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上下册)

出版日期:2014-10
ISBN:9787508647076
作者:傅乐成
页数:688页

内容概要

生平简介:
傅乐成,1922年~1984年。字力更,号秀实,山东聊城人,台湾著名历史学家、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哈佛大学博士。傅乐成为傅斯年之侄,秉家学渊源,幼读私塾,1940年入西南联大,1956年赴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自1949年起执教于台湾大学,主持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班及秦汉史研究室工作,兼任台湾中兴大学文学院院长。傅乐成终身未娶,一生所寄,尽在史学一域。
-----------------------------------------------------------------------------------------------------------
聊城傅家:
山东聊城傅家,出过至少四位当代的中国史专家。
一、叔父傅斯年,近代学术史上一个著名的人物。他不仅是历史学家、教育家、五四运动的北大学生领袖、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始人、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一生还富有传奇色彩。他是胡适的学生,胡适称他“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
二、傅乐焕先生为辽金元史学家。
三、傅乐淑女士是中西交通史的专家,曾在匹兹堡的杜肯大学任教多年。她的《中西交通史编年》,是这个领域的重要著作。
-----------------------------------------------------------------------------------------------------------
史学地位:
傅乐成治学严谨、平易近人,一生著述甚丰,皆为史学论著,尤其对秦汉、隋唐史的研究更有建树。较有影响的著作有《秦汉史论文集》、《隋唐五代史》等。他的史学论著有的被译成英、日、朝等国文字,是台湾、香港、日本、南朝鲜及东南亚国家高等学府学习中国史的必读之书。
台湾学界称傅乐成为继钱穆之后最有成就的历史学家,由此可见其学术地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从史前时代到信史时代
第二章 封建帝国的兴衰(西周时代)
第三章 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学术思想
第五章 集权帝国的发展与倾覆
第六章 汉帝国的盛世
第七章 汉代的武功
第八章 汉的制度与学术
第九章 汉的衰亡与三国的分合
第十章 五胡乱华与晋室偏安
第十一章 南北朝的对峙
第十二章 南北朝的社会
第十三章 隋帝国的兴亡
第十四章 盛唐的内政
第十五章 盛唐的武功
第十六章 安史之乱以后的确唐帝国
第十七章 唐代的制度
第十八章 唐代的宗教与学术
第十九章 五代与十国
第二十章 北宋与外族
第二十一章 南宋与外族
第二十二章 宋的制度与学术
第二十三章 元帝国的组织
第二十四章 明代的政治
第二十五章 清的入主及其盛世
第二十六章 清帝国的乱亡
第二十七章 明清的制度
第二十八章 明清的宗教与学术

作者简介

【各种版本的通史著作,为什么选择傅乐成版《中国通史》(上下册)?】
一、台湾史学界与大陆史学界
1949年之后,史学界因政治而分化为大陆和台湾两部分。大陆连年的政治运动让史学研究停止乃至倒退。相比较而言,台湾史学界则少了许多政治的干扰而显得平静,从而取得斐然成就。台湾学界称傅乐成为继钱穆之后最有成就的历史学家,由此可见其学术地位。
二、各种通史版本进行对比
史学界认为,20世纪写作的中国通史主要有钱穆的《国史大纲》、吕思勉的《中国通史》和范文澜的长部头《中国通史简编》,张荫麟未全部完成的《中国史纲》。但这几部通史,对于一般的史学爱好者都不够通俗晓畅,读起来有些难度。
然而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上下册)无论内容、质量和篇幅,都有突出的价值和地位,在台湾史学界影响颇大。该部史著文笔俱佳,学、才、识足备。书成之后,在学术圈里影响巨大,既是史学爱好者的案头书,也是大学的常用教材,甚至史学研究者也能从中得到教益。
三、《中国通史》(上下册)获得学界、著名史学家们一致好评、赞誉如潮
历史学家黄仁宇求助本书——在研究中国历史遇到诸如“辽金关系之改变”、“金国侵宋的原因”等问题搞不清时,就去读傅乐成的《中国通史》。
史学家许倬云为本书写序——盛赞《中国通史》堪比钱穆《国史大纲》。
日本史学界评价傅乐成——“为一不可忽视的史学家。”
四、傅乐成史学研究的特色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教条主义。
2.对已出成果,能在听取读者反应与新近认识基础上,严格自审反思,认真进行修改。
3.十分重视历史资料的搜集查证,强调历史的研究著述要做到“无一语无来历,无一事无根据”。
4.实行学术民主,百家争鸣。在学术同仁之间,既十分尊重他人,又能据理争辩,唯真理是从。
--------------------------------------------------------------------------------------------------------------
【内容简介】
傅乐成撰写的《中国通史》一书,在台湾史学界影响颇大,日本史学界评价他“为一不可忽视的史学家”。著名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写序推荐:“在中国通史之中,公认最好的一部作品。相对于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傅著并没有特殊的史观,却十分重视经过考订的历史现象。钱先生的大著,吸纳了顾炎武、顾祖禹、顾栋高、赵翼和钱大昕等人的著作,因此《国史大纲》中,埋藏了上百个可以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傅先生的《中国通史》,则是综合已经成定论的许多研究发现,做个总结。两者各有长处,而两者也正可以在几十年教条主义的框架下,提供另外一些读史的角度,对读者绝对是有益处的。”
《中国通史》(上下册)上探旧石器时代,下至1912年清帝退位,凡六十余万言。文字浅近平易,不做繁征博引,叙说清晰,见解持正,数千年中国史事之此伏彼起,重要节点,前因后果,俱在目前。意在使读者对中国历史有一较为清晰而客观的概念。全书重心有四:政治社会的变迁;对外关系;各种制度的演进;学术思想的渊流。所据资料有三:历朝旧史;近代学人的研究成果;作者的读史心得。对所据资料的整理及叙述,力求忠实谨慎,缺乏实证的见解和过分主观的议论,均不予采用。
百幅插图,重点在战争地图,方便读者进行深入了解。
读者阅读傅乐成《中国通史》(上下册)有感:
首先是新颖,材料非常新,参考了许多新出土的文物,并将当代学者的新观点融汇其中,超越了其他通史的呆板与陈旧。
第二是持中,作者超越了“历史就是政治史”的传统认知,更多关注了文化史、思想史、经济史等,抛弃了用政治解释一切的偏执,本书没有太多的故事冲突,没有脸谱化的人物,更没有历史评判的伪激情,只有“理解之同情”。
第三是广博,本书观点密集,似乎漫不经心,却包含了史学中的重大课题,而作者往往能找到最谨慎的表达方式,将各方意见融汇其中,这种有穿透力的广博,值得细细品味。
-------------------------------------------------------------------------------------------------------------
【名家推荐】
相对于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傅著并没有特殊的史观,却十分重视经过考订的历史现象。钱先生的大著,吸纳了顾炎武、顾祖禹、顾栋高、赵翼和钱大昕等人的著作,因此《国史大纲》中,埋藏了上百个可以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傅先生的《中国通史》,则是综合已经成定论的许多研究发现,做个总结。两者各有长处。
——许倬云


 中国通史(上下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每读通史类著作感受到是,中华文明就是不断被战争鞭打的人类史。中国从有史料的商朝起到现在三千多年。战乱占,没有大一统的时间近一千年。那是古代人的生活的一个缩影。这之中我佩服的是这个民族能够依然的流传到现在而我们的文明依然是能够存在于现行的之中从未中断。中国历史浩如烟海。单正史,定鼎中原的王朝的就有25个。其中包含了南北朝的北魏,北齐,北周等。不算汉族统治的有元朝,清朝这两个是大一统的。建立政权的(只写大的国家)北魏,北齐,北周,前秦,后汉,前燕,刘宋,南齐,南梁,陈。还有五代十国。论影响力秦,两汉,唐。其中唐是中国历史国家实力最强的影响海内,他的余晖至今还在。汉族,居住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民族,中华文明的奠基民族,从南北朝乱后与北方的少数民族定居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汉族,继续传承中华之文明。这篇文章我想写的太多,但还是会这本书上,这本通史,从阅读的角度来说,适合对中国历史感兴趣且有点基础的人,比起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反而更易大家的接受范围,作者在开篇是写到,这本是集百家的所言加上作者本人的资料而成,所以并不是作者一个人的集编。这本通史的优点细致,语言上通理,可读性高。缺点是作者的那种汉族主义者的优越感跃然纸上,在写到北方的外族入侵时描写外族的将领,领导者有点歧视,不能做到以一种平等的角度去写,而作者还是对于清朝的统治者一个较为中肯的评价。还有着重的记述唐朝,而与宋同一时期的辽,金,西夏,其中辽在没有改国号之前称契丹,它的发迹与唐的并时一起而被记录起来,后到改国号为辽后出现宋的章节,虽然辽没有统一中国,但是他们能从有史料记载起经历中原王朝的隋唐宋三个必有他们这个民族值得我们去挖掘的地方。书里的一些细节,比如在每一场的战争会加入地图来让读者理解,如刘邦项羽的楚汉之站,官渡之战。还有细节就是书里会有一些各种文史资料的对比及前人的研究问题错误的史料更正。傅著的特点就是细而不有不失。作为通史的宏观。写通史,不能什么事都细细的写出。现有的通史有许多就像是百度百科拼接而成的。没有任何意义。品历史,从贯古今兴文大事,抑或从事件之中提取之精华补给人生感悟之所需。完
  •     傅乐成先生《中国通史》,先后由贵州教育出版社(至少四刷)、中信出版社出版,畅销不衰。中信版2014年10月初印(责任编辑于贺,特约编辑韩威),腰封云:“比肩钱穆《国史大纲》的通史类著作,傅斯年之侄傅乐成传世诗学巨著,畅销台湾地区数十年,许倬云力荐。”周邦道先生为题签,也算力荐者吧。上架建议是“历史·畅销书”。是否比肩《国史大纲》姑置不论,民国部分被砍掉,已算残本,如果编校过关,尚可看得。但是,贵州教育版先不说,中信版质量如何呢?2013年9月,金言堂得到底本影印件,持贵州教育版逐字校勘,不算对全部古地名及括注的妄加改窜,除去未编号的,共得666号,整理为数万字笔记给相关人员,依照改过,换家出版,即中信版也。那么中信版宜乎没有问题,至少问题很少了。孰料对照贵州版的校勘笔记那666条,逐条对勘,发现遗留、新生了不少问题。放宽标准,可以手按《现代汉语词典》辩解的,以及标点符号的不规范用法一律不算,仍然触目惊心。现将贵州版校勘笔记原条粘贴,保留原编号,加以简单说明,并重新编号(中信第某号),标注中信版页行位置,以便利用。中信第1号:【未编号】“自序”倒第1行,“则未曾著力”,照简体字的谱儿,当作“着力”。——中信版页行同。中信第2号: 5.(这是贵州教育版的编号,下同)同上倒第13行,“随着农业的发展,商人建立了他们的家族制度、传子制度以及分别大宗小宗的宗法制度,都始于商朝末叶,而到西周时代成了定型”,顿号当作句号。传子制度及宗法制度,都属家族制度,层次分明,用顿号则三者并列,且在语法上读不通矣。——中信版019页同行。……………………本报告共96号,详见慕知堂的日记。碰到个日子,就纪念,购物,好像很向往的样子。引进一本严肃的历史书,竟然如此态度,真是不知其可。
  •     提起历史,第一印象就是学校里的那一本历史书。从小学到高中,一直不间断的学习着,然而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每一个朝代都有说不完的故事。严格来说,之前我对于中国古代史并不是很了解,仅有的一些内容也是通过历史书、课外书,甚至是电视剧、电影中弥补过来的,不过大多都是片片断断,真假难辨。而且这样的历史故事重复度太高,特别是讲到秦朝、汉朝、明朝、清朝的居多,听来听去都是那些老梗。提起傅乐成这个版本的《中国通史》,发现熟知的人并不多,大陆看的最多的是钱穆、吕思勉、范文澜和白寿彝的版本,这几本大作,没有一点基础读起来还是挺费力的。傅乐成作为台湾著名的历史学家,可以说研究了大半辈子的历史。此书成于1960年,在台湾史学界颇有影响,是一本很难得的历史作品。 从第一章史前时代,一直到清朝的灭亡,傅乐成通过每个朝代的政治、宗教、经济和学术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更迭。都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姑娘,没人不喜欢漂亮的姑娘。但是,写历史不是在给姑娘打扮,而是应该还原她的本质,让人触摸到真实的历史。总的来说,傅乐成版的《中国通史》更简洁一些,没有过多的引经据典,而是对历史的发展走向娓娓道来,整体读起来就像是一气呵成。但是简洁不代表内容短缺,而恰恰相反,傅乐成广博的历史知识,在书中都很好的表现了出来。在这本书中,傅乐成引用了不少考古内容,包括不少最新颖的材料及出土文物图片,由此可见作者对本书每一次修订的用心。写历史,最怕的就是剪不断理还乱,从头读到尾,内容倒是非常多,可就是太零碎,合上书一回味,能记住的又太少。我读傅乐成的《中国通史》显然没有这样的问题,整本书的阅读过程都比较流畅,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一点即过,不影响整体上下文的衔接。而且,傅乐成显然也知道读者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他剔除了不少陈旧臃肿的内容,把读者最关心的问题摆出来,从前到后串成一条线,每一个朝代的兴衰灭亡一清二楚。当我读完整本书之后,至少我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再者,傅乐成的这本书也综合了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在他们的基础上提精摘要,合二为一,融入他的《中国通史》。因此,这一本书可以说是集大成之作,相对而言也更加完善和精炼。文/颜先生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内行人写过外行人看的书 通俗易懂 以史实为主 需要自己补充内容
  •     简单深刻
  •     读了一个多月,今天终于读完。写得很好,观点中允,不偏不颇,文笔也简洁。不仅叙述政治史,于历代典章制度,宗教文化都有介绍,虽然只有大概,亦可聊作引导。
  •     通史写得耐看不是一般难,史才史学史识史德,缺一不可。上,写的是从史前到南北朝,傅先生健笔凌云,纵横挥洒,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傅先生终身未娶,一生所寄,唯史学耳,可叹可佩!15书62。四个月前读完(上),当时感佩不已。今日翻完(下),比上略差,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似的。一搜,有阉割。不过,能在内地出版,也算是进步,希望能更进一步!
  •     认真负责
  •     内容四星吧,减一星因为编辑的原因。傅先生这书写于上世纪60年代或更早,因此文中大量古地名括号备注现在的地明,过了这么多年,早都变了!原来的县变成市,一些县没了,然后诸如察哈尔、热河这些地名早都不存在了,现在再版的时候为什么不修改一下呢??
  •     浅近平易,叙说清晰,见解持正,不做繁征博引,以供读者以客观概念;缺乏实证的见解和过分主观的议论,虽新颖动人,也尽量割爱。
  •     简单易懂 适合入门
  •     读过ing,从四月到八月,陆陆续续的,写的太好!只是可惜最后的删节了。
  •     跟贵州教育出版社那一版应该没区别。也没说的那么好吧。
  •     中国通史
  •     质量是没的说,相当好。但也不必抬得过高:1、作为傅斯年之侄,傅乐成延续了古史辨、历史语言所一脉做法,因此本书章节编目、学术方法是近代化、反传统的,与大陆范文澜著根子上无本质区别,水平也不比范著高。台湾文史是现代学术,从未如有人认为的保留多少传统,很多还被各类现代观念统治,不值得崇拜。2、出版于1960年,确如许倬云所说,将当时的学术成果基本吸收,今天即使在史实和研究上有超越,但绝大多数仍然可信,且傅著叙述条理,总结精悍,便于入门。3、与大陆著作比,当然毫无阶级斗争之类,但傅著立场较为保守:凡廿五正史之正统朝代,无论汉蒙满皆为正统,地方叛乱与底层造反皆称匪、盗、贼;于宋末晚明,又持民族主义立场,鼓吹同化;于中央朝廷特别是汉族王朝开疆拓土大加表彰,厌恶军阀,却又不时哀叹汉族尚武精神的丧失。
  •     很不错的中国通史,简略但是能够囊括重点。
  •     注定读不了这种非叙事性历史书籍,总犯困。
  •     郭嘉=。=
  •     叙述有条理 总结很精到 文字也很平易 很好读 适合做入门教材 只不过没有个人见解和看法 中国的历史真是一部血泪斗争史 不是内斗就是斗外 从周朝起细数三千年历史 百姓有过多少年太平日子
  •     台湾学者的作品。
  •     形而下史事之具体正好补钱书形而上理论之不足,近期史学成果之吸收正好补钱书往期史学成果之不足。只是可惜文字始终没有钱的有魅力。
  •     端端正正一通史,老老实实说人话。。。终于有这么一本平实朴素的中国通史入门书了,有便于初学者甚矣,也有别于《上下五千年》浅、《国史大纲》偏、《吕著中国通史》深,为阅读《讲谈社中国历史》系列、《中国断代史》系列、《剑桥中国史》系列夯实了一个框架基础。。。
  •     这本我早在中信出版社出版之前阅读过,是爸爸托在台湾的朋友捎过来的,可以说是启蒙书?
  •     内容还是比较浅显,适合做一般了解。
  •     总体来说写得不错,不仅有和朝代的历史事件、更替,也对其政治、制度、文化等都有详细介绍分析。跟中学学的历史相比,少了阶级分析的东西,更回归历史本来面目。
  •     我们在看历史的时候,要还原回当时的历史环境,综合人文政治背景,以当事人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而不是以现代的道德观念去评判古人,以这样的态度读历史才能对世界的发展进程及人性的思考有更深刻的理解。
  •     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史,真的非常有帮助,至少每个朝代的更迭和灭亡都能理清了。语言通俗易懂,没有多余的废言。
  •     这么好的书怎么没人评价呢?有别于《上下五千年》浅、《国史大纲》偏、《吕著中国通史》深,为阅读《讲谈社中国历史》系列、《中国断代史》系列、《剑桥中国史》系列夯实了一个框架基础。。。
  •     文笔很好,观点也符合主流,深受中国传统史学的影响
  •     不错,尤其适合初学者
  •     缺乏见解,且半文半白读着费劲。
  •     钱穆《国史大纲》、吕思勉《中国通史》、傅乐成《中国通史》,虽然写得都是中国史,但是内容并不重合,不是只读一本就不需读别的了。相反,到是应该全都读一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