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

出版日期:2016-3
ISBN:9787111526872
作者:杰夫·格林伯格(Jeff Greenberg),谢尔登·所罗门(Sheldon Solomon),汤姆·匹茨辛斯基(Tom Pyszczynski)
页数:236页

内容概要

谢尔登·所罗门(Sheldon Solomon)
杰夫·格林伯格(Jeff Greenberg)
汤姆·匹茨辛斯基(Tom Pyszczynski)
3位社会心理学家,分别在斯基德莫尔学院、亚利桑那大学、科罗拉多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
他们在研究和写作上的合作已经延续30多年了。他们在对死亡的恐惧这一主题上的研究不但获过奖,还受到了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在这一研究中,他们将存在主义思想融入现代心理科学当中,使用最尖端的科学研究方法来探索这一长期以来被认为超越了科学研究范畴的领域。不同角度的整合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方式,思考关于文化、自尊和引发人们做出他们最高贵和最卑鄙行为的那些因素。

书籍目录

推荐序
序言
第一部分 应对恐惧
第1章
如何应对对死亡的恐惧 // 2
如何应对恐惧 // 7审判妓女 // 9
第2章
事物的格式 // 14
对于心理安全的需求 // 15信任与磨难 // 18感受事物的格式 // 19
孩子是如何发现死亡的 // 21避开死亡 // 24欲哭无泪 // 26团结在国旗周围 // 27唤起与生俱来的恐惧 // 30可怕的距离 // 33
第3章
自尊:坚毅的基础 // 35
自尊是什么 // 36自尊是如何缓解焦虑的 // 37死亡和自尊寻求 // 42自尊心不足的折磨 // 43缺乏自尊的代价 // 48真自尊和假自尊 // 50"食物很美味" // 53
第二部分 不同时代的死亡
第4章
猿人:从灵长动物到人类 // 58
人类认知的黎明 // 59死亡终至的恐惧和超自然的创造 // 61仪式:用行动表现的美好梦想 // 63祭品和死亡仪式 // 65艺术与超自然 // 67
哥贝克力石阵的神秘之处 // 69神话和宗教 // 72跨越"令人瞠目结舌的鸿沟" // 73
第5章
真实的永生 // 75
视死如视生 // 78灵魂简史 // 81祈求长生的炼丹术 // 84现代的永生主义者 // 86
第6章
象征性永生 // 94
家族才是永恒 // 97声名远扬 // 98富裕生活:财富的诱惑 // 102英雄民族主义和魅力型领导者 // 108"只要我们无法确保获得永生,我们便将无法获得安宁" // 112
第三部分 现代的死亡
第7章
人类毁灭本性的解析 // 116
贬低与非人化 // 120文化的同化与吸收 // 121妖魔化与毁灭 // 125 2001年9月11日:攻击与反击 // 128实验室里的"奇爱博士"(核武器科学怪人) // 133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 // 136人类处于危险境地? // 137
第8章
身体与心灵:艰难的结合 // 139
人类把自己与动物区别开来并且蔑视动物 // 140肉体的死亡 // 142为了美,我们必须承受痛苦 // 143"性与死亡是孪生子" // 148"放荡的女人" // 152
第9章
死亡早晚将至 // 157
死亡:眼不见,心不乱? // 159无意识的力量 // 165死亡对你的健康是有危险的 // 167
第10章
盾牌上的裂痕 // 176
精神分裂症:对死亡的挑战 // 181恐惧症与强迫症:死亡的转移 // 182创伤后应激障碍:粉碎的盾牌 // 187抑郁症:可以看见的死亡 // 190自杀:死亡的实现 // 193酒精、毒品和麻醉药:死亡的扩散 // 194修理"盾牌"上的裂痕 // 196
第11章
生与死 // 202
但愿我能在死亡之前醒来 // 205伊壁鸠鲁学派的办法 // 208死亡恐惧的持续 // 209与死亡达成妥协,接受不可避免的死亡现实 // 211文化世界观:岩石与硬地 // 215关于死亡的最后一些想法 // 218
致谢 // 220

作者简介

死亡是人类内心最深的恐惧,也是我们这个高智商物种独有的恐惧。
关于死亡的恐惧,对我们的思想、情感、行为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深刻且普遍的影响--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
3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在世界各地开展了长达30年、超过500次的实验研究,得到了很多有趣的结果:
意识到死亡终至,法官会对妓女开出更高额的罚金;
意识到死亡终至,孩子会对其他种族的孩子更加排斥;
意识到死亡终至,学生会更维护自己国家现有的制度;
……
基于这些实验,3位心理学家说明了各种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死亡念头对我们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正面影响是,对于死亡的恐惧引导着艺术、宗教、语言、经济、科学的发展。负面影响则是,对死亡的恐惧会在我们身上触发一系列不幸的心理现象和防御行为--认识到死亡终至,使得我们刷爆信用卡,钟爱奢侈品和昂贵的轿车,往脸上涂抹化妆品或整形,像疯子一样飙车,渴望青史留名……
但是,我们不必任由这种恐惧将自己消耗殆尽。我们可以控制和改变自身的不良反应,从而对自己所做的选择和采取的行动变得更加自信。
本书意在引导我们学会更好地与死亡斡旋,走向充满勇气、创造力和同情心的生活。


 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36周岁生日,在动车上读完,从后往前看的。前天去了八宝山革命公墓,即使在墓地,也未必就能沉思死亡。昨天去了龙泉寺,cosi,cosi.晚上看到朋友圈里一个同龄人校友逝世的消息。“又一个于娟”。这书对宗教、文化给出了新的视角。对反恐战争的心理解读很有意思。实验方法有新意,但是翻来覆去就用这个方法也太无聊了。
  •     这书貌似是《拒斥死亡》的继承和发扬篇。这书的毛病在于,一直在讲死亡与文化,会给人一种文化仅仅源于死亡的错觉,实际上,死亡只是文化的成因之一。搞得像是所有情绪全都来源于死亡恐惧一样,那像有的美剧主人公是不死之身,照作者的意思就都没法拍了,不应该有那么多情绪了。有实验,让这本书一下子棒了起来!不是单纯在那里谈生死高论。但后面更多的是大篇大篇一厢情愿的拉论据。而且实验,你也找不到这样的一个对照组,即有一组人从小长到大从来没有看到和接触过死亡的人,他们会不会有诸如自尊之类的死亡恐惧现象。此外,即便是有很多实验,我会觉得,我自己代入不进去你的实验,我自己设想一下的话,总是和你的实验结果不一致,难道我比较独特,思想与大众不一样吗?怎么说呢,还有种煞有其事的感觉,一般的趋利避害在他这里都变成了近端防御和死亡意识,有点为了自己的理论成系统而拉论据的感觉。推荐序心理学应死亡而生?这个逻辑串的不知真不真。审判妓女这个对照实验倒还是蛮出我意料的,让我预先设想的话,我会觉得法官想到死亡后,会因想到人终究要死而带有一些悲伤落寞,继而对妓女抱些同情少些惩罚。但实验结果却是多了很多惩罚。这确实也是社会学心理研究的奇妙之处。对于心理安全的需求说的好矫情,中国农村多少贫穷家庭的孩子远没有他幸福。关于情感纽带的论述也没说清楚,猴子的实验也不知要说明什么论点。只能说明幼童不止需要食物也需要温暖吧。孩子是如何发现死亡的我觉得害怕危险危机生命,和即便什么危险也没有也终会死亡,不是一回事,不要把它们都归为对死亡的恐惧。欲哭无泪或许是因为7岁的孩子还搞不清以色列和俄罗斯的区别呢。团结在国旗周围所以说生命本没有意义,文化就是我们赋予生命的意义。缺乏自尊的代价一直在聊自尊,但自尊这个词实在是太大了,把什么缺憾都归为自尊吗,应该细说哪一点的自尊怎样缺失。哥贝克力石阵的神秘之处这个观点挺新啊,促使农业产生的不是嘉禾吗,竟然可以是仪式。象征性永生这一篇说了好多追求象征性永生的体现,但很少有我感同身受的。人类毁灭本性的解析说的这么惨,就不能用科学的理性实证来面对死亡吗。为了美,我们必须承受痛苦直接用死亡把美学的道理都戳穿了,不尽然吧,美学家们肯定会辩出更多的理由来支撑美学。154页我觉得这种男性的尴尬是出于环境文化层面的反映吧,至于环境文化终究还是由于死亡,那得多思考一步了,你直接用性欲让人联想到自己是动物会死亡,有点跨度有点牵强了。155页关于男性对女性的态度矛盾,作者讲说一方面男性有性欲另一方面男性想否认动物性。但我们一般会听到的是另外一组矛盾吧,一方面男性对有魅力的女性有欲望,另一方面男性想要独享这个女性但又苦于霸占无方。168页我们常说的道理是自制力不强吧,怎么也归到近端防御了?174页近端防御远端防御,搞的这些个专业词,我估计在其他死亡的书上也不再能看到,不成共识。179页所以作者的分析就是精神分裂者的死亡防御盾牌构建的太夸张了,以至于轻易被穿破,崩溃。从进化的角度来想,我可不可以理解为这是被劣汰者,如果行为思想是由基因控制,这是个失败突变种。181页死亡恐惧导致自尊行为,死亡恐惧导致精神分裂,同样是死亡恐惧引发的东西,聊自尊行为时从来也不提我们该怎么做,聊精神分裂时大谈我们该怎么做,所以作者的文字中潜藏的价值观就是尽可能舒适的、不痛苦的活着。想来这确也是一般的价值观,但这可是一本聊死亡的书,这么深触价值观内部的内容,也要抱持朴素的价值观吗?换言之,我们的目标是什么,舒适的尽可能久的活着。而舒适和尽可能久这两者终究会有矛盾,于是必然会变成两者目标的拿捏。181页精神分裂者和宗教信仰者有什么区别,都是笃信一个不能实证的东西。184页这个结论,得的莫名其妙。185页洗手的结论得的依然有点大,我觉得至多说明死亡跟一个人在意的东西(尤其是强迫症)是有关联的。这么一说我感觉我也有点社会焦虑症,我也不愿意去跟公司啊团体啊打交道。怎么判别一个人的行为算得上是某某症呢,就只因他在某方面相较大多数人更如何如何吗?186页我的体会就是,死亡会跟你真正在意的东西相关联。190页解离状态是一种舒服的状态,经历过的人再看死亡,会有焦虑。已经经历过解离状态了,文化共同体在其心中位置便弱了。所以为了让自己有能力抵抗死亡恐惧,我们要骗自己,告诉自己人生有意义。193页西班牙还有大哲学家,他的话确实很赞。194页这一part明显是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而论述自己的观点。你咋不去说那些因太痛苦而自杀的人呢?因为那些人畏惧痛苦胜过畏惧死亡,这与你的唯死亡主义相悖了吧。198所谓的建立意义实际上是建立信念吧。那我作为正常人呢,怎么做呢,就抱持现在的意义就挺好?不要去思考宇宙大问题?那向死而生怎么说?203这两个反对意见恰恰说的很犀利。205在实验前思考一下死亡,或者填一下问卷,或者问一下问题,还有实验后的填字,说到底这种实验方式能不能算合理,有没有可重复性。第11章怎样说服一个人接受死亡?就是长篇累牍的说相关的废话直至你觉得好了好了我接受就是了。我还想问,当我能真正接受死亡的时候,是不是就不需要那些自尊了?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生命,而不是死亡,才是一场伟大的冒险。
  •     前面有点干货,后面就感觉像大学毕业论文堆积材料了2333333333
  •     为人类的宗教、自尊等方面的产生提供了一个新的解读视角,很多论述与哈利波特中关于死亡的理解高度一致,不过我可以说罗琳阿姨的方式更高明嘛
  •     还算好看,理论上还能说圆,有所启示。。。
  •     逻辑怪怪的,没有参考文献
  •     对于死亡有了新的认知,对于面对死亡恐惧有了新的想法。很不错的一本书,个人觉得精华在最后几章。
  •     看看
  •     一股机场书店八股快餐的感觉,比《拒斥死亡》差太多
  •     要学会接受死亡带来的恐惧。
  •     恐惧管理理论的介绍
  •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很多社会行为背后的动力;过于宏大的宇宙视角让人生显得毫无意义,聚焦于日常生活事物、在现实中找到让自己相信的人生意义,也许能缓解对死亡的恐惧……很多描述与自己支离破碎对死亡的思考还是很接近,然而看完并不能排解内心深深的恐惧。也许还要再找贝克尔的《拒斥死亡》等来看看。
  •     一本为了凑单而买的书。据说写得很烂翻译也很烂。然而我当成心灵鸡汤愉快地看完了。#论学渣#
  •     非常有意思,用死亡和永生来重塑人类的发展。
  •     飞机上打发时间的书却意外的很好看 作者观点不完全赞同 还是能给人许多启发
  •     哪里都有大坑,就看你怎么进去的。有些书是用来让“作家”挣到钱生活。
  •     他到底要写什么啊…自己的想法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