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角色与心灵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214129817
作者:[美]吕立亭
页数:397页

内容概要

吕立亭(Tina Lu),耶鲁大学中国文学教授。1998年获得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明清文学研究。

书籍目录

譯者的話
致謝
前言
第一部分 《牡丹亭》
《牡丹亭》導論
第一章 女孩的畫像
第二章 情人的夢
第三章 皇帝的承諾
第二部分 《桃花扇》
《桃花扇》導論
第四章 妓女的扇子
第五章 演員的舞台
第六章 皇帝的寶座
尾聲 蜘蛛與蛇
參考書目
索引

作者简介

呂立亭(Tina Lu)  耶魯大學中國文學教授。1998年獲得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明清文學研究。作品除本書外,還有《明清文學中的意外亂倫、割骨療親以及其他奇遇》(Accidental Incest,Filial Cannibalism,and other Peculiar Encounters in Late Imperial Chinese Literature,Harvard,2008)、《劍橋中國文學史》下卷第二章《晚明文學文化》(「The Literature Culture of Late Ming(1573—1644)」in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Cambridge,2009)。


 人物、角色与心灵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翻译水平确实有待提高啊,整部作品也真的是脑洞大开,要是每个编剧都有这位作者的水平,我们就永远不会剧荒了吧,哈哈。作者将《牡丹亭》与《桃花扇》放在一起研究,来探讨关于身份认同的问题,但整本书的主线不清晰,思维跳跃幅度太大,并且问题探讨结果也模糊,研究意义更是不明确。是否是对象就选错了,这两部戏曲作品本来就是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代的特殊产物,接受者多为普通百姓,更多地是一种娱乐、消遣性质,但作者要用西方的理论思维来分析,加上分析的精细程度,让人不免会怀疑这是否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根本就是牵强附会,毫无意义。或者不能将这理解为文本解读、分析,而是现代西方文学理论指导下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再创作。如果单从整本书的脉络来看,还是多清晰明了的,首先在《前言》中,作者引入蒲松龄中一个鬼与渔夫的故事,以鬼为对象引发对身份认同问题的探讨,然后文章主体以《牡丹亭》与《桃花扇》分为两个大板块,上下部分的构成章节分别以“导论”“女孩的画像”“情人的梦”“皇帝的承诺”和“导论”“妓女的扇子”“演员的舞台”“皇帝的宝座”这样结构助词表归属的定中结构作章节名,可见作者很注意于物象意义的阐发,尾声以“蜘蛛与蛇”来引出中西对比的话题,貌似在从理论上作写作的合理性说明。但是具体到每个章节的阐述中,几乎就毫无脉络了,并且远远游离于章节中心思想,比如在《牡丹亭》中“皇帝的承诺”一章中,整章内容都在探讨其他问题,比如金钱是阴阳两界之间障碍的核心、刘梦梅与杜宝间债务的相互偿还、商小玲与杜丽娘之间身份的划定、刘梦梅身份的分裂、杜丽娘父母和刘梦梅对她身份的认同等。作者在探讨人物身份认同问题上,似乎也存在一些无意义的分析,比如分析正在表演杜丽娘的商小玲到底是杜丽娘还是商小玲,这否认了杜丽娘本身的独一无二性,并且混淆了戏曲这种表演艺术;同样将台上演员扮演的皇帝与台下观看表演的真实的皇帝作比较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但是这本著作还是有很多亮点,在解析人物时,善于抓住代表性的物象,比如画像、梦、扇子等,这些私人色彩浓厚的物象,有利于深掘人物内心,还有在探讨身份认同,提到人与鬼的区别、人物身份的裂变及不同身份用什么来区分和维持等问题时牵涉到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并且将人还原到社会网络和人文秩序中,这些都是从各个方面来加深对人本身的认识。所以在作者的分析下,每个人物形象都变得复杂起来,不管是人物身份、心理还是与外界关系。此外,还有也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话题并引发出读者的一系列思考,比如道德主体上的一致性和记忆上的连贯性是否是人、鬼间的连续性?为什么人鬼殊途(家庭、社会的联合影响?),这是否与在《引言》中的鬼难以开口向渔夫表明自己是鬼和杜丽娘重生才与刘梦梅结为连理并得到社会认可有关?作为婴儿这种以丧失记忆为前提的重生意味着什么的死亡和断裂?灵魂和身体,哪个才是证明身体或经历的所在?外形对人物人份认同的重要性?(比如,杜丽娘画像画的是她最美时刻的容颜而不是作画时的生病憔悴模样,这是否是利用外形的作用来对身份进行选择性的认同,刘梦梅先见画像才见杜丽娘,画先于形象,这里画反映的形象也是对杜丽娘的身份认同起了很大作用。但这里又牵涉到一个问题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在画出现的杜丽娘是否有别于画之前作为人的杜丽娘,画与这两个杜丽娘三者中,谁是谁的原型。)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脑洞开得好
  •     Tina Lu 的这本书完全被翻译毁了,惨不忍睹。作者最后一章的有关方法论的辩护写的很漂亮
  •     不知道是不是我看不懂的原因,觉得作者对这个选题的研究真的没有什么意义
  •     这是我读过该系列的第三本书。每次都觉得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另辟蹊径的观点和视角,细致的文本分析,新的角度。读完,仿佛思想也经历了一次更新。真的,我现在觉得[牡丹亭]可以拍成一部优秀的先锋话剧或者恐怖片。
  •     《牡丹亭》的部分,太过度解读。《桃花扇》的部分,有些观点还挺不错的,有新东西。
  •     关于明清传奇两座高峰的分析,侧重于人物,作为专业书籍还是很应该读读的。
  •     围绕《牡丹亭》和《桃花扇》中主要人物的身份认同问题,对这两部中国最著名的戏曲做详细的文本解读和阐释学分析。作者游走于中西各种文学、哲学经典之间,信手拈来,自由征引,虽然很多论述有过度解读、生搬硬套之嫌,但不失为一本精彩的论著。
  •     有新的见解,但有些是属于过度解读了
  •     對《牡丹亭》和《桃花扇》的人物身分認同真是個讓人腦洞大開的論題,循環的三段論邏輯簡直感覺在看驚悚懸疑推理電影,跨學科研究的手段很棒,就是論証實在是太繞了。#壹陸讀#045
  •     有惊有喜的一本书,颠覆固有思维的全新体验。
  •     看了聊斋志异中王六郎的分析,人的身份认同之类,很妙。然而牡丹亭的部分我只能说想太多了= =,现今文学研究已经局促到这种程度了吗? 这本书最感动的部分还是前言,他平静与优雅的心灵,比红宝石还珍贵,谨将此书献给他。吕先生真有位好丈夫啊。吕先生在耶鲁的头像是抱着她的小宝宝的,相貌不过中人,笑容却很美。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