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1927—1937

出版日期:2015-6-1
ISBN:9787510094771
作者:[美]帕克斯•M. 小科布尔
页数:304页

内容概要

帕克斯•M. 小科布尔(Parks M. Coble, Jr.)
美国历史学家,历史学博士。1975—1976年在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执教,1976年至今在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任历史系教授。著有《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1927—1937》《走向“最后关头”: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中的日本因素》《日本新秩序下的中国资本家》等专著。

书籍目录

推荐序:一个阶层的速朽
第二版前言
序 言
第一章 上海资本家的起源和发展
上海资本家的组织和政治权力
国民党统治前夜的上海资本家
第二章 国民党到达上海,1927—1928年
蒋介石和上海资本家的联盟,1927年3—4月
蒋介石辞职与1927年秋季中国资本家的暂时喘息
对上海资本家压力的再次恢复,1928年1—6月
第三章 宋子文和上海资本家合作的政策
宋对上海资本家的政治动员
上海资本家的政治行动
压制上海资本家
第四章 宋子文的财政政策
宋子文的赤字财政政策,1928—1932年
上海的金融家和宋的赤字财政政策
上海银行业的机构和宋子文的合作政策
宋和工商业资本家的关系
第五章 宋子文和上海银行家,1931—1933年
广州的分裂运动和上海公债市场
上海公债行情的暴跌,1931—1932年
孙科政府和上海银行家
宋子文复职和整理公债
宋子文与蒋介石在政策上的争执
上海银行界反对军费开支的斗争
宋子文反对赤字开支失败
宋的抗日经济计划
宋的辞职
宋子文辞职的影响
第六章 中国的白银危机和经济萧条
银价的上涨和经济萧条
上海金融家和经济萧条
上海工业家和经济萧条
上海商界和经济萧条
上海金融、工业和商业资本家的联合与经济萧条
第七章 孔祥熙和上海金融家
孔的赤字开支政策和上海金融界
1935年3月的银行业改组
1935年6月的小改组与政府进一步接管商业银行
法币改革和四行集团的组成
南京政府和上海银行家,1936—1937年:政府控制的增大
南京政府接管银行业后的影响
1935年后的个别资本家
第八章 南京政府和上海的工商资本家
南京政府的经济救济计划和上海工商业资本家
宋子文和南京政府增强对工商业的控制
宋子文集团中的中国建设银公司
宋氏集团中的中国银行及其有关活动
孔祥熙集团
蒋介石集团——全国资源委员会
实业部集团
政府举办工商业对上海资本家的冲击
南京政府举办的工商业成为官僚资本主义
第九章 结束语
注 释
参考书目
译后记

作者简介

《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1927—1937》讲述了蒋介石和国民党全面统治中国的十年间,以江浙财阀为首的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之间金钱与权力的联合,以及为了争取政治地位与各大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力之争。
蒋介石初入上海时,为了获取资金开始寻求上海资本家的支持。但随着南京政府无穷无尽的财政要索,对上海资本家采取政治抑制政策,以及利用黑社会组织进行绑架勒索,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的关系开始走向对立和斗争:他们依靠宋子文谋求政治上的发言权,反对国民政府巨额的财政要索和军费开支。然而,在国民政府的政治抑制和经济打压下,上海资本家被迫沦为政府的附庸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1927—1937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对民国历史感兴趣,因为那是一个传统社会与现代文明激烈碰撞的年代,充满无数种变化可能。这本《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写的是1927-1937年“黄金十年”里,社会经济和政治变化情况。这十年间,中国社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整体为近代中国较高水平。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这些成就是如何取得的,社会又是如何从清末的衰败、民国初年的乱象,逐步走向稳定的呢?作者在这本书里给予了详细且深入的分析。序言中,作者对这十年情况进行综述,抛出观点,虽然经济发展很快,上海资本家与南京政府既有合作,又有冲突,并不是许多人说的,密切联合。虽然双方都反对社会革命,但却是一种紧张的敌对关系。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作者首先阐述了上海资本家的起源和发展。上海从一个普通的长江下游城市,成长为繁荣商业中心,是因为清末《南京条约》。由于太平天国起义,大批中国人涌进外国租界,渐渐变得西化,仿效外国思想、技术、经商本领。继而有了为西方商行服务的中国商业代理人(俗称买办),他们不仅具备中国经商实践,也学会了西方经营商业的方法,进而进入近代银行业、航运业和工业领域。逐渐成长为现代资本家。世易时移,无论哪个年代,顺时代潮流而动,做时代的弄潮儿,大抵是没错的。上海资本家们,便在时代中成长起来了。作者对国民党统治前夜的上海资本家群体进行了描摹,也对他们恐惧与担心进行了研究。因为,1927-1928年,国民党到达了上海。在蒋介石带领下,北伐从广州出发,攻到上海。为了在上海站住脚,蒋一到上海就与商界头面人物见面,取得经济援助。这也是蒋与上海资本家的联盟。但当时社会情况复杂,终于,南京与武汉分裂,北伐劲头消减,蒋辞职,上海的中国资本家在一系列高压中,暂时得到喘息。紧接着,就是宋子文和上海资本家的合作。宋有哈佛大学专业训练,废除高压手段,采取多方合作政策,努力谋求在财政和政治问题上的合作。毕竟,宋子文既要筹措到军费,又要找到政府开支。作者在本书第四章中,特别对宋子文的财政政策进行专门研究论述,数据极为详细,甚至给出了1928-1932年间,政府借款、军费开支、债务支出及上海钱业公会所属钱庄购买政府债券的详细数据表。第五章,宋子文与上海银行家,专写宋在资本市场的运作,以及上海资本市场情况、对全国经济的影响。中间分析了政治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还有宋子文与蒋介石在政策上的争执。一直写到宋子文辞职的影响。让人不尽感叹,所谓的金融变化,也是各方面势力的博弈。作者认为,南京政权的繁荣经济局面在1932年发生逆转。世界银价上升,长江流域水灾,日本侵略东北,淞沪战争等,都导致了后来的经济萧条。但是,宋子文辞职,直接让上海金融界和实业家们与南京政权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使得1934-1937年间,资本家受政府的控制日益加剧,也是不争的事实。作者在第六章分析了白银危机和经济萧条的原因。继而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专门写了孔祥熙与上海金融家。孔任南京政府财政部长和行政院副院长后,进行了一系列变革,使得政府对上海银行家的控制更加明显,继而直接接管银行业。1935年,经济恶化到了顶点,于是,1936年和1937年间,出现了一股大办官方公司和代理机构的热潮。社会经济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历史没有给予机会,1937年,一切都暂停了。在本书中,作者对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看似紧密联合,却相互牵制,甚至是内里疏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数据翔实,非常有说服力。作者并不是单纯地分析事件,而是对其中关键性的人物进行了全方位分析研究。带动历史的,恰恰是关键性人物,在此书中也能看出。这是一本写于20世纪70年代的书,此次再版,作者在前言里明确写出,再版的意义,以及此书对当前经济体制的借鉴意义。所以,即使并不懂经济,相信看此书也有收获,毕竟,太阳底下无新事,以史为鉴,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助力剂。
  •     我对外国学者研究中国历史向来感兴趣。同样的史料和依据,是否经过“阶级偏见”的有色眼镜过滤,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而学术研究本身是中立的,不允许有先入为主的阶级立场,只允许让数据和史料说话,因此,外国学者可以为我们回顾自己的历史提供一个新鲜的视角,例如KMT创办的实业并非没有任何进步性。本书截取民国1927-1937年间的历史,通过研究KMT入主南京之后穷兵黩武的资金来源问题探讨其与上海资本家之间的关系。全书按照时间顺序、重点详查KMT政府对上海金融业及其他实业的控制手段、政策,得出与其他研究该问题的学者不同的结论:KMT政府并不代表城市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是一种依靠武力支撑的“为我”的自主政治力量。由于江浙财阀能为南京专制政府军事、政治力量的扩张提供财源,因此KMT政府的强大也意味这江浙财阀这个阶层的速朽。KMT为了维持它的统治,对一切可能威胁它权力的社会集团都要用孤立和平息的手段来对付,不允许某个社会集团成为及专制统治的掣肘。这个结论颠覆了我们一直以来学习的“政党代表某个社会阶级(阶层)利益”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中学历史向来只是告诉我们结论,而没有解释原因。例如“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高频词汇,但是我们无从得知为什么将其界定为“官僚资本主义”。实践远远比理论更复杂也更精彩,从上述命题中可以衍生出如下一些列问题:政党是否从生到死都一直代表某个社会阶级利益?有没有可能在某个时间节点、事件契机催变、特殊背景环境下,政党脱离了其原先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政党与其先设的阶级利益相背离时,会导致党派内部怎样的分化或变异?本书可以作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示范:以广泛的数据基础作为坚实的论证,得出合理的结论。其间对于宋子文、孔祥熙等人施政方案的描绘,既让读者看到政治家把朝野运于股掌之间的权势,又可窥视国际国内环境的诡谲嬗变,还可读到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倾向。浮在字面上的是南京政府、上海资本家、黑帮组织、帝国主义之间的利益博弈,而隐在文字之下的是民生凋敝、产业萧条、穷兵黩武、大厦将倾。希望以后有机会能看到外国学者描写这段历史中民生的部分,让我们了解一个更全面的民国。最后还要说一下,蔡静仪先生翻译得很好,翻译历史类的书籍需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资料考证和原文引用上,这部分的工作量并不比主文的翻译更轻松。我作为一个阅读后得到启发的读者,得向作者和译者致敬。
  •      资本家与政治家的利益是不相同的,书中作者也说了上海资本家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系,亦近亦远。这是因为资本家追求的是钱,而政治家追求的是权,只有权钱二者交易,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时,资本家才会与政治家推杯换盏,挽手言笑,否则,触动了任何一方的切身利益,他们都不会坐以待毙的。 都说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国与国之交往就是如此。看新闻上播报的国家总统、主席、总理等领导外访他国时,总会有一堆经济学家、企业家、投资者随行,就是为了经济合作,说白了就是为了赚钱,赚外国人的钱。资本家一味的追求钱,政治家一味的追求权,他们统统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所以他们无法在中国长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现在,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阔步前行。中国正是有了无产阶级的出现,才打破了资产阶级的平衡,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才消灭了国民政府及其政治家群体,使人民大众看到了希望,过上了好的生活。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消灭了剥削,消灭了阶级,实现了人人平等和当家做主。所以,今天的我们能过上这么好的幸福生活,不能不感谢共产党,我们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蒋介石与上海资本家联盟,造成的后果是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失业、社会动荡。无非富足了蒋宋孔陈四大家族而已,确置于人民大众的疾苦于不管不顾。正如书的封面所述:“半部民国史,写尽资本与权力的合谋与斗争。”是的,上海资本家与南京政治家互相合作,互相利用,在实现自我的最大利益之路上缓慢前行,谁也不完全信任谁,谁也不完全迁就谁,只想达到自己的利益目的。 南京国民政府举办的工商业对上海资本家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但政府的工商企业大部份财富也只掌握在了几大家族手中,所以,政府的企业也是完全的私有制。从这一点讲,还是社会主义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的体制。只有公有制,老百姓才能有话语权和享受生活的权利。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美国人,应该说当局者迷,一个外国人,用西方的眼光和中立的观点来观察民国时期的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可谓更具可信度,作者分析透彻、观点新颖,对我们了解那个历史时期的经济、资本及社会人文情况,具有很好的借鉴性,推荐大家认真、仔细阅读此书,我相信,你一定会爱上它,你也一定会更加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简直没有一句话是对的。。。
  •     注释挺详尽,虽然是20年前的老书,之后新资料迭出,这本依然是必读之书
  •     梳理了基本线索。近代化的军事行动必须有近代化的经济体系进行支撑,当然采取的方式可以协商妥协,也可以使用强制手段,而上海提供的财源为常凯申在混战阶段更好的撑下去提供了更大的可能。27年4月打下南京一直到28年6月北伐成功,这一年时间,由于没有苏联稳定的经济援助,加之与中共决裂弱化了基层组织能力,南京KMT累积财源的方式,就是强制让上海商人认买国债(海关税作保)甚至是强制摊派,绑架商人及其子女勒索赎金,垄断鸦片贸易收取税金,提高其他税种的税率等种种强制但不杀掉会生金蛋的鹅的方法。武汉KMT政府甚至北洋直系军阀,以至后来的其他军阀,乃至30年代的红军,不敌常凯申的根本就在于这里.第三章开始很有意思,宋子文擅于理财,通过打折的方式保证公债的高收益,通过关税切实担保保证安全性,公债成了财阀喜欢的投资品
  •     重印了,买本纪念下
  •     难以置信,居然改了名字新翻印了...
  •     蒋公政权的经济基础也就是对这些城市的控制了
  •     論述多,史料少。
  •     颠覆了对于那个时代、那个政府、那群人的很多固有印象。包括:二三十年代的国民经济起伏,民族资本家们的政治角色,国民政府的经济基础,上海滩巨头们的个人作为,尤其是书中对于宋子文的描绘。
  •     常凯申的政府,与其说是代表资产阶级,不如说是一个军政府。或许这并非常凯申的本意,但实际上从KMT建立至今,KMT政府没有能够控制整个中国大陆哪怕一秒钟,所以什么裁军,什么经济建设也都是空中楼阁,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经济怎能长期繁荣呢?
  •     旧书再版。军费如何获取,国民党的所谓资产阶级基础,统制经济
  •     国民党好腐败。上海资本家好有钱。
  •     国民党与共产党,黄道与统制,左与更左而已
  •     哈佛毕业的宋子文企图建立南京政府的现代财政体系,而无奈军事狂魔蒋介石只信任枪杆子和黑社会;圆滑的孔祥熙借助强制力开启私人资本的官僚化,左支右绌的银行家和工商业谋求政治地位屡屡失败最后纷纷成了孔宋家族的钱袋子。
  •     南京和瑞金(延安)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共同埋葬了北洋时期中央政府软弱的大好局面。南京政府在27-31年崛起的原因是江浙工业在全国(除东北)压倒性的优势,类似于布尔什维克仅仅控制莫斯科和彼得堡的工厂就暴力征服全国。
  •     感觉比较主观的一本书 评价有点多 不知道算不算学术书籍但是对于南京政府与财阀之间的关系这一点上还挺带来启发的 本土的资本家即不能说是与外国同流合污的一股力量 也不完全是依附于南京政府
  •     还算比较客观,其实有点难度,有的地方只能勉强看懂,也让自己长了不少知识
  •     对于当时南京zf和资本家,工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有描述。宋子文的财政有详细的描述。作者最后的观点是南京政府不代表任何阶级,只代表一股军事力量,问题是kmt建立时就不以阶级斗争为目标的,用孙中山的话说中国是患贫不患不均,阶级斗争不是主要问题。所以kmt也没说代表资产阶级,在调和资产阶级和工人之间的矛盾还是下了点功夫,毕竟会影响自己的财政收入。蒋介石军人出身,相对来说比较重视军权,而且军人在党员比例很大,但是这也不代表这个政党是代表军人利益。
  •     民族资本主义在天朝真是上下几千年从来没有获得过一片好的土壤。这书的注释高达三十几页,非常详细。
  •     两千年的农耕社会下,商人做为新兴阶层,想要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秉持上帝的归上帝,市场的归市场,与政治媾和,赚取权杖上的利润,在党国模式下,无异于火中取栗,当然在后党国更是痴人说梦了
  •     居然再版了。毕设之后转眼快三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