的行为扰乱了正常的期待, 人们谈话的时候常常看着彼此,过度的视线转移和过度的凝视造成人们的可疑。。长时间凝视和总是视线转移都会留下深刻印象。 回答太快和太慢也叫短潜伏期也被认为是欺骗。 主要是人们认为注视厌恶是紧张或者内容复杂化的结果,而视线接触只能被解释过度控制,人们观察欺骗行为更多想到神经紧张和内容复杂化,而不是过度控制。人们有的时候也不会意识到说别谎言时在使用一些线索。
说谎者是按照观察者的期望行动的吗? 人们总是期待说谎者紧张行为的出现,认为是努力思考的结果。
客观和主观指示器之间为什么会有差异:三个理由可以解释为什么会错误地假设说谎者出现的行为:1,每个人都认为,说谎就会出现神情紧张,2说谎的客观就是评价别人的行为和主观指示器也就是自己的行为的差异很明显, 但是我们说谎的表现和其他人的行为是不同的,比如我们说谎我们减少动作,但是我们认为别人说谎的说谎动作增加。 主要我们不知道自己说谎的时候自己的行为是怎么样的?人们识别谎言的时候会去寻找错误的认为是自己行为的线索。3人们表达对欺骗者行为的看法,倾向于考虑紧张行为出现的情景,如高风险的情景,而且认为在不同风险的情景中都会出现紧张行为。会造成对低风险下说谎者的疏漏。。 人们的测谎能力识别谎言和识别事实的准确性分开计算,会出现事实偏见,更多的认为信息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结果是认定真实比虚假信息更高, 有四种可能的理由解释事实偏见:1,现实真实的情况比虚假的情况多,人们倾向于假设是诚实,2,社交规则避免怀疑,总是质疑别人会激怒别人。3说实话和说谎话人们有一套刻板观念,大多数人认为说谎者会紧张而说实话者举止正常。刻板观念认为说实话比说谎者刻板观念更准确。4,人们不确定谎言是否真的发生,最礼貌最安全的做法是相信他人说的话。
影响测谎能力的因素:和测谎者,说谎者,说谎者和谎言之间的交互作用,还和测谎任务有关。
实验室中缺乏真实性:实验室有以下一些局限性:1不得不很快确定某人是否在说谎,没有时间思考他们的决定。2,只能用很短的时间观察假设的说谎者,但是通常的谎言是比较短的,都是混在真实的叙述中的,大部分都是正确的,只是对某些细节时间和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谎言还是简洁,彻底的否认和事件的相关性。3,实验室中他们是被动的观察者,没有真正和说谎者面谈, 要决定问什么,问题如何措辞什么时候问这些问题,必须努力自我表达,还要对面谈者做出反应,面谈中识别谎言的准确率较低,容易信任潜在的说谎者,
4 说谎者的陈述或者行为可能造成面谈者的反应,要求进一步的解释,有中庸的,积极的方法或者消极的方法,我们可能认为这个时候说谎者说的越多,就越是可能暴露谎言,但是 要求进一步的解释对此没有影响,最初都能得到诚实的印象。 很多人认为当说谎者面对质疑的时候,继续说谎会比较困难,不改变以前的说法他们就可能是说实话,期待出现神经紧张和努力思考的行为。5,实验室面对的风险不是很高,出现非语言线索相对少些,识别谎言越是困难。6,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很好的信任感,假设其他人说的都是实话,主要是人们
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去识别谎言。
测谎者的特点,专业测谎人员:囚犯比任何一类人对欺骗和非语言行为关系的看法更准确,因为他们生活在比正常更多谎言的环境下,处处充满虚假,欺骗,威胁,许诺,犯人,成功的适应依赖于你识别别人谎言的能力。警探所用的判定方法又叫谎言识别线索包括:更少合作,更多手部动作,更少笑容吗,不整洁的衣着,公共自我意识。
观察者的性别:女人在解释非语言信息方面优于男性,识别谎言方面并不好于男性, 更经常认为别人说的是实话。
说谎者的特点: 与说谎者的熟悉度, 因为大部分情况是我们要识别那些我们熟悉人的谎言,我们熟悉我们认识的人的正常行为,所以比陌生人更容易识别。我们更可能认为第一个行为也叫基线行为是诚实而并非不诚实,第一个是诚实的,认定后面的是不同的行为为不诚实的行为则比较容易。 当关系变得更亲密的时候,伴侣之间发展出强烈的判断对方说的是实话的倾向,称为关系型事实偏见习惯思维。 更自信认为会发现彼此的谎言,高度的自信形成另一个人不敢说谎的信念,花更少的精力去发现某人是否在说谎而被骗过。
对主题的熟悉度:观察者对说谎者谈论的主题很熟悉的时候,识别谎言比较容易,观察者不能更好地解释非语言行为,检查说话的内容识别谎言,熟悉主题有更多的好处。
对交流风格的熟悉度: 说谎者的年龄:说谎者的个性:阻碍识别谎言的因素之一是一些个体的非语言行为给别人的印象, 善于自我表达的人,不敢他们宣称是否事实都显得可信,很自然地解除别人的怀疑,很强公众自我意识的人也容易给其他人留下可信的印象, 给行内向的人,容易给别人留下不可信印象。个性内向不经常说谎,面临挑战就不再坚持说谎。
为什么人们在测谎方面如此不熟练:下面的部分能够使人成为更好的谎言识别者:人们难于识别谎言因为他们不想知道事实,不存在典型的欺骗行为,也就是说,没有行为或者一组行为是所有说谎者都有的,很难识别谎言。2,交谈规则阻碍谎言识别者恰当分析一个说谎的人,观察者不断问问题,说谎者继续说谎就会变得很困难,必须避免自相矛盾,始终控制他们的行为以免可能神经紧张或者内容复杂暴露谎言,但是对任何事情都质疑,人们很快就会被激怒。3,观察者常常被各种系统错误和偏见所影响,不是仔细观察他人的行为,而是转而依靠不谨慎的规则,这称为认知惯性思维。 少见惯性思维是人们对奇怪的或者少见的行为判断为说谎,不管是不是欺骗,关系事实偏见指的是关系亲密,伴侣会出现强烈判断对方是诚实的, 代表惯性思维,人们相信紧张和内容复杂的行为表征是欺骗, 都使用错误的线索识别谎言,4,即使出现紧张或者表明复杂的行为,也不一定意味是说谎,可能恐惧的原因表现出紧张行为。
对人们测谎的训练: 要对说谎者有一个好的识别,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线索, 第一个使用说话相关的线索,第二个人使用声音相关线索, 第三个人使用身体、动作相关线索。 刻板的经验策略注定是失败的,不同的人说谎的时候的表现是不一样的。还可以注意面部的细微情绪表达。

《说谎心理学》的笔记-第192页 - 第五章:陈述有效性评价

历史 1954年西德最高法院召集专家听证会,评价心理学家认定儿童证人证言的可信度 1955年德国法院做出一个规定,有争议的案件中使用心理访谈和可信度评价在此基础上,史德拉和克肯总结了一套内容标准,这就是我们的陈述有效性评价简称SVA。
陈述有效性评价:SVA由三个要素组成:1,一个结构化的访谈,2,一个标准基础内容分析CBCA,系统地评价获得的陈述内容和质量,3通过一套问题 有效性检查列表来评价CBCA的结果。结构化访谈:进行一次恰当的访谈不容易,访谈者问一些特定的问题引发出关键的信息,问一些理解案件的问题,具有诱导性的访谈可以提及未发生的事情, 儿童比承认更易受到诱导性访谈的影响, 访谈被录像,录像转写成文字,被用于标准基础内容分析,录像带可以认定访谈者的偏见。指出19中不同的标准是否出现,在书面记录上比在录像带上更容易,
内容分析:SVA第二个阶段是系统的评价访谈的陈述的可信度,既是标准基础内容分析,有19种标准的概况。一 一般特征1,逻辑结构,2,无组织的叙述,3,细节的质量。二特殊内容:4,语境,5,对交互行为的描述,6话语复述,7,事件中料想不到的复杂化,8异常的细节,9多余的细节。10正确报告的细节被误解。11相关的外部联系,12主观的心理状态描述13犯罪者的心理状态归因。动机相关的内容:14自发改正,15承认记忆的缺乏 16,对自己证言有怀疑,17自我否定,18宽恕犯罪者。罪行特定要素19罪行的细节特征
一般特征 陈述的一般特征包括那些与陈述整体有关的标准1,逻辑结构:陈述是连贯的和符合逻辑的,不同部分不会不一致或者相差太多那么就是有逻辑结构。2 无组织的叙述:整个陈述的信息是分散的,而不是以一种结构化的连贯时序性的方式说出来,就是无组织叙述。人处于不安的时候,这种无组织叙述就出现了。 先讲核心事件,然后讲稍后发生的事情。然后又回答开始。强奸案的被害人就是这种陈述方式,如果某人把同样的事情讲了好几遍或者常常想起这件事,他们讲述的就有时序性。3,细节的质量:这一标准要求陈述必须富有细节,出现了地点,时间,人物和事件的特定描述。讲述是真实的而不是捏造的,那么叙述的细节带来额外的信息。
特殊内容:是指陈述中的特定段落,为了表现具体和生动。4语境铺垫:如果有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发生的行为与其他的行为和习惯的相连,5,对交互行为的描述:陈述中包含了关于至少是声称犯罪者和目击证人之间的交互行为的信息,6,话语复述 话语和交谈的一部分以最初形式被复述,并且不同说话者可以从被复述的对话中识别出来,出现话语复述,不是简单的复述至少一个人的话语被生动地复制才能满足这一标准。7事件中料想不到的复杂化,8 出现关于人事物的细节异常和独特,但是在上下文中是有意义的。9多余的细节
证人描述的与声称相关的细节对于指控而言不是必要的。出现多余的细节。10正确报告的细节被误解,说到的细节超过证人的理解能力,孩子描述性行为归于打喷嚏或者伤痛之类。11 相关的外部联系 报告的事件不是声称的犯罪行为的一部分,但是与犯罪行为相关。12主观的心理状态的描述, 证人描述在事件发生时候的感觉或者想法。当时有多害怕。13,犯罪者的心理归因,证人描述犯罪者在事件中的感觉,想法或者动机。
动机 相关的内容 14 自发改正 对前面提供的材料自发地提供改正或者信息添加 没有任何访谈者的干扰。提到时间的时候,改正说稍微i晚点。15承认记忆的缺失,证人通过说我不知道或者我不记得 自发承认记忆中的缺失。16对自己的证言有怀疑,证人表达他担心自己陈述的一部分是不正确的或者难以置信。17自我否定, 提高自己没用或者自我谴责的细节。18宽恕犯罪者:证人倾向于为犯罪找借口来赞同声称的犯罪者或者不去谴责他。
罪行特定要素:与特定罪行相关的要素,与特定陈述无关,因为它们与陈述本身的生动无关。而与特定的罪行有关。19 罪行的细节特征:证人以某种专业人士知道的某类罪行典型发生方式描述事件。 至少有七个理由来说明为什么这些标准不太可能出现在虚假的陈述中。1,人们没有足够的想象力创造那些相关的特征,进行复杂化或者话语的复述或者提到交互行为或者描述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 2,捏造者有时有足够的创造力将这些特征放到他们的故事里,但是他们意识不到判断者会这么评价陈述的真实性。3捏造者缺乏某些相关的知识,不能将某些标准放入他们的叙述中,3,将许多非常规的标准如无组织的叙述放入到一个虚假的陈述中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以常规的如时间顺序讲述一个虚假的故事比故意以无组织方式容易。4,捏造者有时不想提供太多的不同的细节,他们害怕忘记他们已经说过的,如果要求被要求重复说过的话,并且细节不变,在重要问题上不自相矛盾,开始说的少,越容易记住第一次说的话,就不会出现重述的时候出现自相矛盾。所以不会提供太多的细节。5,捏造者不敢提供细节害怕观察者检查这些细节,发现他们说谎。6捏造者有时候不想纳入某些特征例如承认记忆的缺乏,对自己的记忆产生怀疑。因为承认记忆缺失会让他们叙述听起来比较不可信。 推卸责任的人不太可能承认自己的错误,因为常规认为承认错误人们就确定是某个人的错误。
有效性检查列表:对陈述的真实性做一个明确的结论光靠CBCA本身不够。叙述的很丰富,包括许多详细的信息,可能访谈者的多次指导,做了充足的准备,这就是说对一个陈述的真实性通过CBCA可能是一个真实的陈述, 但是往往真正的真实陈述也可能是质量不高并缺乏细节的,可能是太年轻,不擅长语言表达还有可能是太紧张或者没有被给予足够的机会把故事说完。 意味着CBCA不是一个标准化的测试,标准的测试有一个明确的常模,提供心理学的平均值。 为了组织和标准化CBCA评价 ,有效性检查列表出现了。解释列表的每一项,探究和考虑CBCA结果的所有可能的解释,否定的回答与CBCA的结果是一致的,肯定的回答产生与CBCA结果恰当性的疑问。 有效性检查列表: 心理学特征1语言和知识的不恰当,2感情不恰当,3暗示的感受性, 访谈特征4,暗示性的,引导性的或者强制性的提问,5访谈中所有的不恰当。恰当6报告的可疑动机,7最初揭发或者报告的可疑的背景。8虚假报告的压力。 调查的问题9不符合自然规律,10和其他的陈述不一致11,和其他的证据不一致。
心理特征:这一类问题涉及被访谈者的个人特征1,语言和知识的不恰当,就是证人的语言和表现的知识超过他同龄人的能力,超过他从事件本身得到的内容范围。可能是有其他人在施加影响。2感情不当,证人表现的感情是否和他的经验相等,人们通常期望从一个真正的被害人身上看到明显的情绪表现,缺失情绪意味陈述是虚假的。3暗示的感受性:访谈期间证人是否表现出对任何暗示的感受性,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暗示。 就是在结束访谈询问证人一些引导性问题,引导性问题应该询问一些周边信息不是核心信息, 指出一个事实i,观察是否接受这些引导性问题的暗示,接受了表明他受暗示的程度很高。
访谈特征:4暗示性:引导性或者强制性访谈,人们应该考察访谈者是如何进行访谈的,是否对被访谈者进行了暗示,施加了压力。即使接受了暗示,也不能提供一个全面而正确的陈述。不应该使用SVA。5访谈中的所有的不足,儿童和成人都有回答问题的倾向而不是承认自己记忆或者知识的缺乏,即使他们对答案不确定他们也会回答这个答案,这就会导致造假。应该让访谈者确认 不知道是可以被接受的。
动机 7这一部分是主要研究证人报告事件的动机:6报告的可疑动机, 证人在报告事件方面是否存在可疑动机。可能是别人鼓励。8,最初揭发或者报告的可疑背景,是指陈述的起源和历史,最初的控告发生的背景 第一次是否是自愿的。8虚假报告的压力,是否是其他人暗示的,制造一个虚假的报告,夸大真实报告中的某些因素。
调查的问题:9不符合自然规律,是指所描述的事件不切实际的可能性,10和其他陈述不一致,某件事存在不止一份的证言,证人可能就在这一事件以前接受过访谈, 这项陈述和其他陈述不一致或者相互矛盾。11和其他证据不一致,如和可靠的物理证据或者其他具体证据矛盾的可能性。168页
说实话者说些什么:在现实的生活中,很难确切地知道那些人说的是实话,那些人说的是谎言, 就要进行现场研究
现场研究:1,访谈在真实环境下进行,2陈述由至少两个人打分 且这些人只接触陈述对其他的情况一无所知,3把得分与独立的如物理证据的基本事实建立起来, CBCA在许多标准与被试的可信度有关,对不可信的儿童评价可能会很低,导致被认为i是虚假的, 研究的案件可能是一些极端的案件,进行评价可能出现不显著的结果。 现场研究真实和可疑的陈述之间的差异并不总是很大。也许,标准出现频率和标准的区分能力一样重要,很好区分真实和虚假陈述的标准,很少出现在陈述中也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前三项如逻辑结构,无组织的陈述和细节的质量,可能出现在所有的陈述中,特殊的细节只有有特殊事件发生时才会出现, 标准10正确报告的细节被误解,标准16对自己的证言怀疑,标准17自我否定很少出现在陈述中,标准出现依赖证人的年纪。
实验室研究: 对19项标准中每一项检查,发现标准3证实最大,说实话比说谎者更多的细节, 标准4语境铺垫,标准5对交互行为的描述,话语复述标准6和异常的细节标准8都是在真实陈述中更多出现, 是因为说谎者缺乏捏造这些细节的想象力,他们不知道这些细节可以用来评价陈述的真实性, 没有足够的知识提供这些细节,不想提到太多的细节,这增加他们自相矛盾的可能性, 无组织叙述也得到证实,说谎者更倾向于按时间顺序陈述,更有结构,因为他们很难以一种无组织的方式捏造谎言, 与按照时间顺序陈述相比,一点点陈述可能使说谎者增加自相矛盾的可能,
用CBCA识别实话:在识别实话和识别谎言之间的差异表明事实偏见的存在,也就是CBCA在识别实话方面比识别谎言方面更成功。观察非语言行为来识别实话和谎言的出现,事实偏见也会出现, CBCA是一种查证事实的方法而不是识别谎言的技术,虚假陈述会被CBCA评价者判断为真实的。
影响CBCA标准在陈述中出现的因素:儿童的年龄: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对目击事件提供详细的叙述逐渐变得容易,在8岁以下的儿童只能以他们自己的视角看待世界。年长儿童比年轻儿童在陈述中出现标准更多。
访谈者的风格:开放式邀请比命令式的言辞能产生更多的信息,让被访谈者把注意力放在以前没有注意的细节上。或者强制把注意力放在先前已经提到的细节上,
访谈的数量:被访谈者接受访谈的次数与给予的信息量是相关的,儿童在第二次接受访谈的时候比第一次提供更多, 注意是儿童在第一次不认识的访谈者接受访谈时觉得不舒服,不敢多说,可能不信任访谈者,不愿多说, 第二次可能舒服点,更信赖访谈者,提供更多的信息, 但是过多的访谈,也会造成访谈的贫乏,可能是儿童经过几次访谈以后,懒于在同一个主题上多说什么,懒于把故事在回忆一遍,一定数量的访谈才是恰当的。
认知访谈: 这项技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 ,既有时候储存在人们记忆中的信息,某些原因,不能被提取出来, 使用这项建立在记忆回忆和提取的心理学原理的特殊技术,人们很好的回忆起他们起初回忆不起来的信息。
压力事件:调查人们对非常大的压力事件的记忆程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有效性检查列表的评价: 被访谈者 不带任何情绪特征地报告虐待的细节。不值得信任。 标准3关于暗示的感受性, 访谈结束,不能问任何核心的问题,可能会使被访谈者的以及扭曲。也就是说问题会影响一个人的记忆。只询问与周边信息相关的问题也可能带来问题,儿童对核心部分的暗示压力更大,标准10同一个人的不同陈述之间的差异,意味者被访谈者的两份陈述相互矛盾,其其中一份可能是捏造的,这个观念是不对的,儿童的前后矛盾并部一定意味是捏造的。因为儿童认为相同的问题问两边,那么肯定是第一个答案是错的。父母经常在答案错误的时候向儿童重复他们的问题。
使用SVA中的问题: 标准的数量:还没有正式的判断规则确定一份陈述是否真实, 不同的专家运用标准的数量不同。
标准的权重:SVA中的一些标准可能比其他标准在评价真实性方面更有意义。 确定个别CBCA的重要性是在实验室研究。在标准的数量和权重研究人员使用不同的方法区分实话和谎言。有利用计算机统计分析程序进行区分的。
外部因素的影响:
什么时候使用这一方法还不明确:来自真实经验记忆的陈述与来自捏造或者幻想的陈述在内容上和质量都是有差异的,但是这只是一个假设。 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 大多数的研究发现,包括多的细节能留下诚实的印象。但是当观察者已经认为某人在说谎的时候,中等程度的细节带来最大程度的影响,太多的细节容易给观察者留下他们太努力辩解的印象。
什么是事实:一般的常识认为孩子有时会有丰富而生动的幻想,孩子与承认相比,他们对什么是他们实际经历的和什么是想象的事情会感到困惑。
对SVA的深入研究:

《说谎心理学》的笔记-第66页 - 第2章:欺骗时的非语言行为

非语言行为在可信度评价中的重要性
在没有信息用于查证的情况下,人们更多地依赖非语言行为而不是说话内容来判断某人是否在说谎,人们是假设别人控制非语言行为比控制语言行为更困难。 四个方面的原因说明为什么控制非语言行为比语言行为更困难。
1,情绪与非语言行为之间存在自动连接。和说话内容没有自动连接。害怕的时候,以一种自动的方式向后躲。脸变扭曲。
2,我们在使用文字方面比使用行为更熟练,是因为在信息交流中,文字通常比行为重要,描述的时候用文字而不是用手势,
3 在信息交流中文字比行为更重要的事实使人们更多地去注意说了什么而不是他们的行为
当有效地控制行为的时候,对行为的意识是十分必要,如果人们不知道他们的自然行为时怎么样,他们就不会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要表现自然行为,只有知道自然行为时怎么样的才行。
4人们不可能让行为保持沉默,在尴尬的场景中在语言上还能有一点时间应付,在非语言上完全没有多余时间的可能性。
说谎者在说谎的时候可能经历的阶段:说谎者可能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即情绪,内容复杂化和控制三个阶段。
情绪方法:欺骗能造成不同的情绪,与欺骗有关的三类最常见的情绪是负罪感,恐惧和兴奋。负罪感是因为错误而觉得有负罪感,恐惧是担心被识破造成可怕的结果,也因为可以借着说谎来戏弄别人而感到兴奋。 情绪强度依赖说谎者的个性和说谎时的情景, 像操纵者对说谎少有负罪感。 也依赖于情景,说谎者有道德上的支持,就不会有负罪感。说谎者感到恐惧的强度依赖于几个方面,依赖于对谁说谎。 还依赖于说谎者的自我觉知自己的说谎能力,
说谎所冒的风险很高,将感到更多的恐惧。 知道受骗者很难识破谎言,就伴随者兴奋也就是欺骗的快乐。有旁观者在场也会增加兴奋。 说谎者往往不敢正眼看着被骗对象,负罪感可能造成注视转移,恐惧和兴奋可能会带来压力的表征。如工作增加,口吃和口误增加或者出现高音。
内容复杂化方法:说谎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认知任务,必须给出一个可信的答案。不能自相矛盾,与观察者知道的或者可能发现的事情相一致。避免说漏了嘴。还必须记住以便以后还要重述。 这个时候出现口吃和口误,语速变慢,停顿更多,回答前要等很长时间。认知复杂化导致手和手臂运动减少,以及注视转移增加。 手和手臂运动的减少是比较重的认知负担造成对肢体语言的疏忽,造成活动的全面减少。注视转移的出现时因为看着交谈对象会扰乱思考。 内容复杂对动作和注视转移影响很容易观察到。
尝试控制方法:说谎可能有情绪体验或者可能发现说谎很困难,造成情绪以及内容复杂化的行为表征, 说谎者可能害怕情绪或者容易复杂化的表征暴露谎言,压制这些表征避免被识破,避免给别人留下不诚实的印象,这种方法认为无论说谎者怎么努力,一些行为还是会暴露谎言, 相对控制身体,控制面部会比较容易,目光转移和笑容,不包括细微表情,这很难控制, 说谎者相信动作会暴露他们的谎言,导致异常程度的僵硬和抑制,因为在自然情况下的不必要动作很多,声调比起面部表情更难控制,因为在高压力下,声音特征是由自主神经控制。口吃,口误,句词之间的停顿通常是无心制造的,交流中不重要, 假设人们没有习惯控制这些行为,不太擅长控制它们, 说谎者知道的话会刻意避免这样的不流畅,造成听起来特别流畅,想演讲一样,而对大多数人而言,讲话带语病是正常的。
尝试控制方法表明说谎者表现的行为,是事先设计好的,僵硬的,另一方面则是太流畅,表现在他们的行为和说话中,
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假设:者三种方法对欺骗行为的假设是不同的,情绪方法假设动作因为神经紧张会增加,而控制方法和内容复杂化都是假设欺骗时动作减少, 尝试控制假设过度控制引起动作行为减少, 内容复杂化则认为是疏忽了肢体语言的使用而导致动作减少, 口气和口误的增加分别来自神经紧张和认知负担。控制方法则认为说谎者会抑制这种说话混乱。 但是这些人表现的行为显得可疑,但不一定说明他们在说谎,不是说谎的人很难接受怀疑而也会出现目光转移,
说谎者的行为:声音特点:口吃,口误,音调,语速,潜伏期,停顿的频率,停顿的时间。面部特征:注视,笑容,眨眼。 动作:自我控制,说明,手和手指,头部运动,躯体运动。改变姿势。 说谎者比说实话容易音调较高。音调的差异很小,只有精密仪器才能识别出来。潜伏期以及停顿的频率的结果也令人困惑,与口误,口吃和语速的矛盾结果不同的是,不能用复杂性来解释,潜伏期和停顿的频率与说谎不存在显著的相关。。 所有的非声音特征似乎并不总是说谎的可靠的指示器。这和人们的刻板观念相反。容易控制的行为永远无法成为欺骗的可靠指示器。 在高风险和 低风险的情景下,说谎的行为线索是不一样的,风险高出现紧张行为,风险低则不会。真笑伴随两种肌肉运动,也就大鹳肌和眼轮砸肌。大罐肌把嘴角拉向颊骨,眼轮砸肌则是升高脸颊,把周围皮肤挤向眼眶,形成眼袋和眼角的皱纹,假笑是故意做出来使别人相信自己体验到积极的情绪, 但是假笑中则没有眼轮匝肌活动,没有这一肌肉活动的笑就是假笑。但是这一肌肉的微笑并不总是真笑,在假笑中同样出现, 在苦恼,悲哀或者痛苦中,人们试图用假笑掩饰这些情绪,也会出现,说实话的人真笑比假笑躲,说谎者假笑比真笑多。 真笑和假笑的区别还有就是假笑出现不和谐,要不太早,要不太晚。而且持续时间更长。
影响说谎者行为的因素:客观的非语言指示器的结果也许有点让人失望,有人希望研究论证更多更好的指示器不同的情景行为也不同,讨论欺骗行为的五个影响因素,也是谎言的复杂性,说谎者的动机,说谎者的情绪,观察者的怀疑度以及个体特征。
谎言的内容复杂性:安排好的谎言有一个较短的潜伏期和较快的语速。说准备好的谎言比即时谎言容易,出现思考的行为表征更少,说谎者要制造诚实的印象,因此试着避免出现口吃和语速太慢,可能会造成异常快的语速和异常流畅的演讲模式。复杂谎言会导致口吃的增加,口误和语速的减慢,叫容易的谎言,事先准备好的谎言和隐瞒不会导致这样的行为模式,甚至出现相反的模式,口吃和口误的减少和语速减慢。 谎言有认知困难的时候,口吃更多,容易的谎言则口吃较少。
受动机驱使的说谎者:分析表明,与低动机相比,高动机说谎者出现更少的头部运动和姿势变换。说话更慢并带有较高的音调而且说话混乱,他们的行为可能出卖了他们,高动机说谎者的情绪经验比较强烈,造成比较高的声调和较多的口吃和口误,比低动机说谎者更努力思考,导致语速较慢,口吃和口误增加以及动作的减少。努力控制行为,会使动作减少,行为僵硬,叫做动作损害效应。。。
观察者的怀疑程度:说谎者一旦意识到他想欺骗的人不信任他们,他们就会表现出诚实的行为,如直视对方的眼睛,避免坐立不安。说谎者被刺探,他们会努力表现出诚实的行为,有时候也没有做到,多数情况下,说谎者被刺探变得很紧张害怕被识破,努力思考摆脱问题情景,紧张导致自我控制的增加以及语言混乱,但是研究表明怀疑对行为的影响还是不确定的。。
人格特点:性格外向说谎比说实话动作更少,性格内向者说谎动作比实话多,内向者说谎的时候更多的混乱,性格内向在社交中更不安。。不得不说谎让内向者紧张,动作和说话更不流畅,安静,僵硬。 表演能力也影响说谎人的行为。 公众自我意识高的人渴望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适应环境达到目的。 动作少可能是意识到观察者将会观察动作鉴别谎言,还有就是可能要思考如何给别人留下积极的印象。增加了认知负担。 不存在典型的非语言行为,有一些行为比其他行为更可能发生在说谎中,说谎者会减少退和脚的运动以及手和手指的细微运动,在说话的流畅性上,语速或者情绪的细微表达上出现变化。对行为系统,详细的观察可能确定是否发生,行为方面的改变不能说明一定在说谎,但是可以确定某些事情 发生了。。

《说谎心理学》的笔记-第12页

现实中,漂亮华丽的谎言往往比真实丑陋的实话更受欢迎。人就是这种动物,我深有体会。

《说谎心理学》的笔记-第22页 - 第一章:说谎的社会心理学和识别欺骗

失败的测谎者:人们更善于说谎,不善于测谎,主要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如何识别说谎者的知识, 谎言不会被识破是因为观察者本身不想识别说谎者,还有是因为一些人善于说谎,很难被发现。还有就是人们有喜欢别人恭维他们身材,发型,穿着的动机,他们不会想去了解是不是说谎。还有的时候,人们不愿去测谎因为如果知道事实可能让他们不知道怎么办? 例如送礼的人不会想去弄清楚收礼的人是否真的喜欢礼物,如果收礼的人不喜欢,他们就会陷入不知道如何去做的困境。 欺骗的定义为企图在另一个人身上建立欺骗者认为是错误的信任或者理解的行为。 一种成功或者不成功的有意尝试,没有预先警告,使另一个人产生一种沟通者自己知道是错误的信念, 自我欺骗有积极和消极的两种,另一方面自我欺骗能为自尊服务,约会被拒绝,人们会自我欺骗相信是自己对和这个人约会不感兴趣。 说谎有几个理由:第一是为了给别人制造积极印象或者保护自己免于尴尬或者被拒绝,第二,人们说谎是为了要获得利益,第三,人说谎是为了避免惩罚,第四,人们说谎也会为了使他人显得更好或者为了另一个人的利益,第五人们会说那些称为社会谎言的谎言,是为了社会关系, 把所有都告诉别人,交谈会变得愚蠢和粗鲁无礼, 谎言有自我导向和他人导向的谎言, 可能是人们不想去或者不喜欢承认他们常常说自我导向的谎言,还可能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说了许多自我导向的谎言,也许人们认为他们不应该讲自我导向的谎言,不愿意想起和尝试忘记他们讲的谎言。 还有一种常见的就是直接的谎言,夸大的谎言和技巧的谎言, 直接的谎言是完全错误的,谎言所传递的信息与事实是完全相反的, 夸大的是指谎言中事实被夸大描述或者传递的信息超出了事实,夸大迟到的歉意。 技巧的谎言是指那些用来误导他人的字面上的事实, 另一类技巧的谎言是通过规避问题或者省略细节隐瞒信息,另一种对谎言的分类是根据谎言的复杂性以及其结果, 一些谎言比其他谎言讲起来更困难,另一个人正好有某些证据表明这个人在说谎,这时候说谎就比较困难,还有就是另一个人持怀疑态度的时候也很难说谎, 说谎者有充足的时候准备也更容易说谎, 在谎言的复杂性和后果的基础上进行分类也是十分有用,复杂谎言和简单谎言表现的行为是不同的, 高风险和低风险的谎言,行为表现也是不同的。
说谎的个体差异: 性别差异:男人和女人倾向于说不同类型的谎言,男人多说自我导向谎言,女人更多说他人导向的谎言,女性之间的交谈几乎一半都是他人导向的。 女性在还是儿童的时候就倾向于说他人导向的谎言,收到礼物比以前的礼物差了,女孩子失望更轻一些。
女性比男性更多地说他人导向的谎言,也就是说,女性更多地作恭维别人的评价,避免说伤害别人的话。说谎的时候,女性比男性更多地感到不安, 严重的谎话给女性留下的印象比男性深刻,在谈论向别人说过的最严重的谎言的时候,女性比男性更多地描述自己的内疚,忧惧和害怕。 想到被别人愚弄的时候,女性描述自己的痛苦比男性更多,谎言对他们与说谎者的关系有更多的不良影响,女性更可能将这些事情放在心上。
年龄差异: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说他人导向的谎言,父母会鼓励儿童说他人导向的谎言,女孩子当时没有积极回应,父母会鼓励她这么做。
人格特点:不同类型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处理欺骗,分别称为操作者,扮演者,好交际和适应着。操纵者的刻板印象是自私,狡诈和喜欢控制,这是部分正确的。 他们是权谋和社会熟练度得分很高的人,常常讲自我导向的谎言,面临挑战坚持说谎,没有觉得不安,认知上没有发现说谎复杂,看待他人比较挑剔, 可能会报复他们就不去招惹那些人,如果他们可能被识破就不欺骗,交谈中倾向于支配,显得很放松,聪明和自信。受人喜欢。
扮演者:有些人与其他人相比更擅长管理他们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相关的情绪控制,社会控制,表演和社会表达, 情绪控制是情感交流和 非语言表达的能力 隐藏真实感情 不安的时候保持平静的外表。角色扮演能力,社会表达包括语言表达的技巧和言语流畅性。 有些人关注自己,关注他们独立面对自我的想法和反应有很高的自我意识的人,或者他们有社交恐惧,在别人面前感到不安或者害羞。好交际的人经常说谎,说谎也不会感到不安。
适应者:那些高度公众自我意识或者他人导向的人,有独特的对付不安全感的方式,让他们自己适应他人。高度动机想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说谎心理学》的笔记-第2页

说谎者不会被识破常常是因为观察者本身不想识别出说谎者。

《说谎心理学》的笔记-第135页 - 第四章:关于语言特征的最初研究

对语言特征的概况和描述1,消极陈诉:对人和物和观念的陈诉,否定和蔑视以及表明消极心情的陈诉。2,似真答案:有道理的和听起来可信,合理的陈诉。3,无关信息:与上下文无关,没有被要求的信息。4,过分的概况的陈诉:总是,从不,没人,每个人,这样的词汇。5,自我指涉:使用提及说话者自己的词语,我,我的。6,直接答案:中肯和直接的陈诉:我喜欢.... 7反应长度 :答案的长度和说话字数。
说谎影响非语言行为的三个方面 情绪,内容复杂性,尝试控制也影响这七个言语标准。
说谎时的负罪感,说谎者害怕被识破,这种感负罪感和恐惧的结果使得欺骗者不想把自己和他们的谎言联系起来。因此他们会提供间接的,过分概况的或者不明确地指向自己的答案。 你问别人是否抽过烟,可能的答案是:没人在屋子里抽烟, 负罪感和焦虑都是消极情绪,导致说谎者容易被激怒或者不愿合作,激怒的指示器是出现消极陈诉, 不合作的态度可能变成剪短的回答。 比如:什么相关的细节都不提及,直接说 我不是个骗子。
内容复杂化:有时候,说谎比说实话更困难,立即想出一个答案,虚假的陈诉比较短,听起来不怎么令人信服和难以相信,缺乏个人体验。
尝试控制:说谎者努力想留下诚实的印象,不能提供信息就认为显得可疑,急于提供信息,不知道提供什么信息就会变得困难,不能提供信息的时候,只提供一些无关信息。
结论:说谎者更多地提供消极的陈诉,不合理的答案,更简短的反应,较少出现自我指涉和出现间接的答复这些语言标准出现在虚假的陈诉中。一般人通过识别非语言行为i来识别谎言,但是语言标准与欺骗更有关系。 谎言发生的环境影响语言欺骗行为,当时说的谎言比事先设计好的谎言更多的包含欺骗语言指示器。


 说谎心理学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