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觐东方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宗教人物 > 朝觐东方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
ISBN:9787549502417
作者:(美)吉瑞德
页数:65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在19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所发生的重要的英国大学改革之后,这些变化与牛津大学校内的政治努力有关,即试图将弗里德里希·麦克斯。缪勒博士(莱比锡大学博士)这位具有外籍学者身份的研究者所展示的新的德国式科学研究的学术理想制度化。按照德国式的进步意识,学术生活的理性化意味着,由于它严格而苛刻地专注于纯粹的、基础的、批评的、客观的、公正的、科学的、比较的、归纳的和分析的方法,它可以为各种特殊分支,或者新分类的种类提供19世纪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无情占领、殖民开拓所需要的知识。19世纪70年代初期,这一更高、更纯粹的学术目标的提升,在牛津校内处于缪勒象征性的监护之下日益自由化的一个小团体范围内,主要意味着“研究的捐赠”的提升,以及大学生和大学教员生活的整个改变。“捐赠”在这一新的自由的意义上,主要是指提供给以大学专家或者研究型的学者-教授为主的职业体系的资金的增加,这些专家或者学者-教授专门从事某些学科领域的研究,这些领域,明显不同于传统大学教师和导师们所强调的古希腊和拉丁文本的带有训导意味的经典教学。这是一种知识体系在方法上的增加(“为知识而知识”,与一种特殊语言,或者某一语系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学相联系),它激发了学术研究,而不只是将教育直接导向对学生道德性格和社会良知的培育上。传统上,对中世纪经典教育的强调,可以从它为塑造一种受过教育的有效的公务员体系所作的贡献中得到公正的证明(无论这些公务员是在国内还是在外海殖民地效力)。从研究的捐赠的角度看,尽管并非总是符合那些支持者的意愿,但人们仍然赞同从专注于本科生教育转向对纯粹研究的可推测的更高学术的追求,这是从研究生教育中传播开来的(这些教育是为那些研究助理而开设的),另外还通过印刷专论小册子、字典、百科全书、博物馆以及其他类型的有关专门史实和分类物品的重要目录而得以传扬。由于有了为研究而研究这样更为纯粹的驱动,这类行为被宣称要比为了西方文明的至高进步而进行的传统教育更为有益和有效。研究型教授明显不同于那些具有牧师身份的指导教师,对于一所大学的自由教育而言,后者只是传播中世纪的一些含混不清的一般知识,前者主要关注对于整个新的知识体系的理解,依靠语言上的优势和历史洞察力,发现(分类并保存)新的信息类型,运用实践比较学说原理,收集一些人造物品,并翻译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文献文本。但是,鉴于旧的导师制度本质上在宗教和课程意义上是褊狭的和自我中心的,新的研究训练将整个世界作为他们的主题对象,而且,参照特别由那些专门从事梵文和闪族语言研究的东方学家们所发扬光大的比较语言文献研究方法,试图对所有文化传统加以分类,无论是过去的还是当下的,这种分类涉及各种不同的发展的历史计划,将不同语系通过划分界限的方式予以区分,并将生物物种划分成不同的等级。

内容概要

作者:吉瑞德(Norman J.Girardot),美国理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杰出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比较宗教学家、中国宗教史论家。
丛书主编:周振鹤,1941年生于厦门,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读研究生,师从谭其骧院士,198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为我国首批两名文科博士之一。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有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行政区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擅长政治地理、文化地理、地方制度史、近代新闻史、以及文化语言学、语言接触史的研究。
译者:段怀清,生于1966年年3月2日,湖北省随州市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中外文学关系及国际汉学。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翻译之道
插图目录
前言 联结东西方的传教士生涯:1815—1869
第一章 朝圣者理雅各和他的回归西方之旅:1870—1874
第二章 理雅各教授在牛津大学:1875—1876
第二章 附录理雅各:牛津的—个大人物
第三章 异端者理雅各:打通儒教与基督教,1877—1878
第四章 阐释者理雅各:在《中国经典》中找寻圣经,1879—1880
第五章 比较者理雅各:描述并比较中国宗教,1880—1882
第六章 开拓者理雅各:翻译佛教和道教经典,1886—1892
第七章 教育者理雅各:高扬人的完整责任,1893—1897
附录—:理雅各主要出版著述
附录二:理雅各在牛津大学的讲座与课程(1876—1897)
注释

编辑推荐

《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荣获:美国宗教学会宗教历史研究著作奖,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

作者简介

《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将精炼娴熟的传记叙事与扎实严谨的学术考证相结合,系统评述了著名来华传教士一学者理雅各漫长而多姿多彩的一生。在19世纪传教士传统、汉学东方主义和比较宗教科学的理论语境之中,作者吉瑞德将理雅各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化生涯分解为传教士、朝圣者、异端者、阐释者、比较学者、翻译者、教师等几大侧面,对理雅各的传教士生涯和作为汉学家的学术经历、精神历程进行了条分缕析式的探究,由此呈现了理雅各这位文化巨人外表平静、内心丰富的一生,还原了19世纪东西方文明交流与碰撞的宏阔历史面貌。附理雅各的女儿海伦·蔼蒂丝·理所著《理雅各:传教士与学者》,提供大量书信、日记等珍贵史料。

图书封面


 朝觐东方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理雅各,最早将四书五经翻译到欧洲的传教士,与法国的顾赛芬、德国的卫礼贤并称汉籍欧译三大师。理雅各的翻译事业异常宏伟,因此不得不面对难以想象的困难。首先,作为传教士,他没能得到教廷的支持,他的上级认为,翻译会影响布道工作,不允许他占用工作时间;其次,周边人普遍怀疑理雅各的做法,他们认为,翻译异教徒的作品有害于传播教义的事业,理雅各因此饱受攻击。整整25年,理雅各坚持了下来,他明知作品可能无法出版,即使出版了,可能也不会被接受。他必须读懂中国历代注疏,这是一项几乎看不到边际的浩大工程。在此过程中,他遭遇过严重的疾病,父亲、夫人、孩子先后去世,他的职业生涯也几度遭遇危机。倘没有一种超越现世的理想在燃烧,那么,他完全可以放弃,并活得更快乐。古往今来,真正的成功者,恐怕都是理想主义者吧,他们不汲汲于当下的享乐,而是将目光望向遥远的未来。特别值得深思的,是理雅各这种超越凡尘的冲动的源头。他来自苏格兰一个有新教传统的小镇,这里出过许多伟大的传教士,一本东方小册子陪伴了他的童年,他的父亲靠勤劳成为成功的商人,所有这一切,都符合马克斯•韦伯所认定的资本主义精神的源头:勤俭、奋斗、把握今生。其实,理雅各只是诸多富有牺牲精神的传道士中的一个,他们可能主观、狂妄、自大,甚至自私和充满野心,但为了信仰,他们愿意牺牲个体利益。反观中国文明,儒家在价值观方面同样成熟,也曾领先于周边国家,但两千多年来,一直没出现伟大的传道者,虽孔孟周游列国,也没跳出华夏这个小圈子。历代儒者总是向往着功名,很少去异域传播思想,他们不肯承受奔波的苦辛。因为,在于儒家从一开始就与权力紧密结合,当没有赞助者和资金来源时,那么,服务于帝王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儒家名义上讲“民贵君轻”,但骨子上却充满媚气,帝王是他唯一收入来源,而谁会背叛钱包呢?于是,儒学从来就不是统一的,它要根据帝王具体需要来改变,来创造解释。而这样被任意扭曲的学说,又如何能有普适性?倘孟子真的周游于夷狄,兜售他那套华夷大防的谬论,难免暴尸荒野,然而,中原的草头王们对这番陈词,却受用的很。可见,说来说去,仍然是媚上罢了。缺乏传教者,再强大的文明也会衰落,本书引人深思。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对于了解传教士在中国做的一些事,以及对中国的贡献有很好的介绍,很不错的一本书,很值得购买
  •     a very good bood!
  •     本译本对于学术基本无用,大量删节了有学术价值的内容,而这是原书作者最用心之处,也是购买本书者最看重之处,真不知道出版社和译者是怎么考虑的。
  •     书本来就比较经典,翻译也颇佳。
  •     书挺好的,赞一个!
  •     翻譯的時候刪减了一些篇章,前言也沒有翻譯...不過還是值得一讀,主要是原書寫得太好了。
  •     理雅各 吉瑞德
  •     一位将汉学经典译介到西方的基督徒。
  •     快700页的书,书中带书还夹带了个传记二,却把讨论学术源流(19世纪传教士的脉络、汉学东方主义的脉络、比较宗教学的脉络)的导论、结论和中间又一章中的讨论给删了.......只能是一本传记了。
  •     这一本是传记类比较不错的书,对于了解中国的基督教的历史有一定的帮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