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触碰的爱

出版日期:2014-7
ISBN:9787208122598
作者:[美 纳撒尼尔•拉胥梅耶
页数:200页

内容概要

纳撒尼尔•拉胥梅耶,1969年12月2日出生。父亲于1995年过世时,他25岁。同年踏上探索父亲内心疯狂风暴之旅,写下处女作《当天使穿着黑衣出现》。曾与“国际安徒生大奖”得主澳洲插画大师罗伯•英潘(Robert Ingpen)合作绘本《破碎的鸟喙》(Broken Beaks)。他也是一位经常发表关于精神疾病和流浪问题、具有影响力的演讲家。

作者简介

一个被精神分裂症夺去理智,最终夺去生命的父亲的故事
用生命与人性之爱,感动全美的温暖与希望之书
《无法触碰的爱:通向父亲与疯狂斗争的旅程》描绘了一副疯癫的父亲的肖像,他的写作充满同情和坦诚,从文学的角度对精神分裂这一疾病提供了人性和情感的关怀,是一本能给人巨大安慰的、充满情感的作品。
1995年1月,25岁的作者突然接到警方的通知:与母亲离婚多年,失踪在外的父亲,因心脏病和孤独病死在一间老旧残破的公寓里。
在父亲过世之后,拉胥梅耶决定踏上探索父亲内心疯狂,孤独历程的旅途。他握着父亲寄给他仅有的几封短信,循着有限的线索,穿梭父亲曾经待过的城市乡镇,寻访曾与父亲接触交谈过的人。逐渐地,那个在他成长过程中一直充满疑惑、模糊不清的父亲的内心世界,慢慢拼凑成形。作者将父亲一生对于了解爱,美善与正义等永恒真理的渴望,以及父亲陷入绝望与恐惧的挣扎心情记录下来,希望透过这些触动心灵的文字表达表达自己对失落的父爱的救赎,也借由真实地揭露精神病患与流浪汉的内心世界,使世人更加理解与体谅那些需要关爱的社会边缘人士。


 无法触碰的爱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在柏林顿市区一所简陋的公寓里,早已割断了联系的父亲查尔斯死于心脏衰竭,这让拉胥梅耶心底沉寂多年的感情瞬间苏醒,于是,他带着无比的愧疚与遗憾,踏上了寻找父亲人生轨迹的路途,同时他也以此弥补着时光空白中,对那消失的身影一个无法再给予的久违的拥抱。查尔斯是一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他有着在专业领域里非凡的聪明与智慧,却全然不能抵消,他的妄想、多疑、酗酒、古怪的言行导致一个家庭的破败,和在工作中充当尖锐而不合规则的离群者的失败事实。 但他是一个饱受精神疾病折磨的男人,一个品尝着精神失常所带来的痛苦——与社会脱节,与家人离散,与他最引以为傲的事业成就逐渐远离。他是一个不可阻挡会走向落寞而萧瑟的男人。而当作者拉胥梅耶一点一滴把他的父亲查尔斯所走过的路径和经过的事情都一一拼凑时,他最大的发现是,查尔斯的疯狂,并不在于精神分裂的本身,而在于他在独自战斗,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也绝不屈服要让自己放弃热爱生命与对生活保留期待的态度。虽然这正是精神分裂的症状之一,永远敌对在这个世界,永远找不到与世界和解的办法,就越是不放弃对这个世界执着的偏爱,以至于硝烟都惨淡。谁都一样,想要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在正轨上,简简单单过完一生幸福。所有人都是值得尊重的,而当有一群人拼尽努力,却仍然不可控地把生活弄得乌烟瘴气,那他们,其实是不幸的,而他们的苦痛,往往鲜为人知,还难被理解。我记得小时候,在街上每每碰见流浪汉,不管是快要与我擦肩而过,还是在一定距离内冲着途经的人流大声嚷嚷,我的外婆,我的妈妈,我身边的所有大人都会不自觉地把我拉得更紧,快步走开。他们从我小时候,就这样被定义为发疯的人,有危险而不可以靠近的人。不知道是出于条件反射还是本能的趋利避害原则,长大后每每遇到那些行为异常,语言晦涩的流浪汉,我都会收紧鼻孔,快步走开。从没有意识到他们处境的艰难,没有意识到他们生命的黯淡或者正在遭受的某种困苦,精神病,就这样被我们解释为需要远离那些人的原因。事实是,我们曲解了精神病作为一种癌症般的疾病它本身的悲痛。书中说:“我们同情自己同伴的能力,并不取决于他们所遭受痛苦的程度。”我们都缺少一种客观的感同身受的能力。拉胥梅耶对父亲挣扎的状态同样缺少感知的能力,他刻意疏远、恐惧、甚至切断与父亲的联系,他害怕因为父亲精神失常的缘故,从而打乱了他正常的生活,他害怕他会伤害母亲,继而自己也难以幸免,他的父亲,在他曾经或一如既往的印象定义下,就已经变得危险而不可靠近。他看见了自己的恐惧,却没有察觉到他的。于是当查尔斯试图接近拉胥梅耶,主动尝试建立起良好关系的时候,遭到了冷冷的漠然与推却。我不难看出,作者追寻着父亲足迹抵达父亲生命的黑洞的时候,他内心经受着怎样的苦熬。一切都已经不可更改。这场为了更加贴近父亲而走过的旅程,只是让他更加明白,那些犯下的亏欠根本无法弥补,而父亲对他的爱,是犹如世间最后希望那般,执意而纯粹。写下这本书,不仅是作者试图接近已逝父亲的一种生命填补,也不仅是完全接纳了一个罹患精神病的父亲的事实,同时他在竭尽所能深入了解到身为一名精神病患者与自我意识本身的艰难对抗时,这个社会竟与精神病患者始终保持着一份微妙而顽固的关系,社会中的规则抑或人与事,都不多不少推动和改变着他们人生行径的轨迹,而他们,仿佛一片落叶,摇摇晃晃不断地就被推至到世界边缘。“在他们挣扎着想搞清楚他们的世界的意义之时,让他们能够更容易地生活在我们的世界”,也许这对他们来说,是世界发出的最善意的邀请了。这片土地上,善在这里,邪恶在这里;友好在这里,敌对在这里;生活的希望在这里,生活的失落也在这里。我们总在有意无意,主动被动地就把这个世界组合成复杂难言的样子,而现在,我们能做的,只是把善意蔓延到出现于眼前的每一个人身上,这小小举动,虽不能让这个世界愈加繁花似锦,但足以在一个痛苦荒凉的人的内心里,放下一束温暖的光。所有人都不会在感受温暖与爱的感知上,失去最初的判断力。即使是精神失常的那群人。他们持着一杯已被允许咖啡、接过一支别人的香烟、坐在一起说说话,和他人礼貌地握手掌,这些平等对待的容纳态度,就是精神病患者害怕失去的自由与担心会被剥夺的幸福权利。所以,几乎他们中的每一个,都要努力撕着精神病的标签,因为他们比谁清楚,那是个会让自己失去一切的家伙。而今,我们对其他疾病的认知或是养生方面的知识已经较为普遍在各种渠道上进行了普及,而正确看待精神疾病患者的宣传寥寥无几,这些微弱的力量是无法解除我们对它本质上的那种偏离,加大在精神疾病方面的投放力度,即使是正确的释解,相信也能够作为治疗精神病患者的一个有效过程。我相信,我们的一份善,是他们的一个天堂。
  •     查尔斯死了。一个人,死在堆满了杂物和纸张的公寓里,孤独而冰冷。所有能显示他身份的证据,随着他的死亡被一点点发掘出来。他当然不会是孤零零一个儿存在这世界上的,他肯定是某人的儿子,某人的兄弟,也许是某人的朋友,某人的同事,同时,他还曾是某位女子的丈夫,某个孩子的父亲。可是当时,在那间充满了腐败气味的公寓里,只有他独一个,静静地跟随死神的脚步,没有人可以道别。因为在死亡之前,他最后的身份,是罹患了精神疾病的,流浪汉。…….他叫他查尔斯更多些,并不亲昵地称呼他为父亲。好像分离得太久了,那种亲昵让长大成人的儿子觉得有一点难以启齿,甚至是在他去世之后,感觉到的也是震惊大于悲伤。儿子太久没有思考过,关于自己父亲这些年是如何生活的,如何挣扎着熬过独自一人的岁月,因为他们分离得太久了,久到已经记不清最后一次通信是什么时候。父亲的死讯不止带来悲伤,还夹带着更多的疑惑和愧疚。脑海里关于一家三口和乐融融的岁月又再次浮现在眼前,那样亲切可敬的父亲,是怎么突然变了一个模样,让儿子和妻子惧怕到只能离开,甚至把他自己的人生都搅得一团糟?儿子决心探寻父亲的足迹,寻找可能认识父亲的人,重新了解查尔斯凄苦的人生。…….查尔斯与母亲的关系不算融洽,在那样一个宗教家庭里,母亲的偏执和多疑深深地影响了他,也许这给他日后的发病埋下了阴影。作为曾在社会心理学课题上取得了不小成就的人来说,查尔斯的精神疾病,很让他身边的人惊讶。他开始表现出被迫害妄想,这毁了他的事业和家庭,也毁掉了他对其他人的信任。同样因为多年的学术研究和自信,查尔斯拒绝承认他自己罹患了精神分裂症,甚至在他不得不接受治疗的那一段时间里,他也从没相信过这一点。失去事业和家庭,以至于失掉赖以生存的保险金,查尔斯的精神疾病折磨着他的身体和灵魂,他无法安歇,一刻不得安宁。多年之后,体味到父亲生前孤苦心境的儿子,在整理查尔斯留下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些让人意外的东西。在查尔斯混乱的脑海里,有一个小小的角落,一直保存着一份清晰而诚挚的父爱。即使在最贫困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给儿子寄出礼物;在最潦倒的时候,也会寄信给儿子,尽管信里的表述的妄想只是让儿子恐惧和悲愤到拒绝与父亲再联络。在查尔斯混乱的思绪里,儿子是一直存在的,就算他为了果腹而偷窃,面对警察的询问,他也只是喃喃地说,我儿子会来付账的。尽管那时候,儿子已经多年没了联系。……儿子重播着许多年前,查尔斯的电话留言,那些疯狂的句子里,似乎都带上了温情。疾病夺走了他的理智,可是父爱的本能让他的心里始终保有一个温暖的角落。如果当初来自家人的体谅和关爱再多一些,会有不一样的另一个结局吧。
  •     当初选择这本书。是因为他所涉及的疾病--精神分裂症。这本书看起来很慢。因为看得过程中不断的引起反思。在工作中。曾经碰到很多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他们或沉默寡言,或行为异常,或妙语连珠,或多才多艺。很多人第一眼,你都无法判断他们患有这样的疾病。但是当你和他们交谈的时候,就能感觉到,眼神。他们望着你,却向透过你在望向其他地方,直愣愣的,没有任何的感情。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他们就是向社会关闭窗户的人。部分患者需要不停的吃药、打针来压制疾病发生。也曾有突然停药几个月的患者突然发病,冲进来砸东西,打人,然后在病情平缓的时候,不好意思的踌躇着来道歉。而他们大多都是被家人所抛弃,扔给社区,扔给医院,亦或流浪。本文写的是一个人,写的也是一群人。他们挣扎,然后失败,在挣扎,在失败,然后放弃。家人们疏离冷漠,直到失去之后才开始反思。懊悔。如果当初多一份包容,多一份关怀,多一份理解。是否。他们还能再原有的轨道前行。。。“我们同情自己同伴的能力,并不取决于他们所遭受痛苦的程度。”“我无法生活在你的世界里;你也无法生活在我的世界。”“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不仅要面对他们自己的症状,他们还要面对普遍的偏见。先不管媒体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描述以及公众的漠视,也不用管他们所受的教育或背景,甚至不去理会这些词本身的意思,只要看看我们平时所说的日常用语,在总体上对这些精神失常和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存在多大程度的偏见。”“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永远没有理由放弃。”突然得到父亲死讯的拉胥梅耶,震惊之后,开始回忆起童年时父亲陪伴看电影,逛展览的开心时光。开始翻阅父亲一封封的信件。然后在父亲离世之后,他突然间想走近父亲,在挣扎之后,想看看现在这个他不曾了解的父亲。为何曾经学识渊博的父亲,会因为精神分裂而客死异乡。他来到父亲出现过的地方,聆听那些曾经和父亲接触过的人们口中的父亲,拼凑父亲的画面。。他发现父亲精神分裂症所困住的时候,也想反抗,也想努力找回恢复的勇气,回到人群中,但他最终失败了。在那么多年的努力下,他没有得到救赎,没有得到关心。“他从最远的地方为回去的路抗争着--疯狂、无家可归、冻伤和饥饿之中--只剩下死亡、抛弃和遗忘。。。”不知道这本书是不是拉胥梅耶对父亲的救赎。。但天国的查尔斯看见和他越来越近的拉胥梅耶,也会欣慰吧。。很多人都在感叹社会冷漠。却从没反思问题究竟在哪里。我们并不伟大。但对于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善意的举动。都会象一朵小花,在内心慢慢的发芽,不大却很温暖。做一个温暖的人。让那些无法抵达的彼岸的人。可以搭乘善意之桥,拥有光明。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为那么多生活在纽约的患有精神分裂的男人和女人们,这本书关于过去也关于现在。
  •     更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真实记录
  •     爱,在无法触碰与触碰之间
  •     在节制冷静的情感中涵韵着人类无法摆脱的激情与困境~
  •     看的很挣扎 甚至痛苦,可同时又真的很感动。
  •     之前读的《背离亲缘》里,作者写到的其中一类“背离者”,就是精神分裂患者。与唐氏儿或脑瘫等先天症状不同,精神分裂是种摧毁了“原来那个人”的病症。亲友也就有种别样的痛苦,因为那个“正常”的人还会偶尔闪现,但永远回不到从前了。这本书里,被精神分裂带走的那个是父亲。又或者说,这种远离是双向的,因此作者在回溯父亲日渐疯狂的脚步时,复杂的心情想必难以言说。
  •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父爱/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永远没有理由放弃/我们都继承记忆的遗产就像我们继承财产一样/能看到一点点影子/不要碰酒精和毒品
  •     无论我们身处怎样的逆境,都没有任何理由放弃,作者对于父亲的描述,多少透露出自己的遗憾,内疚和懊悔,
  •     艰涩。
  •     另一种人的生活,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但父爱的根基是其他种种所不能阻挡的,还包括了亲情的回报之爱。善待精神非常的人们,或许他们所经历的比你更不堪忍受,不要再于伤口上撒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