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大战》章节试读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6-1
ISBN:9787542642097
作者:徐国琦
页数:359页

《中国与大战》的笔记-第1页 - 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作者的写作主旨十分明确,即描绘20世纪初的中国利用一战积极地追求国际化,努力试图以一个平等民族国家的身份加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这样的一段被遮蔽的历史。本书挑战了传统观点所给出的结论,一战与中国没有多少的关联,中国参战完全是列强压迫而做出的被动之举;巴黎和会前后乃至整个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外交无所作为,惨遭失败。相反,在作者看来,这一代中国外交政策群体怀有使中国融入世纪的美好理想,对于一战也有着明确的参战目标(即使几乎未能实现,但作者将责任归于了协约国的阻碍)。
【第一、二章】这种理想和新一代的国民在甲午战争前后便开始孕育,留学热潮与大批的归国留学生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活力、报刊和公共舆论领域的兴起,以及随之而来的全新外交政策群体与新式外交,这些因素,还有1911年的辛亥革命,都为中国的国家认同和国际化提供了历史舞台。
【第三、四章】欧战爆发后,身处大陆东端的中国也正密切关注着这场大战,作者认为,中国内部的主战派力量才是促使中国参战的主导因素,但是由于主战派过于分散和隐匿,因此关于他的历史图景一直很模糊。主战派希望中国尽早参加战争,这样能够收回德国在华权益,并在战后会议中以战胜国的身份争取解决山东问题。
【第五、六章】即使面对列强的阻挠,中国政府也设法在1915年制订了一个创造性的“以工代兵”计划,派遣华工前往英法等国。自始至终,阻碍中国参战和争取实现参战目标的最大因素是日本,而协约国为了各自利益也都背叛、牺牲了中国,选择向日本妥协,最终导致中国没能如愿收回主权和山东半岛,并引发了国内政治斗争和五四运动。(重新理解和评价“军阀主义”和袁、孙、黎、段等人行为的矛盾之处;以及当时政治文化的不成熟)
【第七章】和美国一样,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也希望寻求建立世界新秩序,作者反对艾尔曼对中国外交失败是因为好面子的解释,他没能理解中国一直拥有国际化这样一个宏大的外交目标和强烈愿望。这一目标愿望即使在和会外交失败后也延续了下来,中国人依旧紧跟世界潮流向西方学习,只不过对象换成了苏俄和社会主义。


 中国与大战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