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名士自风流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文学家 > 真名士自风流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4
ISBN:9787530952047
作者:刘雅茹
页数:213页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篇“潇洒”是人生的起点既然是要“品”一个人,就得从头说起啊。那么就从最基本的来,说说“相貌”,说说他小时候的事。也让我们分析分析,他可有没有什么“异相”,以至于后来这样卓尔不群,傲视千载。那就从他“很小”的时候开始吧。风神秀彻谢安还只有四岁的时候,桓温的父亲桓彝到谢家来做客。这桓彝也是个有名的大名士,桓家后来那么风光的基业,就是从他过江后,慢慢建立起来的。桓大名士到了谢府,一下子就看上了这孩子。古人的眼光,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可能不容易理解,东汉时评论人看“骨相”,魏晋时评论人重“风神”,桓大名士一见四岁的谢安,立刻就喜欢上了,忍不住地赞叹:哎呀,这孩子好啊,“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这个王东海就是王承,也是当时极出名的人物,为官清简,很受百姓爱戴,并且极有风度。事后来看,桓大名士这话还真颇有些道理,谢安后来果然是“不减王东海”。谢安很小就出名,大概就是从这一天开始的。老翁可念谢安从小性情温和,不很爱说话,是那种比较懂事的乖孩子类型。他七八岁的时候,大哥谢奕刚刚开始做官,在剡县当县令。谢奕是个极有个性的人,常常想起什么是什么,后来他到桓温那儿当下属,还逼着顶头上司桓温天天陪他喝酒呢。谢奕当县令,就把小谢安接到身边来玩。有一回,他审案子,谢安穿着青布裤,乖乖坐在一边看。恰巧有一个老头儿犯了法,谢奕想不出好办法惩罚他,这老东西,打也打不得,关也关不得,可怎么办?谢奕忽然脑袋一热,想出了个妙法。他让手下取来两壶酒,命令老头儿喝下去,都喝了,就饶了他。老头儿虽然害怕,但也没办法,咕咚咕咚就喝起来了。多亏古代南方的酒度数低,要是换成北京“二锅头”,这老头儿肯定当场玩儿完。老头儿喝完一壶,醉得满脸通红,实在喝不下了。谢奕看见,就哈哈大笑,命令他接着喝。这时,小谢安忽然对谢奕说,阿兄,“老翁可念”,你怎么能这样做呢!谢奕没想到这孩子居然来教育他,但看看谢安十分郑重的表情,也觉得有点不合适了。于是说,你是想放了他吧。说完,就下令把那老头儿放走了。自古英雄总相惜鲁迅先生辑录的《古小说钩沉》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谢安在少年时,居然和后来雄踞一方的燕国统帅慕容垂,有过一回神交。《古小说钩沉》里是这样记载的:谢安小的时候名声就很响亮,远在北方的人都听说了他的美誉。于是慕容垂就派人给谢安送了一对白狼吒去,这时的谢安十三岁,而慕容垂才七岁。这个“白狼眊”,就是用白狼的毛做成的装饰,一般都安在长矛上。慕容垂七岁就有结交远方名士的心思,难怪后来叱咤风云,也真是英雄出少年啊。两位宰相的“会晤”东晋历史上有两位最有名的宰相,一个是王导,一个就是谢安,东晋能够维持这么多年,他们俩是最大的功臣了。有趣的是,这两位宰相,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首先,他们都是道家的推崇者,执政时都采用清静不扰民的政策,让百姓休养生息,所以两人当政时,都把国家治理得十分安定;其次,他们都风度潇洒,是一代风流领袖,都属于那种偶像型领导人。当时人们常把他们两个相提并论,只是说,谢安要更文雅一些。“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王谢就指王导的家族琅玡王氏(代表人物王导、王羲之)和谢安的家族陈郡谢氏。他俩都是各自家族里最辉煌的人物。在谢安十几岁的时候,这两位宰相,还曾经有过一次“会晤”。其实,王导比谢安大四十四岁,王导去世那年,谢安才十九岁。王导去世的前几年,谢安曾经去拜访他,王丞相对这个后辈大为欣赏,很快,谢安的名声又上了一个台阶。而王导也给谢安留下了终生不忘的好印象,当他执政时,对当年王导的很多治国之道,仍然十分认可。本来就最“潇洒”有件事很有趣,谢安和王羲之是非常好的朋友,同时和王献之也是非常好的朋友。正如大家所知,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大书法家,继谢安之后的又一代风流领袖。谢安跟父亲和儿子的关系都很好,全当是平等的朋友,王献之对谢安说话,也常没大没小。王羲之另一个著名的儿子,那个“乘兴而来,兴尽而去”的王徽之,同谢安交往时,也常如此。但谢安从来没有不高兴,好像还挺喜欢。王献之一生都非常爱戴谢安,并在他的官府里做长史。一次,王献之也不知怎么来了兴致,忽然称赞谢安说:“您本来就是最潇洒的。”谢安回答说:“我不潇洒,你这么说我很高兴,我自己就是身心比较顺畅罢了。”潇洒!这很可能就是这个词的最早出处噢。

前言

历史人物的诗性表达面对迅速物化的现实,国人在对文化和精神的认同上,有一种缺失感,精神上需要慰藉、支持和滋养。到历史文化中去寻找根脉,是一种普遍的选择,于是刘雅茹的《真名士,自风流——谢安这个人》(以下简称《真》),应运而生。先是在网络上边写边与网友交流,或因能与当下国人的困惑、话语方式、生活经验相重合,抑或这种对历史的诗性表达方式能和大众的口味契合,便引起了共振和认同,先火在网络上,遂引起出版家的注意,《真》的出版,顺理成章。读书、写作已不堪重负,我很少上网去浏览别样风景,因此雅茹将书稿送来嘱我作序时,我有些惊诧。我与雅茹相识十多年了,她刚从一理科大学毕业时,曾带着她写的一部反映大学生活的长篇小说,怯生生地到我就职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来找我。在惊叹与感动中。发现雅茹极具文学天赋。感觉方式的诗化,雨季歌弦式的清婉幽远的语言风格,让我记住了这位女孩儿。不久我在《当代》杂志上,编发了她的小说。后她调到一家出版社,工作繁忙,但常有作品发表,有的被改编成电视剧,还荣获亚洲大奖。雅茹对历史小说情有独钟,一部写谢安的五十万字长篇历史小说接近尾声,但却不知道突然有《真》即将付梓,“新鲜出炉”。后来得知,这是她动笔写谢安长篇小说前,精心作的功课。略加梳理。轻松成书,也算是对作家辛勤劳动的别样回报吧。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流贯着崇高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形成巨大的影响。其中不少人物、事件,世代流传。谢安便是其中一位不显山不露水抑或被史家故意描淡的却很重要的人物。历史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一个人、一件事不足以左右历史的走向,但却可以激发某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产生不同结果。雅茹选中了谢安,是很有眼光的;编辑看中了《真》更是慧眼独具。编辑准确地给此书的文本界定为“人文历史类作品”,并对《真》做出适当的评价:“全书以谢安的人生经历及思想为主线,讲述了东晋约360年至386年间的历史大事件,包括谢安拒桓温扶晋祚,淝水之战等焦点,并通过所涉及的历史人物,鲜明地体现了东晋有别于其他历史时代的精神文化氛围……”但在我看来,《真》更欣赏谢安“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风骨,白衣卿相的孤傲洒脱,不与世俗为伍的叛逆精神。这种特立独行的性格和人生选择,成就了谢安的风流。美国解构主义学者有一句名言:“一切阅读,都是误读。”博学多才的安贝·托艾柯也说过:“谁都无法真正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当然,更无法真正了解被厚厚尘埃埋没的历史了,但事实上,读者总希望尽可能准确地了解真相。《真》做了有益的尝试。对谢安风流的关注,是一个独特的视角。雅茹写《真》并非要介绍谢安及其所处历史的一般知识,而是读谢安有感而发和读晋史的觉悟。凡举史事、人物,落墨处,多带情感与意趣,纵情写人间世态,潇洒状人物性情,但拒绝了戏说。《真》不是以纯粹的研究者,去考察叙述历史及介绍人物,更不是易中天、于丹诸人,致力于将文化经典加以稀释,变成“老少通吃”的“大白菜”和“心理按摩”。这对普及经典当然有益,不该遭到无端诟病。雅茹做的,是将历史书香化,将历史人物个性化,将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生诗意化。尊个性,重精神,扬性情,面对异化而求独立,面对浮躁而求清雅,面对俗化而求操守,面对“空白”与“断裂”而求历史的追问。这原本就不是历史家的义务,而是文学家对文明境界的孜孜追求。冰凉的历史被赋予了文学的精灵,暗淡的历史尘埃绽出了人性的花朵。刘雅茹不是史学家,而是位作家。是为序。汪兆骞岁次丁亥年仲春北京“抱独斋”

后记

风流何须问东山对于谢安的研究,断断续续大约有两年的时间。能够以平易而亲近的方式,向读者来讲述他的故事,共同体味一位远去近两千年的古人的人生,本身也是件令人身心畅悦的事。他虽然离我们非常遥远,但同样也十分亲近,并且为我们所感知。陈郡谢氏家族是一个绵延了近三百年的显赫世家,上可追溯至谢安的祖父谢衡,他曾是东汉时的大儒,下则延续到谢安的九世孙谢贞,作为谢氏最后一位在史籍留下传记的子孙,在谢贞死去后的四年,已腐朽的陈王朝也终于在“玉树后庭花”的吟歌中走向终结。三百年风流云散,到了盛唐,这个家族就已被赋予了一番华贵的忧伤,为人们追忆并叹惋。乌衣巷也已然是夕阳野草,目不暇接地化做了前朝往事。谢安无疑是这三百年华彩中,最为绚亮的一笔。就像世间任何事物一样,这个家族的盛衰,也经历着一个几乎相同的曲线。积淀,上升,终于不可阻挡地攀上极顶,放散出流盖当世的辉煌,这力量与晋王朝的命运相契合,于是就托起了一个安然的,平稳的世道,为后人所记挂。自然,每一个为谢家作评的人。都要首选谢安。这个人的人生历程,标记着一个家族从升而落的顶点,标记着一个王朝个半世纪的续延,同时,也标记着那种在史上绝无其二的制度行将终结,标记着“贵族”这个名词,再不会真正在我们的历史中出现……正像一位做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同仁,曾颇有心得地对我说,研究东晋史,你肯定会不自觉地喜欢上谢安……大略也是在这样的心情中,混同着千年来文士们的心意,顺利而舒畅地完成了全书的写作。然而,随着书稿的即将付梓,竟渐渐有了一些问题,浮起在心头,挥之不去。——这样的人生,岂能为我们所复制?纵使明晓了其中端倪,你可能用于己身?岂非如《围炉夜话》之言,“陶侃运甓官斋,其精勤可企而及也;谢安围棋赌墅,其镇定非学而能也……”既复制不得,那只为一“景仰”吗?甚或只为一“感叹”?再甚,只为一“意趣”?我想,毕竟不该是这样。我们作史,读史,品史,悟史,其意义在哪里?只是因为那是我们童年的记忆,所以在不自知中,或为了寻求心灵的源泉,就会发生那单纯的追问吗?……我想并非如此。总有一些东西,历经时间的剥蚀之后,会永久地存留下来。不是那些故事,不是那些功业,而只是一种——超越了时间的共同与相知。历史学家说,历史事件是不同的,但相通的——是人性。文学家说,描绘千古不变的人性,是写作者的本责。……我们的阅读,我们的感知,总是在寻求着这共同。看到一位古人,看到一位书中的人物,我们最愿意领会的,是他的真心,是他同我们最贴近最相知的那一部分。我们从所有的故事中,找到我们自己的心情。也许,这才是一切作品存在的最大意义。说到这里,仿佛就有了一个解答,这个故事是真的在讲述谢安吗?当然,这是它完整的根骨,但是,它所能深藏下来的,却并不是那波澜与跌宕,并不是如许的权谋和运筹,并不是辉煌的胜利和荣光,而仍然是——那一种千年不曾更改的共同。它之于谢安,之于你,之于我,原本就是一样。写到这里,抬起头来,书卷外阳光洒满,微笑之间,心中也便豁然。一下想起两年前到杭州,曾取道上虞,走访东山寺。山寺门前,那一幅对联至今仍回荡在心:再起无人不谢安,风流何须问东山……是啊,那一种风流与情怀,它属于谢安,但是一它也同样属于我们,同样属于,那些平凡但却心怀着真挚的人们。作者 2008年1月(北京)

内容概要

刘雅茹,网名佳人和泪,女,北京人,现任北京某出版社编辑。1995年开始从事小说创作,已发表小说、剧本等七十万余字,代表作品:小说《祭语》《黄了青梅》,电视剧《昨天的哨音》(1999年获亚洲电视大奖一等奖第一名)。被中华文化艺术协会授予“中华文艺家”称号。

书籍目录

序  历史人物的诗性表达(汪兆骞)引子第一篇  “潇洒”是人生的起点第二篇  逍遥东山写风流  千古兰亭会  深浓家族情  真名士,自风流第三篇  衣冠磊落失晋祚  初逢对手  爆发前的积蓄  隐忍在艰难中  绝不容情的反击  晋祚存亡,在此一行  枭雄末路第四篇  荆扬相衡天下平第五篇  第一轮的南北较量  天下太平唯“自然”  “王牌”劲旅北府兵  浴血战淮南第六篇  太平岁月,宰相风流  谢与马,共天下  道家政治,成功于无形  清谈“误国”乎?  奢华本风流  女子贵真情  风流学养第七篇  千古一役,淝水鏖兵  漫情谢将军  不得不发动的战争  决战前的疑云  风声鹤唳,淝水惊涛第八篇  琼楼高处不胜寒  小儿辈,大破贼  辉煌的极顶  没有颁布的封赏  艰难中的功业  当年的祸根  泪落哀筝曲第九篇  东山,一个人生的圆周  是失去?是追求?  并不平静的广陵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州  零落归山丘  迟迟来到的勋荣  东山圆梦始宁墅  一个王朝的末日后记  风流何须问东山附录一  谢安大事年表附录二  陈郡谢氏谱系表(部分)本书参考书目

编辑推荐

您将从《真名士,自风流:谢安这个人》中看到:谢安、桓温,这些政治家高明的手段,以及那惊心动魄的斗争。淝水之战内情的详尽剖析,谢安是用什么办法,赢得了这场8万对90万的战争,最终保卫了国家?苻坚、慕容垂,这些英雄人物们,在那个精彩的时代,他们又怎样走向了各自的宿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魏晋风度,东晋的风流名士,谢家的才子才女,他们都有过哪些富于个性的经典故事……一千七百年,如果问中国历史上谁最被文化人推崇,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就是谢安。不知谢安,不懂中国文人风流;不读谢安,不知传统……

作者简介

《真名士自风流--乱世第一名相谢安》以谢安的人生经历及思想为主线,讲述了东晋约360年至386年间的历史大事,包括淝水之战等焦点,鲜明地体现了东晋有别于其他历史时代的精神文化氛围。白衣卿相的孤傲洒脱,不与世俗为伍的叛逆精神,这种独行的性格和人生选择,成就了谢安的风流。

图书封面


 真名士自风流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很早就想能了解谢安这个人.想知道他是如何风流的让后世那如许多的聪明才智之士都崇拜羡慕.终于如愿了.不错的一本书,如果你想了解魏晋史.想了解一个全方位的谢安.那么值得一读
  •     最初从天涯上看到一段,很喜欢,买书来看。非常感谢作者为我展示了这一段历史,这么一个人。谢安的一生真干净啊,从哪个角度来讲,都让人高山仰止。魏晋多名士,还得多多研究。另外,很开心有这样出色的女作家。
  •     说起谢安,他是中国古代史上的绝无仅有的把“风流”两字写到极致的宰相,他一生40岁之前隐居东山,不求闻达于诸侯,享受人间极乐,与四方名士畅谈人生,教育了谢家一代子孙,或者以后在东晋的军事、文化等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40岁后谢家出现了危机,在此时,他东山再起,这一起就做到了当朝宰相的位置,错败恒温的篡权,带领北府军战胜北魏;到了人生的后期,他还致力于国家开发,并且把权势渐渐交给皇室,而自己谢家没有走向恒温、王敦的道路,最终使得自己善后。谢安是一个有着极重老庄思想的人,喜欢玄学,古代的执政者基本都是外儒内道思想的,这点在他身上也充分的表现了出来。《真名士,自风流》这本书从整体上来说,是以一段一段的形式来书写谢安以及谢氏家族的发展过程,在这过程中穿插着东晋以及北魏等国家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一些特点,并且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几次重要的战役,比如淮南之战以及淝水之战,我们现在来细谈这位宰相。潇洒是谢安的人生起点,他的那份洒脱来自他的内心,来自他的生活态度。从小就受到恒氏家族看重的谢安,在小时候就受到了很好的评价,因为其文思紧密,才气超人,家乡人对他都给予了厚望,再者,他是东晋当时的高家,朝廷就派出使节去要求他来任官。谢安倒好,去做了两个月的司马又回来了,隐居东山上。在东山的日子,就必须要提下兰亭集会,王羲之是东晋王家,谢安就与他是很好的朋友。当时在兰亭,四方的名士来此一起高诗赋歌,留下了很多千年名篇。谢安在东山还起了照顾孩子的责任,谢家的许多孩子都是他带领的,谢玄,谢道韫、谢石,这些人都成为了后来的谢家的顶梁柱。其中谢玄是北府兵的统帅先锋,谢石担任了淝水之战的指挥,而谢道韫有林黛玉之才,更有比男人的胸怀。他们都是受到了谢安从小的教育,有着极高的修养,尤其其中的谢道韫,虽为女性,真正地得到了他叔叔的真传。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说谢安有很高的修养,处事不惊、能屈能伸,淡泊人事,一切随道,很深的思想。谢安是一辈子不会去任官的,可以这样说,他所做的只是要把谢家的地位在东晋保持下来而已,但是当他的大哥谢玄在仕途路上出现危机。他是决计不会出山的,这样也许我们就看不到东晋那位叱咤风云的宰相了。在他刚刚出道时候,很长时间一段时间都被人说,因为东山再起时候他只是一个司马,做的芝麻官大的事情,但是享受的名声很大。当时正巧遇到恒温蓄谋篡位期间,他是极力反对的,他还是很拥护东晋王朝的,于是在恒温手下他一忍就忍了3年,蓄积力量,表面上恒温和他关系很好,其实,恒温巴不得谢家、王家等高家倒掉(其实谢安的哥哥恒温也插脚的。就在这种情况下,谢安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忍住不然可能小命都不保的。在这个过程中,看出了他极高的修养以及对时局的判断力。在后来积聚名士势力,对小卒出伍的恒温进行了不断的斗争,抱住了东晋皇帝的位置,可谓大功一件。恒温死后,把职位等给了自己的孩子,按理说,谢安完全可以治罪他们,但是,他没有,他采取了“荆扬相衡天下平”的战略,安抚好了上游荆州的恒冲,并且从横冲手里夺过了扬州。谢安有一个特点,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不会告诉你,他只会把问题给你,让你左右为难,最后让你乖乖就降。此外,他建立了北府兵,并且命令他的侄子谢玄担任这个军队的总指挥,后来证明这不是任人唯亲,而是惊人的识人用人。在东晋平定了恒温的篡位不久,北魏就南下用兵,这样,著名的淮南之战就开始了。在这场战役中,北府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第一次证明了谢安任命谢玄是正确的。北魏的14万精锐在这场战斗中被北府兵打的落花流水。从客观上来说,这是因为谢安在经济上不断支持北府兵,使其最优良化。就这样,谢家军就出现了,在这个时期保护东晋皇家的就是这个军队。在淮南之战后,在政治上形成了谢马共天下的局面。谢安在此时也是比较担忧的,因为谢家成为了当时的第一高家,其他高家虽然表面开心乐意支持,但是总会对谢家有些嫉妒或者什么的。因此,需要居安思危。在这个过程中,谢宰相采取了道家的无为作为政治方向,休养生息,切实符合了当时的国情,使得东晋的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东晋的局面就这样保持了一段和平的时段。淝水之战,千古一战,谢家的小儿辈,打败了北魏的这些老将们。在书中,这场战役的结局是显而易见的,北魏很多人也反对苻坚打这场战,应该说,由于文化的原因,这两边五族很难与汉人融合起来。这场战斗其实是非正统打正统,不义,北魏内部矛盾又有多重,因此,本质上来说,谢安打了一场必胜的战役。在战役过程中,谢安表现出来了一个英雄的气概,遇事不乱,国人上下在听说北魏百万大军侵犯时候,都很害怕,而且都表现出来了这种害怕。只有谢安表现的沉着冷静,书中描写,在淝水之战时候,他照样在家里下棋。这是何等的气魄!事情安排好了,好坏就按照事情的发展去,再多的烦心都只会打扰事物的发展而已,而且又劳神。不是我喜欢做事的方式啊。在此之后,谢安把所有权利交还给了皇帝,自己治理国家,而且一直过着他风流的日子。直到60多岁,走完了他这个风流人生。

精彩短评 (总计86条)

  •     也是天涯煮酒那儿看的,可算出了。属于细腻亲切的风格。反正我看了之后头一回搞清楚了淝水之战那回事,大场面头绪虽然很多可是讲得很明白,这最难得。鼓励一下!
  •     回复一个。看了楼主说的,我也有点气不过。
    我是在当当买的,给了五星。
    这是本好书。推荐给几个朋友了。
    史料把握得很好,推理也都严谨。最喜欢是对淝水之战的分析。文字自然生动,舒服近人,跟现在那些卖弄词藻,或者故弄玄虚的书很不一样。正因为这个,又追了作者的《竹林七贤》,也很不错。
    因为对魏晋感兴趣,这类的书看过不少,也包括写谢安的,大多都没啥意思。懒得去评。但这本是很喜欢的,一直保存着。不过书的装订不太敢恭唯,看时间长了,那个腰封还掉颜色。
    也许个人有个人的喜好,但看楼主的说法太偏激,忍不住冒个泡。有时间,我也转几个客观点的评论给大家来看看。
  •     不错,真的很过瘾的一本书.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记忆最深的一段
  •     印象深刻的是很多年前坐火车回家的路上看的。T56的夜车上,站票,坐在双层火车中间的楼梯处。
  •     若是想要真了解谢安这个人,但看这本书,也是只知皮毛罢了,说到底,这样白话的历史不过是给人解解乏。谢安的个人魅力、魄力、能力,远大于这本书所能描写的。
  •     郎绝独艳,世无其二。从容淡定,温润如玉。这世间万象之于他,不过清淡风云。老庄之透悟。吾心为之所动,吾之大神。
  •     挺有意思~读完好仰慕谢安~
  •     文笔不做作,战争描写清晰
  •     跟不上作者情绪好悲伤.....叙事方式也不是很喜欢怎么办....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终于还是没有听阿牧的话看了这本书,嗯……作者真的苏破天际了,作为安石公苏粉我现在心情很复杂【
  •     真性情
  •     我很想了解魏晋南北朝时的历史人文,又看不懂这么多古文。这本书让我了解了谢安此人,我现在成了谢安的粉丝了!!
  •     中间的战争那段还是有点模糊,真应该跟世说新语搭配在一起
  •     很好的普及读物啊~~~
  •        虽然不是很推崇《真名士,自风流》这本书的,但很喜欢魏晋南北朝关于文人玄学和佛学的故事。
      
       据我蹩脚的历史文学知识来说,这篇传记还是比较写实的,多少有点像《史记》的白话文或者演讲稿,不至于把谢安这个人神话。首先,此传记行文有手到拈来的随意性,大体从谢安于东山“逍遥”开始写,并没有严格的时间顺序:
       1.教养子女子侄。说不上逍遥,但被小朋友仰慕确是一件开心的事儿!
       2.给谢万兄弟收拾残局。这就真的身心俱疲了,哪来的逍遥啊?谁让我们的谢安先生爱他爱得深沉?!
       3.陈郡谢家与琅琊王家在兰亭曲水流觞。就像我们现在出去聚会一样,有聚餐的又有唱K的还有谈心的谈理想的谈哲学(玄学)的,这算得上是快活吧。
       4.养了三三两两的歌舞妓。随地寄情于丝竹,都说养眼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啊!这是不用在深山野林的亭子里,就能享受的逍遥了。
       5.好了,谢家开始落败了,周围的名士也推自己出来做官了,那便入仕吧。于是也是随随便便就入仕了。
       6.一派勾践卧薪尝胆状,说不上忍辱负重,但也着隐忍之道啊。直到削弱了桓家,荆杨平衡了,才算是走到了无须再忍的时候。
       7.此时谢家和司马家都快并享天下了,于是谢安先生当然要发展经济,好歹还要有钱去增军备解决外患啊!淮南之战,淝水之战,总算基本解决前秦和东晋的战乱问题了。
       8.好了——这条是我纯粹的yy——我们的谢安先生,又开始风流了。一方面不惜重金建小东山别墅,向朝廷表示我并不想争权,最好放我回东山;另一方面当然是尽风流之举了,三天两头小聚一下,什么时候大聚一场,没办法啊,我就喜欢这样子的生活嘛。
       9.一生啊,也就这么过去了,当时名士们看谢安啊,还真是无为,却得到的比他们多,不甘啊。晋朝啊,就这么开始走向衰落了。。。
       书评是不怎么会写了,直接敲上我对谢安先生的个人崇拜吧。可能是我也是姓谢的原因,所以难得有个谢氏的名人,那多少得攀点关系;再者,因为李白的“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是为有点爱屋及乌。还有以前喜欢气势滂沱之文,现在倒是挺喜欢闲情逸致辗转悱恻之作,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就得数上谢安,王羲之,陶渊明,谢灵运和谢眺了,当然还有他们很爱的诗经。而后世者亦有,下面多少会提出来和谢安做个对比。
       从谢安出仕初到解决一切问题看来,他怎么看都是一个阴险的人啊,一事不干,一声不吭,从心理上击败了多少人!说他城府深吧,一点没有错的。只是这城府从来不做有损亲朋的事情。而且还大开清谈之风,说晋朝毁于他手也是对的,说以后“百无一用是书生”是他清谈之风演变的后果也是对的,但这些哪里是谢安的错呐,后世之人甚至旁人不懂谢安之道罢了!
       而此后的事情看呢,更足以说明他是一个真性情的人。虽然不理别人的感受是不好的,但我性格就是这样我也改不了啊,何况这性格又没害着你,你瞎操什么心呐那是?我就爱有个歌妓给我弹琴奏乐,我就爱有个舞姬让我赏心悦目,我就爱跟别人据理力争我的庄周之道,我就爱亲朋好友聚会,怎么着?还有,我就是不喜欢做作之人,我就是不喜欢有才无德之人!有才有德的我就是喜欢你,提拔你。有德无才的我可以保护你教养你。有才无德的,对不起,我就是不理你,我连伤害你的力气也想省下来,就是不理你不理你!
       谢安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理解他的人也还真不多啊。王羲之算一个,王献之也勉强算一个,桓家也是有的,最了解自己的就是侄女谢道韫了。她是女的,女的又怎样?女的为夫是从,这么腐朽的社会礼法,不要也罢!我谢安还敢劝自己女儿跟王家的离婚呢!几代世家又怎样了?不开心的就要尽弃之!
       哪里还敢说谢安不是一个真性情的人啊?能比之的恐怕只有金庸笔下的杨过了。他们就是凡间的狂人!
      
       庄子无为之道,很多都是神话传说,也就只有谢安先生,出入仕途,能无为而治,隐遁东山,尽丝竹流觞,把庄周梦蝶的情致表现得淋漓洒脱。孔夫子沦为了政治的工具,竹林七贤也不过放浪之徒,而谢安真乃风流名士!
       子安也效仿过曲水流觞,他也想成为一个像谢安这样的大人物啊。只是《滕王阁序》多少强烈表达了自己入仕的无路可走,假若谢安还在世,也当收作门人,但对子安对仕途的渴望恐怕也是嗤之以鼻。好好的活在大唐盛世,无有内忧外患,做官有什么好?东山逍遥才是享受生命享受生活呢!
       像王勃这样的文人,谢安之后可是有千千万,但能这么优秀的还是很少的,所以王勃多少是最接近谢安的文人,至少我这么认为。
       当然,假若皇帝小儿也不以卑贱称作文人的话,李煜李后主就是谢安这号人了。琴棋书画,诗酒歌舞,哪样不及谢安?人家还有大周小周这样的江南温婉才女呢!
       只可惜了李煜身边的人才没有谢安那时候的多啊。据了解,李煜也不是政治无能,只是没人当他一回事,这确实是悲剧。
       再说,纪昀也是一号人物,只是锋芒太露,称不上无为而治。还有纳兰容若,还有傅雷,都是好不逍遥的人呐,可惜自杀了。所以说,时代是一个因素。无为之道在玄学盛行魏晋,文人是一种潮流,清谈是一种流行因素,而谢安算是始祖了。但到了后来,南北朝的,文人亡国啊,清谈之风亡国啊,此后便都百无一用是书生了。
      
       什么时候共产主义了==,这种无为思想才能发扬光大了。想必此时我朝若是无为主义了,那必然打乱了,只因我们奴性太重,戾气也太重了。
       谢家之宝树,谢家那么多兰芝玉树,我表示很惭愧哎~
  •     非常好看,亲切细腻生动。
  •     很好的一部书。最有魅力的一个人。
  •     作为历史常识性读物可以,文采不足,缺乏触动人心的点。不如读一手史料给人的震撼大,毕竟是谢太傅啊
  •     因为非常膜拜那个人
  •     魏晋南北朝的相关历史,居然少了佛教,扣2分……谢灵运是信奉佛教的,谢安、王导据说也是。桓伊还为慧远大师建了东林寺……其余尚多不能悉数。
  •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     风流何须问东山
  •     超喜欢谢安
  •     其实写的还好…
  •     刚看完,看得好激动,语言亲切流畅,十分洒脱,从好玩的小故事开始,然后通过谢安的一生,展开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大历史,最难得是,作者把深刻的历史问题,深入浅出地分析得十分清晰,特别是淝水之战,是看过得说得最有道理,最清晰的了.长了不少见识.另外,人物也很生动,谢安桓温还有谢家才子才女,让人喜欢上了那个时代~
  •     这个作者以前有本《竹林七贤》我很喜欢,这次也没让我失望。从谢安的几件事情,描述出这个人的大致性格,还有当时历史朝代的一点点社会风气。但还是觉得竹林七贤更好,但这本也不错~
  •     撒向空中一把盐
  •     对于谢安的介绍的介绍太少,以至于对与谢安的风流还是很模糊,对于历史也是主观臆断,倒是其中一些小人物写的比较形象生动,比如郝隆,谢道韫等。
  •     东晋是一个神奇的朝代,名士风流,而谢安是东晋名士中的典范与极致人物。谢安石,真正难得的是能够急流勇退,晚年东山的生活不也很惬意吗。谢家宝树,谢家的才子才女辈出,谢家实属中国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家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一位道为心儒为表的政治家,一个琴棋书画诗酒茶的大名士,魏晋真是盛产传奇的时代。
  •     真名士自风流:谢安这个人(新版)
  •     好书,...............
  •     新版的,是正版的
  •     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 隐为名士,出为国士。
  •     不是专业性很强的一本书,适合大众观看
  •        事实上,陈郡谢氏未必真有一个“衰落”的过程。
       简单搜了谢氏的资料,有这样一段:“最初侯景曾向萧衍求婚于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两家,萧衍认为王谢门第太高而无法答应,说:‘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侯景恨道:‘会将吴儿女以配奴!’。侯景深深记恨,一进入建康后,屠杀王谢两家最惨,几乎亡族。”
       文字很短,却触目惊心。几乎亡族是什么概念?琅琊王氏,“唐朝惟有两人官至宰相,五代时期则无一人被史书立传”——这就是簪缨世家琅琊王氏的末路(倒是太原王氏在唐朝愈发兴盛)。陈郡谢氏,则是自此彻底没了痕迹。资料说:“淝水之战之后,谢氏子弟开始隐退,但仍旧保持了最高门第的地位不坠”,“自东晋至于梁代,子孙蕃盛,名士辈出,百年不绝”——直至梁代侯景之乱。
       若是家族日益腐朽、子孙不肖、后继无人,便也罢了,可这算什么?谢氏从政的时候没有挫败于政敌、更没有屈服于它国,隐退的时候也未曾埋没于文坛史册,这一族百年风流,却被一个莽夫生生截断。我曾读过一本小说,关于南北朝的寒族武将,那时对寒族也充满敬意。可灭族一事,侯景未免做得太绝。谢氏早不干政,且拒绝他求婚的也是梁武帝萧衍,谢氏究竟是怎么妨碍他了?!
      
      另:和侯景之乱极有渊源的梁元帝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35741.htm。资料说,此人为了剪除有威胁的兄弟、为了逼死父亲,在有能力救援时不救,纵容侯景破城屠城。谢氏就这样惨遭灭族。
  •     崇敬谢安
  •     有意思,你有什么气不过的,每个人看书的感觉不一样, 你不一样就去写书评就是了,我写了目的也是给没有看过的人提醒一下,很多时候人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左右别人思想的,只有他自己去体会,我没有劝你的意思,所以你所谓的客观也是人主观的认识,如此又何来客观。
          还有我说谢安了解不多,不代表真的不通,我倒是比较建议楼上这位同志多看一些史书,比如:兩晉南北朝史(上下)、《世说新语》以及《万历十五年》。,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写作思路、文笔等等方面,有了比较再来谈论这本书比较好。
    还有一点我想强调一下,我个人(强调是我自己)非常不喜欢,作者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在无确凿历史证据的情况下,随意的猜测古人的心理!
  •       买这本书是为了消费卓越年前获赠的15元,更是因为喜欢谢安,以及不幸看了卓越上的一些人的评价,当时差点激动买他的另一本关于苏轼的,因为已经看过很多关于苏轼的文章了,所以作罢。
      初拿这本书的时候,那个激动啊,因为纸张很不错,而且价格的确便宜,拿到立即就开始啃起来,结果越啃越郁闷!
      
      有人说,这本书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我怎么觉得作者纯粹是在将自己收集的资料,无论真假,历史还是野史统统变成大白话唠嗑给你听,给我的感觉那不是浅显易懂,更不是幽默风趣,也不是明白如话,那就是无文采无深度的唠嗑。
      
      顺便我想说一下现在的一种倾向,就是戏说、新说历史以及历史人物,开宗已无从考证,我自己是从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开始的,然后是《这才是春秋》,以及后来无数的山寨,这本书同样的这种感觉,很多作者自己主观的臆想和现代思维僵硬的灌输!
      
      读此书时,有些地方我自己明白这与历史不符,但还有一些因为我自己的知识有限,以及对谢安的不了解,实在是感到困惑。一方面我按照作者的观点无法置信,另一方面又实在懒得去翻史料去证实,所以我在这里也只是怀疑。
      
      总之我十分后悔买这本书,可能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只希望有想买这本书的豆友们,最好先看一下内容,再决定。
  •     星都是给谢安石的哦
  •     内心强大到可以看透一切世事,的确不易。进退从容,体现了道家的精神,天下有几人能做到。
  •     学习一下
  •     如果以一个粉丝的视角去读这本书,还是值得推荐的。
  •     不适合成年人看,感觉写的很一般,要是想了解谢安的话,还是看《风流》比较好
  •     受不了作者那些矫揉造作的句尾助词,内容上也不过是简单的历史 重述,没有什么新意,丝毫感受不到谢安作为一个风流宰相的人格魅力。
  •     甚爱谢安的人读这个,才能更有感触吧?比如说认为“分析地头头是道”什么的~~~呵呵呵
  •     被卓越的评价骗了
  •     令人向往,令人唏嘘
  •     和门阀旧事有很多类似的故事 是以小说的角度写谢安 虽不够客观~ 但也可以了解谢安的生平和为人 外儒内道 感觉酷酷的
  •     生存华屋处 零落归山丘 谢安亦如此
  •     谢安传奇
  •     真心觉得这篇不错~涉及到魏晋的各个方面只是觉得不够大气而且对谢安太过赞扬
  •     我想成为你那样
  •     如果只是泛泛地看这本书,还是过得去的,但作为研究谢安的一生经历及成就,该书就显得空洞了一些,缺乏了更多的史料,文笔也显得拖沓,其实可以写得更好,或许作者也只有这个水平了。
  •       多少名士,多少风流淹没在了历史的洪流中
      
      后人的回望或拾起零星的片段,让我们在历史的这一端依稀感受他们当年的风华绝代
      
      魏晋的风骨、唐宋的雅韵、近代的彷徨
      
      名士的风流、英雄的热血、美人的温情
      
      林林总总……
      
      在金沙遗址,有一颗千年的树根被挖掘发现,他依旧盘踞在属于他的那个年代的土层中,苍劲有力,遗址博物馆在他上面架上了玻璃的地砖,我站在上面看着他,唏嘘不已,我和他只隔了一层玻璃的距离,却是隔了千年的光阴。
      
      有人说,中国人喜欢用空间来写时间,而我本人就是喜欢这样的纵横穿梭的对比,因为这样好像我能找到什么问题的答案一样,当然目前我还不知道要找什么。
      
      谢安这个人是能穿越千年的真名士,而他的风流神韵是后世乃至当今无人能比及的。他的人生无法复制,他的风流无人能及,喜欢他的人也只有借助他留给我们的精神,在这一世的浮生中尽量顺从自然、维持本心、活得真性真情吧~~~
      
  •     今天收到书啦 真开心 早就想看 书的包装很好 完好无损还要谢谢送书的大叔 真是好人呀 因为我地址没有写清楚让送书的大叔费事儿啦
  •     配送物流便捷
  •     听的有声读物。挺流畅清晰的,但也没太特别的地方。
  •     书的质量真的很差,真是便宜无好货啊!还是比较喜欢作者的《竹林七贤》!
  •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我最迷恋的陈郡谢氏.... 我迷恋所有姓谢的人(喂)
  •     乌衣巷已成别姓画梁,东山再无人独啸长风还。 六朝枯荣,乱世离散,秋水长天,秣陵日晚。 谢公生存华屋处,零落翩翩归山丘。
  •     估计很多给高分的人,分不是给这本书的,而是给谢安的,呵呵
  •     淝水之战
  •     评论呀,是不太会写的。直接敲上我对小猴子的个人崇拜吧。
  •     这本书放在此系列中出版,大大委屈了它。下笔自如、引用明晰,哪里是安小姐之流。事实上,作者在起点文学网连载时(称《风流名相说谢安》),便已遭到安小姐抄袭
  •     泱泱长卷,独爱魏晋,风流宰相,唯数谢安
  •     深入浅出的历史就该这样写。一个人就是半部东晋史。以这些年看小说的经验,感觉作者轻松行文的背后,有着含而不露的“文学定力”,很中正的笔。说史背后,以刻画人性为中心。后来查资料,看作者果然是《当代》这路子的纯文学作家出身。同事说她上高中的女儿也买了一本,居然也很喜欢,称从此以谢安为偶像了~~作家笔下的历史的确还是比较动人的。
  •     嘻~很明显我也不会^_^||惭愧了
  •       说起谢安,他是中国古代史上的绝无仅有的把“风流”两字写到极致的宰相,他一生40岁之前隐居东山,不求闻达于诸侯,享受人间极乐,与四方名士畅谈人生,教育了谢家一代子孙,或者以后在东晋的军事、文化等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40岁后谢家出现了危机,在此时,他东山再起,这一起就做到了当朝宰相的位置,错败恒温的篡权,带领北府军战胜北魏;到了人生的后期,他还致力于国家开发,并且把权势渐渐交给皇室,而自己谢家没有走向恒温、王敦的道路,最终使得自己善后。谢安是一个有着极重老庄思想的人,喜欢玄学,古代的执政者基本都是外儒内道思想的,这点在他身上也充分的表现了出来。
      
      《真名士,自风流》这本书从整体上来说,是以一段一段的形式来书写谢安以及谢氏家族的发展过程,在这过程中穿插着东晋以及北魏等国家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一些特点,并且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几次重要的战役,比如淮南之战以及淝水之战,我们现在来细谈这位宰相。
      
      潇洒是谢安的人生起点,他的那份洒脱来自他的内心,来自他的生活态度。从小就受到恒氏家族看重的谢安,在小时候就受到了很好的评价,因为其文思紧密,才气超人,家乡人对他都给予了厚望,再者,他是东晋当时的高家,朝廷就派出使节去要求他来任官。谢安倒好,去做了两个月的司马又回来了,隐居东山上。
      在东山的日子,就必须要提下兰亭集会,王羲之是东晋王家,谢安就与他是很好的朋友。当时在兰亭,四方的名士来此一起高诗赋歌,留下了很多千年名篇。
      谢安在东山还起了照顾孩子的责任,谢家的许多孩子都是他带领的,谢玄,谢道韫、谢石,这些人都成为了后来的谢家的顶梁柱。其中谢玄是北府兵的统帅先锋,谢石担任了淝水之战的指挥,而谢道韫有林黛玉之才,更有比男人的胸怀。他们都是受到了谢安从小的教育,有着极高的修养,尤其其中的谢道韫,虽为女性,真正地得到了他叔叔的真传。
      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说谢安有很高的修养,处事不惊、能屈能伸,淡泊人事,一切随道,很深的思想。
      
      谢安是一辈子不会去任官的,可以这样说,他所做的只是要把谢家的地位在东晋保持下来而已,但是当他的大哥谢玄在仕途路上出现危机。他是决计不会出山的,这样也许我们就看不到东晋那位叱咤风云的宰相了。
      在他刚刚出道时候,很长时间一段时间都被人说,因为东山再起时候他只是一个司马,做的芝麻官大的事情,但是享受的名声很大。当时正巧遇到恒温蓄谋篡位期间,他是极力反对的,他还是很拥护东晋王朝的,于是在恒温手下他一忍就忍了3年,蓄积力量,表面上恒温和他关系很好,其实,恒温巴不得谢家、王家等高家倒掉(其实谢安的哥哥恒温也插脚的。就在这种情况下,谢安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忍住不然可能小命都不保的。在这个过程中,看出了他极高的修养以及对时局的判断力。在后来积聚名士势力,对小卒出伍的恒温进行了不断的斗争,抱住了东晋皇帝的位置,可谓大功一件。
      
      恒温死后,把职位等给了自己的孩子,按理说,谢安完全可以治罪他们,但是,他没有,他采取了“荆扬相衡天下平”的战略,安抚好了上游荆州的恒冲,并且从横冲手里夺过了扬州。谢安有一个特点,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不会告诉你,他只会把问题给你,让你左右为难,最后让你乖乖就降。
      此外,他建立了北府兵,并且命令他的侄子谢玄担任这个军队的总指挥,后来证明这不是任人唯亲,而是惊人的识人用人。
      在东晋平定了恒温的篡位不久,北魏就南下用兵,这样,著名的淮南之战就开始了。在这场战役中,北府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第一次证明了谢安任命谢玄是正确的。北魏的14万精锐在这场战斗中被北府兵打的落花流水。从客观上来说,这是因为谢安在经济上不断支持北府兵,使其最优良化。就这样,谢家军就出现了,在这个时期保护东晋皇家的就是这个军队。
      
      在淮南之战后,在政治上形成了谢马共天下的局面。谢安在此时也是比较担忧的,因为谢家成为了当时的第一高家,其他高家虽然表面开心乐意支持,但是总会对谢家有些嫉妒或者什么的。因此,需要居安思危。
      在这个过程中,谢宰相采取了道家的无为作为政治方向,休养生息,切实符合了当时的国情,使得东晋的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
      东晋的局面就这样保持了一段和平的时段。
      
      淝水之战,千古一战,谢家的小儿辈,打败了北魏的这些老将们。在书中,这场战役的结局是显而易见的,北魏很多人也反对苻坚打这场战,应该说,由于文化的原因,这两边五族很难与汉人融合起来。这场战斗其实是非正统打正统,不义,北魏内部矛盾又有多重,因此,本质上来说,谢安打了一场必胜的战役。
      在战役过程中,谢安表现出来了一个英雄的气概,遇事不乱,国人上下在听说北魏百万大军侵犯时候,都很害怕,而且都表现出来了这种害怕。只有谢安表现的沉着冷静,书中描写,在淝水之战时候,他照样在家里下棋。这是何等的气魄!
      事情安排好了,好坏就按照事情的发展去,再多的烦心都只会打扰事物的发展而已,而且又劳神。不是我喜欢做事的方式啊。
      
      在此之后,谢安把所有权利交还给了皇帝,自己治理国家,而且一直过着他风流的日子。直到60多岁,走完了他这个风流人生。
      
  •     文笔生动,语言诙谐,很符合百家讲坛风格,都是正面描述,好像不是很客观,要真正了解这个人,还得继续查证资料。
  •     他隐居东山近二十年,享尽诗酒山水之乐,自己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谢家子弟个个如芝兰玉树,才华出众,在朝在野都表现不凡。他的老庄之学,化为极其高明圆滑以静制动的政治手腕,卒至取代桓氏掌握了至高的权力。但是他深知功高见疑、功成身退之古训,只是还来不及再归隐东山就死在任上,死也恰得其时。
  •     算是不错的一本书,看比不看强。
  •     果真有这样一个人存在。他的存在让其他人乃至一国的人都能觉得舒心放心安心。
  •     风神秀彻,潇洒儒雅,从此爱上谢安。
  •     真性情!谢家之宝树
  •     写得好,感谢让我了解这么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     谢安。
  •     06年在天涯开始追文,终于买到了,很好看的
  •     总体来说,书的确是不错的。装帧很好,有塑封。
  •     尼玛突然想起读过这书,但是现在忘了内容了,反正很风流很牛逼,还有清谈误国。
  •       很早就想能了解谢安这个人.想知道他是如何风流的让后世那如许多的聪明才智之士都崇拜羡慕.终于如愿了.不错的一本书,如果你想了解魏晋史.想了解一个全方位的谢安.那么值得一读
  •     刘雅茹写的魏晋太对我胃口了
  •     再起无人不谢安,风流何须问东山
  •     芝兰玉树
  •     楼主中间打错了,谢玄怎么成了谢安的哥哥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