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

出版日期:2016-5
ISBN:9787544762882
作者:[美] 海莲·汉芙
页数:155页

内容概要

海莲·汉芙(Helene Hanff),1916年4月15日出生在费城。绝大部分的岁月都在曼哈顿度过,一生潦倒。海莲·汉芙生前从事最多的工作乃是为剧团修审剧本;并曾为若干电视剧集撰写剧本。主要的著作有:日记体的纽约市导游册《我眼中的苹果》、自传《Q的遗产》、《纽约来鸿》、《布鲁姆斯伯里的 女伯爵》以及一系列以少年为对象的美国历史读物。1997年,海莲·汉芙因肺炎病逝于纽约市。
译者 陈建铭,曾任职于台湾诚品书店古书区,现为专业文字工作者,译有《纸房子》、《查令十字街84号》、《菩萨凝视的岛屿》、《乞丐国王的时空指环》、《藏书之爱》,主编有《逛书架》、《逛逛书架》等书。
这是他翻译的第一本书,在未得知此书的版权购买之前,便凭着自己对《查令十字街84号》的热爱动手开始翻译其中的章节。
“将这本书中译,想必可以聊偿许多爱书人多年以来的期盼。我知道 :所有读过 84, Charing Cross Road 的爱书同好——都如我自己一样——总将这本小书珍藏在身边,屡屡重读,让汉芙的珠玑妙语和古道热肠不时温暖自己被冷硬现实尘覆的凡心 ;而我相信 :中文世界之所以长年不见此书问世,一定是所有珍爱此书的人——也像我自己一样——不忍丝毫更动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

作者简介

纪念作者诞辰一百周年(1916.4.15-2016.4.15)
中文世界首次推出精装珍藏版
译者陈建铭修订数十处译文,精益求精
读库御用设计师艾莉女士担纲设计
内文一百克玉龙纯质纸双色印刷
世界最大圣经印刷厂南京爱德,为爱书人印制圣经
2016中文精装珍藏版将会是最美的版本!
---------------------------------------------------------------------------
1949年的纽约,曼哈顿一间没有暖气的公寓里,三十三岁的穷作家海莲,偶然看到一则伦敦旧书店的广告,凭着一股莽撞劲,她开始给这个伦敦地址写信。这一写,就写了二十年。
很多年后,她和这家书店的通信集,被称为“爱书人的圣经”,不断演绎。而那家书店的地址——查令十字街84号,已经成为全球爱书人之间的一个暗号。
三十多年来,人们读它、写它、演它,在这段传奇里彼此问候,相互取暖。


 查令十字街84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2条)

  •     传说中全世界爱书人的圣经,自然一定要瞻仰一下到底何等神书能配上如此大的名号。原来是美国一位爱书人士与英国一家旧书店之间的书信往来。作者一开始的几封信给我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个从英国移民到美国多年的孤身老女人吧,迷恋英国传统文化;宁愿通过如此慢节奏的邮购也懒得去家附近的书店;喜欢使唤别人找书而省得自己去;不会换算货币;自认为所有外国人都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而作为超级大国的公民有义务拯救所有人……直到看到书店店员说我们都在猜您一定是位年轻漂亮打扮时髦的小姐……真心笑死我,居然错得如此离谱!原来我面对时代的变迁实在图样图森破了,人家歪果仁对书的版本就是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好的旧书确实一本难求不是当年美国随便什么破书店可以满足得了的;纽约和伦敦之间的邮费……可能和我们现在的海淘运费不能比吧,否则想想如此便宜的书,按重量计费,肯定不划算啊;然后虽然作者对企图移民南非、澳大利亚等地去碰碰运气的人形容为“如此渴望远离文明社会”确实有点过份,但不可否认原来当时英国人民真的生活并不怎么样,对她送来的副食品等物资,是真心感谢的呢……出于对这位忠实顾客的感激,她的销售顾问不停奔忙于整个英国四处寻觅她所要求的图书。其实,就算她没有如此频繁地用本也不富裕的资金为大家送礼物,这位书店经理应该也会不辞辛劳地为她找书的吧。毕竟,从书信中就可看出,他是如此忠于职守、以满足顾客的所有需求为乐之人。他们这样频繁出差收书,又卖得如此便宜,真的有在赚嘛?也许对他们来说,能在万花丛中找到顾客喜爱的一抹红,本身就是一种成就感吧。长达二十多年的通信,早已不止是买书卖书而已了。由于作者的热心与和善,渐渐地不止是负责与她沟通的经理,其它的店员,该经理的家人,甚至他家的邻居,都加入到通信中来了。而她也有好几位朋友,踏上英国之旅后,特意去为她光临见识了书店的真容。长年的交流中,有些人离开了书店渐渐失去音讯,有些人年迈进入了老人院。来自英国的每封信中,每个人都极力邀请作者去英国玩耍度假,都给她安排了无数个落脚点了,作者对英国的热爱之深,也是满满地简直从书中扑面而来。然而,直到收到了一封告知经理已病逝的信,她还是没能成行,没能与为她服务了这么多年的他见上一面。再然后,由于此书的出版,她终于获得邀请踏上了梦想中的国度,然而此时书店早已停业,只能到书店旧址呼吸一下店里曾经的空气了……最终,她还是成为了我一开始以为的那样,一位迷恋传统风情的终身未嫁的老女人,不会换算货币,却再没人为她邮寄换算好的账单了……此书一出,轰动全英,他们自然为在美国这样的地方有人如此迷恋英国文化沾沾自喜,使查令十字街84号成为全世界爱书人的地标,虽然这并没有挽回那家关门的书店。不过,听说那条街上还是有许多独具一格的小书店,确实令人神往。只是里面卖的书,估计也是和他们书信中提到的那些一样,完全不是我的菜吧,反正重要的,是它们的象征意义嘛。作者在信中提到的那句“我从来不买没看过的书”,对我还是颇有启发。同为穷人,我不太买书是因为,买不起能装很多书的房子……所以我宁愿把钱花在书店的咖啡吧里。其实看书不快的我,一杯咖啡的时间,都看不完等价的书。也许以后,能拥有自己的大书架了,可以考虑买一些考虑再看一遍的书吧。只是,人生苦短,有那么多没看过的好书等着我呢,能吸引人多看几遍的书,必定都是神书了!还是很羡慕这位作者,有如此一个方式,来抒发她的爱书之情。而我,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在这里,发发无人过问的感慨……
  •     珍藏版书皮白色打底中央有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小相。而内侧是美丽的英国蓝硬质封面。薄薄一册,却盛满了书店经理弗兰克与作者海琳(希望我可以这样称呼她)之间长达二十年的信件往来节选,书中后半部分附了几十页各种典籍人物的注解,真的很感激这些注解,让我不至于想了解hh看过的书单时知识过于匮乏而无从下手阅读前看过作者简介中海芙小姐贫困了一生,于是看那信件往来中便多了份期盼,希望她能有一笔可观收入去查令十字街84号,去伦敦塔,骑士桥…去追求她的英国文学,去见诸多老友。我仿佛已经看到她迁入新居又盛装款款,羞涩的出现在书店。可直到最后…那位英国绅士去世…书店老板马克斯离开…都没能看到团聚。若非亲眼所见,亲手所捧这部绵延不尽的温泉,我一定不会相信,半个多世纪前,沟通如此不发达的昨天,因书相知相守,跨越万水千山,一位温情女子与素未谋面的书店全体特别是弗兰克建立起的深厚情意。他们如同一家人,经历着英国限供的物资短缺,女皇加冕,美国大选…当一箱箱鸡蛋牛舌火腿漂洋过海去看他们,当一本本书满含惊喜期待与她相见,我已经无法感受这种精神上的极大满足在现实的困境中发挥的强大能量~爱书之人,惺惺相惜。反观现在呢~社会的极速发展亦无可阻挡精神的冰冷无知。仿佛综艺节目最新影讯电视预告深入人心,(当然并没有褒贬对比)当有人问起从小就读书吗并以看书当做迂腐行为所感到不齿时,想问一句:发生了什么?我不能回答以书相伴带给我什么,但起码,不会孤独~可与新近深爱的朋友海琳相比,自己似乎渺小太多。她的这本书信集,带着半个世纪以后的人们,纷纷沦陷在了书海,施了魔法吗?我好想去查令十字街,代她献上一吻。同时默默地对曾经留下典籍,滋养后辈心灵的人儿致敬!我们都亏欠你们良多!愿这本书可以感染更多人,愿精神与肉体都能够阔步前行。
  •     一个书店老板和一个爱书人的沟通书信,在二战之后从1949年跨越到1969年往返于美国和英国二十年。书信内容大都是对于一些书籍的评价和生活零碎的分享,两人之间的交流和心意都盎然于纸上。因为《北京遇上西雅图2》才知道这本书,简简单单把这本书评为爱情的象征觉得不太贴切。全书给人透露更多的感觉是:这个世界上在某个角落有人和你心灵相通,你并不是孤独的,就像海莲自己在一个剧作中引用:没有人是座孤岛。海莲对于一些书和作者的评价总是会引起弗兰克的欣然回应,这也就是为什么弗兰克的妻子在最后给海莲的回信里写:是多么嫉妒你们两个啊,弗兰克总是如此爱读你的信,而我样和他无法心意相通的人是要一辈子孤寂终老的吧。最后一封信,frank估计知道自己要死了,在信的结尾终于加上一个全书唯一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 :想念您 frank。 到生命的尽头,他也没有等到海莲踏上英国土地;而海莲自己一直心向往没能成行的原因很现实:没钱。但她却一直给予她的英国朋友们不断邮寄生活所需品。据一些资料分享,海莲的一生也是穷困潦倒的,靠着修改剧本来勉强生活。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也从来没有放弃自己对书籍和阅读的所爱, 不断收集各种书和唱片补给自己的精神世界。就这样最终20年至死谁也没有相见,这样终究是好的吧。相见不如想念,心灵上有那么一个人一个归宿也是极好的。我的躯体和我的灵魂都需要一个家。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期待了很久的书,没有想象中好看,正文部分的书信还挺温馨,其他部分不评价。
  •     为了那多此一举的别册少给一星。对于我这个更多看小说的人,是不是有点对不起那从不看小说的作者呢?看外国文学,更觉自己才疏学浅,直接文盲。很羡慕他们一百多年前的书都是烫金边小羊皮的,而我们如果可以的话,估计也只能找到散架的线装书,可怕的对比。看英国老绅士,不自觉的就想到了唐顿庄园……(PS:到底也没看出两人哪里有爱情了,电影也太编排了吧o(╯□╰)o)
  •     错字 倒页
  •     爱书的人,不写点什么,实在可惜。
  •     书缘,情缘,20面的书信,多少次的明年的伦敦行,最后化为如果你恰好经过查令街84号,请献上一吻,我欠她的太多…
  •     从前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     岁月中的惺惺相惜~#没看出有爱情诶
  •     2016.017 海莲汉芙给弗兰克寄去的第一封信在十月五号收到,六十七年前的秋天,伦敦的这个季节很美吧,纽约街头应该裹紧大衣了吧。他们也不会知道六十七年后的秋天清晨,在长安城抚摸着一行行书信的姑娘,真的想献上一吻。 (当初看完随手记下的)
  •     大概是看了好多对她的评价,而且看了电影之后,仿佛她本来就该这么美好
  •     读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海莲汉芙对书籍的如此喜爱,影响到了看书的我,非常喜欢海莲对书的观点,书籍是世上最便宜的东西,但是给了读者整个世界。
  •     弗兰基,这个世界上了解我的人只剩你一个了。
  •     刚开始觉得平常,一口气读到结尾却发现自己的心情随着信件的结束而变的堵堵的
  •     其实是有一种内心的共鸣存在。之前不管是纸质书信还是网络发达后的email通信,都是很美好的存在。期待打开信的惊喜,通过只字片语去想象对方生活的空间,还有获取思想上火花,得到心灵上的一种慰藉。分享一下自己的生活状态,跟未曾相识的人,也是很奇妙的经历,海莲一定也是享受其中的。说不上有多么的精妙,可能就是这种家长里短的往来,更让人觉得真实和生活化。就是波澜壮阔的英国文学史,对于我这个小白来讲有点吃力。
  •     因为某部电影顺便看的书,但不经意地被感动
  •     最懂我的那个人,最终成为了我的挚友……一时不知该遗憾还是庆幸
  •     并没有看出爱情的影子。
  •     想起在英国一个二手书小镇淘书的往事 已经朦胧得像是梦里
  •     是作者与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书店店员们的书信集,通信时间长达十几年。与海莲通信的主要是弗兰克,一个50多少的英国绅士。而海莲可不是什么淑女。两个人一个翘皮热忱,一个彬彬有礼,难怪那么多人觉得他俩应该是精神之爱。就做成小小的一本书多好,后面累赘了那么多人的感言和解读,浪费纸张。那么喜欢解读,可以单独出一本解读嘛
  •     我也爱书,但是,我喜欢收藏书,但是我不喜欢把书弄脏
  •     初始读来,甚觉乏味,好赖文字简短,也就悠悠翻走。再后来,随着书页减薄,文字渐情,书信频次也日见少极,言辞每每感秋,禁不住潸然含泪,直至店主凋零。好一段历久未变之初心,经年维持之情谊,不管是后来他妻荒妒,还是儿女长时断笺,都是他俩情谊体现。此情非爱情,也关爱情,甚而高于爱情…
  •     前面觉得很平淡,差点就弃了,但是读到最后,海莲在弗兰克去世之后写的那封信时,却突然流下了眼泪,重新往回翻才发现两人的通信竟持续了二十年之久,恍如隔世。也许正是这种平平淡淡却旷日持久的特殊情谊,打动了看书的我们吧。不是爱情,却比爱情更永恒。
  •     很温情的一本书 海莲真正懂得读书的真谛
  •     3.5星
  •     美大概是把一切不美都削去后,留下的一段历史。
  •     不喜欢看到其他人过度解读(。•́︿•̀。)
  •     为你而读。
  •     这本书其实是由长达二十年的往来书信构成,来自于美国纽约作家海莲和英国查令十字街84号书店的来往信函,有个新认识的朋友说她没看完,觉得无趣,无非是书信,而我的感觉也是内容容易懂,而且因为是围绕购书、寻书、寄书,并夹杂海莲语与书店人员的问候交流,所以也不觉得有晦涩难懂的地方。但简单了解后才知原来这条街是真实存在的,至今也依然存在,而书店尽管因为创办人的逝去而停业,但这条街仍是人们去伦敦淘书的必到之处。兴许是真实存在过的而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我天生又是容易感性的人,所以最后一刻得知弗兰克死去,竟犹如是与我二十年恋情的笔友,因没见上他最后一面而痛哭惋惜,那是种无法挽救的揪心的懊悔。借用书里那句话: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径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哎,今夜带着无限的惋惜入睡。
  •     “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     这样在书里获得的快乐,如果有一位大洋彼岸的朋友一样受到感染,是生命中很幸福的事。
  •     有点恶心送这本书给我的人,可是绝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喜爱。
  •     查令十字街84号: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这本书真的是棒呆了!我真的爱不释手了!
  •     一个文艺女对她心中小而美店铺的情怀记录。注解试图强调,这也是文学史哦。有点像昨天摄影课老师讲的薇薇安。美国大妈一种潜在又特殊的文艺存在。
  •     看进心里的感动
  •     曾几何时也想去那个通讯靠书信的年代,简单真诚美好,如今写一封信不难,难得是不知道要寄到哪里……
  •     素未蒙面,不影响我们交谈。飞越大西洋的一封封信件、礼物,微不足道,却是人间至善。
  •     不喜欢。
  •     圣经
  •     爱书的人会相遇,有趣的人会相遇。
  •     看完《查令十字街84号》感觉像是在眼前飞速的放映了汉芙和弗兰克的二十年的人生,两人之间的感情或许就是爱情的另一种译法。
  •     这本书有一种很奇特的力量,读完只想扎入书堆
  •     只有爱书人才能与此书产生强烈的共鸣吧。作者说,她不喜欢杜撰的小说,但是看到《傲慢与偏见》,马上为之痴迷。——真是我的同好!
  •     为你,我写了二十年的书信,都没能漂洋过海地来看你。 为了这次相遇,面对你逝去的消息,我都忍着不哭泣。 陌生的英吉利,熟悉的书店里,也曾相互打趣,也曾期盼相聚,未曾想到是这样的结局。
  •     感动
  •     到伦敦时发现那里早已不是书店
  •     人跟人之间的交往,真是有趣。 要做有趣的人,要对人好,要明白他人的好。
  •     花了一下午读完的,感觉海莲的语气很像我晨,很直接很不客气很温暖很真诚也很喜欢。这世上也许真的存在那么一个人,你们不怎么有机会相见更甚于素未谋面,但是没什么距离比你们更近了。遥远的距离不只有异地恋,还一种感情,隔着遥远的距离,却能更相爱了,因为隔去了太近的地方那些琐屑的不足为奇和戒备,反而让人感受到了真诚。遥远的距离里维系着的友情,有点悲伤却又美好。想见却不能见的人,却无时无刻不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印记。
  •     新观点:书像旧衣服需要清理
  •     很可爱的一件事,也是很值得怀念的伤心的事
  •     一条街,比整个世界还要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