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性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4
ISBN:9787300091327
作者:[法]泽穆尔
页数:118页

章节摘录

1  《第一性》 作品相关男人应该是怎样的男人?女人又该凭何称为女人?同性恋的流行,男权的隐匿进行了怎样的推波助澜?粉红著身的男色诞生,女权提供了怎样的胚胎环境?《第一性》,告诉你XY染色体流行变异的答案!《第一性》 编辑推荐《第一性》 内容简介2  《第一性》 第一部分我知道没有纯粹的男人和女人,只有复数的女人和男人。我知道不存在普遍性,只存在完全不同的个人;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特殊性,地球上有数十亿人,也就有数十亿个故事。我知道男人身上有女人,女人身上有男人。《第一性》 第一节(1)《第一性》 第一节(2)《第一性》 第一节(3)《第一性》 第一节(4)《第一性》 第一节(5)《第一性》 第一节(6)《第一性》 第一节(7)《第一性》 第一节(8)《第一性》 第一节(9)《第一性》 第一节(10)《第一性》 第一节(11)《第一性》 第一节(12)《第一性》 第一节(13)3  《第一性》 第二部分她有一对醇厚而性感的嘴唇和一双孩子般的迷人大眼睛。他有一张饱经风霜的面孔,忧郁的眼神,一副性情粗暴的勾引者神态。他们有两个男孩,大的14岁,把爸爸看做混蛋,小的则维护父亲,视为自己童年的偶像。《第一性》 第二节(1)《第一性》 第二节(2)《第一性》 第二节(3)《第一性》 第二节(4)《第一性》 第二节(5)《第一性》 第二节(6)《第一性》 第二节(7)《第一性》 第二节(8)《第一性》 第二节(9)《第一性》 第二节(10)4  《第一性》 第三部分这部电影获得极大成功,一次震惊评论、演艺、导演、制片等各个领域的成功;一次超越影片、演员才华或导演风格的成功;一次赢得数百万人次观看,十亿(法朗)票房的成功;一次跨越社会阶级传统差别、文化品位和性别的成功,新闻界甚至称这种睿智与俗套的融合是“一个社会《第一性》 第三节(1)《第一性》 第三节(2)《第一性》 第三节(3)《第一性》 第三节(4)《第一性》 第三节(5)《第一性》 第三节(6)

内容概要

埃里克·泽穆尔,巴黎政治学院毕业。法国资深记者,时事评论家。曾供职于《巴黎日报》、《费加罗报》、《玛丽安周报》等多家报社。代表性作品有《Balladur,大步停滞不前,巴黎》、《右派黑皮书》、《希拉克,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等。文字轻松幽默,却犀利有力,分析独到。其著作译为中文者有《法官们的政变》等。

书籍目录

Ⅰ “大男人”,一个小词,使所有的男人变成了指定被告,把永恒的男性变为了一种侮辱。Ⅱ 她们是谁?她们干脆地回答:女人。什么是女人?没人知道。尤其是今天的男人。Ⅲ 现代男人是母鸡爸爸,可以下蛋、哺育,可以喂奶。男人也希望成为爱的倒霉,而不只是法律的使者。Ⅳ 过去,男人为了抵抗对女人的恐惧,玩超人的游戏,现在,他们模仿女人。Ⅴ 父权家庭——这个著名的家——成为抗拒资本主义的最后阵地,成为全球商品化的最后障碍。

编辑推荐

《第一性》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女性成为一种理想,男人如花 走进男色时代,在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的笼罩下,被女权主义话语养大的“第一性”到底怎么了?男人应该是怎样的男人?女人又该凭何称为女人?同性恋的流行,男权的隐匿进行了怎样的推波助澜?粉红著身的男色诞生,女权提供了怎样的胚胎环境?《第一性》,告诉你XY染色体流行变异的答案!

作者简介

《第一性》内容简介:我知道自人类出现以来男女关系一直是文学和历史的核心主题。但我也知道,男人被剥夺了自己的话语,也在逐渐失去自己的思想。在父权社会,男人无所谓大写小写。可是后来,人们提出女性“价值”的明显优越性,如以柔克刚、与权威对话、以和平替代战争……大同社会要求男人表现出自己身上的“女性”特征,同其他人一样变成一个女人。女人不再是一个性别,而是一种理想。
正是为了弄清所发生的一切,发生在我们男人身上的事情,为了重新复活男性的思想和心理,为了再现消隐在女性经历之下的痕迹,我动手写了这部小书。
我知道人们不应该听从自己的不良本能,但我只是一个男人。


 第一性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2008-5-11118页,这么短。泽穆尔(Eric Zemmour)说的却是一个大问题——现在的“男性”正逐渐变成“女性”,他们不再浑身散发着汗臭的情欲,不再强势,变成了爱修饰,重感情,想回家去抱孩子娘娘腔的“中性”,一场“第一性”沦丧的悲剧。作者是法国出了名的“愤中(早已不年轻)”,他控诉看不顺眼的一切,对一切看不顺眼。《第一性》里,他想到什么说什么,整本小书更像语录集。犀利言语如戳戳花枪,他相当敏感、咄咄逼人、斤斤计较——这几个词在他看来可能都是“女性化”的。“粉红化”是同性恋和女权主义者造成的?怎么可能。他只从他丰富的材料库里挑最具攻击性最挑衅的来用,破绽太多,逻辑混乱,我看着看着就在心里高喊:“别扯了!”书的好处就在于可以一家之言滔滔不绝大放厥词,别人拿他没办法。女权运动之前,法国历史上有多少个路易戴假发、喷香水、穿高跟鞋,那奢华的巴洛克,阴柔的洛可可,不能不说是源于人们发自内心的需求,精致细腻是闲来无事时自找麻烦的追求,而现在,条件正合适,而已。客观地说,他说的现象种种是当下确实存在的,从“粉红小男人”到政治的软弱,几乎都是全球化的,四处在高挂着都市“型男”的标准照,西部牛仔约翰•韦恩般胡茬奔放暴晒有异味的荒蛮不再性感,电视里反复播放着抚摸光滑下巴逗孩子玩的吴彦祖;再也不流行戴高乐、密特朗那样硬派的政治家,不再需要“阵营”间的生死对决,更多的是斡旋、悬而未决、回避,缺乏强有力的决断。有时我也觉得,泽穆尔批判的背后,不仅是看不惯“男性”正在丧失“第一性”的野性本能,更是看不惯法国,甚至整个世界变得缺乏棱角,对法国时事感兴趣的人应该能从中看出更多爆料和笑点吧。话说回来,女人们虽然希望男人们干净、柔情,可仍希望他们坚强勇敢,有责任心,渴望着有值得信赖的臂膀可以依靠,这从未改变。如今,事态总是很复杂,要以减少实际生活中的冲突为先,大部分人变成了无性别的软弱者,凝固成硬块般的内心再也找不到,更多是果冻般软塌塌地一碰就晃。没有猛士英雄,令人遗憾。
  •     作者认为,女权主义使得女人变得更强大,女性不仅是一种性别,也成为一种理想。是女人把身边的男人变得跟她们更相像,这一切都是出于对同性恋的美好向往。真的是这样吗?男人们变得更像女人,更注重打扮,重视爱情胜过对性的欲望,这难道仅仅是因为这是个和平的时代,仅仅是因为养育这些男孩的母亲都深受女权主义的影响,仅仅是因为女人们希望能得到平等...社会中男女两性两股力量始终是互相博弈互相制衡,没有男性胜过女性或者女性更为强势的定论,男主外女主内已经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这一切都是拜社会进步所赐。然而没有一种进步的力量不是建立在破坏的基础上的,如果女性的进步因此破坏了男性的主导,甚至完全改变了男人们的个性,我以为这种进步虽然有待商榷,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成果。不过书中有关男女两性的描述倒真是细腻。看完这本,打算再看西蒙·波伏娃的《第二性》。

精彩短评 (总计77条)

  •     这个娘娘腔的伪娘时代,男人女人都该用这个冲冲脑子——前提是看过波伏娃的第二性,这样才对比强烈
  •     第二性比较好看,世界不多的女哲学家,应该拜读她的作品。女权主义用一天时间看完,57——72页缺页!!!严重盗版。第三部分末与第四部分前内容都没有!页数乱窜!!!!
  •     極力推薦...為了紀念逐見漸被忘卻男性DNA...冒險的,狩獵的,衝動的,自在的...剩下來的只剩下更加女性化的不男不女的我們...
  •     办公室傅雷翻译出版计划的柜底存货之一,但本书译得凌乱,语句缺乏连贯性,不少信息源看着也很可疑(Anne Hidalgo的中译文和上下文都通,可是作者自留括号内的原文Alain Hidalge是什么人?)。作者对社会和行为方式“去男性化”的某些观点在出版的06年有点意思,也就这样……
  •     男人因性而爱,女人因爱而性
  •     总感觉有过度阐释的嫌疑
  •     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以前在图书看过,这次买回来想再仔细看一遍!
    此书对于当今社会的男女性的性格导向做了精细的分析,发人深思!
  •     看过之后会引发一些思考
  •     比较意思的一本书,愤青大叔~我也跟着一起对如今那些让人收不了的小男人“愤青”了一下
  •     可以看看,有些观点不无道理
  •     让我从之前厌恶的那种男人情境中走出来,发现什么才叫做是男人的野性。现在,男性女性化越来越严重,我们应该尊重原有的男女差异,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异性美。
  •     还以为和波伏娃有关哩,其实就是给男人鸣不平
  •     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角
  •     这本书还是两年前第一次读到的,很有意思,哈哈哈哈哈,我能感受到作者忧心忡忡害怕男权社会覆灭的强烈的阉割焦虑,噢哈哈哈哈,推荐给身边的男性友人看哟~~~
  •     书的好处就在于可以一家之言滔滔不绝大放厥词,别人拿他没办法。+1
  •     你说他是严肃的吧,又有哪里不对劲;说他是反讽高级黑呢,又实在太不明显。此书题目应为“红脖子大战基佬娘炮”,至于出现这种局面,真心不是女人的错啊!
  •     与想象的有些出入。。。没有读到为的冲动
  •     自负的泽穆尔敏感的把握住了现今社会的一些脉动,却非常遗憾的瞄错了标靶。于是只能在自鸣得意的“非外省人”的观念世界中肆意暴露了自己的愚蠢。
  •     世界叫嚷着男女平等,那要求女人自主独立坚强的同时,为什么不能倡导男人学会放下千古流传的“肩负”。
  •     什么是两性,在社会学的定义下? 我无法认同本书大部分观点
  •     哼
  •     叫板波伏娃
  •     这作者,本身是矛盾和犹豫的。当笑话书看。
  •     2333
  •     看完了没大明白,全看人名去了,没什么意思得啊
  •     作者有点大男子主义,不过倒是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某些男性对爱情及女性的态度
  •     只是东西很泛泛,没有我想要看的那种深层次的东西,用来休闲挺好
  •     书的内容我还没来的观看,但是我觉得很好看,我相信自己的眼光
  •     作为社科读物还可以。深度不如第二性。
  •     他说女性成为一种理想。走进男色时代。
  •     开始看觉着挺有意思,越看越没劲。
  •     看书的时候忍不住笑了出来,有些看法的确很有趣。“男孩,要敢取、敢舍,要玩世不恭,宁可多多益善,绝不从一而终”......作者一直在强调“中性化是错误的!大男人(这是个作者认为被误读了的词)是应该的,天经地义的,毋庸置疑的!”。不过我只是看到了观点的罗列,他并没有说服我,尽管他举了一些很有趣的例子。
    其实社会的多元化是件好事,至少我们可以选择(好吧,也许作者会说你并没有选择,是社会让你以为自己在选择.....)
    总之,一本有趣的书,不过不敢苟同。
  •     lz恐怕只看了一半,这本书最终要讨论的其实是资本与政治,然后才是与之适应的文化,很有点马克思的遗风。
    ls有位Jaronay说没劲,可能就是因为这本书越到后面,文化的味道越淡,政治经济学的味道越重。
  •      本文提出的一些观点还是比较现实的,但是至于是不是形而上的去看待这个问题,可能我没有思考过,也不太清楚。 但是男人女人化的现象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是对女人的向往和尊重,还是往同性恋上发展,或是整个社会男女地位的变革的现象? 另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第一性》翻译的太次了,看的很枯燥,很希望哪一天能看法文原版。
  •     一开始是看了介绍,于是购买了,拿回来阅读~感觉不错,但是还是应该多看两遍,现在看过了以后印象不算很深,只记得其中的一部分了
  •     你推理错了
  •     很有趣,读起来很轻松的一本书。正如书中所说,当女性主义狭隘到女人主义的时候,为女性争取平等的机会就将演变为另一场女人对男人的战争,当女人而不是女性成为“第一性”的时候,也正是男人遭到阉割的时候。
  •     其实所谓“破绽太多,逻辑混乱”,得赖译者,不能赖作者。
    这书作者不是学院派的,此书又是法国畅销书,怎么会写得这么前言不搭后语?
    而译者谢强译的福柯德勒兹和本书的译风可谓是一以贯之。
  •     (X 和 Y)==>概念:只是决定性别的染色体而已.
    (X 和 Y)==>区别:由此而衍化的其他不同的现象。
    (X 和 Y)==>认知:基因不同,但性质相同
    结论:思想决定了它们的联系.
  •     大男子主义
  •     豆瓣猜,不要一遍一遍的给我推荐了~这本书我是读过的!
  •     看完第二性再看这本 非常期待
  •     ...
    身边就有一个。。。
  •     lulux
  •     原以为该书可能是对波伏娃《第二性》的补充,结果发现它是对正在失去第一性优势的男人的悲哀。人性和历史真奇妙,有时也很荒唐。
  •     评论它都是浪费时间。
  •     法国的“反女权”之作,其心情能够理解,人们总说法国是被“女权主义”打败的国家,作者从两性关系的解体到丈夫-妻子-家庭三位一体结构在法国的“崩溃”,这样的一个社会表层现象进入并最终上升到移民(穆斯林移民愈多且呈现男性气质)、公民合法权益范围(还着重谈到两性间的性义务和潜在的女权主义和同性恋合法化势力的潜在联盟的巨大忧虑)乃至法国、西欧的国运这一宏达未来性的警戒心态,当然表达出这一点会令很多诸如波伏娃、艾斯勒等信奉者人的排斥。当然无论是第一性还是第二性,两性关系的讨论会伴随人类任何地域和时期的始终。因此对于性(学)的移译书籍不能仅都是美国的,女权主义发源地的法国更不能因此疏漏~
  •     好长一段时间不看书了,在院里被标题吸引看的一本书,很受震撼,这样的观点之前自己并没有想过,同时也解答了我以前的一些疑问。大同社会里女性是性别还是一种理想,而在男性身上切实发生了什么呢?不过看完这本书我硬着头皮去借了更多的书,否则这本书带给我的困惑会纠缠着我的。
  •     作者指出的现象是确实存在的,整个社会也确实存在越来越女人的倾向,但是那又如何。
  •     感觉上这本书系作者社会发展同性别定位的书,当然关于男性女性化的变化都系有利有弊,人类本身就是包含了矛盾和多样性。
    看了之后,觉得的确现在事态的确复杂了。
  •        作者认为,女权主义使得女人变得更强大,女性不仅是一种性别,也成为一种理想。是女人把身边的男人变得跟她们更相像,这一切都是出于对同性恋的美好向往。真的是这样吗?
      
       男人们变得更像女人,更注重打扮,重视爱情胜过对性的欲望,这难道仅仅是因为这是个和平的时代,仅仅是因为养育这些男孩的母亲都深受女权主义的影响,仅仅是因为女人们希望能得到平等...
      
       社会中男女两性两股力量始终是互相博弈互相制衡,没有男性胜过女性或者女性更为强势的定论,男主外女主内已经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这一切都是拜社会进步所赐。然而没有一种进步的力量不是建立在破坏的基础上的,如果女性的进步因此破坏了男性的主导,甚至完全改变了男人们的个性,我以为这种进步虽然有待商榷,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成果。
      
       不过书中有关男女两性的描述倒真是细腻。看完这本,打算再看西蒙·波伏娃的《第二性》。
  •     观点予以保留
  •     "如今,事态总是很复杂"....
  •     说得很好,但男权阴柔化肯定在人类早期就存在,并被当作一种非正常状态,至今还是处在非正常状态,这种符号暴力应该结束了!
  •     某种变化-趋势—不以某部份人的反对-叫嚣而逆转,无论社会还是个体还是应该顺应Ta,进而引领Ta……
  •     这本书政治不正确却有趣的很。
  •     很薄的一本书,里面有些章节写的不错。
  •     还没有开始看,看外观还不错吧,
  •     期望回到极度男权社会的意淫 给2星是因为实 在看不下去,也许后面写得好
  •     #看了想打人系列
  •     而且是拆开送过来了,纸质都发黄了
  •     老实说,在好奇地看完之前所有年代的女性地位以及历史故事后,后面的议论就看不太懂了。可能是翻译的问题?
  •     正是啊
  •       2008-5-11
      
      118页,这么短。泽穆尔(Eric Zemmour)说的却是一个大问题——现在的“男性”正逐渐变成“女性”,他们不再浑身散发着汗臭的情欲,不再强势,变成了爱修饰,重感情,想回家去抱孩子娘娘腔的“中性”,一场“第一性”沦丧的悲剧。
      
      作者是法国出了名的“愤中(早已不年轻)”,他控诉看不顺眼的一切,对一切看不顺眼。《第一性》里,他想到什么说什么,整本小书更像语录集。犀利言语如戳戳花枪,他相当敏感、咄咄逼人、斤斤计较——这几个词在他看来可能都是“女性化”的。
      
      “粉红化”是同性恋和女权主义者造成的?怎么可能。他只从他丰富的材料库里挑最具攻击性最挑衅的来用,破绽太多,逻辑混乱,我看着看着就在心里高喊:“别扯了!”书的好处就在于可以一家之言滔滔不绝大放厥词,别人拿他没办法。女权运动之前,法国历史上有多少个路易戴假发、喷香水、穿高跟鞋,那奢华的巴洛克,阴柔的洛可可,不能不说是源于人们发自内心的需求,精致细腻是闲来无事时自找麻烦的追求,而现在,条件正合适,而已。
      
      客观地说,他说的现象种种是当下确实存在的,从“粉红小男人”到政治的软弱,几乎都是全球化的,四处在高挂着都市“型男”的标准照,西部牛仔约翰•韦恩般胡茬奔放暴晒有异味的荒蛮不再性感,电视里反复播放着抚摸光滑下巴逗孩子玩的吴彦祖;再也不流行戴高乐、密特朗那样硬派的政治家,不再需要“阵营”间的生死对决,更多的是斡旋、悬而未决、回避,缺乏强有力的决断。有时我也觉得,泽穆尔批判的背后,不仅是看不惯“男性”正在丧失“第一性”的野性本能,更是看不惯法国,甚至整个世界变得缺乏棱角,对法国时事感兴趣的人应该能从中看出更多爆料和笑点吧。
      
      话说回来,女人们虽然希望男人们干净、柔情,可仍希望他们坚强勇敢,有责任心,渴望着有值得信赖的臂膀可以依靠,这从未改变。如今,事态总是很复杂,要以减少实际生活中的冲突为先,大部分人变成了无性别的软弱者,凝固成硬块般的内心再也找不到,更多是果冻般软塌塌地一碰就晃。没有猛士英雄,令人遗憾。
      
  •     反观现实生活中,第一与第二的和谐相处确实是一门哲学研究课题。
  •     社会进步促使的人性的一种进化。也许这早就写在人类发展的命运当中。在未来,也许有男性,有女性,也有第三性。
  •     书无论是内容还是装帧设计都很美
  •     纯粹的大男子主义
  •     退换还要自己寄回去。钱都够再买一本了!!!这让我怎么办
  •     女权主义话语体系的真像如此而已
  •     书才几万字,内容不够精悍!
  •     描眉画眼、穿紧身裤、背大包包,现在的男生真的是越来越娘了。建议男生们真的有必要读一下这本书。
  •     看见你的名字,还以为是写胖子的那个独眼
  •     女人潜移默化的改变了男人的社会,男人女性化趋势是好是坏,who cares。
  •     若作为一般娱乐读物,看下勉强可以。但作为知名人物,观点有些偏激
  •     外文译本的书不多做评价
  •     难道这世界真要女性化了?男人在中国还是比较风行的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