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隐鹭鸶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54474907X
作者:格非
页数:356页

内容概要

格非1964年生,江苏丹徒人,当代著名作家、学者,清华大学文学教授,著有《迷舟》、《相遇》等中短篇小说四十余篇,《欲望的旗帜》、《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等长篇小说六部,以及《小说艺术面面观》《小说叙事研究》《文学的邀约》《博尔赫斯的面孔》等论著和随笔集多部。

书籍目录

卷一     经济与法律
清河
清河国
临清
钞关
淮上
南方
南北方社会风习之别
书名之寓意
市井与田园
人人皆商
开中
西门庆的“经济型”人格
新信仰的出现
金钱崇拜
白银货币
同心圆
礼与法
蒋竹山的借票
“契约社会”的脆弱
法律与政治
法律的实质
法律之外
卷二 思想与道德
阳明学的投影
佛道世界观
参禅与念佛
禅、净之辨
无善无恶
真妄
《红楼梦》的真妄观
“诚”与“真”
恶人之死
佛眼
色情问题
伦理学的暗夜
自然、本然与虚无
倒影
卷三 修辞例话
老虎
十兄弟
邻居们
薛嫂
孙歪头
回前诗的删改
撞了个满怀
李瓶儿
邸报
囫囵语
夫妻交恶
越界
邈远
冰鉴定终身
两个太监
“青刀马”与“寒鸦儿”
白赉光
价值观之混乱
道佛之别
方巾客
改文书
贲四嫂宴客
苗青案
紫薇花与紫薇郎
桂姐唱曲
故事
水秀才
郑爱月因何不说话
半截门子
病急乱投医
李瓶儿之死
二十七盏本命灯
埋伏
途中风景
文嫂的驴子
幽明之分
重名问题
瞎子申二姐
群芳谱
蔡御史祭灵

荷尽已无擎雨盖
燕还旧巢
芍药花
陆沉
韩爱姐

作者简介

被列为禁书、奇书、才子之书的古典名著《金瓶梅》,究竟有多少可能的读法?为什么说它启发甚至胜过了《红楼梦》?书中一百回故事,如何暗藏着“雪隐鹭鸶”般深险幽微的人情世态?明清之际的市民生活与世风转变,又与今天的中国现实有着怎样的内在关联?
你可以没有读过《金瓶梅》,但你不可错过格非“解毒”《金瓶梅》。
格非新著《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首先将《金瓶梅》置于16世纪全球社会转型与文化变革的背景中详细考察,探索小说情节背后的社会史和思想史渊源;进而,46则优美隽永的“修辞例话”将全书关窍一一勾连,为读者剖析《金瓶梅》写作的精妙处。
格非对《金瓶梅》的解读承续了前辈学者“以诗证史”的努力,以小说观照时代,建立文学文本与“历史事实”间的复杂关联。修辞例话部分的细绎深解,亦堪称文本精读的典范。
格非于治学写作之余反复品读《金瓶梅》,积多年之功得成此书,学者和作家的双重视角使他的解读别有会心。书名“雪隐鹭鸶”四字取自《金瓶梅》中的诗句,喻指《金瓶梅》中深远幽微的人情世态和历史文化信息。格非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激愤之书、悲悯之书,更是一部别开生面、寄意深远的呕心沥血之作。《雪隐鹭鸶》对《金瓶梅》展开全方位的解读,正是要鼓励读者穿透偏见和曲解,去索解隐秘、探幽访胜。


 雪隐鹭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1、 《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为我解构了《金瓶梅》,也解构了时常困扰我的负能量。作者格非解析了中国明末的极端社会动态,个中种种,解析成一句话,即为“大规模经济发展所导致的价值和道德困惑”。我始终认为,成年人读《金瓶梅》,何苦偷偷摸摸?偷摸看的都不是小说,而是香港拍的特色影视作品。《金瓶梅》某种程度上比《红楼梦》伟大,这是格非赞同的,我亦持此见。《金瓶梅》是中国特色负能量的载体,满满都是写实的社会百态,从上到下,一视同仁。喜欢现实主义作品的人都该读,它会告诉你现实是什么样,为什么会这样。阅读过格非的注解文章,你会明白,《金瓶梅》不是男人的玩物。《甄嬛传》里的宫斗,虽然规模比《金瓶梅》大,但里面女人的口才、智商,斗嘴、斗狠时的狠辣,为求自保不择手段的可恨与可怜,怎么和《金瓶梅》比呢?所以这书绝不仅是男性所需,女子更该看,看了便知女人的短处与弱势。无论是《金瓶梅》匿名作者还是格非,都是中国女性的知音。如格非所言,《金瓶梅》那位不可考的作者,像晚明著名个性学者李贽一样“嫉伪”,对虚伪的一切深恶痛觉。对所有道德说教恨到无以复加,全书对腐朽、淫邪、罪恶的一切事无巨细全方位的描写,毒性很大。一是毒读者,使根器差劲的人有了模仿的范本。二是毒学者,有哲学探求但感性强于理性的读书人,会抑郁、绝望。格非是理性的学者,他在全书列下篇篇随笔,像个心理医生,因人而异施以开导。喜欢历史、经济学的,可以在本书前半部看到《金瓶梅》对明末历史、经济、衣食住行的梳理,哪怕对社会阴暗面无解,至少能读到“正能量的知识”。而对形而上学有心的人,无论你的宗教信仰如何,本书都有助于你“终极真理”方面的思考。越是冲突剧烈的时代,越应该明白,“世风日下”只能是感叹,不可以是借口。读书人对生理、心理的逆境应该有忍耐力,不然真不如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民,人家至少不空虚。人与人人性的高下之分,无非是绝望时行为上的异同。《金瓶梅》里的众生,多数以欲望填压绝望,饮鸩止渴。而《金瓶梅》作者希求的当然不是“出家寻解脱”,而是所有入世的人重归理性,张弛有度地活着。微信、微博上我们戏谑土豪,转发其惨匪夷所思的新闻,其中不乏对钱、权的羡慕嫉妒与渴望。其实在这些行为中,我们很少关注土豪、高官的心理状态。他们无往不利么?他们心想事成么?格非在书中剖析了西门庆。有门路、有钱、有女人的西门庆,“在尘世之中似乎再也没有什么能让‘西门大官人’感到害怕的人和事了。但西门庆对这个世界依然有着极深的恐惧。”小说七十一回,西门庆在东京加官进爵后,返回山东老家。正值数九寒冬,点水成冰,荒郊野路,枯木寒鸦,一阵恶风吹来,西门庆无端地害怕起来,躲入黄龙寺借宿。他怕这里有剪径的强人,要了他的命。格非指破,一旦离开随从、军士、所谓的法律、那些达官贵人人际网的保护,西门庆非常脆弱,什么都是不是。什么都不是,才是人性之邪带来的最后结果。2、书中格非将《金瓶梅》中人性之恶的片段摘录极细,我也从他《契约社会的脆弱》一文中窥到了令人心寒的人性。西门向来视为干儿子的两个伙计韩道国、来保,在闻知西门死讯后,韩道国下意识反应“遂安心在怀,瞒着来保不说”。这段描写,格非写到“让人心惊动魄”。因为韩道国是站在船头听到另一艘船上的街坊严四郎告之的西门死讯,“说毕,船行得快,就过去了”。这几个字之后韩道国立马“安心在怀”——吁!他可算死了!“瞒着来保不说”——我得先下手拐卖东家的钱财。而来保知道之后,“也马上见样学样,偷了西门庆八百两货物,装上大车运回家中。”一个对自己向来不薄的老板死了,下属本能反应是我可以贪到这船上货物的多少利益。心惊动魄!在价值观集体扭曲的社会里,人心就只盖了个窨井盖,一旦揭开,秽臭直冲。颇为意外的是,格非还在书中解析了另一段明史。而这段历史,确实太少人知道了。关于明朝的抗倭。真正的日本人在所谓的“倭寇之乱”中其实只占到人数的十分之三。大量的中国沿海不法商徒混迹并聚啸其间。 那些藏在倭寇间安心谋利的中国人,就是《金瓶梅》中着力描写的群体。他们拥有惊人破坏力,一流演技,以及一颗毫无廉耻的大心脏。他们可以用爱国蒙蔽群众。但《明史》记录了他们,《金瓶梅》刻画了他们,知识分子将《明史》放上书架,民间群众将《金瓶梅》搁在枕边,他们哪都去不了。3、造成扭曲社会的是什么呢?“《水浒传》虽说是官逼民反,但朝廷对梁山好汉的大规模围剿乃至剿抚并用,仍然体现出当局试图‘恢复秩序’的强烈愿望。而在《金瓶梅》中,统治者是沉默的。或者说,统治者已被日益强大的利益集团所挟持。”这就是格非的认识。在集体扭曲的环境下,西门庆与潘金莲不只是反面宣传的典型,《金瓶梅》没这么写,没读过的人,不应该这么认为,也不应该在没读过的基础上,推崇那些刻意为西门、金莲翻案的所谓人性呼唤的论断。“在朋友家人面前,西门庆临财一掷千金的仁义与慷慨,与他在生意场上精于算计、锱铢必较的商人本色,以及他在官场上贪墨狠毒、不顾天伦人常的行事风格,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格非形容,西门庆拥有“经济型人格”。他不是守财奴,甚至有孩子气、天真烂漫的一面。他是一个高情商、高智商的聪明人,为了适应疯狂的社会变态了。格非吃透了西门庆的复杂性。西门庆一面作恶,一面做慈善。“西门庆是一个窦婴式的沾沾自喜者,他不仅需要自己过上奢华的生活,某种意义上,更希望别人对他的这种生活产生羡慕,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虚伪地重建自己的人格。”现实主义的力量在此,作者用活色鲜香、不加遮掩的内容勾引广大读者,终极目标是祈愿那些把良心藏起来的老百姓读者能渐变,变得客观平静、悲悯,同时也能练出金刚怒目的心。这种祈愿,格非读到了。格非对《金瓶梅》的细节了然于心,单独就西门庆与李瓶儿“在同一回中两次撞个满怀”写了一文。他认为两人迎头撞上,一撞撞出“五百年风流孽冤”,是西门与瓶儿两个早就相互有意的男女故意而行。文章还就明代家庭建筑结构繁复迂回,给出了为什么在家里容易“撞个满怀”的见解,异趣斐然。这篇文的末尾,格非似乎《金瓶梅》匿名作者附体一般,轻飘飘地写了一句“闲笔”:雪娥曾这样对小玉抱怨说,潘金莲“单会行鬼路儿,脚上只穿毡底鞋”,无论她走到哪儿,都听不见脚步声。这闲笔,像根针一样戳破了我的思绪。我感到《金瓶梅》混合了荣华富贵与魑魅魍魉的本质,发出一股香味,越闻越臭。吸入鼻中,影影绰绰眼前飘来贪官污吏、金枝玉叶、屠狗泼皮、假僧恶道、势利布衣。一整个社会都喝醉了,他们要吐。我在这个社会里,和再熟悉不过的这些人撞个满怀。躲不开,他们走路都没声音,因为他们都被欲望附了体。欲望无声无息,谁都避不开。其实再迂回的走廊,哪有主人不识道呢?都是故意撞上去的,撞了还笑,还道歉。欲望是有声音的,不信你打自己一巴掌,听到了没?“啪”的一声脆响。
  •     两年前吧,在天涯上看到一个讲《金瓶梅》的帖子,标题大约是“用白话文讲《金瓶梅》”之类,写得非常好。除了讲故事的文体真诚、幽默意外,贯穿很多历史知识的科普,包括明朝的经济状况、市民生活习惯等,还贴了不少不常见的文物照片,有点二重证据法的意思。因为这个帖子我去看了《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当时对《红楼梦》佩服得一塌糊涂,心想《金》怎么可能比得上、甚至高过《红》?但读了以后,对于作者那种对人情世故冷眼看去却又直戳人心的写法感到震惊,默默为《金》与《红》的作者惺惺惜惺惺起来。不过话说回天涯上那个帖子,作者似乎为了更新小说和出版事宜殚精竭虑,后来因为这个身体每况愈下,连帖子都销声匿迹了。我现在大概也找不到那个帖子了吧。不知何时养成了跟风看书的习惯(毛病?),看到豆瓣上好多友邻(包括几位大学老师)都推荐了这本书,我也去瞧瞧热闹。前两年《lxw续红楼梦》给我留下的阴影,让我对这类书产生不自觉的防备。但格非这本讲《金》的书真是非常好,首先作者至少是用一个学者的素养和态度来分析《金》的,当作者谈某一个问题的时候,时不时会写一笔学界对此的大致看法如何,真是让我这种强迫症十分的安心。虽说是学术书,但并不是论文的格式,这就使种种猜想、感觉能够自由地和各种文学的、哲学的、历史的知识产生关联,当然作者的确是渊博。个人非常喜欢《“诚”与“真”》那一章,“真”的问题是我看《红楼梦》时想得最多的,这个思想甚至渗透到我整个人生观和价值观里面,所以我整个人也总是纠结着,无法说服自己。但我的确没有把“真”分成sincerity和authenticity两个概念来想过。作者这里借用莱昂内尔·特里林的理论来分析《金》中人物的道德特点(后文也谈到小说中人物的道德问题,以及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道德感),真是精彩。不过作者只分析了“诚”,“真”的问题没有详写,不过瘾。总之推荐这本书!
  •     格非老师写的很匠气。金瓶梅在我看来,是一部草莽书,为何?因为话语求真,生动活泼,甚少有文人过饰的感觉。但是呢,它又是一部文人书,究竟是凡夫看过去,俚俗的存在心里,悲悯的却忘在脑后,没有点儿读书量很难觉出他好来。总之读过之后,市井生活里人情世态生动浮潜,是雪隐鹭鸶飞始现。发觉满眼的悲凉,正是“声色与虚无”并存,这个题目起得考究、漂亮。这是一部文人去解读文人的书,如吃大闸蟹,用精致的小钳子,把每一丝肉每一块黄透出来,叫你吃的干干净净,反复咂摸滋味。你却也想自己去这样吃一只蟹来试试,发觉没有那功夫。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金瓶梅写的好,把人性全都写出来了!
  •     正在读,开篇可以给八分
  •     推荐,比印象中田晓菲(宇文秋水)的那本要好,大概因为格非也是小说家的缘故。 始终没读过原著,各种论著却读了不少,好像一座园林,不敢贸然闯入,只逡巡周围四处聆听游人的描绘。那种心情,近乎虔诚,类似怯懦。
  •     写的很好啊。一个晚上读完了,还记得那个晚上以此书为开始,我雄心勃勃也便是傻儿吧唧意图读完所有没读完的有30本书吧,看完了我很幸福的睡去了。
  •     评点金瓶梅的故事,人物,文字。分析当时历史背景下的社会,政治,经济和人情。洞悉人情黑暗的文字,一部伟大的文学经典。15年看过电子版,这次看的是纸质版。
  •     写的真好啊,像一位学者。
  •     未能读完
  •     @yitaph 快来囗观注意作者态度的文学评论= =
  •     原来一本《金瓶梅》大有学问,见解独到论据扎实,很好读。
  •     全面且深入,即使没看过原书也是读得懂的
  •     良心之作,看的我抑郁了
  •     近来读解读金瓶梅的书中最认真的一本了
  •     201701 不错,但以格非的功力来说,犹嫌不足,不如秋水堂候文咏孙述宇。另外格非很显然是拥黛派,但是很可惜至今未见红楼评论文章
  •     如今再读,竟然是为了做一篇C刊论文。好讨厌现在功利而好色不减的我自己。。。。。。
  •     先看文学评论,再看原著~
  •     解读细致,从社会生活、历史与文学史等角度,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说理清楚,而《金》好在何处,鞭辟入里。
  •     在我的所悟范围内,真是的很好看了。
  •     格非写得太好了!作为一个读过二十遍金瓶梅的汉子,我感觉自己以前读的真是太浅薄了……
  •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先生关于《金瓶梅》的研究专著,作为拥有作家和学者双重身份的人,格非在这本书里对《金瓶梅》展开精读和深入分析,不只涉及《金瓶梅》的谋篇布局和写作技巧,还详细分析了《金瓶梅》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民俗等方面的内涵和意义指向,让人叹为观止,开卷有益。写出过具有丰富社会历史内涵的“江南三部曲”的格非先生,堪称是真懂《金瓶梅》之人。
  •     和金瓶梅一起读的,最喜欢第三部分,比如西门庆的经济型人格,分析得很到位,我其实很想看看作者怎么评价潘金莲,好几次看到她都恨的咬牙切齿的!
  •     格非对胡河清真是念念不忘
  •     似乎像红学的评点派,篇幅都不大,短小隽永,却颇能启人深思,可谓金瓶梅之一大知己。
  •     这根本不是学术著作的风格。
  •     据说是还算可以的金学研究?也没看过别的,无从判断。前一半挺学术的,后一半就有点儿散乱。总体还不错。
  •     哪天可以在国内长住了一定要在家里买一套纸质版的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和一套崇祯本金瓶梅看。不过崇祯本金瓶梅是不是还是得再国外买。。
  •     有点意思,也值此而已。
  •     姜胖子借我的书,又印证了那句话,非借不读。后来他说送给我了,但我还是努力读完了。我其实并没有完整看过金瓶梅,这本评论真真好书,看过后想好好读一遍原著。这本书的评论,很慈悲。
  •     理解《金瓶梅》的有益补充,有些语句段落让人流连。
  •     失望…
  •     第一本《金瓶梅》的评论。书有的是真的要精读的。
  •     金瓶梅是引子,引出作者关于明末思想、政治、社会各方面的见解。浮泛且杂,运用的理论工具有过时感。小说本身的文学性探究退居次位了。
  •     两年前看的,看时感觉明朝那些事 万历十五年 红楼梦 等各股势力在体内互斗,看完后感觉七筋八脉融会贯通。当然,以我的记忆力,两年前的感觉,不一定记的准。
  •     厉害
  •     搭配原著食用,堪称优秀导读。
  •     很过瘾的学术随笔。算是金瓶梅的文普读物。
  •     我承认:我是傻逼....
  •     解读得很棒,但感觉在归纳上有点散,不过瑕不掩瑜,总体来说还是写得挺不错的。我柑橘我再酱紫下去估计也要“堕落”到《金瓶梅》描述地虚无主义泥潭里了...除了"自我"几乎找不到存在的意义了...
  •     没看金瓶梅也可以先看这本,当作金瓶梅的导读也是蛮不错的。
  •     格非还是厉害的。
  •     想加深些对古代白话小说的了解,之后也把格非这本书读了。我也想有一天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对各种材料信手拈来插入比较,对文本内部的嗅觉和侦探般的细心。希望自己什么时候能努力读一下《金瓶梅》原作吧。
  •     至少算是给了我很多新的角度,不错...
  •     格非的玩票之作 可以作为初读金瓶梅的补充 就像小资料卡片
  •     刘教授从社会环境、哲学思想、文学修辞角度解读《金瓶梅》。 西门大官人不顾一切积攒金钱,利用金钱所得取得良好的社会地位,并纵情声色。 我们不是西门大官人,就是在成为西门大官人的路上。
  •     不太久之前看过崇祯本金瓶梅,应该就是作者说的绣像本,看过觉得尽管里面从市井到官场从商业到法律包罗万象,但是文笔粗糙,和红楼梦不能相提并论,当时就听说了本书,本想看过原著就看本书,但是看过原著就提不起了,搁下了,群里推荐本书看完觉得总体还不错。卷一讲书中涉及的经济法律,说是宋词,实写明朝,对古代历史还是挺感兴趣,读起来也很顺畅,卷二思想与道德大部分涉及心学佛道,特别是心学部分看起来略吃力,对心学的了解之前仅限于百度百科,也没兴趣,倒是说到与红楼梦的渊源倒是很想听听,不过貌似他人著作里有详解,本书言外之意不能过多阐述。卷三修辞例话按照原著顺序对原文某些细节进行了详解,没看过原著的也能这样捋清情节脉络,尽管看过分析之后觉得作者很用心,但还是觉得从文学角度比红楼梦还是泥云之别,最多是百科全书吧
  •     红楼梦写的是青春,是桃花源,金瓶梅写的是成人,是大染缸。红楼女儿各有各的美好,金瓶中的女人却各有各的不堪。红楼是情而不淫,金瓶是淫而无情。红楼是理想,金瓶是现实。红楼读毕是伤感如临大雪,金瓶读完是冷酷如对深渊。
  •     不错,金瓶梅的无善在于处处的有善。
  •     《金瓶梅》读了70%了,要是没这本书估计会昏头。格非的文字功夫真好,写起来清清楚楚,修辞例话对照原文来读精彩至极,甚于看红楼梦飞脂批,而且我读《金瓶梅》的理由和他一样:不相信这世上存在比《红楼梦》还要好的小说。
  •     全书按金瓶梅回目一一写来,间以词话本和绣像本参照对比,不仅做到了前言里“让那些没有读过金瓶梅或不喜欢金瓶梅的读者也能了解本书的大意”,更是让我等囫囵吞枣看完、空入宝山一趟的平凡读者也能识得几分真味。尤记得卷二对“真妄”和“虚无”的论述,及卷三前文“热中皆冷”和后文“冷中有热”的考语,堪堪受教。
  •     这时想起《百年孤独》的结尾
  •     很棒的学术散文,笔记式文批,奇思妙想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第二部分写得尤其好看,前后呼应,对晚明思想史有很棒的介绍。第三部分陷入颓势,所谓修辞,无非是一些扩大化的眉批,光顾说好,但鲜有深入连贯的讲述,往往分析到紧要处,也就最后一两句草草收尾。格非还有几个问题:涉及到西方文学的地方,试图做一些比较文学的论述,但明显力有未逮,并不专业;过于凸显《金瓶梅》的独特性,西门庆就成了划时代的法律人、经纪人,但囿于篇幅往往又说理不透;虽然偶尔有提及,但与近现代的《金瓶梅》研究缺乏深入对话,游走于学术话语和个人感悟之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