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国说》章节试读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1
ISBN:9787506068505
作者:凤凰博报
页数:192页

《青年中国说》的笔记-葛剑雄、张乐天:翻开文化与传统的背面 - 葛剑雄、张乐天:翻开文化与传统的背面

摘 要
一、因果观念是明清以来控制中国人的主要思想
(一)“了解我们这个国家,了解某一个社会群体、某一个地方真实的文化”的途径:
1、通过书面文献、官方文献的记载
2、了解社会,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
1)“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特征”
2)任何文化“不是一个简单的整体,而是由各个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地理空间组成的”: 很多文化现象、很多传统融入了社会——“礼失求诸野”——“化石”
(二)明清以来控制中国人思想的是因果观念
1、“有些官员嘴里是孔孟之道,其实他相信的还是因果关系”
2、民间社会价值体系得以维系的原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敬畏
1)现实生活中
敬——知识分子、上层人士“通过修身养性学习,自觉地做到敬”
畏——大多数偶人“通过自然崇拜,通过对神的崇拜,以及对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合理的解释达到畏”
2)来世和阴间
3、以孝道为例,说明要了解传统的东西,“也要放在当时的环境里解一解”
1)今天的孝道
2)儒家的孝道
3)五四以前的两千多年为什么能够维持儒家的孝道
4)五四以后为什么抛弃了儒家的孝道——从争取婚姻自由开始
活动范围扩大
纸媒
教育
二、政府应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起积极作用
(一)以儒家学说儒家文化在西南少数民族的传播为例说明文化的传播——政府的强制推行和民间教化相互作用
1、长期自治,官方禁止,使得儒家学说儒家文化无法渗透进入
2、近现代时期开始开放:
清政府设县办学
学者传播
(二)为什么要讲儒家学说儒家文化传播的例子
——改革开放以来的错误认识——“只要物资条件跟的上,文化程度自然会提高”
(三)文化传播与文化自信
1、“中国历来对自己的文化是非常自信的”——传而不播的原因
1)鉴真东渡是受日本的邀请
2)乾隆对英国人的态度以及乾隆时代与唐太宗时代的不同
3)作者在美国的见闻——美国亚洲学会的负责人的质询“我们已经让你们在美国开了七十几所孔子学院,我们要求在中国设立几个American Corner(美国角),放一些美国的书让你们看,你们到现在都不同意,那么今天假如说美国要在中国设立七十几所华盛顿学院或者林肯学院之类,你们同不同意?
4)过去的宗教传播,包括文化传播,不是“完全和平的、自然的结果””
2、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的:
1)让人家了解我们的文化究竟怎样?
2)更好滴学习人家先进的文化
3)开发文化商品贸易
三、传统的创造是传统当中变和不变的统一
张乐天:
1、“文化和传统是存在于一个民族千千万万人的日常实践中的”
2、中国这30年来变得实在太快了——如何解读变化、解读这个世界
经济发展、人才辈出与传统有关(结论:对传统要有自信——文化自信)
3、如何对待传统:
1)很好地理解传统,对传统要有自信——文化自信
2)传统是“一代又一代人在日常生活实践当中创造它们生存世界的过程”——“传统的创造”每天都在发生——是传统当中变和不变的统一
3)“善于从传统中汲取智慧,通过我们的身体力行,把中国的传统和文化打造得更坚实,更让人羡慕。”
4)把中华民族的发展深深扎根于传统的土地上
5)传统能够保持社会稳定
6)传统的智慧能够让人们关注传统的日常生活中的核心价值,更在于我们的创造——能够应对新的环境
四、丢掉传统的政治改革令人怀疑
“如果中国仅仅有改革,没有灵魂哦升华,没有传统,或者没有长期的赖以维系自己民族的一些让我们充满自信的力量,中国会成为什么?”
五、现场互动:没有信仰让传统节日变休息日
(一)对“崖山之后无中国”的理解:
1、从一个朝代而言,没有中国
2、从中华文化的延续上,中国没有亡——“军事上的征服者,最后都成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
(二)为什么我们讲传统没有中断——
1、“主体是延续下来的”
2、汉文化在朝鲜半岛上的延续
(三)文化与节日的延续和发展“是跟信仰联系在一起的”
1、为什么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都在延续,在国际化?——与信仰相联系
2、以春节为例说明没有信仰的节日是休息日——“有好多问题表面看是社会问题,其实是信仰问题”
1)春节的政治功能
2)春节的信仰——阖家团圆、祭拜祖先
(四)正确对待中西文化
1、张乐天:东西文化在中国人身上的冲突与困惑
2、葛剑雄:
1)东西文化在中国人身上的冲突与困惑——原因是人为制造矛盾和冲突——“不要人为的去制造东西方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东西方也好,什么地方也好,冲突主要是利益,主要是政治,而不是文化,更不是观念。”
2)相信困惑是暂时的,不是长久的——费孝通“文化自觉”
3、如何看待以下两个问题:
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文化能不能保持原来的意义?——如何保持传统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
中国人情社会在一定意义上与法治社会理念的冲突?——如何解决法治化过程中“情”的因素影响






《青年中国说》的笔记-第38页 - 张铁志、邹振东、张羽:发现台湾的价值

摘要

凤凰新媒体首席运营官李亚的开场白——介绍讨论台湾价值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台湾在探索向现代性社会演进过程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也有很多让我们反思和警示的地方。这对于中国社会未来的道路是非常宝贵的……”
一、邹振东:台湾议员打完架相约喝酒也是台湾的价值
1、发现台湾的第一个价值——“台湾人太有才了,特指太有口才”
台湾的政论节目:嘉宾口若悬河;
选战:政治发言人滔滔不绝:
连战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为民主立人生,为万世开太平”
2、发现台湾的价值——与台湾的很多问题有关
1)台湾为什么会出现 陈水扁?绿营为什么支持贪腐的陈水扁?
2)在台湾,百万人的社会运动不会造成社会的危险状态
3)台湾的地理位置造就的三种个性形态:慷慨不怕死的精神;海洋一般宽广的胸怀;一涨一退长江水,一反一复小人心
4)对“台湾议员打完架相约喝酒”的不同解读:
劣质民主的表现
是交易,虚伪的民主
邹振东:关注台湾价值的视角:
喝酒——沟通——建构信息通道——利益冲突群体或者陌生的群体信息交换体制
有时候交换方式的先进性可能比生产方式的先进性更重要,信息的沟通方式可能比信息的生产方式更重要
通过歌曲,让台湾人了解大陆、大陆人了解台湾:《黄河大合唱》与《亚细亚孤儿》
台湾对大陆的印象在改变
二、台湾民众高素质是民主化的结果
1、赞同邹正东老师的观点——音乐是互动工具:不同的歌代表社会不同的面向
2、大陆人眼中的台湾——台湾人从大陆人对台湾的认识中认识台湾
1)台湾是文明且有秩序的地方
2)台湾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很多美好的东西:很多民国传统、传统美德
3、台湾公民素质较高是如何形成的?——”台湾这些年民主化的结果”
1)台湾戒严时期的状况
2)台湾民主化初期的状况
3)不同时代台湾的进程:
罗大佑的歌反映了不同时代台湾的进程
80年代台湾非常重要的社会运动和NGO(非政府组织)的由来
台湾在戒严时期也有上访
解除戒严、民主化是台湾人民斗争的结果
三、在台湾看不到随时会爆炸的愤怒——民主过程锻炼了民众
1、民主进程
1987年,宣布解除戒严,开放报禁党禁
90年代初,台湾民众无法享有基本的言论自由,信仰自由
91年废除刑法第一百条,确保人们主张不同的思想,信仰自由
94年,第一次民选市长,实现巨大转型
2000年后矛盾冲突开始缓和
2008年以后,两岸议题开始舒缓
2010年五都选举开始变得平静,台湾进入全面的小清新时代,慢慢脱去暴戾之气:“双英”都理性;民众厌倦政治激情
2、台湾公民素质的提升是“民主化的关系”
1)什么是民主?——“民主说到底就是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对个体权利的保护,是对人的尊重。”
2)尊重表现在许多层次——“改变高高在上的姿态,这是官与民之间最细微的变化。”
3)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善:
不民主的社会:“充满各种意识形态和谎言和潜规则,如果充满各种潜规则,想必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是非常低的。”
民主的社会:“相对透明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比较高。”
民主机制的存在“使社会的暴力大大减低了,看不到随时爆炸的愤怒”:投书报纸;找议员;可以街头抗议
4)实现唯发展主义的转型
唯发展主义:牺牲环境生态,牺牲劳工权益
反省唯发展主义,重视慢活概念
抗争强拆,政府道歉
反对国光石化的公民运动
5)文化建设——对摇滚音乐剧《梦想家》的批评,提出九大主张
四、民主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邹振东:
1、表达有各种层次,且“一定不是单方面的表达”:公民社会,族群,官和民互相表达,师生的相互表达
2、“很多利益的冲突、文化的陌生是沟通不畅的本质原因”
张铁志:
1、“民主的确是一个学习过程,是能够培养公民成长但是需要学习的过程。”
2、“最重要的不是压抑矛盾,而是让这个矛盾可以被公开讨论。”
张羽:
1、离奇的故事——猴子对生活的影响——台湾人的态度:“不是猴子的错,是我们人类侵占了他们的地盘”
2、台湾的价值:
1)“台湾的价值就是走在前面,因为他们曾经腾飞过,并且带着伤痛”
2)“要疼惜脚下的土地,这也可能是台湾的价值所在”
3、台湾和大陆的教师节:台湾——9月28日(孔子的诞辰日);大陆——9月10日
五、台湾媒体迅速庸俗化、商业化、消费主义化
张铁志:
1、对台湾和大陆媒体的比较——“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彼此能够有机会更多的学习和认识对方,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台湾:“台湾的媒体正在迅速庸俗化、商业化、消费主义化”
大陆:'从《南方周末》、《城市画报》到很多其他杂志的品质也让我惊呆了,这些有涵养的媒体是台湾做不出来的。";”我又碰到很多大陆媒体人,他们是非常理想主义的“
2、台湾媒体迅速庸俗化、商业化、消费主义化的原因:
1)与大陆、美国、日本的比较——“所以这并不是说经济发达的社会就必然对文化不关注”
2)“可能台湾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被压抑太久,进入90年代媒体化时代——台湾同时面临的是全球消费时代,比如全球化就是90年代开始的——大量的国际资本流进来,台湾的媒体突然打开了。所以台湾的民主化和商业化是同时开展的,公共领域没有建立起来,就被太多消费主义所侵蚀。”
邹振东:对大众文化被“娱乐至死”的认识
1、持乐观的态度
2、娱乐是营养学所说的“粗纤维”——有益于健康
3、娱乐有没有教育意义
六、大陆学生与台湾学生的异同
张羽:
1、台湾的学生特别爱提问题
2、比较热衷社团文化,他们非常乐于展现自己
3、较关注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也会为了选择好的职业而放弃自己的专业,这点两岸比较的相似。
邹振东:
1、在饮食习惯上开始趋同,
2、都对政治淡化,没有意识形态的包袱
张铁志:
1、大学生还是浮于主流的价值——成功地找个好工作,嫁一个好老公,娶一个好妻子,这是主流的价值。
2、理想主义:
1)台湾:越来越多年轻人去选择非主流的价值,对抗主流价值越来越多。
2)大陆:有另外的一种理想主义,台湾比较缺乏,就是对大问题的思考。
3)中国转型的问题是很多中国人和热爱知识的青年比较会关注的问题,我觉得台湾的理想主义与大陆的理想主义有蛮重要的区别。
七、现场互动:大陆未来30年最可怕的是群粹主义
邹振东:
1、“群粹主义”——因为台湾的民粹主义要和台湾的族群主义结合起来看。它的民粹是与族群的分裂结合起来的,所以他同时打两张牌。
2.“群粹主义”出现的原因:台湾本土意识的复兴,在从威权时代向民主化发展的过程中,开始强调基层为主,“但是事物一旦走向极致,不问是非,不问价值,甚至为某些政治人物操纵的时候,就会由民主走到民粹主义,对乡土的爱走到了极端族群主义,就导致了群粹主义现象,这也常常成为政治人物选举的工具”
3、 ”整个大中国来看,南方的北方的,很容易被操纵。如果再打上民主的旗号,极端的强调价值,就很容易被异化。这可能是将来最危险的敌人“(读者注:“南方的北方的,很容易被操纵”这句话,很可能意指在选举过程中,将区域化的利益作为选举工具操弄选举,与操弄族群的意思相同,不是指南方地区或者北方地区)
张铁志:
1、”关心政治或公共事物不是放弃职业追求“
2、”你养孩子,你孩子的教育,你的医疗问题、交通问题就是政治,这就是公民基本的责任。你不去关心它就不会变得更好“
3、在不同的位置上,有不同参与方式







《青年中国说》的笔记-第18页 - 熊培云:”这个社会会好吗?“

摘 要
1、为什么这个社会充满戾气与仇恨?
1) “这个社会会好吗?”有四点含义:一是我们对这个社会有爱心;二是有疑虑;三是有期许;四是在各自心里,有方法或者主张。
2)讲座主题是“宽恕与悲悯”:
存在于网络上的话语暴力——“记账党”——“把茅于轼、李承鹏,还有我等等归于‘西奴’,扬言要将我们绞死,要上门清算,每个人的照片上都画上了红色的绞索,这是一种怎样骇人的暴力。”
存在于 街道与乡村的暴力——拆迁暴力;重大刑事案件。“这一切,可以说是个案,个案连在一起就是现象,现象长期持续,既是时代特征。我承认我们的时代有光明的一面,但这种持续的以剥夺生命为主要特征的暴力,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黑暗。”
“ 大家都应该低头问一声自己”:“‘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这个社会会好吗?‘以及为了这个社会有一个好的前景,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为什么这个社会有如此重的戾气与仇恨?——制度、社会、文化原因
2、比死刑更可怕的是不宽容——网络关于药家鑫案件的探讨:良知与理性的独立思考
3、废除死刑是尊重人的本性——关于药家鑫案件的三个观点
其一,废除死刑问题与废除药家鑫死刑的问题。
”作为民众,喊出“药不死,法律死”,实际上已经代法庭判决。“
公众应该喊出的是,“不公正,法律死”。即使我们自以为正义,也不能代表法庭宣布判决。所以我说,我没有干预法律,我干预的是全民审判。
其二,符号化与仪式化的问题。
相关讨论——药家鑫被当作“富二代”或者“军二代”判决死刑——更像是一种政治审判。”我说政治审判有两种,一种是来自密室,一种来自广场。他们都是对法庭的操弄,都与法治精神相去甚远。“
其三,全民喊杀的良心困境与集体无意识问题。——有良知但缺乏理性的独立思考。
4、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1) 宽恕与悲悯——两位母亲的故事。
宽恕可以在仇人的身上拓展你的生命——“他的生命里有我余生”——有罪者如果能够真诚地悔过他对另一个人的杀害,他会尽量去弥补他的过失,去帮助受害者完成生前未完成的事情
同态复仇却可能终结一切。
2) 死刑判决是否真的完全是站在被害者角度考虑问题——刑事和解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损害赔偿的困境
3)重谈符号化的问题:
当大家拼命喊杀的时候,是不是形成了另一种干预:一是法庭的判决;二是可能干预到张妙家人的抉择——选择和解
网友愤怒的背后是对政府的批评—— 彭晓芸:网络疯狂谩骂,印证信任的丧失;熊培云:”群情激愤背后最应反思的是中国政府,若不切实洗心革面,反思历史,扶正政治伦理,建立共同底线,还社会以公平正义,努力推进公民文化建设,这个国家迟早要崩溃。”
5、宽恕将会提供另一种出路

1)辽宁省鞍山市致10人死亡的恶性杀人案的争论:
网友——"仇恨是我们仅有的权利"
熊培云:我们的文化出了大问题。我们声张正义,却又走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了;知识分子严重失职与缺席;“中国不仅缺少中产阶级,而且缺少中间意见阶层。这个阶层独立于政府与民众,可怕的是,它不得不随时受到这两方面对其表达空间的挤压。”
2)一种"有思想的英雄主义"——在一切狂热当中,保持目光明亮,以便能够理解一切和热爱一切,从容地观看时代的游戏。不与现实同流合污,不必成群结队,我的实力就是独立思考与表达。
3)解决转型后的历史问题
图图大主教的书——《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施明德:南非的命运得以翻转,除了国际局势的变动,柏林围墙崩塌、苏联瓦解外,更在敌对双方的领袖,跨越了许多人性中、权力中的惯常,向世人展现了他们不平凡的风范——和解与宽恕
社会需要培育宽容的精神





《青年中国说》的笔记-第30页 - 各个章节

 序:你可以改变世界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百年之后,读梁任公这段雄文,依旧心潮澎湃,不能自已。凤凰博报据此文稍加改动,以“青年中国说”为题邀名家校园演讲,虽略有盗版之嫌,但纯为公益,无私心,且精神上继承任公之衣钵,亦无不可。
  回首这30场活动,可谓步步艰辛,而今结集出版,作为操盘手,我百感交集。
  活动缘起2011。时任凤凰网核心项目部总监李小鸣、博报主编吴德强提出邀请凤凰名家到高校演讲,并大力推动,冥思苦想、激烈讨论后,决定以“青年中国说”为主题,启动这个项目。
  我们所做,是携手最顶尖凤凰名博,走进全国各大高校讲堂。听中国青年最真实的声音,谈中国青年最想知道的话题。凤凰名博与青年学子面对面,探讨中国未来一代最关注的热点,分享青年一代成长的喜悦与烦恼。
  于凤凰网而言,进校园固然有推广自身品牌的目的,但更多是践行社会责任,传播理想与价值。凤凰的理念,是有风骨、敢担当,凤凰的定位是中华情怀、全球视野,以此为纲,传播的必然是有利于青年成长的正能量,有利于国家发展的理性建议。
  “青年中国说”系列演讲的进行,遭遇了种种波折。我们受到了来自多方的压力和阻挠,活动几次险些被叫停。
  正因为波折,才有了坚守;正因为坚守,才有了今天的这本书。
  这30场活动的嘉宾,有闾丘露薇、马鼎盛、邱震海等凤凰名嘴,有朱大可、贺卫方、章立凡、马勇、秦晖等著述甚丰的学者,有杨恒均、鄢烈山、章文、笑蜀等思想活跃、有锐气的名博,也有英国驻华大使吴思田、前以色列驻华大使安泰毅等外国驻华使节。可谓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演讲的话题,涉及政治、国际、军事、历史、文化、教育,和凤凰博报的家国情怀别无二致。我们不追求绚丽的舞台,也不追求轰动效应,只是希望让高校的同学们认真地听两个小时,有思考,有启迪,有互动。
  这些演讲,每场上座率都是90%以上,多数场次挤得水泄不通;平均每场都有400条以上的微博互动,平均每场活动的线上专题有100万独立用户访问。毫不夸张地说,这30场活动影响了数千万人。
  整个活动下来,我们的演讲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西安、南京、澳门等城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大、南京大学等高校都留下了青年中国说的印记。
  整个系列活动,最令我们感动的是一个个活力四射的青年学子,他们求知的目光,他们睿智的提问,他们对时局的关切,都让我们感到不虚此行,从中受益良多。例如:
  中山大学学子问凤凰卫视主持人邱震海先生:“您认为中国的外交,在钓鱼岛问题还有南海问题上,如何才能在软弱和咄咄逼人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南开大学学子问历史学者马勇先生:“什么是宪政时代?您认为北洋是宪政时代,那您认为现在是宪政时代吗?”
  深圳大学学子问历史学者章立凡先生:“我们在场坐的这些,现在听了这些讲座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话,现在坐的这些人,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又是站在中国的权力位置上面,他们会不会又陷入这个循环,又使得这个社会变成这样,这个根源在哪里?”
  是啊,根源在哪里?我们总说一切为了孩子,总说青年是未来的希望。可是,如果孩子不能自由成长,如果青年不能独立思考,如果梦想的翅膀还很软弱就被暴风雨所打烂,一切都将沦为虚幻。
  我们活动的主题是“青年中国说”,副题为“你可以改变世界”。然而,我们无法估量,两年30场校园演讲可以改变多少人,我们也从不敢奢望通过几场讲座就可以改变世界。或许,一场演讲只是让某几位同学精神振奋,第二天又一切如常。但我们相信,一定有人从中受到启迪,把追求自由、平等、公正的种子播撒在自己心灵深处。而随着更多类似校园公益活动的开展,将有利于高校的学术自由,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或许,我们真的无法改变世界,我们能做的,只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其实是最难的。
  凤凰博报总监 王冲
  2013年7月
收起全部

《青年中国说》的笔记-第1页 - 熊培云:”这个社会会好吗?“

拜读熊培云老师“这个社会会好吗?的演讲报告,不由想起出自《诗经•王风•黍离》的名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其中包含了诗人对国家衰败的感伤,也蕴含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反思,是最能表达我们炎黄子孙家国情怀的诗句。
“这个社会会好吗?”其实蕴含了这样一个前提面:这个社会有问题了,有病了。这个社会究竟能不能好起来,“不靠神仙和皇帝,靠的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是这个社会的主人。


 青年中国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