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钦大师文汇》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广钦大师文汇章节试读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4
ISBN:9787508069128
作者:广钦大师
页数:483页

《广钦大师文汇》的笔记-全书 - 全书

六根分别则有生灭,凡六根所触皆有生灭,成五浊恶世,无分别则无生灭。
出家人的无明像火,在家人的无明像烟。
佛、魔都是我们想的,正念就是佛,邪念就是魔。
学佛就是对世间的念头要放下。
中国历史文化讲礼义,有大乘、小乘佛法,人如无礼义,学佛较难。中国自古有礼义忠孝,顺道而行则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现代花花世界,要得人身则不容易,不讲礼义忠孝,即使得个博士,也难以救人。博士学些有色相的、有生有灭的东西,只能危害,不能救人。眼所见,有生必有灭。古之圣贤有礼义、照规矩,世界太平可救人。
度众生不是用说的,是要修到无形中能感化人,不是拿个生灭东西来弘法。
在五欲中、四生中,就是你吃我、我吃你。
信仰佛教或出家,大都受了打击、刺激;有了刺激,人才会觉悟来修道。每个人出家都有其因缘,但不要以为受刺激出家不好,反而因受刺激来修道,道心会更坚固。不管出家人或在家人要有志气,人有了打击才会提出志气来修道、做事。
一个人脱离不了轮回,人虽为万物之灵,不修持与其他动物没分别。可是人能修行,就能脱离轮回。
现代人类自相残杀,人与人互相竞争,这是人类自取灭亡,自造罪业。如世界各国都在杀人武器方面精益求精,这加深了人类的罪业。
修禅定先要问根基,即自身有否学禅之根基?如果不能专此止静,则习禅者常起烦恼,则不如不习为佳。再者,修禅习定首须远离嚣嚷之境地,不怀有任何怖畏之心,始能习禅。今见大家坐在佛堂、檐前、树下打坐,美其名为学禅,诚属可笑之至,尽皆徒具形式,哪能谈得上修习?其次,应离开城市村落,于极静之野外,静坐些时,体验鸟鸣虫叫、风吹雨打各种音响是否无扰我心?不受惊动?不生烦恼?见虫蛇野物而不惧?见而无见,能领会而定静,即可长久习持。
再如念佛打七,无非欲令学者学习定静,能否克期领悟?否则一切打七亦无用处。能于念佛中一心不乱,确实能得所谓之念佛三昧;能达念佛三昧,则西方净土即在心中显现。念佛于念念无念中,其阴识(神识)或云阿赖耶识即于顿时直趋虚空,可见西方净土。实则此西方净土又何尝离自性心中?在静中或在念佛时,能不住于相,不生爱恨取舍,不念成败利益,不生善不生恶,一切归于宁静空寂中,则可显身光。
不去贪、嗔、痴,无法开智慧。
修要修到自己没有做什么。
练不倒单要有善根,不是容易的,没有说要用什么方法?怎样去练习?这样就有执着。这是一个有善根的人有心去修,在行之中有一正念,自然而成的。
现在大家是晚上做梦,白天也梦,想在演电影一样;跟晚上的梦相比,一生只是好像比较长而已。
妄想来时不要怕,不理睬它就是,它是它,我还是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妄想无自体,以后自然就少了。修行要吃的了苦,俞吃苦才俞有心得出来。
父母生我们恩情很大,不出家要报父母恩很难,因为都是冤亲来的。出家要上报四重恩,要父母也能了生死,才是度他们。父母不仅是这一世的,不出家就不知道,还有以前那么多世的父母,所以不要起想父母的念头,不要一直想父母的事,这是生死念头。父母喜欢我们嫁人,像他们一样,爱别离苦,如果你喜欢这些,以后你爱怎么演都可以,可以演更自然的戏,也不用礼、义、廉、耻,畜生中都没有这一些,更自然。
父母对我们越好,越是有恩怨。出家与社会是相反的,越疼我们的,到临终时,越放不下。不要一直想父母如何如何,应专心于道上;否则又是爱别离苦,生死轮回的路真危险。
在家人看不懂,以为我们苦,如果道心不坚固,如活在阳地狱,感到什么都不好、不自在,又有烦恼。有的道心比较坚固,但以前的种子还在,师父讲是讲,你们听是听,外境的影响还是很大。
说自己是凡夫,也是执着。
佛教中最怕是非,说是非的就是是非人,是造口业,所以不要说是非,修行就是这样修出来的。
在家人不懂,以为没生孩子就命苦,自叹不如人家儿孙满堂,殊不知他的冤亲债主少。
经藏在哪里?经藏在我们的心中。但这要智慧开才有办法,智慧不开,看经书是迷迷糊糊的;若智慧开,则看经书会觉得很熟,且又会领悟出另一真理出来。
心离境即是禅,我们要维持正念,我们里面还有很多坏的、不好的。
修行人是境遇愈坏俞好,出家和在家不一样,出了家是俞苦愈好,修行道路上是有很多和世俗不一样的,不是争对不对。
在家有苦,出家亦有苦,在家所受的苦没有目的,而出家受的苦,是要了生死,不受轮回。
修行不说对不对,即使自己对,人家偏说你不对,你也要忍受。凡是承认自己不对,就不会起烦恼,否则心不安,烦恼即来。
寺里也会有是非,形形色色,看的会害怕。会修的人则会想:等我修好一点来度他。不会修的人则会和他结冤仇。
一个人不是坏,而是习气,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只要有向道之心,能原谅就原谅他,不要把它看做坏人。
忍辱波罗蜜,不要说我要忍辱,亦不是感觉自己在忍辱,或压抑自己,这还有相,而是对境不觉得,这才叫做忍辱。如人家骂你时,你不觉得人家在骂你。
修行不是修给人家看的,若是形于外的,你有几两重,人家一称就知晓。修行是向内,不是向外的,要给人感觉不出来,这样我们也好安心办道。
若于工作时,还知道我在做什么,还有感觉,则这只是修福。若工作时,没有个念头“我在工作”,亦即没有什么感觉,这就与般若相应,亦即身心世界皆能放下。
开悟不一定能了生死,要得阿罗汉,断见思惑,即无我相,才能了生死。对此句有感悟心,仍有这个那个意念浮存,全是基于有个我,有了我即自私。
身体不好,不要太去理它,说它有病就有病,说没有病就没有什么事了。不要为病苦生烦恼,肉体不去理它,也就是了;贪嗔痴才属大病,肉体的病乃是小病。
戒是戒内(自己),不是戒外(别人)。当我们起了坏念头时,就应拿戒律来制止,以戒为师。
我们累世所造的恶业比山还要高,今生出家修行就会现前,所以有时候觉得出家后,业比在家多,我们要有力量跳得过去。如果不伏烦恼,又起心动念,那就又造新业了。
其实只要一起烦恼,就是自己不对,不管你有理还是没理。
出家人不要怕死,死了去西方更好;出家人要有能把什么事都化为没有的力量。
心开即是见佛,见自性佛。
如果情执不断,嘴里念佛,念念还是堕娑婆。如果恳切至诚,放下万缘,那么,一念之间,便能到西方。万缘牵扯,割舍不下,那么,百年万年还是在三界内。
父母只是让我们藉着他们的身体来投胎,不论是恩是怨,都是业缘。只有立誓成道报亲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修苦行是除妄念最好的方法,而且当我们修到将苦化为乐时,自然一切事情就会明明朗朗,无不通晓,而智慧大开。
修苦行是从苦中越修越不觉得苦,而且渐渐觉得快乐轻松,并没有感到是在工作,这就是业障渐渐在消。若是越做越觉痛苦烦躁,那就是业障在翻绞。不要以为佛菩萨是多苦,佛菩萨已从苦中磨得业障消除,没有苦感,做什么事都已轻松自在,而不觉得在做什么,也不觉得自己在度众生。
论人的是非曲直,心里起不平烦恼,那就是自己的错,自己的过失。不去管他是非曲直,一切忍下,自心安之无事,那才对。自己也无犯过失,这是修行第一道,也是最上修道之法。师父不在时,遇事境缘,要记取师父曾说的教诫,忍之,心安之,这是最好的一帖药。
我们工作,不要说你现在寺里为佛做事,或为师父做,而是为消自己的业障做。我这里没有什么可学的,只是扫扫地,做些苦行。但是扫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会扫,要能高高兴兴地扫;否则,扫地扫得起烦恼,无明业障反而缠上来。
《阿弥陀经》中所述西方极乐世界有金、银、琉璃一切庄严等,均是应对众生对一切相分别贪取的习性,而方便设立的,使众生因向往而专意念佛,与所谓“带业往生”,具有相同的诱导作用。离一切相的清净无碍,才是真正究竟的西方。
看经要能解意,解意要能并行,只有能自观自行才是在利用经,才名为转经;否则便是被经转。如果看经、看戒得到一点知解,便拿来批判他人,侦察他人有无做到,心生分别,徒增我相、我慢与是非,也是被经转。
只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审察自己的过失,是我们最大的无明习气。
我们修苦行是在藉各种事境,磨练我们不起无明烦恼,洗除习气,锻炼做人做事的各种能耐,并不是要做什么劳力事,才叫做苦行。打破对一切顺逆境的分别,就是在修苦行。
用斋时默念: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愿度一切众生。所谓的愿断一切恶,当我们拿着筷子争夹好菜的同时,便是一种恶念。
被称赞而不会起欢喜心或贡高心的人,我们才能称赞他。
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无始来的罪业越是会现形,幻成种种境界来折磨你,使你受苦;像身体的疾病或精神上的打击磨难,这些磨难会刺激你,使你体悟到娑婆人生的苦,而志求出离。你必须跳越过这些障碍,越过人身的种种劫难,才能得到清净安乐,成就净业。
念佛收摄妄念,能开智慧,便能解脱;不念佛,则妄念纷飞,想东想西,绞业障,如何能解脱!
现在人学佛,自度尚未成,自身还是一团泥沼,就想度自己的亲眷;结果,度人未成,反被人度去。学佛人自度无暇,还去牵绊挂碍亲眷,这样子,世俗念头不易转过来,想要修成了生死,就很为难了。
要得到父母同意而出家,那是不可能的事,父母亲眷都是希望我们和他们一样,走那条生死的路。既然我们也知道要图报亲恩,就应该出家走了脱生死的路,把父母引度过来,免其生死轮回苦,令他们得到解脱安乐,这才是真正地尽到孝道。如果要以世俗的方式来还尽孝道,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在这娑婆世界,一代一代所走的路,都不离其辙,而结果也不出生死轮回。
不要看念佛很简单,业感重的人,会念得索然无味,而起烦恼念不下去。所以,各位如果能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那也是不简单的事。
事情来时,我们依当时的情况,斟酌情势,当面应对。但事境已过,便须放下;若再提起,论是论非,批评好坏,便是造口业,就是我们的过失。别人好坏是别人的事,我们不必把它带到我们心里来烦恼。
忍辱是修行之本,戒中也以忍辱为第一道,忍辱是最大福德之处。能行忍的人,福报最大,也增加定力且消业障、开启智慧。
修行便是在修每天的烦恼。
此心能安,随处均能安;此心不能安,则到天堂也不能安。
烦恼恰如一阵风,来无影,去无踪,无可捉摸。心里有事,就会出毛病;心中无事,一切不会出问题。
当我们论说他人是非时,不是他非我是的事实,而是我们的耳根、眼根在纳受、分别外物,是自家贼在劫功德财。我们修行就是要守住六根门头,别让它在声色上追逐,这样,烦恼就进不了门。时时紧闭六根,耳装聋,听若无闻;眼装瞎,视若无睹;鼻不拣香臭,口不挑精粗,耳不贪美言,眼不贪境界,自锁家门(即锁自家六根门头),专意念佛、拜佛、看经、静坐,打扎自身的功夫,哪里还有闲情对外攀缘。
打佛七,想挖宝,这是贪。来我这里,又想挖点什么走,这也是贪。
我们闭关,到底是心要闭关,还是身要闭关呀?若是心要闭关,我们这个四大假合之身已经够大了;若是身要享受,五大也不够。闭关是关六根,修心不是入地狱。
螟蛉无子,每次拣选小虫,放入黄土块中,天天对小虫嗡嗡作响。你们知道,它在说个什么?它在与小虫说:你要像我!你要像我!就这样吧别人的小虫,化成自己的子嗣,一出块垒亦成螟蛉。我们念佛修行,当学螟蛉,专心一意,超凡入圣。每天摒绝根尘侵袭,天天念佛,念的事我要像佛?我要像佛!日后功大成熟,当来必定成佛!
打坐很危险,说堕落就堕落!念佛最好,会开智慧。
佛法并未衰微,人心确在衰微。
因为人心衰,所以社会风气乱,道德水准堕落,佛法自然不兴了。无世间法就无佛法,要佛法兴盛,就应该在人心上做工夫。
现在的读书人,作兴到国外去留学,特别是到美国和欧洲去。这些西方国家,就是不重视伦理道德,只讲求科学技术。尽管技术学好了,还是皮毛,做人的道理没有学,纵然一个个都得了博士学位回来,于国家、与社会,严格说起来,并无多大用处!
一切都不计较,日常生活中不起分别心,就是修苦行。
妄念多,就是业障。去妄念,念佛较易。另外俗缘要少,也很重要。
这个”度众生“真不容易,我们把慈悲心发出去,他要肯接受,才会受我们度;他不接受,就无法度。所以一切要自自然然的,要它看到我们欢喜。度众生要随缘而化、慈悲为怀,度众生是顺其自然的,所以这个”缘“就很重要了。
执持名号不是执着,因执持佛号,可得正念。如有一点散心或名利之心,那就是执着。(《广钦大师文汇》)


 广钦大师文汇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