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无所求》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禅无所求

出版社:华夏
出版日期:2009-6
ISBN:9787508051666
作者:圣严法师
页数:243页

禅无所求

在赵薇新浪微博的推荐书目里面找到这本书,早就知道她很相信佛,我也确实是实实在在看到那些个信佛的人们都比较的幸福,比较能够对万事万物看得开,我想要的也是一种温馨的生活,我很庆幸,有那么多人在默默的关注我,爱护我,我将更好的努力修好自己的路,下面是我在文章中汇总比较喜爱的一些文字,并对其有一定的见解修行的目标是心无一物,每个人的心里都时时刻刻在被各种信息充斥着,以至于没有办法安安静静的做自己的事情,就这样被随波逐流着,所以有些有自己见解和主张的人大都比较的有自我的个性有心学习,才有修行的正确心态,不知道,才能开始知道。人这辈子果然都是在修行啊!深刻啊深刻!“无”就是佛性,空杯心态过去、现在、未来说成是三世,就字面上来说是三个世界。我只想要活在现在这个世界,因为过去我回不去,未来我掌控不了,我所有的都是现在,所以《假如给我三天光阴》是会被称为世界名著,我们拥有的只有现在,不要拖拉。要和散乱心积极奋战。我觉得佛学真的是至高无上的,尽管我现在还只是接触了一丁点皮毛而已,我就发现,他已经能包容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物了,比如苏格拉底的我知我无知,畅销书中的意志力和亚里士多德曾说过的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你既然已经上路了,那就继续修行,不要拿自己和其他人比,既来之则安之,要想成为一个孤傲的人确实很难的,我们真的无法不被身边的人或事物所影响,皇上为什么自称为寡人呢?还有金庸笔下的孤独求败,还有耐得住寂寞的百分之二十人,我想每个人总有这么一段生命历程,不管世事浮华,独守着自己的一片清净心,静默、空寂,成为中流砥柱,我绝不相信那个老总说的:在中国只有两种生存方式,1是移民,2是比腐败更腐败,难道这就是我该遇见的人吗?老天要给我的是这样的教育吗?我不信,我偏不信,我相信3000年的人说的话,我要自己一片安宁祥和的景象,但我决不要像安于享乐的那些个人儿一样,到最后就真的是一事无成了,我们在生命历程中总要在每个阶段又要自己追求的东西,其实只要每天努力一点点,就会改变很多了,这也是那个师大的男孩子的签名“慢慢”每一刻都是新的开始,都是崭新的进步,修行永远都是开始,tomorrow is another day,这是电影乱世佳人的一句总结语也是全篇的中心,就像那个非常努力的从小村来的女孩子那样,他把每天都当成是新的开始,又让我想到当时的领导的话,其实每天都拼了命的去努力,真就会有很多很多收获,10年前和10年后就一定是不一样的,我想,是吧

祛除庸碌的“心灵鸡汤”

很难记起某些铭记缘何会为之铭记,有些印象何时残存为根源不可磨灭,在冥冥之中在生活里若隐若现,接触宗教不到两年,接触佛法却从今年盛夏之末,在心情的起落,相当的一段时间用那种静谧的禅宗,填补心灵的空怆,不乏为一剂“中药”,读到慧广法师的教义,明理了基本的纲条,譬如五蕴、四摄、六度等佛揭,尤其对般若更是铭记于心,菩萨道最值得着迷的莫过于般若,修行到达极至即可嗔为禅,很奇怪越是崇高、越是向往,明明知晓好的事物,都是虚幻的妄念,但总是本能的去追逐,若是心态上的制高点能够达成,会心无旁骛拿捏适宜,那是求之不得的境界,高深的禅宗莫过于日常的点滴,有些虽然可以道理全然知道,可能是阅历欠缺或许是因为肤浅,无法挈中要领!圣严的文字即能通俗易懂又会令人人深省,当然读得越多唯心迹象也就越明显,对待他人如果真成为那种不彰显个性的隐寂,忍气吞声吃亏是福的话,那样的为人就成为地地道道的伪君子,这些由头支撑点倘若是佛家的胸怀,那么来生的福报又拿何物去兑现?还有就是打坐之类的静心活动,可以说是种自我调养生息的方式,在浮沉中潜下一颗静腻的心海,不妨为一无量功德之事,现在的浮躁确实需要静心的去感官周遭的种种,却又不是粗暴蛮横的一知半解,可依我看来,现实道德的沦丧逐步升级,似乎由不得缘起缘灭顺其自然的心态的调整,执着的改变上可为是徒劳,但一味的慈悲、一味的生息也是一种亵渎、一种杀戮,好人如果不办好事,只是心善这又算何意?而圣严对于《心铭》的讲解,着实会能让人从这里尚且参悟出自己何为算是价值所在!你了解自己吗?我想大多数人会在在斩钉截铁的肯定着,但往往却是证明着自我的无知,可曾想我们所崇尚的物外,清欲外的崇高,譬如自我兴趣或志向的高尚,这其实也是一种物质的诉求,简短语句、表露心迹、念想不绝这林林种种的所思所想,不都是一种“物质”的体现,悖论在于假使一个人属于物质,那么他的思维难道就不是物质的附属品吗? 既然用物质这个词语会有歧义之嫌,那就尚且算是妄作吧,正因为七情六欲堆积出妄作,又常因困于此态如泥潭深渊不能自拔,所以会凭白自故生烦恼,首先要明白到情欲是世俗的,且是精神的物质,而妄作就是凡夫俗子的心态,这是在佛之领域的界定,也因此会顿悟那些荒谬思维的悲哀,这是触动思维的解读方式,正因此种佛揭的启示会带给那些烦恼的念想,其实都可以通过的自己的参悟所打破,不再一味的“我执”与“虚妄”,即能在生活里得到豁达与达练,有一股原始的信念在敦促自身,就大可摒弃那些方兴未艾、怨天尤人也无济于事的抱怨,而更多的是解决实际的困苦与麻烦,这才是人健康心态的体现,把负面情绪一一化解,才能承担哪些消极!对于空间、时间及其宿命其实圣严所讲解的《心铭》都有讲过,例如:“时间与空间是相互依存的:没有空间,就无法觉察时间;没有时间,也无法觉察空间”由于认知的有限我们无法对于宏观的,或是说是超越我们本身的事物做详尽的描述,即便企图如此,也是夜郎自大般的不自量力,就像我们总是贪恋的猎取本不属于我们应有的权利时,到最后终会作茧自缚伤其自身,因此按着佛的观念修行的只是个人,权利也好野心也罢,通通收敛住这种虚妄的念想,把慧根用于自我的救赎,我妄自猜测这也许是佛里的一条法则,别人的得失不会涉及到自我,自己的好坏也不会因而迁怒,保持一颗自我洁净的状态不为世俗恶,是一种高超的处世观,别看似不起眼浅显易懂的东西,往往会永生难以做到!看佛学的书且万不可轻易进入唯心的范畴与过度的仁慈,可取的只是一种道德上的“信仰”,或是在浮躁社会的沉淀,至于所谓的参禅也好,处世的“无为”也罢,不全然否之,也不可听之信之,一些临界与对错的划分需等到明晰时,自然会断然分晓出来,现在需做的只是简单聆听与思考~在屋檐下、在品茗后,静静读读佛揭,慢慢的用心感悟,自我提升的愉悦~!!

书摘

前提:万法皆空(空即无常,不永恒或没有永恒的真实性),如梦幻泡影,因缘生灭,一切都是虚妄的和虚幻的,包括开悟本身。虚幻:你所做的一切,不过是“电光影里斩春风”。心无所住:心不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即无执。无执,无执于外在事物,无执于时间和空间,无执于自我(身体、生死、观念、思维方式、感情、经验、得失、开悟本身);有执着就有烦恼和束缚。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接受;一旦事情过去,就要放下。降低直至消除自我、空间(环境)和时间的重要性,无欲无求:追求本身就是烦恼(放下追求开悟的念头)。试图摆脱烦恼(问题)本身就是烦恼(问题)无分别:无好恶(爱憎),无得失;不比较、不计较、不判断;不为别人的思想、判断、意见、感觉、情绪(包括误解、谩骂、诽谤、愤怒等等)所动;慈悲、宽容、智慧来自无执、无分别。超越自我、时间和空间,才有彻底的自由。修行的三个阶段:看山是山(以自我为中心,有分别,喜好、判断和情绪),看山不是山(身体和环境分离),看山还是山(不再执着于自我,心如明镜,不迎不拒,只反映、响应,但不执着,无分别心,不受环境触动、干扰和束缚)修行:从散乱到集中和统一; 从一心到无心后念不生,前念自绝:心停留在一个念头上,这个念头就会消失,就不会觉知这个念头。从环境(空间)中,从自我中,从时间(过去和未来)中孤立自己心和境:第一阶段、心随境起,心随境转;第二阶段:心不为境所动;境由心生,境随心转;第三阶段:境随心灭,心随境无。心处无境,境处无心;万法唯心造,态度最重要。真正的开悟:无思无心,无心无境,既不觉得束缚,也不觉得解脱;没有时间感和空间感、也不会觉知自己(无我),物我两忘;

岂必以偶病为累乎?

余不慧,日常苦于思甚,虽欲脱之,卒无奈何。夫心,神之主也。所思皆己心所出,欲思所欲而斩然绝所非欲,其可耶?虽神人莫能也。初,余偶得此书,观之即喜,曰:此非吾久欲寻者乎?是以虽病其虚,终不舍者,以于治心实有益也。


 禅无所求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