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历史评论(第2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549541546
作者:许知远 主编,绿茶 执行主编
页数:244页

内容概要

许知远,现为《商业周刊/中文版》执行主编。他是单向街图书馆的创办人之一,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曾出版《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中国纪事》、《一个游荡者的世界》、《时代的稻草人》等。
绿茶:本名方绪晓,曾任人民网读书频道主编、《新京报书评周刊》统筹编辑、《文史参考》杂志主编。

书籍目录

【专题】:金山、南洋与离散中国
金山、南洋与离散中国 /许知远 方曌
华人的外迁及回归 /孔飞力
中国的后备移民 /项飚
蒙特利尔的乡愁 /困困 Arwingo
“中国形象”的诞生与转移 /何书彬 周宁
缅甸华人:浮油般的命运 /阿泼
不可或缺的敌人与替罪羊 /胡其瑜
【影像】
流水线上的青春 /钱东升
【访谈】
当宜兰遇上田中央 /黄声远 朱涛
【随笔】
革命:一扇被挤破的窄门 /龚克
埃及知识分子的悲剧 /福阿德•阿贾米
“文革”期间北京清理政治环境琐记 /陈徒手
罗隆基“反右”时期的一些史料(1) /张冠生
史上最大的“拼图游戏” /芮虎
甘地精神的足印 /张翠容
发挥最底层社区的智慧 /张翠容
东京执念 /伊安•布鲁玛
【书评】
献吻领袖 /理查德•J.埃文斯
独裁统治的深度污点 /诺曼•戴维斯
“中间地带”的革命 /陈永发
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实录与思考 /徐 贲
政见书情 /吴瑶

作者简介

《东方历史评论02》以华人移民海外的历史为专题,展示从明末清初以来中国人向异域迁徙的苦乐心酸,这是一条充满荆棘、充满梦想的漫漫征途,从最初的单纯谋生、到追求财富、再到追求安全、追求荣耀,这不断变化的移民目的也折射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阵痛、曲折、辉煌与病症。同样,异域文明也在伴随着自身文化的自信与危机,交替贬低或抬高它们眼中的“中国形象”。
《东方历史评论02》“影像”主题为“流水线上的青春”,选了一组车间女孩的照片,看看那些姑娘,即使工装也掩不住青春和美丽,伴随着她们美好的梦想,正在流水线上慢慢消逝。这 1.5 亿年轻人中最绝望的, 已经从富士康工厂的楼顶一跃而下, 作为对这个残酷时代的无声抗议。
《东方历史评论02》“随笔”栏目,收入埃及作家福阿德•阿贾米谈论“埃及知识分子的悲剧”、 陈徒手考查“‘文革’期间北京清理政治环境琐记”、张冠生挖掘“罗隆基‘反右’时期的史料”、芮虎描述“东德‘斯塔西’档案解密过程”等一系列精彩文章。


 东方历史评论(第2辑)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其实与这本书倒不是什么碰巧,因为之前读过第一辑,所以是有意寻了来看的。我实在很爱此丛书的版式,排版美编深得我心,而内容也极符合我的趣味,我大言不惭地想,出书的大概就是为了服务我这样的小众读者吧,虽然我的学识不够,不过我相信更有研究的人一定会更爱这书的感觉。说碰巧的缘分,是书中很多内容刚好我了解,所以一则读来亲切,二则又了解就会有所感悟。主题文章里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六十八位是洪门兄弟,孙中山不仅是种花民国之父,更是洪门中的“红棍”——这个庞大组织中专司武力的头领。我只知七十二烈士,却不知其与洪门之联系。但工作关系我又知道洪门,知道致公党,只是,所有民主党派今日和往昔都再不可同日而语了。民盟尤甚。唏嘘感慨。虾仔周国祥是现在洪门的人,脚上仍带着追踪器,仍是美国联盟政府的犯规嫌疑人。——这不是现实版的妙警贼探吗?原来真的是如此通行的做法呢,哦,第四季我还没有来得及看。公会性质的机构“会馆”,往往作为移民的文化中心而存在着。会馆为移民社区与家乡的来往提供各种方便,并提供一些例如殡葬和运费遗物返乡的基本服务。——作为北方人,去南方广东等地第一次见到宗族祠堂什么的很新鲜,后来发现北京很多湖广会馆之类的当初也是干这个用的吧。海外应该会发挥更大作用。肇始于上世纪40年代的延安——尚未取得全国胜利的中国公缠当中央所在地——个人档案的本意是防止敌人渗透。个人不允许接触本人档案。如果档案不通过高度神秘的方式由一个单位转到另外一个单位,个人不可能换新工作或搬到新地方居住。这就让自由迁徙变得不可能。——档案的产生,贻害至今。他们的国籍是“缅甸”,却认为“中华民国”(台湾)是自己的国家,然而他们的家人却仍在中国大陆,在中缅边界的华人甚至还使用人民币交易,透过中国移动或中国电信的通讯系统交流。——类似的华人群体很多,总觉得有点淡淡的哀伤和辛酸,至于“缘分”,不提也罢。台湾的宜兰的建筑师黄声远的专访,很受启发。他说对中国是有感情的,这里人的痛苦,他是看得到听得懂的。第一次去大陆感到非常难过,跑到一个完全不熟悉的文化领域,可是那里的人所面对的问题,和台湾人面对的问题是根本一样的。没有办法用一个度假的心情去享受在大陆的旅程,没有办法说到一个地方,用一个异质文化,对自己很有启发,让自己很快乐。——这大概就是血浓于水的原乡情结吧。谢英俊,一头扎到大陆镇区乡村里,直接帮助修农民房子了。他才不管什么上级政策——你要是等那自上而下的政策,每一级都不想担责任,每一级都很难通过。本质上说,谢英俊的做法几乎是违法的,他的轻钢体系不符合中国的结构法规,他的施工、保险在中国都是在体系之外的,每一步都有问题。但是谢英俊很鬼,他说这是农民自己修的,不是我卖出的产品。直接到草根,最底层,最多就是说服村干部,喝个酒一个村就搞定了。你要是跑到建委规划局再往下去乡村,恐怕几年也搞不成。——中国的特色,中国的效率,中国的方法,中国的无奈。罗隆基的材料和中间地带革命两文都提到了杨奎松的忍不住的关怀,刚好是前段刚看过的书,也算趁热打铁了。罗文提到一方面坚决反苏反共,另一方面又反对蒋介石的一党独裁,可见当时想走中间路线塑造第三种力量的知识分子还是不再少数的,可惜没有成功。东德那篇文章里,贾恩说“我出生在东德,不过,我认为我属于整个德国。对于我们这些前东德公民而言,也有优于别人的地方。这就是通过自己在独裁统治下的经历,我们可以更加认识到自由和民主的价值。”——只能说羡慕了。而斯塔西档案里看出的监听情况,真和窃听风暴如出一辙。灰烬之味的开篇写得真好:东欧很特别。它属于欧洲,仅此而已;它是人们生于斯死于斯的地方,仅此而已。在这片连接西欧和俄罗斯的大陆上,历史之痕碾压得那么清晰而又深重。那段过去也是冷酷无情的:因为历史的反复无常,二战和共产主义阵营都在此印下历史创伤的痕迹,在相互角逐中,纳粹最终让位给了苏联的统治。不得不说,翻译也是大牛啊!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很多文章还是不错的,虽然没有展开谈,但给出了方向,可以再去读别的书!!!
  •     对移民历史的研究,是对边缘史个体史的关注,是用自身的他者关注来反观,课题挺好,活做的还是糙。论革命那篇少掉点书袋会更好。
  •     专题是“近现代华人移民概况”
  •     “文革”期间北京清理政治环境琐记 /陈徒手
  •     后几篇略水(。
  •     仔细读的确是选题很棒的近代史杂志,孔飞力那篇关于华侨移民社会的文章尤赞,不知道这个杂志能坚持多久,目前四期内容还都是可圈可点!
  •     视角很多,也有所启发,但不是特别深刻。
  •     文革期间北京清理政治环境琐记 最有趣味性
  •     对南洋华人了解不多
  •     我有时候真的觉得现在出版界的尺度已经很大了,从最近看的几本书来看,都是直言不讳的将过去几十年的政治转变视为邪恶和错误力量。关于49年前后知识份子的转变也恰好是最近几本书遇到的主题,比如《最后的贵族》和王鼎钧的回忆录,以及这本书里提及的思想改造和实录都是这样。有人挺身而出付出生命的代价,有人沉沦主动迎合,更多人是不得不低头顺从。 东方历史评论总是会有挑战主流思想让人大吃一惊的地方,也总有挑战自己艺术哲学理解能力的话题,常常让人相当受打击,却也不能不承认它一直是有学术深度严肃的系列书籍。
  •     好书。kindle.
  •     总体来说,这类按集连续出的的杂志类图书,水平都比较次,看起来不费什么脑子。
  •     较之于第一辑似乎质量有所下降。
  •     读历史,这本杂志书做得还是不错的,可惜有的篇章一般般了,让这本书逊色不少,但这本书值得再读一次的。
  •     不如第一辑,不过中间的彩页还是很有人文精神的。
  •     好看,尤其是项飚、孔飞力、阿泼、伊安·布鲁马的那几篇。
  •     许知远的书值得推荐!
  •     把第二辑快速看完了,这集的主题是海外华人相关的内容,还是不错的。《缅甸华人:浮油般的命运 /阿泼》、《史上最大的“拼图游戏” /芮虎》4月读毕2种3册。
  •     嚴肅閱讀時頭腦是高度緊張的,但她卻帶給你久違的中文閱讀愉悅感,怪不得有人把她與當年的《讀書》相比。比學術論文通俗,比新聞報道更具思辨性和審美價值,更重要的是「接地氣」,這種睡前好讀物不應該被束之高閣。最後叨一句,我愛死了她的編輯和撰稿團隊。
  •     本来听说此MOOK是许知远这个老清新当主编,已没了什么兴趣,未想在书店翻了一下,竟很受选题和文字的吸引,便买了本回来看。撰稿人都很棒,学术性的文章颇有分量,一些纪实、报道性的文字也很老练。孔飞力的那篇关于华人外迁与回归的演讲、写中国“后备移民”的那篇报道,还有陈徒手关于文革期间北京清理政治环境的那篇学术随笔都是难得佳作。
  •     又长知识了
  •     印象最深的还是关于知识分子境遇的那几篇
  •     本是想读海外华人专题,然而读完却只记得龚克的革命随笔。。
  •     如第一辑还是从头到尾看完,从专题上感兴趣的还是上一辑。罗隆基的自我认罪书,一个经历浮世破败再造的文人,字里行间很少见到有急需依附的媚态,从容的详述,时代给不了你机会,它有的是让你与真实分离,说来话短阅尽百态。
  •     Montreal变成魁省第二大城市了呵呵 周宁口中的哈罗德伊萨克斯就是伊罗生八果然和他妻子一样都是半吊子东拉西扯…文章也无甚可观作杂志也不怎样八 有篇文章说是关注墨西哥的结果小半在讲牙买加=。=
  •     专题做的不错
  •     前面的专题不怎么样,倒是后面的随笔还有点意思
  •     《缅甸华人:浮油般的命运》 /阿泼;这篇最有意思,有关“身份”之追寻。
  •     记胡其瑜《1870年代到1930年代拉丁美洲的排华情绪》,分析了19世纪华裔中国劳工在古巴的移民和工作经历,提出了族裔研究与区域研究的相互交织现象。第二次读伊安·布鲁玛,很有趣的文风,依然很西方的对“东方”专制而刻板的肤浅想象。
  •     在来回成都的飞机上看完了,真的很喜欢。让我回忆起20年前最初接触《读书》的感觉了。以后要继续关注。
  •     中国文人在出版相对自由下的叙事技巧非常高明。
  •     有几篇文章非常不错,女工的图片震撼了我
  •     从他的的定位是高端精英知识分子就可以看出我不喜欢这本书,从定位到内容
  •     从历史书上看不到的内容。狰狞的伤口和花朵并存。
  •     后备移民,中国形象,两篇印象深
  •     比上一本有趣。也许是因为主题没有上一本熟悉。
  •     孔飞力说得好:华侨依旧愿意与家乡和亲族维持较稳定的联系,首要因素还是利益,从家乡购买劳动力,再输送财富回家乡,赚取资本才是第一要义。
  •     然鹅,不敢留。
  •     记得当年有位辽宁的同学向我们提及她有亲戚在做日本的劳务输出,关于前景描述得非常美好,当时不明所以,我和F同学都动心过
  •     黄声远的访谈读完神清气爽。
  •     好些文章之前看过的。。
  •     缅甸华人的一篇,令我动容
  •     最精彩的还是后面那几篇书评文章。
  •     对我来说还是有点深,继续坚持...
  •     扩大了我贫乏的知识和视野,了解到一些更真实的历史。
  •     缅甸华人,最喜欢的一章。埃及的知识分子的悲剧也不错。
  •     最喜欢的文章:缅甸华人:浮油般的命运。
  •     后面那几篇书评很好
  •     好么,都吹上天了,水平也就普通吧,不要拿它跟那些官方不愁卖的书比选题视角好不好……缅甸华人那篇好,有料有文笔,其余的一般,书评可看。
  •     海外华人的专题很有价值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