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远行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
ISBN:9787535465580
作者:周国平
页数:28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我几乎是一个地理盲,因为要去南极,才认真查看了一下世界地图。这一看才发现,原来地球上的陆地都集中在北半球,南半球陆地极少,基本是连绵的海洋。北极无洲,但是被有人居住的陆地环绕着。南极有洲,但是与有人居住的陆地远隔重洋。难怪南极洲的发现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了。 最早断言南极洲的存在的是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认为,已知世界的反面必有一块土地,以维持平衡,他们称之为对应地(Antichtone)。希腊人用Arktos一词指大熊星座,也指其下的北极地区,于是造出Antarktos一词指相反的地区。 可是,从这个词的存在,到这个词所指的地区的发现,经过了漫长的两千多年。 一直到十八世纪,又是哲学家率先开始空想,把南半球大陆描绘为新的伊甸园,一片炎热富饶之地,那里住着纯真、自由、未被文明污染的“高贵的野蛮人”,过着幸福而又悠闲的生活。 为了寻找这个乌托邦,一批又一批探险家启程了。1773年,英国海军上校库克第一个穿越南极圈,但是未发现陆地。1819年,俄国探险家别林斯高津到达了离岸比较近的海面,他很可能是第一个看见南大陆的人。在南极探险史上,挪威的阿蒙森是幸运儿,他于1911年12月首先到达南极点,那个南纬90度的地方。与此同时,英国的史考特也在向同一地点跋涉,困于暴风雪而迟到了一个来月。他在极地读到阿蒙森留下的语含得意和讽刺的信:“亲爱的史考特队长,你们很可能是在我们之后最先到达这里的人,我可以请您把附在此信内的一封信送给哈康七世国王吗?留在帐篷里的装备,如果还能对你们有点用处,请不要犹豫,取去用吧。衷心祝愿返程一路顺风。”不幸的是,史考特的返程比来程更加不顺,他和他的同伴都死在了返途上。后来,人们在一顶帐篷里发现了他的尸体和一封写给全体英国人民的绝笔信,信中的话语令人肃然起敬:“我并不后悔做这次探险,它证明了今天的英国人仍能勇敢面对死亡。”为了一窥极地的秘密,多少探险家前赴后继,创下了可歌可泣的业绩。法国的夏尔科几乎毕生漂流在两极地区,最后终于船沉北冰洋。在探险生涯中,连他自己也对这种不可遏止的探险热情的来由感到困惑,曾经如此自问:“两极地区荒凉可怕,那空前的诱惑力从何而来?”哲学家和探险家似乎是完全不同的人,前者以沉思为人生至乐,后者渴望最直接的行动。现在,作为一名哲学的学生,我要去一切探险家最向往的那个地方了。这次行动与我以往的全部生活形成了巨大反差,我不敢断定的是,最后我是否也会领略到哲学家所陌生的和探险家所热衷的那种空前的诱惑力。 我们的这次行动有一个题目,叫作“极地沉思”。针对于此,常有人问我:“你打算如何沉思,沉思什么?”我的回答永远是:不知道。 我的确不知道。在这方面,我没有任何打算,不做任何计划。我无法预先去设计一种“沉思”,尤其是一种在我从未到达过的地方的“沉思”。一切都要到时候再说。到时候我也不摆“沉思”的姿态,一切都顺其自然。 当然,书是要写的。我应该写,也愿意写。在那样一个极端环境里,我应该会看见前所未见的事物,获得前所未有的感受。我一定要勤快地记下我的所见所感,因为那是一笔不该丢失的财富。我从来喜欢思考一些世界和人生的道理,到了那里,我的思考大约不会中断,我要一如既往地记下我的思考。这些就是我要写的书的素材了。 也许人们有一种期待:为了这不寻常的经历,你的思考应该发生一个飞跃,你应该写出一本不寻常的书。不,我不许这个诺。会不会发生飞跃,也要顺其自然。顿悟不可制造,制造出来的决不是顿悟。

前言

我不是一个好动的人,每一次出国的机会都不是自己争取来的,而只是偶然地落在了我的头上,我就接受了。所以,我的确只是偶尔远行。    虽是偶尔,走得还够远的,最远到了南极的乔治王岛。关于这次南极之行,我曾写《南极无新闻》一书,由海南出版社于2002年出过单行本。我把这部分内容收在本书中,作为上编。    下编是我几次游历欧洲的记录。其中,两次到德国访问或讲学,各为半年,皆顺便游览了欧洲别的国家,两次分别到瑞士和德国短期开会。想到我不大会更多地出国,就觉得这有限的几次经历对于我自己还是比较宝贵的,便在最近整理了出来。我是依据当时所写日记整理的,日记有简有繁,大致遵照原样,只在文字上做了一点润饰。    我不善于写游记,事实上这本书也不是游记,只是我几次在国外的生活和心情的实录而已。

内容概要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等。

书籍目录

上编
第一部分进岛之前
天上掉下一个机会
诱惑和危险
哲学家与探险家
关于“极地沉思”
在亚布力训练
出发前的犹豫
启程
从北京到圣地亚哥
圣地亚哥
从圣地亚哥到彭塔
着陆乔治王岛
第二部分岛上日记
长城站初步印象
极限体验与文化差异
生命的极限在哪里
海边闲看企鹅
热闹中的寂寞
到风雪中去
阿德雷岛
攀登岛上第二峰
岛上地球村
周游三方海岸
你愿做一只企鹅
天空下的劳动
参观智利站
南极事业与人类情怀
一天的风景
迎接新千年的方式
雪中冬泳
参观韩国站
访捷克站
极昼日出
钓鱼赛
把最想做的事放在第一
南极无新闻
海边小景
正常的心情
在纳尔逊岛上
冰盖的故事
山谷里的晚霞
心理测验答卷
游西北海岸
爱怜动物
农历除夕
红与黑
难兄难弟
暴风雪
登上纳尔逊冰盖
大风天气
关于大自然本身的价值的讨论
大风刮了五昼夜
创造奇迹的中国人
惜别的时刻
第三部分南极素描
南极动物素描
南极景物素描
南极气象素描
第四部分岛上断想
灵魂只能独行
内在的眼睛
灵魂之杯
精神之树的果实
灵魂的亲缘关系
小爱和大爱
偶然性的价值
尘世遭遇的意义
死亡不是一个思考的对象
生活的减法
心灵的空间
丰富的单纯
自然、社会与人性的单纯
道路与家
信仰的价值
第五部分读圣经札记
不可发誓
恨是狭隘,爱是超越
天上的财宝
伺候哪一个主人
行淫的女人
精神领域里的嫉妒
本乡人眼中无先知
奥秘和比喻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
舆论的不宽容
小孩、富人和天国
第六部分离岛之后
又到彭塔
从彭塔到圣地亚哥
聂鲁达故居
途经布宜诺斯艾利斯
回到北京
谁都能够去南极
不喜欢见记者
实话如何实说
下编
初出国门——旅欧印象(1995.5—10)
一、出关和入关
二、法兰克福
三、海德堡
四、做客巴黎
五、走马观花看巴黎
六、名胜掠影
七、艺术大餐
八、巴黎的墓地
九、一个过客眼中的巴黎
十、卢瓦尔河畔的城堡
十一、St. Florent之行
十二、诺曼底之行
十三、何必五十支蜡烛
十四、荷、比、卢印象
十五、法国南部之行
十六、红灯区和性
十七、慕尼黑的寂寞日子
十八、我的房东
十九、季节的见证人
二十、慕尼黑啤酒节
二十一、英国公园的裸晒者
二十二、Starnbergsee湖
二十三、巴伐利亚的城堡和湖泊
二十四、福音传播者
二十五、归去来兮
以尼采的名义——瑞士一周(1998.9)
第一日去西尔斯玛丽亚开会
第二日听会和译诗
第三日旅游胜地或尼采故居
第四日里尔克听天籁的地方
第五日到日内瓦做客
第六日从日内瓦到巴塞尔
第七日归程
隐居古堡——海德堡札记(1999.4—10)
一、启程
二、城堡脚下的住宅
三、我的办公室
四、大学城与旅游城
五、一家三口的隐居
六、我的课程
七、办公室的“入侵者”
八、国际讨论会
九、山居情趣
十、女主人Cora
十一、荷尔德林的诗
十二、老城
十三、哲学家小道
十四、海德堡的文脉
十五、古城堡
十六、啾啾在德国
十七、Rudolf的自行车
十八、周末魏玛之行
十九、维也纳一周
二十、萨尔茨堡二日
二十一、途经慕尼黑
二十二、Axel抨击德国教育
二十三、哈诺夫妇
二十四、在德国看病
二十五、日全食
二十六、在国外的中国混混
二十七、内卡河边
二十八、到图宾根访问Kogelschatz教授
二十九、推着童车游意大利
三十、回国的感触
跨文化对话——在德国参加一个研讨会

编辑推荐

《偶尔远行》是周国平最新散文图文珍藏版,首部行走人生哲思录。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等。

作者简介

本书是著名作家周国平先生的首部“出行哲思录”,极其真实详尽地记录了他每一次远离国民的日子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忆,展现了作者执著而超脱的灵魂之旅。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采和哲思中读取智慧和超然。
书中配有近百幅周国平先生在行走中拍摄的第一手珍贵照片,南极绝美风光、欧洲风情掠影在字里行间向读者一一展示,美景配美文,读者将伴随着作者充满哲思的文字开始心灵的远行……


 偶尔远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记得大二的时候,在新闻采写课上,任课老师曾经向我们提过“新闻策划”这个概念,大意是“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如何进行报道,进行分析、构思,优选出最佳报道方案来加以实施,以达到一定的报道目标的过程。”当时举的例子貌似是“武汉到长沙的高铁即将开通”的案例。那么我想,作者出游南极的机会就得益于鹭江出版社的新闻策划,出版社出资请一批人文学者访问南极,以该事件为新闻点,从而进行一系列报道。人文学者出访南极,从各自学科视野找寻南极的独特之处,这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绝对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这有意义吗?我是一个半路出家的新闻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并没有多牢固。新闻的产生源自新闻价值,源自新闻线索。即便是策划新闻,也要明确宣传目标,确定受众人群。那么此次“人文学者访问南极”的事件,它的目标在何处?受众又在何处?南极的独特气候决定了它在一定时间内只适合做科学考察。然而人文学者显然并不是能搞科研的人,值的讽刺的是,周国平先生发现长城站“的全部装备和站上人员的全部工作都只是服务于站上人员自身的日常生活”。如此说来,倒不如策划一起“向长城站捐赠科研设备的仪式”来得更加有意义。那么新闻的受众呢?让人文学者去南极,恐怕更大意义上是希望学者们在特殊的环境里产生灵感,创作出更具价值的人文著作供人传阅吧。可南极本身,真的是催化高品质作品的决定因素吗?人文思想哪是一朝一夕能够得来,高品质作品的诞生必然要经历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尽管歌德有魏玛,里尔克的灵感来自Soglio,但地点从来不起决定作用,只能是催化剂,至少从书中看来,南极对于周国平先生是这样。真正的好的新闻策划,应该从新闻价值的角度出发。在活动开始前,反复思忖该活动是否具有满足公共主体需要的特质,三思后行。否则只能沦为“卖点”“噱头”,毫无新闻的专业性可言。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言“南极无新闻”,而主办方以及一些记者认为“到了南极的人在世界观人生观方面没有产生伟大的飞跃就是白去了一次南极”,这种念头实在可笑。也怪不得在《实话实说》栏目专场,学者们都觉得十分尴尬。“南极无新闻”,给兢兢业业的新闻人,给向往南极的普通人。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真实的旅行笔记。
  •     人生的独行
  •     喜欢这样的游记,信手拈来,让人心灵平静。
  •     90年代周老师的欧洲游记,和张佳玮的那本参照起来读,百感交集。20年间,欧洲未变。而中国人却变了。
  •     好羡慕周国平先生有这样的机会到南极旅行!里面的图片棒极了!作为一个理智的哲学家,周国平先生的文采是毋庸质疑的!
  •     个人觉得,和其他散文随笔比起来,稍有逊色。
  •     三亚回来看,感觉更好。
  •     读的第一部周国平的书,游记类,
  •     第一次读周国平的作品,散文慢慢读,慢慢品。
  •     还没看完收到书 很厚的一本 纸张质量也很好 彩页的哦书又便宜翻起来感觉又好 最重要的是书的内容还不错(看到现在为止)喜欢啦 嘿嘿
  •     昨天读完了这本书。上篇是《南极无新闻》,下篇是旅欧笔记。
  •     文笔非常好。灵魂只能独行。 大概我年级太小,还不能看懂
  •     首先,2星并不是完全针对作者。书中出现了配图错误,汉字错误,德语词汇拼写错误,大概3处,不得不让我坚信以后买书要看出版社。其次,刨去以上因素,我也只能给这本书3星。旅行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想走就千万不要上路,否则就跟这本书一样,中心完全偏离,作者心不甘情不愿,读者就更是辛苦万分。我是挠着头磨完了这本书。后半部分欧洲行不如完全剥离开,换个封面,便也能用这个题目而成为本好书了。
  •     12年归来的夏天看了一部分,今天看了 欧洲的部分。1里面讲到德国教授收入低于 普通大学生。原来全世界都一样。2 离婚边缘,还和雨儿旅游了欧洲一次,那时红已出现,这本书简直是《岁月随性》的补充。3 欧洲小镇太寂寞,中国人不喜欢,但正是我想要的。4德国知识分子 反对电视网络,这才是我努力的放向。
  •     还是去看看哲学专著吧嗯
  •     充满哲理性的游记
  •     远行无需刻意,有所失有所得,心能云游四海也能安于室,有人爱,有事做,从容对待~
  •     你说你不能装的好点啊~全掉了~
  •     书本纸质不错,可是很容易脱页,看完,整本书就变很多小本本了,比较郁闷。内容还是很不错的,很长见识的。
  •     主要是南极和欧洲的游记
  •     灵魂只能独行
  •     还是很有收获的
  •     精装本的 很好很好 还有彩图~比我在外面看到的要好
  •     无聊时翻翻是可以的,多么好就算了。
  •     可以通过笔者的语言,了解国外的世界,同时我欣赏作者书中的一句话,灵魂需要独自去旅行
  •     看后特想去南极
  •     在火车站买的书果然不靠谱,塑封了不能预读,实在不值得读。上火车二十分钟翻完,上部分是去南极的见闻,算是科普,这种科普连维基百科都不如,有些还是错误的。下部分是欧洲旅行见闻,稍微有点文笔的高中生水平就能比这写的有趣。不知道这几年周先生都出什么书,看了几本都不行,以后要慎重买他的书,比起在大学时代看他的散文差太多。
  •     速度是挺快的 就是这本书里有好几页是已经脱了的 其他的纸张也是在脱的边缘 翻阅的时候可能一翻就掉了 装订超烂的一本 导致我继续看下去的兴致都快没了 很扫兴 希望卓越以后在发货的时候还是注意下书的装订 不好的就不要发给用户了 这样也影响卓越在外的名声和信誉 希望卓越能保持在顾客心目中的好形象 以前在卓越也买过些书 包装装订都还好... 阅读更多
  •     这本书相对于周国平的其他作品来说文学性强,哲学方面的内容不是很多,游记似乎也有些流水帐的感觉,总之内容上不是很让人满意,比预期的收获小。但是书的装帧很好,纸张也是很不错的,有很多插图。
  •     囫囵吞枣翻过,不是我的菜
  •     2015年2月
  •     能说是中国典型的考查团吗,作者是其中的文人之一。
  •     在飞机上的十二个小时里从头到尾读完的。圣经札记里让我感触颇深。游记里也偶有很闪光的句子。总之不错
  •     作者走马观花的写,读者也只能走马观花的看。这本书看不到一个作者对文字的负责,感觉就是随便写写,大家随便看看。
  •     来自心底的声音越来越没法诉说,没处诉说
  •     一般给图书三星是底线了,这本书让我觉得熬夜看太不值得。想想看上一本周国平的书是小学读的《宝贝,宝贝》,那时就不太喜欢他的文风,碍于这两本书都是别人很诚恳送的,也不好多言。但这本书是读了一大半彻底放弃。除了哲思部分,大部分游记写得太不厚道了,跟放幻灯片似的,和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比起来,只能望其项背。所有游览的景点描写就像是低级的百度百科,周国平真是一个让我不太敢妄下定论的作家,文笔乏味,但似乎又能悟到一点东西?我对走马观花的景点简介提不起兴趣,有那时间看纸上的空谈还不如准备下以后自己去体验呢。最致命的是,看完作者装腔作势的游记之后一点感触都没有。再也不想读周国平的书了……
  •     那一段时间特别喜欢看旅行的书籍
  •     靠~!可以退货吗?纸质超烂 而且而且里面有烂的!!!盗版啊亲~~~!!!!1
  •     犯困
  •     先点评一下版本,是全彩印刷的,质量还好,但翻阅时还是要颇小心,由于书厚重,容易脱页,鼎力推荐另附我写的两篇读后感精神之旅——《偶尔远行》读后感段祥翔对于一个安静的学者来说,远行真的只是偶尔,但即便如此,这种远行却是无比的丰富和绚丽:它超出一般的旅游,而成为一次精神之旅。在那散漫的文字背后,你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智慧和超脱。作者的智慧体现在这是一次文化之旅,而超脱则体现在仰慕欧洲,而又超越欧洲之外。作者除了南极之外,出国就只有到欧洲,这欣许也是源于作者的思想汲取地就是——欧洲。作者在欧洲一般是出于学术性的邀请,但作者每次都不仅仅进行学术交流和教学活动,每次还真实的记录下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忆,及时的把自己对欧洲的感受、体悟记录在案,这也就是我手上这本沉甸甸的《偶尔远行》。文化的欧洲通过这些文字呈现出来,当然这点更多的是依赖于作者的人文精神底蕴。彩版图书读来也真是有些趣味,那湛蓝的底色让人读其书来不觉困倦,而文字也显得更加的秀丽,插入的图画,则让你更能感受一个跟真实的欧洲……它能让我更加便利的追随作者的思想,去感受那个文化的欧洲。欧洲在作者笔下宁静、优雅……欧洲的环境体现了更多的人文关怀,除却环境优雅的欧洲,在作者笔下更多的就是文化的欧洲,作者访问的...一般都是文化名地,如名人故居、博物馆等等,并从这些游历中彰显出自己对文化的思考,对这些名人的感受……总之,在游记中渗入了很多思想和历史知识。通过这些游记,我们间接的和欧洲的文化名人交流,如尼采、歌德……文化的意义,被作者引用的路德维希一世的一句话一语道破:“政治家的作品是短暂的,艺术家的作品是永恒的。”通过作者的描述,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文化的欧洲,也是一个永恒的欧洲。作者在旅欧的过程中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作者通过几次学术交流和研讨,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提出了尖锐而深刻的观点,他认为中国人接受欧洲哲学的过程是:每个人根据中国现实社会的需要而对这些哲学进行片面的接受,从而,根本没有掌握哲学的核心,至今如此。进而阐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西方有形而上学的传统,而中国仅有实践理性(借用李泽厚术语,即我们常说的学以致用),所以,欧洲哲学在中国只可能被批判的吸收,失却自己本来的面目。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比较,包括心态的不同,更多的是国民性的不同,作者对华夏民族的劣根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称中国人对待小孩的面孔是“麻木的华夏面孔”。进而在结尾时,呼唤我们给后代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旅游结束了,作者却说:“我不相信生活场景的变化会彻底的改变一个人,改变的只是外部形态,核心部分是难变的。”也是源于此,我们即便在游记中,看到的也是一个真实的——周国平,他永远都那样的静谧、安详。《偶尔远行》中还包含了《南极无新闻》一书,但以前已经写过读后感,不在此多述,点击查看《南极无新闻》读后感 那一片光明——《南极无新闻》读后感 段祥翔 一、偶遇周国平是我最钟爱的当代作家,而以前读周国平的书,往往偏执于哲学理论的学习,或是追随其人生经验的体悟……今天,一本南极游记《南极无新闻》摆在我是眼前,还颇不确认——周国平也写游记?轻松愉快的翻了几页,确认没错,于是,就追随作者去感受了一番南极的空灵、凄凉、亘古。 二、南极千古的荒凉是南极的主题。在南极那片明丽的天空下,他用简单的生活来沉思人生,并在笔下叙写那清凉的世界,作者说:“在世界各地的孤岛和广漠上,在晴朗的的黄昏里,晚霞依然染红天边,可是那一个个美丽的时刻不再属于你,在你的忙碌的日子里不再有它们的位置。”只有在那种清凉的心境里,才能把那个明丽的世界呈现得如此美丽,特别是在南极速写那一部分,读来简直是拍案叫绝,那荒凉的南极在他笔下也生机无限,兴致勃勃,大自然的原始、奇特和绚丽都呈现在眼前。 由于我的读后感太常了,如果大家要查看的话请进入[...] 阅读更多 ›
  •     偶一点到人性会有亮点,但装订不好,我看书已经很仔细了,但书未看到一半,已经掉了页,他的书本是需随时翻看的,但也不能一页一页的看吧。大家斟酌。
  •     感觉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的一本。只有关于圣经那部分觉得偶尔触碰精神。
  •     纸质不错,粗糙厚实,但装订一般啊,被我翻散了,就看一遍就散了不太喜欢南极部分的文章,向来对游记理解有点障碍,且书中游记叙述偏多,思想被压缩了。后面的其他文章很喜欢,让人平静,并思考
  •     未完成
  •     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读完的,虽累犹欢。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没有个人价值目标的人集合在一起,集体生活就会成为价值本身。”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集体确实常常吞没个人,对照现实,愈加明显.。
  •     文笔非常好,旅行随记精炼而不乏味是不容易的,融进思想的火花更加难得。可说惊喜的阅读体验。
  •     感觉还不错 就是纸张的质量 有一点点不是很好 但是整体来说还是很好的
  •     没有美丽的文字,但是有深刻的感受。这是用“心”和“脑”去旅行的人,写下的游记。
  •     哲人写游记,看着索然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