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自传 > 总结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7
ISBN:9787544726825
作者:(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页数:28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1 《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一书既非自传,亦非回忆录。我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将生命历程中发生的种种写入我的作品。有时一段经历可做主题,我就虚构一系列的事件来表现这个主题;更为常见的是,我会把浅交或近友作为自己作品中人物塑造的原型。在我的书里,事实和虚构相互交织,以至于现在回过头去看,我很难将二者区分开来。即使能记起那些事实,我也没有兴趣把它们记录下来,因为我已经将它们派作更好的用途了;再加上那些事实本身看起来也相当乏味。我这一生丰富多彩,有时还充满趣味,但它称不上是冒险的一生。我记性很差,一个精彩的故事如果不再听一遍就永远都想不起来;但即使再听上一遍,还来不及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我就又把它忘得精光。就算是自己讲过的笑话我也从来都记不住,我只好继续编新的笑话。如果没有这一缺陷,我很清楚,人们与我的交往大概会更加惬意吧。 我从来不写日记。现在想来,在作为剧作家初尝成功后的那一年,我要是留下日记该有多好,因为那段时间我结识了很多举足轻重的人物,我的日记该会是一份有趣的文字记录。那时贵族和地主在南非造成了混乱局面,人们对他们的信心也因此瓦解;但贵族和地主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仍旧保持着过去的自信。在我经常前往的几个政客的宅邸,他们谈话的口吻就好像经营大英帝国是他们的私事。大选尚未举行,他们就讨论诸如汤姆是否应当执掌内政部,狄克去爱尔兰是否满意这样的话题,这样的讨论让我听来觉得很古怪。我想今天不会有人去读汉弗莱·沃德太太[汉弗莱·沃德太太(Mrs.HumphryWard,1851—1920),英国严肃小说家,活跃于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其最著名的小说是《罗伯特·埃尔斯梅尔》(RobertElsmere)。——译者注(除非特别指明,本书注释均为译者所加,以下不再做说明)]的小说了,尽管也许很无趣,但我记得有几本小说还是很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统治阶层的生活。当时的小说家对此还是相当关注,即使是连一个贵族都不认识的作家们,也觉得有必要对有地位的人多施笔墨。现在如果有人拿起当时的戏单,看戏里有多少人物是有贵族头衔的,任何人都会觉得惊讶。那时的戏院经理认为这样的人物才能招徕观众,演员也乐于出演。不过,随着贵族政治影响力的衰减,人们对他们的兴趣也不如从前了。戏迷们开始乐于看到表现他们同阶层人物的情节,这些人要么是成功的商人,要么是处理国家事务的专业人士。一条不成文的法则开始流行:如果对于主题而言并非必要,作家就不该在作品中引入有衔人物。在当时,让公众对下层阶级产生兴趣还不大可能。与这一阶级有关的小说和戏剧通常被认为是肮脏污秽的。如果这一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力,人们是否普遍会像他们长久对贵族生活,以及一时对富裕的中产阶级生活那样,对下层阶级生活产生同样的兴趣呢?这一问题饶有趣味。 在这一阶段,我结识了一些人,从他们的阶层、名望或地位来看,他们很可能认为自己注定会名垂青史。我发现他们并不如我想象的那样杰出。英国人热衷政治,我经常受邀前往一些人的宅邸,在那儿,政治是居主导地位的兴趣所在。也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些著名政要,在他们身上,我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出的才具。我于是总结出,或许太轻率:统治一个国家并不需要非凡的智慧。自那以后,我在不同的国家认识了相当多身居高位的政客,对我而言,他们思想的平庸还是使我感到疑惑。我发现他们对生活中的普通事务所知不多,也很少能在他们身上发现精妙的思维或是生动的想象。我曾一度认为,他们之所以身居要津乃得益于他们的口才,因为在一个民主的国度里,如果你无法抓住公众的耳朵,那你就几乎不可能爬上权力的宝座;而众所周知的是,辩才未必常与思想力相伴。但我见过在我看来并不怎么聪明的政客,处理公共事务都相当成功,我不得不承认自己错了:事实一定应该是这样的,统治一个国家需要特别的才能,而这一特别才能即使不包括一般才能也能很好地存在。同样,我认识一些事务型人才,他们获财万贯,企业兴隆;但一碰到和他们的工作无关的事务,他们就显得甚至连常识都至为缺乏。 我在这一阶段所听到的谈话也不像想象的那么机智,其中鲜有令人玩索回味之处。谈话通常轻松(尽管并不一直如此)、活泼、友好且流于表面。严肃话题不在谈话之列,因为他们觉得大庭广众之下讨论这些话题令人不自在,害怕太过专业似乎也使得他们不去谈论自己最感兴趣的主题。就我的判断,那些谈话基本上止于高雅的打趣,听到值得重复的妙语的机会并不多。有人会以为教养的唯一用途就是让人堂而皇之地说废话。总的来说,我所知的最有趣、最能给人以持续愉悦的谈话者是埃德蒙·戈斯[埃德蒙·戈斯(EdmundGosse,1849—1928),英国诗人、批评家。作品有《父与子》(FatherandSon)等。]。他读书虽然看上去不精,却也博览群书;他的谈话尤其充满才智。他拥有惊人的记忆力、强烈的幽默感,以及恶毒的辩舌。他是斯温伯恩[斯温伯恩(AlgernonCharlesSwinburne,1837—1909),英国诗人、剧作家、批评家。作品有《诗与谣》(PoemsandBallads)、《日出之前的歌》(SongsbeforeSunrise)等]的近交,讲起这位诗人来使人入迷;他虽然不可能认识雪莱,但他谈及雪莱的时候就好像他们曾为至交。他已和名流们交往多年。我想他是个虚荣的人,他心满意得地观察着那些名流荒谬的举止。我确信经他之口,那些人要比实际上有趣得多。 2 很多人对会见名流抱有热情,我曾一度对此迷惑不解。靠跟朋友说你认识名人来获取声望,只能证明你自己微不足道。名人们琢磨出一种手段来应付他们遇到的人。他们戴着面具示人,面具往往令人印象深刻,而他们却很小心地隐藏起真正的自我。他们扮演着人们所期望的角色,熟能生巧,不过要是你以为他们的公众形象同他们内在真实的自我是一回事的话,那你就太傻了。 我曾经迷恋——深深地迷恋——几个人;不过总的说来,我对人感兴趣并非因为他们本身,而是因为我的工作。我没有像康德教导的那样把每个人看作他们的终极目的,而是把他们当作对我这个作家或许会有些许帮助的素材。与声名显赫者相比,我一直更加关注无名之人,他们才常常是本来的自己。他们没必要装成另一个人来保护自己不受世人侵犯,或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在他们有限的活动范围里,他们的个人特质有更多的机会得以发展;而因为他们从未置身于公众的目光之下,要把什么事遮着掩着的情况也就从来不会在他们身上发生。他们表露出自己的怪癖,因为他们从没想到那是古怪的。说到底,我们作家必须研究的还是普通人;国王、独裁者、商业大亨,在我们看来是相当不够令人满意的。写这些人的故事是经常诱惑作家的一种冒险,而种种努力换来的失败表明,这些人太罕见了,根本没办法成为艺术作品中一个合适的领域。他们无法经艺术加工后还显得真实。而普通人才是作家更为肥沃的土壤。他们的出人意料、独一无二和变化无穷,都是取之不尽的素材。伟人通常是始终如一的,而小人物则是各种对立矛盾的集合体。他们是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他们为你储藏的惊奇永无止境。就我而言,如果要在一个荒岛上待一个月,和一个兽医在一起的日子要比和一位首相的好打发得多。 3 在本书中,我将尝试着整理自己关于生命历程中特别感兴趣的事物的想法。然而这些结论,一旦我得出,就开始像汹涌的大海上沉船的残骸一样,在脑海中漂浮。对我来说,如果以某种顺序将它们排列妥当的话,自己似乎就会更清楚地发现它们的本来面目,从而也就有可能赋予它们某种连贯性。很久以来我就想着应该做出这样的尝试,并且不止一次地在开始一段长达数月的旅程时下决心付诸实施。机会似乎很理想,但我总发现脑海中充斥着如此多的印象,看到了如此多新奇的事物,结识了如此多唤起我想象的人,以至于我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回想。那瞬间的经历如此逼真,我根本没法调整自己的心绪去审视它们。 我讨厌以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阻止我下笔的另一个原因。因为尽管我以这样一种立场写了很多,但我是以一个小说家的身份从事创作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能够将自己视为故事中的一个角色。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使得我在通过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发言时感到更自在。和决定自己的想法相比,决定他们会想些什么要更加容易。后者对我来说一直都是一种乐趣,而前者则是一种能拖则拖的苦差。可是现在我不能再拖了。年轻时,人们眼前的岁月那么漫长,以至于他们很难意识到,总有一天那些日子会成为过往;甚至在中年,对生活抱有平常的期望,人们也还是很容易找到借口拖延该做却不想去做的事;然而最后,不得不考虑死亡的时候还是到来了。各处的同龄人相继离世。我们知道人总是会死的(苏格拉底是人;因此——众生皆如此),但对我们来说这只是一个逻辑前提,直到我们被迫认识到在事物发展的普通历程中,我们的终点已经不再遥远。偶尔瞥一眼《泰晤士报》的讣告栏,就会意识到六十多岁已经是很不健康的年纪了。这使我长久以来就认为在写这本书之前自己会归西,因此我最好马上动笔。待到写成,我就能平静地面对未来,因为我已经使一生的工作有了圆满的结尾。我不能再劝自己说还没有准备好动笔,因为如果说到现在我都还不能就对自己而言很重要的事情下定决心的话,将来我会这样做的可能性也不大。我很高兴最终能将长时间在意识的不同层面中漂浮的所有这些想法收集起来。它们一旦写成,我也就结束了和它们的纠葛;我的思绪可以自由地装载其他事物。因为我希望这不会是我写的最后一本书。人不会在立下遗嘱后马上死去,立遗嘱是以防万一。安排好各种事务,人也就为无忧无虑地度过余生做了很好的准备。等我写完这本书,我就会知道自己立身于何处。到那时,我就可以用余下的岁月做自己选择要做的事情了。 4 我将不可避免地在本书中说很多之前就已经说过的事,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将此书取名为《总结》的原因。法官在总结一桩案子的时候,会扼要重述摆在陪审团面前的事实,并发表对律师陈词的评论。他并不提供新的证据。既然我已经将自己的整个生命写入作品中,那么很多我要说的话自然也能在那些作品里找到。在我的兴趣范围之中,很少有过去从未曾触碰过的话题。我现在所能尝试做到的全部,就是将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合成一幅连贯的图画;在书中的各处,我或许还会更加详尽地阐述某些观念,之前由于受小说和戏剧体裁的限制,这些观念我都只是点到为止。 本书一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书中所写对我而言是重要的,是关于我自己的,因为我只能探讨这些影响过自己的主题。本书非关我的所作所为。我无意赤裸裸地袒露心迹,并对希望读者进入自己内心的亲密程度做了限制。在某些事情上,我还是愿意保留自己的隐私。没有谁能讲出自己的全部真实情况。不仅仅是虚荣心让那些曾努力向世人展露自我的人无法讲出全部的真实情况,兴趣的方向、对自我的失望,以及因做出看似不正常举动的惊骇,都使得他们过分强调那些比他们的预想更加普通的事情。卢梭在他的《忏悔录》中叙述了曾强烈震撼人类情感的一些偶发事件。他的描述那么直白,以至于歪曲了他的价值观,这些偶发事件在书中也被赋予了比在他的生活中更高的重要性。这些偶发事件以外,还有大量的合乎德行或至少中庸的事件,卢梭省略了它们,因为它们太过普通,看上去根本不值得被记录下来。有一种人,对自己的善行不加注意,却深受自己恶行的折磨,这是经常书写自我的一种人。他略去自己的可取之处,因此表现出来的只是软弱、无原则,以及堕落。

前言

毛姆叔叔毛尖七八年前,我写过一篇关于毛姆的小文章,取名《我的叔叔毛姆》。接下来几年,时不时地会有朋友笑我,哎呀,还真有人把你当毛姆侄女!我自己呢,也在网上看到过,上了当的人明白过来骂我攀龙附凤。真要攀龙附凤,用得着舍近求远?不过,几年下来,因为朋友和我说到毛姆,总加一句“你叔叔”,搞得我上课说到毛姆,也自然而然“毛姆叔叔”。所以,孙戈译完《总结》,让我帮我叔叔说几句,我居然有点责无旁贷的意思。这个,属于走火入魔吗?1938年,毛姆写完《总结》的时候,离他本人最后被上帝总结走还有近三十年。不过,他无数的作品已经写出,无数的地方已经走过,无数的人事已经经历,他一辈子干过的事情,我们十辈子也干不了。他愿意坐下来,和我们谈谈人生、谈谈写作、谈谈小说、谈谈戏剧、谈谈真善美,我们还能不洗了耳朵听!现在,毛姆六十四岁,我四十一岁,叫他一声“毛姆叔叔”,不能更恰当。天气不坏,他心情不错,毛姆叔叔穿着睡衣,要把他这辈子读过的作家作品都点评一番。瓦尔特•佩特,在他那精巧、优美的句子后面,我能体会到一种疲惫、苍白的人性;斯威夫特,完美!然而,完美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就是很容易乏味;《道连•格雷的画像》,书页间的奇妙字眼曾经让我沉醉,让我带着纸笔去大英博物馆,记下奇珍异宝的名字,但我很幸运,没找到什么机会用这些材料,它们还躺在那本旧笔记本中,为想写废话的人预备着;《圣经》,至于《圣经》……毛姆叔叔是那么傲娇,亨利•詹姆斯、司汤达都不在他眼里;甚至契诃夫,甚至简•奥斯汀,甚至福楼拜。我刚想为自己最爱的奥斯汀和福楼拜分辩两句,他却自嘲说,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批评家说我野蛮,三十几岁的时候他们说我轻浮,四十几岁的时候他们说我愤世嫉俗,五十几岁的时候他们说我能干,现在我六十几岁了,他们说我浅薄。话都让他自己说了去,听他一路臧否人物,那种目空一切的表情的确让人觉得批评家说得没错——他野蛮、轻浮、愤世嫉俗、能干、浅薄。不过,毛姆叔叔拉紧衣衫,罕见地郑重说道:我尽力整理自己关于各种主题的想法,并不要求谁来赞同我的意见。不仅不要求别人的赞同,毛姆傲慢又冷静:我不在乎读者,我也决不会感激观众,尤其我对剧院观众越来越没耐心,虽然我全部的名望和财富都来自观众的欢呼。接着,他背过身去,更加决绝:我厌倦了,我不仅厌倦了人,也厌倦了长期盘踞在心中的思想,厌倦了和自己生活的人,以及自己所过的生活。“厌倦”,对我们常人来说,基本也就完蛋了,但是,对毛姆而言,厌倦不过是激情的另一次振翅。因为厌倦,他加入英国情报处,到俄罗斯当起了特工;因为厌倦,他跑到南海、跑到中国,重新发现生活的熊熊烈火。所以,他断言,一个好的作家,必须比读者先感到厌倦。天地良心,我真想把这句话裱起来,送给中国所有的电视剧编剧:你必须比观众先感到厌倦。大把大把的台词炮制者,让毛姆告诉你:戏剧家也是哲学家或许不错,不过事实上这和他们也是国王的可能性一样小。因此,写作者的座右铭必须是:能删则删,删了再删,直达观众注意力的顶点。所以,毛姆很喜欢讲这么个故事:一位年轻的东方国王,急于得到全世界的智慧,所以派人把四方智慧集合成书,三十年后,使者们带着五千册书返回。淹没在大量国事中的国王随即让他们回去压缩这五千册,十五年后,他们又回来了,这次是五百册,但还是太多。十年后,他们带回五十本,但国王老了,要求他们弄成一本就好。最后一次他们来时,国王快死了,哪怕读一本书的时间也没有了。这个故事来自阿纳托尔•法朗士的《文学生活》。毛姆叔叔说,他所寻求的就是这样的书,一本可以一次性回答所有困惑的书。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总结》,作为毛姆野心的至高表达,就是这么一本书。2012年5月

名人推荐

毛姆是对我影响最大的现代作家。 ——乔治·奧威尔 毛姆叔叔说,他所寻求的是一本可以一次性回答所有困惑的书。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总结》,作为毛姆野心的至高表达,就是这么一本书。 ——毛尖

媒体关注与评论

毛姆是对我影响最大的现代作家。——乔治•奥威尔毛姆叔叔说,他所寻求的是一本可以一次性回答所有困惑的书。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总结》,作为毛姆野心的至高表达,就是这么一本书。——毛尖

内容概要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
英国作家、文艺评论家。生于巴黎,曾在法、英、德等国受教育。创作丰富,题材多样。主要成就在小说创作,作品受法国自然主义影响,著有自传体小说《人性的枷锁》,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寻欢作乐》、《刀锋》等。亦擅长写短篇小说,曾受到莫泊桑的影响。写作了近三十部剧本,最有名的剧本是《圆圈》。除文学作品外还发表了随笔与文艺批评,如《总结》、《作家笔记》、《随性而至》、《回顾》等。1952年,被牛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称号。1954年,被英国女王授予“荣誉侍从”称号,成为皇家文学会会员。

编辑推荐

《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所著,为了将灵魂从某些观念中解放出来,只因这些观念在他的灵魂中徘徊了太久,1938年时年64岁的萨默塞特·毛姆写作了《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这是一部自传体作品,却并非自传;这是一本告白笔记,却分寸得当。《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堪称作家个人信经的高峰之作。

作者简介

毛姆自传《总结》全译本内地首次出版
为了将灵魂从某些观念中解放出来,只因这些观念在他的灵魂中徘徊了太久,1938年时年64岁的萨默塞特·毛姆写作了《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这是一部自传体作品,却并非自传;这是一本告白笔记,却分寸得当。《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堪称作家个人信经的高峰之作。
从本书中你会分享到一名职业作家对风格、文学、艺术、戏剧和哲学的理性思考,毛姆精妙的写作技艺也在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
毛姆是个备受争议的作家,当岁月的磨砺将他变为一位坦然、睿智的老人,当他邀你共进下午茶并想和你闲谈几句,无论你喜不喜欢他,请不要拒绝。
毛姆是对我影响最大的现代作家。——乔治·奥威尔
毛姆叔叔说,他所寻求的是一本可以一次性回答所有困惑的书。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总结》,作为毛姆野心的至高表达,就是这么一本书。 ——毛尖

图书封面


 总结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8条)

  •     有多少人喜欢毛姆,就有多少人讨厌他,而喜欢他和讨厌他的原因都差不多。所以他是知道的,在自己的写作生活回忆录《总结》中说“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批评家说我野蛮,三十几岁的时候他们说我轻浮,四十几岁的时候他们说我愤世嫉俗,五十几岁的他们说我能干,现在我六十几岁了,他们说我浅薄……”是的,即使今天,很多批评家和读者仍然认为他是二流的作家,不够伟大太过聪明自大又无比刻薄,但这正是我们这些人爱他的原因啊。毛姆在《总结》的开篇说,本书既不是自传亦非回忆录,他当然不必写这种东西。他很坦诚的说他已经把生命历程里的种种写入作品中了。对啊,这样我们就分不清真假了啊,他说他自己也分不清真实和虚构了,而且真实是乏味的。当然我们知道他的一生丰富多彩一点也不乏味,但如果他只愿意说自己想说的,我们就认真听他说吧,毕竟傲娇如毛姆,难得愿意与我们坐下来谈谈。毛姆回顾自己的读书写作经历时,给出了我们很多警告,比如努力做自己没有天赋的事是无用的。而别人告诉我们的只是,你要努力,你要突破自我。如果我们去思考去发现就会明白,发现自己的天赋亦或发现自己没有天赋,都是很难的,所以警告没有用。不过如果你发现了,就不会瞎努力胡乱听信别人的鼓励了,认识自己和相信自己的能力两者并不矛盾。不要把任何人的任何话当做自己的行为准则,用毛姆的话来说就是,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哲学。我们用自己信奉的哲学去读书写作的时候,就会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但也会被很多看似完美的作品吸引,并朝那个方向努力。完美是每个人都愿意追求的,但毛姆告诉我们,完美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就是容易乏味。他于是说对他而言“唯一的明智之举就是将目标设定在这个局限之内自己所能达到的最优秀境地。”承认并接受自己的局限,并不是自我放弃,局限也可以为我们所用。所以,当我们看到许多公认的优秀作品被毛姆挑出许多毛病时,就不必惊讶。那些作品都有其局限性,也都不完美,但因此而有生命力才可以流传至今。我们不必对一本书期待太多,读书又不是为了求知,如果它同时告诉了你什么,那多半是作者自己的偏见,并不可信。当我无比推崇一本书的时候,我总会用毛姆的话告诉自己,作者都是自己偏见的奴隶(大意)。虽然看起来这也是一种偏见,但我宁愿更相信这种偏见。虽然尽信书不如无书是一句看起来不错的真理,但我还是会说,毛姆的这本《总结》,是可以信的(当然我读书少你可以不信)。
  •     一个作家,最简单也最稀有的品质,就是真诚。在人生的机遇中,保持一颗赤子之心;面对纸笔时,坦荡地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让喜怒无常的批评家和读者,该闭嘴闭嘴。一个小说家,无论如何都是在为自己写作。使用自己习得的技巧,构建别人难窥全貌的堡垒,把自己对世界和艺术的理解在其中隐藏或者显露。——有时你是幸运的,作品为别人所理解,其中的技巧让别人驻足赞叹。有时你是不幸的,没能驾驭住语言的猛兽,淹没在词句的泥沼中,被别人讥笑。这些幸运与不幸,是每一个作家的宿命,是拿起刀笔的人应有的觉悟。只有放下对这些幸运与不幸的期待或者恐惧,我们才会突破作为叙事者的魔障,才能丢掉凡胎滞笔,完成最轻盈的创作。
  •     1938年,毛姆64岁,自感去日无多,该来的事情已经来或迟早要来,不该来的事情大约也不会来了。在观察、游历、书写了一辈子之后,他终于感到厌倦了:“我不仅厌倦了人,也厌倦了和自己生活的人,以及自己所过的生活。”按毛姆的性格,“厌倦”不是旁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烫山芋,而是精心孕育的珍珠胎,不管你愿不愿意,不吐是不快的:“我写这本书是为了将灵魂从某些观念中解放出来,这些观念在我的灵魂中徘徊了太久,以至于使我觉得不适”。于是就有了这本《总结》。《总结》全书凡77章,每章不过一两千字,章首没有标题,毛姆说到哪儿便是哪儿,可谓“随性而至”;主旨却毫不含糊,“观点”明确,大致可分小说、戏剧、旅游、宗教、哲学五类,看来颇有弗朗西斯•培根的范儿。只是培根文章可作高谈阔论的庙堂讲章,毛姆文章似乎只作你我之间的窃窃私语,因为,“如果我把生活中的每个举动和脑海中闪过的每个念头都写下来,那么世人会把我当作邪恶的魔鬼。”毛姆在多大程度上把自己变成魔鬼,只有他本人心知肚明。不过经由厌倦而生的睿智豁达,他的“总结”确乎别具魔鬼式的机灵和邪门。他奉劝因对知识的自负而竟至自虐的读书人不妨洗洗先睡:“除非你从中得到享受,否则没有什么阅读是值得的”;他赞美拜金实乃社会进步文化昌明的驱动剂:“我发现金钱就像第六感,没了它你就没法最好地发挥其他五感”;他从汲汲于对号入座的读者得出结论:“我们是通过缺点而不是优点了解我们的朋友的”;他安慰不太走运的戏剧同行:“如果将智能从A到Z划分等级,以相邻的字母递减直至歇斯底里的女店员的零分,我要说这些观众的智能会在字母O附近”……这些言论是多么毒舌、傲娇,和贴心啊。但毛姆说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大多数人更好或更糟。他所做的,不过是把人们有意或无意贴在自己和他人言行上的金箔揭下来罢了。问题在于,人们明明知道天使和魔鬼只存在于童话和神话中,却未必能在现实生活中突破非黑即白的善恶二元论。比如,当发现“救国英雄是个吝啬鬼,给我们的意识开辟新境界的诗人是个势利眼”,贝多芬的理想主义与猥琐卑微,瓦格纳“天赐的狂喜”与他的自私和不诚实……我们便会要么无视其性格中不甚可爱的一面,将之奉上祭拜的神坛,要么将这些偏差无限放大,认为其功绩“不应拥有它们原以为的价值”。毛姆一再强调人的多面不可能使他的性格“一以贯之”,这种“一以贯之”,归根结底是人们的“自我主义”在作祟。它使我们以别人与自己的关系来对对方进行判断,“我们希望他们在我们看来是确定之物,对我们而言,那就是他们的本来面目;因为别的部分对我们没有好处,我们于是将它忽略了”。这种化繁为简的方式作为一种生存策略当然无不可,但长久累积为生活乃至艺术创作的不二法门,却是灾难性的。我们想象他人生活的方式将狭隘为一幅幅固定的画面,从中而生的各种偏见迟早会使我们“忘记自己思绪中游荡的可怕想法,却会在别人身上发现这想法时感到愤怒。”毛姆以歌德为例,说明这种伪善的“自我主义”在扼杀人性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歌德在《诗与真》中讲述自己年轻时曾幻想他是母亲和一个在城市中旅行的王子邂逅相爱的结晶。替《诗与真》作注的一位编辑大加鞭挞歌德这一“为了势利地炫耀他高贵的私生子身份而去攻击他母亲毫无瑕疵的美德”的不光彩行为。毛姆指出这并非什么不自然之事,因为肯定有不少浪漫、反叛而富于想象的男孩在心里产生过这样的想法,“他们根据自己的特质,将自己感觉到的自身的优越归因于某个不为人知的诗人、了不起的政治家,或者执政的王子。”当我们抡起大棒不由分说朝着他们的梦想打去,真应该扪心自问,这一梦想(或说虚荣也罢)竟没有在我们心中产生一丝温暖?毛姆说得好,“一个人即便能够写出伟大的作品,但他终究还是一个人。” 毛姆崇尚无矫饰的做人和作文准则,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少失怙恃,毛姆早早舔舐到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他口吃、羞赧、拙于情感交流,而擅长对人性的洞察;他不乏以身相许的红颜,却无倾诉心声的知己;他走遍五湖四海,体会不同地域文化的精髓,祛除了西方人根深蒂固的种族优越感;他在医学院学习和执业,接触到“原汁原味的生活”,在那里,希望、恐惧和解脱难分难解,圣人和恶徒集于一人之身……这种种加在一起,使毛姆每每对所谓“单纯”的人性投以讥诮而幽默的一瞥,“我更倾向于指望人们作恶而不是为善”。这种幽默指引他在人性的矛盾中发现乐趣,“使你不相信伟大的宣言,并去寻找它们隐藏的无价值的动机”,外表和内里的不一致使他愈加快活,“当你找不到时,你还常常会去制造不一致”,他坚持对真善美闭上双眼,“因为它们没给荒诞提供空间。”于是,就有了毛姆的名言:“我所确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一个人所能确定的事情是很少的”,只是最终,他厌倦了。当莎士比亚在《笨拙》上咬着手指头嫉妒地盯着同时上演的五出毛姆剧作的海报,毛姆预言戏剧将死;当他的小说让他赚得盆满钵满,毛姆却如黛玉那样感叹“当我们回顾二十年前看上去肯定会不朽的作家”……耐人寻味的是,看淡了金钱与声名的毛姆固然不会对那班将他贬出“课堂”的批评家耿耿于怀,却未必坦然到放下对“不朽”的觊觎。对这“不朽”的纠结竟使一向毒舌的毛姆说出如此崇高、关于艺术和艺术家的箴言:“如果他能从其作品带给他灵魂的解放中,从塑造灵魂的愉悦中,一定程度上至少满足自己的审美感,他就为自己的劳动得到了足够的回报,他就可以对结果漠不关心了。” 毛姆真的“对结果漠不关心了”吗?在《总结》后写的《我认识的小说家们》一文(后收入《随性而至》)中,毛姆回顾了1910年赴美访问亨利•詹姆斯的情况。在就后者艺术生命力含沙射影的一通评论之后,毛姆转笔写了车站送别的一幕。“我看着詹姆斯在马路中央立着两条腿”,拼命地挥着手,“目送着电车远去”。30年前詹姆斯茕茕孑立的影像就如昨日那般历历在目,毛姆写来大约不无切身的凄凉和感伤。毕竟,生命苦短,艺术却未必永恒。

精彩短评 (总计68条)

  •     比月亮和六便士更能激发阅读者的兴趣。知道作者的创作观和世界观,对解读他的作品有莫大好处。
  •     超喜欢这本书,超喜欢毛姆,可我还是写不出书评。
  •     为我解答了很多关于写作和生活方面的困惑。
  •     有点自传的性质但不完全,还真是印证书名,是“总结”。
  •     真知卓见。
  •     自这本书之后成为毛姆粉了。
  •     如果单从书名,我们会认为这是毛姆的自传,但是作家如果不谈论自己的作品,如何能够写出自己的精神自传呢?这部书,对于自己的生命经历谈论了一些,但是不多,写得格外克制。但是,写他的阅读经历,反而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斯蒂芬·金说,作家必须要读书和尝试写作,而对于毛姆来说,阅读本身就能产生写作,对于文学的评论,对于文学评论的看法,夹在这部毛姆的自我总结之中。毛姆曾经借助评论家对他文学的评论,进行自我评论,评论家说他二十岁的文字粗鲁,三十岁的文字庸俗,四十岁的文字浅薄,五十岁的文字刻薄,毛姆说如果不读评论文章是愚蠢的,但是如果读了生气就是不明智的。虽然,看过评论文字能够克制住生气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不过,这就像一面镜子,当他在进行文学评论的时候,他也在被人品头论足。吐出去的槽,也会落到自己身上。
  •     从文青到作家
  •     越读毛姆越觉得他的嬉笑怒骂之下是对人的最真切的爱:他不奢望人能从一而终
  •     尖刻,犀利,自大,有才。这不是生活回忆,而是创作观念回顾。
  •     毛姆的书看完中文版都有欲望马上再看一遍英文版,语言真好啊
  •     早就想买毛姆叔叔这本《总结》了,终于买到了。
  •     一口气读完
  •     2016. 3.18-22
  •     毛姆的小说看起来都很轻松~这本自传相比而言有点费劲呃...
  •     作者生平和创作的生涯的有趣回忆,我以前不知道毛姆呃,这是我读的关于毛姆的第一本书,以后有机会也许会读他其他的作品。纸张什么的都没得说,貌似我对书的纸张要求很低的。。。我更在意书中的思想!
  •     毛姆作品中最爱
  •     1.6-2.4.今年要看完毛姆的大部分著作!! 2/52
  •     戏剧(文学)部分值得细读,有很多精彩论述。英国式的“实际”能带来随笔写作的坦率犀利。翻译略失色。
  •     毛姆作家生涯的回顾,很有深度,可是我看的很累,脑子跟不上。明天继续奋斗 这书感觉就是人生的枷锁的原版,自传,我不为书而读书,我为自己而读书。 云端的感觉,我站在地上仰望着里面的文字。
  •     “每个人的行为应该符合其天性和职分”
  •     毛姆最好看的书有两本,一本是毛姆随想录,一本是刀锋。这本书毛姆明显老了,一方面自吹自擂,一方面极其啰嗦。二是译者的译文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读者的负担和火气,总之,非常令人郁闷的一本书。
  •     里面有毛姆对人性的看法,我很赞同
  •     15年5月20-24日,没有预想的精彩
  •     这是毛姆在60岁时给自己的一生经历和思想的总结。我喜欢毛姆的文字,更爱毛姆的思想,他写的文字能给我感同身受和似曾相识的感觉。他写作并不追求为了说服别人,也不是为了讨好观众读者,他只是为了解答心中疑惑,让自己过得心安理得。他说写完这本总结,他这一生就无愧自己了。
  •     毛姆爷爷对哲学 戏剧等等的看法 再次读了一遍他的一生
  •     看清了世间的本质(如果真的可以或自认为做到的),仍然陷入到其中去感受生活的动力。让我想起了诗人春树说过的一句话:创作与生活:学会理论、抛弃理论。
  •     毛姆大哥啊
  •     比起随笔,这个更值五星。虽然还是没办法平视毛姆,却不会再像上次那样激动异常。与聪明的人做同事,与善良的人做朋友,与睿智的人做知己,那遇到聪明善良又睿智的人呢?还不学胖哒抱大腿!
  •     装帧不错,喜欢毛叔叔;装帧不错,喜欢毛叔叔
  •     专心写字的人们应该好好看看
  •     依旧犀利毒舌 总觉着很多地方没有看懂 还剩几十页吧
  •     按照毛姆在书里的描写,这本书翻译得实在不咋地。
  •     百看不厌
  •     多“朴实”的老爷子。
  •     基本上毛姆在市面上出现的书都买了,这本也不例外,还不错吧,不过大多介绍的都是剧作,喜欢毛姆的可以看看
  •     最近这个貌似豆瓣很火
  •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读起来没有毛姆说的简洁、清晰、悦耳的感觉,略有费劲,但是内容很赞。虽说书名叫《总结》,但是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回忆录,通过对一些人生经历的回顾带出的是大量的思考,涉及戏剧、文学、旅游、宗教、哲学等等,每一章都能发现一些闪光的句子,思辨性很强。有的观点和我出奇得一致,忍不住大呼知音,也有些不尽相同,不过人家毛姆叔叔才不会在乎呢,这个傲娇的小老头儿~!
  •     和毛姆这么聪明的人分享人生经历实在是非常愉快的事情。
  •     不单单是他的写作历程和人生轨迹,更吸引人的是他对自己也可说是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和精准把握。
  •     2016-11-19
  •     说自己有口吃的毛姆认为写作最要紧的是写得清晰。如果文笔不够优美,至少要清晰,要达到清晰,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清晰的文字需要诚实地写下自己最真实的想说的话。喜欢读毛姆也是因为毛姆明晰易读的文字中透出的诚实。
  •     最后论哲学没怎么看懂、
  •     无论是故事圣手还是总结性精神自传,毛姆总能让你爱不释手,时间不知不觉中流逝。
  •     太棒的一本书了
  •     一如既往地喜欢毛姆爷爷~
  •     生活是最高形式的艺术。 这是我为什么喜欢他的原因。
  •     毛姆的书就不用废话了,精辟巧妙
  •     那翻滚着酸气儿的话儿,那精辟的分析,那被我画满了道道儿的各种名言警句~毛姆大爷总是辣么滴拨动偶们的心弦~不过比起他给十个伟大作家写的那些小传,这篇就算有点小意思了。
  •     价值逊于《作家笔记》,亦不比《毛姆传》之丰密。
  •     受益良多
  •     字字珠玑,沁人心脾。没曾想过会有一本书的每一句话,都是在唤醒自己心中那份感知和感受,让模糊的概念和想法清晰得感人。
  •     1.好人和坏人之间并没有道德家使我们相信的那么大的区别。 2.很多人想得很少。他们接受自己在这世界上的存在;他们是盲目的奴隶,受到艰苦奴役的奴役,而这努力是驱动他们这样或那样去满足其自然冲动的主发条,当这种努力减退时,他们也就像烛光一样熄灭了。
  •     了解一个伟大作家的一个途径
  •     小巧雅致的精装,翻看时手感很舒适。感觉译文也流畅。
  •     毛姆是个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者,他在这本书里表达的所有观点都符合他的行为,他享受生活,也厌倦一成不变的事物,我喜欢他与他的作品在于他从不粉饰自己的所思所想,他自信又傲慢,他热爱生活。2016.3.18在卡佛书店读完。
  •     毛姆好厉害
  •     成功多使人谦卑、宽容、友好。失败使人尖刻而残忍。
  •     毛姆大人这么会分析自己 看这本的时候都是星星眼
  •     翻译让我很是心塞!
  •     毛姆也是很厉害的
  •     看这样的总结性笔记,总觉得自己像是偷偷地走了捷径,开心又带着点不安,最后还是细细地看完。关于写作,关于戏剧,关于旅行。看完很喜欢毛姆,觉得他有些倔强并且可爱。
  •     还没开始读。但纸板什么的挺喜欢的。
  •     这本书里有很多关于写作的感悟,小说、戏剧等等等,我想我会尝试看看。这本书又好读又好用,推荐!
  •     毛姆也许只是一个二流作家(尽管我并不这么认为),但他却是一个活的一流明白且三观极正的十分招人喜欢的作家,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他在英国名人沙龙圈中如此受欢迎了。
  •     居然12年才初版,简直不可思议。毛姆老年对一生经验的回顾思考,读完情商噌噌噌上涨啊
  •     对写作有很大帮助。很赞同毛兄的某些见解。
  •     毛姆晚年关于读书、写作、旅行、戏剧、哲学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虽然有自相矛盾之处,但致力于读书写字的人,早一点看到这本书,应该会有不少收获。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