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应许之地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508647912
作者:[以色列] 阿里·沙维特
页数:448页

内容概要

阿里•沙维特,以色列著名的专栏作家,中东问题专家。沙维特出生在以色列的雷霍沃特,后加入以色列国防军,成为一名伞兵,并在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研读哲学。在20世纪80年代,他开始为《Koteret rashit 周报》撰写文章,90年代担任以色列公民权利协会董事会的主席,1995年,他加入了《国土报》,并成为《国土报》的首席记者之一。沙维特同样也是以色列大众电视媒体的重要时事评论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初见,1987
赫伯特•本特威奇离开查令十字路口前往雅法,因为他致力于结束东方犹太人的不幸。他开启这段航程的主要原因在于他认识到,仅仅西方犹太人过上安定生活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享受到了优越的生活,但他已经看到伴随反犹主义而来的挑战,以及大屠杀之后的灾难;他意识到,自己构筑的盎格鲁—犹太人的和谐社群正黯然褪色。于是,他横渡了地中海。
第二章 步入深谷,1921
当这些被基督教大陆抛弃的子女们逃离代孕母亲的怨恨后,他们发现自己在世上孑然一身,不再有信仰、不再有父母、不再有家园,而他们就将这样继续生存。因为丢弃了一种文明,他们必须建立一种新文明。因为背离了家乡,他们必须创造一个新家园。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来到巴勒斯坦,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绝望而坚定地紧紧攫住这块土地。
第三章 柑橘园,1936
入目所及之处,都是柑橘园。有新生的,有长熟的,有犹太人的,也有阿拉伯人的。它们从地上冒出,就好像得克萨斯州的石油涌出地表一样……雷霍沃特的殖民地就是一部鲜活的圣约,预示着犹太人将在犹大平原结束他们两千年的流浪历程。他们将来到这里,建立一个家园,种下一棵树,扎下它的根系。他们将白手起家,创造如绿色海洋般的柑橘园,这里将是充满着和平和富足的家园。
第四章 马萨达,1942
古特曼选择了46名青年运动的领导人,在他看来,这些精心挑选的年轻特工即将发生改变,他们将成为马萨达的新传教士,他们将使马萨达成为犹太复国主义者身份标识的新中心地……对于犹太人来说,除了巴勒斯坦再没有容身之处,除了马萨达再没有其他道路。
第五章 吕大城,1948
他完全知晓自己正面临的悲剧和道德困境。他一直都知道,他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清除这个国家的阿拉伯人;也知道,这个任务会有多么可怕。这就是为什么他一直在寻求多种“世故”的方式来清除他们……
第六章 供给房,1957
20 世纪50年代的以色列是一个打了兴奋剂的国家。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城市,越来越多的村庄,越来越多的一切。然而,尽管发展如此迅猛,但社会差距却是很小的。政府致力于全民就业。它真诚地努力着,为每一个人提供住房、工作、教育和医疗保健。这个新生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平等、民主的国家之一。
第七章 核工程,1967
1955年,总理戴维•本•古里安做出了决定:我们必须以一把新的保护伞代替西方殖民主义的旧保护伞。不再仰赖于西方对中东的霸权,以色列必须建立自己的霸权主义。1956年夏,本•古里安花费了大量时间与顾问们讨论,最终提炼出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在1949年就已经开始酝酿。现在,他明确指出:以色列必须拥有核选择。
第八章 定居点,1975
沃勒斯坦、伊曾以及他们的朋友们所创造的现实,将以色列拖入了一个困境,缠绕的死结无法解开。定居点已经在以色列的脖子上套上了绞索。他们创建了一个不堪一击的人口、政治、道德、司法的现实。而现在,奥弗拉的非法性玷污了以色列本身……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和欧洲的开明犹太人为以色列感到羞愧。
第九章 加沙海滩,1991
如果我们要占领加沙,我们就必须拥有一个加沙海滩监狱。而如果我们要拥有一个这样的监狱,我们就必须背叛自己。我们必须背叛我们曾经的信念,背叛我们对于未来的期许。所有现在的问题不在于“以土地换和平”。现在的问题是以土地换取我们的正派。以土地换取我们的人性。以土地换取我们每个人的灵魂。
第十章 和平,1993
经历了1977年的政治动荡、定居点的建立、黎巴嫩战争之后,和平成为我们反对右翼人士和定居者的悲叹。和平从来没有基于一个清醒的历史判断,也没有提出一个现实的战略预测。和平成了面对持续的、不堪忍受的冲突所表现出的一种情感、道德及理性立场,成了正在改头换面的以色列。
第十一章 控诉,1999
“控诉”并不只是一招绝妙的政治策略,而是情感上的真实的抗议呐喊。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期间,阿里耶•德里身上所发生的事情,和以色列的东方犹太人群体所经历的事情,都有着惊人的相关性。在建国50年后,以色列正面临着一场内部抗争,而这次抗争将改变它的身份。
第十二章 性,毒品及以色列的现状,2000
你在耶路撒冷豪曼17号的舞池里看到的,是21世纪的青年们对犹太复国主义事业强加在他们身上的要求、法令、约束的反抗。够了,他们说。让我们生活。让我们及时行乐。
第十三章 上加利利,2003
坚持这个犹太国家的犹太人特性,委实是生活在刀刃上。
第十四章 现实的冲击,2006
火箭猛烈袭击我们的城市和村庄的景象,不仅仅是以色列军队无力保护它的国民,也是以色列精英历史性失败导致的严重后果。以色列的精英们背弃了现实,背弃了国家,不再引领以色列,不再维护以色列的团结一致。以色列精英的每一根纤维都透露着,它想让以色列成为当代的雅典。但在这片土地、这个地区,雅典人没有未来。只要斯巴达动动小手指,雅典就将不复存在。
第十五章 占领罗斯柴尔德,2011
以色列人异常地行动快速、富于创造力、大胆创新。甚至连他们工作的方式都是迷人的。他们不辞辛劳,孜孜不倦。他们被赋予了一种竞争精神——对第一个冲过终点线的需求。并且为了第一个冲过终点线,他们愿意做任何事情。他们从来不说“不行”。他们从不接受失败,也从不承认失败。
第十六章 生存挑战,2013
曾静爆发了两次海湾战争、两次黎巴嫩战争、两次巴勒斯坦人大起义——但他们不会威胁到以色列的存在。既然以色列的生存没有收到威胁,自满的情绪便开始滋生。以色列人再也不去想他们有多么幸运,也不去想一旦迪莫纳的核保护伞破裂,会有什么事情降临在他们身上......
第十七章 在海边
就其底线而言,犹太复国主义是要复兴犹太人的活力。以色列就是一部排除万难仍然生机勃勃额传奇。所以这样的二元性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我们市你能想象的最平凡和最棘手的民族。我们不能容忍清教徒般的拘谨或者多愁善感。我们不信任激情的演讲或者高大上的概念。而我们每一天都沉浸在惊人的历史视野中。我们参与的时间远远比我们自身更重要,我们是一部史诗电影中的一个衣衫褴褛的角色......

作者简介

《我的应许之地》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以色列建国史,也是百年来犹太民族的奋斗复兴史。作者阿里•沙维特以自己家族故事为引子,通过亲身经历、深度访谈,历史文献、私人日志、信件等,通过一个个扣人心弦的个体故事,试图描述出以色列的全景大历史,以引出更深层次的以色列国家思考,并对中东地区的纷争渊源进行了历史性梳理。
《我的应许之地》从作者的曾祖父写起,这位犹太复国主义者是一位英国绅士,1987年却果断横跨地中海走向圣地,意识到这即将是本民族的未来之路;20世纪20年代一个怀理想主义的年轻农夫,自他的阿拉伯邻居处购入了土地种植雅法蜜桔,用汗水在不毛之地培育出富足繁荣;二战时期德军将至,具有先知使命感的古特曼,率领青年人攀登历史废墟马萨达,激励他们心中强大的犹太复国主义精神;1948年在吕大驱逐的悲剧性的一幕中,全城老小在流泪中背井离乡、渐行渐远;我们看到了二战后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们,在应许之地辛勤地建设这个荣耀之国,并努力将孩子们培养成真正的新以色列人;60年代纵横捭阖的以色列政治家们,在艰难局势中,顽强推动了绝密的以色列核计划;1973年赎罪日战争的惨痛,令举国反思以色列的未来在哪里;以及今天引领世界潮流的互联网以色列新兴企业,还有在那些特拉维夫蓬勃发展的俱乐部里纵夜狂欢的青年男女……
今天,以色列人是赢得了最终胜利?还是深陷巨大危机,精神力衰退?他们能否复兴和救赎自我,挽救深爱的应许之地?在百年来一幕幕震撼人心的悲喜剧中,《我的应许之地》为这个生活在流沙之地又充满活力的弹丸小国,完成了一部当之无愧的以色列史诗。


 我的应许之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当他们发现自己在世上孑然一身,不再有信仰、不再有父母、不再有家园……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来到巴勒斯坦,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绝望而坚定地紧紧攫住这块土地。”“我们必须背叛自己。我们必须背叛我们曾经的信念,背叛我们对未来的期许。所有现在的问题不在于‘以土地换和平’。现在的问题是以土地换取我们的正派。以土地换取我们的人性。以土地换取我们每个人的灵魂。”——阿里·沙维特《我的应许之地》《旧约·创世纪》中记载,犹太祖先亚伯拉罕由于对上帝虔诚,上帝与之订约,其后裔将拥有“流奶与蜜之地”——迦南。那里,就是犹太人的“应许之地”。然而千百年来,犹太民族不断被外族入侵,到公元70年,罗马人征服犹地亚,焚毁第二圣殿,将大批犹太人放逐。从此,犹太民族被迫流亡世界各地——欧洲、北美、亚洲、北非、中东……他们凭借着自己古老而独特的智慧在异乡顽强地生存。到了十九世纪末,一种基于种族歧视的反犹主义悄然兴起,犹太人处境逐渐恶化。有识之士预见了犹太民族濒临灭绝的惨况,他们意识到,想要种族得以延续,“犹太人迫切需要一个新的生存之地,一个新的开始,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他们需要耶路撒冷,那是上帝许诺给他们的神圣故乡。于是1897年4月,一艘搭载了21名犹太复国主义朝圣者的小火轮停靠在了古老的雅法港口。故事,也就从这里拉开了帷幕……本书的作者,阿里·沙维特,就是当年那21名朝圣者的领头人,赫尔伯特·本特维奇先生的曾孙。沙维特追着曾祖父的足迹,试图通过他的眼睛去看清当日的巴勒斯坦。在这片尚显荒芜的土地上,沙维特看到了他曾祖父曾看见的平静、空旷和希望,同时也看到了他曾祖父不曾看见,或是不愿看见的,散布在巴勒斯坦各地大大小小的阿拉伯村庄——在这原本属于犹太祖先的土地上,在这上帝赐予他们的应许之地,已经有另一支民族,世代盘桓。当犹太复国主义先驱所刻意忽略的事实终于以鲜血、屠戮和死亡给予他们当头棒喝,历史的巨轮已经停不下它的脚步了。耶路撒冷以上帝的名义召唤犹太子民回家,而如果回家需要鲜血,他们就奉上鲜血;如果回家需要死亡,他们便祭上死亡。他们绝望地攀附着这一片土地,因为他们已无处可去;他们坚定地抓紧这一片土地,因为放手,就是灭亡。沙维特沿着时间的辙痕,拜访了以色列历史的亲身参与者们——肃清阿拉伯平民的吕大城大屠杀中的军团指挥官,参与迪莫纳核工程建设的科学家,发起殖民色彩浓厚的定居者运动的领导人,加沙拘留营里夜不能寐的年轻士兵,和平运动的参与者和发起人,巴以战争的亲历者……他尝试理解一切的起因,尽力描绘历史所结出的或甜或涩的果实。沙维特无疑是冷静而理智的,可他的笔端又流露出那么浓厚而真挚的深情。他从以色列的历史长河中捞出几粒荣光耀眼的珍珠,翻出几块血迹斑斑的砂石,用一个个独立的故事,勾勒出以色列欢笑与血泪纠葛的历史,述说这应许之地的荣耀与悲情。合上书册,我只有一声叹息。以色列是犹太人用对生存的强烈渴望凭空打造出来的国度。这个屡遭迫害的民族凭借着古老的信仰,用青春和汗水在荒芜之地灌溉出繁荣,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崛起。可是,当曾经的被驱逐者变成了驱逐者,当曾经的被迫害者变成了迫害者,当缔造一个民族的温暖故土要以另一个民族的无家可归为代价,当自我拯救与解放沾染了殖民的血腥和罪恶,曾经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犹太民族的信念开始崩塌,无休止的战争与复仇让这个善良的民族开始怀疑建国的初衷。对以色列,这个年轻又苍老的国家来说,最大的危机已经不是那3.5亿的阿拉伯人,也不是15亿的穆斯林,最大的危机来自以色列内部,他们丢失的信仰,和无以寄托的精神世界。当他们为身体找到了一个家,灵魂却开始无处安放。“够了。”21世纪的犹太青年说,“让我们生活。让我们及时行乐。”——某歪
  •     买这本书是因为看了电子书 《知乎一小时》中的《以色列的建国史》,为以色列所震撼,想了解更多的以色列的历史,正好在亚马逊上看到这本书,就屯了下来。作者在书的开头说明了写书的目的:虽然以色列在当代表现地可圈可点:有效遏制了恐怖主义,科技高速发展,经济也势如猛虎。但是,在这些外表光鲜的光环下,以色列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巴以冲突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停息;以色列的区域霸权策略战略正经受挑战;犹太国家的合法性招到削弱;深度变革的以色列社会越发两级分化,自由民族的根基摇摇欲坠;调控不力的以色列政府不足以妥善应对诸如军事占领、社会分化之类的严峻问题(出自书中前言)。只有了解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才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作者在这个思路下,追述以色列的大历史,来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有了这本书的主题:一个世纪以来,我的国家发生了什么,让我们处于现在的境地?是什么导致这一切?我们做错了什么?我们将走向何方?我深深的忧虑是否有依据?我们的犹太国家是否真正处于险境?以色列是否陷入了绝望的悲剧?我们是否能复兴和救赎自我,挽救我们深爱的土地?在书中,作者通过几十个具体的、深远的、心酸的以色列人的事例,带领我们进行时空穿越,来体会以色列的传奇:当穿越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早期,了解到了犹太人所面临的灭种的绝境:三分之一的犹太人(当时犹太人总数为1100万)死于屠杀,三分之二的东欧犹太人(当时东欧有七百万)惨遭屠戮,除却肉体上的威胁,世俗化和解放运动也在侵蚀着犹太人的民族特性。在这双重危机下,以色列人意识到,只有拥有自己的国家,才能让种族延续下去。于是犹太人选择了巴勒斯坦,可是,阿拉伯人在那里也已经生活了几个世纪。一个世纪的爱恨纠葛就此揭开序幕.......;当穿越到建国早期,看到逃脱浩劫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忘却失去亲人的伤痛,背弃先前的身份,为了生存而挣扎,奋斗,人们舍弃了“我”,成为了“我们”;当穿越到90年代,体会到作者面对关押,审讯巴勒斯坦人时种种的不人道的时候,对自己信仰产生动摇的怀疑......通过其他的资料了解到,在以色列到现在短暂的历史中,时刻面对着重重的危难,需要以一己之力(后来和大国的援助)对抗整个阿拉伯世界。此时,才体会到以色列的不易。在六日战争后,以色列取得空前对阿拉伯国家的优势,却在赎罪日战争开始阶段惨遭失利,如果没有美国的援助,可能就是另一个历史了,也警醒了我们:骄兵必败!!!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也回想起了小的时候看到的新闻联播中关于“巴以冲突”的报道,这个时候,再去寻找对应的资料,加上平常了解到巴勒斯坦反抗组织的种种,几乎颠覆先前的观点。由于作者的阅历丰富,在书中很深刻地指出了以色列当前存在的社会矛盾,通过这些矛盾,可以对以色列社会有更直观的了解。在阅读完后,回想整本书,不能自已,震撼于以色列的苦难和坚韧:这里没有期望和平,但是这里没有和平,至少不会很快迎来和平。这里期望安宁,但是这里却没有安宁,至少在这一代没有安宁。我们建立的国家,根基是摇摇欲坠的,不断的地震在动摇他,因此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真正拥有的东西是不断前进的冒险,是一场长途的奥赛德征程。当你读完这本书的时候,看看自己是否能回答书中开始提出的问题!
  •     巴勒斯坦的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遭受了一个又一个的磨难面临着种族存亡的威胁,但一直坚定的守护着自己的信仰和土地。为马萨达精神起敬,宁愿全部的犹太人奋起放抗就此灭族在以色列,也不愿失去自己的土地。如若无国何以有家?纳粹的侵略者在西欧集中营里面杀害的犹太人无论老弱妇孺就是最好的证明。自以为是的侵略者总是以为自己种族高贵和以为别人带来文明进步为卑贱借口屠杀无辜的平民,侵犯别人的领土。但事实是,一场侵略战争给成千上万的人们带来无法弥补的灾难。在这个大自然中,人类百年后终归也是一撮尘土摆了,谁比谁种族高贵?信仰这个词很久以来,我都读不懂它的意义。在抗议时期的很多片子中,它反复出现,意思是共产主义就是数千万抗战烈士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的信仰。作为一个当代青年,我虽能理解但还没能深刻体会到这个信仰带来的坚定的力量。一些人会觉得中国人没有西方人那么有信仰。在我的浅见中,我认为不但是信教才是有信仰,坚定不移的爱国爱家,爱护和平反对侵略这便是我的信仰。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前半本书让我了解了以色列为什么跟巴勒斯坦抢地盘,本书作者就是犹太人,后半部分有些狡辩的成分,看了85%未看完,不过还是有很大收获,对中东地区的形式有了更好的理解。
  •     这本书只读了前面三分之一,后面的内容不打算继续读了。原本期望能读到对阿以冲突的根源的深度分析以及中东地区未来走势的预测,没想到读到了大学生水准的散文集。
  •     从奴役走向解放,从软弱走向强大,从浩劫走向复兴,一部犹太民族的复国史
  •     一月在纽约犹太博物馆看了一部关于犹太复国运动的纪录片,另外还有听同事去过以色列旅行后说的一些事,对这个民族国家产生了兴趣……一个二战后在联合国不屈不挠求爷爷告奶奶才建立,在阿拉伯包围圈中硬打出来的国家
  •     屡次被驱逐和抛弃,却又在颠沛流离中生生不息。
  •     全书以以色列的建国时间为轴,以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故事作为节点,将整个过程串联了起来。实话说我个人并不喜欢这种写作方式,和《二手时间》相当像,只是相对而言因为结构清晰看这本书会稍通畅一些。如果说要从历史的角度通过此书来看待中东局势,可能并不合适。但是从这里一窥中东多年的纷争,倒是没有什么问题
  •     以前非常怜悯同情犹太人悲惨的命运, 看了这书才明白他们固然可怜 被他们暴力驱逐的阿拉伯人也同样可怜。犹太人这个民族血液里流淌的坚韧高智商勤劳仍然令人钦佩。信仰这个东西实在太神奇,可以带来希望 也可以造成毁灭。书的题材吸引人,但是文笔不太吸引人,不知道是作者自己还是译者的锅。
  •     如果变成干货,可能可以压缩一半吧
  •     中东问题,估计我国真关注的人不多,要不是有人推荐,我是半点兴趣没有的。但是细读下来,真的受益匪浅。我想不管是哪个国家,崛起是需要人民共同努力的,把时间花在争执正确和意识形态上,真的很无聊。有空一定要写长评,真的很值得看。
  •     以色列历史入门
  •     真不知道是写的差还是翻译差
  •     有点枯燥,需要花点精力慢慢读。但是对于犹太民族和以色列这个国家没什么常识的人来说可以了解到不少东西。虽然理解犹太复国主义的人们对于创建以色列犹太人自己的国家的渴望,但是对于世代居住在巴勒斯坦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被杀被驱逐,被迫成为难民,这事让我有点厌恶以色列和犹太人。
  •     真心好看。
  •     前半部分对于以色列建国、约旦河西岸定居点,和加沙地带冲突都有多角度的描述。尤其是了解到,基布茨这种共产主义的部落以色列人也尝试过,在现在的语境下,感觉非常神奇。但是后半程无核化的论述实在有点自说自话,somehow可以相信以色列拥有核武器就永远不会使用,但是伊朗就会?这是个game theory最后大家都会死的事情,何必做出这种假设呢。
  •     书中有段情节,是以色列同情巴勒斯坦人的组织和巴勒斯坦谈判,巴勒斯坦要求以色列像德国人过去做的一样支付赔偿用来支持国家发展,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读到一本关于中华民族自我反省的书
  •     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有点艰涩难懂,但耐心读下去,发现这是一个很伟大的故事。其实以色列的占领,很难评判其对错。为了生存,以色列只有不停地抗争。我想,历史自有其说法,现在做什么与不做什么,其实也很难证明对错,只能让时间来说明。
  •     还算客观的视点 以色列建国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无法说是合法的 而且你说犹太人可怜 我说巴勒斯坦人何辜呢 如果一切凭本事凭经济凭武力 那全世界都顶礼膜拜精英主义 也没有几个国家该存在了 现在已然死结啊 可悲可叹
  •     絮絮叨叨,抒情多于叙事。
  •     以色列和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二两个让我感觉能够拿荣耀与悲情形容的国家,孤独感、史诗感以及充满张力和血性的民族。
  •     出于了解犹太人的目的来读,没想到看到了以色列建国至今的彷徨与坚定,在矛盾中建立的国家,很多次强调孤儿,也正是这种情况才能产生既古老而又年轻的以色列
  •     新闻摘抄?
  •     不同的人阅读会有不同的关注点,如文艺爱好者会关注犹太人对于艺术与人文生活的态度;创业者会关注犹太人的果断与高效;处于困境中的人可能会关注他们的坚韧与顽强……总之,犹太人,一个在不断创造奇迹的民族,但同时又不断在与世界抗争的民族,安逸,对于犹太人来说总是那么虚幻……
  •       "这里的生活是美好的,天空万里无云。只要你不抬眼看邻近的巴勒斯坦村庄,只要你不知道,你脚下的土地是如何获得的;只要你不知道,一切过后,这里是如何维持着如此的平静。"书中的这段话最为深刻,以色列,巴勒斯坦,中东,就是一片被血和泪铺满的土地,以色列阿拉伯,每个民族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自己的信仰而战,谁手执正义之战,我们无法研判,书中以时间为主线描写了以色列的建国发展史,但是也让我们看到了另类的阿拉伯
  •     如果没有最后一章,如果少一些错别字,是可以五星的。
  •     对于我这个历史盲政治盲地理盲来说,这本书真的是看的好吃力…还好在孕期内看完了…“这个国家为它的国民提供的不是安全、幸福、和内心的平静,它提供的只有生命岌岌可危的强烈感觉,是生活于危险、贪婪和极端的肾上腺素刺激。”震撼谈不上,倒是平和的纠结让人悲悯。
  •     因为信仰的原因,我想去了解这个民族,通过这本书知道了它的过去和现在。者文笔很好,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国家诚挚的爱。然而,无论作者用多么悲情的腔调诉说他们的苦难和辉煌,我还是对这个民族没有好感,因为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竟然拿起了刀剑,成了刽子手,因为他们仍然以上帝的选民自居,高高在上,不可一世。
  •     其实最想出国去看看的地方就是中东阿拉伯地区和圣城耶路撒冷
  •     文笔一流。能看出作者的内心矛盾和焦虑,但这种矛盾心态有时也会变成一种偏执或偏见。比如以色列拥有核武自豪无比,而敌对国家发展则忧心忡忡,这是不是双重标准?
  •     對於以色列有了初步的了解
  •     中东对我来说是陌生而神秘的,如果说《大中东行纪》给了我轮廓,那么《应我的许之地》给了我色彩。中东的近百年来,以色列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写的精彩,拓展了许多关于中东的知识。相比于《二手时间》用“复调”的写法描述前苏联解体后人们所发生的事儿,恐因我水平不够,读起来略显乏力。《我的应许之地》则显得很干练,深刻到位,好书,值得一读!
  •     那么深的宗教和民族冲突,和平解决争端简直是不可能,无非是一端压制另一端。有些不道义的事却又似有必须去做的理由,又必有人去承担罪名,无解。
  •     以最简单的表达方式溯源巴以关系的现状,没有因感性的描述而丧失观点。好书。
  •     略有过度抒情的倾向,但整体而言,纵观以色列百年风云,有传奇,有反思,有交锋,仍是值得一看
  •     怎么说呢,像是作者从历史中随便拿了些材料拼凑而成的一本书
  •      迫于生计的“”驱逐“”取于 迫于生计的“”驱逐“”取于前五章的内容,在“1100万犹太人面临存亡之机”而巴勒斯坦地区又缺乏民族意识之际,犹太人迈出了“”“步入深谷”的一步,本可和“土著”巴勒斯坦人同处一片天地,却因1936年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打断,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五次中东战争”。更为严重的是在政权太平之后却带来了更加深刻的国内危机,定居者们奋起反抗政治的规章和约束、反战分子奋起反抗历史与地缘的现实、自由主义者们反抗太过强势的国家,这一切都突然之间反抗起了“曾经的美好”---古里安打造的犹太国、供给房、迪莫那、新以色列。
  •     一个以色列犹太人对以色列建国历史及建国后历史的追问与反思,浓烈的现实主义关怀!
  •     “这支民族从死亡走出来,活在四面环绕死亡的处境里,然而,它却创作了生命的壮观奇景。这支民族不停地跳着生命之舞,直到末日降临。”
  •     以色列是犹太幸存者的沃土,却也是野心家的乐园。
  •     对全世界流浪的以色列人来说,这个应许之地是家园,对被占据领土的巴勒斯坦和阿拉伯民族来说,以色列是空降的贪婪的魔鬼。所以中东问题的根源就是犹太人的复国运动。
  •     想要了解以色列
  •     太多「感情」成分,我都怀疑在看一本小说,多少是真实多少是臆想。我看不下去了,也不敢看下去。
  •     解读以色列的一个视角,非常不错
  •     翻了几下,不是历史书,是散文啊~~~弃
  •     抒情看得我好累。。。
  •      我是个喜欢追寻遥远的人。作者在描述祖辈时有史诗的传奇感,现代的思考则如同时代一样混乱而纷繁… 把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看到那些先驱们放弃自己在西欧的舒适生活,而致力于建造一个梦想的国。在深谷里开辟沼泽,在社会主义的公社里耕耘,在雅法庄园里出产甜橙。让我诧异的是,最初的犹太复国运动并非出自纯宗教的狂热,事实上宗教狂热只是后来的一个方面。与其说这是他们的应许之地,不如说这是他们最后的存活之地。 之后,是一场血腥的历史。二战马萨达的精神。及战后阿拉伯民族意识崛起后的冲突。所谓和平定居。太过复杂,以至于我难以简要概括。 最后,是现代的精神及未来探索。我自私的对他们保持同情但并不关心。
  •     对以色列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书籍以时间的顺序对以色列各个时间点的关键历史进行了阐述。但是对1948年以色列建国的那段历史介绍的太少。其实以色列在步入资本主义后,也和我们国家一样伴随着各种问题,比如说个人享乐主义,房价居高不下,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等等。巴以冲突不仅仅是宗教问题,还有历史问题,以及以色列不断扩张的各种问题。
  •     难得的好书
  •     长久以来,对以色列的建国都停留在英国强行在巴勒斯坦划出一片土地分配给落难的犹太人,这样片面的历史观确实影响了对中东战略格局与历史渊源的思考。本书所叙述的以色列建国史延伸更加广阔,从上世纪初,犹太国复兴的先驱的探索到社会主义性质的拓荒尝试再到极端复国主义主导,足以给每一个读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抛开道义不谈,苦难智慧的犹太民族,在如此复杂的时代背景之下,缔造了如此强大的国家,实在令人佩服。人生而平等,但优质与劣质却又是天然存在的,对道义的蔑视不是高尚之举,但作为生存之道值得同情,更何况犹太人为中东所带来的进步与活力,绝非无用。民族主义往往狭隘,但在危急时刻又能产生非同寻常的力量,但民族主义一定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寻求超越族群的思考也映射了一代代以色列人的民族焦虑,不仅仅是以色列,更是全人类。
  •     佩服作者的大局观……但是,总感觉写的不太客观,有些以色列和西方国家的交易没写出来。另外,先发制人的军事理念还是不太人道。自己拥有了核武器,不允许周边国家运用,与其说是和平,不如说是不许百姓点灯。直说的话就是西方国家的一个好朋友。真的是好朋友吗,为什么好多事情别人都不允许呢?还是因为犹太人太过强大,大家都有点想防着。然后,在本属于巴勒斯坦的地方建国,也是有侵略的嫌疑吧。现在自己急着洗白白,呵呵哒。看了他们这些糟心的事情,好好珍惜现在国内的好环境。大胆预测本书不会太卖座,不太客观,但是学术价值还是挺高。哎……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