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

出版社:上海古籍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532567232
作者:胡适
页数:130页

章节摘录

一、思想混合的趋势    从老子、孔子到荀卿、韩非,从前六世纪到前三世纪,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分化时期。这时期里的思想家都敢于创造,勇于立异;他们虽然称道尧舜,称述先王,终究遮不住他们的创造性,终究压不住他们的个性。其实尧舜先王便是他们创作的一部分,所以韩非说,“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合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孔氏有孔氏的尧舜,墨者有墨者的尧舜,其实都是创作的。在这个自由创造的风气里,在这个战国对峙的时势里,中国的思想界确然放了三百多年的异彩,建立了许多独立的学派,遂使中国古代思想成为世界思想史的一个重要时代。    但我们细看这三百多年的古代思想史,已觉得在这极盛的时代便有了一点由分而合的趋势。这三百多年的思想,大致可以分作两个时期,前期趋于分化,而后期便渐渐倾向折衷与混合。前期的三大明星,老子站在极左,孔子代表中派而微倾向左派,墨子代表右派,色彩都很鲜明。老子提出那无为而无不为的天道观念,用那自然主义的宇宙观来破坏古来的宗教信仰,用那无为无治的政治思想来攻击当日的政治制度,用那无名和虚无的思想来抹煞当日的文化:这都是富于革命性的主张,故可以说是极左派。孔子似乎受了左派思想的影响,故也赞叹无为,也信仰定命,也怀疑鬼神,也批评政治。然而孔子毕竟是个富于历史见解的人,不能走这条极端破坏的路,所以他虽怀疑鬼神,而教人“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虽赞叹无为,虽信仰天命,而终身栖栖皇皇,知其不可而为之;虽批评政治,却不根本主张无治,只想改善政治;虽不满意于社会现状,却不根本反对文化,总希望变无道为有道。老子要无名,孔子只想正名;老子要无知无欲,孔子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孔子却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故孔子的思想处处都可以说是微带左倾的中派。墨子的思想从民间的宗教信仰出发,极力拥护那“尊天事鬼”的宗教;一方面想稍稍洗刷那传统的天鬼宗教,用那极能感动人的“兼爱”观念来做这旧宗教的新信条;一方面极力攻击一切带有宗教革命的危险性的左倾思想。他主张兼爱,说兼爱即是天志,这便是给旧宗教加上一个新意义。他要证明鬼的存在,这便是对怀疑鬼神的人作战。他要非命,因为“命”的观念正是左倾的自然主义的重要思想,人若信死生有命,便不必尊天事鬼了,故明鬼的墨教不能不非命。墨子的兼爱主义和乐利主义的人生哲学,和他的三表法的论理,都只是拥护那尊天明鬼的宗教的武器。故墨家的思想在当日是站在右派的立场的。    这是古代思想第一期的分野。后来老子一系的思想走上极端的个人主义,成了杨朱的为我,以至于许行、陈仲的特立独行,都是左派思想的发展。孔子一系的思想演成“孝”的宗教,想用人类的父子天性来做人生行为的制裁,不必尊天明鬼而教人一举足,一出言,都不敢忘父母。同时他们又极力提倡教育,保存历史掌故,提倡礼义治国。这都是中派思想的本色。直到孟轲,还是这样。孟轲说仁义,重教育,都是中派的遗风;而他信命,信性善,讲教育则注重个人的自得,谈政治则提倡人民的尊贵,这又都是左倾的中派的意味。至于右派的墨者,在这发展的时期里,造成“巨子”的领袖制度,继续发展他们的名学,继续发挥兼爱的精神,养成任侠的风尚,并且在实际政治上做偃兵的运动,这都是直接墨子教义的发展。    这三大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都属于我们所谓古代思想史的前期。在这一期里,三系都保存他们的个别精神,各有特异的色彩,故孟轲在前四世纪还能说:    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他攻击杨子为我,又反对墨者的爱无差等说,都还可见三系的色彩。    但前四世纪以后,思想便有趋向混合的形势了。这时代的国际局势也渐渐趋向统一,西方的秦国已到了最强国的地位,关外的各国都感觉有被吞并的危险。国际上的竞争一天一天更激烈了,人才的需要也就一天一天更迫切了。这时代需要的人才不外三种:军事家、内政人才、外交人才。这是廉颇、李牧、申不害、范睢、张仪、苏秦的时代,国家的需要在实用的人才,思想界的倾向自然也走上功利的一条路上去。苏秦、张仪、范睢、蔡泽诸人造成游说的风气,游说是当时的外交手段的一种,游说的方法是只求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冷眼的哲学家眼见这个“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的世界,于是向来的左派的营垒里出来了一些哲人,彭蒙、田骈、庄周等,他们提倡一种“不谴是非”的名学,说“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说“彼出于是,是亦因彼”;说“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说“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庄子这一派的思想指出是非善恶都不是绝对的,都只是相对的,都是时时变迁的。这种名学颇能解放人的心思,破除门户的争执;同时也就供给了思想界大调和}昆合的基础。《庄子》书中说的:    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莛是屋梁,楹是屋柱),厉与西施,恢愧懦怪,道通为一。(《齐物论》)这种“无物不然,无物不可”的逻辑,便是思想大调和的基础。    这时代不但是游说辩土的时代,又是各国提倡变法的时代。商鞅的变法(前三五九—三三八),使秦国成为第一强国。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前三○七一二九五)也收了很大的效果。在变法已有功效的时代,便有一种变法的哲学起来。如韩非说的“圣人不务循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时移而治不易则乱”,便是变法的哲学。(《战国策》记赵武灵王变法的议论——也见于《史记·赵世家》——和《史记·商君列传》里讨论变法的话,太相像了,大概同出于一个来源,都是后人用韩非的变法论来敷演编造的。)这种思想含有两个意义:一是承认历史演变的见解(“三代不同服,五帝不同教”),一是用实际上的需要和利便来做选择的标准。(“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苟可以便其事,不同其札。”)这两个意义都可以打破门户的成见和拘守的习惯。历史既是变迁的,那么,一切思想也没有拘守的必要了,我们只须看时势的需要和实际的利便充分采来应时济用便是了。所以三世纪的变法的思想也是造成古代思想的折衷调和的一个大势力。    当时的法治学说便是这个折衷调合的趋势的一种表示。前四世纪与三世纪之间的“法家”便是三百年哲学思想的混合产物。“法”的观念,从“模范”的意义演变为齐一人民的法度,这是墨家的贡献。法家注意正名责实,这便和孔门的正名主义和墨家的名学都有关系。法家又以为法治成立之后便可以无为而治,这又是老子以下的无为主义的影响了。法家又有法律平等的观念,所谓“齐天下之动,至公大定之制”,所谓“顽嚣聋瞽可与察慧聪明同其治”,这里面便有墨家思想的大影响。当时古封建社会的阶级虽然早已崩坏了,但若没有墨家“爱无差等”的精神,恐怕古来的阶级思想还不容易打破。(荀子说:“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可见儒家不赞成平等的思想。)故我们可以说,当时所谓“法家”其实只是古代思想的第一次折衷混合。其中人物,如慎到便是老庄一系的思想家,如尹文的正名便近于儒家,他的非攻偃兵,救世之斗,又近于墨家;又如韩非本是苟卿的弟子,而他的极端注重功用便近于墨子,他的历史进化观念又像曾受庄子的思想的影响,他的法治观念也是时代思潮的产儿。故无论从思想方面或从人物方面,当日的法治运动正是古代思想调和折衷的结果。    以上略述古代思想由分而合的趋势。到了前四世纪与三世纪之间,这个思想大混合的倾向已是很明显的了。在那个时代,东方海上起来了一个更伟大的思想大混合,一面总集合古代民间和智识阶级的思想信仰,一面打开后来二千年中国思想的变局。这个大混合的思想集团,向来叫做“阴阳家”,我们也可以叫他做“齐学”。    P1-5

书籍目录

第一章齐学/1一、思想混合的趋势/1二、齐学的正统/5三、阴阳家的支流/16四、齐学与神仙家/17五、齐学与黄老之学/19第二章杂家/26一、杂家与道家/26二、《吕氏春秋》的贵生主义/28三、《吕氏春秋》的政治思想/34第三章秦汉之间的思想状态/52一、统一的中国/52二、李斯/58三、陆贾/63四、叔孙通/72第四章道家/77一、道家的来源与宗旨/77二、七十年的道家政治/85第五章淮南王书/92一、淮南王和他的著书/92二、论“道”/97三、无为与有为/105四、政治思想/116五、出世的思想/124六、阴阳感应的宗教/136第六章统一帝国的宗教/143一、统一以前的民族宗教/143二、秦帝国的宗教/147三、汉帝国初期的宗教/152四、汉文帝与景帝/154五、汉武帝的宗教/156六、巫蛊之狱/166第七章儒家的有为主义/172一、无为与有为/172二、汉初儒生提出的社会政治问题/179三、王制/189四、董仲舒与司马迁――干涉论与放任论/194五、儒生与汉家制度/200商务印书馆影印本《淮南王书》序/209附中国中古思想小史/219第一讲中古时代/219第二讲齐学/220第三讲统一帝国之下的宗教/222第四讲道家/223第五讲儒教/227第六讲王充/232第七讲中古第一期的终局/234第八讲佛教/237第九讲佛教的输入时期/240第十讲佛教在中国的演变/242第十一讲印度佛教变为中国禅学/245第十二讲禅学的最后期跋/251

编辑推荐

《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由胡适所著,文化史是一串不断的演变。古代文化都先经过这一千多年的“中古化”,然后传到近世。不懂得“中古化”的历程与方向,我们决不能了解近世七八百年的中国文化,也决不能了解汉以前的文化。宋明的理学固然不是孔孟的思想,清朝的经学也不能完全脱离中古思想的气味。汉学家无论回到东汉,或回到西汉,都只是在中古世界里兜圈子。所以我们必须研究中古思想,方才可望了解古代思想的本来面目,又可望了解近世思想的重要来历。

作者简介

本书为胡适编撰的中国思想史专论,上起秦始皇,下迄北宋时期,深入论述儒家思想、佛教、道教等的发展及其相互影响。本书成书于1930年,至1971年才由台湾胡适研究院影印出版。后有《中国中国思想小史》一文,是胡适在北大时的讲义。


 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书很好。内容对我来说有难度。认真研读中。好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