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建丰碑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文学家 > 再建丰碑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994-11
ISBN:9787108007087
作者:陈其泰
页数:286页

章节摘录

书摘    从《史记》著成至班固撰成《汉书》之前,相距百余年间,却形成了高峰之后的低谷时期,撰写历史的工作陷入了困境。这是因为,司马迁所形成的格局,竟然变成后人撰史的桎梏。由于被司马迁的巨大成功所吸引,这百余年间,先后有17位学者从事《史记》的续作。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位,一位是褚少孙,另一位就是班固的父亲班彪。    褚少孙为西汉元帝、成帝间博士,在他所补的《史记·三王世家》中这样叙述他补作的动机:我有幸以文学进身为侍郎,平常好读《太史公书》。在列传中讲到,《三王世家》中武帝封的诏令极有文采,但又读不到他们的家世事迹。于是我便从知情的老辈人那里找到封的诏书,并且编排他们的事迹写成这篇文字。现今《史记》中褚少孙补作的还有《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外戚世家》、《田叔列传》、《滑稽列传》、《龟策列传》等,大多是补记司马迁所未及见到或未曾记载的史实。    饶有兴趣的是,班固记载了蜀郡守文翁的事迹,作为文景时期整肃吏治收到良好效果的典型人物。文翁原籍是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他当过郡县吏,因通《春秋经》,被察举,景帝时任蜀郡守,成为中原先进文化大力推行者。在此之前,蜀地边远,文化低下,风俗落后。文翁决定通过提倡教育,来改变这种情况,于是,他从郡县选拔了十几个资质聪明的小吏,亲自召集起来加以鼓励,把他们派到京师,有的向五经博士学习经学,有的学习刑法律令。文翁尽量节约本郡费用,省出钱来购买布匹等一类蜀土特产让上计官吏带给京师的博士老师,请他们费心教育培养。经过几年时间,这批学生都学有所成,回蜀后,文翁安排他们担任郡中各部门的正职,此后又陆续向朝廷荐举,有的人后来官至郡守、刺史。    文翁重视教育的又一措施,是在成都城内兴建本郡的学校,从各县招收子弟前来学习,免除他们的徭役,成绩优秀的选拔作郡县吏员,其余的担任孝悌、力田一类乡官。文翁还经常让学生到衙门见习处理事务。他到各县督察,更从诸生中挑选一批学习与品行优良者随行,让他们向民众宣读政令,在县衙门进进出出。各县官吏百姓见了都认为这些年轻学生很荣耀,几年以后,各县父老都争着把自己的子弟送到郡中上学,富人家甚至不惜为此花费钱财。于是当地求学、受教、改变风俗的风气大盛,蜀郡派到京师的学生比一向文化发达的齐鲁地区还要多。由于文翁重视文化教育获得如此显著的成效,到汉武帝时,便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州郡设立学校的制度。这生动地说明:文景时期中原地区有了良好的吏治风气而产生了像文翁这样出色的地方官,确实做到了政治上比较清明;又因为他办事得力,使得原来落后的边远地方反过来在教育上走到全国的前头,推动中原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些史实,今天读起来也仍然使人感到愉快。此后,巴蜀一再出现了司马相如、扬雄这样杰出的文学家,至班固的时代,巴蜀地区重视文化教育的风气更为浓厚。所以文翁受到当地百姓久远的纪念,他的事迹也列于《汉书·循吏传》之首。    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轼讲得更为具体而生动。有人曾向他请教:“像先生您学识这么渊博,能学到吗?”苏轼回答说:“能。要说我的渊博,是从《汉书》学来的。《汉书》中包含有治理政事、人物成败、地理知识、天文历法、官制、军事边防、经济生产等方面内容,我有意识地分几次通读,每通读一遍专钻研一个方面,等几遍都通读完了,便各个方面都精通。达到了这一地步之后,对于错综复杂的各种学问和知识,不论从哪个角度受到考验,我都能应对自如,感到根底雄厚,具有一种不可阻挡的豪迈气概。”苏轼对《汉书》的深刻体会,很受明代学者杨慎、虞舜治的重视,常常引用来教人们读书。    可见,《汉书》内容的宏富滋养了不少杰出学者。苏轼所着重的,主要也指《汉书》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泛性。从现代眼光来看,比较重要的包括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本纪和列传部分,有对于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大量记载,譬如有关边防、学术以至婚姻家庭等。    二、有目的地选录了西汉一代贤材对于社会各方面问题的重要论议,可称含英咀华,具有思想哲理、史学和文学上多方面的价值。    三、十志,即包括丰富的典章学术知识,也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    关于二、三两项,需要留在末两章探讨,这里先就第一项加以论述。    跟上述人物敢于违抗世俗,或者不畏权贵、甘冒身祸、仗义直言的高尚品格相对照,班固在《匡张孔马传》中写了一批追求利禄、贪婪庸俗的高官,给以无情的鞭挞。其中,匡衡、张禹、孔光三人都在西汉后期因通儒家经典而致身丞相,马宫在王莽时任大司徒四。班固以他们为典型,揭示出独尊儒术以后出现的严重社会问题,儒学成为向上爬的途径,因此造成一批只会背诵经典、对国家毫无责任心的人物,他们身居高位而只图保住富贵利禄。因此班固在传末愤慨地议论说:匡衡、张禹等人“咸以儒宗居宰相位,服儒衣冠,传先王语,其醖藉可知也,然皆持禄保位,被阿谀之讥。彼以古人之迹见绳,乌能胜其任乎!”活画出这种人口诵经书、外表道貌岸然、专以阿谀奉承为能事的丑态。    匡衡是元帝时丞相,曾多次上书,都属于泛论灾异的应景文章,他畏惧掌握大权的宦官石显,唯恐得罪了他,“不敢失其意”。他身为丞相,还冒收四百顷地的田租。事情被发现时,正值成帝即位,石显及其依附者倒霉,于是匡衡被人奏劾罢官。    张禹是成帝时丞相,他的行为尤其恶劣。当时王凤擅权,张禹身居相位却无所匡建,屡次上书辞职规避,惧怕招来身祸。张禹外表谨厚,骨子里却是贪婪、纵乐。平时聚敛财富,占田四百顷,都是泾河、渭河两岸土质肥沃、灌溉便利的上等田。他生活奢靡,身居大宅,后院陈列乐队、舞女。张禹惯于使用两面手法,对待弟子也是如此。少府戴崇、大司空彭宣都是他的弟子。彭宣为人恭俭守礼,张禹对他表面器重而内心疏远,每次来看望老师,张禹只在前厅接待,以讲论经义相敷衍。戴崇则喜爱饮酒玩乐,张禹打内心喜欢他,每次来,张禹便带到后堂饮酒,侍女陪伴,演戏奏乐,直至夜晚才散。传中还特别记载张禹生病时,趋成帝前来探病,请托将女婿从边郡内调,并为小儿子求职,将这个满口经义的丞相内心中自私龌龊的实质揭露得淋漓尽致。    孔光在哀帝时任丞相,平帝时任大司徒。王莽擅权,便拿这个享有威信的旧相、名儒做手中的工具,每欲压倒、陷害对手,王莽本人不直接出面,而先草好奏书,指使孔光向王太后上奏,借此将妨碍他夺权的人一一除掉。马宫在孔光之后任大司徒,也是王莽手中的傀儡。王莽称帝后,便将这个傀儡任命为太子师傅。    班固刻划上述利禄之儒的形象,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使我们真切地了解独尊儒术之后身登高位的是一些什么人物。与此有密切联系的是,班固在《儒林传》中指出,汉儒传经的流弊,在于乖离经义,搞支离破碎的解说,“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这样任意附会、凭空臆说,必然引人误入歧途。所以用百余万言来解释一部经典的烦琐笺注,早就被历史淘汰,毫不可惜。班固作为一个儒家学者,却能把阐发儒学的真谛,继承早期儒家的本色,与利欲薰心的俗儒及专搞烦琐笺注的陋儒区分得很清楚。这对我们今天在反思儒学演进的历史时候,如何做到把历史上以经邦济世、弘扬儒学真义的正直儒家人物,与口称仁义而一心投机钻营的伪道学,及惯于琐屑饾饤、不明世务的章句小儒区分开来,作辩证的具体分析,使之互不掩盖、互不混淆,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地理志》末尾部分,是综论各地区的物产和习俗,在分析各个地区地理条件对民俗的影响方面很有特色,故被当代地理学者称誉为:“可视为现代区划地理的雏形。”《史记·货殖列传》在记载各地区物产时,已论及各地环境与民俗的关系。至成帝时,刘向对各个区域作过概述,同时,丞相张禹委托属官朱赣归纳各地区风俗。班固依据上述材料加以补充,整理成文。他参照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旧名,分述秦、魏、周、韩、郑、陈、赵、燕、齐、鲁、宋、卫、楚、吴、粤(越)各地区的概况。我们可以举出以下的例子:班固论述天水、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地区,由于地势迫近强悍的少数民族,所以形成“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骑射为先”的勇武习气。汉朝以来,六郡子弟中,选出充任皇帝卫队(即羽林、期门兵),他们在作战中立功,不少人上升为名将。班固又论及河西四郡,由于保卫边塞的需要,地方长官把练兵习战作为头等大事,“顺礼之会,上下通焉,吏民相亲”,“有和气之应,贤于内郡。”这是说,由于防守边境的紧迫形势,这里的官吏与百姓时有一起饮酒行礼的机会,严峻的环境反而促使这里官吏与民众有较多的交流,所以风气比内地还要好。班固的这些论述,都与其他篇章相印证并加以深化,因而历经漫长岁月而不失其光彩。    总的来说,《地理志》显示出开阔的视野,提供了丰富翔实可靠的记载。只有在国力强盛的时代,才有可能产生这样出色的著作,因而被誉为“集当时全国性地理著术的大成,加以发扬光大。”它记载的特点和方法,为后来的正史地理志视为典范,而后出的地理志,除地名和数目字有所增添外,在体例上绝少超过它。《隋书·经籍志》即这样评沦说,《汉书·地理志》的价值可与《禹贡》、《职方》相比拟,“是后载笔之士,管窥末学,不能及远,但记州郡之名而已。”认为后代的一些记载,从眼界、学识或记载的内容说,都无法跟《地理志》相比。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华文库序在世界的东方,幅员广大的中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灿烂辉煌。中国历史上的文典精华,博采精湛,这是数千年以来历史的创造,人民智慧的结晶。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以中国人民的文明智慧,来培育和启发后代,这是何等重要和艰巨的工作。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传播中国的文化知识,我们编撰了这套《中华文库》。文库具有相当的规模,陆续出版。其选题范围广泛,包括历史、文学、哲学、宗教、文化典籍、艺定鉴赏、文化地理、民族生活和伟人生平等方面。各书分别邀请有专门学问的研究工作者撰写。他们从新的角度来审视传统文化,用现代的知识进行剖析和介绍,并力求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文采,使读者看了既了解传统的文化精华,又有欣赏的情趣与韵味。  《中华文库》由有名望的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和台北锦绣文化企业合作出版。近年来中国大陆与台湾在图书出扳方面,有不少合作项目,《中华文库》则是海峡两岸出版界最大和最有影响的合作项目之一。通过文库的编撰和出版,将进一步沟通两岸人民的思想感情,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我们的互相了解。这套书的出版,将为我们两岸人民架起一座桥梁。    我们也不能忘记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几千万华人。通过这套文库,传讯祖国儿女的信息,将密切我们之间的联系,沟通同胞和乡亲的情谊,使海外的炎黄子孙更多地了解故乡的历史、思想和生活。    人们对未来充满着信心和希望。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把这套读物奉献给中国和世界人民,愿读者从书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帮助!                                                                许力以                                                                1991年仲秋

内容概要

陈其泰,男,1939年生,1963年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历史学硕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著有《史学与文化传统》,参加白寿彝教授主编《中国通史》导论卷和秦汉卷的撰写,并发表有关史学和文化是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引言:修史风波
第一章家世和家学
边地豪富儒学世家
吃老虎乳汁活下的孩子/儒学世家/用经训告诫汉成帝/受赐皇家藏书副本/不愿向王莽假报祥瑞
班彪:才高而好述作
堂兄弟学术异尚/向魄嚣纵论天下大势/著《王命论》/为窦融谋画/提出有关乌桓和匈奴的对策/撰著《史记后传》/回顾史学的演进/评论司马迁的得失
第二章潜心著史
从私撰到受诏
与命运抗争/子承父业/受诏著史/与汉明帝论秦亡
二十五年心血的结晶
不得升迁的旷世通才/身处逆境,坚守志向/白虎观论五经普通义/力主与匈奴修好
晚年际遇与班昭续史
大漠从征/含冤被害/班昭续史
第三章创立新的构史体系
走出巨人的身影
高峰后的低谷/亟待解决的难题/创立新的著史格局
强盛的国力是创造的源泉
帝王的性格/开国之初/大有作为的年代/治理黄河/平定匈奴出使西域
时代召唤“汉书”出世
崇古非今风盛/廓清迷误/宣扬汉代功业/宣汉的意义
第四章对抗神学浊流
鬼与人之争
桓谭之死/信鬼神的皇帝/方士与神仙/栾大设圈套/骗子现原形/批评淫祀/赞扬谷永
面对神学浊流
图谶盛行/光武“宣布图谶于天下”/由图谶决定国家大事/与鬼神相对抗
第五章一代兴亡的历史画卷
开国和上升
艰难创业/人心向背/善于纳谏/谋略出众/尊儒、文治安天下/上升气象/恰如其价的评价/奖励生产/良吏的典型
鼎盛时代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抱负,风度,雅量/广招四方之士/赏罚严明/弊政和晚年改悔
中兴和衰亡
霍光辅政/少年皇帝的判断力/迎立宣帝/出色的丞相/和好匈奴60年/盛世尾声/帝国的衰落/堵塞言路构害忠良/无可奈何花落去/一把钥匙
第六章宏富的蕴涵严密的体例
继起者的劳绩
汉初名臣的光彩/出色的补充/增设篇目/比司马迁提高一步
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
我的“渊博是从《汉书》学来的”/安疆和防御/学术变迁/婚俗,妇女
严密合理的体例
史坛上的李白杜甫/调整总体布局/移置内容/多设合传,以醒眉目/“断代为史”与“通古今”/兼具“志”“表”的妙用
第七章进步史识和时代印记
弘扬“实录”精神
评《史记》以寄志/据事直书社会矛盾/揭露弊政
观察历史变局
论秦汉兴亡/论藩国废灭
为“狂猖之士”立传,怒斥禄利之儒
让正直之人名垂青史/对贪官无情鞭挞
卓越的人才观
时势造英雄/人材与地理环境/既不回护弱点又不掩盖功绩
关注民生疾苦主张民族和好
孙宝两度入川/刚直高节的盖宽饶/记文帝与赵伦/颂扬汉与匈奴和好
正宗思想的印记
文化专制的强化/对《汉书》的影响
第八章学术文化的瑰宝
宝贵的文献
《天文志》;对天象观测的总结/《律历志》:音律、计量和历法的制定/日食,太阳黑子,哈雷彗星/《五行志》的文献价值/刘知几对《五行志》的批评/班固的灾异观/特异现象种种
开法制史之先河
“大刑用甲兵”/记录刑律的演变和积弊/议论风发,直言不讳
对经济活动的重视
农业生产,粮食价格,国家实力/币制沿革/从经济角度论国家盛衰/严重的财政危机如何得到缓和/耿寿昌的经济措施/画虎不成反类大
地理沿革和水利工程
运用《地理志》打了胜仗/地理区划和历史遗迹/综论各地区物产和习俗/水利工程――国家利害之所系/黄河水害和《治河三策》
学术史的雏形
大一统国家文献的总结/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目录学的典范/《艺文志》与《七略》的关系
第九章在历史长河中
史坛丰碑
传统史学确立的标志/鸿文伟论,嘉惠后人/传神之笔
“汉书学”大兴
必读之书/精通《汉书》的名家/“不读《汉书》则俗”
走出低谷
主要参考书目

编辑推荐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而后人之所以能够了解几千年前的辉煌,文物和口耳相传的传说都不是最准确的。而史书则是最好,最准确地了解途径。一部《汉书》让后人真正体认到了汉朝的灿烂。而《汉书》的作者班固深刻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作者简介

本书结合班固的家世和经历,论述了《汉书》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人文主义特征,成功的著史格局,弘扬实录精神,关心民生,保存珍贵的文化、学术资料……行文流畅,视角新颖,尽现原典之精华,启迪后人之深思。

图书封面


 再建丰碑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很好,推荐
  •     特价购买 算是闲书
  •     书拿到手,还没有正式看,只是外表看起来,好像是自选书店里摆出来的样本,有点不太新鲜的感觉,随便翻了翻,内容好像还行,看完后再继续评论
  •     很好,强烈推荐
  •     改变一些对班固和汉书不确的看法。
  •     的确混乱……
  •     论人?论书?论史?所论混乱,无需多言。。。。。。。。
  •     一本还算不错的《汉书》导读
  •     每天必翻翻它。可读性很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