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禅钥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生活禅钥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108028570
作者:净慧
页数:307页

章节摘录

  01 什么是禅  我们所讲的禅,不是“六度”中所说的“禅波罗蜜”的禅,当然也不是“四禅八定”的禅,而是禅宗所提倡的禅。禅宗的禅与六波罗蜜的禅是同一个事物,又是分别的两个事物;它与四禅八定的禅可说是同一个事物,又有所不同。  众所周知,禅宗有四句格言,叫做“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既然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语言是应当扫除的,那么为什么还要讲呢?因为不借助语言文字,要想进入禅就很困难,不得其门而入。所以,六祖大师在《坛经》里有一个解说,所谓不立文字,并非不用文字。六祖大师说:“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不立文字者,就是不执著文字,但又不能离开文字,还是要用语言文字作标月之指,“因指见月,得月亡指”,这就是语言的功能。  关于禅的起源,我想分两点来说明:一是在印度,一是在中国。  在印度,禅的起源是说,佛到了晚年临于涅槃之际,有一天,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百万人天不知其用意是什么。此时此刻,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陀在这时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这就是禅宗所说的禅的起源。  这个公案的用意,只是就禅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一件事提出,不能用现在学术的、历史的、考证的眼光来看。有这件事,还是没有这件事;究竟是历史,还是传说,和禅都没有什么关系。因为禅要说明的,既不是历史,也不是传说。即使是历史,也说明不了禅。  所以,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这个公案就是“禅在印度的起源”。摩诃迦叶尊者是如来禅的第一祖,后来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是如来禅的第二十八祖,也是中国祖师禅的初祖。他到中国来传法,经历了许多的坎坷。  达摩大师到中国来的时候,正是中国佛教义理盛行的时期。当时,佛教义理的规模基本具备了;在这样一种环境下,达摩大师要来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禅法,就有相当大的困难。达摩祖师到了南京,跟梁武帝一席问答,相互之间不能默契。所以他只好辞别金陵,沿着往长安的路线北上,后来抵达河南嵩山。  在嵩山,达摩祖师九年面壁,等一个人来。从九年面壁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可以想见当时弘扬禅宗法门的艰难。经过九年的等待,才有一位叫神光的僧人到嵩山去依止达摩禅师,求“安心法门”。这个公案大家都很熟悉。神光后来叫慧可,是由菩提达摩给他改的名。  慧可,也就是二祖,从达摩那里得到安心法门,是中国禅宗的开始。  经过两百多年的传承,禅宗传到了六祖慧能。在六祖以前,都是一个人传一个人,所谓六代传灯。这六代,基本上是单传。为什么是单传?并不是不想多传,而是难得其人。这当中,从二祖到三祖、四祖,都是信受的人很少。  四祖就是湖北黄梅双峰山的道信大师。四祖道信禅师的道场,现在叫正觉禅寺。那个地方非常好,是一个出人才的地方。从四祖开始,禅宗才开始设立道场,建立了传法的基地。据文献上描述,四祖“大敞禅门,广接徒众”。也就是说,禅宗到了四祖,才真正逐步地打开了局面。  从四祖开始,不但是传法打开了局面,在生活资源方面,他也另辟蹊径,自耕自食,自己来养活自己,真正走出传法的困境。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广大的信众资源,都是在弘扬教义的法师们掌握之下;传心地法门,在当时还不能够被很多的人接受。没有信众资源,在生活上一定是很困难的。在中国,僧人托钵乞食行不通,又没有信徒资源,怎么办呢?在山区里,只能自耕自食。四祖的道场号称住有五百人,自己开田,自己种粮食,自谋生活。由此以后,四祖传五祖,五祖传六祖,才真正使禅宗在中国开了花。  中国禅宗的起源大略如此:达摩祖师开其端,二祖三祖承其绪,四祖五祖六祖正式开创出规模。六祖以后,禅宗才得以发展。这期间,经过了二百多年艰苦的传法阶段。  禅到底是什么?作为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它是离开语言文字的,不是用逻辑思维可以解决的,只能用“以言遣言”的方法提示一下。至于究竟什么是禅,或禅是什么,还得我们自己切身去体会。  什么是禅?  首先,禅是一种境界。  禅宗有一句话,叫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是觉者的生活境界。觉者就是佛,佛时时都在禅当中。佛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是禅。所以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是觉者的生活。“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这就是禅的境界。我们可以从外表看到佛的那种安详、自然、喜悦,这也是觉悟者的生活境界。开了悟的人,还没有完全成佛,他也会有这个境界,这是第二个层次。修行者、修禅的人有时也有这个境界,但是他的这种境界不能完全打成一片,是有间断性的,这种境界在层次上与佛的境界有差别。行者的境界,是第三个层次。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你的知见可以是与佛平等的,但那仅仅是因地中的一种平等,不能完全做到果位上与佛等同。说心、说佛、说众生、说平等,仍是一种理论、一种思维分别。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抛开。只有把一切的理论架构抛开了,把一切的思维分别抛开了,你才能体验禅的境界。  换句话说,只要你把二元对立的东西彻底放下,当下就是禅的境界。并不是说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才是那个境界,一切都是当下的。我们不妨试一试,在片刻之间,一秒钟、两秒钟、三秒钟,你可以体会一下这种境界。从效果来说,禅是一种境界,我们每个人真正要去把握的就是这个。  第二,禅是一种受用、一种体验。  禅的境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受用;而且这种受用是自受用,与他人不能共。禅的受用和体验,唯行者有,唯证者得。你若是个修禅的人,就会有这样的体验和受用;你若证得了禅的境界,你就会得到这种受用。  用一个比喻来说,在农历六月三伏天,走在太阳底下,那个时候我们最想什么呢?就现代人而言,是想到一个有空调的屋子里面去。当我们进到这个有空调的屋子里以后,会怎么样呢?好清凉,好自在,好舒服。那种感受,只有你自己知道,那种感觉,用语言描述不出来。别人只看到你在那里很安详很自在,你的那种受用,他是体验不到的,这体验就是不共的。当然,这仅仅是由空间的转移得到的受用。  刚才说,禅是直接的、当下的。它不需要空间的转移,也不需要时间的转移,即此时,成此事。古代一位诗人曾经描写一位禅师在炎天暑热中感受禅的受用:“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不是禅师无热恼,只缘心静自然凉。”  “人人避暑走如狂”,在暑热炎天,都想避暑,东奔西走好像发了狂一样。“独有禅师不出房”,只有参禅的人、学禅的人、修禅的人,他没有这种奔走如狂的现象。“不是禅师无热恼”,并不是禅师就感受不到这种热恼,“只缘心静自然凉”,心静了自然就凉了。  心静是个什么状态呢?就是刚才所说的,没有什么热或者不热,凉和热这种二元对立的状态不存在了。一有二元对立,他的感受马上不同了。二元对立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分别。  这里还有一个明朝紫柏尊者的例子。紫柏又叫真可,是明末四大高僧(紫柏、憨山、莲池、蕅益)之一。有一天紫柏尊者看书,一直看到太阳下山。到掌灯时分,虽然没有点灯,他依然在看,书上的字非常清楚,一点都不模糊。这时,憨山大师秉烛夜行来到他的房间,看到紫柏尊者在没有灯光的情况下仍然在那里看书,便说:“天色已晚,你怎么还在看书啊?看得见吗?”紫柏尊者经他提醒,马上起了分别心,哦,天色已晚了。当下他眼前一抹黑,什么也看不见了。  像这样的例子很多。唐朝时候,新罗国(就是现在韩国的一部分)元晓大师一行到中国来求法。走到中国的边远地方,傍晚时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在荒郊野外也找不到一个借宿的地方。几个人没办法就露地而宿,没有水,也没有吃的东西。晚上模模糊糊地到处找水喝,突然找到一个很小很小的坑,里边有一点水,他们就拼命地喝,喝了以后感觉甘甜舒服。到第二天早上一看,那水是从棺材里面流出来的尸水。当下众人起了分别心,呕吐不止。  同一件事情,由于有分别和没有分别,截然是两种效果。没有分别的那一刻,就是禅的境界、禅的受用。这种受用,是非常明显的。  到寺院里挂单也是一样的。挂单的和尚来了,把他送到一间房里去,住在那里挺安心的,美美地睡了一夜。到第二天,有人告诉他,这个房问昨天死了人,或者是病死的,或者是上吊死的。他听到这话以后,就不敢再住那间房了。他觉得有鬼。鬼在哪里?鬼在他的心里。这就是分别。这种情况,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过。  分别执著害死人,它是世界上一切问题的总根源。要想成佛作祖,先要去掉分别这个东西。  禅是一种受用,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要远离分别,达到无分别。因为世界上的事情本来是平等的,一切都是平等的。差别只是它的相,平等是它的性,我们要离相而证性,这样得到的受用才是究竟的。  第三,禅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  这是从禅的方便来讲,不是从禅的究竟来讲。当然,究竟不离方便,方便不离究竟,二而一,一而二。从本质上看,禅是见性的方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种方法,它最究竟的目标就是直指见性,不走弯路。如何才是直指呢?就是要我们每个人彻底地相信自己是佛,要彻底地相信,不是半信半疑,是一点怀疑都不要有。然后,在此观念的指导下,把佛的一切要求一步到位,这就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谓“见性成佛”,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一步到位——直指嘛。  这种方法是一种动态的方法,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因人、因时、因地而起变化。释迦牟尼佛拈花示众,用的就是这个方法。迦叶没有说话,只是笑一下。禅传到中国后还用拈花示众的方法吗?在禅宗的灯录、语录中,好像没看到有人再用这种方法。没有哪一位祖师拈起花来,你一笑——你哄堂大笑也没用,你没有见性。所以,这种方法是不能抄袭的。祖师他这么一做,一比划,你怎样能够知道他开了悟呢?这要求有有见地的老师,还要有有见地的弟子,彼此默契,心心相印。  禅宗讲“不以死法与人”,就是因为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古代祖师在接引学人时,用过很多的方法,总结起来有一千七百多则公案。这一千七百则公案,就是一千七百种方法。这些,只是见于禅宗语录记载的,如果加上那些没有见于记载的,恐怕一万七千种也不止。  这些运用禅来接引大众的方法和手段,因人、因如、因时,契理契机,灵活运用,不断改变,不断发展,一直到了今天,出现了现在的“安祥禅”、“现代禅”以及“生活禅”等。  第四,禅是一条道路。  禅既然是个方法,有了这个方法,就有路可循。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禅是一条探索开发智慧之路。我们每个人都“具足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开发它?禅告诉我们,有一个方法,这个方法拈来便是“当机立断,直下承当”。这个方法很简便,但是也很难,这就叫“壁立万仞,无门可入”。在这壁立万仞的情况下,还得要有一点勇气,一步迈上去。  禅是一条挣脱桎梏之路。我们生活在相对的世界当中,一切相对的东西都像枷锁一样把我们捆得紧紧的,使我们不得解脱、不得自在。比如说,晚上我们要休息、要入睡,如果此时妄想纷飞,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越想睡越清醒,是什么使我们不得入眠呢?是妄想在作怪,是分别在作怪。如果你没有妄想,上床就能睡着。这样的人是很多的。但更多的人喜欢晚上东想西想,他非常羡慕那种头一挨到枕头就睡着了的人,他非常羡慕。但羡慕也没有用,因为羡慕本身又是一种执著。你要睡就睡,睡觉时就睡觉,要心无二用,要从一切分别的枷锁之下挣脱出来。  禅是一条追求解脱之路。桎梏就是脚镣手铐;去掉桎梏,当下就是解脱。禅能够起这个作用。总而言之,禅是圆满生命之路。我们的生命有很多缺陷,这些缺陷都是自己制造的,并不是我们本有的。我们本来应该拥有圆满觉悟的人生,有圆满觉悟的生命。我们之所以有很多缺陷,就是因为不能够觉悟,不能够回归生命的当下,总是心外求法,向外驰求,所以不得圆满,不得自在,不得解脱。  千万不要在桎梏之外去求解脱,不要在生死之外去求涅槃,不要在烦恼之外去求菩提。解脱是一种无限的自在,是一种彻底的自由。这种彻底的自由自在,在什么地方?无限就在有限中实现,涅槃就在生死中寻求。生死与涅粲是不二的,无限与有限是不二的,烦恼与菩提也是不二的。其中隔了些什么呢?隔了一些无明,即分别心。你当下超越了它,“不二”就能实现。所谓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有限即无限,就是这个道理。  禅这个道路,就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  第五,禅是一种生活的艺术、生活的方式。  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基本上不具备禅的超然性、超脱性,不具备禅者的喜悦安详,都是在痛苦中挣扎,谈不上什么生活的艺术,无非柴米油盐妻儿老小。当然,僧人也有种种的烦恼。僧人的烦恼,高尚一点叫“求学”,叫“参访善知识”。古人讲“不愁无庙,只愁无道”,都希望在修行上达到一定的层次、在道业上有所成就。有了道,就一定有庙。在家学禅的人也有烦恼,今天听到说参禅好,就来参禅;明天听到念佛好,又去念佛,想阿弥陀佛马上就把他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不在这个娑婆世界停留,娑婆世界太苦太苦。不学禅的人烦恼就更多,痛苦就更多,可以说是一言难尽。生活当中,哪有什么艺术啊!即使是艺术家,他的生活也并不等于是艺术,也不等于是演戏,演戏是比较轻松的。  禅者的生活真是一种艺术。百丈禅师写过一首诗,讲出家人的生活,“幸为福田衣下僧,乾坤赢得一闲人。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在乾坤天地之间,禅者是真正清闲自在的人,可见这种生活的艺术性很高。阵阵清风,缕缕白云,就像禅者的生活一样,潇洒自在!我们一般人说潇洒,实际上是硬着头皮说的,哪里有真正的潇洒?  在这里,要提一提活到一百二十岁的赵州禅师。翻开他的语录,就会发现,赵州禅师的一生都是艺术化的生活,超脱,自由,自在。            ……

内容概要

净慧法师,近代禅门泰斗虚云和尚得法弟子之一,现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自1988年以来,先后主持兴复柏林禅寺、玉泉禅寺、四祖禅寺、度门禅寺、老祖禅寺等禅宗丛林。住持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期间,倡导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的生活禅,举办“生活禅夏令营”,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主要著述有《入禅之门》、《坛经一滴》、《双峰禅话》、《中国佛教与生活禅》等。

书籍目录

1 什么是禅
2 达摩禅:理入与行入
3 四祖禅:见地、功夫与方法
4 六祖禅:无念、无相、无往
5 六祖所开示修和证
6 《坛经》中的几个问题
7 临济禅:扫除一切知见
8 临济禅师法语
9 赵州禅:平常心,本分事
10 禅的“无门关”
11 生活禅开题
12 生活禅的四个根本
13 《心经》与生活禅
14 管理好我们的心
15 牧心如牛——略说《十牛图颂》
16 信仰、因果、良心、道德
17 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18 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19 处理烦恼的方法
20 生活与生死

编辑推荐

  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禅就是生活,以禅来净化生活,落实觉悟人生的理念;生活就是禅,以生活来体现禅的功能,落实奉献人生的理念。学禅离不开做人与做事。  做人的八字方针;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做事的八字方针: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处处体会生活禅,时时拥有禅生活。

作者简介

《生活禅钥》全书分二十讲,系统而明晰地阐述了禅的理论与实践。前面着重介绍禅宗源流、历代禅法特色;后面各讲则融会贯通,契入当下,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帮助读者破除烦恼与知见,示以人格提升、生活调谐的根本路径。经藏、禅诗,公案,口诀,在在处处启益读者把握当下一念。

图书封面


 生活禅钥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陆陆续续地看了很长时间,读完了净慧老的《生活禅钥》,其间反复从头读起过几次,大概是因为文章、讲稿的集结,相对来说有些散,而我,又是不入门者,常有读了后面忘了前面之时。拈花一笑,禅宗流转,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灵悟极高的人修禅才能有成果,至今很多禅宗公案我也只是当故事看,无法获得自己心灵的共通,其实修行到了量的积累,方可达质变的彼岸。书中给我最深刻的感悟,是将高深的禅教低低地融入生活,从做人、做事上给了一个标准,做人讲的是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做事讲的是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做起来谈何容易,我这个身体日日都做着些相反的事情、说着些相反的话语而不自觉,想起来都觉得可怕。善用我心,善待一切,希望我可以慢慢地去做到。
  •     禅同国学一样,近几年来突然大热。被追捧的原因倒不是因为国人都禅定开悟了,而恰恰相反,流行起来的原因更多是因为现实功利的需求。社会转型,世风浮躁,生活快急,压力沉重,现代人在享受实充的物质生活同时,精神和信仰却面临飘浮和缺失。心累却无法消停使禅在当今成为一门通俗的显学。关于生活禅的书很多,读后常让人有如饮甘泉的清冽感,颇有醒神清脑之功效。三联出的书,我喜欢。这本关于禅的书也不例外。净慧是中国佛协的副会长,主持河北赵州柏林禅寺,作为近代禅门虚云和尚得法弟子之一,使这本书显得功底深厚,说理严谨而又通畅,读来有平易近人的亲切感。以浅显的说法来讲解深奥的道理,算得上是大家风范。佛禅都讲缘,读完这本书,也算与净慧师父结缘了。全书有20个专题,独立成章,每章介绍的都是学禅之人非常关心的大问题。禅的宗旨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看完著者对这些大问题的理解,把以前好多零碎的禅知识都疏理了一遍,就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脉络。生活禅倡导的“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宗旨能让人内心多些充盈感。在净慧师父的文字里,禅理从一个慈祥可亲的老人眼里平视地缓缓传来,有一种被温暖和安稳包围着的感动。开篇就讲什么是禅,答案就让人很受用,不会说是面目可憎或虚幻难亲近。禅既是生死大义的大事,也是挑水扫地的点滴小事,禅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心里。禅是一种境界,一种受用,一种体验,一种方法,一条道路,一种生活艺术,一种幸福快乐。禅是生命的自在,是生活的潇洒,是思想的空灵。看到禅定的安祥、自然和喜悦,我们没有理由把禅拒以千里之外。书中有很大篇幅对禅的历史作了回顾,并将代表人物的禅理作了介绍,如达摩禅的理入与行入,四祖禅的见地、功夫和方法,六祖禅的无念、无相、无住及开示的修和证,临济禅的智慧和赵州禅的慈悲诸多公案,《坛经》、《心经》和《十牛图颂》的解读等。书的后面对生活、修行、烦恼、生死都有很精彩的解说,并提出了做人和做事的“八字方针”。做人要有“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做事要能“感恩、包容、分享、结缘”。感四恩:父母、众生、国家、三宝;包四行: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分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结四缘:人缘、善缘、法缘、佛缘。提到如理处理烦恼时,净慧师父给出的方法是:学会要求自己;学会谅解他人;感恩和奉献;惜缘惜福。看完这本书,你就容易理解和记住以下佛教中常见的概念,如五蕴:色、受、想、行、识;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三业:身、口、意;十善(恶)包括三身(杀、盗、淫)、四口(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三意(贪、嗔、痴)。看完净慧师父的这本书才知道,一篇仅260字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多么精妙,竟然是万法的根源,是600卷《大般若经》的精要,其中包含了缘起性空的大智慧、五蕴皆空的破执著、解脱证得到彼岸、寿生色心智大自在等四方面的内容。众生平等,破除我执,皆可成佛,在这里你看到更多的是平等、从容与和谐。所谓“平常心是道,本分事接人”说来简单,其实蕴含极丰富也很难做到的人生哲理,要做到“安住当下,一念不生,从容面对,死生如一”那更是人生的大境界。生活中处处都是禅机,真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我们却常常管不好自己的心,也就没有了这份超脱、自在和愉悦。私藏链接:1、云峰编著,《禅,佛道禅心》(中国社科出版社,2004年4月);《禅,静思语》(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1月)。2、杜继文等著,《中国禅宗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3、方立天著,《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4、任继愈总主编,杜继文主编,《中国佛教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5、赵朴初著,《佛教常识答问》(北京出版社,2003年1月)。6、明日易著,《佛法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8月)。7、白化文,《汉化佛寺与佛教》(北京出版社,2003年1月)。8、广佛丛书,《六祖坛经译义》;《金刚经译义》(广东佛教编辑部印赠,2003年6月)。9、蒋维乔撰,邓子美导读,《中国佛教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10、吕—著,《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中华书局,1979年8月)11、海外中国研究丛书,[荷]许理和著,《佛教征服中国——佛教在中国中古早期的传播与适应》(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12、文化名家话佛缘,《滚滚红尘中的拈花微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1月)。13、季羡林著,《佛教十五题》(中华书局,2007年1月)。14、李叔同著,星云大师点评,《李叔同说佛》(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15、陈慧剑著,《悲欣交集,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前世今生》(陕西师大出版社,2005年1月)
  •     为什么给力荐,源于可以平静、安宁和如涓涓细流般地读这本《生活禅钥》,法师是有大智慧的人,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人生本意应如此。许多高僧大德语解佛经和人生智慧,对于我们平凡有俗念的人,入门且难,何况通经。而净慧法师给了一个法门,帮助我们,进可以开始读经,退可以生活中修行。案头一本为上。

精彩短评 (总计64条)

  •     书今天刚拿到还没有看里面的内容,看书的纸张应该是正版的吧。
  •     受益匪淺 呵呵
  •     初识禅门
  •     生活禅,不讲极玄妙的东西,深入浅出,受教受教
  •     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     化神秘作日常修行的功课,这是现代世人要想修习禅宗所需要的,也是从前禅宗所缺少的
  •     用另一种方式生活。
  •     净慧法师的书很朴实
  •     算是净慧长老演讲稿的收集吧。
  •     没有通读全书 但故事还挺有意思
  •     心灵的钥匙,要经常读。重要的是消化,运用生活中。
  •     净慧法师的书,很好。含金量高 值得读
  •     很经典很有价值的一本书,生活禅开启你的智慧和生命。
  •     分享,同事,爱语,布施
  •     禅的受用和体验,唯行者有,唯证者得。
  •     生活禅钥与指导我们实际生活中的贴身相符的内容不是很多!
  •     其实我觉得很一般
  •     念念自觉,念念自主,念念不离当下,念念清净无染
  •     处理烦恼的三个方法:1.要求自己(吃亏想前站,享乐退一步)2.宽容他人3.感恩和奉献。恩师化成文字,度化众生。顶礼老和尚!
  •     相当受用
  •     有些看不懂。。。
  •     开卷获益
  •     商品已收到,内容很好,非常满意!
  •     文字淡雅,但字字珠玑!
  •     万事都是缘,万事总随缘,把握机遇,随缘而住,随遇而安。让禅成为人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生活内涵。处处体会生活禅,时时拥有禅生活。时时提升人格、生活调谐的根本途径,静心。
  •     学会用智慧去生活!
  •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6月16日捐赠
  •     不同的阶段读,收获都不一样,尤其是学习了一些佛学基础,唯识部分的内容后读,感觉更不一样
  •     这本书看着封面就是一种禅意.
  •     深入浅出的把佛与禅娓娓道来,尤其是六祖的精神更是讲得传神,对初学者来说,不枯燥,并且不会陷入名相之井,很有帮助。
  •     大师著述,好好学习!
  •     照见五蕴皆空
  •     还不错,禅在生活里。
  •     在四祖寺看的
  •     应该是一本好书,只可惜我修为不够,不知所云啊
  •     点睛之书
  •     用于静心
  •     了解禅的开端。会让人安静下来的书。
  •     看完了,反而没什么可说的
  •     Chan in daily life
  •     刚收到书,外观上说,质量很好,而且相比一般书籍,纸质非常细腻。不知道是否是出版社给与佛学书籍的特殊待遇,笑。内页来说,排版略微有些稀疏,不过这样也方便阅读。粗略翻了一遍,觉得挺有意思。这是我第一买佛学类的书籍。之前对和尚师父们的印象很肤浅,大都是被影视剧营造出来的不怎么光鲜的印象。书里看到师父写文革时期搞运动,觉得挺生动,有意思。具体还没有看,看了再来评。最后,感谢快递员同志,感谢所有在举国欢庆的时候依然奋战在工作岗位的所有同志,你们都是好同志,大家辛苦了,祝节日快乐,开心。
  •     很好.
  •     如果没有耐心请不要买 书挺好的
  •     这本书是塔院赠送的,每当我心情低落或内心迷茫时便会看这类书,总觉得非常安心,整个人都平静下来了,净慧老和尚能深入浅出的来阐释佛理,这些在生活中也是很受用的
  •     典型说教类的书,唠唠叨叨,恐怕误人子弟。封面看上去挺有意境。不建议购买,谁要的话,我送他(她)一本,就当交个朋友。哈哈。
  •     看过好几本这种书,感觉这本书最适合我!具有知识性,同时还能让你有所悟!
  •     四祖寺夏令营发的课本,净慧长老的文字很活泼,很通俗,很当机,但是全书读一遍下来仍然不太轻松,这本书对理解净慧长老的生活禅法门应该是有很大帮助的,就像书名所指,是一把钥匙
  •     好书
  •     是一位作家推荐的书籍,净慧法师佛学根基深厚,写得深入浅出,非常受益。
  •     无分别之心,有求皆苦,专注、清明、绵密。
  •     真是一本好书。和以前看到的其他禅书不同。谢谢。
  •     真的是一本好书( ⊙ o ⊙ )啊!可以令读者进入道之门!精华!实用!阿弥陀佛!
  •     2009.1
  •     重量级书。看了安妮宝贝的书评才买的。果然没有失望。又一本好书。遇见一本书也需要缘分。遇见此书,非常感恩。作者是独具慧心和细心的禅师。知道如何把禅用简单的语言讲述给芸芸众生,很容易懂。看了书的前半部分,已觉获益良多。其实,禅不是高不可攀的,人人可以带着禅心去生活。
  •     在那最难度过的时期,它救了我
  •     给朋友买的书,应该很好
  •     禅修的入门书。
  •     前前无始,后后无终。
  •     净慧法师真是一代大德,这本书内容丰富详细,太perfect了
  •     也许是因为大德之语内涵很深,常看常有新鲜感。
  •     与《禅学的黄金时代》一起读。
  •     刚刚收到,朋友推荐的好书,很受益。
  •     覺悟人生,奉獻人生;善用其心,善待一切。
  •     精装二十篇,道尽生活禅!这是一本值得反反复复阅读的好书!@黄梅四祖寺 @马明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