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物语之密室的封印》书评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9
ISBN:9787537826938
作者:(日)清凉院流水
页数:365页

还是喜欢小魔术

有些像漫画,满厚一本匆匆翻完。看网上评论与之并提的是《达芬奇密码》,惊讶了一下,想想又的确是。以悬疑方式阐述历史上未解之谜填补历史之罅隙,都是。但当年读《达芬奇密码》时似乎更愉悦一些,没这么不耐。或许原本的期待视野更厚重繁琐艰深枯燥一些,读起来发现并不会,就感到轻松有趣了。但我看推理小说的要义是精密的杀人设计,但很多所谓推理小说着眼点并不在于此,所以……其实看到前半部分就已经猜到凶手并不是一个普通人,要么拥有死亡笔记,要么就是集体杀人。果然。《死亡笔记》我倒又觉得还不错,可能因为关键不在于猜测凶手是谁,而是L跟月之间的智力拉锯。不过集体杀人我也觉得是个挺有趣的母题,如果真相是凶手有两个三个之类,自然令人不满,但凶手是难计其数的人倒又可稍稍信服。集体杀人,集体充当目击证人,才能成就一件又一件不可能完成的密室杀人案。1200件。其实就跟看魔术一样,比起变狮子老虎变自由女神这样绚丽的大型魔术,我还是更喜欢精致的小魔术。魔术变大了靠的是各种仪器和团队,小魔术才更考魔术师的功夫。

被骗了

大概在4年前看过这系列的书,因为很喜欢侦探推理小说,记得一开始看到那么多神秘斩首案件很兴奋,期待着答案结果呢,居然用宗教信徒自杀来全部带过,结局令人失望的一塌糊涂,就三个字:被骗了

作者与读者的智商平衡木

梅菲斯特奖不能与诺贝尔相提并论,前者听都没听过!我翻着这本被很多人谩骂甚至扬言要灭了作者的小说,觉得忽悠的伎俩之复杂!从第一页开始,作者就直接进入一种推理模式,行文流畅引用简洁,作者的世界观可见一斑,是那种通俗的,不蒙人,不装深沉的行文,从一个一个案子到一个一个疑问,各种事件频出,甚至牵连到外国事件去,结果答案就是。。。。。。。全民自杀+全民洗脑!在这个逻辑说服人们之前,很多人已经按耐不住的想要撕书了,但想想又按捺住了。毕竟看了那么多页码,现在撕书骂作者不是在骂自己嘛?!于是可爱的读者止住了手。继续读下去。继续读你会发现作者的结构还是挺完善的,完全处于自圆我说的状态,甚至在结尾给了一定的神秘气息。我开始相信这个梅菲斯特奖不是捡来的了。很多读者都乐意于谴责它的谜底之扯淡,但问题是,除了这个呢?你都读到了什么?回到叙述情节本身,从伏笔到主线,扣得紧密呼应得当。看起来不累算是入流的通俗小说。篇章之间的衔接完整;情节线索的铺排顺畅;布局设置之规模宏大,这些都是作者对节奏的完全把握。如果忽略这些,只看结尾的话,不仅作者,连读者也一起傻掉了!如果作为奇谭看的话,会是一本不错的书。如果它是一本推理小说,别光看推理,忘了它还是一部小说。权当是书名取错了,《密室的封印魔咒》实在让人联想。但我执意给五颗星,只为了平衡那种自以为是的行外人的声音。

诸位密室教徒,来拜经典

PS.这是一篇人参公鸡文,自重其实清凉院先生绝对是个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作家,他在小说行文的推理中就已经预告了各位读者们看见真相时的反应。“骗人骗人骗人…………不可能!”好吧,我们的反应或许要简洁一点,但还是很急切的寻找着最接近的垃圾桶。这是可以理解的。正如小说中的密室教徒,他们笃定着自己永生的信仰。这对大多数人是无法理解的,就连九十九十九都不行。但同样,谁都不可以怀疑,九十九十九也不行。这和小说的状况很类似,读者们看完了作品,就急急攘攘的冲上网络,总之就是说一些“垃圾骗子千万不要去看”之类的吐槽。黑羽君说,不满是情绪,而谩骂就是犯罪了,大多数人在密室连环杀人中恐慌,但也有密室卿的信徒,我相信各位(现在还有勇气去阅读的)读者有自己的判断力,密室教的经典会自己选择教徒,不用你们越俎代庖。以上是牢骚。以下是总结太田克史先生看完清凉院的原稿以后说,这是一部不能出版的作品,如果出版了,就代表世界改变了。你们的世界改变了没有?

9

我个人觉得是很好看的一系列书呢看了第一本就忍不住一个下午就把三本看完了结局果然是出乎意料阿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结局的吧佩服作者的思维能力推荐下

不是一本优秀的推理小说

熬夜看完,有些不满。作者竟然用这么一个说法来解谜,真无法让人信服。一起起密室杀人事件,竟是由于一个密教团体的所谓“以求在历史中永生”这一奥义而造成的洗脑杀人事件,甚至是一次集体自杀。先不说该解释是否合理或符合常识,单是从书中侦破此案的侦探九十九十九的侦探方法来说,就让人否夷所思,他最擅长的是“神通理气”,即所谓的特异功能,这可是司马南多年来致力于揭发其黑幕的骗人把戏,作者反倒在此“委以重任”,真是可笑。这反而不如漂马的寻求“灵感”、“天启”来得可靠。书中虽然借JDC侦探之口向艾拉力·奎恩、约翰·狄克森·卡尔和江户川乱步等侦探推理小说家们致敬,但书中最常用的推理方法却只是文字组合。作者清凉院流水甚至将自己的名字和作品都以此种文字重组形式在书中重现,书中套书,文中套文,搞了不少文字游戏。这倒也无可厚非,但书中直到最后一个关键环节仍是个谜,那就是--那本《密室传说》的书稿究竟是谁寄出的?而作者又一次用鬼神之论来解释,或许那是浊暑院溜水的灵魂所为吧。之所以说是又一次,是因为书中有很多此类说法,比如有活了几百岁的冰神仙才老人,有在结尾处完美的于密室状态中斩首而亡的松尾芭蕉,此人同样活了几百岁,这些可信吗?既然是推理侦探小说,而且是现代作品,何以有这些鬼神之论,总不致于是因为前面将谜面吹得太大,后来不好收场了吧,不扯这些实在是盖不住。几十人在密室状态下被杀,完美无缺,没有任何线索,于此同时,伦敦是在开放环境下几十人被肢解,同样的完美,同样的毫无线索。而配合这样一个惊世的血案,作者给出的同样惊世骇俗的答案是:存在着一个密教,延续一千多年,而这个密教的唯一奥义就是:在密室杀人案中成为被害者,以求在历史中获得永生。密教会众遍布全国,甚至全世界,上至国家领导,下至黎民百姓,各行各界都有渗入。而这个系列杀人案中的被害者和目击者都是教众,这是一次集体自杀!伦敦的是该教会的一个支系,故而杀人手法与细节稍有不同,但动机是相同的。足够骇人听闻吧,但也足够得脱离常识以无法让人相信。将乱力怪神之说引入小说大概是日本的传统,《咒怨》和《午夜凶铃》就是代表。此外,作者这一想法似乎也是受到了前些年真理教惨案的影响。将这本小说与由同一家出版社同时出版的另一本推理小说《二重身宫》相比较,后者可是一部近年来难得一见的考量脑力的推理小说。结构严谨紧凑,没有不必要的一切环境和细节描写,也就是说文中所提到的一切都为将来解开谜题作铺垫。可以说是处处是谜,处处是钥匙,只看你是否脑力够用。作者并不玩弄技巧,所有的一切线索都与读者共享,让你同书中人物一起破案。而当真相大白于天下的时候怕你还得翻过去重温过去细想一番才能明白。这才是真正的推理。总之,这本书所包含的推理元索太少,漏洞也太多,看标题和简介吸引眼球可以,对于爱好推理和侦探小说的读者来讲,有些浪费时间。

原谅

居然有这样糟蹋推理小说的家伙!可是来不及愤怒,就被如烟花般个个炸散的情节吸引住了。看来这个有着奇怪名字(清凉院流水)相当年轻又在书里列着表肆意杀人的家伙自有一套。像平常一样等待着一个斩首事件的破解,可是……没有,而且一直在发生,三十,四十,五十,这个家伙……于是期待着一个强悍人物出现来个惊天推理,结果……怎么一堆堆的啊。结尾确是仓促了些,让人也懒的追问逻辑上有没有缺陷了。整本书都是一个大缺陷反而生出了异样的光。原来这家伙不是在写推理小说啊,是不是该原谅一下……想起了后来的《达芬奇密码》,同样是绵延千年的教派作祟,不知是否巧合。另外对于只看上册而放弃下册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难道把它当作斩首地点大全来读吗?呵呵。

这是一本只用看开头和结尾的‘推理小说’——基本剧透

当年在图书馆,励志要看下大部分推理小说的我,当看到这一本书时,它给了我狠狠的一击。个人认为这根本不是推理小说,虽然题目很推理。当然这部小说所获得的奖(就是写在封面上的)也并不是什么主流的推理奖项。当时就是被这个而吸引,结果就看完了这部小锁。这部小说,到结尾谜题揭开之前,都十分的引人入胜,新生儿刚从妈妈肚子里出来就被斩首,侦探社的人被斩首等等各种匪夷所思的斩首事件,因为你可能想不到作案手法是什么。可能有人会猜到唯一的可能性,但又不敢确认,因为觉得这个唯一的可能性在推理小说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那就是阿加莎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在场的人都是凶手。但是,当你看了两本(对,这部小说分为两册),而且前两本基本没什么证据指出这是集体作案,当我认为,这个证据太少,把集体作案这个可能性排除时,结尾忽然说‘唯一的可能案发现场所有人都是凶手’,我只想说太突兀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我看了之后感觉很奇怪的小说。

这该不会是侦探学院的毕业论文吧。。。

看了上篇,就有预感这故事难以收尾。果然,估计作者写上篇的时候只想着怎么邪乎怎么来,然后中间那么长跟论文式的文体,纯粹是作者为了想出最自圆其说的解释在争取时间……


 密室物语之密室的封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