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富论》书评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1
ISBN:9787506065962
作者:滕泰
页数:281页

“软财富”让人耳目一新

书中理性建言的东西很多,比如,人口政策、人力资本战略,和金融贸易战略,也有很多原创性的经济理论,比如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但最让我耳目一新的是软财富思想和软价值理论。可以说,这是一场财富的革命。个人觉得软财富理论,是非常超前的。

民富论:中国经济百年繁荣之路

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设想,那么,何为“中国梦”?在我看来就是要实现中国的民富国强,诚如滕泰先生在《民富论:新供给主义百年强国路》一书的序言中所说,“没有一百年以上的长期增长, 根本谈不上国强民富,中国如果不能实现百年以上的经济繁荣, 也不足以叫做中国梦。”一个国家要实现百年以上的经济繁荣,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一个能保持经济繁荣增长的国家财富战略。而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探讨上百年财富繁荣之路的著作。上个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生产停滞、失业严重,同时物价持续上涨的“滞胀”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经济学界纷纷向当时非常主流的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挑战,提出相关的替代理论和政策。因此产生了供给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供给主义的政策主张主要包括降低税率、鼓励生产,同时恢复金本位、稳定美元价值来抑制通货膨胀等。这些经济政策主张在里根上台后,作为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得到了贯彻实施,取得较为理想的经济效果。中国近几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基本上遵循的“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当经济增速有所下降时,往往是通过增加投资、加大货币的投放力度来提升经济的增长;当经济过热或是通货膨胀时,往往是通过紧缩银根、压缩投资规模来给经济降温。这样的经济政策往往容易造成下列不良后果:经济扩张时,乱上项目,造成产能过剩;经济紧缩时,造成一些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高利贷泛滥,严重的导致企业的倒闭。作为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提出和倡导者的滕泰先生认为,中国多年来的总需求管理政策,忽视甚至伤害了中国经济长期有效供给能力的形成,压抑了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因此很有必要将中国的经济政策着眼点从总需求管理转移到供给管理,解除供给约束,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使得中国财富源泉能得到充分涌流。与此相应,在理论上滕泰从供给端重新定义了经济周期。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经整整五年了,但世界经济的形势现在仍然是错综复杂,发达经济体出现了一些好转的迹象,但新兴经济体仍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也有所放缓,中国的贸易顺差也是逐步收窄,因此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施行新供给主义经济政策很有必要。新供给主义的经济政策主张主要围绕解放供给约束(包括资源约束、资本约束、技术创新约束和制度创新约束、人口数量及流动约束)来展开的,它的主张主要包括:研究和调整现行的人口政策、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劳动力的流动、大规模减税、减少行业垄断和政府的行政干预、促进经济的市场化和大力支持和发展民营经济等。在这本书中,作者从财富大周期的角度探讨了人口变化与城镇化移民对一个国家经济和财富战略的影响。书中提出的关于在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就业、住房、户籍问题, 以及城乡资源互动和土地制度问题的解决思路,很有参考价值。比如,滕泰认为,中国经济的潜力在于城镇化。但和媒体热炒的“城镇化”概念,以及一些学者空洞无物的“城镇化”相比较,本书认为,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就业,否则城镇化的结果就是“贫民窟”。而解决就业的关键又在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主要是以“软财富”行业为主的服务业。除了人口和城镇化问题之外,书中还探讨了贸易、金融、国防以及新时代的软财富战略。而这些战略,都需要用新供给主义的政策主张去重启改革来实现。和三十多年前改革开放有所不同的是,在走市场经济道路二十年,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全球化十多年之后,中国已经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如果转型能够成功,中国无疑将走上百年繁荣的富民强国之路。在我看来,《民富论》中作者的视野和意图,正是“站在百年繁荣的起点上,如何重启改革”。

赞民富才能国强的观点!

赞民富才能国强的观点!“新供给主义经济学”把供给学派政策主张归纳为:放松供给约束“,把8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的精髓概括为”解除供给抑制“,进而提出全面提升经济潜在增长率的经济思想和改革措施。按照“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理论研究框架,经济的长期潜在增长率取决于五大财富源泉,解除供给抑制,也必须从以下五大财富源泉出发:第一财富源泉是人口和劳动力。第二财富源泉是土地以及附着在土地上的资源;第三是资本;第四技术和创新;第五是制度本身。制度决定了一个国家宏观的社会分工效率和微观的企业生产效率,而社会分工和管理效率的提高自然带来财富的增长。每一个制度改进的地方都孕育很大的潜力。民富才能国强!这是《民富论》给我们最抢眼的观点,也是我所接受的和支持的观点!书中写到:世界经济已经进入软财富时代,如果我们还将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就业问题的希望寄托于钢铁等传统硬财富行业,不仅根本解决不了数亿进城人员的就业问题,而且会产能过剩,极大地浪费硬财富。  未来新城镇化就业问题的出路一定在以知识产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金融产业、社会服务业为主导的软财富、软产业、软经济领域。因此,新城镇还新在它解决就业问题的新出路。  即便这个转型有一个过程,短期内有一部分人仍需要在老的产业暂时就业,未来也不排除在经济结构转型后大规模失业的可能。拉美、印度等很多城市都有这样的前车之鉴。这就把挖掘新城镇化潜力的前提引到下一个领域——经济结构的转型。  倘若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没有完成,传统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一定无法解决新城镇化的问题。而经济转型问题更是一个自然的市场化过程,不可能由政府一手完成,更不可能短期完成。  政府在经济转型上能够有所作为的是放松管制、减少垄断、减税、市场自由化、产权民营化,以及放松人口户籍制度、资本与金融等领域的生产要素供给约束以及供给抑制,让市场、消费者和企业逐渐转型到未来的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可见,新城镇化还新在它的最终诉求是经济结构的调整。  总之,从人口和劳动的流动分析,中国的城镇化的确有绝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发掘新城镇化的潜力,供给效率提高的意义优先于需求创造,因为人口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就业,而就业背后的问题是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转型,是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潜力。仅此一个城镇化坐着就如此的独到的观点,我们足以看出功力,这点事值得我们学习的。此外,书中很多地方都比较精辟,不逐一列举,有兴趣的可以阅读本书。

产权—— 民间智识和政府慧见的交点

产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制定经济政策应守的底线。在改革的进程中,中国一度因对私有产权的保护不力而备受诟病。我们喊了多年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基本上都是针对国企的,而对私企则有太多的干预。可喜的是,随着新一届政府认识的深化,我们已经看到了转变的曙光。 2013年11月12日,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二部分第五条明确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新一届政府提出,地方政府一般不能直接办企业或者干涉企业经营活动,全能型家长式的政府最大的弊端在于模糊了产权关系,产权革命的核心就是将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壮士断腕”。这点与今年9月出版的《民富论》不谋而合。该书有两处强调了对产权的保护。第209页:“中国最终落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文化中缺少对私有产权的尊重,造成社会矛盾解决方式的内敛性,使整个社会缺少探索和扩张的动力”;第215页:“再次,任何产权改革一定要建立在对现存合理产权充分尊重的前提下进行。必须明确,不论公有产权还是私有产权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民间智识和政府慧见相交,指在了产权这个关键症结上。知为行之先导,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将在完善产权制度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既得利益集团,更应该读这本书

看到网上很多人评价这本书,说作者分析问题很理性。买来书,读完前面五六章,发现作者分析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人口政策和移民问题,贸易和金融问题,国防和战争问题,确实理性务实,又很擅长从科学角度分析。没想到,在未来十年改革如何突破既得利益集团阻挠这个敏感而有尖锐的话题上,竟然也很理性。不得不承认,任何改革都会形成既得利益集团,而当原来的既得利益集团成为新的改革的阻力的时候,一旦这种阻力的危及面达到一定程度,一定会被分化,最终支持改革并从新的改革中受益。希望现在的既得利益者读读这本书。

在经济问题上的“想当然”

在读这本书前我就想到,这是我所读的第一本正式有关中国经济的作品,期待惊喜,同时觉得没有读过《国富论》有些惋惜,也许读过的话,现在会有对比感吧。首先说到的人口因素,也许普通人都会存在很多误区,比如人再多了怕经济困难太重,包括我自己都没想过人口与经济呈正增长趋势,本文的统计让人感觉这并非想当然的事情,是需要仔细慎重地决策的,也许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经济发展到哪里,人口增长与资源的矛盾会平衡,超过这个平衡点,也许经济就呈正增长,反之就呈负增长。GDP与人口的关系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甚至作者都提出某些偶然性的但起巨大作用的人口会因为人口控制而减少出生,甚至会影响国家经济的进程。所以有时候看什么大V啊、公知啊谈这个问题,大可不必动不动跟风或批判,这些问题只有非常专业的人员才有发言权,因此掌控此问题的人员也需要非常专业,且否则就有可能给国家带来损失。因为我们经常看到微博的大V们一旦有了名气,啥事都要插手,好象是万事通一样,其实社会发展到今天通才已罕见,我们守住本份,把自己的责任负好就行,好多事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谦虚一点听专家的话了。我们国家一直强调人口众多,但我却第一次知道,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法国、英国的人口密度都远超中国,且人口密度远超中国的日本一个小岛国就已养了1.3亿人,这真是值得深思的事情。问题的关键在于:即使再过10年,中国人均收入和存量财富拥有量也远远赶不上1990年的日本。日本人可以在经济零增长的情况下,长期过着富裕悠闲的生活。我们平时只看到到处都是人挤人,特别上下班高峰期,以及一些集体活动的场所,以及春运时期的人流高峰,但那些都是平时的感性印象,并没有加入数据和理性分析,但其实单是数据分析也仍不够,这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极强的问题,如果加入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一切又将重新认识了。看到对“土地财富递减”的理论的驳斥,这些理论很多都是凭主观的想当然,素不知化肥工业发展起来后,土地肥力不但不递减,反而是递增的,有很多假设都是多年前的,后来的情况完全发生了变化。而且在“软财富时代”,人类对地球资源的依赖将逐步降低,这实在是值得开心的事情,因为越来越多的财富来自于人类本身的主观思维世界,每一个人都将成为财富创造的源泉,但不知道作者是不是过于乐观,要待来日检验。有时候不是外在竞争阻碍了发展,恰恰也有可能是自身的内部因素,如“人口老龄化”让自己作茧自缚。作者也提出了可行的建议,也许最重要的是对局势的把握上,及时调整人口政策势在必行,但表现的人口控制不过是表象,更重要的是改进人口质量。但作者提出优化人口的另一个策略很有启发性,那就是人口流动,传统农耕文明老死不相往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对于渴望远方的人们来说,远方不仅仅是实现物质财富梦想的地方,更是追求精神财富的地方,相隔较远的文明一旦融合,更有可能产生一种较优质的人口。但人们从感觉出发,往往对流入本地的人口有着不满和偏见,认为他们抢了自己人的饭碗,所以不欢迎来自他乡的人来生活,这也只能说是一种愚昧的自私的落后的观念,人们并不知道就是外来流动人员使本地经济增长和繁荣起来,应当做的是感谢而非抱怨和指责,因为无论哪一次移民或迁徙都带来了实际利益。我们总看到移民者去的都是发达国家,却并不知道因果其实是相反的,或者是相互的,是移民促进了国家的兴旺发达。本书和我上次参加中外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时主题发言人高佩义有相似主张和担忧,都对应重视利润最大化还是就业最大化进行了取舍,认为良性社会更应当注意就业最大化,但本书主要是建议多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的软产业和软财富,高佩义老师则主张发展农业并提供更多手工劳动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细读的《民富论》

  滕泰博士的《民富论》给我们指出了新的财富时代,其实也就是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令我们感受到传统的财富观念给我们带来的冲击以及限制,阅读完本书,在网络上读到这样的财富理念文字,结合《民富论》值得仔细阅读。    想在网络上赚钱,你需要创新制胜。当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成立Facebook的时候,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网站。根据《福布斯》杂志最近的估计,他现在拥有175亿美元的净资产。德鲁·豪斯顿(Drew Houston)看到了网络存储空间的赚钱机会,与别人共同成立了Dropbox公司,这家网络存储公司2011年的营收达到2.4亿美元。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Eric Lefkofsky)发现了团购网站Groupon的潜力,向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安德鲁·梅森(Andrew Mason)提供了100万美元。今年,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以29亿美元的净资产登上了福布斯亿万富豪榜。互联网上依然有许多赚钱机会,我们找到了网络致富的几种方法。  YouTube网站开创了许多歌手的职业生涯,包括贾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这位年轻的流行乐手在过去两年获得了1.08亿美元的收入。可是你听说过“腊嘴鸟”(Karmin)吗?这个二人歌唱组合已经签下了100万美元的唱片合约,他们此前翻唱克里斯·布朗(Chris Brown)的单曲《看着我》(Look At Me Now)的视频已经走红。这个组合的艾米·海德曼(Amy Heidemann)和尼克·努南(Nick Noonan)在现实生活中是情侣,他们的视频在2011年4月上传后获得巨大成功,创下超过6,800万次的点击量,促使“腊嘴鸟”组合仅在一个月后与重量级的史诗唱片公司(Epic Records)签下100万美元的合约。他们首张专辑的主打歌《心碎》(Brokenhearted)已经成为白金唱片。  你不必当歌手,就能成为YouTube网站的明星。如果你足够幸运的话,你可以拍摄你的孩子、宠物或者天空中双彩虹的视频,引起观众共鸣,得到广泛传播。YouTube网站可能会和你取得联系,邀请你成为合作伙伴,这意味着该网站将在你上传的视频中插播广告,与你分享50%的广告收入。名为“大卫看牙医”的视频为他的父亲带来了超过10万美元的YouTube广告收入。除了广告,因病毒视频走红的名人还可以在电视上露面、推销商品甚至是iPhone手机应用程序,就像“查理咬我的手指”的拍摄者那样。  YouTube网站并不是唯一开创百万富翁职业生涯的平台。索菲亚·阿莫鲁索(Sophia Amoruso)是网上时装店Nasty Gal的创始人,她通过在电子港湾(eBay)上出售旧衣物实现了创业。在建立粉丝基础后,她离开了这个平台,创建了自己的网站。Nasty Gal网站现在价值1.3亿美元,预计今年将实现1.28亿美元的销售额。  现在有更多通过在线零售业务赚钱的选择。除了Craigslist 和电子港湾等历经考验的电子交易平台,还有Threadflip这样的时尚网站,卖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兜售她们穿过的女装。ModCloth网站在出售过时服饰的同时,还小心整合了越来越受欢迎的社交和移动功能,这个网站获得的盈利让创始人、年仅27岁的夫妻埃里克·克格(Eric Koger)和苏珊·格雷格·克格(Susan Gregg Koger)登上了《福布斯》杂志的30岁以下30位俊杰榜单。

滕泰很可能成为人口政策调整的第一个预言者

读完这本书我个人觉得,三中全会人口问题可能会有变化,而这本书里边的主张,应该是调整人口政策的蓝本吧,毕竟,作者是多次受邀“问策中南海”的专家。说不准,继李佐军准确预言2013年金融危机后,滕泰成为准确预言人口政策调整的经济学家。

《民富论》中的“中国梦”离我们有多远?

《民富论》是我读到的滕泰的第一本书,书中从新供给主义经济学角度讨论了我国的国强民富之路,从人口政策、移民与城镇化、贸易战略、金融战略、战争能力等方面,多维展示了面对正在到来的“软财富”时代的改良之计。可以说,通过放松人口生育控制、放松户籍制度、减少资本与金融管制、优化土地与资源产权结构、推动国有企业等低效率领域的制度改革,可以解除“供给抑制”,但我认为,这仅仅从理论上解决了当前面临的单项危机,而政府行为从来是以一个整体利益集团的面目的出现的,背后深层次的动力来源更值得我们深思。以人口城镇化为例,作者提出就业是城镇化的潜力所在,而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转型,则是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潜力来源。试问一句,就业结构如何转型,作者尚未提及,相信这并不仅仅是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过渡这么简单。目前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并不仅仅是就业供给的问题,而形成了两极分化,这厢公务员报考成“千军万马闯独木桥”之势,那厢技术人员、蓝领工人、家政人员的薪水随着劳动力紧缺而不断攀升,这不仅仅能由市场价格所决定,更重要的是几千年来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作祟,而这背后则是权力腐败在产生诱惑。即使身为创业英雄的马云,在面对政府的重重为难下,仍然得谨慎应对,更遑论草根阶层的选择了。此根源不铲除,就业结构的转型又从何谈起呢?再以人口城镇化为例,作者提出户籍和住房问题这两个“拦路虎”,其实背后的根源并非如此,而是国家资源的不平衡。养老、社保、医疗、教育、交通、市政……这些资源成为城镇吸引的最大优势。试问,如果在农村能和城市享受同样的高考分数线,在乡下仍然有三甲医院为之服务,谁愿意花一辈子积蓄买城市的一个卫生间呢?并非人口聚焦导致资源失衡,而是资源的分配不均促使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再以计划生育政策的放松为例,随着中国过早的进入了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优势确实已逐年下降。可是从“养老靠政府”到“养老靠自己”的宣传口号的转变,可以看出,如今人口增长的下降,并非仅仅受限于计划生育政策,更多的和未来的生存紧紧相关。过去的农村,因为田地需要劳动力,因此人口的增加有利于家庭的富裕。而如今,人口的增加意味着住房的紧张、消费的提高,因此就连农村也不再主动的选择多生孩子。这不仅仅是观念或政策的影响结果,更多的是社会资源供给和经济市场环境所导致的。如今,政府眼睛紧盯经济增长指标的GDP,而号称“三驾马车”的投资、消费、净出口已经日薄西山。09、10年凭借房地产投资、带动装修、家电等18个产业;汽车政策倾斜,刺激汽车消费;家电下乡,刺激制造业;而到2011年底,这些市场基本已趋饱和状态,2012年至今也没有新的消费热点。净出口受欧美经济环境影响,短期内很难有所起色,而人民币汇率也只是中国与美国之间博弈的棋子。作为饱受争议的投资,政府的四万亿早已花光、民间财富收入的增长赶不上CPI的速度、制造业和实体业受外部环境和资本运作概念的影响已遍地哀嚎。而和GDP紧密联系的房地产行业,因为涉及政府、金融业、开发商等诸多利益集团,仍在打着降落伞寻找“软着陆”的机会。当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危机降临时,多数国家会选择发动国家战争来转移民众的注意力,这样既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也促进经济的复苏,我在猜想,也许中国是否也会考虑这步棋来解决当前经济危机。不然,光凭理论的《民富论》,很难撼动中国问题背后的真正症结。文/卢育涛 2013.10.06

不是赞同书中所有观点,但很欣赏作者思考问题的方式

看得出来,作者对人口、战争、金融、贸易等问题的研究探讨很理性,也很有见地,这些我都赞同。但不太赞同“改革如何突破既得利益集团阻挠”这一小部分的内容。作者看来,既得利益集团是可以突破的,但事实是,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大都因为利益集团的阻挠和反对而失败,那么,凭什么说现在的利益集团就可以良心发现,然后配合甚至主动推进改革呢?虽然不同意这个观点,但作者能够理性,当然,也是比较乐观地去触碰既得利益这个敏感话题,还是比较欣赏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因为,一味地批判或者悲观地去看待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改革红利的追寻

改革的共识已经形成,如何释放改革的红利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各方的见解层出不穷,如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提出了新结构经济学,而年轻学者的代表滕泰则提出了新供给主义,《民富论:新供给主义百年强国路》就是新供给主义的具体论述。  什么是新供给主义?是与新自由主义相区别的,新自由主义要求政府完全退出市场经济,回归守夜人的角色;而新供给主义要求政府先把多年来实施计划经济、凯恩斯主义干预所遗留的供给抑制因素全部革除后,方能逐步退出。也就是说,政府仍然需要在解除供给约束、解放生产力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必须置于严格、透明的制度约束之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主张?因为作者认为,中国经济受到高税收、高社会成本、高垄断、高管制等“供给约束”,只要通过减税、降低社会成本、减少垄断、放松管制等措施,放松“供给约束”,就可以提高经济的短期增长率; 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在人口与劳动、资本与金融、资源与产权、技术与创新、制度与分工等五个方面都存在“供给抑制”,只要通过放松人口生育控制、放松户籍制度、减少资本与金融管制、优化土地与资源产权结构、推动国有企业等低效率领域的制度改革等措施,解除“供给抑制”,就可以提高经济的长期潜在增长率。  其基本理论体系包括:通过“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重视熊彼特增长,重启斯密增长,整个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得以不断提升;放弃传统产业政策,让“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恢复“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理想经济运行机制;从“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效率”入手,真正解决房价、物价等顽疾;从“供给贡献和边际报酬”出发,确保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等。  人口变化对一个国家经济和财富战略的影响十分深刻。书中概括了人类不同阶段面临“人口资源陷阱”的四种解决办法:拓展新资源、发明新技术、重新分配资源、控制人口, 并详细对比了东西方国家长达2000年的历史中每一次面对“人口资源陷阱”的制度文化背景、战略选择和长期财富影响,从而最终推导出中国的人口和人力资源战略,即标本兼治,从人口数量控制转向“人力资本战略”,在软财富的时代取得主动。当然,这个问题的讨论也是要有些极限思维的,从农业的角度我感觉,人活着的根本不是靠财富,而是靠粮食等自然资源,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人类的食品生产能力到底能养活多少人,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不是已经有科学家预言,将来的世界是粮食和淡水的争夺,那是真正的硬财富。当然现阶段,更多的要丰厚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基础。  本书回顾了历史上很多国家靠移民造富的历史,并利用这些历史规律分析中国城乡人口互动过程中的复杂影响,提出了城镇化过程中的就业、住房、户籍问题,以及城乡资源互动和土地制度问题的解决思路。作者指出,移民引发了北美大陆第一次财富大爆炸。事实上,中国的战国时代,各国的竞争也是以人口竞争为基本战略的,秦国最终的胜出是争夺到了更多的人才和农业人口。如果再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审视,人是生产关系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人的生产自然推动财富积累,而人的消费也在客观上形成新财富源的开掘机会,每个人是财富的挖掘者,每个人也是被挖掘的宝藏。为什么会产生移民?根本原因在于移民流出国与流入国在制度、环境等软环境方面的巨大差距。由于中国历史上缺乏严格意义上的私有制度,专制的封建王权一次又一次地任意剥夺臣民的财产,于是形成了中国人对所有权规则失去了应有的敬重。在今天,中国必须从产权的明确入手,推动土地、户籍、公共服务改革等,释放人口的红利,推动城镇化的发展。  本书认为,人类的贸易已经从丝绸之路的马车时代发展到海洋贸易时代,从大陆交通的低效率发展到铁路、公路密布,从硬设施支持的3.0版贸易发展到电子商务支持的贸易4.0版,中国要认识自身的贸易地位、国际分工地位,利用全球贸易促进有利于自身的贸易流向和财富转移;只有彻底摆脱硬资源约束,以知识财富、信息财富、文化财富、金融财富和其他社会服务为代表的软财富才是中国未来贸易战略和国际分工地位竞争的重点。对中国而言,那些出卖苦力的贸易如果仅仅积累了一些金钱,这些钱最终也会像浇在屋顶上的水一样流逝;贸易如果不能提高一个国家的社会分工效率、提升本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最终所成就的还是他国的繁荣。显然,中国的转型升级,贸易战略也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积极转型。  当然,既然是《民富论》,所有的论述归根结底还是要说明, 国家富裕不是最终目标, 老百姓富裕才是中国梦。国富民不富, 衰落第一步; 民富国不强,财富无保障;而从国富到民富, 不仅需要财政税收政策调整,更需要土地、国有资产等产权制度上的变革,在环境、文化、制度之间形成正向循环。新供给主义提出的收入分配改革政策的六个核心主张包括:遏制公共权力直接或间接参与财富分配;减少垄断对财富的瓜分;控制利用公共资源过度获取个体收入的现象;对于创业企业或雇员人数、销售收入较小的小微企业应大范围免税;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分配,但调节的重点应该是严重偏离要素边际报酬的收入,比如房产持有和遗产继承等;无论是公共投资还是转移支付,长期来看都是低效率的,因此应该尽量减少公共支出和转移支付。  通读全书,我有一种强烈的感受,这就是视野开阔、行文有势,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创新性的思维,也能看得出作者对于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的重视。实际上,改革的红利尽管包括人口红利、土地红利、城镇化红利等等,但根本上还是制度的红利,只有通过制度的调整才能实现上述红利的释放,实现中国改革的再出发,最终实现中国梦。  (二〇一四年一月十九日)

《民富论》:梦想,何以为继

其实原本想用的题目大概是“当我们在谈论致富时,我们在谈什么”这种的,因为最近刚刚用过一个类似的(《<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当我们谈论未来时,我们在谈什么》)于是只好作罢。不过这个题目的模式倒是很万能的,或许是因为我们看上去在谈什么的时候,其实总也谈不到点子上吧。感谢雷蒙德•卡佛。他很聪明,有很多好故事。在这个题目中,出现了梦想。十一假期的第二天,我们的“中国梦”,当然还在路上。每个人都要有梦想,每个人的梦想实现了,“中国梦”也便成真了。道理总是再简单不过。而在《民富论》中,所揭示的道理也很简单。滕泰先生的新供给主义,精髓在于“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即通过民富来推动国富。于是在第一部分,作品从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关系入手,论证了普遍意义上人口数量与经济发达程度的正方向运动,进而分析了在我国的当务之急并非人太多而是人不够——更确切地说,是可以创造财富的人口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总是要与时俱进的。时至今日,商品所蕴含的劳动力已经绝非商品价值的决定性变量。在软财富盛行的今天,经济发展要依赖的是创造,是革新,是恰当的概念。这使得我们在培养“有用的人才”时,需要兼顾的是他的创造力,是他的独一无二。也许天才不会改变世界,但创造财富的,只能是天才。道理总是再简单不过了。“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是多少年来全国人民热切期盼可以实现的梦想。或许从某种意义上,它已经实现了,这一点从每年统计局给出的数据便可得到佐证。但,落实到每个人,可能有要有所差异吧。我们还是要奋斗的,为了梦想,还是要走可以继续的路。滕泰先生的这本书,深入浅出,很适合初学者来阅读。书中的资料丰富,大多很详实,这使得作品在阐释了一个简单的理论体系后依旧很丰满。或许思考——原创的理论方面并不是很多,但在国内同类的作品中,当属是上乘之作了。但往往这样的作品,会给人展示一幅充满希望的图景的同时,脚下的路怎样延伸又是另一回事了。梦想,关于现实总要有距离吧。

品相和内容符合作者的软财富思想

作为一名社科类图书的编辑,读完这本书,我更喜欢从编辑角度评价一下。我最看好滕泰的是他的软财富思想和价值体系。软财富理论认为,新的财富时代,即软财富时代,来源于人的智力创造的财富占社会总财富的比重将越来越大。也就是说,未来的财富主要是创意。具体到出版业,这两年来因为电子阅读的冲击,实体书的空间越来越小。那么,传统的出版理念(把文字变成印刷品)已经无法生存了。所以,除了作者本身的思想具有出版价值之外,一本书要受到读者青睐,还要考虑内容的可读性,全书逻辑体系编排设计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封面以及整体排版设计的美观。《民富论》作为一本理性探讨未来中国经济繁荣,民富国强的书,有不少理论创新,比如新供给主义经济学和软财富,也有不少非常实用的战略,但是,全书的编排结构和做这写作风格,硬是把一本有些学术范的书,写成了一本绝大多数人都能读懂,都能学到东西的大众书。而且,书的用纸(经验判断,是80克雅致,不伤害眼睛)、排版(非常大气,很有美感)、封面(大红封面释放正能量,加上护封书整体很上档次,去掉护封后的白卡封面显得美观大方)。说实话,书这东西,大家都以为最重要的是书的内容,但是,好的内容也需要好的形式,现在市面上很多书,不是内容不好,但是,书的用纸(很多接近草纸),封面(很多封面惨不忍睹)装帧设计太烂。《民富论》“内容”与“形式”都非常棒。

民富改革的路径——新供给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取舍

任何改革都应该有自己的理论作指导,而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认为最紧迫的任务是发展经济,经济改革自认也就成为重中之重。经济理论纷争自二次世界大战后,变的逐渐清晰起来即单纯的两种理论的争斗。凯恩斯主导的凯恩斯主义和哈耶克等奥地利学派引领的新自由主义,逐渐成为了不同国家、不同政党和不同意识形态的分界线,这些不同的见解直接导致了各国政府经济政策迥异,实际上就是世界各国经济改革的一种集中反映。然而,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复杂,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诸多弊端也逐渐暴露了出来。经济学家们也在整理自己的思路,试图从纯粹放纵的市场经济和有效需求理论中解脱出来,一种新的经济理论就此产生了,那就是以加大供给力度为手段促进社会整体需求,带动整个经济快速发展。   一、新供给主义、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   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以后,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问题上对市场的完全作用是深信不疑的。市场总是有着自己的巨大魅力能够将本不可能的事情变的顺其自然,这种任由市场配置社会的各种资源本身就是非常有智慧的,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证明他已经不是一位普通的经济学家,而是一位值得称颂的哲学家了,就像中国的老子一样始终相信天地之间有"道"在发挥作用,人们只需要做自己的事情而不要过多的安排、设计,因为那样只能是放大自己的"愚昧"并必然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就像哈耶克的著作《致命的自负》所强调的那样,人们往往以为自己能够发现事实真相并以相应的对策解决问题,但结果总是告诉我们那么做是多么的自负和主观。然而,当世界经济危机总是以周期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总是束手无策、无力应对,单纯的依靠市场已经在不止一个国家的经济实践中遭到了失败。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应运而生,凯恩斯认为经济运行时依靠惯性的并没有自知自觉,因此当市场主体认为某种产品能够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时,必然会毫无理性的投入和再生产,最终必然导致市场饱和、供大于求,反之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因此,凯恩斯认为必须有市场以外的理性的因素即政府进行一定的宏观调控,并以扩大社会有效需求为目标推动经济发展,以政府投资为主要手段拉动经济增长,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就业问题,这是一个较为完善的逻辑。然而,随着凯恩斯主义在上个世纪70年代面临的经济滞涨的挑战,自然就会有新的经济学理论萌生出来替代凯恩斯主义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滕泰先生的《民富论》实际上就是这种经济理论的集中体现,可以说滕泰先生的观点大体为我所认同,当然这也是新供给主义理论的理念驱使。   理解新供给主义就要了解上个世纪末美国和英国发生的里根和撒切尔夫人搞的改革,但是必须清楚的是他们的改革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他们首先采取的是企业运行成本强化市场活力,让很多企业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更能有效地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然而,我并不认同他们的改革就是新供给主义所指导的改革,因为新供给主义强调的是供给带动需求,这一点是我所非常推崇的,但是里根和撒切尔夫人的改革到了后期基本上就是私有化,供给的提升的目标被明显的边缘化了,新供给主义原本希望带来的社会需求、就业全部被资本所吞噬,那也正是为什么在里根、撒切尔夫人之后执政党迅速沦为在野党,并且由民主党和工党分别主政美国和英国,并采取了凯恩斯主义进一步强化了国家控制经济的能力和提升了社会福利。在我看来凯恩斯主义和新供给主义可能更为相像,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提升社会有效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和发展。只是前者依靠的是政府的投资带动,而后者注重放松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通过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主要体现在民众的消费需求上。   二、改革需要对不同理论作出取舍   滕泰先生在《民富论》里指出人口是五大财富源泉之一,而中国长期以来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明显使得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的问题实实在在的摆在面前,导致的直接问题不仅仅是人口红利的消失,更使得企业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用新供给主义的观点就是供给老化,很多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不得不闭门破产。因此必须要在人口生育问题上进行一定的调整了,但是这里仍存在这一个矛盾即人口的增长同时会带了许多的问题诸如目前最为明显的环境问题,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必然会导致人的欲望和需求不断的膨胀,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目标确实能够实现,但是由此引发的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也都是现实问题,雾霾天气、地沟油等大都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其已深入影响到整个社会,终究也会产生诸多外部不经济的因素。   此外,提升人口增长的速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社会公正问题,我们进行改革必须要全方位的看问题,而不能仅仅只注意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问题,面对社会进入转型期一些占据社会较多资源的人会将自己手中的某些特权转移到自己的子女身上。这一点非常重要,当人口控制完全放开以后,社会机制中的不公正因素尚存的情况下,社会流动可能会进一步减缓,而社会分层将更为明显,按照横向比较方法世界各国出生率最高的还是社会底层,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将更加激烈,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终究也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关于金融问题,滕泰先生认为货币战争一直存在着,而自英镑到美元,直至出现欧元实际上都是西方社会妄图利用自身货币的巨大影响力,控制国际经济的基本划分比重。他进一步的指出人民币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加深而普遍化,这对于人民币和中国来讲都是一个巨大机遇。大多人谈及货币升值都是"谈虎色变",认为货币升值直接影响到中国贸易的顺差格局,但是没有认识到货币升值亦有利于购买国外的商品包括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而后者才是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原动力。这一观点实际上认识到了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本质问题,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掌握了方法和技术才能源源不断的产生资本和财富,最终才能使得经济运行进入到一个良性的轨道上来。我必须承认这是滕泰先生站在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角度提出了这个问题,甚至已经超脱出了所谓的经济意识形态。面对已经经济全球化的事实,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货币很难不受世界经济整体的影响,按照滕先生所言无法阻止人民币升值,就尽可能的利用升值带来的好处,这实际上也是中国太极拳思想的一种表现即"借力打力"。从道家哲学来讲,就是要尽可能的把问题化解而非相克、对抗。   三、公平正义是改革新思路的基本前提   几千年来,中国都在一种所谓的强国理念的指引下生活,公民和公民社会的概念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大政府、小社会、小公民的现状没有得到改变。凯恩斯主义在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实践可以说是相对成功的,但是在这种经济理论的指引下已经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譬如在一些政府投资中出现了浪费和无目的性,只是单纯的将投资预算用尽花光,最终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并且留下了许多烂尾工程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究其根本而言,政府投资拉动经济的增长并非长久之计,相比较而言真正的拉动居民消费才是内需的活力之本。要做到"民富"那么就要不断的将集中在一些垄断部门的资源解放出来,只有将资源进行重新的有效配置才能给予社会主体同样的机会,才会有更多的人依靠自己的实力富起来而不是通过非正常的手段。《民富论》认为改革现今遇到了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这一点我也非常认同,这是所有改革都会遇到的相同问题,面对利益集团的阻挠改革依旧不能停止,相反要进一步的消除这些利益集团的影响。滕泰先生强调问题的核心在于是否尊重私人财产的问题,中国改革发展到今天确实面临诸多的问题,但是自《物权法》确立后私人财产和产权问题都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然而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私人财产的保护本身也包括了既得利益集团,这样必然会凸显一个问题即公平正义的问题,中国的改革必须要以此为基础,经济改革要注重效率和效益,但是作为整体改革的一部分也必须重视公平正义,作为社会底层的民众不可能仅仅依靠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解决贫困和社会地位的改变问题。新供给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考虑和新自由主义如出一辙都是有很大漏洞的,新供给主义认为要减少社会福利和基础设施的投入,这将对国家的发展和稳定产生巨大影响。   现代社会中,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是世界各国发展所必须保证的,这是社会稳定的根本所在,贫富差距和社会阶层矛盾凸显的现状下,社会保障和福利是最大的润滑剂,只有这种基本物质上的保障才能避免问题的恶化。至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个人认为主要还是要由政府来进行主导,只是要加大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公共服务是天经地义的政府支出。根据《南风窗》杂志的材料,巴西民众对总统的政策倾向有着清晰的认识,即总统为了竞选只是强化财政的转移性支付,不愿意投资到基础设施中,因为前者能让选民切身利益直接得到实惠,而后者只能在日常生活的体验中慢慢感受。巴西总统的这种作为实际上是政治投机的一种表现形式,政府的职能就是完善公共服务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没有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公路、铁路等,商业贸易就难以开展并取得效益,直接导致经济发展速度延缓。   中国改革在当前仍以经济改革为重中之重,但是需要明确的就是改革是系统的、完整的,不能偏听偏废除了经济改革外还有政治改革、社会改革。改革是要取得充分收益的,但是要让公平正义作为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否则改革本身都可能难以为继。经济改革的目标就是人民富裕、国家强大,但是这并不是必须以前者作为后者的垫脚石,在凯恩斯主义和新供给主义中寻找一个积极的共同点,那就是以扩大社会有效需求为目标提升经济,但是管理经济的思路要从需求面着手转移到从供给面着手,通过放松对供给的约束和抑制,用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从而引导中国经济走上百年持续繁荣之路。   从这个角度看,《民富论》不仅仅是经济学理论的创新,更应该是中国改革的一剂良方。

来嘛,里根! ——新供给主义能不能重启改革?

看滕泰教授的这本《民富论》的过程中,我不断想起电影《东成西就》里西毒欧阳锋大战北丐洪七公的搞笑场景,张学友饰演的洪七公每次都对梁朝伟饰演的欧阳锋说,“来嘛,你快来嘛”,而欧阳锋使尽浑身解数,每次都被打得满地找牙,以至于欧阳锋都不相信洪七公了,你想死找别人,每次都骗人家,爷不玩了,洪七公只好自缚手脚,说你先等等,这次我是真的要“壮士断臂”般的想死了,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欧阳锋最后都被打哭了……这很像过去30多年中国的改革历程,每次中国水陆空各栖学者不管使出的是无敌毒黄蜂,还是蛤蟆神功第几式,结果总是被看起来土得掉渣的既得利益集团打得魂飞魄散、连隐形眼镜也跌破的都有!君不见,“双轨制”变成了“一国两制”的官商经济学;股改“大小非解禁”变成了股民“大小便失禁”;国企改革“人生豪迈”、只不过是“天价茅台”再来一瓶;“房改”改成了“土地财政”、“天量房价”;“教改”改出了一年又一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年”……不说了,再说恐怕这篇文章就没人能看到了。你懂的!滕泰教授的这本书述及了今天中国几乎所有的财经热点问题,人口红利、城镇化、移民潮、产权改革、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贸易战略、军事战略及金融战略,很多观念我都是赞同的。比较有新意的是新供给主义和软财富这两章。在我看来,新供给主义实际上“新”在,将里根经济学中的意识形态部分切除了,前些年就有人曾提出,要给民企国民待遇等所谓“对内开放”的改革主张。本书从头到尾未提里根一个字,但保留了其经济技术的部分,提到了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萨伊。而“软财富”的概念与克林顿时期就提出过的“知识经济”概念,我看不出有何实质性的区别,我们也老早就提出过“科教兴国”战略。供给学派的论敌是凯恩斯主义。两者都是危机经济学,前者针对美国经济的滞胀时期,后者众所周知针对19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两者都是对于经济危机根源的理论,前者认为根源在于有效供给不足(书中表述为产品技术周期和供给老化),后者认为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里根经济学的经济学理论背景正是供给学派,同时,里根经济学在经济学界从理论到实践的效果都是存在争论的,罗斯福新政背后的凯恩斯主义同样如此。以至于萨缪尔森的经济学里就没有宏观经济学了,对里根经济学也持批判质疑的态度。笔者无意也无力去参与这些重大的理论争论,只是从草根视角看来,担心新供给主义会不会仅仅是看上去很美?据说“新供给主义”首度在《经济观察报》上刊出的时候,曾引起热议。很多人似乎看到了中国经济走出困境的新希望。但有鉴于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改革经验,我考虑的不是新供给主义能不能重启改革,我忧虑的问题是,这会不会成为新一轮“洪七公”痛扁“欧阳锋”?通读全书,我觉得滕泰教授没能解答我的两个疑问:1、凯恩斯主义通过低利率等货币手段拉不动的新供给,凭什么里根式的大规模减税就能?2、放松管制是否就是斯密式增长、熊彼特式增长的充要条件?网上一篇题为《中国真的有内需吗》的帖子里写到:贫富极度差距,10%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比“二八法则”更甚。无收入可维持3.9月的生存完全是谎言,经不起通货洗劫,更经不起结构化分析。要做中国的生意,只有三条方向。1帮10%的人花钱,寻找更为奢侈的享受;2帮90%的人省钱,省到无以复加;3引导90%的人进入10%的行列。面对这样的“两头大中间小”的市场需求结构,新供给的空间实际上是很有限的。如果不从抽象的理论思考,我们完全可以设想一下,大规模减税之后,企业家、市民会拿这些钱去干什么?新供给、新消费会不会是他们的首要选择?而我认为这是新供给主义里的一个逻辑跳跃,或者说逻辑缺环。我也衷心希望滕泰教授能在他的下一本书中进行着重论证。至于说到新财富,最早由德鲁克提出知识经济的概念到克林顿主政时期的推动,为什么在美国能玩得风生水起,在中国却依旧寥若晨星,需要思考的问题显然还很多,毕竟国企的垄断和民企的垄断都是垄断,不仅仅是个放松管制的问题,官商勾结谋求垄断,整个东南亚经济都可以说是前车之鉴。新供给主义利于企业,利于民,最不利于官,因为政府不仅要损失财政收入,还要缩减开支。那么他们又会怎么办?“洪七公”们这回又会怎样“神龙摆尾”,让新政重蹈覆辙呢?作为小时代里的小人物,关心时局,毕竟就是关心我们自己未来几十年的命运啊。来嘛,里根!

敢于挑战林毅夫的年轻学者

 相信很多买这本书的读者和我一样,是看到滕泰在FT中文网对林毅夫的所谓“新结构经济学、后发优势可让中国继续高增长20年”等谬论的批评后买的。林毅夫的知名度绝对高,但是近年来的一些理论实在不敢恭维。      而滕泰对林毅夫及其后发优势理论的质疑和批判,借用其他网友的评价,“并不是从道德层面展开的,也没有把新结构主义简单地等同于凯恩斯主义,而是从新结构主义理论的天然缺陷入手,即比较优势并非天然存在,贸易才是推动国际分工的源动力,也就是说新结构主义本身是因果倒置的,这一点很高明。因为如果新结构主义的理论本身是有问题的,那么,林毅夫的“后发优势可以让中国持续二十年高增长”的结论自然不攻自破,而作者提出的“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只能源于新供给主义重启的改革,而非后发优势”自然就有说服力。”敢于挑战权威需要勇气,而能够说到点子上,那就需要理论功底,甚至智慧了。我们小时候写作文,讲究通过反驳论据和论证来否定论点,滕泰从林毅夫理论错误入手批判,我觉得很高明。

从郎咸平的“藏富于民”,到滕泰的“民富论”

近五六年来,郎咸平教授因呼吁“藏富于民”的理念,火的一塌糊涂,也让藏富于民的理念深入中国人心。刚看完郎教授的新书《让人头疼的热点》,郎教授虽然还在呼吁藏富于民,但已经发出了“头疼医头头更疼,改革需要大手笔”的警示。除郎教授外,近年来,也有很多专家学者写作多个版本的《民富论》,比如王一江教授。但滕泰这本《民富论》最大的特点是,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而且,非常有可操作性。无论书中提到的未来十年的改革理论“新供给主义”,还是具体的人口、城镇化、贸易、金融、国防战略,不但成体系,而且,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对于读者,增长了不少的见识。以后如果还是只会说“藏富于民”,那你真的就OUT了。

没有理性和科学精神,就没有民富时代

前不久在FT中文网看到《民富论:新供给主义百年强国路》一书作者滕泰博士,对林毅夫的所谓“新结构经济学、后发优势可让中国继续高增长20年”等谬论的批评,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来自何方”的热议,除了赞同滕泰的观点之外,我觉得比观点更重要的,是文章透出的理性精神和科学思维。滕泰对林毅夫及其后发优势理论的质疑和批判,不是从道德层面展开的,也没有把新结构主义简单地等同于凯恩斯主义,而是从新结构主义理论的天然缺陷入手,即比较优势并非天然存在,贸易才是推动国际分工的源动力,也就是说新结构主义本身是因果倒置的,这一点很高明。因为如果新结构主义的理论本身是有问题的,那么,林毅夫的“后发优势可以让中国持续二十年高增长”的结论自然不攻自破,而作者提出的“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只能源于新供给主义重启的改革,而非后发优势”自然就有说服力。 以管窥豹,新书《民富论》几乎看不到意识形态层面东西,而是本着“把每一个或具体,或理论的问题说清楚,但又绝不说教”的思路,通过科学的研究分析,总结出与“民富国强”有关领域的历史规律,提出新供给主义经济学派的基本观点和软财富思想体系,并客观冷静地指出我们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行之有效的战略。这既是滕泰本人的特点,也透露出“70后”一代学人的一些群体性特征:走出国门接受现代教育,受益于市场经济,具有全球视野,摆脱意识形态和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束缚。从读者角度看,全书因谋篇布局的逻辑性,学术观点的创造性,所讨论问题的实用性而具备很强的可读性。“民富”“新供给主义”“百年”“强国路”,显然,这些书名中出现的关键词既有民富和国富国强的逻辑关系问题,又有新供给主义和软财富的理论创新,还存在未来百年的时间跨度,而书中所探讨的具体问题,比如,人口政策,城镇化,移民潮,对外贸易,金融、国防等,又和每个人利益相关。也就是说从学术角度既考虑理论创新,而从一本书的角度又要考虑谋篇布局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从读者角度还应考虑文字的可读性和内容的有用性。那么,以上几点是如何做到呢?针对今年引发热议的中国梦,作者明确指出:国富民穷不是中国梦。作为一种理念,从国富到民富,已被全社会普遍接受,本书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从如何打破国富民不富的历史惯性,以民富重启改革需要什么样的路径和原则等角度,做了新的解读。而如何才能实现民富,则是本书的重心。民富理念的实现,首先需要创造性的理论支撑以及由理论而来的具体战略。在我看来,新供给主义和软财富始终是“民富论”的两翼,或者说,“民富”就是新供给主义和软财富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人口、贸易、金融、国防等战略,主要围绕新供给主义和软财富。这应该是本书大致的逻辑体系。但是,软财富和新供给主义究竟是平行的两翼,还是有包含关系的,本书没有明确,有待作者在将来的新作中厘清。从时间维度上,作者将百年繁荣分解为循序渐进的三个历史阶段:未来十年,三十年,一百年;不同的历史阶段需要不同的改革路径和相应战略:未来十年靠新供给主义重启改革。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从供给端重新定义了经济周期,提出大幅降低税负成本和融资成本等间接融资成本,放松垄断和管制等直接供给约束,盘活现有存量,开启十年经济增长;未来三十年,必须解除供给端的抑制,依靠正确的人口、贸易、金融、国防、财富战略,引领中国经济走上持续繁荣之路。 按照我对书中观点的理解,如果中国政治社会不出现大的动荡,新供给主义一定成为新一届政府未来十年最现实的选择。因为从理论本身,新供给主义比凯恩斯主义更市场化,更自由一些,又比奥地利学派更务实,更有可操作性,这很好地兼顾了稳定和发展。从现实情况看,过去十多年政府主导经济的“子弹”,无论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是政府投资“铁公基”的“子弹”,都已经被“打光”,未来新的“子弹”只能在新供给主义的“工厂”中制造,而书中的人口、城镇化、贸易、金融、国防战略,就是新供给主义的“子弹”。前两个阶段之后,中国依靠上述经济社会领域的改革,可以开启一个持续繁荣、民富国富的新时代,但要走上当年大英帝国和如今美国那样的大国崛起之路,还需要用软财富战略决胜百年。滕泰的软财富思想,是在新的技术时代,融合经济学、哲学与物理学一些理念后的一次转换性创造,想要改变的是社会精英与民众的财富观念。相对于其他解决现实问题的具体改革战略,软财富战略才是引领一个民族,从过去百年积贫积弱到未来百年持续繁荣的一次财富革命。我们常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但几千年来,中国人从来不缺这种宏大叙事的视野和智慧,缺的是科学和理性精神,正因为此,这种宏大的视野和智慧主要被用在了无休止的内耗纷争中,而没有创造出应有的财富、制度和思想。《民富论》正是这种宏大视野与科学和理性精神的合体。在我看来,这一点甚至超越了书中民富思想以及新供给主义经济学本身。

闹钟PK韭菜花

长期以来,我沉浸于这个问题中不可自拔:“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为何没能在中国建立起一种稳定机制,从而为国民经济保驾护航?按理,这同早餐是就韭菜花还是就臭豆腐下馒头一样,本无足轻重,但在政府、专家对总需求理论顶礼膜拜而市场却总是白眼相向中,我的身躯因为剧烈摇摆,此问题终于上升到无与伦比的高度:这简直就涉关信仰了!后来我琢磨出来了,总需求理论还不如一撮韭菜花,因为韭菜花至少是一种货真价实的东西,绝对能让你轻松干掉两个馒头。甚至,和臭豆腐相比,……(此处省略27字)能够弄懂这个非凡的比较,来源于我刚刚读完滕泰先生的《民富论》。关于民富的讨论浩如烟海,可见公知们在这一点上还比较公知:老百姓若不富,国富就是个空中楼阁,早晚得完蛋。但之前关于国富的讨论或书籍,基本上是基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大视角的宏观论述,我等草民越看越内心焦躁,感觉和实现共产主义一样飘渺,即使部分人提出了一些诸如轻徭薄赋的措施建议,也无非是在技术层面简单涉猎,我还是不知道他们到底想干些什么。读了红皮白瓤的《民富论》,终于豁然开朗:新供给主义是解救中国的唯一良方,是实现中国梦的最佳途径!我之所以一反常态,说得如此决绝,是因为滕泰在书中总是说“只要什么什么,就可以什么什么”,他谨慎得从不说“只有什么什么,才能什么什么”,但我是一颗草芥,且水平欠佳,说话横冲直撞貌似可以谅解。为什么要叫“新供给主义”?我的理解是,新的研究理念没有在固有的泥潭里打滚,用民间的话来说,就是跳出了“屎窝挪尿窝”的悲催之域,而是立足于“五大财富资源”的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建言,如若彻底实施开来,不仅伤筋动骨,个别地方甚至要大卸八块!这种甚至很恐怖的改革措施,有可能采纳吗?在下无法预知答案,但市场对其的呼唤,我却在二十余年前已听得清清楚楚。而现在是什么形势?美国经济对全球的影响与日俱增,中国也避免不了受到一轮一轮量化宽松及退市刺激的重大影响。而现在又是什么时候?全民大张旗鼓准备实现中国梦!这必然要求我们,不能再急功近利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要制定出完整、科学的十年计划、三十年计划,乃至百年计划。毕竟,这个梦不应是昙花一梦,而如果不改,那连昙花一梦都算不上,就是黄粱一梦。我佩服滕泰的地方,不在于他的理论有多新,实际上通过供给侧研究中国问题的人肯定不在少数,滕泰的贡献在于他通过将新供给主义体系化,指出了皇帝在光腚的可笑现实,当然,不仔细读你是看不出这层意思的,这正如一个小孩说皇帝光腚大人必惊慌失措,而如果你说皇帝的身上哪里有斑点哪里有湿疣,这就很高明了。比喻不当,再次见谅。指出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诸多时代缺陷,提倡“通过新供给开创新需求”,并在战略高度上力争让中国梦做得“高端大气上档次”,而不是在别人屋檐底下做个卑微的残梦,这是本书核心主题和最大亮点。混迹于全体国人的内心呼唤中,我终于看到一部能够拿出严正态度和正确方法的改革论述。今天,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整体转型已不可避免,“转型是中国经济的唯一出路”,已经没有质疑,但如果注意力偏离供给侧,那么,众多结构性矛盾将依然存在,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不仅不会缩小,反而分野将更加显著,这种“跛脚的转型”将与民众的期望相距甚远,同日本在70年代的经济转型相比,更不可同日而语。孰是孰非,其实简单明了。充分释放五大财富源泉的活力,让国民都能拥有平等的权利、激发创新的动力、享受改革的红利,这是本书的具体建言。其逻辑强悍,掷地有声,读来热血沸腾。你可以给其绰号为改革之《葵花宝典》,也完全换个视角,称其为新时代的《盛世危言》。好听的话也说得差不多了,就这些吧。概言之,一直煌煌其道的总需求,在这个更加非凡的时代,在民众早已脱离当年翻身求解放的基础诉求的时代,应该考虑打点行囊了。原因简单得很:总需求不是下饭菜,它更像是饭桌上的一只闹钟,是告诉我们5分钟之内必须吃完的一个催命鬼,于是我们吃饭不是因为饭菜香,而是因为必须吃,吃完好上班去卖命。而中国梦的实现,怎么能靠一只闹钟催?老百姓需要的是满足饥饿的胃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供给才是真正的总需求!老子云:“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以无为本,以有为用。”总需求充其量是这个现吃现做之“有”,新供给主义才是翻天覆地之“无”!虽然,再流畅的理论,也将遇到现实中的种种阻挠,但我们也不必为本理论的颠覆性犯愁,实际上,现在的被抑制,就说明有潜力,而有潜力就代表有前景,还是让我们乐观起来,静候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而从新政府的口号、目标和举措来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政府是有信心、有决心将以新供给主义为核心理念的改革深入进行下去的,我们现在唯一的期待是,政府同时还拥有坚定不移的恒心。

是凯恩斯还是哈耶克?

打开豆瓣搜索“民富论”,至少能搜到三四种书,这也说明了当前人们的一个共识,国家强大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人们富裕。然而在这个共识之下,如何改革就成为了人们争议的焦点。以人口政策为例,前一段刚放出风来,说可能放开二胎,过了没多久就有部门站出来说这事还没有放上议题。而中国的现状是,人口红利消失、开始步入老龄化,但人均资源和GDP却又远远落后发达国家。如何调整人口政策,实际上就成了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滕泰的《民富论》所探讨的,实际上就是关于中国改革的出路。这其中既有我们刚才所涉及到的人口政策,还有大家普遍关注的房价、城镇化和金融等问题。在这些论述中,滕泰无一不是以一种大宏观的角度来看待今天的中国,比如人口问题,滕泰就从1500年代的人口陷阱说起,通过对人口发展三阶段的描述,给出了中国人口政策的建议: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必然成为马尔萨斯陷阱,但是当我们开始注入更多的变量,比如科技生产力的提高,这时我们看到的就是人力资源,只有把人变成了生产力,我们才能摆脱所谓的陷阱,说白了,与其考虑生不生二胎,更应该考虑对人口素质的整体提高。除了从过往的宏观历史找答案,滕泰还积极地向当代经济学大师求索。前一段,科斯的去世使得人们开始关注于科斯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虽然科斯的部分言论被人们转载,这既包括了科斯对于计划生育的怀疑,也包括了科斯对于自由思想市场的倡导,但是在我看来,科斯对于中国经济最大的影响或许还是对于交易成本的研究。在关于城镇化的论述中,滕泰就援用了科斯关于”产权交易费用为零时,产权格局最优“的论断,提出了当前中国土地乱象的解决之道,先”明确产权关旭,然后才可以考虑如何重新划分产权“。不过,对于滕泰所标榜的”新供给主义“却是我比较费解的,所谓供给主义到底是放开束缚,还是增加需求呢?换言之,要么是走自由主义的放开管制的道路,要么走凯恩斯的镜面主义,供给即需求。但很显然,在新供给主义的论述中,滕泰显然混淆了视听,连代表新自由主义的里根的经济复兴计划也打上了供给主义的标签。而在最后一章关于软财富的论述中,滕泰关于”软财富“的论述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奥地利学派的”主观价格“。”认知群体越大,软财富定价越高“,”软价值取决于所在参照系“等等,实际上还是变着花样在说价格的主观鉴定和边际效用。在书中,滕泰表现出来的杂糅一体的风格,甚至直接影响到论据的使用,比如在论及金融体制时,滕泰举例,”利用日元升值,日本迅速完成向金融债权国转型“(P113),但谁都知道,正是日元的升值,直接导致了日本经济的沉默(是沉默,不是沉没)。

星巴克、新供给主义与软财富

前两天,央视“曝光”了星巴克“在华暴利”的新闻,不成想这一原本旨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舆论监督行动,不但没有得到民众的支持,反而在一片批评和质疑声中为星巴克做了一次免费的宣传。网上有段子说,“房价高,你不报;雾霾天气,你不报,一年喝不上一次的星巴克,你报了”。类似挖苦、热潮冷讽的段子充斥着网络。在我看来,央视之所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至少说明三个问题,缺乏基本的经济学素养、中国企业经营成本过高以及仍然沉浸在落后的财富观念之中。滕泰博士的《民富论:新供给主义百年强国路》一书提出的新供给主义主张和软财富思想,恰好提供了一把理解、解读上述问题的钥匙。首先,原材料成本只是影响定价的因素之一,央视在计算成本时避重就轻,忽略了税负、地租等影响定价的最重要因素。但凡了解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商品的定价由成本而来,并受供需影响,而成本不仅包括原材料,还包括地租、税负、人力、营销费用等。央视列举了星巴克的原材料成本,然后再比较了星巴克在欧美、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售价,从而得出星巴克在国内比国外售价高的结论。显而易见,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推理方式,因为它忽略了成本之中最关键的因素。对于餐饮行业,原材料在成本中所占比重其实很小,相反,地租、税收甚至公关费用,才是影响价格最重要的原因。而这些很可能正是星巴克价格高于国外的主要原因。其次,央视因对经济学的“无知”,却在结果上以一种欲盖弥彰的方式暴露出中国企业运行成本过高的现实。诚然上面所说,原材料成本的弹性比较小,相应地原材料对产品价格的影响也很有限。比如,一瓶水,不管是在小商店零售,还是五星级酒店出售,他们的成产成本是一样的,但售价往往相差数十倍。原因就在于原材料之外的成本,比如,酒店的地租、人力成本、税负,营销支出远超出一般的小商店。星巴克是一个世界品牌,如果先假定它是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理性经济人,那么它不可能为了短期的暴利而将消费者置于“不理性”的境地,那么,它的咖啡定价在中国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真正原因,只能是在中国的运行成本太高。但是在构成成本的诸多要素中,中国的人力成本比欧美低,又是众所周知,而对于世界连锁的星巴克,同一杯咖啡的原材料成本在世界各地的差距也很有限,那么结论只能是地租和税负成本太高,这是理论上的推演,而现实中中国的高房价、高税负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理论推演,还是经验判断都指向成本太高这一方向,而成本中最能支持的又是税负和地租,如果央视从这个角度报道,我想这个新闻一定是成功的。可见,要让星巴克在中国消费者面前“低下高贵的头”,关键不在于通过舆论媒体发动消费者抵制,而是通过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从而降低价格。这正是滕泰在《民富论》中反复强调的新供给主义的改革主张:大幅降低企业税负成本和融资成本等间接供给约束,放松垄断和管制等直接供给约束。虽然,滕泰书中所说企业,应该主要是中国的民营企业,但运行成本太高,则是所有注册经营地在中国的企业所共同面临的难题。最后,即使星巴克确实存在“在华暴利”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人自愿去消费?这恐怕不能用消费者的不理性去回答。反过来只能说明星巴克的价值不仅仅是一杯咖啡,还包括别的价值在里边,比如,星巴克的品牌效应,它的环境氛围、带给消费者的心理满足感等等,而这正是《民富论》一书里说提出的软财富思想和软财富价值。滕泰在书中指出,人类社会已进入软财富时代,财富源泉已经挣脱了有形物质资源的限制。更多的财富价值表现为知识产品、信息产品、文化产品、金融产品和其他社会服务在内的“软财富”,而软财富的价值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域”。这是理论上的解读,而“软财富”致胜的案例在我们身边俯拾皆是,星巴克只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比如,那些赚钱的行业和企业,大部分都是”软财富“密集型的,比如,金融、IT、美容等服务业。再退一步讲,即使做实体的,不管是餐饮娱乐,还是服装图书机械制造,大家都在追求品牌,而品牌就是”软财富“。悲哀的是,央视还在用“一分钱一分货”的硬财富思维在自说自话。问题是央视毕竟是新闻媒体,如果它对经济学思想的理解滞后于现实,充其量也不过是沦为笑柄,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还算有限,那么如果国家的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家,其思维方式还停留在硬财富时代,那么,我们很可能再一次地和世界渐行渐远,这种落后就像一百多年前,手持大刀长矛的清军看见英国的坚船利炮一样。

谁影响了三中全会——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最吻合的民间智库方案

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最吻合的民间智库方案  2013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公布之后,有细心的读者发现,东方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的《民富论:新供给主义百年强国路》(以下简称《民富论》)一书与《决定》居然有二十多处吻合。这些重合之处既有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向性、原则性的内容,比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私有产权和公有产权同样神圣不可侵犯、让人力、资本、土地、技术、制度“五大财富源泉”充分涌流等;也有对解决不同领域具体问题的政策建议,比如,调整人口政策、以就业为核心的人口城镇化、新丝绸经济带、新供给主义解除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的具体主张等等。    众所周知,在三中全会召开前不久,“383”改革方案在网上的曝光和走红,不仅点燃了民众的改革热情,也让智库和智囊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但在《决定》公布后,我们发现《民富论》一书与《决定》重合之处似乎更多。《南方周末》曾以“一场会议引发的智库战争”为题,对影响了三中全会《决定》的各类智库以及专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报道,报道中除了官方几大智库(中央财经办、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社科院、中国体改研究会等)之外,还包括民间智库,如天则经济研究所、万博经济研究院、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会等。  正如《南方周末》报道中所说,《决定》显然是多方共同推动的结果,“383”改革方案只是众多方案中的一份。至于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博士,早在三中全会召开前3个月出版的《民富论》一书与《决定》有二十多处高度重合,其实绝非偶然和巧合。  事实上,作为少壮派经济学家,滕泰博士曾多次应邀“问策中南海”,而其首创的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从一诞生就引发关注,今年3月份,《21世纪经济报道》曾以“供给学派的中国经济药方”为题,列举、比较了新一届领导人自去年十八大以来的经济改革政策与新供给主义的重合之处,。而从梳理的读者评论也可看出《民富论》的“过人之处”到底在哪里,比如“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的产物”,“计划经济、凯恩斯主义之外的经济学理论创新”、“改革的源头活水”等等,而独立经济学家高连奎则在最近发表的系列文章中高度评价《民富论》中的新供给主义思想和政策主张,他指出“新供给主义不仅是摆脱经济周期的良方,也是经济转型的良方”。  除了改革思想和政策主张与《决定》多处高度吻合之外,《民富论》还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破解高房价、高物价以及财税、土地确权等难题的主张,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内容会和《决定》之后相关改革领导小组或部委陆续出台的改革“细则”将继续吻合。  下面附表是在网友反馈的基础上,梳理的《民富论》和《决定》重合地方,便于读者对照阅读。但因篇幅所限,表中所列仅是部分观点和主张,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民富论》原著,以便更加系统、深入了解思想体系和具体主张。    本文摘自“东方知行社”博客,《民富论》与《决定》重合的附表详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9df24f0101jwql.html                

这本书本身就很符合作者的“软财富”思想

作为一名社科类图书的编辑,读完这本书,我更喜欢从编辑角度评价一下。我最看好滕泰的是他的软财富思想和价值体系。软财富理论认为,新的财富时代,即软财富时代,来源于人的智力创造的财富占社会总财富的比重将越来越大。也就是说,未来的财富主要是创意。具体到出版业,这两年来因为电子阅读的冲击,实体书的空间越来越小。那么,传统的出版理念(把文字变成印刷品)已经无法生存了。所以,除了作者本身的思想具有出版价值之外,一本书要受到读者青睐,还要考虑内容的可读性,全书逻辑体系编排设计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封面以及整体排版设计的美观。《民富论》作为一本理性探讨未来中国经济繁荣,民富国强的书,有不少理论创新,比如新供给主义经济学和软财富,也有不少非常实用的战略,但是,全书的编排结构和做这写作风格,硬是把一本有些学术范的书,写成了一本绝大多数人都能读懂,都能学到东西的大众书。而且,书的用纸(经验判断,是80克雅致,不伤害眼睛)、排版(非常大气,很有美感)、封面(大红封面释放正能量,加上护封书整体很上档次,去掉护封后的白卡封面显得美观大方)。说实话,书这东西,大家都以为最重要的是书的内容,但是,好的内容也需要好的形式,现在市面上很多书,不是内容不好,但是,书的用纸(很多接近草纸),封面(很多封面惨不忍睹)装帧设计太烂。而《民富论》的“内容”与“形式”都非常棒。如果没有时间看,完全可以摆在书架上赏心悦目。(转自当当)

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看完滕泰先生的《民富论》,我首先想到了朱熹的这两句诗。众所周知,这两句诗表面写的是风景,实际上写的是“观书”。同样,这两句诗也适用于其他很多方面,比如说,经济学。  滕泰先生的《民富论》说的就是“源头活水”的经济学,标准点的名字叫“新供给主义”,顾名思义,“供给主义”是和从需求端出发的经济学相对的。从需求端入手的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他最典型的需求理论就是所谓“乘数效应”,“乘数效应”是通过政府投资向社会注入资金,这些资金流动起来之后就会带动需求。简单地说,比如说政府花一美元找一个人挖坑工人挖个坑,这个人得到一美元之后会想去购买一包香烟,卖香烟的人得到了一美元也有了需求……如此循环,就是“乘数效应”。显而易见,“乘数效应”是刺激需求:当一个人得到了钱之后就想花出去,花钱的过程就刺激了经济。有人需求香烟,于是就刺激了有人生产香烟。  而“供给主义”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的:因为供给,才有需求。比如,因为有人生产香烟,于是人们才消费香烟。滕泰先生举了iPhone的例子:在苹果公司生活iPhone之前根本就没有人需求这东西,因为这东西不存在。而恰恰是因为它生产出来了人们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个玩意可以满足需求,于是这种“满足”就转化成了“需求”。其实iPhone只是一个特例,香烟也一样,汉朝人根本不可能对香烟有需求,因为那时候没有供给。  实际上,是需求决定了供给还是供给决定了需求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如果说是需求决定供给,那么iPhone可能永远不会出现,而如果是供给决定需求,那么科达也不会倒闭。  其实,讨论需求和供给谁决定了谁完全没有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谁受到了制约,谁是经济问题的关键因素。比如说,当没人有生产香烟的时候,挖坑工人手里有再多的钱、对香烟的需求再强烈也没有用。反之亦然,如果人们手里没有钱,市面上有再多的香烟也无法活跃经济。而具体到中国经济上,可能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问题都有。就拿居高不下的楼市来说,对房子有需求的人远大于房子的存量,但同时,很多人的手里也没有足够的钱买房。  需求不足和供给不足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当一个经济体出现问题的时候要么是需求不足要么就是供给不足:香烟供给太多卖不出去,烟厂就会破产;香烟需求太多而供给不足,人们的钱就花不出去。不管是生产者破产还是消费者不消费,都会造成流通性降低,不通则痛,经济就会出问题。  那么,中国经济的“痛”究竟是哪个方面“不通”呢?滕泰先生认为是供给端出了问题。笔者认为有一定道理。  先从需求端说。滕泰认为:“长期以来,投资、消费、出口被称之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是典型的从需求端管理经济的传统思维方式。如果依此思路,未来中国经济形势已经进入死胡同。政府主导的投资不仅受尽市场派学者的批判,而且事实上也难以为继。对外出口受世界经济危机、渐行渐远的人口与资源红利以及汇率等因素影响,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迅速下滑。唯一被寄予厚望的消费,至少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如果离开收入的增长和福利的提高,消费增长拉动内需只是一句空话。”  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一直在需求端做文章,但现在这条路已经走进了死胡同。那么供给端呢?滕泰指出:“中国经济受到商税收、高社会成本、高垄断、高管制等‘供给约束’。”需求端的路走到头,而供给端的路却几乎没怎么走,那么就真的应该从另一个角度重新来过了。  供给约束的问题有很多经济学家都在提。比如郎咸平教授就多次说过我们的小企业生存困难。当一个经济体中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生存困难的时候,谁还去生产东西,谁学会对需求供给?单纯刺激消费,加大政府投资也好,加强国企也好,都是无用功。就像上游没有水,你把水渠开得再多也没有用。从这个思路来看问题,我们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仅是经济上,我们应该减轻企业负担,鼓励竞争减少垄断,就是从政治和社会学上,我们也会多了很多思路。就像《民富论》的开头就先讨论的人口问题,以前的人口政策是为了降低需求才搞计划生育,却忽略了从供给角度来说,人口就是生产力。同样,用供给主义视角看待城镇化的问题也会有不同的思路,之前有人提出的城镇化是从需求角度出发,认为让农民进城会让社会有更多的需求,这种想法也不能说不对,但未免消极,也未免对农民有点不负责任,颇有把目光盯住农民腰包的嫌疑。另一方面,这样思考问题的方式还会让市民对农民进城有更多的抵触,认为富起来的农民进城来和他们争夺城市中的资源。而如果从供给端来思考这个问题则会有完全不同的思路,进城的农民为国家提供的GDP是留在农村的农民的五倍,他们的进城是为了城市的建设提供更大的贡献,这份贡献也让他们更富足,同时也给原来的市民提供更多的资源。  从供给角度出发,是让每一个中小企业、甚至每一个个人都发挥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和自己创造财富,这和国家投资来主导经济的方式完全不同,后者为了产生“乘数效应”就需要国家投入更多的钱,于是就给国家创造了一个前提——国家首先得有钱。国家有钱——投资——百姓有钱——消费——回到国家。这是一个死循环,主导经济的主体只有一个;而从供给端出来,则每个人都发挥力量,都为自己创造财富,则会产生一个开放的循环。当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为自己创造财富的时候,当每个人都有钱的时候,社会才有活力和希望,才是真正的“中国梦”。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滕泰先生的这以“新供给主义”思想贯穿全书的著作才名曰《民富论》。  国家主导、计划经济,让我们改革开放之前的经济一直是一滩死水。只有民众主导的自由经济才有活力,才是真正的“源头活水”,才会让我们的经济清澈而流长。

到底有多少新的思想在里面?

在我以为,这本《民富论:新供给主义百年强国路》主要阐述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运用新供给主义来分析人类社会历史上财富的产生、分配及流动,逐一探讨人口、贸易、战争、金融、制度等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二是提出了新供给主义的主张,认为应该迅速由目前从需求管理入手的经济政策转向供给管理,以解决目前困境;三是阐述了软财富、软价值理论,将人类历史划分为三个不同的财富时代,并针对即将到来的3.0软财富时代提出中国的应对策略,以开启百年财富之路。作者滕泰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少壮派经济学家,在多所大学、多家研究机构任职,近年来在学界及金融界风头正劲,拥有广泛的影响力。据称,这本书是他“新财富四部曲”中的第三部,写作前后历时三年,曾经四易其稿。那么,自号为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首创者、软财富理论和软财富战略的倡导者的滕泰先生,在这本被他寄予厚望的书中,都有哪些新思想、新观点呢?我们可以来一一梳理一下。 关于第一方面,影响财富产生、分配和流动的因素。他认为人口本身是财富之根,中国必须迅速调整人口政策,从控制人口数量向转向人口资本战略,以跨过人口资源陷阱;他认为人口流动是财富之源,中国必须尽快解决城镇化的种种制度性约束,加快人口向城镇流动,提高人口生产效率,释放新型城镇化所蕴含的经济增长潜力;他认为贸易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中国必须构建以中国核心的贸易和财富俱乐部,强化贸易规则的运用,抢战全球贸易战略制高点,以在即将到来的财富路线4.0时代抢得先机;他认为金融的每一次制度和规则创新,都是财富创造的动力和条件,中国必须摆脱对当前大国货币与金融体制下的寄生状态,在保持政策独立性的同时尽快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他认为财富是战争的产物,战争刺激财富的创造能力,战争决定财富的分配方式,中国必须通过军事技术民用化开辟财富新领域,打造与保护自身财富相适应的战争能力。可以看出,不管是他提出的问题,还是警示的内容,还是给出的政策建议,全都是当下热议的东西,看不出他有什么新的观点、新的办法。 关于第二方面,他所“首创”的新供给主义。百度可知,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为应对“滞涨”而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派,核心观点是重新肯定萨伊定律,确认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主张鼓励储蓄和投资、大规模减税、大幅度削减社会支出。它是随着当时否定凯恩斯主义的声浪而兴起的,其实质就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一个亚种。新供给主义确实是滕泰先生个人的首创,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与新自由主义、供给学派一脉相承的,但他并没有对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概念作详细解释,而由他据此为当下开出的药方来看,不管是“以放松供给约束”为核心的短期改革主张,还是以“解除供给抑制”为核心的长期改革主张,包括以“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效率”为核心的房价、物价管控政策,以及以“供给要素贡献和边际报酬”为核心的收入分配机制,都没有超出供给学派的窠臼,只不过是在当下中国的具体应用罢了,实在看不出新在何处。然而,滕泰先生所矛盾的则是,他一方面主张供给学派这种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要求放松政府管制,恢复自由市场,以实现由国家财富向私有财富的转换,而另一方面又要求政府通过调整人口、贸易、战争、金融、制度等政策来干预经济,促进发展,具有强烈的凯恩斯主义色彩,等于说是让政府自己来解除对供给的约束和抑制,借政府之力来切断干预经济之手,其本质还是新自由主义的那一套东西。其实,不管是强调政府干预、从需求管理入手的凯恩斯主义,还是强调市场调节、从激活供给着眼的新自由主义,难点都在于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滕泰先生的新供给主义希望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进行调和的意思一望便知,但遗憾的是,他揉合两者的愿望并没有实现,没能找到两者结合的点,没能就此提出明确的办法,以至于其所谓的“新”也只是一个文字游戏而已。 关于第三方面,软财富、软价值在国家崛起中的决定性作用。他所谓的软财富,本质上是“以人类思维运动和人类活动为主体的财富形态”,主要包括信息产品、知识产品、文化产品、金融产品和其他社会服务等;所谓的软价值,是“以相对论、量子理论、波粒二相性理论、不可测理论为哲学认识论基础,以微观和高速运动的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文化经济、金融经济、服务经济为研究对象,提出的新价值理论”。他对后者的解释很复杂,实际上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由社会认知决定价值,社会认同者的群众越大价值越大。两者的概念全都直接脱胎于约瑟夫·奈所提出的“软实力”一词,滕泰先生在这里作了延伸化的应用,并非全然的创新。当然,他把人类追求财富的历史划分为生态财富时代、硬财富时代和软财富时代三个不同的阶段,还是具有一定价值的。综上所述,如果认真叩问滕泰先生这本处处标榜创新的书到底为我们贡献了多少新的思想、新的观点,答案恐怕并不乐观。他所谓的新供给主义、软价值、软财富等基本上都是空有概念而缺乏实质内容支撑,其本质还是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折衷,通过杂糅二者获得新路,但明显并不太成功。而且他对有些问题,比如人口数量与财富生产之间关系的论述逻辑并不严谨,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对有些概念,比如软价值的定义是非常模糊的,让人难以理解;而对于当下面临的问题提出的对策,也只是新瓶装了旧酒而已……虽然滕泰先生在这本书没能提出一些新的思想,但是我仍然对滕泰先生充满敬意。其一在于他敏锐的认识到了当前发展中所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被革除,虽然并不一定就依照他的新供给主义来解决;其二在于他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必须开启财富由国家向人民转移的进程,“国富民不富,衰落第一步;民富国不强,财富无保障”发人警醒;其三在于他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试图从调和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入手来找到新路的努力,就目前来看虽然算不上成熟,但已经展现了他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感。而且,我对他的这种努力、这种做法表示理解,并深以为然。中国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面临全新的挑战,没有绝然相同的经验可循,我们需要参考运用各种主义、各种策略,甚至各种各样的组合。我们确实需要抛开意识形态的争论,少谈些主义,多办些实事,不管是加强需求管理,还是解除供给抑制,只从着眼于实效、着眼于发展、着眼于未来出发,不断改进人口、贸易、金融、军事、经济制度等方面的政策设计,争取早日实现中国百年繁荣的民富强国之梦,这才是关键。

关于人口政策密集发声,看来计划生育要调整

近段时间,从FT中文网、滕泰的新浪财经专栏以及多家报纸对滕泰的专题采访发现,滕泰对于人口问题做了密集发声。而如此众多的重量级媒体集中一段时间,聚焦于人口问题,又适逢11月份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我觉得,调整人口政策的时间快要到了。《民富论》这本书中,对人口问题的论述,既有科学依据,又有未来调整人口政策的时间表,还有“从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到人力资本战略”,这样标本兼治的策略。看来,饱受非议的计划生育政策要调整了。土地、国企改革触动既得利益者困难重重,我觉得人口政策调整应该问题不大,正如这本书中做出的论断:现在调整人口政策的阻力已经接近零。


 民富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